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m25pbsp中文资料

2023-06-20

第一篇:mdm25pbsp中文资料

应用中文复习资料

应用中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章事务文书

3、启事

(1)概念:启事是单位或个人有事情,需要向社会、群众公开说明,或希望获得关心、理解、支持、协助办理时,所写的一种应用文。

(2)特点:公开性、知照性

(3)分类:1.寻领类:2.征招类启事

3.告知类启事4.声明类启事

(4)写作:①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②标题:一般是事由加文种的形式

③正文:简洁语言说明启事的目的、原因、具体事项、要求、联系方式和联系人。

④落款:一般写启事单位或个人姓名及日期。

(5)写作要求: ①内容真实具体

②标题要醒目、简短

③评议简洁,通俗易懂、准确达意

4、计划

(1)概念:計畫是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為做好某項工作或完成某項任務,依上級指示、政策、方針,或個人目標,結合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或自身的實際情況所做出的科學安排和合理部署的應用文書。

(2)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

②科学的预见性

③很强的可行性

④一定的约束性

(3)种类:規劃、綱要、要點、方案、設想、打算、安排等,都属于计划。长期计划、短期计划、详细计划、粗略计划

(4)写作:①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②标题:完整式标题OR省略式标题

③正文:

A前言:交代目标、分析完成计划的主、客观条件等

B主体:目标任务、措施办法、步骤时限

C结尾:执行计划要求、提出希望、号召

④落款:制定计划的单位、制定日期

(5)写作要求:①符合政策,切合实际

②集思广益、走群众路线

③语言精炼、明确具体

5、总结

(1)概念:總結是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

(2)特点:①客观性

②理论性

(3)种类:略

(4)写作:①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②标题:A公文式标题B文章式标题C双标题

③正文:A开头:通常簡述工作或任務的背景、指導思想、概貌和歷程等。

B主体:回答“做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C结尾:指出尚未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今後的設想,努力的

方向,或者表明決心。也可不寫。

(5)写作要求:①实事求是

②找出规律

③语言表达准确、朴实简洁

6、演讲稿

(1)概念:也叫演說辭,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文稿。演講

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範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

的和手段、演講的內容和形式。

(2)特点: ①针对性

②鼓动性

③通俗性

(3)写作: ①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②开头:A直入式 B提问式 C引用式 D抒情式

③主体:A主題必須集中,一篇演講稿只應有一個主題 B要有一定的靈活性④结尾:再次點題,為全篇增色昇華,簡明有力,不拖泥带水

(4)写作要求:①抓住听众的特点

② 观点鲜明、语言通俗生动

③情感相通、产生共鸣

7、会议记录

(1)概念:會議記錄是指當事人如實、準確地記載會議的基本情況、會議報告、討論發言、

會議決議等內容的書面材料。會議記錄一般用於比較重要或正式的會議,它要

求真實、全面地反映會議的本來面貌。

(2)特点:①真實性

②原始形態性

③完整性

(3)写作:①组织情况:时间、地点、人数、主持人、记录人

②内容:会议议题的顺序、记录会议发言、报告、讨论和决议

(4)方法:①详细具体记录

②摘要记录

(5)写作要求:①真实记录会议过程的每一步骤

② 准确完成反应会议情况

③记录速度快

第四章:新闻文体

概述:

1、消息

(1)概念: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载体。

(2)特点: ①新:時間、內容、角度

②短:文字簡短,內容明確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③快:搶新聞

④活:趣味性、生動性、深刻性

(3)写作:①结构: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②标题:A分類:多行標題(包括引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單行標題

③导语:A叙述式 B描写式 C评议式 D提问式 E引语式

④主题:消息的主幹、中心部分,圍繞導語,具體展開,闡述事情的來龍去脈(5W1H)

⑤背景:與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有密切關係的條件與環境(简略)

⑥结尾:概括小結、篇末點題、啟發激勵等

(4)结构:倒金字塔式結構是一種頭重腳輕,虎頭蛇尾式的結構,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從導語至結尾按重要性程度遞減的順序來組織安排新聞材料。它的主要特點是:總體性倒敍、局部性倒敍、總體性順敘。它的導語常是直敘型,它按重要性程度來安排材料、對事件過程的敍述往往較簡略。

(5)写作要求:①用事实说话

②叙事要具体,内容要充实

③宜求生动、行文善兴波澜

2、通讯

(1)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情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2)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

②较强的时间性

③描写的形象性

(3)写作:①结构:标题+开头+主题+结尾

②标题:多数为单行式

③开头:一般不需要消息的导语那样概括事实或揭示主题,而是要尽快引出全篇线索。

④主题:对事件和事实报道的核心。

一般采用三种结构方式。A纵式结构(时间顺序) B横式结构(空间顺序、性质并列式)。

(4)写作要求:①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②写好人物

③安排好结构

第五章:书信

概述:

1、书信

(1)概念: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应用文书。

(2)种类:一般书信OR专用书信

(3)特点:①双向性

②距离性

2、申请书

(1)概念: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有关部门或社会团体表达愿望、提出某种请求的一种专用书信。

(2)写作:①结构: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签署

②正文:A阐述缘由 B提出请求 C表明态度 D结语 E签署

(3)写作要领:①实事求是

②语言要朴实

③感情要充实

3、求职信

(1)概念:求职信是求职者或他人为帮助求职者谋求职业而使用的一种社交礼仪信函。

(2)写作:①结构:称呼+正文+结尾+签名+日期+附录

②正文:A写出信息来源渠道 B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主要情况 C说明能胜任职位的各种能力

③附录:一般是学历证、职称证等等。

(3)写作要求:①自我介绍要针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写

②自我推荐要有特色

③内容要真实可靠

4、简历

(1)概念:简历是找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简历和求职信是走向同雇主面谈的第一步。

(2)写作:①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

②职业(工作)目标

③其他可能的项目或技能

④按时间顺序排列表格

⑤职能表格

⑥证明人

⑦推荐信

(3)写作要求:简历要尽可能简短

简历应集中在一个特定领域或行业

使用强势语言(如:计划、选择、监督、预算等)

