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即便是在简陋的办公室内,即便是见缝插针聊天式的采访,王卫国身上也依然藏匿着一股灼人的光芒。他面带微笑,词锋锐利,反应迅速,内心盛装的激情会不经意地从胸腔中进出,让这个有点慵懒的春日午后变得熠熠生辉。于是,你会明白,他的光芒来自于何处,他的理想,他的情怀,他的责任感,如同闪耀在漫漫时光中的珍珠,在岁月的打磨下愈来愈亮,并有着经久的光。

第一篇: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论文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法学教育定位的研究

(许昌广播电视大学 教务处,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电大远程法学教育存在办学目标与培养方向错位和教 学质量控制缺位等问题。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确立法学教育在整个法学教 育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办学定位和将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法学教育的终极取向是确立法学 教育定位的基础,而提高质量是实现法学教育定位的关键。

关键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法学教育;定位

网络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使电大的法学远程开放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其间出现的诸 如办学定位、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等问题,为发展势头迅猛的法学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成 人法学教育究竟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一、电大远程开放法学教育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目标与培养方向错位

近年来,普通高校法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国职业法学教育迅猛发展,使电大法学教育 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生存,电大不得不想办法扩大招生,也因而导致 为 了追求利益而降低成本。虽然,我们现在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但没有 充分显示出远程教育的优势,而只成为扩大招生的一种新方法。电大在培养 目标上仍坚持“学历本位”而不是以增长学习者素质为中心的“素质本位[1]。在 培养方向 上,法学教育没有和法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长期以来,法学教育并非从事法律职业的必 要条件,更不是唯一途径,其结果是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缺乏制度联系,而相互间长期 脱节的状况又必然造成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的长期分离。

2.教学质量控制缺位

网络教育虽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网络教育下的 教学质量的可控性差。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缺乏自控能力,那么网络教学就易于造 成“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或“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其次,网络教学在对学生情感 和动手能力训练方面也存在欠缺。这种缺少质量监控的远程教育,往往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

二、电大远程开放法学教育定位的确立

1.确立电大开放法学教育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民主法治建设的状况来看,法学教育担负着为实施依 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历史使命,既要为 法律职业部门培养职业后备人才,又要为全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法律人才。具体来说,法学 教育承担着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提供严 格 的一体化的法律职业教育、培训和终身继续教育。同时,还要培养从事法律辅助工 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二是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高执法能力 和执法水平。三是面向全社会和各行业培养既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又具有本行业专业能 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四是在全社会开展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五是充 分 发挥法学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立法活动和开展法学研究、决策咨询、司法实践和 法律援助等活动 [2]66~67。法学教育不应只是精英教育,它不 仅应包括 学科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不仅包括学历教育,也包含非学历教育;不仅包括高等法律院 校,也包括法律职业部门;不仅涉及教育行政管理的范畴,也涉及司法行政管理的范畴。法 学教育在这里是一个大观念,是与法律人才培养工作对应的观念,是把法学教育作为法律人 才的培养机制或作为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对待的,是把法律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全部过程、 全部环节和全部制度来考虑的。具体来说,其制度内容主要是由法律的学科教育制度、法律 的职业教育制度、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统一的法律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终身化的 法律继续教育制度相互衔接而共同构成的 [2]99~103。所以,作为电大开放教育中 的法学教育,理应是整个法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确电大开放法学教育的办学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推进高等法学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是学龄青年。而电大法学教育承担着大众化教育和高层次岗位人员的培训和继 续 教育的双重任务。举办开放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各类成员的终身学习服务。它服务 的对象包括在职人员、待业人员和歇业人员等。电大的法学教育和普通高校的法学教育是教 育对象不同、教育方式有别和互补性极强的两种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形式。在统筹各类 高 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视野下,电大的开放法学教育的办学定位应该是:服务地方,继续教育, 适应需求,重在应用。电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学校,开放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 育中的特 殊形式,要自觉认清定位,努力实践定位,不断完善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必 须在思 想观念上认清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教育“是什么”、“为了谁”、“怎么办”的问题。一不 要“移位”。要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超过总人口60%以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适龄”人口 上,把精力集中到继续教育上。所以,没有必要与普通教育“争地盘”,也不能认为只有普 通教育“ 靠得住 ”,才能“活下去”,而自觉不自觉地靠向普通教育。二不要“迷向”。严格地说,学校的 定 位是政府行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定位, 就必 须坚持一切服从需求、一切适应需求和重在实际应用的办学方向,坚持做好服务工作。三 不要受 制于“传统”。开放教育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实践中要遵循对学习者开放的理念,即坚 持开放的思想观念、开放的学习方法和开放的学习场所等。

