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核心期刊

2022-07-16

第一篇:数学教学核心期刊

数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1.数学学报 (双月刊)

网址:http:///forums/index.php?showtopic=4688

第二篇:全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主要核心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建设课题组

序号 刊名 1 教育研究 2 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教育评论 4 教育研究与实验 5 外国教育研究 6 比较教育研究 7 教育与经济 8 中国教育学刊 9 上海教育科研 10 人民教育 11 教育科学 12 当代教育科学 13 教育探索

1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5 全球教育展望 16 教学与管理 17 江西教育科研 18 辽宁教育研究

出版地 主办单位 北京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太原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 福州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会,福建省教育学会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 中国教育学会 上海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教育部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济南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育学会 哈尔滨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

究所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太原 太原师范学院

南昌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教育学会

沈阳

辽宁教育研究院

1 19 教育导刊 20 课程·教材·教法 21 中小学管理 22 语文教学通讯 23 学科教育 24 外国中小学教育 25 上海教育 26 天津教育 27 中小学教师培训 28 小学语文教学 29 小学教学研究 30 中国电化教育 31 电化教育研究 3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广州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

北京 北京教育学院 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委 北京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上海教育委员会 天津 天津市教育局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太原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山西教育报刊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北京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

化教育馆 兰州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北京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2

第三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

龚店乡中

李晓勤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 Harmous 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需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

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第四篇:数学核心素养

 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把所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教学过程的维度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应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什么是数学素养?什么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专业  的角度讲,指的是: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运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以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一般指知识取向(这里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双基”,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与文化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所关注的,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准确无误地获取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最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和教材那里获得知识。文化

 取向的教学设计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数学教学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等等。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事实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互融合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文化教育涵盖了知识教育,两者本身并没有根本的冲突。“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

2.课堂教学: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

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数学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3.教学评价: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作业)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当然还有课堂表现性评价等),如何设计,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与评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地反映该学科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维度,是指要考查哪些知识、技能;梯度,是指要有递进性,对不同的解答能给出相应的具有阶梯性的合理评价;相关度,是指要在知识的交汇处,既可以是章节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也可以是学科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点的交汇处以及与实际生产、生活的交汇处等。

第五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多样性研究——

小学数学

五、六年级市级课堂研讨活动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尝试主题(单元)教学。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不仅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数学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如果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适当增加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对老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数学文化与数学建模的教育不可能真正有效。

六、要加强对学生的“会学”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会学”要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

黄渠河第二小学

陈刚

上一篇:三峡工程枢纽布置下一篇:思修结课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