展示工作成果(数字、效果、拓展)

第六章 经济文书

概述:

1、合同

(1)概念:合同也叫合約、契約、協議書。它是平等主題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的權利和義務而依法訂立的書面協議。

(2)特点:①合法性

②协商性

③公平性

(3)作用:①作為合作雙方交易的法律依據

②便於合同雙方互相監督,有利於很好的執行合同

(4)写作:①结构:标题+当事人姓名+正文+结尾

②正文:一般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双方自愿协议的内容

解決爭議的方法

違約責任

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

價款或報酬

品質

數量

標的----雙方權利或義務所指對象

③结尾:一般包括双方公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章,还应写明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和账号。还有加上签订的时间和地点。

(5)写作要求:①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循一定的原则

②内容要具体明确,条款要齐全完备

③要严肃合同纪律

④理清写作思路

⑤掌握语言要求

2、广告

(1)概念:①廣義:包括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性廣告和不以贏利為目的的非商業性廣告。②狹義:專指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性廣告

(2)特点:①传播性

②简明性

③形象性

(3)作用:①传播信息

②指导消费

③使人获得美感的享受

(4)写作:①组成部分:标题+正文+广告标语+随文

②标题:直接标题、简洁标题、复合标题

③正文:A产品介绍 B对消费者的责任保证 C出售或收购的方式

④广告标语:例子:“三星技术,为生命服务”(韩国三星集团企业形象广告)⑤附在正文后对商品或企业相关的附加信息的必要说明,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购买方式、价格表等等)

(5)写作要求:可使用任何题材,允许一定程度的艺术渲染和夸张,但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由于传播媒体的限制,广告文必须把突出商品或劳务最重要的功能。特点作为诉求点。

抓住顾客的兴趣、需求、动机、情感等因素。

广告词要准确、生动、精炼、通俗、易记。

第二篇:4.25宣传资料

民勤县中医院4.25宣传资料

一、孩子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该做什么

在孩子临接种疫苗前家长应做五件事:

1.准备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孩子打预防针时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凭证接种,并在证上登记接种的疫苗名称和日期,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

2.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注意近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咳嗽等,有没有接触过正患传染病的人,以便告诉医生作参考。因为发热等常表示孩子正在患病,接触了传染病人可能被传染,此时打预防针可能会加重孩子原有的病情。此外,孩子如果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癫痫病(俗称“羊癫风”),或者发生过惊厥等,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打针。

3.了解这次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以及这种疫苗的作用性质。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发高热、抽搐、尖叫等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

4.要给孩子洗净手臂。冬天接种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既便于挽袖子打针,也不会摩擦针眼处皮肤。

5.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

二、儿童为何要进行预防接种

孩子出生离开母体,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虽然有母亲通过胎盘、脐带传给的抵抗力,但由于出生后断了供应,天天消耗,这样先天性的抵抗力下降,到孩子6个月后就几乎没有了。而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侵犯的机会增多,很容易患病。有育儿经验的妇女都知道,孩子满半岁后容易发热、感冒、拉肚子等就是这个道现。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特别是防止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的传染病的发生,如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麻疹、乙型肝炎、结核病等,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接种就是把能使人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的疫苗接种于人体。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后,就会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的免疫力,这样就不会得相应的传染病了。

三、接触传染病人后再打预防针 ------还能不能起作用 ?

在幼儿园、学校里发生了传染病,以前打过这种传染病预防针的人问题不大,可是有些没有打过预防针的人而又偏偏接触了传染病人,怎么办呢?此时再打预防针还能起到预防作用吗?对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传染病作具体分析,有的打了能起预防作用,有的打了不但不能预防,反而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人体从接种疫苗时起,一般在1周后开始产生抵抗力,逐渐发挥预防作用,但不同的疫苗接种后对人产生作用的时间有快有慢。另一方面,任何传染病从接触病人到发病总要间隔一段时间,这叫作传染病的“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有的2~3天,有的1~2周或更长。因此,凡疫苗起作用快,而潜伏期又稍长一点的传染病,接触病人后尽快接种疫苗还能起到预防作用,这种接种叫“应急接种”。如在接触麻疹、白喉、小儿麻痹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病人后进行应急接种,就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没有传染上的可不再受染,已传染上的可减轻病情。但如果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潜伏期中用乙脑疫苗作应急接种,倒有可能诱发乙脑。此外卡介苗、百日咳菌苗也不能作应急接种。

四、哪些儿童不宜或应暂缓进行预防接种

有下列情况的儿童不宜或暂缓预防接种。

1.发热的儿童。发热是孩子患病的表现,此时再打预防针会使原有疾病加重,或使打针后的反应加重,应等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疫苗。

2.已传染上了某些传染病还未发作,或刚患过传染病还未完全恢复的孩子,应暂缓接种疫苗。此时打预防针可能促使潜伏的疾病发病,或是影响孩子对刚患过的传染病产生抵抗力。

3.曾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或经常长风疙瘩(寻麻疹)、哮喘等过敏体质者,打预防针,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也不宜接种疫苗。

4.有些孩子严重营养不良或有免疫缺陷,表现为身体特别虚弱,易患病,还有些孩子患严重的佝偻病,也不宜接种

5.有慢性疾病,如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孩子,预防注射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因此不宜接种。

6.大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或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因此接种疫苗时应仔细看说明书,注意哪些预防针不能打。

7.拉肚子的儿童应等病好后再服小儿麻痹糖丸疫苗。腹泻会影响疫苗在肠道的停留,使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抵抗力。在近一个半月内打过丙种球蛋白针的孩子要推迟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和小儿麻痹糖丸疫苗,以免干扰抵抗力的产生。