3.将终身教育作为电大开放法学教育的终极取向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 终身性;二是全民性;三是广泛性;四是灵活性和实用性。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具有自身的 特点,它的全过程包括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环节。我们最熟悉的由普通高等法律院系开展的 法学专业的学历教育,仅仅是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个起点和开端,是重要的阶段和基础 ,但并非全部,更非终点。实际上,由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和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所决定 ,与分工的专业化、岗位的专门化和队伍的职业化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人才 培养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是指法律人才的培养是由所有培养阶段和环节共同构成的。法律 人才的培养过程必须包括所有的阶段和所有的环节,这些阶段和环节并非可有可无,而是缺 一不可的。电大的办学模式正适应了这种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种资 源进行教学,从而整合资源,发展队伍,形成了“天、地、人三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 的优势和特点,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电大开放法学教育定位的关键

现代远程开放法学教育是代表高等法学教育大众化的一个不可动摇的方向,而抓好质量已成 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的关键。

1.提高服务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远程开放法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法学教育的许多观念和教学功能都要发生转变,原来的许 多教学工作都要变成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与传统的观念不同,远程开放教育越来越 多 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如教材、教辅资 料、教学过程、课时编排、课程调整、节目播放、课程测试、试题分析、学生的反馈和教学 信息的管理和服务,等等。这些都应服务到位,只有服务到位,才能把远程开放教育落到实 处,而且服务越精细,远程开放教育效果就越好,收效就越大。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应根据电大远程法学教育的特点,把着力点放到课程建设和 科学管理上。课程建设是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基础工程,在课程建设中,必须制定 课程建设规范,坚持一体化设计与多种媒体综合利用的原则,并规范课程建设流程,严格进 行 质量审查等。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认知特点,使编制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 络媒体、光盘和课件等适合成人学习。对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首要的是要根据电大远程法 学教育的教学特点、方式、技术状况、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要求等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使一切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计划性,克 服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推动力

为提高人才质量,我们要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实践教育,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必 须重视教学设计,不 能照本宣科,不能照搬经验。电大法学教育应以增强学员的法律素质为中心,要加强教学一 体化设计,要设计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学资源、集中 导学、小组学习、师生互动和课程考核等,从而使整个教学行为在一体化设计的指导下有序 进行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如“诊所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法庭 和建 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法学教学对实践环节的要求比其他学科更为严格,因为实践环节对培养 学生 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促进和提高学生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至关重要。由上可知,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电大开放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4.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制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现阶段与我国远程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特别是对学生通过网上 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进行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 学生的背景和特征,有系统地策划并分配和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互动、反馈和 反思过程中,进行自我评定, 激励自己循序渐进地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应实现程序化、标准化并不断优化。学习 质量 的监控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的“三化”实施动态跟踪的预评估,并要求及时发现和处 理实 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质量来自办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保证质量的问题, 都 要有教育质量的监控标准和监控措施[3]。除了内在质量监控之外,还有必要建立 起第三方认证制度,通过更为规范的管理和评价,促进远程法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世良,杨振中.试论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定位取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4).

[2]曾宪义,张文显.中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严继昌.创建学习型社会,远教大有作为[J].中国远程教育,2003(2).

〔责任编辑:许佳〕

作者:李保茹

第二篇:电大之光 王卫国 充满激情的法学教育者

即便是在简陋的办公室内,即便是见缝插针聊天式的采访,王卫国身上也依然藏匿着一股灼人的光芒。他面带微笑,词锋锐利,反应迅速,内心盛装的激情会不经意地从胸腔中进出,让这个有点慵懒的春日午后变得熠熠生辉。于是,你会明白,他的光芒来自于何处,他的理想,他的情怀,他的责任感,如同闪耀在漫漫时光中的珍珠,在岁月的打磨下愈来愈亮,并有着经久的光。

