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调研儿童工作汇报

2022-11-15

工作汇报,顾名思义就是对一定时间周期或者任务周期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文字的方式撰写出来,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妇联调研儿童工作汇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妇联调研儿童工作汇报

妇联对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妇联对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妇联对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困境儿童是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生存环境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为困境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困境儿童现状

2014年,市妇联专门发文要求各镇(乡、园区、街道)对困境儿童进行排查摸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孤儿54人,困境儿童260人,孤儿每个月都由民政部门发放870元的生活补贴,可以保障的他们的基本生活。而困境儿童只能依靠社会各界零星的救助,2014年以来,南通慈善基金会对13位困境儿童进行了资助。

困境儿童除了存在经济困难问题外,还普遍存在着亲情缺失的问题,他们的教育已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问题。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第二,安全问题。困境儿童中绝大部分存在监护缺失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孩子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第三,心理问题。据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困境而儿童最容易出现、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为,甚至存在交友不当误入歧途的较高风险。

第四,学习问题。很多困境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温饱和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再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一流的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读完初中能算帐识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挣钱,因此只读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

二、各级妇联组织和“社会妈妈”在关爱困境儿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近年来,启东市各级妇联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立足党政所急、儿童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形式,汇聚社会爱心,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实施“春蕾计划”、“社会妈妈”牵手关爱留守儿童、“慈善助孤”、“爱心护蕾”等助学助孤项目,全市创办“春蕾班15个,募集资金100余万元,资助1000余名困境儿童。一大批受助儿童实现了读书梦想,走进了职业中专、大专、大学,甚至考上了研究生;一批批“春蕾”学生学成就业,走向社会,勤奋工作在不同领域,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改变着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市妇联本着“服务儿童、普惠儿童”的原则,从2014年开始,通过项目运作,建立长效机制。实施了“迎朝阳,助成长”暑期学校、点亮求知成长之路—女大学生村官关爱儿童在行动、“让心灵不再孤独”孤儿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快乐4点半青少年成长课堂等关注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项目。针对困境儿童长年处于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安全监管缺失等问题,牵头开展“社会妈妈”结对活动,实行“一对一”结对教育保护和帮助扶持,帮助困境未成年人改善家庭教育和抚养功能。近年来全市登记注册“社会妈妈”212人。

三、建议

启东市于今年初出台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推进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强市政府在关爱困境儿童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困境儿童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的建设。

一是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对现有分散的社会救助政策和规定进行合理整合,使有限的社会帮扶资源能够集中对困境儿童进行更有效救助,着力解决“各管一处,各扶一块”的现象。建立和健全多渠道、稳定增长的帮扶救助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帮扶救助工作指导委员会,将民政、教育、卫生、劳动、工会、妇联以及镇(乡、园区、街道)、村(社区)等部门抓扶贫解困的职能统一起来,发挥帮扶救助的最大效益。

二是加快完善困境儿童教育救助的实施办法,为困境儿童群体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救助办法,用制度化的方式来保证教育救助的款项足额及时到位,保证困境儿童弱势群体不因经济贫困而丧失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三是要加强儿童成长期生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困境儿童建立良好身心健康基础。实行家校结合,部门联动,整体推进困境儿童工作。力求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全力帮助,使其感受到家校的温暖、亲情的关爱,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乐趣;镇、村两级应建立健全困境儿童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机制,为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第二篇:妇联调研工作汇报

妇联调研情况介绍

首先欢迎市妇联的各位领导来我局指导调研工作,我分管我局的妇女工作。下面我把我们局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介绍。我局是市局下设的直属机构,现有在岗人员62人,其中女同志36人,占总数的58%。真正是多半边天。

我们局由于业务性和专业性比较强,在抓干部综合素质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从去年开始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32 名已取得中级职称的经济师和会计师中,女税干也是占到19名,这里面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有3名女同志 。女税干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区局给我局下达的任务是5200万元,截止到现在我们已入库7300万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我们在使用干部上,也是注重培养选拔任用女干部。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培养选拔了一批工作能力较强的女同志走上重要岗位,在我局现任18位股级干部中,女税干11名,占到61%。我们7个科室,有4个科室都是女同志是主要负责人。良好的用人机制,大大激发了咱们女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创建巾帼文明建功岗”活动以来,我们局的女同志更是以活动促工作,创建的两个硬性条件,一个是主要负责人是女同志,另外是女同志占50%以上,符合这个条件的我局就有四个科室。所以我们上报也是优中选优。在今年年初,我局案件审理股经过层层选拔,在全市45个参选单位中脱颖而出,