五、预防接种后会出现哪些反应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都是安全的。然而,由于预防接种的目的是要让人体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一般说来,这些反应很轻微,时间很短暂,不会对身体产生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某些人在打预防针的第2~3天,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疼痛。红肿一般有5分硬币大小,少数人红肿范围比墨水瓶盖还大一点,个别人甚至有鸡蛋大,腋下淋巴结可肿大。这些反应在2~3天内消退,很少持续4天以上。但卡介苗接种却例外,一般卡介苗接种后2~3周,接种部位出现花生米大小的红肿硬结,随后中心部位逐渐软化,形成小脓疱.破溃后结痂,这个疤叫“卡疤”,是卡介苗接种成功的一种表现,整个过程要持续2~3个月。

全身反应:部分人在打预防针后发热,一般在38℃左右,少数热度高一点,但很少超过39℃后。在发热时,有些孩于不想吃奶,哭闹,或是打不起精神,要睡觉等,一般1~2天就好了。

第三篇:ULN2003中文资料大总结

高耐压、大电流复合晶体管IC—ULN2003 原理图:

高耐压、大电流复合晶体管IC—ULN2003

概述与特点

ULN2003 是高耐压、大电流复合晶体管阵列,由七个硅NPN 复合晶体管组成。 特点

该电路的特点如下:

ULN2003 的每一对达林顿都串联一个2.7K 的基极电阻,在5V 的工作电压下它能与TTL 和CMOS 电路

直接相连,可以直接处理原先需要标准逻辑缓冲器来处理的数据。

ULN2003 工作电压高,工作电流大,灌电流可达500mA,并且能够在关态时承受50V 的电压,输出还

可以在高负载电流并行运行。

ULN2003 采用DIP—16 或SOP—16 塑料封装。

方框图

封装外形图

封装外形图

ULN2003内部还集成了一个消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可用来驱动继电器。它是双列16脚封装,NPN晶体管矩阵,最大驱动电压=50V,电流=500mA,输入电压=5V,适用于TTL COMS,由达林顿管组成驱动电路。 ULN是集成达林顿管IC,内部还集成了一个消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它的输出端允许通过电流为200mA,饱和压降VCE 约1V左右,耐压BVCEO 约为36V。用户输出口的外接负载可根据以上参数估算。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出,输出电流大,故可直接驱动继电器或固体继电器,也可直接驱动低压灯泡。通常单片机驱动ULN2003时,上拉2K的电阻较为合适,同时,COM引脚应该悬空或接电源。

ULN2003是一个非门电路,包含7个单元,单独每个单元驱动电流最大可达350mA,9脚可以悬空。

比如1脚输入,16脚输出,你的负载接在VCC与16脚之间,不用9脚。 编辑本段作用

ULN2003是大电流驱动阵列,多用于单片机、智能仪表、PLC、数字量输出卡等控制电路中。可直接驱动继电器等负载。

输入5VTTL电平,输出可达500mA/50V。

ULN2003是高耐压、大电流达林顿陈列,由七个硅NPN达林顿管组成。 该电路的特点如下: ULN2003的每一对达林顿都串联一个2.7K的基极电阻,在5V的工作电压下它能与TTL和CMOS电路 直接相连,可以直接处理原先需要标准逻辑缓冲器。

ULN2003 是高压大电流达林顿晶体管阵列系列产品,具有电流增益高、工作电压高、温度范围宽、带负载能力强等特点,适应于各类要求高速大功率驱动的系统。

ULN2003芯片引脚图

ULN2003芯片引脚介绍

引脚1:CPU脉冲输入端,端口对应一个信号输出端。

引脚2:CPU脉冲输入端。

引脚3:CPU脉冲输入端。

引脚4:CPU脉冲输入端。

引脚5:CPU脉冲输入端。

引脚6:CPU脉冲输入端。

引脚7:CPU脉冲输入端。

引脚8:接地。

引脚9:该脚是内部7个续流二极管负极的公共端,各二极管的正极分别接各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用于感性负载时,该脚接负载电源正极,实现续流作用。如果该脚接地,实际上就是达林顿管的集电极对地接通。

引脚10:脉冲信号输出端,对应7脚信号输入端。

参考电路接法

引脚11:脉冲信号输出端,对应6脚信号输入端。

引脚引脚引脚引脚引脚12:脉冲信号输出端,对应13:脉冲信号输出端,对应14:脉冲信号输出端,对应15:脉冲信号输出端,对应16:脉冲信号输出端,对应

54321

脚信号输入端。 脚信号输入端。 脚信号输入端。 脚信号输入端。

脚信号输入端。? 参数:

第四篇:水洞沟景区中文导游词资料

导游词语音版1 编号001 博物馆概况,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到水洞沟景区参观游览,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它的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名为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它摒弃了传统展馆的展示形式,以大型雕塑、超大型半景画、幻影成像、实景、文物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等技术,再现了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和灾难骤起被迫迁徙的活动场景,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展示形式的先河,馆内包含目前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区,其多项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编号002 序厅雕塑:《发现》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博物馆的序厅,眼前这组大型雕像,名为《发现》。它向我们表达的是:三万年前,一群远古人携带着狩猎工具离开自己原本的生活环境,不远万里来到了今天叫做水洞沟的地方,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喜万分,这里草木葱茏,犀牛、野驴、原始牛在茂密的草丛中悠然地吃着青草,羚羊、转角羊在湖与沙漠之间的灌木丛中享受着饱含露珠的肥美嫩叶,显然这里非常适宜人类居住,这支原始人就地宿营,拉开了宁夏历史的序幕„„

编号003 现在我们通过前言了解一下水洞沟文化:水洞沟地区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成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此后又经过多次考古发掘, 出土了五万多件石器和上百件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石制品、工具以及石器制作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和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从水洞沟出土的石器、装饰品的制作工艺、精致程度分析,在三万年前,宁夏水洞沟人的生产已达到了同时代最先进、最高水平,使用着领先的、精美的石制工具。这种现象, 为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所仅有。宁夏人民因水洞沟而感到骄傲,中国人民为此而自豪。

水洞沟文化产生于荒蛮,影响于后世。水洞沟遗址博物院通过全面展示史前水洞沟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场景,使大家对水洞沟文化遗址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以增强人们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三万年以前的水洞沟人, 会因为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和珍爱感到欣慰。

编号004 人类演化史之食物来源与工具演变

人类从原始人进化到现代人,历经了漫长的过程,这里您可以看到人类进化的立体演绎场景:向我们打招呼的古猿告诉我们,采摘树上的果实是古人类最早的食物来源之一,发明了石器以后才有了狩猎活动,铁器的出现促进了农耕的发展,现代人生产工具的多样性,使得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时代,生产已经达到了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程度,追求的是时间和效率······工具的不断更新促使人类文明的脚步不断地加快!