如果让王卫国自己叙述他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恐怕他自己也不能说全。名片上他只印着校长助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两个职务,而百度上则比较全面地列举了他的长长的一串头衔,除了如上两个,还有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破产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国际破产法学会创始会员,香港大学亚洲国际金融法研究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还有未收录的种种。

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有待提及,他是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法学教育的合作项目的执行负责人。作为中央电大主讲教师,他为电大法学专业的学生上课已经长达十年之久。同时,他还是中央电大法学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任。

十年合作情牵电大法学教育

实际上,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早在1 999年就联合开展了法学专业开放教育试点,并签订了相关协议书,中央电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借助双方优势资源,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2001年,中央电大与中国政法大学又共同签署了法学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协议书,电大众多优秀毕业生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

“电大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能够集中最优秀的师资资源,为各个专业的学子贡献最优秀的讲义,而普通高校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另外,电大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大都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基层工作者,通过电大的法学教育,可以很快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说起政法大学与电大的合作成果,王卫国很有感触,“这十年来,我们与电大一起,为祖国大江南北,培养了三十多万法律专业人士,这些毕业学生,很多都分布在县乡一级的基层工作,大大提高了我们基层法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电大发布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有着一致好评。

“总体来说,我们与电大的合作成果喜人,”王卫国说,“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想与电大继续合作,在培养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上面多做些工作。既然我们能够通过电大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不给那些在社会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以继续深造的机会呢?我相信,与电大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央电大合作项目的直接负责人,王卫国不仅在合作方式上进行过诸多努力,同时,也参与电大授课,制作课件,他的课也成为电大教学中的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此外,他也情牵电大教学中的各项活动,电大近几年来,多次举办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王卫国曾经作为评委现场观摩了学员们的精彩表演,并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今年,电大的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开赛在即,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电大合作十周年庆典的一个重要活动,参加此次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的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将得到特别的奖励和表彰,同时,获奖作品还可以替代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应学分,王卫国对这样的方式表示赞同。

作为电大开放式法学教育的第一批耕耘者,十年来,王卫国用他惯有的热情与责任感始终关注着并参与着电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进步。

朝着地平线努力

教学、学术研究,社会工作,这三者构成了王卫国的主要生活图谱。“三者,没有孰重孰轻,在我这里,是三分天下的局面。”王卫国幽默地调侃着。山城重庆长大,他的性格中自然烙印着重庆人的火热与豁达。

王卫国的人生道路历经坎坷,却没有耽搁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长,1951年出生的他,名字中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此后,他的人生节奏亦如同一抹溪水汇流入滔滔浪潮中,上山下乡,当兵,如同那个时代的统一踱步,每一步都有他的共振参与。连悲苦也同样具有时代特色,父亲被关入“牛棚”达六年之久,母亲被迫害含冤而死……个体的命运在国家的疯狂前,显得那样渺小,那段暗色岁月随着时间的逝去,已经渐渐褪却了阴霾。如今,王卫国回想起那段日子,记忆最深刻的是下乡时一个人被放逐的自由——勞动之余的大把时间,他用来读书。开卷有益,他信奉这句话,并一生坚持。1 968年下乡,1 972年当兵,1 977年复员后进入重庆文化局工作,1 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由于成绩优异获准提前毕业攻读硕士学位。

青春在叙述中再次灼灼闪光。留在王卫国记忆中的一件事,是他在重庆市文化局工作期间,参加一个工作组,为重庆杂技团曾在疯狂岁月中蒙冤受害的一批人平反。年轻的王卫国充满激情地参与这项工作,他夜以继日地看卷宗写结案报告。他清楚地记得,当他随同局领导来到身患绝症的重庆杂剧团老团长、著名的杂技艺术家杜少义先生的病榻前,向他宣布组织上的平反决定时,这位病危老人眼里闪烁的泪光。王卫国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履行使命的成就感。生命不是可以被自己任意放逐的光阴,它可以更多地被用来帮助别人。

