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

2022-08-30

第一篇:新党政机关公文写作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新变化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新《条例》自2012年7月1日开始执行。

新《条例》综合了原《条例》和原《办法》的内容,既适用于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又适用于政府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结束了多年来党政公文条例分制状况,统一的公文处理规范极大地方便了地方与基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的开展。现就新《条例》出现的变化作简要介绍。

一、公文处理的概念更科学

《办法》中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条例》中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拟制”包括了“起草、审核、签发”三个环节,“办理”增加了“整理(立卷)、归档”。

二、公文种类更齐全

7月1日之前,公文文种在原《条例》中14种,原《办法》中13种,去除重复部分,共18种,即:决定、决议、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指示、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新《条例》综合成15种,即:决

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减少的“指示、条例、规定”均属以前原《条例》中的文种,即党的机关公文文种。所以与原《办法》相比,政府部门的公文文种实际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其中,“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三、公文格式更明确

《条例》第三章第九条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相比原《办法》,新《条例》在公文眉首中增加“份号”;在公文主体中增加“发文机关署名”,置于“附件说明”之下,“成文日期”之上;公文版记部分减少了“主题词”,增加了“页码”。其中“份号”和“页码”两个要素,原《办法》虽未明文规定,但一直在使用,所以新《条例》实际的变动是:减少“主题词”,增加“发文机关署名”。

《条例》对公文格式要素(份号、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印章)做了明确规定。“份号”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紧急程度”规定“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发文机关标志”规定“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印章”规定“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法性公文可以不加盖公章”。

四、行文规则更严密

新《条例》对上行文的行文规则做出调整,“向上级机关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新《条例》还对下行文的行文规则做了明确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五、文件拟制更规范

《条例》规定公文的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原《办法》只对上行文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六、公文办理更简明

新《条例》中公文办理:收文办理7个环节,即“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等”;发文办理减少为4个环节,即“复核、登记、印制、核发等”。原《办法》中单列的“整理(立卷)、归档”归入新《条例》的公文办理,而原属发文办理的“起草、审核、签发”环节划归到“公文拟制”,公文办理的流程及其分类更简明。

七、公文管理更严格

第七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第三十二条对“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也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第二篇: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新变化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条例》的发布施行,对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办法》对比,《条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公文处理的概念更加科学

《办法》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条例》中按照公文办理的工作流程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环节,简洁明了,‚拟制‛包括了‚起草、审核、签发‛三个环节(《办法》中隶属于发文办理),同时将整理(立卷)、归档划归至公文办理范畴。

二、公文的种类更加丰富

原《办法》中规定公文种类为13种,新《条例》中规定公文种类为15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三、公文要素做出了调整

《办法》第三章第九条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

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

四、行文规则上做了具体规定

‚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并要提出倾向性意见;‚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五、文件签发程序更加规范

《条例》规定(《办法》只对上行文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六、公文办理环节更加简明

对‚承办‛和‚传

七、公文管理环节更加严格

第七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第三十二条对‚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也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对照两办的《条例》检查工文办理过程中的格式和办理环节,‚公务员考试之路‛新浪博客博主上海刘源老师还发现有很多与新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疏理之后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提请公考考生注意:

1在文件上标注密级及保密期限,规范用语为‚绝密‛‚机密‛‚秘密‛。

工作发文时,要在文件上标明紧急程度,文件上的规范用语应标注‚特急‛‚加急‛,电报上的规范用语应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3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对于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应有一个统一规定,是用发文机关全称,还是用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两字,必须统一。有时用发文机关全称,有时用简称加‚文件‛两字,让人犯疑。

4确的要求:重要公文和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5文件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在工作实务中,有时由于文件标题太长,文件上又有发文标志,往往在标题中忽略了发文机关名称,亟需规范。

6‚发文机关署名‛的内容(‚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在现实中因为要加盖单位公章,或文件头上已有发文标志,往往只署发文日期,没署发文机关,亟需改正。 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题词‛的内容,在以后制文时就需删除这一栏内容,同时还规范抄送机关和印发机关及印发日期: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9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至于文件的字体、字号、版式等,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三篇: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函

例文:

民政部关于印送全国性社会团体2013年年度检查事项公告的函

各全国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

现将《全国性社会团体2013年年度检查事项公告》印送你们,该公告已登载在中国社会组织网()。请告知所主管的社会团体,并督促其于2014年5月31日前将全部年检材料报送我部,逾期将不予受理。希望各业务主管单位高度重视,尽快完成初审工作,以便所主管的社会团体按法律规定期限及时向我部报送年检材料,缩短年检周期,为申请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参加评估等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附件:推荐审计机构名单

民政部

2014年1月26日

第四篇:党政机关公文写作——请示

请示

例文:

x x省人民政府

关于增拨防汛抢险救灾用油的请示

×府〔××××〕 ××号

国务院:

今年入汛以来,我省气候异常,旱涝交错,灾害的突发性、阶段性十分明显。进入主汛期后,出现三次较大的降雨过程,使我省×××、×、××等地区的十多个县发生了洪涝灾害。特别是进入八月份以后,××江连续发生两次大洪水,更加重了灾害程度(灾情统计待汇总核实后另报)。

近三十多天,为战胜××江洪峰,确保沿江城、镇、铁路、油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区的××、××、××、××等县(市)以及××省驻军,每天出动十二万多人、三万五千多台机动车辆,日夜抢修加固堤坝,运送抢险物资。现已耗用柴油三千七百吨,汽油二千吨。

据省防汛指挥部报告,××江洪水消退到安全水位要到九月下旬。目前抗洪抢险的重点,已由加高、加实、加固堤坝,转为在二百多公里长的堤坝上防风浪、抢险段,以避免渗水滑坡。抗洪战线长,洪峰消退慢,抢险工程量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修复水毁工程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特请国家增拨抗洪抢险救灾用柴油五千吨、汽油五千吨。请予审批。

以上意见妥否,请指示。

××省人民政府(公章) ××××年×月×日

第五篇: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党政机关通用公文

文体

1.规范性文件

(1)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2)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领导指导性文件

(1)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6)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3.公布性文件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4.陈述呈请文件

(1)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5.商洽性工作

函。用于机关之间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上一篇:行动派创业协会章程下一篇:乡党委理论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