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测试卷

2022-07-03

第一篇:核心价值观测试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竞赛试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

识竞赛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本质体现。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

A.基本纲领B.价值取向 C.基本路线D.方针政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A.共同思想基础B.共同理想C.共同纲领D.理论基础

5.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

A.高度统一B.一元化 C.高度集中D.多元化

6.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共同富裕 C.以人为本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核心内容。

A.国家竞争力B.国家凝聚力 C.国家文化软实力D.国家创新力 8.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科技B.经济 C.文化D.创新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居于统领地位。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

A.指导思想B.本质体现C.精神旗帜D.奋斗基础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

A.革命性B.开放性C.先进性D.创新性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A.当前人类发展规律B.当代世界发展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人与自然发展规律

17.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本质和要求B.内容和形式C.理论和实践D.性质和方向

18.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

A.立党立国B.立党为公C.执政为民D.依法治国

19.只有在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A.根本社会问题 B.基本社会问题 C.主要社会问题 D.前途和命运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A.21B.28C.30D.60

21.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B.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C.当代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D.中国建设实际和发展特征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核心价值观B.构建和谐社会

C.科学发展观D.可持续发展观2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作出的重大部署。

A. 十四大B. 十五大C. 十六大D. 十七大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全体人民的。

A. 根本利益B. 当前利益C. 现实利益D. 局部利益

25.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A. 平均地权B. 振兴中华C. 发展经济D. 救亡图存

26.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中国

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

A.非暴力不合作B.和平过渡C.民主主义D.新民主主义

27.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D.发展

28.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D.发展

29.我们今天追求的富强,以的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特征。A.经济基础B.综合竞争力 C.综合国

力D.综合实力

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改革开放D.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从理论上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深入思考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无论从社会理想、社会运动还是社会制度来说,都表征着一种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息息相关的价值诉求,是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价值选择,有着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所谓社会主义价值观,主要指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未来社会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人类对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理想的一种延续,是在否定不完美的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后对一种更人道、更平等、更自由的合理社会的理想价值诉求。社会主义不仅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演进,而且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飞跃。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社会形态及制度安排,社会主义以其自身独特的价值魅力吸引、感召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融汇了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既有其核心价值,又有其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其中,核心价值以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为基础,是对基本价值和具体价值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对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起着统领和支配作用,并蕴涵在基本价值、具体价值之中,通过基本价值、具体价值表现出来;而基本价值、具体价值又体现着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和灵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既包含着理想性的价值诉求,又体现着现实性的价值要求;既有感召人们不断递升的先进性价值理念,又有大多数人可以接受并实践的广泛性价值体现。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失去了现实性,价值观念系统便无法在现实中生存;失去了理想性,以日常生活遮蔽、否定最高价值,人类将永远不能获得最终解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无产阶级应该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由于当时还不存在现实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只是进行了大致描绘和粗线条的勾勒,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未做出详尽的说明。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毕竟涉及了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最高价值及其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个最高理想、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就内在地蕴涵着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它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相应的核心价值和具体价值表现出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从制度层面深入到价值层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辩证统一。它既突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既继承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又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

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基础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旗帜和主心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的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政治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地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抓住了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富强即民富国强,意味着追求人民群众生活的共同富裕,意味着把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作为社会主

义经济发展追求的首要目标。“富裕”明确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的根本任务,“共同”则鲜明体现了团结互助、公平公正、平等和谐的价值目标和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富裕是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把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统一起来,体现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高度统

一、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其实质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的反映。

“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民主是一种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保障和尊重人权等方面。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就是人民主权、人民至上。以民主政治为核心建构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古今中外,尽管对“文明”一词的理解千差万别,但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先进、进步的意思。这里的“文明”,主要指狭义的精神文明,特指与精神上的愚昧、思想上的保守和文化上的落后相对应的精神上的进化、思想上的进步以及文化上的先进。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目标,既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又与时代进步要求和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当前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条件下,“文明”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精神支撑作用更为突出。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观。这里所说的“社会”,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五个统筹”,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与生态和谐的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实现途径。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观。自由是人类的特性,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自由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统一,既要求摆脱人格的依附,

摆脱贫困和恐惧,也要求发展个人能力与共同承担社会和政治责任的机会。“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指人不断摆脱旧的不合理分工的限制,摆脱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状态,逐渐获得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其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既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又实现了价值主体的广泛性;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追求,又体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理想,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作为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各自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价值观。同时,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为社会的富强、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理支持;只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高度文明,才能给富强、民主、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只有社会和谐,才能给富强、民主、文明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自然保障、社会条件和情理支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追求,这个终极价值目标是一个阶段性实现的长期过程,贯穿并统领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质而言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