国家在七十年代后期渐渐步人正轨,惊涛骇浪渐渐收归于有秩序的涓涓长河。1978年,王卫国融入了严冬之后春意盎然的大学校园。“回想起来,那段岁月真是激情澎湃。”王卫国的脸上带着舒展的笑容。回望过去,那是一个人人都谈论理想的年代,稚嫩的肩膀期待扛起建设祖国的大任,求知的欲望灼烧着满腔热情的年轻人。他通读了《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列经典著作。除却课本之外的书,他将触角伸向了更广袤的地方,毕业时,他的论文被答辩委员会一致决议建议授予博士学位(遗憾的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民法博士的学位授予点)。而他的这篇硕士论文经修改后于1987年正式出版,成为中国法学史上的第一部侵权法专著。

年轻的王卫国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在文化局短暂的工作阶段中,他就对机关工作的“复杂性”有了体会。他爽利的性格不大习惯人事纠葛。“那些太牵扯精力了,人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吗?所以那时我就知道,我不适合在机关工作,我期待在学术的殿堂中有所成就。”

于是,王卫国开始了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 988年由于成绩突出,破格晋升副教授,1989年出国留学,先后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

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1 992年回国,1994年调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在这里,他成为了教授、博导,并且以另一篇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开始以大马力的加速度在学术道路上飞奔。他从1 998年起担任系主任,后来成立学院又担任院长。他可能是目前国内法学院中最资深的在任院长。“院长不是官。除了为师生服务,我的主要角色就是学术带头人。”他说,“学术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满足个人乐趣或者追求个人成就,而是以创造性的成果服务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

重庆人性格中的热烈,热情叠加在具有深厚理想情怀的王卫国身上,便有了一种浓烈的创作激情,他喜欢有所创新,如同他大学毕业时的研究论文《试论民事责任的过错推定》一般,他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惊讶的新之举,人大财经委组织专家起草《破产法》,他是执笔人之一,也是引进重整制度的首倡者。他对土地制度做过深入研究,并出版了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他的研究领域,从侵权法合同法,土地法到、企业法,破产法和物权法,现在又进入金融法特别是银行法的领域。他的学术轨迹似乎飘忽不定,却有着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始终以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问题为自己的兴奋点。

在王卫国看来,教师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职业。从大学讲台到機关、企业,从1999年为中央政治局主讲关于国企改革的法制讲座,到2009年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讲保险法讲座,他在广袤的国土上四处传播正义的激情和理性的智慧。为此他多次被中央机关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和法制宣教先进奖。他的课程也开到了国外。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东亚,都有他面授过的学生。

所有的学术研究,所有的努力,都是奔向心中的理想之地——那就是至正,至公、至善的法治社会。对此,王卫国提出了一个颇有新意的理论地平线理论。“社会也好,法律也好,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人类社会永远是在不完美之中追求完美。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但是,重要的不是我们能不能到达终点,而是我们坚持不懈地朝着那个终点前进。这就是社会的进步。”王卫国说,“地平线是你永远朝着它走却永远走不到的地方;但是,朝着地平线走,就是走向光明。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你认准一个你永远到达不了的美好终点,坚定不移地朝着它走,你就会领略到一路上的无限风光。”

是的,王卫国曾说,法律是一个过程,一个朝着至正至公,至善的“地平线”勇往直前、不懈前行的过程。他的人生,不也是一个一路向“地平线理论”迈进的过程吗?

作者:王海珍

第三篇: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及反思

自从对国内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以来,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加快了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践的探索步伐,从现代远程教育的整体需要出发来调整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定位,始终把支持服务职业化的理念贯穿在各项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工作当中,总结出了一批关于教学实践及教学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在此笔者仅以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为例,谈谈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中取得的一些教学经验及反思。

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自2000年开始招收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专、本科学员,至今已培养了近十届的毕业生。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法规,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处理各种法律实务。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以外,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学习,为现实服务。因此,依据我在担任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等课程辅导教师工作时的具体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法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和集中实践环节的经验和教学模式,为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根据法学专业的课程特点,突出“掌握和应用”内容的教学实践

1.安排实践教学的意义

法学专业各主干专业课虽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点是实践性较强。因此,学生仅学到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能够将这些理论在案件的侦查、审理、宣判等各个环节中实现具体参与,才能使学员真正掌握并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放法学专业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