被授予了市级巾帼文明建功岗的殊荣。当然这也离不开市局妇女组织和市妇联的大力支持。

由于我们局女同志多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细致的开展妇女工作,时刻关注女同志的身心健康。这里面的工作包括开展“三必访”“三必谈”思想政治工作,为女同志每年进行例行的妇科检查,慰问生病、生育的女同志,慰问家里有婚丧嫁娶或是生活有困难的女同志,在妇女节日期间举办活动,在六一前后为独生子女赠送礼物,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等等一些常规工作。

为了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特别是不断提升女同志的文化品味,我们还根据个人爱好,组织女税干在工作之余参与到书法、摄影、舞蹈、羽毛球、阳光健身等活动中。在国税系统举办的各项比赛中,我局女同志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去年我们是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今年由我局税干编排的综合剧《》,屡次在系统大型活动中亮相,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总的来说我局的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上级部门各位领导不断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我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全县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就全县留守儿童问题深入43个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人口87万人,其中0-15岁的儿童14.82万,留守儿童4.39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9.84%。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务工的约占47%,双亲在外务工的约占53%;7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带养,15%由亲戚带养,5%在邻居家寄养,寄宿等其他形式的留守儿童为10%。调查发现,儿童留守率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乡镇,留守儿童已成为学生的主体,而在交通便利、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乡镇,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如江口镇中心小学289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仅占12%,68%的为中等和较差。此外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也相对较高。据统计,xx全县小学学生辍学率为1.2%,初中为3.4%。而留守学生分别为2.5%和6.84%。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缺乏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和配合,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2、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再加上监护人缺乏教育常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部分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调查问卷中,虽然60%的留守儿童认为“最大的痛苦”是“父母不在身边”,55%的认为“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很难受”,但选择“你最大的愿望”时,选择“父母能在身边”的只占19%,多数孩子选择了“学习好将来出人头地”,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比较自我的个性。在自我评价一栏中,认为在家中自己是活泼开朗的只占45%,认为在家中自己胆孝孤僻、不善交往的占到了55%。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幸福感,有幸福感的只占53%,甚至有17%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被遗弃,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性格形成极为不利。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这些留守儿童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调查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自由散漫,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说谎等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对监护人不礼貌,不做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30%左右的留守儿童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有的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拉帮结派,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如卢峰镇解放街女孩杨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管教,从而导致她经常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走上了抢劫犯罪的道路,被判处有期徒行4年零6个月,父母悔之晚矣。

4、留守儿童安全存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患,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如小江乡教师xx幼女案,正是由于被xx的幼女为留守女孩,寄养在亲戚家中,加上年幼无知,才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5、监护状况令人堪忧。据调查,留守家庭中70%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由亲戚照看。可见隔代监护成为农村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调查表明,尽管82.9%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顾留守子女,但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很吃力”。而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冷漠。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好从不与孩子谈心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全县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就全县留守儿童问题深入43个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人口87万人,其中0-15岁的儿童14.82万,留守儿童4.39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9.84%。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务工的约占47%,双亲在外务工的约占53%;7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带养,15%由亲戚带养,5%在邻居家寄养,寄宿等其他形式的留守儿童为10%。调查发现,儿童留守率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乡镇,留守儿童已成为学生的主体,而在交通便利、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乡镇,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如江口镇中心小学289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仅占12%,68%的为中等和较差。此外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也相对较高。据统计,xx全县小学学生辍学率为1.2%,初中为3.4%。而留守学生分别为2.5%和6.84%。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缺乏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和配合,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2、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再加上监护人缺乏教育常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部分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调查问卷中,虽然60%的留守儿童认为“最大的痛苦”是“父母不在身边”,55%的认为“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很难受”,但选择“你最大的愿望”时,选择“父母能在身边”的只占19%,多数孩子选择了“学习好将来出人头地”,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比较自我的个性。在自我评价一栏中,认为在家中自己是活泼开朗的只占45%,认为在家中自己胆孝孤僻、不善交往的占到了55%。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幸福感,有幸福感的只占53%,甚至有17%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被遗弃,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性格形成极为不利。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这些留守儿童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调查发现,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自由散漫,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说谎等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对监护人不礼貌,不做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30%左右的留守儿童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有的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拉帮结派,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如卢峰镇解放街女孩杨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管教,从而导致她经常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走上了抢劫犯罪的道路,被判处有期徒行4年零6个月,父母悔之晚矣。

