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美国空气污染研究综述

2022-09-12

美国在20世纪深受空气污染困扰, 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美国民众也开展了环保运动。在污染治理过程中, 美国的城市结构、工业生产、政府职能、民众思想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 美国空气污染及其治理不仅是美国环境史上的重大事件, 同时也是美国政治和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鉴于此, 美国的历史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并得出诸多成果。本文旨在总结美国史学界对美国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情况, 系统分析和归纳研究成果, 给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早在世界闻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不久之后, 美国学者就已开始对空气污染及其治理进行研究。被誉为“烟雾之父”的哈根·斯密特 (A.J.Haagen Smit) 于1970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世界烟雾之都的教训》1的文章, 这是最早的一篇美国空气污染研究力作。

文中叙述了洛杉矶地区空气污染控制的历史, 以此反映地区政府职能向中央政府转移的趋势。密特指出中央政府具有制定标准的权力, 而区域控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还规划了美国城市发展的远景, 认为技术创新应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并强调这些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斯密特的文章为研究美国空气污染历史指出了两条主要路径, 其一是研究政府治理污染的政策措施;其二是探索如何保持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以及污染与市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随着时代变化, 研究不断深入, 美国史学界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大体可分为环境政治史、城市环境史、全球环境史三个主要类别。

一、环境政治史

环境政治史, 故名思议, 将环境因素引入政治分析, 探讨环境与政治间的互动关系, 其本质是研究政治结构和政治关系的变化。

在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美国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中, 很大一部分属于环境政治史领域。这些研究基于政府制定的政策及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在1977年, 詹姆斯·科瑞尔 (James Krier) 和埃德蒙·乌尔辛 (Edmund Ursin) 出版了一部名为《污染与政策:加利福尼亚与联邦机动车空气污染经验案例论文, 1940—1975》2的著作, 其重点是政府对空气污染的制度性回应。有别于大多数学者对环境政策的肯定, 作者对政府提出质疑, 认为政策的制定应当更加严谨和深思熟虑。

由于加利福尼亚以及联邦政府对空气污染成因和影响没有足够认识, 修正方案的制定过于迅速, 形成了具有争议的强制性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 环境监管机构无法清楚认识到排放与健康危害之间的联系, 因此, 尾气排放政策的制定无法很好地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本书也有不足之处, 作者过于重视标准的统一, 忽略了污染控制问题的动态性。尽管本书并非尽善尽美, 但作者的独到眼光和批判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 空气污染治理已经过相当时间的实践检验, 人们对相关政策的认识更为深入, 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在这一时期, 除了研究空气污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之外, 学者们也开始探讨各级政府之间的互动对空气污染政策的影响。谢尔顿·卡米涅克 (Sheldon Kamienieck) 和迈克尔·费拉尔 (Michael R.Ferrall) 分析了加利福尼亚州1989年通过的空气质量管理计划 (AQMP) 对1990年联邦《清洁空气法》的影响, 以及新法支持加州空气质量管理计划的方式3。

作者研究联邦政府与加州政府之间的互动, 有助于改进联邦制度, 促使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公共政策。作者认为空气污染涉及范围广, 极具复杂性, 监管机构难以对污染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因此质疑空气质量管理计划的效果却显得过分消极。

进入21世纪, 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美国史学界流行开来, 环境史领域也不例外。斯科特·杜威 (Scott Hamilton Dewey) 在2000年出版的《不要呼吸这空气》4第一次对20世纪40至60年代人们面对空气污染物这段过往经历进行了成熟的历史性论述。

通过研究洛杉矶、伦敦、纽约这三个不同地区的案例, 杜威讨论了当今的空气调节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不要呼吸空气》为读者解释了环境政策制定的原因, 利用典型城市作为例证, 通过对比城市甚至国家间空气污染政策的区别, 分析各种因素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同时书中谈到了战后的环保主义, 并论述这一思想如何在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中发展并达到高潮。

杜威断言污染政治早于荒野问题, 人们对污染的普遍担忧与美学观念相关, 也包括对健康的重视, 体现了民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然而, 杜威对公共卫生和医学史的忽视是本书的一个不足之处, 他无法解释指导污染控制机构的卫生学专家和官员与民间医疗人士之间的观念差异。

