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公司经营性风险应对

2022-09-11

1 A公司经营概述

1.1 企业规划

A公司是一家集免疫制剂、疫苗、基因重组制品研、产、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其以“融合创新, 共筑梦想”为愿景, 以市场、质量、效益、技术、盈利等关键因素为核心, 制定系统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突出社会效益、职工品德、诚信、质量的统领地位, 业绩、利润、能力、速度的发展保障作用。

1.2 产品与服务

公司目前以某结核病调节剂为主打产品,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合作活动, 拥有产品独有的专利技术一项, 产品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公司承担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国家新药创制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 多项系列产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科研创新平台不断完善, 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公司依托母公司销售网络, 实现了产品地区的全面覆盖,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2 经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1 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1) 行业政策的影响。2016年, 国家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取消了二类疫苗批发企业疫苗的经营资格, 这对企业前期应收账款产生了巨大影响, 企业为适应政策性调整, 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 部分应收账款已无法收回, 后续销售出现短期大幅下滑。在交易渠道上《条例》规定, 疫苗采购必须通过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 第二类疫苗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集中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但是依据实际情况, 疫苗采购平台建立需一定的时间, 截至2016年底, 很多省份虽已建立但相关软件设施还在完善中。同时, 受到政策的冲击, 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 但部分内部控制修订工作还在进行中, 公司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短期内政策的变化, 这对后续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管控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 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应收账款伴随收入的确认而确认。2017年7月, 新修订的《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颁布, 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但是控制权转移的判断在实务还存在一定争论, 这将对应收账款确认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在客户群体上, 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县级疾病控制中心,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度统计年鉴》, 截至2015年底, 全国共有县级区划2850个, 疾控中心3478个, 数量庞大的县级疾控中心给公司的账款收回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另外, 随着国家“三供一业”政策的执行, 各国企附属医疗机构也将纳入改革范围, 这无疑也将对企业应收账款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产品风险

疫苗的研、产、销本身有其独特性。首先, 长周期性。行政审批伴随始终, 疫苗需经过前期研究、实验申请审批,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以及生产文号申请、生产车间GMP认证、疫苗产品批签发后才能上市销售, 这就造成其长期性的特性。其次, 风险高。疫苗不同于普通产品, 它是病原体提取物, 技术要求非常高, 研制、生产存在高风险。同时, 受制于不具备专业知识人群的各种反应的混淆、误解, 行业不良事件和非法经营疫苗案件的影响, 媒体的助推, 使得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疫苗信任度风险对公司的销售影响巨大, 对已销售产品货款回收产生重大风险。

2.3 人员流失风险

企业竞争, 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而疫苗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必将进一步加剧人力资源的竞争。从市场前景看, 疫苗行业是生物医药板块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在供给方面, 国内疫苗行业经过不良事件和新政策洗礼, 市场份额已被跨国疫苗巨头、大型国有企业、上市民营企业占有, 但都为非垄断式, 产品多为对传统疫苗的仿制生产, 同质化竞争严重, 新疫苗研制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预计增幅大幅20%。在需求方面, 疫情的频发使政府和群众预防意识不断提高, 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政策的开放, 将导致对疫苗的更多需求。从销售、配送看, 疫苗销售必须通过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 疫苗配送有生产企业直接或委托具备冷链储存、运输条件的企业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送。公司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抢占先机,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 初步建立了深入终端的销售网络, 优质销售队伍不断壮大, 但伴随其他疫苗企业的发展, 以人员争夺销售渠道的竞争将不断加剧。

3 经营风险管理建议

3.1 建立和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首先, 树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 明确机构或人员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 提高应收账款管理的执行力。其次, 规范客户管理,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 建立滚动式的客户信息数据库, 依据新的医药政策, 完善客户信用政策。同时, 充分发挥法律部门、会计机构的作用, 要求其参与销售合同的评审, 并对重大销售合同进行会签。加强合同执行的过程管控, 从严把控未按时履行付款义务的合同执行。依据客户应收账款动态数据库, 建立应收账款预警机制, 加强各部门协同作用, 切实加强应收账款清欠工作。值得注意的是, 应收账款的管理应与企业战略规划相匹配, 充分考虑长期与短期利益、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2 完善产品重点风险立体管理机制

完善项目立项评估体系建设, 依托公司成功项目研制经验, 梳理和总结前期管控流程和关键点, 引进和借鉴标杆公司管理体系, 在保障公司正常运营的情况下, 着力推进多方论证范式, 建立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 不断推进项目前期评估工作。加大项目试验和生产前期准备工作, 依托项目立项评估信息, 切实加强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疫苗试验申请、试验单位和对象筹备、生产认证体系达标前期准备等事前应对工作。加强产品宣传工作, 针对客户群体, 以整体病患状况、药品行业现状、药品对比、药品的优势等为内容, 开展产品前期推广工作, 推进宣传、普及进社区、入基层活动, 增加政府和群众的认识水平, 降低信任风险。

3.3 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在增加员工股权激励、有竞争力薪酬待遇、提供生日等专属及带薪休假福利的同时, 逐步推进福利延伸计划, 将老人抚养、子女教育纳入职工薪酬范围, 充分运用公司资源提供各方便利, 提供抚养、教育等基础福利, 充分运用社会保险、保险基金等外部条件, 减轻职工家庭负担和生活保障, 增加职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保障公司发展的基础上, 改革标准化的工作方式, 打破工作时间固定的范式, 建立既满足公司正常运行, 又促进职工工作灵活性和积极性发挥的非常规工作模式,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提高公司对外人才吸引力。着力推进员工培养计划, 打破传统仅仅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常规培养, 将员工兴趣、爱好等个性需要纳入培养内容中, 展现公司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4 统筹建立外部信息管理机构

针对影响公司发展的国家政策、行业技术、市场竞争、地区特性等关键信息, 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 开展收集、整理和报告工作。依据公司实际情况, 提出改革、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及时纠正公司发展中存在的合规、效益和能力问题。

摘要:A公司因产品有专利、销售渠道建设抢占先机等因素,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受国家政策的变化、行业发展及竞争的影响, 其应收账款、产品和人员流失的风险日益突出。本文在对此三类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产品风险,人员流失

参考文献

[1] 赵晨昉.新华制药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 2015.

[2] 龙圆.云南白药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 2015.

[3] 王莉军.浅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利用[J], 经营管理者, 2015 (4) .

[4]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Z].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

上一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下一篇: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