4、留守儿童安全存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患,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如小江乡教师xx幼女案,正是由于被xx的幼女为留守女孩,寄养在亲戚家中,加上年幼无知,才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5、监护状况令人堪忧。据调查,留守家庭中70%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由亲戚照看。可见隔代监护成为农村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调查表明,尽管82.9%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顾留守子女,但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很吃力”。而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冷漠。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好从不与孩子谈心

”,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时向监护人倾诉”,同时54.3%的孩子还反映受过罚跪、罚站等家庭体罚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监护人普遍关注孩子学习的占70%,而对孩子品德教育关注的只占30%,与孩子交流时间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的仅有16%,而监护人空闲时间用来看电视、搓麻将、做家务、购物的竟达97%。

三、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为留守儿童构建心灵家园。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爱。结对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可通过定期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电话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是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要经常开展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可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2、强化家庭监护责任,为留守儿童筑就避风港。一是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应尽量避免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二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监护人及父母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

3、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桑一是要净化社会环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三室两厅一吧,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乡村两级要把关心留守儿童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乡村的一件大事来抓。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挣钱的门路,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做到“挣钱教子”两不误,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三是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的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学生寄宿条件或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寄宿在学校,从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护。四是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教育和监护体系。各乡镇、村(居)委会、社区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要充分发挥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协等相关部门作用,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要动员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开展“爱心妈妈”认领留守儿童活动。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村、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让留守儿童真正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第四篇:妇联“留守儿童”情况汇报

**市“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市辖1区8县,195个乡镇,3237个行政村,总人口274.12

万人,其中0-17岁儿童91.05万人,留守儿童17.83万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从事

二、三产业,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和教育,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两年来我们立足农村,努力探索,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摸底,为实施“留守孩子”关爱行动打好基础

为了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认真落实省妇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的通知》精神,及时下发了《**市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的通知》,要求各级妇联深入乡镇村社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的生存、发展现状,并对全市留守儿童和家长学校办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各级妇联采取有效措施,入乡进村进行留守儿童摸底调查,根据摸底全市共有留守儿童17.86万人,其中学龄前留守儿童6.4万人;小学生留守儿童7.7万人;初中生留守儿童3.8万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孩子”在学习、生活和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二是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三是缺乏精神关爱。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关注、关心、关护这一特殊群体,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与其他孩 1

子一样健康成长的环境,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更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持。

二、广泛宣传,确保留守儿童关护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广泛开展了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妇联网、各县区电视台、乡村广播、板报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市妇联在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中发了“牵手留守儿童 共建和谐社会”倡议,呼吁和动员社会各界献出一份爱心,关心爱护“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用亲情和真情去冰释和温暖孤独漂泊的童心。礼县雷王乡山坪村村党支部书记薜有财看到村里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他义务出资为村里办起了幼儿园,当起了留守儿童的“爸爸”,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给了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二是为留守儿童送温暖。为了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各级妇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六一”期间,市妇联深入武都区龙凤乡草坪村为七名品学兼优及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赠送了书包、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并为她们每人送去了100元慰问金;西和县妇联购置了价值2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和部分生活须品,送到了石桥、祁山两乡镇的五个村的留守儿童手里;西和、礼县、成县、徽县妇联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的儿童服装、“爱心红书包”、密儿餐食品等,大多下发到了留守儿童手中;礼县妇联争取到深圳市价值8万元的3700件儿童玩具,全部发放给了

留守儿童。

三、协调联动,形成全社会关护“留守儿童”的合力 几年来,上级妇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特别重视我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想办法,出实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营造有助于“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一是为“留守儿童之家”授牌及开展捐赠活动。今年,甘肃移动通过“情系陇原、助建新农村”公益捐助活动为我市武都区马街镇、文县天池乡、成县沙坝乡、宕昌县八力乡分别捐赠了图书、体育健身器村和文化娱乐用品等2万元物资,并举行了 “留守儿童之家”授牌暨配套设施捐赠仪式。宕昌县妇联协调包乡单位及有关单位,购买了价值2300元的图书,充实了留守儿童阅览资料,为全乡留守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娱乐、健身环境。

