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分析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金粉世家分析范文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题目: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作者:张令华 学校:电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0春 学号:1065001203066 指导教师:贾玉平

2011 年12月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目 录

摘要、关键词---------第1页 正 文---------第1页

一、张恨水和他的《金粉世家》------------------------第1页

二、《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形象分析---------------------第2页

(一)、金燕西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分析---------------第2页

(二)、金燕西的性格特点分析-------------------------第3页

(三)、金燕西纨绔子弟形象分析-----------------------第3页

三、金燕西形象的现实意义----------------------------第5页 参 考 文 献----------第7页

写作提纲

一、张恨水和他的《金粉世家》

二、《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形象分析

(一)、金燕西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分析

(二)、金燕西的性格特点分析

(三)、金燕西纨绔子弟形象分析

三、金燕西形象的现实意义

《金粉世家》中金燕西的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男主角金燕西,家世尊贵,在一个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身边有许多阿谀奉承之辈,逐渐养成了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面对出身显赫的白秀珍,金燕西骨子里却渴望获得真正自由的爱情,在见惯了浓妆丽人后,对出水芙蓉般清丽自然的小家碧玉冷清秋一见钟情,苦苦追求后终于得偿所愿,可惜两人结婚不过短短一年后就戏剧化的决裂。父亲金铨突然病逝,家道衰败。通过分析金燕西人物的形象,发掘其性格内涵,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现实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金粉世家》;金燕西;悲剧;现实启发;

一、张恨水和他的《金粉世家》

张恨水,是现代作家,籍贯安徽,一八九五年生于江西广信,一九六七年病逝于北京。因为喜欢李后主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遂截“恨水”二字为笔名。张恨水一生写了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金粉世家》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张恨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于北京从事新闻工作,《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极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在这一出悲剧中,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如何钩心斗角,如何骄奢淫逸;他们的家庭成员,那一群寄生虫,如何醉生梦死,如何糜烂堕落。因为小说写的是姓金的国务总理的家庭,于是许多大官僚,尤其是当过国务总理的,特别是姓“钱”的,都以为是写自己,生怕自己的阴私被揭发。事实上是,他是新闻记者,朋友多,日常闲谈,每以豪门生活为资料,他选取了其中好多模特儿,集中在姓金的一家,谁看像谁,就算是谁吧。这是一部长途跋涉的连载作品,1926年在北京《世界日报》连载,至1932年刊完,近乎六年。全文

长共九十来万字。在对两部作品的主人翁金燕西与贾宝玉的对比上,有人评论金燕西“他是把宝玉的劣行发挥到了极致,但却把宝玉的高妙之处抛的一干二净”。笔者认为,金燕西虽有劣根性,但还不至于连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都没有,此外,尽管金燕西与贾宝玉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比如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人生际遇等等,但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是不相同的,《金粉世家》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群,获一时之誉,世称民国版的《红楼梦》。《金粉世家》的男主人公有才,女主人公貌佳,但这也不等于就是鲁迅所说的 “才子﹢佳人”的小说,否则天底下大多爱情小说包括《红楼梦》皆可归入此类了。正如《金粉世家》被认为是“民国《红楼梦》”,虽未免过誉,然而也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刻性,它通过金、冷二姓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民国初年北京一个豪门巨宦的兴盛衰败。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步的言情小说家,他的作品反封建、反军阀、反官僚、反社会丑恶现象,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有趣的是,反对“门当户对”的张恨水却在《金粉世家》中写出了“门不当户不对”的恶姻缘。冷清秋与金燕西从反对“门当户对”出发,轰轰烈烈地爱一场,结果闹了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咽下了“门不当户不对”的苦果,惊得冷清秋几回感叹“齐大非偶”。