为保证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将教学实践纳入形成性考核、将学员的课程实践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或者是对学习者学习课程的阶段性考核。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以便指导教学,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学员的课程实践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以此来从每一个细节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从教学经验来看,笔者建议在集中实践环节上采取“五效合一”的办法来加大和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即学员的集中实践环节上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撰写毕业论文。即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法学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各项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2)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要求每名学员毕业前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一次实地社会调查,并结合实际调查中发现的法律问题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3)撰写实习报告。即要求每名学员毕业前必须进行一次与法律专业相关的社会实习活动,可以在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其他地区或部门进行。实习内容要与法学专业相关,并结合实习感受撰写一篇实习报告。

(4)撰写听审报告。即每名学员在毕业前必须参加一次正式的庭审活动,并对听审内容进行评析,然后撰写一篇听审报告。

(5)进行模拟法庭的实际操作并撰写小组总结报告。在完成以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参考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知识的运用,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学员担任不同的角色,模拟一次法庭开庭审判案件的过程,并撰写出小组总结报告。

通过以上五项内容的实践教学,客观上强调了学员自身必须去进行实践,使整个集中实践环节开始由以往“弄篇论文就毕业了”的惰性思想向“我想参加实践环节、我要参加实践环节、我能参加实践环节、我必须参加实践环节”的积极方向发展。这样不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员能够真正掌握司法实践中的每一个程序和步骤,同时也使僵硬、死板的理论知识在这些环节中变得鲜活起来,大大增强了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学员对于撰写各项实践材料的认真程度和数据的准确性都得到了提高。

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进一步狠下功夫,还可以聘请有多年司法实践经验的高级法律顾问或知名律师来学校做报告和讲座,把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或者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级律师来学校兼职授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校内法学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在职学习的特点,以非集中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

由于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大多数学员属于在职学习的情况,所以对于他们的实践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时并不强求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更主要的是体现过程的完整性。

1.非集中实践教学的要求

非集中实践教学要求学员要避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和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教学的形式进行,而要根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规律和学员自己的空余时间、工作条件、所从事行业与就读专业的关系等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完成实践环节。这样既为学员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实践环境,同时又为整个实践环节的完整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一些学员本身就是在公、检、法机关工作的人员,每天都在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如果要组织其在指定的时间、地点集中参加某一次庭审活动,不仅有很大的现实困难,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一些学员的心里会觉得学校就是“教条”,这也从根本上背离了试点项目培养人才方式的初衷。所以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在职学习的特点,我校法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始终贯彻以非集中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的原则,使学员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形成观点,最终完成整个实践教学环节。

2.非集中实践教学的意义

非集中实践教学是在不影响学生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既符合开放教育就读学员的现实情况,又简便易行,不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且还可以为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学员通过具体的社会法律实践工作,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操作。同时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反映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也使社会对电大的学员刮目相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大的知名度,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三、建立实践教学小组,发挥成人在职优势,进行互助式实践教学

在远程开放学习当中增加交互的方式很多,组成学习小组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远程学习的学生居住都是比较分散的。虽然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在教学机构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下进行,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问题,还是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才能得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小组是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法学专业来讲,在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员会面临很多困难。例如选择哪些领域的法律问题;调查实践要从哪个方面入手;在遇到具体案件和问题的时候,理论规则和实践操作条件发生冲突如何处理等等,这都是学员们必须要面对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在苦苦探索,怎样才能从管理和组织的角度去为法学专业的开放教育学员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支持服务。经过几年实践教学的尝试,我们感觉到:建立实践教学小组,发挥成人在职优势,共享社会资源和群体智慧,进行互助式的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

所谓互助式实践教学就是在组织实践教学小组的时候,要考虑学员的年龄差异、工作性质差异、工作环境差异、工作经验差异等因素,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使每个实践教学小组成员的整体情况基本实现互补。例如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形成互补、从事过司法实践的与未从事过司法实践活动的互补、有工作经验的和没有工作经验的互补;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利用公共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比如我校在2002年与齐齐哈尔市法院系统进行学校和法院的合作,为法院的在职职工提供学历提高教育。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候,为每个实践教学小组都安排了一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来具体指导其他学员进行实例模拟操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为我校的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对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认真总结,逐渐丰富完善,趋于成熟,在教学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少学员反映,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自己的理论水平、社会活动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还具备了团结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基本素质,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在实践环节中形成了既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又被社会和学员认可的教学模式。

作者:柴玮钢

上一篇:实践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职业学校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