从人类进化场景可以看出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类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依次是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水洞沟人属于晚期智人阶段,距今约3万年-1万年,他的体貌特征介于第三四个模型之间,也就是说水洞沟人经历了旧石器晚期和新时器时代,主要从事采摘和狩猎活动,生产工具开始从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变革。

编号005 投影

人类进化根据形态变化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人类最初是大型灵长类动物,它们用四肢攀爬树木,双手辅助行走。在进化的过程中,双手解放出来,两足直立行走,上身比例减小,脑容量逐渐增大,下颌骨收缩,面部趋于扁平,体毛渐渐退去,最后就变成我们如今的模样。水洞沟人属于晚期智人,也被称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是原始人的最后一个阶段。人类从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共经历了250万年的漫长历史。

006 石器介绍

工具是人力肢体的延伸,是人类得以有效生存的基础。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材料以石头为主,较晚出现了骨、角等材料,由于其他材料易腐朽而难于保存。人类留下来的大量石器成为了考古研究者的主要分析材料,他们以此探求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存方式。人类开始制造石器工具大约是在250万年左右。

在旧石器时代制作石器最原始的办法,是把一块石头加以敲击或碰击使之形成刃口,即成石器。打制切割用的带有薄刃的石器,则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先从石块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把打下的石片加以修整而成石器。初期,石器是用石锤敲击修整的,边缘不太平齐。到了中期,使用木棒或骨棒修整,边缘比较平整了。及至后期,修整技术进一步提高,创造了压制法。压制的工具主要是骨、角或硬木。用压制法修整出来的石器已经比较精细。

到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首先,对石料的选择、切割、磨制、钻孔、雕刻等工序已有一定要求。石料选定后,先打制成石器的雏形,然后把刃部或整个表面放在砺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这就成了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与打制的石器相比,通过打磨增强了石器刃部的锋度,减少了使用时的阻力,使工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穿孔技术的发明是石器制作技术上的又一重要成就,穿孔的目的在于制成复合工具,使石制的工具能比较牢固地捆缚在木柄上,便于使用和携带,以提高劳动效率。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增强了人们向自然界作斗争的能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天地变得日益广阔起来。但由于当时人们所能支配的物质只不过是石、木、骨、角和利用天然纤维简单加工而成的绳索等,这就限制了工具的创造和发展。

在这里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中国的旧石器形状,与后面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区别?

编号007宁夏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全国文物保护100处重大遗址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水洞沟还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万里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编号008水洞沟地理概况

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边缘,遗址北可见长城,自古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边界,现在是宁夏和内蒙鄂尔多斯的分界线。长城之南有一条被季节性河流冲刷出的边沟,由于地下水补给,一条小河常年流淌不停息,小河将原本平坦的台地切割成两壁峭立的峡谷,大概是依水而居的关系吧,遗址的大多数具体地点都在边沟的崖壁上发现。长城、深沟、峡谷可谓深沟高垒,它们和藏兵洞共同构成了明代的边防重镇。为了保护长城、遗址和恢复生态环境,水洞沟公司建了一座拦水坝将深沟分成东西两段,坝的西面是芦化谷,东面是红山湖。自东向西千万年流淌不息的河水,孕育了水洞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集大漠风光与江南秀色与一体的独特景观。

编号009 水洞沟的古环境特征

根据水洞沟更新世晚期地层出土动物化石所反映的自然环境,可以认为,在水洞沟文化时期,这里的自然环境是地势平缓的草原荒漠地带,贺兰山云杉曾有一定量的扩展,曾经还活动着披毛犀、普氏野马、野驴、鹿、水牛、普氏羚羊、鸵鸟等动物,我国北方东部河谷、平原区的冷湿环境也影响到了水洞沟地区,形成流水与湖泊相连的小环境。三万年前,地球属于第四纪冰期时代,当时的水洞沟水草丰美,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碧绿的湖面波光粼粼,周围草木葱茏,犀牛、野驴、原始牛在湖边的草丛中悠然地吃着青草,羚羊、转角羊在湖与沙漠之间的灌木丛中觅食着饱含露珠的肥美嫩叶,成群的鸵鸟在沙丘中急速行走。湖边、草原上,青壮年不分男女都要手持棍棒和石器去打猎。他们使用的武器太原始了,有时,奔波一天,连一只野兽也猎获不到,只好靠挖些植物的根茎和采摘野果和草籽度日。一旦捕到动物,他们如同过节一样喜笑颜开,剥去兽皮,大家围坐在一起,在熊熊篝火上烤食,吃到高兴,便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

编号010披毛犀

已绝灭的一种哺乳动物,曾是旧石器时代水洞沟人主要的狩猎对象。披毛犀体表披有御寒的长毛和浓密的绒毛。这类动物头骨长而且大,头部和颈部向下低垂,额上和鼻上各长有一支犀角,鼻角尤其长大,向前倾斜伸出。它的生活时代大约距今200万年—1万年。

披毛犀对于水洞沟的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19年,比利时神父肯特途经水洞沟时,在崖壁上发现了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随后告诉了他的好友,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随后桑志华和德日进对水洞沟的考察和发掘,揭开了水洞沟沉睡几万年的神秘面纱。

编号011 张三小店

我们看到的这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和2011年元宵晚会上与李咏、周涛同台主持节目的李咏2都是由同一家公司—即西安超人公司创作的。

塑像中看到身材修长的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而体态壮实的这位是博物馆学家桑志华,这位提着茶壶、端着茶碗的小伙儿就是小店的主人张三,屋里隐约可见的那位是张三的妻子,名叫“紫怡”,据说和章子怡长得很像呢。