因此,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

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价值合理性依据,指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建构。

第一,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和价值指向。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通过自觉的奋斗,在消灭阶级、消灭剥削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平等民主、文明先进、人与自然和谐,构筑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对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与生态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

第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观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奋斗目标,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三,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一方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一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上,如它们究竟包含哪些基本内容,有哪些基本特征,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及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人们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还没有最终确立和成型,还有待于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进一步

加以提炼和探讨。

(作者: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教授;河北大学副教授)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运动和社会制度,也是一种价值目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状促使我们从价值视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一些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丧失信心,甚至在思想上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在中国则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艰苦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被称之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种启示既表现在社会制度体系建设上,也表现在思想价值体系建设上。与“中国道路”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是“中国道路”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精神支撑。那么,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呈现什么样的特征?需要我们对之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更加易于为全党全社会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以确保我们的各项建设事业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有益的价值借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其基本内容已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开始形成,成为凝聚全党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处于建设之中,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个目标。《决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作出了科学概括,从基本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一系列内涵明确、联系紧密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思想、价值理想、价值精神和价值观念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价值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为依据而作出的价值选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价值精神的凝结和精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社会动力理论和社会心理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道德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第三篇: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0日 07 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既有分别更有联系的“三观”。因为相互分别,“三观”成立。人生观居其中,受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大;它们也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生实践;三者紧密联系而成一体,或称“三观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上集中体现这“三观一体”,蕴含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既部分来源于人生观,与人生观在价值上有共通性和一致性,又高于人生观,指导人生观;既是人生观的价值准则,又对实现人生价值起着不可替代、不能逾越的积极作用。

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人生观在价值上的共通性和一致性

在中国,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共通性和一致性,自古皆然,一脉贯通,当代集为大成、蔚为大观。

中国人向来有天下意识、家国情怀、家园情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把人生与国家和社会贯通起来,形成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共通性和一致性,或曰共通景象、一体模式。这种共通景象、一体模式,在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主航道;在民族救亡图存征程中,是主流;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是强大精神动力,支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凝为一体,彰显社会主义本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美好价值追求,体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理想和要求。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上,展现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共通性和一致性。

在价值主体上,都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谁”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是生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人的。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你的我的他的、你们的我们的他们的、十几亿中国人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价值主体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明,两者都来源于当代中国人,属于当代中国人,作用于当代中国人,为了当代中国人;都从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来,回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实践中去。

在价值目标上,都为祖国繁荣发展。国家是人的生长地、也是归宿处,是根基、也是平台,是前提、也是结果。人生与国家是命运共同体,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人生更好。人生观与国家发展观具有共通性一致性,都把国家发展放在头等位置,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都激励人们在贡献国家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国家发展目标,也同时确立人生为国家发展奋斗的目标,人生在国家发展坐标体系中的方位定位,体现国家发展目标与人生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价值取向上,都为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社会是人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家庭”,其好坏优劣制约人生质量和境界。在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

交融交锋之时,一种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积淀“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对于社会增强认同、稳健发展何等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国当代社会的走向和价值取向,明确哪些是核心的、非核心的,哪些是主流的、非主流的,这也同时确立人生的社会价值导向,人生如何处理好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价值指向,人生实现社会价值的价值标准。

在价值准则上,都为提高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当代中国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道德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精神道德世界,致力于提升当代中国人的“软实力”和精气神,与人生观所推举的精神道德高度契合并一致。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公民或个体的伦理规范,与人生观有关内容原本一体;把核心价值观这方面内容贯穿于人生观,人生观的价值内涵或人生价值观得以固化和升华。共同价值链条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人生联通核心价值观开启“直通车”、并入“快车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一面精神旗帜,也是当代中国人生观的精神向导和价值内核。就人生观而言,亦可称为当代核心人生价值观。那种认为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无关或是“两张皮”的观点,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核心价值观当作外在于人生、与人生是两码事乃至对立的看法和做法,站不住、说不通,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核心价值观对建构当代人生观的作用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居于社会思想观念体系的主导地位,决定当代人生有无时代意义,是当代人生观的“指南针”、“主心骨”、“过滤器”和“孵化器”。

说是“指南针”,在于它确立的方向和理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精神放歌,是当代中国的奋斗方向和理想,也是中国人的人生方向和理想。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的人生为什么奋斗、朝什么方向和目标奋斗这个重大问题,鼓励我们的人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的时代与以往不同的是,它更接近于实现这个宏伟理想和目标,我们的人生也更接近于实现这个宏伟理想和目标。朝这个方向而不是别的什么方向、为这个理想而不是别的什么理想而奋斗,我们的人生更有时代价值和意义。

