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2022-08-07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旅游行业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大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旅游行业调查报告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兴起于50年代初。195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并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地建立了14个分社,196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成立。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主,因此真正的起步是在78年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开始加速增长,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并且初步形成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个市场平衡发展的局面。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第五大旅游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公民对出国旅游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近年来中国公民出游的国家遍布在东南亚地区、欧洲地区以及大洋洲。

我国旅游行业现状: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趋势:三大市场前面增长,国内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旅游投资规模扩大,产业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扩大消费和改革民生功能明显。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大2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达1.34亿人次,同比增长5.8%。

2011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一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约13.3亿人次,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约9200亿元,同比增长22%;入境旅游人数约6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约2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

旅游行业中的不足: 第一,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 工具排放量的增大,致使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不能进行有效地、及时地处置,污染了景区的水体和大气环境。另外,有些不文明的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杂物,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破坏了景区的风景格调,造成视觉污染。

第二,旅游区平衡遭到破坏。有少数旅游者,在旅游区狩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第三,旅游景观资源遭到破坏。在有些景区内,人们盲目地、过多地兴建各种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单纯的自然环境没有了,本想回归自然的旅游者们还是逃脱不了混凝土筑造的空间。

第四,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破坏旅游环境。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污浊难闻!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盲目地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

导致产生不足原因:

第一,旅游区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有些旅游区垃圾箱数量不足,加之有些游客素质不高,旅游区内大量垃圾被游客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有许多精美雕塑,奇山怪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面目“狰狞”,从而使游客旅游兴致降低。

第二,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果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二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等。

第三,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有许多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就匆忙的进行开发。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旅游开发区,由于开发者急于早日获得经济效益,便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粗放式、探索式的开发。他们对旅游资源实行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第四,忽视旅游区的价值。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不协调。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对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第五,旅游资源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交叉混编的情况,这使得上层管理者处境尴尬。一方面,作为公司领导,他们要对企业负责,争取尽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专职机关的行政领导,他们又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愿做有损景区资源的事。绝大多数的旅游区在国庆节等旅游黄金周的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规模接待游客,使景区人员拥挤,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 我国旅游发展趋势: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的旅游结构靠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旅游的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心态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加: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持续增长并维持高速

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之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户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娱购一条龙服务以及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

3.旅行路线由短途变为长途:人们将不满足在家门口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迈进。旅游区域的不断扩大,但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而且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北国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向往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一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可以概括为“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美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多,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以观光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族游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以旅游)仍将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例,只不过份额有所下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行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是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热点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是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等人数日益增长,同时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洲际旅游。

第二篇:旅游行业系统分析报告

中國旅游行業分析研究:旅行動機行為四要素分析

2W-2H從『人人皆有旅行需求』這一基本的生活需求出發,模擬了從普通人到旅行者的動機和行為過程。其實也就是普通自然人被各種相關的、誘導的信息激活成為旅行者,然後制定旅行計劃,最後執行旅行行程的四大要素步驟。

Where to play去哪裡

What to play玩什麼

How to plan怎麼去

How to play怎麼玩

人人都有夢想,有夢想就要去旅行。人類的夢想素材飽含著愉悅的心情、溫暖的環境、甜蜜的親情甚至財富的滿足。而這一切可以因為旅行而改變、因為旅行而實現。旅行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在異地的暫時性的生活方式,具有享受性,業餘性等特點。旅行可以改變個人的觀點、增加能力的積累、豐富自身的知識……這些都為實現以上夢想奠定了主觀的基礎。2W-2H從『人人皆有旅行需求』這一基本的生活需求出發,模擬了從普通人到旅行者的動機和行為過程。其實也就是普通自然人被各種相關的、誘導的信息激活成為旅行者,然後制定旅行計劃,最後執行旅行行程的四大要素步驟。