1923年6月11日,桑志华连同他的同窗好友德日进从天津出发,沿着黄河左岸西行,穿过乌拉山到达水洞沟,住进了“张三小店”,对水洞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发掘。

当天晚饭后,桑志华和德日进就耐不住内心的急迫,沿着沟底往里走,当他们走到与长城并行的一处断崖时,突然发现断崖上有磷火闪现,丰富的考古知识使他们立即判断出那里一定有尸骨。他们很快返回小店,找到张三,给了他5块银元,要了一把大梯子,在夜色中爬到崖上去挖。第一个晚上,他们就挖到了一件动物头骨化石。后来十几天的时间里,桑志华和德日进雇当地农民一共挖出了300多公斤的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打制石器,由于当时中国身处战乱年代,无法提供先进、适宜的研究条件,他们将石制品精心编号后,装入木箱,运回法国进行深入研究。1928年,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事实向世界宣布: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这一论断的终结。水洞沟的此次发现震惊了欧洲考古界,在此之前,西方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从西方迁徙而来的民族。

编号012文物出土类型

这里向大家展示的是水洞沟出土的古动物化石,从这些展示出来的动物化石可以看出远古时代动物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庞大,这是水洞沟出土的大角鹿,这种古鹿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大角鹿,它是远古水洞沟的主要捕猎对象。

肿骨鹿(也称肿骨大角鹿)、是大角鹿属的一种。它的个体大小如麋鹿。头骨和四肢骨也很粗壮。下颌骨有明显的肿厚现象,因而得名肿骨鹿。

原始牛头,从这个牛角可以看出,当时的野牛体型庞大,据专家推算, 若将它还原出来,重量约为2吨,相当于一个未成年小象的重量。

普氏野马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 编号013 水洞沟出土石器展示

1、勒瓦娄哇石核最早发现在法国巴黎勒瓦娄哇佩雷,因此取名勒瓦娄哇石核,属欧洲旧石器中期莫斯特文化,由尼安德特人创造的石器打制技术,在打制石片之前,将原始石料的石皮剥离,留下石头内部,我们一般称之为石核,再把石核经过精心修理使之一面平整一面隆起,像一个倒置龟甲,这样的石核产片率很高,一般均在四片以上,形成石片多边有薄刃,可直接使用。它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石器打制技术。由于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材料与欧洲莫斯特文化基本相似,考古专家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所以把水洞沟出土的这种石器类型直接命名为勒瓦娄哇石核。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外形就是仿制此石器类型建造的。

2、尖状器,这件石器器形端正,一端尖锐,两边薄刃对称,请大家猜一下它的作用,没错,它形似箭头,大一点的尖状器,可以绑在木头顶端,用作投掷工具捕杀猎物,小一些可以用来钻孔它形似箭头,主要用于制作投掷工具来捕杀猎物。这是水洞沟出土的典型石器之一。

3、刮削器是切割、刮、削工具,一般用于切割肉类、兽皮、分割动物肢体、谷物的根茎,也用于截断、修理中小木棒等工具,是打制石器中最常见的工具,类似与现在的刀具。

4、磨盘,水洞沟古人生活年代上至三万年,下至一万年,不仅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而且也包含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石器制作方式的不同,旧石器以打制为主,我们刚刚看到的尖状器即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为主,那么大家看到的这件磨盘,就是新时期时代的工具了,它更加能够体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需求磨制出理想的器形,这也是人类在不断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聪明的有力证据。

我们在前面曾提醒大家注意比较一下水洞沟出土的石器的形状和中国其他遗址出土的石器的区别: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比较规整精细,尤其是石叶石器,长薄规整,这也充分说明了水洞沟人当时,使用着世界最先进的石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其他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所不能比拟的。

编号014 装饰品

水洞沟出土的环状装饰品共有69件。用骨片和鸵鸟蛋皮制成的精美环状装饰品,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批量生产的磨制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为我国旧石器文化中所仅见,极大地丰富了水洞沟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当时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演化、艺术品加工使用情况及其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资料。

编号015 一号遗址发掘点剖面

这里是一号考古发掘点剖面,前四次考古发掘都在一号点进行,共清理出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近万件,如此密集的分布地点,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水洞沟人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长,因此留下了很多的生活用具,二是水洞沟人生产技术达到旧石器晚期最高水平,当时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工具。三是水洞沟人来此之前的很长时间,还有其他人在这里生活过。我们形象的把它称之为“石器加工厂”。中间凹槽以上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下为旧石器时代遗存,说明水洞沟包含两个时代的历史遗存。

编号016部分石器的功能及演变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但是,也许有许多人想象不到我们现在使用的工具,它们最初都是由石器工具演变而来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展柜来了解一下工具的演变过程: 一号展柜中展示的是从水洞沟出土的打制的尖状器到磨制石矛,最后成为现代的金属矛头或箭头演变过程,

二号展柜中展示的是从水洞沟出土的打制刮削器到磨制石刀,最后发展到现代的金属刀的演变轨迹;

三号展柜是从打制的砍砸器到磨制石斧至现代金属斧的演变; 四号展柜是从打制的锯齿刃器工具到磨制的石锯,最后发展到现代金属锯的演变。

编号017 烧石

在陶器产生之前,人们将动物的胃切下作为容器来使用,在其中注满水,加入动物肉或是草籽等,再从河床上捡拾大小相当、材质适宜的石头,称为烧石,将烧石在阳光下暴晒或在火里进行加热后投入胃中,反复此过程,直到生食变为熟食。在水洞沟12号地点的烧石是首次确认并得以论证的古人类间接用火、掌握“石烹法“的证据,对古人类用火的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牌的意义。