二、《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形象分析

(一)、金燕西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分析

金燕西生活在北伐战争之前, 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勾心斗角,骄奢淫逸;他们的家庭成员,那一群寄生虫,醉生梦死,糜烂堕落。一切都在崩析与重建的边缘摇摆。金、白两大豪门家族内部矛盾在激烈冲突,北洋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金”和“粉”的奢华后面,却是杀气腾腾的尔虞我诈,温情脉脉的亲情微笑,慈祥的天伦之乐,让金钱侵蚀得狰狞可恶,名门世家开始走向衰落。

金燕西祖上是“钟鸣鼎事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然而到金燕西这一代便完全荒废了。不必再为生计而刻苦用功,仗着金总理这棵大树。在家庭中,他不仅有叱咤于政坛的父亲,还有严厉而不失慈祥的母亲、懦弱的二姨妈、贪婪的三姨妈。三对哥嫂、四个姐妹组成了他们复杂的一个大家子。金碧辉煌的大房子下每天上演的是金铨及其妻妾,四子四女和儿媳女婿寄生虫式的生活。自命不凡,风流成性的金家男人们每天除了留恋于烟花之地外,就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女人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牌、看戏、妯娌姐妹间的明争暗斗。再看看少爷们,风流的大少爷,怕事的二少爷,变态的 2

三少爷,这都为花心的四少爷树立好榜样。说这个大少爷自己家里有一位名分好而且又贤惠的老婆非得撞着胆子到处拈花惹草。怕事的二少爷可没有大少爷那么风流,一旦与妻子吵架就跑到燕西那里去躲避。大家看看,挺大的一个老爷们,一点骨气也没有!最后金家解散了,他也无事可做。而三少爷呢,成天捧几个戏子。爱听戏,可以去听。金家也是讲自由的。但是毫无制度,泡到戏子之中。这样的家庭氛围能给燕西树立怎样的榜样?这就是金燕西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整天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忧,身边还有许多阿谀奉承之辈如金荣。

(二)金燕西的性格特点分析

金燕西,是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整日与丫鬟玩笑,做些风花雪月的事,这极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金粉世家》第一回中便写道:“在这班公子哥儿里头,有位姓金的少爷,却是极出风头。他单名一个华字,取号燕西,现在只有十八岁。兄弟排行,他是老四,若是姐妹兄弟一齐论起来,他又是排行第七,因此他的仆从,都称呼他一声七爷。他的父亲,是现任国务总理而且还是一家银行的总董。家里的银钱,每天像流水般进来出去。所以他除了读书而外,没有一桩事是不顺心的。”在这短短的不到两百个字的介绍里,简洁地刻画出了一个富家子弟的形象:家里从不缺钱,事事不用自己操劳,——“除了读书而外”,正是这几个字,写出了《金粉世家》中男主角金燕西的“闲”与“不好学”。这也是生活在那种家庭中养成的恶习,也看出男主角生活的环境是极富裕的。

由于他所生活的独特环境,造成他自身独特性格的弱点,他仰仗着担任国务总理父亲的权势,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理想追求,没有责任感,养尊处优,这样独特的生活环境,给他打上了深深地社会烙印。

在感情方面,他追求自由纯真的爱,他厌恶花花世界里的依红偎翠。金燕西的婚姻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还算是比较前卫的,很有现代人进步的思想。他认为婚姻问题,是个人的事,与别人毫不相关,只要男女双方,相互爱慕,这婚约就算成立了。在第四十七回,他与冷清秋探讨婚姻时,也发出了“爱情根本没有穷富两个字”的声音。门第之间影响了中国很漫长的历史,金燕西不仅在思想上,更在行动上突破前人的偏见,这一点是很令人钦佩的。