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各種比較成熟旅行的動機理論,比如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但是什麼樣的信息能夠誘發旅行動機、如何將旅行動機誘導為行為、旅行行為在執行層面有哪些必須的要素?這些問題在學界一直都未能獲得公認並且滿意的答案。最關鍵的是,以前的旅行動機或者行為理論,往往都建立在傳統旅行行業和傳統信息傳播基礎上,並沒有引入當今數字化互聯網生活的新觀點。比如常見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行要素曾經一直被旅行業界奉為產業鏈的經典,但現在眾多湧現的旅行網絡SNS就已經跳出了原始的行業贏利框架。另一方面,信息同動機的密切關系,尤其是社會科學家Gregory • Bateson提出的『自然與社會的認識』,也徹底刷新了旅行產業鏈對旅行動機要素的認識。信息刺激行為動機,人人皆有旅行需求。2W-2H(去哪裡、玩什麼、怎麼去、怎麼玩)在繼承傳統旅行動機的研究基礎上,融入當今傳播學、行為學、心理學、控制論,乃至科學技術的發展的趨勢,為旅行行業提供了新的行為動機理論。

Where to play去哪裡

信息資訊刺激著普通自然人最本能的旅行渴望。比如在某個地方曾經發生的故事、比如在電影中出現的某處經典場景、比如一曲喚起你曾經夢想的背景音樂。我們向公眾傳播劉三姐的故事,帶動著桂林的旅游;我們向公眾展示明清兩代的皇室紛爭,帶動著故宮的游覽量;海明威、喬伊斯這些文學巨匠,帶動著人們對巴黎左岸的旅游衝動;一部《盜墓迷城(Mummy)》為埃及的旅游業創造了大量的意外收入……這些都構成了刺激旅行需求動機的信息。無論是從旅行社的產品售賣、景區景點的規劃設置、旅行媒體的宣傳推廣等等,都是在利用某種跟目標客戶相近的信息來刺激對方『去哪裡』。當人一旦被信息激發出『去哪裡』的遐想時,也就將一個普通自然人轉化成了一個有旅行需求動機的潛在消費者。

What to play玩什麼

去哪裡……玩什麼去哪裡……玩什麼

『去哪裡』和『玩什麼』猶如一對孿生兄弟,兩者幾乎是同時孕育而生的。『去哪裡』指明了一個空間的差異,使普通自然人產生出概念上的旅行心理。『玩什麼』則刺激著旅行動機的進一步深化。到桂林去聽聽劉三姐那樣清亮的民歌、去故宮感受皇室的雍容華貴、游巴黎左岸體驗語言大師的心境……不論旅行社還是旅行媒體,第一步都是在盡力向目標客戶描述『玩什麼』的情景,為潛在的旅行消費者繪制出一副虛擬的夢想場景。如今的網絡旅行SNS通過游記、風景照片、視頻、音樂等等來激發會員的旅行渴望,甚至還有專門技術打造的虛擬旅游網站,都是在滿足這一客觀需求。有人說旅行就是追夢,其實這也就是『去哪裡』和『玩什麼』從心裡動機上充分激發了旅行動機的緣故。思想就是動力,旅行改變人生。How to plan怎麼去

旅行動機被激發之後,制定旅行計劃就將是通往執行的必經之路。『怎麼去』是旅行者在大腦中模擬現場旅行的一個規劃步驟,目的地有多遠、交通食宿如何解決、線路怎樣合理……以上都建立在時間、安全、經費的基礎上。與之配套的是與普通自然人相關的一切衣食住行上的全部信息需求,包括天氣預報、醫療急救、服裝搭配,甚至現代旅行必備的數碼相機、MP

3、防曬護膚品、速食品等等。運籌帷幄之中,方可決勝千裡之外。

由此可見,在傳統的旅行產業上,『怎麼去』產生了最大的利益價值。以『吃住行游購娛』為例,除了『游』和『娛』,其餘四個都來自『怎麼去』。而且『吃住行游購娛』之所以統治了旅行動機理論如此之久,恰好因為這六大要素都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現行的大量旅行產業正是滿足於這種利誘,忽略了『去哪裡』和『玩什麼』的存在,跳過了普通自然人的動機階段,直奔價值鏈主體而去。這種偏激的行業求利傾向,把大量可被誘導的普通自然人拒之門外,忽視了大量潛在的旅行消費動機,將旅行的大門只為『旅行者』敞開。其實,人人都有夢想,有夢想就要去旅行。

