评价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2-09-10

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西医治疗中,主要以止痒、防止皮肤出现继发性病变为主要原则,但是效果并不如预想中理想,复发几率大。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 ,该研究在临床中使用湿毒清胶囊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皮肤瘙痒症的相关标准,无任何发病原因,无原发性皮损现象发生。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3.11)岁,平均病程4.1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20~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2.01±3.42)岁 ,平均病程6.7年。

患者均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心脏病、肝功能不全、药物过敏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 疗方法

每天2次在病症处涂尿素霜的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口服氯丙嗪,观察组患者口服湿毒清胶囊。氯丙嗪的剂量为每晚一次,每次50 mg;湿毒清胶囊的剂量为3次/d,3~4粒/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瘙痒的频率、瘙痒程度和瘙痒持续的时间。

1.4 评 价指标

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瘙痒情况全部消失,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好转:瘙痒情况基本消失,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瘙痒情况没有显著的改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 计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痊愈20例,好转16例,无效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痊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07,P<0.05)。

患者经过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

3 讨论

在目前医疗条件的制约下, 对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有明显不足[1]。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表明 ,西医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虽然能够患者患者的症状, 但是并不能够真正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是由于瘀血内停所致,年老气衰、气血两亏者患病的几率更大。在中医中,治疗的主要基本原则为:养血、润燥、祛湿、止痒、活血[2]。湿毒清胶囊的内容物为棕黄色或黄褐色粉末,味微苦,主要由地黄、当归、苦参、白鲜皮、土茯苓、黄芩、丹参、蝉蜕、甘草等多味中药精制而成,主要的功能有:地黄、丹参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祛风、活血的功效,能够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目的;蝉蜕能够散风透疹;白鲜皮、苦参也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多味中药材既能发挥本身的功效,又能够将整体的效用发挥到极致,配伍严谨合理[3]。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毒清胶囊进行治疗,取得了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的良好成绩, 并且在使用湿毒清胶囊治疗的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能较高,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本胶囊治疗的价值,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特点还包括:1止痒作用明显,且能够有效抑制皮肤发生过敏反应;2不含糖,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3属于纯中药制剂,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湿毒清胶囊能够有效减少瘙痒情况,降低瘙痒频率,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使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病症处涂尿素霜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氯丙嗪,观察组患者口服湿毒清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瘙痒的频率、瘙痒程度和瘙痒持续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毒清胶囊在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方面具有减少瘙痒情况,降低瘙痒频率,安全性能高的特点,极具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疗效,安全性

上一篇:浅谈小学美术愉快教学下一篇:研究性学习中选题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