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学生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2022-12-27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2 1世纪中国的面貌,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2 0 0 6年-2010年-2020年) 中可以看出, 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外看, 美国科学促进会制订的致力于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的“2 0 6 1计划”,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政府在制定2 1世纪初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时, 也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国内外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趋势告诉我们, 在高等学校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现阶段高职学生知识和文化素质的不协调现象极为普遍。高职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既是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高职学生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其核心是了解科学技术知识, 掌握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思想, 崇尚科学精神。

1 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要在思想认识上实现突破:一是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将教育的价值定位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二是将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 从传统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拓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的培育;三是改变对现行的“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体系的认同,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因此, 学校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建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道德智慧协调发展的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结构, 注重将科学精神、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道德智慧凝练和升华成大学生的人生智慧, 以此体现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

2 学校要构建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制

2.1 要建立全员育人制度保障

针对高职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环境的变化, 积极探索, 建设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结合, 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 融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和职业素养提高为一体;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 全方位延伸, 全过程贯通, 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网络。

2.2 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

要强调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责任制, 将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成效, 作为衡量部门和单位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各职能部门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与日常工作统筹规划, 按照工作分工, 职责到人、任务到岗、措施到位。

2.3 进行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始终

学校要按照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 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养成的作用, 处理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同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教育的关系, 把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应充分认识作为高职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在综合性这一点的不足, 扬长避短, 尽可能多的开出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交叉的选修课。除此之外, 学校还应通过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式, 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3 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3.1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学术、科技和文体活动

要规划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建立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学术类、文化类社团, 要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理论研讨活动、主题教育活动、重大节庆活动, 对青年学生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 着力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

3.2 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工程”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致力于建立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一套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成立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 扶持一些有特色的学术讲座、论坛等;实施“校园高雅艺术工程”, 将京剧、杂技等国粹艺术在青年学生中广泛普及;要举办“文化艺术节”及各类文艺竞赛活动, 为青年学生提供自主创作、施展才华的舞台;实施学生社团建设“争艳工程”, 在数量上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找到社团加入, 在质量上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社团加入, 着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3.3 建立校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3.4 学习企业文化, 促进素质提高

高职学院由于办学条件所限, 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不但要求掌握专业技能, 还要求他们学习企业文化,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素质的提高。

3.5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 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建设, 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建立一套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人际交往训练、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等内容的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4 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根本和基础。学校要把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前提, 关注教师发展和提高的需求, 以教师发展为本, 引导广大教师将为人师表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以高尚的道德、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育艺术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学校还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广大教师结合素质教育的实践,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形成了人人重视教学、人人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5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校园育人环境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的综合体现, 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 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作风, 对外也反映学校的形象, 反映学校对社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5.1 营造浓厚的环境文化氛围

要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 不断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 挖掘环境育人资源, 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大力加强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

5.2 校园精神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要在办学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文化内涵, 熔铸校园精神。学校要启动形象设计工程, 要确定具有自身特点的校训、校徽和校歌, 培育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

5.3 优良的校风、学风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要培养教师和学生政治上方向明确、积极进取, 学术上治学严谨、善于探讨, 教学上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的浓厚风气。要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

摘要:加强高职学院学生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是大学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现状入手, 探讨了如何针对实际, 加强学生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全面,素质,科学文化,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勇, 吴亚曼.加强高职高专工科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04 (3) :16~18.

[2] 于天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22) :17~19.

上一篇:大学生思维风格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综述下一篇:醴陵釉下五彩瓷中传统中国装饰元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