尽管有理论上的小缺陷, 杜威的叙述使读者对二战后美国污染政治的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并为进一步探索美国战后政治作出重要贡献。

美国史学界对于空气污染政策以及政府举措的研究逐步深入。

最初学者仅分析既定的环境政策, 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之后学者们开始反思、质疑政策制定中的疏漏与错误, 对政府行为进行批判性解读。随着时间流逝, 到上世纪90年代, 空气污染治理逐渐推广到美国全境, 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此时有学者发现了研究空气污染政治的新角度, 即分析污染治理中地区级政府与联邦政府的互动。

这不仅是环境史领域内的创新, 更启发了政治史研究新思路。

到本世纪初, 人们将视野拓展到整个世界, 比较他国与美国针对空气污染采取的政策措施, 更清晰地认识国家间差异, 也有助于环境政策的完善。

二、城市环境史

相较环境政治史而言, 城市环境史属于新兴的研究方向。早期美国民众更为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乡村自然生态的维系, 鲜少涉猎城市环境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 城市环境史才在美国环境史的研究中崭露头角。

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探究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安德鲁·赫尔利 (Andrew Hurley) 将环境史与社会史相结合, 引领了环境史研究的新潮流。

他的《环境不平等》5一书以印第安纳州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根据种族、阶级和居住模式的差异, 展现环境污染对不同工人和市民产生的不同影响。

赫尔利经过研究发现, 企业职工中的不同群体对污染的体验却天差地别。在空气污染面前, 非裔美国人首当其冲, 而白种工人们则比较幸运。

作为管理层的中产阶级及其家属是距离空气污染最遥远的一群人, 但他们却最早提出治理污染的要求。赫尔利成功地将社会史融入环境史研究中, 但也有其局限性。他严格区分三种群体的界限, 分别讨论每个群体对环境的体验, 很少将其作为统一整体进行论述。这是本书的一点缺憾所在。

马丁·梅洛西 (Martin V.Melosi) 以研究城市污染和城市卫生而闻名, 他在2001年出版的《污染四溢的美国:城市、工业、能源与环境》6从生态角度考察城市历史, 用城市帮助人们定义生活中何为自然。

在他看来, 城市是人类生活、工作、玩耍、消费和制造废物的场所。

他探索了前所未有的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新能源所能带来的变化, 以及工业革命和其他时期消费模式改变所产生的作用。

经过系统总结, 他认识到美国作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也是排污最多的国家之一。

通过概述美国污染的历史, 研究具体的城市案例, 梅洛西分析了空气污染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案。他认为烟雾的产生与机动车的大量使用不无关系, 而这又是城市工业发展的产物。

他用生态的眼光看待工业扩张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城市服务的发展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城市的经济增长, 还谈到了美国城市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这为美国空气污染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德夫拉·戴维斯 (Devra Davis) 是一位流行病学家, 也曾任美国环保部门高官。她目睹过家乡多诺拉 (Donora) 小镇的“死亡之雾”, 更看到大企业对环保的漠视和干预, 因此于200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浓烟似水》7的著作, 运用专业数据分析空气污染成因, 详细阐述这种污染给人带来的危害。

她指出很多企业或投资团体为自身利益对有害化学品的毒性轻描淡写, 甚至掩盖过去。她用家乡钢铁工业的例子进行说明, 认为工厂排放的致癌化学物会通过空气进入人们体内, 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

人们不能逃离无处不在的空气, 也不愿放弃炼钢带来的工作和利润。在戴维斯看来, 多诺拉以及其他烟雾事件成为新闻头条之后, 美国政府和高级官员并未予以重视。

大型企业和工业组织等资本掌控着国家, 有良知的科学家被压制、排挤。在本书中我们能看到环境问题的另一面, 是经济利益推动了空气污染。

作者强调环保部门的艰难处境, 从独特角度诠释空气污染问题。但作者将所有资本力量都视为环境的敌人, 基调似乎过于悲观。

从城市社会出发, 学者们看到了空气污染的新问题, 为解决污染寻找到新的路径, 也启发了其他学者思考问题的方式。

三、全球环境史

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 经济全球化逐步实现。

到了20世纪, 伴随着资本在全球的无限扩张, 环境问题也从地区性问题转变为全球性问题。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影响了史学研究, 在20世纪末期兴起了全球环境史。历史学者们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 将20世纪的美国空气污染问题放在全球视野之下进行考察。