说是“主心骨”,因为它是精神支柱。一个古老而朝气蓬勃、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泱泱大国形成的价值理想,一个十几亿民众聚集的集体意志,是一根多么雄浑而博大、强劲而坚韧的精神支柱。中国人的脊梁得由中国的“主心骨”顶着、撑着。有这么一根具备擎天柱力量的柱子顶着、撑着,我们就可以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继续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创造人间奇迹。有这么一根具备擎天柱力量的柱子顶着、撑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顺畅前行时,就能一帆风顺、开足马力;遇到曲折或风浪,就能增添正能量、化解负因子,增强自信、坚定信念,转危为机、化险为夷,使人生更为壮阔和精彩。

说是“过滤器”,因为它是科学价值观。它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符合中国国情、融合世界文化发展观念的先进理念,是当代中国兴国强国之魂。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应坚持和弘扬;非科学的、伪科学的、反科学的,该过滤和淘汰。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什么拜金主义、定命主义、唯意志主

义,或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等的人生观,什么贪赃枉法、唯利是图,或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生态度,统统可以用以核心价值观统领的人生观来展开精神救赎。“激浊”才能“扬清”,“匡正”才能“祛邪”。人生成与垮,做好加减法。轻装前行,才能又好又快实现人生价值。

说是“孵化器”,因为它在建构一个现代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建成一个位居世界前列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在建构一个现代精神世界。这个现代的而不是古代和近代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方面凝神聚气,推动改革开放,凝聚社会共识,树立良好风气,孵化时代、孵化国家、孵化社会、孵化公民。人生观是建构人生的观念学说,也在孵化人生、滋养人生,孵化人生理想、孵化人生价值,帮助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更好改造客观世界。融会贯通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观,可更好引导人们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正确人生目的、积极人生态度、科学人生评价。

核心价值观对于人生观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当代核心人生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照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属实践理性,都需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人生价值观,就要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人生价值。

内化于心,增强定力。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人的大脑里搞工程,都在建构主体精神价值,都需内化于心。人生观主要包括目的观、态度观、评价观;将核心价值观内化其中,就是把它融入这“三观”中。我们为何而活或活着为什么?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活,为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而活,人生意义何其重大。人生对国家、岗位、他人取何种态度?就是秉持爱国立场、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道德,诚信而友善地对待他人。人生评价标准是什么?把核心价值观订立的价值标准当作一杆秤,称称我们的人生观是否与之适应适当,晒晒心目中的价值观是否与之合辙合拍,提高人生治理能力和档次。世上人生观林林总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让内化于心的核心价值观占据核心位置,就能强魂健体、意志弥坚。

外化于行,垒石成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人生观的转化,历经从倡导培育到自觉规范、日常践行、蔚然成风“四部曲”。当前整体处于倡导培育阶段,放眼望去,到处见到自觉规范和日常践行的生动局面。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也经四阶段:基于现状、超越现状、实现目标价值、使人实现自我价值。人生总是向好、向更好的。基于现状,提炼思想道德精粹,迈向超越;提振精神,超越现状精神状态,逐步接近乃至实现人生核心价值观;实现目标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实现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也是在使人实现自我价值。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价值。实践是将理想变为价值的唯一有效途径。实现人生价值不能一蹴而就,积少成多、蹄疾步稳,即可聚沙成塔、垒石成峰。

营造环境,化成风气。人生之于环境,既是固然的,也是应然的;既是受动的,也是能动的。人生以实现自我价值和使人实现自我价值为最高价值,显现应然和能动特性。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应然或应当、能动为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是应当的、能动的价值观,所指导引导的

人生观也是应当的、能动的人生观。应当的、能动的,就是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影响他人、影响环境,改变他人、改造环境。“家风教育”一经推开,应者四起;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推广以来,收到效果;“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成为精神家园的基本遵循。人人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处处照核心价值观铸造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神州大地蔚成风气、化成天下。

照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说到底,就是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团队和家庭有益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分)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

八年级(3)班王旭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受到了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起巨大反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结合实际,制订方案,抓紧贯彻落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限于基础教育,还应该深入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青少年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多用生动的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需要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课程,以坚持不懈的德育和美育,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养成不可或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

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可以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社会活动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里;网络、校园文化、学校周边人文环境,都可以使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中。因此,注重实践教育、开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建设有情操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培育核心价值观便无从谈起。为此,必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上一篇:化学教师听课反思下一篇:货物运输代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