(三)、金燕西纨绔子弟形象分析

金燕西,自幼便是除了读书之外,没有一桩是不顺心的。一单间的书房,除一案 3

一椅一塌之外,便全是书。咋一看是用功之人。但看那些书,大部分是中外小说,其次是中外杂志,仔细查看一番,角落处也略微有些传奇和杂志。这个屋子是专为燕西消遣而设的,并不象旁人的书房,是用功之地。为在清秋面前显摆,去找俞子文画画,吩咐:留着上下款不必填写。自己却另找一个会字的人,填了上下款。把别人的画提自己的名还美其名曰:燕然居士敬赠。清秋来信后,觉得该回信,最好是写诗,才知自己的诗,做的要不得,只得从写信入手。咳!不要谈写信,自己几乎有半个月没有动笔了.马上买了风情尺牍,香艳尺牍,寻章摘句,弄成一篇,那些文字.十句到有八句是典故,究竟能用不能用,又实在没有把握,实在不敢动手.终于,搬出<<辞源>>翻了一天,写了百十字小文.自我感觉还好。总理要检查诗社的诗文了。燕西叫上几个自命为诗人的参佥之流。大凡都是公子哥儿,岂能作出好诗。而燕西更是胸有成竹了。为何?早已请宋润卿写好了嘛!当然会挂羊头买狗肉的大肆摆文了。真是:一队诗人兼颂祷,半天韵事斗韵极酸麻!更是把七少爷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自命不凡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除了不学无术外,燕西还具有所有纨胯子弟的秉性:花钱如流水。为追清秋,包了一辆黄包车接送清秋上学,被清秋谢绝,又利用特殊的身份和权力,使学校给欧阳停课、休假,自己取代了国文老师一职以接近清秋。当时为了博得清秋的原谅在清秋的学校里从楼顶拉下两个长长的写着“I Love you”的大条幅,在清秋泼下了一盆冷水后还不肯走,当时为了靠近清秋住所,看上落花胡同隔壁的房子,叫金荣不管多少钱,只管给我买下来。不惜重金在清秋家隔壁买房子,告诉父亲以办诗社为名堂。和清秋熟识后,更是今天送上一桌山珍海味,明天拿上些绫罗绸缎,要不就是皮鞋,要不就是首饰。而且还今天包上一场戏,明天再来几场电影消遣。让家道中落的清秋如何招架的住呢?结婚以后,这个没有一份进帐的小家庭更是财政赤字不断,猪朋狗友三天两头聚会,一次没有几千上万是不可能的。对于所勾搭上的女戏子,更是出手阔绰了。拿少了怎奈七爷面子呢?总理过逝后,本应就此打住,但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落得“两袖清风”。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金燕西的性格里还有十分鲜明的固执,他的口头禅“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变过”把自己拴起来而陷于进退两难的境界。似乎固执与懦弱是对立的,但是他没有把他的固执用在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上,反而放在细琐烦事上,所以固执也变得毫无意义。以致最后家族崩溃他彻底绝望甚至恐慌,更无力挽回失败的婚姻而惨淡收场。

金燕西之前为了追求冷清秋,不惜花大价钱,租赁挨近冷家的房子,一掷千金。试问,一个普通人家子弟哪敢如此大开口?金家有钱,过惯了富足生活,“钱”只不过是个概念,可他从未想过钱从何来,这正是体现了富家少爷的纨绔。

金燕西的行为并非独一无二的个性,而是豪门贵族不思进取的纨绔子弟的通病,金家几个公子虽然都是家有艳妻,但无一例外地在外寻花问柳,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父亲金铨私生活的翻版。金铨道貌岸然地反对儿子纳妾,可是他自己纳了两个妾还嫌不够。