约翰·麦克尼尔 (John R.Mc Neill) 专注于全球环境史的研究。他的《阳光下的新事物》8一书架构十分宏伟, 把全球的生态演变与人类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得出人类是造成环境改变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结论。

麦克尼尔将空气污染视为一种环境巨变。他发现20世纪全球充满空气污染:烟雾在城市上空弥漫, 臭氧层空洞日益扩大, 甚至在半空中飞行的鸟类都会窒息。

而引发这一切的是城市化的加速, 人口的激增和化石燃料的应用。

麦克尼尔并非单纯依据文献和数据印证观点, 同时注重社会分析, 克服了部分环境史著作忽视人类能动性的缺点。

另一点值得称道的是, 《阳光下的新事物》并非悲观主义的产物。作者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例如美国政府对烟雾的治理和恢复森林的努力。这些优点使本书受到美国学界重视, 获得多个奖项。本书也因此被视为麦克尼尔的代表作之一。

时至今日, 对气候变化的忧虑并不新鲜, 但这种思考其实早已有之。《亲密的普遍性》9收录的文章出自八位在天气和气候历史研究中居领先地位的专家之手。

其主要内容是追溯气象学的历史, 解释科学发现对人类理解天气与气候现象的影响, 以及考察这些战略、方法如何帮助人们控制天气与气候变化。本书讲述了18-21世纪各国气象研究者的不懈奋斗与热切希望, 内容涵盖多个学术问题, 总结过去的经验, 为新的研究提供借鉴。

詹姆斯·弗莱明 (James Rodger Fleming) 撰写了最后一篇文章, 谈到各类机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认为人类一直在无意识地影响气候。

尤其是20世纪以来, 这种干预对气候造成重大影响, 导致全球变暖问题出现。本文独树一帜地评价美国及其他各国政府抵制全球变暖的设想和举措。

他认为在太空中使用巨型遮阳伞或者清理地球星轨灰尘等方案都不能解决问题, 甚至可能使之加剧。

他的分析显示, 我们应当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减少对空气的持续性污染, 在短期内最好完全停止排放温室气体, 并在更远的将来继续坚持抵制空气污染。

本书对公共政策历史的分析很有创见, 对研究美国空气污染与全球变暖问题具有启发性意义。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的空气污染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 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然而研究环境史易被冠以“环境决定论”称号, 所以一度局限于对公共环境政策的研究。但上世纪末以来, 工业化问题频发, 全球化观念深入人心, 后现代主义盛行。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 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 人们开始反思污染问题, 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时期, 关于20世纪美国空气污染问题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史学著作, 拓宽了学者的研究路径。但众多著述中鲜少谈及民众在空气污染和治理中起到的作用, 以及空气污染问题如何影响民众的思想意识,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摘要: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美国空气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早, 成果颇多。按照视角大体可分为环境政治史、城市环境史、全球环境史三类, 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污染事件始末及其治理过程。但学者对民众在污染治理中所起的作用着墨不多, 也较少涉及空气污染对民众思想意识的影响。

关键词:空气污染,美国,20世纪

注释

11.Smit, A.J.Haagen.A Lesson from the Smog Capital of the World[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70, 67 (2) :887-897.

22.Krier, James E.and Ursin, Edmund.Pollution and policy:a case essay on California and Federal experience with motor vehicle air pollution, 1940-1975[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

33.Kamienieck, Sheldon and R.Ferrall, Michael.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Clean-Air Policy in Southern California[J].Publius:The Journal of Federalism, 1991, 21 (3) :143-154.

4

55.Hurley, Andrew.Environmental Inequalities:Class, Race,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Gary, Indiana, 1945-1980[M].Chapel Hill, 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5.

66.Melosi, Martin V..Effluent America:Cities, Industry,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C].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01.7.[美]德夫拉·戴维斯著, 吴晓东, 翁端译.浓烟似水:环境骗局与环保斗争的故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

89.Fleming, James Rodger, Jankovic, Vladimir and Coen, Deborah R., eds.Intimate Universality:Local and Global Themes in the History of Weather and Climate[M].Sagamore Beach, MA:Science History Publications, 2006.

上一篇: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下一篇:武汉市硚口区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