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2022-09-11

不整合结构体是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 野外踏勘以及测井资料对比解释, 在纵向上提出的概念, 具体来说分为三个结构, 分别是结构体上层、结构体中层和结构体下层。其中结构体上层一般会与结构体下层共同组成油气的储集体, 而结构体中层则形成封盖层, 埋深越大, 封盖层强度越强。不整合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并且可以形成地层油气藏。我国加大了对油气盆的勘探力度, 结果发现了大量与不整合相关的地层油气藏, 在我国陆上油气勘探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不整合结构的发育情况直接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或聚集, 因为不整合结构具有相对比较复杂的特点, 因此其对于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机理较为复杂。

1 不整合的纵向结构

不整合结构有效记录了海 (湖) 平面的变动以及地壳的构造运动, 同时也能够记载后期构造运行对前期沉积岩 (物) 所造成的不同程度影响。这种结构在野外露头上有清晰的显示。不整合结构体通常情况下与水进期超覆沉积和表生期风化淋滤相关, 主要在间断面附近出现的地质体。纵向上不整合结构分为为上、中下三层, 其中上层一般属于水进底砾岩或砂体, 中层一般属于风化黏土层, 同时也称为风化泥岩层, 而下层一般属于半风化的岩石, 同时也称为风化淋滤带。

2 地层油气藏的划分类型

许多学者对于地层油气藏的分类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 由于其各类繁多, 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依据圈闭条件的形成原因可以将地层油气藏划分为四大类, 即原生砂岩体油气藏、地层不整合超覆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如果要根据地层油气藏的控制因素、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又可以将其划分为分内地层型和盆底基岩地层型两类。

地层油气藏主要与与不整合直接发生接触, 并且依靠不整合形成圈闭。因此不整合对于地层油气藏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盆地内部, 未发现不整合, 则可以把油气藏分为岩性油气藏或构造油气藏, 但是无法生成地层油气藏。所以, 不整合在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层超覆型油气藏一般分布于斜坡区或隆起边缘不整合之上的超覆砂体中, 该部位孔渗性好, 原生孔隙尤为发育, 从而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 通过对所有油气藏进行统计发现, 斜坡超覆油气藏是地层超覆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 , 而古隆起超 (披) 覆油气藏相较来说比较少。

地层剥蚀型油气藏位于不整合之下的风化淋滤带附近, 其主要依靠风化黏土层的顶板或侧向遮挡来形成封闭条件, 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取决于覆盖层的遮挡作用。储层风化淋滤与其形成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在形成过程中, 其发育程度主要与沉积间断时间、岩性及古气候有关, 并且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 其中碳酸盐在受到淋滤作用时, 会生成大型的孔洞。然而对于剥蚀单斜型以及剥蚀背斜型油气藏来说, 构造发育情况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地层褶皱隆升后遭受剥蚀, 剥蚀之后又被侧向或上覆非渗透地层遮挡, 从而形成油气圈闭, 尤其储层之中便形成了油气藏。剥蚀断裂型、剥蚀凸起型等油气茂主要形成在拗陷或者盆地边缘以及内部古隆起的位置。该类型的油气藏可以在变质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中等地层中发育形成, 已经成为目前发育最为广泛的地层油气藏类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西部拗陷以及盆地中。在生物礁 (滩) 型油气藏类型划分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因为生物礁规模较大, 并发育于水下高地, 顶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露出水面, 在其被掩埋的过程中, 两翼地层会出现超覆状态, 这与不整合有着一定的相似和相关性, 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其归于到地层油气藏的类型之中。

3 结语

地层油气藏在未来中国的油气勘探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同时该类型的油气藏的勘探和开采也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本文以不整合面为切入点, 介绍了其对于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但是目前来说, 人们对于地层油气藏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较为薄弱的地方, 对于不整合与储层发育机制、发育的规模以及储层的分布关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解决, 对于地层圈闭识别技术以及有效性评价技术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地加强。

摘要:不整合具有较为独特的微观组构, 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属性。地层油气藏主要界限是不整合, 并依靠其形成圈闭条件, 地层油气藏一般划分为地层超覆油气藏 (不整合之上) 和地层剥蚀油气藏 (不整合之下) 两大类, 具体可以细化分为十一亚类。本文通过对不整合结构进行简单介绍, 分析其对地层油气藏形成所起到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不整合结构,地层油气藏,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庞雄奇, 周新源, 姜振学, 王招明, 李素梅, 田军, 向才富, 杨海军, 陈冬霞, 杨文静, 庞宏.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与预测评价[J].地质学报, 2012, 01:1-103.

[2] 周新平, 徐怀民, 王仁冲, 刘桠颖, 苏芮.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不整合复合体及其岩性地层油气藏[J].现代地质, 2012, 03:581-588.

[3] 吴孔友, 邹才能, 査明, 高长海.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2, 04:518-524.

[4] 何碧竹, 许志琴, 焦存礼, 李海兵, 蔡志慧.塔里木盆地构造不整合成因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岩石学报, 2011, 01:253-265.

上一篇:试论高中数学猜想的作用与培养下一篇:“双主四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