三、金燕西形象的现实意义

金燕西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互相作用的代表性人物,他身上体现的许多特性以及成长背景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下的年轻一代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从他的生活经历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金燕西不爱学习,虽然有他自身厌学的坏毛病,但是父母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他不愿意学习的重要因素。比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学习,或者是太阳地球围着月亮转,家长对孩子宠爱无度,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就像金燕西的母亲,金铨在教育燕西时,还要为他袒护,可是结果呢?在家庭里,能管制他的人就只有父母了,父母都出过洋,有传统大家长的一面,也有西方民主、平等的一面,可算是新旧折衷之人。但两人都是有些极端,母亲体现在西方开明的一方,父亲体现在传统专制的一方。于是就造就了母亲对他过于放纵,父亲则对他过于严厉,母亲的包庇让他无后顾之忧,父亲的严厉虽然偶尔能促使他念书,但所谓物极必反,这使得他更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加上做父亲的公务繁忙,根本没什么时间管教。在这样一个松懈的环境里,才可能酝酿成他这样的“富贵闲人”,可以自由纵情地去欢乐。孩子心理扭曲,弑父杀母的都有。从古到今,这些家庭教育的悲剧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金燕西和冷清秋从相识、相恋、相知,再到相离,前后经历了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从两人最初的浓情蜜意到后来形同陌路,时间之短实在令人惊叹!是什么令他们如此迅速地分开呢?原因除了上面分析的,也即金燕西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及冷清秋口中所说的“齐大非偶”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的婚姻基础是不牢固的。一个一见钟情,相中的只是女方外表,一个未经世事,爱慕虚荣,看中的是男方丰厚的物质条件,除此之外,两人没有经历过任何生活考验。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婚姻, 5

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一见钟情”的爱情,肯定是很脆弱的,这根我们现在有些媒体大肆宣扬的“速配”婚姻是多么的相似啊!婚后,两人缺乏沟通,没有共同语言,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灾难马上就让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措手不及。年轻人的轻浮与缺乏责任感,往往是婚姻悲剧产生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富不过三代”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都有很重要的警示作用。历史上很多朝代就是因为经营不善,后继无人,才加速了灭亡的步伐。对金家而言,从曾祖父算起,家境是非常显赫的,经历三代,也就是到了金燕西的父亲金铨,家庭就开始有了衰落的迹象了,主要表现在金家上下全靠一个人支撑着,而以金燕西为代表的继承人却靡费懒散、不学无术。金铨病逝后,家道就已经是完全衰败了。作者在小说中似乎是有意无意地强调“富不过三代”这个规律是必然的吗?如果人们都知道了这条经过无数历史事件验证的规律,为什么还会重蹈覆辙呢?换句话说,就是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却还是会按照错误的方式来做,这样似乎不太符合人的行为逻辑。

金燕西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一方面,他是失败的。有权有钱的家庭造就了他的飞扬跋扈,穷奢极欲。从来没有自己挣过一分钱,但却花钱无数;没有认真读过一天诗书,却装着饱读群书之人,枉然拥有一屋子无聊书;一生爱过,拥有过无数女人,最后却落得一生孤独。然而燕西又是成功的,冲破世俗偏见,娶了清秋,爱过,恨过,拥有过此生足也!虽然作了二十年社会的寄生虫,但后半生从头再来,靠自己养活自己。虽然辛苦,但也充实,满足。最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一生是多么的平庸,可笑,糊涂,虚伪。以此告诫那些正在爱着或者即将爱着的人们:爱情,是不能掺杂一切世俗观念的,不能与一切利益牵连再一起的,否则就会变味的。有些东西,失去之后才觉得弥足珍贵,世间的人们啊!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去爱吧。

参考文献:

1.张恨水著:《金粉世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版; 2.袁进著:《张恨水评传》,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7月版;

3.张毅著:《文人的黄昏——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评传》,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4.张占国、魏守忠主编:《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5.杨义著:《张恨水:蜕变期章回小说大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2期; 6.秦亢宗、蒋成儒主编:《现代作家和文学流派》,重庆:重庆出版社,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7.袁进著:《小说奇才张恨水》,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2月版。

第二篇:金粉世家

刘国权

播出反响

《金粉世家》被作为2003年央视8点档大戏在黄金时段播出,播出以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收视率较高,不过人们对它的反映不一。据网上讨论情况和收视结果来看,赞赏者认为,该片场面豪华,画面精美,视听手段运用讲究;批评者认为人物塑造得不成功,剧情拖沓,对原著精神体现不足,形式大于内容。