编号018 水洞沟遗址发掘成果 经过五次系统考古发掘,发掘成果可谓丰硕,已成为中国旧石器遗址中材料最丰富多彩、最多样化的遗址有:石制品-打制和磨制,小石片石器、石叶、细石器制品;骨制品;装饰品;纺轮;陶器;动物化石;用火遗迹,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主要石制品,其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和勒瓦娄瓦石片工具,与欧洲相当古老的莫斯特文化接近。法国考古泰斗步日耶指出在水洞沟出土的石核和以长薄规整的石叶为标志的材料“可以同欧洲、西亚和北非已演变的莫斯特人类栖息地的材料相提并论,好像是处在很发达的莫斯特文化和正在成长的奥瑞纳文化之间。”中国考古泰斗刘东生院士则作为带有文学色彩的论断:“在水洞沟这个地处横贯欧亚大陆的黄土地带东端的遗址所遇到的具有与欧洲风格相似的旧石器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碰撞所迸发出的火花。这是水洞沟区别与中国其他旧石器遗址的地方。也是水洞沟文化中“外来说”和“本土来源”的争论中“外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基础。

编号019 水洞沟遗址研究

水洞沟1919年被比利时神父肯特偶然发现, 1923年,由法国二位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正式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最后形成了水洞沟考古报告—《中国的旧石器》,并于1928年正式公布,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这一论断的终结。这份报告也让世界考古界震惊,水洞沟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引起考古学界的极大兴趣,水洞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和一种文化的象征。近百年来,经过中外很多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先后5次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出土了5万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动物化石,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和关注,仅 “2003年水洞沟遗址发现80周年国际古人类学术讨论会”, “2011年水洞沟遗址发掘88周年学术研讨会”,“2013年水洞沟遗址发掘90周年研讨会”每次就有上百名中外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齐聚水洞沟参加学术讨论。中外学者在探讨远古文化时都要对她浓描细绘,大学考古讲义乃至中学历史教科书都对她不惜笔墨。中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著名人类学家吴新智、考古学家张淼水、吕遵谔等先生均参与过水洞沟遗址的研究,并留下研究成果,如此受到名流大家和众多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中国的古人类遗址中,仅有周口店和泥河湾可以与之媲美。

编号020 体验区

眼前是下沉式动感体验区,大家可以穿越时光,进入三万年,实景体验原始人的生产、生活和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由于场面比较逼真,为了您的安全,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游客请留在地震平台外感受,其它朋友请上平台进行体验。

编号021 尾厅雕塑:迁徙在古人类历史研究中发现,人类在某一地方生活一个时期后,就会消失不见。那么,距今1万年之后,水洞沟的哪里去了,一直是考古界的一个谜,一种说法认为认为他们因环境的恶化或与当地已有人群发生竞争而走向灭绝,也不能排除他们与土著文化发生了融合从而丧失了独特的标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又打道北归,到达蒙古、俄罗斯等欧亚大陆北部,之后一部分人因追逐水草丰美的环境到达美洲大陆,还有一部分人继续迁徙„„流浪。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或许水洞沟人在后来的迁徙中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融合于某个民族中,由于出土资料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洞沟遗址专题研究也会逐渐深入,在以后的研究报告中,或许能够揭开谜底。

编号022 张三小店 室内

现在我们看到的张三小店,是2006年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根据张三妻弟赵龙老人的回忆重新修复的,以此来纪念对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张三和他的小店。

在民国初年,当时从横城渡口过黄河的人大多住宿在此,所以小店的生意相当不错,店面也颇具规模,有上房7间,东西配房各5间。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于银灵公路的建成及仁存渡口的开放,张三小店的生意也就日渐萧条。1972年,小店被拆除。

进入院内陈列着四尊雕像,他们分别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这几位都是对水洞沟的考古发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

编号023 水洞沟村 室外

这个村落是被德日进在他的水洞沟遗址考察发掘报告中多次提到的“水洞沟村”。在这个小小村落中,布列着29处圆形、方形、长方形浅地穴、深地穴的古老民居遗址。据专家考证,这里是自史前延续下来的古老的半地穴式的聚集村落遗址。我国西北地区群众习称其为“地窝子”。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些进行了恢复,能够直观地了解先民们的居住形式。

这种穴居建筑以及土房建筑在上世纪60年代还在使用。当地俗称“地窝子”,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跟我们熟知的窑洞非常类似。

编号024标志碑

室外

这是水洞沟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仿照水洞沟出土的编号为9号的尖状器,用现代材料放大制作而成,高8米,宽5.6米。水洞沟文化遗址的旧石器,是用十分坚硬的硅质灰岩打制而成的,这说明水洞沟人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打制技术。可以看出,尖状器打制比较均匀、平整,器形端正,左右形状比较固定,这是水洞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此种类型的尖状器,在我国同时代其他遗址中很少见,属于水洞沟独有的器形之一。 025 一号考古发掘点 室外

这里便是当年的考古现场,分布成台阶状的为二号发掘点,它是第五次考古发掘留下来的剖面,这里不仅发掘出大量的石器和石制品,还发现了用火痕迹。

编号058 呈凹槽状的是一号发掘点,自1923年始,前四次考古发掘都在此区域进行,共出土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一万多件,这两个点也是12个发掘点中最重要的两个点。

编号026芦花谷 室外

眼前的这段深沟峡谷,可直接到达原清水河的源头,灵武清水营。近年来,由于降水量少,边沟补水困难,沟底河床露出,遍布鹅卵石,其间只有涓涓细流流过。后经我公司进行保护性地开发利用,沟内已培育成长约一公里的“芦化谷”,春夏芦苇摇曳,一片葱绿可爱;秋冬芦花如雪, 白色的芦叶瑟瑟两岸是高约15米的断崖峭壁,它们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塞外景观。

编号027长城

室外

为防御少数民族入侵,明代两百多年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这段长城长387里,同时,为使敌骑到达时,不宜靠近长城墙体,加强防守,还沿长城外侧挖了44000个“品”字形的深坑。明代于这一带筑长城时,就地取材,多用黄土10至14厘米夯层,其夯筑时之可以沿清水河而筑,更为取水方便,其靠近黄河处,即就近取用河水,黄河水本为紫铜色,长城及其它设施筑成后,呈现紫色,故又有“紫塞”之称。