How to play怎麼玩

動機促進的執行階段,並不是對規劃的機械復制,而是包含著根據客觀狀況而誘發的大量行為修訂,也包含多次的『去哪裡、玩什麼、怎麼去』的動機行為順序。旅行者在旅行過程中,總是在不斷求證自己動機中的渴望是否實現、規劃中的步驟是否可行,同時也會伴隨

產生更多的需求疑問。在貴州黔東南觀看苗族歌舞的游客,往往都想知道怎樣纔能加入舞蹈的隊伍、苗族的頭飾是不是純銀的、米酒如何釀造而成……還想知道周圍是不是還有更富民族特色的苗寨、能不能趕上一場姊妹節……

信息時代怎樣解決問題信息時代怎樣解決問題

世事難料。旅行者在旅行中湧現的無數新動機和新需求,往往都是先期無法預估的。如果當場得不到信息的補充和滿足,就會大大削弱旅行者的預期渴望值,甚至放棄原有的旅行計劃。通常情況下,旅行導游充當了這個信息即時補充者的角色。導游會盡可能的滿足游客隨機提出的需求、幫助游客處理突發事件、或者誘導游客追加旅行預算等等。

2W2H如何激發旅行的渴望2W2H如何激發旅行的渴望

另外,根據Gregory • Bateson『人類不能不傳播』的基本思想,旅行者在旅行中,還會隨時湧現出即時心情分享、信息分享的需求。比如給親人發短信告訴對方自己在哪裡、比如給朋友傳圖片讓對方知道自己多麼愉快、比如告訴更多的人『我居然登上了泰山』……可惜的是,在傳統旅行產業中,不僅導游無法解決這個『分享需求』,整個旅行產業鏈都做不到。就算是旅行媒體登載游記、照片之類的,那也只是『事後分享』的解決方案,而無法做到旅行者渴望的『即時分享』。

傳播媒體的技術革命和信息民主化進程,帶來了『即時分享』的解決機會。現在,當旅行者在跟少數民族一起載歌載舞時,就可以馬上拍下彩信發給好友;或者就近找一家網吧將相機裡的照片上傳到自己的博客空間;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將隨機寫好的短小游記上傳到SNS社區;甚至會有一部帶照片GPS信息的網絡相機將旅行者拍攝的照片當即通過無線傳輸到指定地圖網站。

當然,在新技術尚未普及的情況下,『怎麼玩』中絕大多數的需求還是依賴旅行指南手冊、或者手持GPS導航儀、或者手機搜索引擎功能之類的工具來充當,或者僅僅僱用一位導游。但是,『怎麼玩』所統領的『即時分享』、『導航指南』『實時獲取』三個細分需求,將不斷推進著信息技術和旅游服務水平的發展。

第三篇: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沈辉(材料收集)15号宋其武(编辑整合)17号

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中国因开发旅游业成功上市的公司有19家,分别是云南旅游、世纪游轮、腾邦国际、宋城股份、黄山旅游、中青旅、国旅联合、大连圣亚、西藏旅游、中国国旅、华天酒店、张家界、西安旅游、西安饮食、北京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三特索道。

2006年,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进入2007年,我国旅游行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

旅游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与总体方针

在发展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旅游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目标指引下,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形成了自有的原则与体系。此外,我国还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旅游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法律法规保障,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政策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因此国家出台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核定。同时,颁布一系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的政策,以处理好旅游与环境间的关系。

旅游区域布局政策

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各个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问题指引了方向。旅游业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因而西部12省将旅游业作为其优势产业,推动了西部区域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同时,为了发挥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我国还推行优秀旅游城市评比活动,促进城市自身环境、旅游功能等的不断完善,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旅游产品与市场政策

旅游产品政策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旅游产品结构、内容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等方面。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依托本国现有各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以增强吸引力。在旅游产品结构和内容上,国家鼓励发展包括传统观光旅游在内的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在旅游市场政策方面,我国通过旅游宣传、推行黄金周假日旅游政策及实施带薪假期制度,有效刺激了国内旅游市场。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性活动,宣传中国的旅游形象,使得我国旅游产品走向国际。