主题分析

枝金粉世家》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军阀统治中心的北平。此时正值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该剧通过展示国务总理金铨家族的兴旺与衰败,折射出豪门家族内部的各种矛盾,从侧面反映北洋政府内部勾心斗角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年轻人在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表现门第和金钱、利害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命运的左右,从而揭示出动荡年代中人性的扭曲,表现出爱情难以战胜世俗的悲剧。

(一) 改编得失该剧在改编上作了新的尝试,采用琼瑶小说的形式,用日、韩偶像剧的新模

式来包装现代鸳鸯蝴蝶派的爱情故事,使该剧不同于以往名著的改编。该剧不仅情节跟原作相比改动较大,观众的异议也比较多。1.主题的改变。张恨水在原作中传达的是对社会众生悲悯的关怀,表现的是青春的情感难以抵御社会的鸿沟,青春的浪漫无法与权力的角逐相抗衡。而电视剧仅是从青春偶像剧的角度把原作改变成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一个始乱终弃的少爷情史,这等于抽走了原作的精神,仅留下了躯壳。原作以金、冷的爱情悲剧暗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未来走向。但是在剧中,风云际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被虚化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搁置了。国务总理金铨和总长白雄起的官场斗争寄附于金燕西和白秀珠小孩子般赌气的爱情游戏中。曹雪芹曾告诉我们豪门“呼啦啦似大厦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鲁迅也以《伤逝》告诉我们光有爱是不够的,可是我们今天的编导仍然把眼光放在剧鉴赏电视剧鉴赏小儿女情感的痴缠上,因而直接影响了作品深刻的悲剧性。

2.文化特色的淡化。原作极力渲染的京味儿被电视剧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张恨水注重的北京的世道风物、生活起居和北京地区的风景古迹及充满京味儿的语言在电视剧中都没有得到表现。编剧刻意把它往青春偶像剧的路数上靠,从而淡化了时代和社会背景,同时也降低了它的文化晶位。

3.人物的改变。(1)小怜在原作中自觉地追求爱情,与柳春江私奔结合,电视剧中变成柳春江殉情而死,小怜出家为尼。这不但没有表现出五四之后青年精神上的变化,反而重复了古典悲剧的模式,缺乏创新也缺少时代气氛。(2)白秀珠在原作中是个心胸狭窄的人物,与其说她深爱金燕西毋宁说她是争一时之气,她的诸多手段直接导致金、冷二人的分手。在剧中她变成了金燕西情感摇摆的牺牲品,她原有的个性被淡化,从而使观众很难理解金、冷二人情感变化的原因,也使情节发展少了许多戏剧冲突。(3)将金铨的死归咎于白雄起的逼宫,没让人觉得官场黑暗,只让人觉得金铨气量狭窄。

4.表演方面的失落。剧中演员的表演注重外形而轻内心。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扮演者陈坤、董洁忽略了对原作人物形神的解读,比如冷清秋出身寒微,却很有才情,性格中有青春少女虚荣的一面,但也有执著、刚强的一面,有着“黛五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的她对燕西从拒绝到接受,从厌恶到爱恋直至心灰意冷,有着强烈和层次分明的变化发展过程。但是在剧中这些都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电视剧仅表现了冷清秋小家碧玉的形象,而没有表现她内心刚强、有主见的知识女性的特点,观众对于她情感的发展也就不会有感同身受的认同。同样的毛病在扮演金燕西的陈坤身上也存在。原作中,他身上虽有世家子弟的骄横,但心地善良,徘徊在冷清秋和白秀珠之间,永远像一个没断奶的孩子,当家庭的灾难突然降临,他像哈姆雷特一样彷徨失措,想以牺牲自己和冷清秋的爱情去换取家族