二是建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专门确定了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总召集人、召集人及成员,明确了组织部、市妇联、教育局、劳动保障局、公安局、民政府、卫生局、财政局等16个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两年来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使全市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开展帮扶活动。成县抛沙小学流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薄弱的现状,提出了一名校领导负责帮扶一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一名教师负责帮扶一个班级的留守儿童;一名“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负责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一名当地家长就近帮扶一名外来人口子女或留守儿

童的“一帮一”教育理念。西和县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家长与其子女就读学校(未上学的与村委会)签订了一份协议(留一个外出电话:经常与学校联系,每月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增进亲情沟通,每年至少回家一次与孩子见一次面,参加一次家长会)。礼县妇联在5.12地震后协同教育局看望子慰问、帮助安置“帐篷学校”的留守儿童,同时聘请心理医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防震知识培训。西和县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学校教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增强师生之间、儿童之间的信任感,促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站和家长学校。近两年,我市加大了对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了以农村中心校为主的家长示范学校。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流动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流动、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家长示范学校九所。西和县第二中学针对在校留守儿童问题举办了以“亲子团聚叙亲情、心手相牵促长成”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本校留守儿童研讨课题组负责人就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重点阐述,200多名留守儿童及家长参与其中,通过学习交流,与会家长深受启发、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父母有了更多的认识,及时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同时学校还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一起观看教育宣传片《让世界充满爱》和《家庭教育科教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11月市妇联利用举办培训班的机会,邀请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甘肃省心理卫生副理事长彭德华教授就家庭教育、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以及进行了讲解,并就“如何与孩

子沟通”、“科学的家教方法”、健康教育的理念、和谐亲子关系的诀窍等多方面内容,对市直各单位、基层妇女干部600人进行了培训。

第五篇:行唐县妇联对困境儿童生存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8-12-19 16:42:44 点击次数:103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弱势群体问题最容易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果不及时解决和妥善处理,就会使矛盾激化,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使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发展,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行唐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共15个乡镇,330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调查显示:全县贫困儿童2850人,其中孤儿101人,单亲家庭的贫困儿童450人,因病、因残或其他原因导致贫困的儿童共计2300人,这些困境儿童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家庭生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他们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居住环境较差。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困境儿童,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陈旧的老房子里,睡觉睡在土坑上,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

3、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再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一流的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读完初中能算帐识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挣钱,因此只读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

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他们大多有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

二、主要做法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保护。近年来,行唐县妇联从党政所急、妇女所需、

妇联所能的三维交点上开展工作,把儿童的救助工作做为一项品牌工作来抓,大胆创新,不断拓宽救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几年来,县妇联共拉回资助款124万元,救助贫困生3700人次,援建春蕾小学2座,安康远程教学设备3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努力工作,争得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困境儿童救助工作,输送的是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反映的是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因此,这项工作必须争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的做法:一是多请示,勤汇报让领导知情。对困境儿童救助工作,我们及时向领导反馈,确保领导能随时准确掌握。并始终把妇联工作置于领导视野之内;二是用典型事例让领导用情。我们经常利用帮扶仪式、学校落成典礼、召开座谈会、“六一”慰问等机会适时安排领导到贫困儿童家中看看,与贫困儿童交流,让他们亲身感悟贫困儿童的生活困难和求学精神,从而更加关注支持和重视困境儿童救助工作;三是用务实的作风骄人的业绩让领导动情。行唐是省级贫困县,办公条件差,经费紧缺,但为了救助更多困境儿童,我们大胆走出去,主动去跑,去争,去引,有时为了争取一个捐助单位常常要跑上几次甚至十几次,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我们的诚心打动了一个个县内外单位领导。

五年来,共联系县外51个单位400余个人,使2700名困境儿童得到及时救助。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高度重视儿童救助工作,并对妇联工作给予了更大的关心和支持,只要妇联安排活动,即使工作再忙,他们也都尽量抽时间参加,并不断加大妇联的人员配备,使妇联由原来3人增加到6人,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而也影响带动其他县直单位对妇联工作的配合和帮助,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困境儿童救助工作中来,全县形成了县领导分包、科级领导结对、智力扶贫、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与民结亲、社会捐助等多种救助机制。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于2005年12月投资建设了行唐县儿童福利院,有力地推动了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

