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高效教研——重庆市兼善中学“一二一三”教研模式

2023-01-06

学校不断改革学校的教研模式, 开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运用有效教研, 促进高效课堂”研究以来, 我们积极探索务实、高效的有效教研模式。为了进一步让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到学校教科研中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逐步形成具有兼善学校文化特色的有效教研“一二一三”教研模式。

一、对开展有效教研的新认识

有效教研是在传统教研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除了具备传统教研的一般特点外, 还应具有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新特点。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过发挥教研组、备课组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 达到成员素质互补、共同提高的效果。有效教研活动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要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助推力。否则, 教研活动就成了瞎研究、空研究, 自然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一二一三”有效教研模式概说

为了使教研活动真正服务于教学, 成为有效的教研, 通过实践和探索, 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一二一三”有效教研模式。

1、“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

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 开展专题学习、上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展开, 促使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教研内容主题化。面对中考升学制度改革, 初中应加强教学研究, 调整教学思路, 重庆2010年开始高中课改, 高中各学科备课组要组织学习研究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通过资料查阅或试题分析, 逐步探索与高中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

开展对新教师的培训活动。协同教科处实施“兼善天下”青年教师培训班, 在教研组内实行校本培训工程, 充分发挥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的教研优势, 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 促进和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

继续开展校本教研展评活动。为了充分展示本教研组的教研文化、教研氛围、教研特色、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改变单一的教研活动展评模式, 增强教研组集体荣誉感, 增强教研组团结协作精神, 促进教研组教研文化建设。

2、“每月二次”的备课组活动。

每月两次的备课组活动, 以争创示范备课组为主线,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重点落实“聚焦教师、聚焦教研、聚焦学生、聚焦课堂”。

定地点:学校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

定时间:教研组活动时间

定中心发言人:期初由各备课组制定计划时就确定

定主题:具体研究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定检查:一是教导处有人专门考勤, 二是交每次活动的记录表

方式:重点是以学科组、备课组为研究单元, 围绕一节课展开课例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 重点解决上这一课中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 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 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

3、“每月一次”的网络教研。

在学校信息技术组的努力下, 学校的网络教育博客已经开通。网络教研已是教育热点话题, 利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 教师可记录和发布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 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 用博客备课、教学研究、记录个案、反思教学和讨论问题。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 将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 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 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刚开始时, 一是制度要求, 要求每个备课组每月必须有一次网络研修活动,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 在兼善校园内实现网络全覆盖, 三是搭建评价平台, 提高教师参加网络研修的积极性, 评选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要求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活动, 并有文章被评位精华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反思参加学校评比。

4、三注意。

(1) 注意创设一个平等、和谐、便利的教研环境。有效的教研活动需要一个平等和谐便利的教研环境, 我们努力提倡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交流;在开展教研活动或议课活动时, “观—问—品”是我们积极提倡的研究交流方式。观--观课老师要多注意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用专门的课堂观察量表) , 以便有针对性性地给上课教师;问—上课教师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反思 (问自己、问学生、问听课者) , 及时总结自己课堂教学中经验和困惑, 以便自己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品—同时听课者要真正地去品课, 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 洞察自己的教学, 反思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 达到自我发展的最高境界。 (2) 注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立项课题的带动作用。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宝贵财富, 开展有效教研就必须要发挥这部分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选拔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 努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二是学校开展的“高效课堂研究”学校校本课题, 为我们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搭建起了很好的教研平台, 骨干教师作为立项课题主持人, 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将其个体资源转化为群体资源;三是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 群策群力, 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3) 注意引导在研究中关注课堂、关注问题、关注学生。“一切教学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因此, “关注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开展有效教研, 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有效的教研活动绝对不能离开课堂这个最重要的载体。把教研的重心从会议室搬到课堂上, 通过课堂实践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关注问题”放到了极为重要的高度。所有教学研究活动的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 开展有效教研, 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在组织观课活动时,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情绪、学习方法等。

上一篇:成人肺结核的不常见X线表现及误诊浅析下一篇: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运用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