编号028烽火台 室外

在长城墙体上,每隔150-200米就有个烽火台。专用于军事报警,白天燃烟,夜间举火,依次递相燃放,若见敌

一、二人至百余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二烽二炮、一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每座烽火台,通常都配备有旗帜、鼓、弩、软梯、炮石、火药、火箭、狼粪、牛粪、柴草等。这样军情很快就可传报到镇或州所。这种古老的报警方式,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

编号029红山湖 室外

登上坝顶,我们眼前呈现的是“高峡出平湖”的又一奇特景观,这片湖面因位于红山地区,所以名为“红山湖”。“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丰水期,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2公里多,上空常有鹰鹤翱翔,水面上时有鸳鸯、野鸭游弋,山中野草青青,景色非常优美,

在这里大家可以乘船游览水岸长城,体验人与水鸟和谐共处;长城、断崖倒映水中;蓝天白云,映于水底的别样番情趣。这种天人合一,历史文化和当今生态有机结合的塞上江南景观,实是不可多得,真可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编号030藏兵洞简介 室内

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伺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长城、城堡、深沟、峡谷和藏兵洞共同构成了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如果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地道战能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边塞守军也是以同样的智慧和勇敢将侵略者挡在了长城之外。

编号031坑道 室内

大家正在通过的就是藏兵洞的主体构成部分——坑道,坑道是战时用于军队调运、通行、出击或进入洞内的通道,平时可作为兵士的休息住所。

编号032 休息室和储藏室 室内

坑道的左右两侧辟有土屋,土屋大小不同,其作用也不尽相同,有些入深较浅,是为站岗的岗位。有些用作休息室或作值班之用,还有一些便是储藏物资的场所了。

编号033陷阱 室内

一号陷阱,深约一丈,原先在陷阱里面会倒置一些鹿角和竹签,上面覆以柴草以及浮土,藏兵洞光线昏暗,加之敌人对于洞内环境不熟悉,很容易掉入陷阱,一旦落入,非死即伤,至今里面还遗留着敌人的尸骨。

编号034炮台 室内

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藏兵洞里唯一的一个炮台,窗口边驾着一口土炮是从西班牙进口的弗朗机,它也是藏兵洞内最高级的武器,炮台的发现,说明当时已不是单纯的冷兵器时代,只是热兵器使用并不广泛,否则明代修筑长城就有没多大意义了。而且,我们留意到这口大炮面对着大峡谷,一炮轰过去整个崖壁就会坍塌,对自己的安全也会产生威胁,因此这口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用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到。

编号035瞭望台 室内

您到达的是瞭望台,在瞭望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对面崖壁上有很多的小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的,那些就是对面藏兵洞的通风透气口。藏兵洞全部在地下,通风口便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瞭望台不仅有助于发现敌情,也可以和对面藏兵洞的士兵发送信号,以便选择在恰当的时候将过往的敌人伏击在峡谷之中。另外,为避免引起敌人怀疑,他们会在瞭望台或洞口处种植一些叶子很浓密的植物,加强它的隐蔽性,从洞里面可以看到峡谷的情况,但是从峡谷当中是很难发现这里有伏击之所的。

编号036 将军洞 室内

将军洞处于藏兵洞中心位置,由客厅和卧室两个部分组成,相对较为高级,这是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体现。在将军洞里最玄妙的地方是墙壁上的这个储物柜,上层的柜子仅做储物之用,下面的这个柜子却另有玄机,您不妨打开看一看,打这里出现两道门,第二道门后有一个高约五十公分的小洞,这是一个暗道,由于藏兵洞内道路四通八达,一旦有敌人闯进洞内,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可以从暗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从其他地方围攻敌人。在明代,将军等级以头盔来划分,在金银铜铁四个等级中,这个头盔等级并不高,但藏兵洞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因此设一般等级足以。 编号037议事厅 室内

眼前这个宽敞的位置是一个餐厅,也是临时的议事厅,一举两得,减少了占用空间,这里可以看到一个灶台,这口大铁锅就是五百年前明代遗留下来的,从锅的大小来看,这里应该主要是供高级将领吃饭的地方,因为驻守此地的常备军为251名,这口锅肯定不够二百多人吃饭。在这个灶台上方还有一个巧妙的设置,有三个出烟口,三个出烟口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可以分散烟的浓度,防止被地面上的敌人发现,另一方面不管外面风向什么样,总有一个出烟口可以排烟,防止烟刮到洞内熏到他们自己人。

编号038地下二层兵器库 室内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地上有很多散落的兵器,为什么前面陷阱里面的尸骨没有进行清理,兵器库也是散乱不堪,这可能由于不可查证的原因,整个藏兵洞遭到了破坏和填埋,也可能是明代衰落时期,很多人死于这种朝代变迁的战乱当中,最里面可以看到有一个戴着头盔的头骨就是有一位明代的普通士兵命丧黄泉了,而且还不是全尸,他的身体并没有找到,当时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军民合一,论功行赏是以取敌人首级多少来界定的,这名明代普通士兵被杀之后,他的头颅被砍下带走,但是敌人到了兵器库后,不知处于什么原因,丢下了这颗会带给他荣誉的头颅,战争的残忍不言而喻,真心希望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永远和平。

编号039水井 室内

这口水井是他们在洞内的主要水源,由于宁夏地下水位比较深,因此,只有把井修到下面这层才有水,在洞穴的上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圈红色水垢,推测可能是敌人曾经从洞外灌水所致。

旁边看到的这样未清理的洞道,在洞内其他地方也有发现,藏兵洞内很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清理,

编号040 火药库 室内

火药库的发现,再一次说明热兵器在明代的使用,这些火药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由于年代太久,现在都已失效,另外,由于配料的关系,明代火药的杀伤力并没有现代火药爆发力强。

编号041哨岗 室内

这里设置四个哨岗,说明这个位置比较重要,因为我们即将到达的是指挥中心。另外眼前的这个小型瞭望口直对对面一个洞口,便于互发信号,提高警惕性。另外这些岗位上的土台子也证明占到这里的士兵守卫的时间比较长,特别辛苦,将领