旅游消费政策

我国鼓励全民参加旅游活动,政府在刺激旅游消费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及部分省市国民旅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国民旅游的实现能力日益增

强。尤其国家近年来奖励旅游措施的开展,促使工薪阶层更多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此外,我国为了扩大海外需求,不断简化入境旅游者的入境手续。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制定刺激

各种旅游需求的旅游消费政策,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旅游投资政策

国家通过政策导向,对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开拓等给予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从长期

国债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投资建设。国家财政部与国家旅游局经国务院批准从1993年

起设立旅游发展资金项目,专门用于旅游发展。部分地方还设立旅游发展资金,提供旅游投

资支持。我国国家扶贫资金也以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项目为导向。除此之外,对于旅

游业基础设施如水、电等价格调整的有关政策规定,国家正在落实之中。同时,国家也鼓励

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政策性的支持目的均在于促进我国旅游投资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实现旅游强国目标而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旅游市场结构也将不断优化。截止今日,我国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

市场以及国内旅游市场三大主要市场,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国内环境的和

谐,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公众收入水平

的增加、带薪假日的推行以及社会观念的更新,国内旅游者人数以及结构也在发生调整,出

游人数增加、大众化、个性化与家庭式旅游人群在总数中比例增加。尤其是黄金周假日制度

实行以来,国人的旅游浪潮被掀起,旅游者大军不断得到充实。

再次,在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形式下,我国旅游供给也日益丰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旅游产品逐渐被开发出来,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我国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旅游受到游人青睐,伴随着现代需求

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精品旅游产品将会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除此,我国各类旅游组织机构职能不断健全,其在指引旅游行业发展以及协调旅游业与

政府关系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

未来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与任务。一方面迎合国际环境保护精神,合理开发我国

的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迎合旅游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具有长久吸引

力。“非典”的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自然,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成为现代

人追求的目标,这进一步促使旅游业朝着保护资源环境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限

度内,平衡好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近年来,服务业成了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服务业中最为强势的就是旅游业,旅游业近

年来,其历年来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一般都是以10%一12%速度增长,比国民生产总值速度

稍快,所以说,旅游业绝对是个增长性行业。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科技进步、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由此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乃至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一系列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收入的提高、带薪假期的产生,使旅游需求产生的两大基本条件—闲暇

和金钱由此从1950年开始,世界旅游业就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从1950年接待2500万

人次增长到2005年的8.07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也从21亿美元增加到6827亿美元。1992

年,世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1996年旅游

业总产值(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

游总投资7660亿美元,占世界总投资的11.9%;旅游业总税收为6530亿美元,占世界税收

总额的10.4%;旅游业就业人数达2.55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数的九分之一。都已具备;

在社会方面,社会的不安宁和通货膨胀也使人们储蓄倾向弱化,消费观念增强。

总体来说,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会很显著的超过GDP的增速。按照以往的经验,

当GDP增速超过4%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高;当GDP增速低于2%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低。在1975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3.5%,而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大约是4.6%,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1.3倍。

从我国二十多年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也呈明显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16%,2006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4.3%,到2010年将升至8%。但世界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业还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国入境旅游业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978-1985缓慢发展阶段

1985-1988高速增长阶段

1988-1989滑坡阶段

1989-1992高速增长阶段

1992-21世纪全面发展阶段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入境旅游人数达1.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继续居世界第四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继续居世界第六位。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我国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530亿美元,收入将比2005年增长80.9%。由此可见,未来入境旅游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

1个人收入水平

2 道德素质

3 中国旅游市场的普及度

4 旅行社的效率与态度

5 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配合程度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绝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水平,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旅游,旅游业也会因此迎来新一轮发展。

近几年来,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对公共实施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将有利益旅游业的平稳、高效率的发展。

随着许多旅游景点的开发,出现了大量的旅行社,由于竞争的需要,各家旅行社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进一步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餐饮、住宿、宾馆、酒店行业,这些行业与旅游业进一步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服务行业。

第四篇: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旅游国。2004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04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18.96%;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25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87%。