的振兴,却失去了一切,等他幡然悔悟,冷清秋已黯然而去,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金燕两内心的软弱、斗争在原作中被描写得细致人微。可是电视剧中陈坤的演绎流于表面,演员仅仅注意摆秀、扮酷,没有挖掘人物内心。为了突出青春偶像风格,编导用男女情爱置换了原作的宏大主题——家族的兴衰成败,对爱情线过分倚重,从而使该剧在思想上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相反却向“泛情化”的陷阱迈了一大步。

(二)镜头语言和场景调度

虽然剧本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在镜头语言和场景凋度的运用上非常讲究,人物与画面造型极具美感。小说中,对冷清秋的描述是这样的:“只见那女子挽着如一双鬓,髻发里盘着一根鹅黄绒绳,越发显得发光可鉴。身上穿这一套青色的衣裙,用细条白边周身来滚了。燕西生长于金粉丛中,虽然把倚红偎翠的事情看惯了,但是这样素净的装饰,却是百无一有。他不看尤可,只看那雪白的面孔上,微微放出红色,疏疏的一道黑刘海披到眉尖,配着一双灵活的眼睛,一望而知,是个冰雪聪明的女郎。”小说描写得绘形绘色。如何用镜语表现这样一个冷清秋,成为一种考验。电视剧导演精心设计了冷清秋的出场。

冷清秋的首次出场是夜景戏。这场戏的用光讲究空间深度,场景在一个狭长、逼仄的巷道内,这样处理符合故事发生的原因:金燕西的车堵在巷子中压到了冷清秋的纸稿。但更重要的是出于画面造型的考虑:巷道很有纵深感,光源在前方,使画面的层次很分明。影调是沉郁的蓝色,金燕西一身素白和整体调子很协调。表现冷清秋的第一个镜头是背影,在后景虚化的光源下,前景窈窕的身影给人留下美的视觉感受。冷清秋手中的纸稿被吹得漫天飞舞,这一段显然是导演刻意加进去的超现实的浪漫元素一;„被风撩动不仅仅是纸稿,更是金燕西的情丝。

重场戏分析

冷清秋的第二次出场是该集的重场戏。表现的是金燕西对第一次出场的冷清秋一见倾心,回家以后,夜不能寐,第二天又回到老地点寻觅美人芳踪,正寻之不得之际,随意步人一家花店,蓦回首,发现心中的女郎与自己近在咫尺。心神恍惚之际,女郎飘然而去,回过神来的金燕西连忙追去,终于得知美人的住地。这段出场戏完全抛弃了台词,依靠大量运动镜头来表现。运动构图是影视摄影重要的叙事手段,导演常通过运动的形态、虚实来表达思想,它是客观世界的运动与艺术家思维(主体)相结合的效果,能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金燕西进入花店,传统的表现方法是先交代花店环境,丙由演员入画,而该剧中却是镜头随演员运动,缓缓拉出,从而带出环境,这样的表现突出了演员的主体运动,为剧情的发展作了铺垫。一般为符合收视习惯,全景镜头之后是中近景镜头,而这里导演为表现金、冷二人仿佛天生注定的奇缘,紧跟一个特写——金燕西的蓦然回首,造成一个不小的视觉冲击。下面的镜头是金燕西的主观视点:一束百合花。这里导演进行了设计,观众的期待视野是预料到冷清秋将出现,导演却出乎意料地给观众看一枝摇曳在阳光中的百合;然而把镜头拉开,观众看见手拿鲜花的冷清秋,以花带人,这样的设计既新颖,又暗喻冷清秋似百合般芬芳、迷人。导演用推镜头表现金燕西的沉醉,及至美人离去,才梦醒过来。这里导演运用了特效慢动作打断了正常的时空,以营造气氛。在构图上也精心设计,采用仰角拍摄。仰角拍摄会产生变形。在这个镜头中,柜子上大下小,有倾斜感,仰角夸大了金燕西的脚,把他踢翻花柜的情形用镜语很好地表现出来了,达到突出他迫切追到冷清秋心情的目的。随后导演又用慢镜表现金燕西一掷干金的公子哥气派:仰角拍摄金燕西向上抛掷银元,随后特写跟银元下落,这一个蒙太奇的叙事段落把金燕西的人物性格表现出来了。运动构图能比较生动地叙述戏剧矛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也能很好地展示人与环境的时空变化关系。这场戏,运动构图的多样,使景别有中景、中近景、近景及特写的多种变化,比较好地完成了叙事任务。