2、强化管理,赢得广泛的社会信誉

儿童救助工作,要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必须有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了让每一个贫困儿童得到及时救助,让每一分救助金发挥最大效能,我们严格管理,做到实管实用。

一是真实把握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对救助对象的认定,首先由贫困儿童提出申请,所在学校、村委会提出初步意见,然后由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进村入户,对困境儿童的家庭状况及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建立完善“困境儿童数据库”,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认真用好每一笔资金。健全规范上报程序,严格审核把关,制定了建档立卡、复信反馈、工作抽查等管理制度。对捐助资金实行了统一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募集透明,管理透明,资助透明,保证每一分钱都用于困境儿童,提高了救助的公信度。

三是跟踪掌握救助情况。定期以座谈会、汇报会的形式了解、检查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对受助儿童实行了跟踪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并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受助儿童与捐助者加强联系交流,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

3、注重宣传,扩大救助困境儿童的影响力

为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积极救助困境儿童,我们突出抓好三点:

一是抓住热点,广造声势。充分利用“三八”、“六一”等社会关注妇女儿童的热点时期,广泛宣传救助困境儿童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不断扩大救助工作的影响度和美誉度。通过活动的开展,许多爱心人士都加入助学行列。例如:行唐离休干部拥军老妈妈郭荣珍、石家庄交通医院郝建、省邮电学校杨湘慈、韩国丁女士„„等400多名。通过他们的资助,千余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关注焦点,营造氛围。为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我们从救助孤儿做起,先是开展“阳光煜孤”启动仪式,使孤儿充分享受到阳光的沐浴,并且34名孤儿入住儿童福利院。而后设立“困境儿童救助基金”。在全县,从领导到普通百姓,从企业家到普通职工,纷纷捐款,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形成了关爱寒门学子,倡扬社会新风的浓厚氛围。

三是制造亮点,扩大影响。2007年春节前夕,河北日报社和省妇联、省儿基会联合在我县举办的“快乐压岁”活动,我县20名孤儿领到压岁钱,充分享受到亲人的关爱;2006年的“恒爱行动”,我县68名孤儿穿上爱心人士亲手编织的毛衣度过了严冬;2005年“河北省先心病救助工程爱心普查”义诊活动在我县启动,使400余名儿童免费普查,24名先心病患儿得到救治。通过各项救助活动的开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实现了媒体、妇联、社会与受助儿童的良好互动。

目前,救助贫困儿童已成为行唐妇联公益活动的知名品牌。困境儿童知道妇联能帮他们解困,资助者及上级主管部门知道行唐县妇联能尽职尽责搭建好救助平台。在省、市妇联的关心和帮助下,石家庄链轮总厂、卓达集团、永安保险河北分公司、世贸名品商场、河北怀特国际商城、河北佛教慈善功德会、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具广场、“882爱心车队”、河北电视台新闻频率、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许多企业连续资助我县困境儿童。使我县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三、几点思考

救助困境儿童,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也要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尽心竭力为困境儿童排忧解难,切实履行代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职责,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行动。进一步提高认识、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品牌,使困境儿童救助工作成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和谐行唐的公益平台;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提高困境儿童生存发展能力,积极汇报社会的重要途径。

1、 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谐理念

强化宣传,引导人们由传统的扶贫观念向现代权利观念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

2、 积极参与协同,促进成果共享

积极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促使决策层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结合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两免一补”助学工程,以及“关爱女孩”试点工作等,更好的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3、 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

随着对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实行,我们将调整资助重点,由过去的农村贫困儿童向城乡特困家庭女童,特别是孤、残女童拓展。同时,向高中、大学教育阶段延伸,引导和鼓励困境女童提升受教育层次,为未来母亲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大力实施“春蕾计划”活动的后续教育培训工程,组织开展大龄儿童实用技术、职能技术、家政知识培训,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就业创业,增强脱贫能力和造血功能。

4、 转变工作方法,实现多方共赢

我们将把行政性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的基础上,把筹资重点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倾斜。组织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加盟,把儿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与相关企业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短信捐助平台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爱心救助。适应需求拓展资助渠道,不断开发培育新的资助服务项目,使妇联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不断向服务型、开放型、务实型转变,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分家协议没公证有效吗下一篇:复垦工程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