2005年1-9月,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19.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50%。其中:过夜旅游者在华花费为198.58亿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90.31%;一日游游客在华花费为21.31亿美元,占9.69%。未来几年内,交通运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交通运输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同时,国内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但旅行社的增加也使得旅游业的质量问题亮起不少红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旅行社的营业和服务要严格监督和规范,制订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有效约束。随着旅游消费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升级,旅游业“低投入高产出”的时期已经结束。由于国家的资金投入有限,景区等旅游产品事实上是一种不完全的公共产品,对其要求有公共产品的价格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2004年以来,景区提高门票价格成为旅游业界的热点话题,又例如2005年广州在第98届广交会提出了对酒店房价的“不限价”,类似的问题牵引着旅游业竞争模式、盈利模式的变迁。宾馆酒店行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全行业处于盈亏临界点。但随着我国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多种形式的酒店经营模式将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发展中逐步由国家走向民资,由垄断走向竞争。随着开放程度逐渐深入,国际品牌的渐渐渗透,各品牌间的服务理念、营销策略、市场定位之争将愈演愈烈。这对本土的老牌酒店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如何在国际品牌进入市场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站稳脚步是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中国核电行业大数据—-金准报告

自 1951 年 12 月美国实验增殖堆 1 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世界核电至今已有 60 多年的发展历史。据金准数据统计,截止至 2016 年 6 月,全球共有 444 座反应堆并网发电,并网发电量 387741 百万瓦特;全球共有 62 座反应堆处于建设当中,在建容量 66029 百万瓦特。我国共有 33 座反应堆并网发电,并网发电量 29577 百万瓦特;在建机组 21 座,在建容量 24036 百万瓦特。

我国核电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经历了核电起步、适度发展、积极发展和安全高效发展 4 个阶段。

我国核电发展的四个阶段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核电站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核电产量逐年快速增加。核电年发电量由 2001 年的 174.12 亿千瓦时增长至 2015 年的 1695.18 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7.65%。2015 年,全国发电量达 56184 亿千瓦时,其中核电发电量占比 3.02%,并继续呈现占比快速提升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核电产量和占总发电量比例

2015 年我国电力生产结构

据金准专家统计,截止至 2015 年 10 月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25 台,总装机容量 2751万千瓦。2016 年 9 月 16 日,国家核电副总经理郑明光在伦敦世界核协会会议中表示,“中国拟在未来 10 年兴建超过 60 座核电厂。其中未来 5 年将建造约 30 座核反应堆,之后的五年将兴建更多座。中国主要核电企业将至少一年新建两座核反应堆。”考虑到内陆核电技术逐渐成熟,内陆核电有望审批通过,认为,在接下来的数年,我国核电站建设将保持持续高增长的态势,且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按每年新审批 6-8 台核电机组计算,每台投资约 200 亿元,总体市场空间约为 1200-1600亿元/年。核电装备投资占总投资比约为 50%,核电设备的市场空间约为 600-800 亿元/每年。

二、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在我国核电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海外市场也为我国核电设备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2016 年 9 月 15 日,英国政府在重新评审后批准中法企业共同参与投资欣克利角 C 核电项目,这意味着以中广核为代表的中国核能企业正式进入英国核电市场。这是中国核电第一次参与发达国家的核电项目,极具标志性意义。此外,自 2010 年起,我国陆续展开了对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英国、南非等国家的核电项目出口洽谈工作,目前已获得多国核电项目订单,在建核电项目正稳步推进。目前,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 65 个国家中,有 28 个计划发展核电项目,规划核电机组台数达到 126 台,装机总规模约为 1.5 亿千瓦,按核电造价 1.7 万元/千瓦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电项目投资将达到 2.5 万亿元。此外,西方发达国家、非洲、南美国家对核电站的需求亦非常强烈。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核电产业海外出口将逐渐打开,核电设备海外市场空间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我国核电出口项目概览