042粮仓 室内

在这个洞穴中,清理出一些粮食,但它的面积很小,这说明藏兵洞不是一个永久驻兵的地方,和地道战一样,这些士兵的日常生活以地面为主,在紧急状态下才会进入洞内打伏击,藏兵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手段。 043会议厅 室内

这里是藏兵洞的指挥中心--会议厅。会议大厅主要用于聚众开会商议军机,研究、布置军事行动,进行作战部署的地方。藏兵洞虽然修建于明代,但在清代时它仍然在延用。

编号044防御洞道 室内

现在您参观的这部分属于一个完整的防御洞道,在这里的墙壁上没有放置油灯的小洞,说明在明代,他们自己人一般不进入,只为诱导敌人进入,以便为自己节省人力。

编号045大型陷阱 室内

在这个大型陷阱中,您可以看到很多暗器,当时他们用削尖的竹子置于陷阱底部,竹子的韧性很强,杀伤力很强。

凹凸阵的以及眼下的木头都是一些为减缓敌人进攻速度所设置的障碍物。

编号046生死门 室内

生死门,顾名思义,即有生有死,左边生路,就是一个简单的过道,右边死门,因为这里会设置暗器和机关,走的时候可以留意脚下,这些机关启动以后会有箭头射出,进入此路可谓九死一生。另外当敌人进入生死门的通道,明代士兵会从侧洞中出来将两扇门关闭,使得敌人困于门内。 编号047 软绳阵 室内

软绳阵的设置事实上没有太大杀伤力,可是经过前面几道鬼门关,这里可以打心理战,即使看见暗器如何设置,也不敢贸然前进。

编号048翻版 室内

木板铺起来的地方仍然是一个陷阱——翻板,中间有轴控制,踩动木板任意一头,木板就会翻过来,敌人便落入陷阱,深3米,也有削尖的竹子作暗器,掉下去必死无疑。

编号049 滚木 室内

这个大木桶便是滚木,一般和石块一同使用,正所谓滚木雷石。可以用在大峡谷的上面攻击敌人。

编号050把总署 室外

把总,是明代的一个官职,是守卫一个堡寨的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营长。在红山堡,明代驻军251名,由驻堡的把总统领。

这处把总署,是2007年由宁夏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红山堡时发现的。当时把总署的地基埋在废墟中,清理这块地方时,发现大量明代砖瓦及建筑构件堆积,并且发现了尚保存完好的地基。根据地基分布情况,又根据地基周围砖瓦及建筑构件的堆积情况,专家们恢复了当时这组建筑的形制,并根据文献记载知道了这组建筑是明代红山堡把总署,2008年,我们根据专家的研究成果,恢复重建了明代把总署,并将其开辟为“宁夏长城博物馆”。

编号051砖枕(位于长城博物馆一号展厅)室内

在战乱年代用的很多,固体传声快,士兵枕着它休息,有敌骑过来,远远的就可以听到,利于提高警惕性,这个和我们通常说的“枕戈待旦”是一个道理。

编号052鸱吻(位于长城博物馆一号展厅)室内

龙生九子各不同,这个便是龙王最小子,它是雨神,西北地区比较干燥,因此一般会将鸱吻装饰在房脊上面,有消灾灭火求雨的寓意。

编号053瓦当(室内)

瓦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形似如意,有辟邪的寓意,另外瓦当除了排水之外,由于中国古代很多建筑都是木结构,瓦当的前面这部分有保护木椽椽头的作用,可以延长房屋寿命。

编号054砖雕(室内)

古人对于房屋装饰格外讲究,兰花和仙鹤较为多见,兰花是君子的象征,寓意清高廉洁;鹤发童颜,鹤常指长寿吉祥。

编号055红山堡(室外)

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6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

最初设置红山堡等城障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加强长城线上的防守;二是“防秋”。所谓“防秋”古已有之,到了明代,鞑靼、瓦剌贵族仍然遵循突厥等游牧民族贵族的古例,就是往往于秋天马肥草盛之际,大举兴兵南侵,这时农耕还正值秋收季节。为此,从隋唐至明,每到这时就要调集大军戍边,以保护百姓秋收,因称之为“防秋”。但在客观上,其作用并不仅如此。如自嘉靖十年(1531年),王琼筑“头道边”,实施“深沟高垒”后,使长城内的“宁盐大道”和陕北有屏障保护的交通大道相衔接,从而成为商运往来的“黄金商道”。另一方面,又在横山至清水营各城障设立驿站,是宁夏镇军事供应及军机文书传递、官员往来的必经之道,这就和“宁盐大道”共同构成了在军事保护下的两大主要交通线。另一重要作用,就是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出入清水营“马市”及“牛羊小市”进行商品交易和商贸往来,红山堡是重要通道之一。

编号056瓮城(室外)

鸟瞰红山堡,整体像一只乌龟,红山堡是乌龟的身体,瓮城是乌龟的头部。平时红山堡正门紧闭,瓮城城门虚掩,在战事发生时才会关闭瓮城城门,把进入瓮城的敌人射杀在瓮城城内,因此有“瓮中捉鳖”之说。

第五篇:电表计量芯片ADE7756中文资料

ADE7756是ADI公司生产的一种带有串行接口和脉冲输出的高精度电能计量集成电路。ADE7756是一种用于远程抄表或复费率计费电能表的传感器接口。ADE7756除了提供有功功率和有功电能之外,还可从电流通道或电压通道提供波形采样。它是一种基于寄存器的设计,通过4引脚串行接口和一个中断引脚允许与微处理器实现双向通信。这种双向通信功能用于系统校准,例如通道失调校正、相位校准和功率校准以达到高精度水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mdm25pbsp中文资料】相关文章:

中文资料范文06-06

7430中文资料06-21

中文资料09-19

应用中文复习资料05-01

psm712中文资料09-20

2sa1215中文资料06-01

hdsp078x中文资料06-16

heds56xx中文资料06-16

资料员专业中文简历写作05-27

台湾的中文考试题资料04-19

上一篇:vbse市场专员实训总结下一篇:水浒传读后感3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