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

2022-09-11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被不断改变, 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很多原来的教学方法都已经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的审美观、人文观和价值观。

而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素质教学广泛开展, 结合城乡教育差异的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中职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硬件设备不完善以及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开展导师制教学,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德智美体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所以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可以更多地结合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德育教学。教师通过结合培养学生对于道德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学校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秩序, 同时加强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教学中的应用

(一) 注意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正因为兴趣和爱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对于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总是能主动地去学习课本理论知识, 积极提升自身技能, 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经常予以应用。而相反的, 对于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时往往是精神状态不佳, 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很少参与, 成绩不理想, 导师制德育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 加强师生互动

通过导师制德育教学的运用, 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特性, 为学生提供心理、教学、思想等方面全方位的指导。教师在课堂过程中需要引导同学们组队对知识点展开讨论, 然后再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种教学形式, 学生可以对的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进而有益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三) 积极开展实践创新

书本上的实验内容都是已经得到论证的知识, 单纯的依赖课本进行教学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需要充分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深化和探索, 通过进一步的解析来引导学生主动去结合生活实际, 对于课本知识点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要求学生针对有探索价值的素材, 主动进行素材解析和探讨, 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素养,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共同提升。

(四) 联系实际开展教学

在开展导师制德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德育情境, 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问题中进行实践教学。另外教师依据课本教材进行教学, 不仅需要结合现实生活, 而且需要注重层次的递进, 有序地培养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学习问题, 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地分析和研究, 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 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 很多教师在形成了自身的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因此在实施中职德育导师制教学, 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及习惯做出调整和改变,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面临很多的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

(二) 引进新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兴趣

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 在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 大量教学资源也可以被使用教学的课堂上。在导师制德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水平, 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而且引进先进的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也同样重要,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课堂教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师将简单枯燥的知识讲授转变成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德育知识殿堂中进行研究探索,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因此中职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建立家庭通讯录、微信群等方式, 将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同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向互动, 也可以将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内容转化为内容多样的家庭作业形式, 增加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有效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 不断对导师制德育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

我们广大教师需要不断对导师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为中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化的建议, 结合新课改的大背景以及时代发展的实际特点, 不断创新研究方法, 为提升德育教学实际效果贡献力量。

因此, 进行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教学研究, 必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双向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进行, 同时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 使得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可行性。

总结:

综合上述, 导师制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上的应用, 改变了传统应试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 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建立, 充分满足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需求, 增强他们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并经常与学生进行讨论, 需要注意知识性和实际情况的结合, 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进而养成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良性思维, 从而构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生态结构, 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发挥作用。

摘要:伴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 高中和大学的招生规模连年扩大。中职学校的生源很难得到保证, 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是基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开展的。通过建立导师与学生的配合小组, 引导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 、使得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健康、积极地学习成长。结合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笔者将针对如何通过中职学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和思考来使得的德育教育工作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导师制

参考文献

[1] 周亮.实施“德育导师制”是探索职教的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3, (11) .

[2] 方展画, 张凤娟.新型德育模式探索--浙江省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 2004, (11) .

[3] 卢勇, 何松毫, 杨璐.德育导师制内涵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 2007, (1) .

上一篇:中小企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