三、关注核电后市场的投资机会

乏燃料是使用过的核燃料,通常由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产生。据金准数据统计,截止至 2015 年,全球在运核电机组已经产生了 35.1 万余吨乏燃料,按照当前核电装机规模,每年还将产生约 10000 吨乏燃料。对于乏燃料,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不进行乏燃料后处理,燃料棒在核电站反应堆内燃烧完后将其长期暂存、永久贮存、直接处置,被称为开式核燃料循环;另一种是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回收其中的铀和钚,再加工成燃料组件进行重复利用,称为闭式核燃料循环。我国主要采取闭式核燃料循环的乏燃料处理方式。

压水堆核电站核燃料循环图

目前,法国、英国、日本、印度采用闭式燃料循环;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典、芬兰等则采用开式燃料循环,将乏燃料作为核废物进行长期处置即一次通过。也有一些国家采取观望策略,尚未决定如何处理乏燃料。

乏燃料水池

乏燃料贮存格架

乏燃料水池是储存和冷却乏燃料组件和破损燃料组件,以及对燃料组件进行检查、修复、运输等水下操作的场地。在反应堆的一个运行周期结束以后,就会将反应堆中约 1/ 3 堆芯的乏燃料组件卸到乏燃料水池中进行冷却。刚卸出的乏燃料组件有着较高的衰变热,在水池中冷却多年以后,衰变热降到足够低就可以将其运到后处理厂或永久贮存场。

乏燃料贮存格架是核燃料循环中的核心设备,广泛应用于乏燃料在堆贮存、中间离堆贮存以及后处理厂贮存。随着我国核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乏燃料水池和乏燃料贮存格架市场空间广阔。然而,受制于乏燃料贮存格架中关键的功能材料——中子吸收材料等方面的限制,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依赖国外进口,不仅产品供货价格昂贵,而且技术和供货周期上受到制约。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是我国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把核电规模搞上去应当作为能源战略的一个重点。本文客观分析了过去几年来我国核电发展情况,并预测了未来几年的核电良好的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已经掌握了成熟可靠的核电技术,具备了加快核电发展的条件。我国核电建设将在2008-2010年迎来一波高峰,近年来相应机组完工并网,带动核电在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独特优势:清洁环保、运行稳定、安全高效

清洁环保:我国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全国总装机容量中,火电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根据中电联数据,每燃烧1吨标准煤将产生二氧化碳2620千克,二氧化硫8.5千克,氮氧化物7.4千克和280千克炉渣,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在核电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物质均为零排放。根据中电联数据,2016年全国累计发电量6.0万亿千瓦时,其中核电累计发电量为2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24.4%,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5%。与燃煤发电相比,2016年全年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约656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720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5.83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48.6万吨。

▲图表1:2015年煤电污染物在全国排放量中的占比(%)

▲图表2:2016年全国各电源发电量占比(%) 安全高效:从安全性来看,根据概率安全分析,以AP10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站事故率低至10-6次/年,比我们生活当中的大部分行业都要安全。核电站有三层防护屏障,防止发生泄漏。核电站周围一年的辐射剂量和乘坐一次飞机相当。从高效性来看,核能要比化学能大得多,一座百万千瓦的煤电厂每年要消耗约300万吨原煤,而一座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补充约30吨核燃料,后者仅为前者的十万分之一。

运行稳定:目前大部分核电站处于基荷运行,不参与调峰。基荷运行可以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核电的换料周期相对固定,一般都是连续运行12个月或180个月换一次料,所以核电站的运行方式高效稳定。2016年,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火电和核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分别1103小时、1742小时、3621小时、4285小时和7042小时。核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远高于其他电源利用小时数。

▲图表3:核电辐射与日常生活辐射对比(毫希)

▲图表4:2016年全国各电源利用小时数(小时) 政策利好,核电未来发展空间大

我国政府始终秉承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在未来能源规划中对核电提出了较高的目标,且近几年的能源政策中核电规划始终保持一致。根据近年来陆续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坚持安全发展核电的原则,加大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沿海核电项目建设。建成三门、海阳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建设CAP1400示范工程等一批新的沿海核电工程。深入开展内陆核电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做好核电厂址资源保护工作。

▲图表5:近年核电规划汇总

2018-2020年核电或将迎来建设潮。根据金准数据,截至2017年11月20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有37台,累积装机容量约3581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9台,累计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比仅为2%,距离2015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平均占比6.4%还有很大差距。在建19台核电机组在2020年前全部投运,届时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781万千瓦,基本完成58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但是上述规划中还有3000万在建容量需要在2020年前开工,这就意味着未来三年内将开工建设30台百万机组核电站,平均每年开工建设10台。

▲图表6:2016年全国各电源装机占比(%)

▲图表7:2016中国与全球核电装机占比(%)

▲图表8:截至2017年11月我国商运核电机组

▲图表9:2017年11月我国在建核电机组

技术路线明确,三代核电建设稳步推进

三代核电技术路线是CAP系列和华龙一号。目前,我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CAP1000和CAP1400,另一种是中核和中广核自主研发的HPR1000(华龙一号)。AP1000依托项目为三门核电1/2号机组和海阳核电1/2号机组,华龙一号示范项目为福清5/6号机组和防城港3/4号机组。

▲图表10:AP1000首堆工程节点

困扰核电审批的问题将被消除,2018年或将是国产三代核电大批量建设元年。从2016年至今,尚未有新的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其主要原因就是三门1号机组(AP1000首堆)未能实现商运,以及“华龙一号”技术路线未能完成融合。近期,这两个困扰核电建设的因素都将被消除。2017年7月,三门核电1号机组热试结束,《华龙一号技术融合方案》也得到复批。目前三门核电1号机组已经开始装料前准备,完成装料后,核电机组将进入带核状态,这标志着AP1000全球首堆并网发电已经不远了。华龙一号后续项目的审批工作也将陆续展开。预计2018年或将迎来新一轮核电建设大潮。

CAP1400初步设计方案已于2014年通过审查。CAP1400大量采用非能动技术,技术先进,但是设备制造难度较大。大量设备系首次制造使用,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示范项目进展可能较为缓慢。华龙一号在能动安全的基础上采取了有效的非能动安全措施,技术较为成熟,工程难度较小。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福清5/6号机组和防城港3/4号机组已于2015年开工建设。

▲图表12:筹建中的核电机组

核电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和小堆,带来核电市场新增量

金准专家认为核电“走出去”战略初现成果。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2016年至2025年十年间,除中国大陆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我们认为我国核电出海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核电企业凭借国内充足的订单,三十年的技术积累、相对低廉的造价及充沛的资金实力,有望在全球核电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我国核电三大核电集团正积极布局全球市场。近年来已于巴基斯坦、英国、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核电站项目合作协议并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图表13:中国国产核电走出去战略布局

小堆市场前景广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小堆定义为300MW以下的核反应堆。目前,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功能模块式小型堆逐渐成为各相关企业后续的重点规划产业。核电小堆不仅可以用作发电,而且可以进行工业供热供汽,为城市供暖,还可用于海水淡化和海洋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盈利能力:装机容量加速扩张,核电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核电盈利能力主要由装机容量决定。核电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由上网电量和度电利润决定。由于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有政策保证,基本维持在7000小时左右,所以核电的上网电量主要由装机容量确定。度电利润则由上网电价和成本确定。核电参与市场交易的占比很小,根据中国核电和中广核电力2017年半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核电市场交易电量约为169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15%左右。未来几年内,核电的上网电价主要参照核电上网标杆电价0.43元/千瓦时。

《保障核电安全消纳暂行办法》颁布,核电利用小时数有保障。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保障核电安全消纳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在市场条件受限地区,优先发电权计划按照所在地区6000千瓦以上电厂发电设备上一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一定倍数确定。

▲图表14:2020年前将投产机组

▲图表15:核电装机容量预测(万千瓦) 总结

金准专家认为,我们应积极推动第3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促进国内先进核电技术的加快开发,掌握先进压水堆技术,实现堆型的标准化规模发展,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第4代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使其及时进人商业化准备阶段。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来不得丝毫马虎。大规模发展核电,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全面加强核电设计、制造、建设、运行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规模发展核电,还需要配套形成铀浓缩能力,加快建设乏燃料处理工程,健全核燃料循环体系,使核电发展得到充分的资源保障。

规模发展核电,更需要及早培养相关人员,形成人才队伍,为核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上一篇: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议下一篇:店铺开业送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