结语

中国的电视剧名著改编从《红楼梦》开始,以《三国演义》、《围城》等为代表,为第一时期,人们关注的是原作的精神、情节有没有得到尊重。《三国演义》、<<围城》不仅从神韵上,连基本用语都充分尊重原作。《红楼梦入因按照研究者的意见改动了其中若干回目,改编受到了质疑,但总的倾向仍然是以视听艺术手段去表现内容。而这部枝金粉世家//剧作代表了影视改编中的一种新的倾向,我们不妨称之为第二时期,它代表以视觉美为至上追求的时尚心理,即视觉享受开始被导演视作强力主导。尤其是当李少红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为中国电视剧吹来一股“唯美”之风后,很多导演都开始重视长期以来电视剧比较忽视的“美感”,纷纷在形式美方面大做文章。演员美,镜头美,布景美,光线美,服饰美,化妆美,通过电视追求各种“美”感一时间成了一股风气。有人称这是“视觉凸现性美学”在影视上的胜利。所谓“视觉凸现性美学”,是指全力凸现“视觉第一性”原理,而把情感等渚多表意性元素抛掷到第二位,情节冲突等戏剧的本质内容只是视觉冲击后的附丽,与视觉效果的第一性相比,情感与剧情被沙化了,情节设置与演员表演都被忽视了,成为华丽包装下的附庸。在认可影视技术语言在影视剧上发挥得越来越大的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当更强调影视作品的现实意义与理性思索,尤其是本身就蕴涵着深厚美学意义的名著,编剧们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作品本身的意义,结合当代性赋予它以新的社会意义,再利用最新的影像表现手段,使老作品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张一白

剧情概括

杨铮来自偏远的小城市,在学校里他认识了乐言,雨森和佳伟,组成了男子接力跑四人组。在一次偶遇中,文慧和杨铮一见钟情,但因为杨铮个性好强而分手。文慧转而和雨森交往,但雨森发现她爱的不是自己,在雨夜中与文慧分手以后死于车祸。大家都难以接受这一个事实,在操场上以接力跑的方式来纪念雨森。毕业后,杨铮因倒卖手机,被判刑一年,事业、爱情双双失意,这时候一直倾心于他的若彤帮助了他。随着距离的接近和由于朝夕相处,若彤想要对杨铮表白自己的情感。但这个时候文慧回来了,因为她的回来,杨铮没能真正面对若彤,使若彤十分伤心,于是她决定嫁给原来的男朋友。佳伟因为将公款借给了他曾经暗恋的老师却无法收回,走投无路之际想到了自杀,因失血过多,在医院急救的时候需要输血,杨铮、若彤、乐言用接力跑的方式将救命的血送到了医院。文慧走了,杨铮也明白了自己爱的人是若彤,若彤因为再次听到了自己录在钥匙坠上的心声“杨铮我爱你”,终于与杨铮走到了一起。

播出反响

作为第一部国产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身负厚望。此前,日本偶像剧已经在大陆广泛传播,韩国偶像剧紧随其后自成一派,在青年人中形成了“哈日、哈韩”的风气,而大陆的青春偶像剧几乎还处于学习阶段。吐将爱情进行到底入为此拜了不少老师,多方汲取营养。播出之后大多数观众认为,《将爱情进行到底》拍出了偶像剧的感觉,借鉴日剧之余也没有丢掉本土气息。全剧画面干净,情节缱绻,造型时尚,让人赏心悦目。1999年该剧首播的时候,风靡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也捧出了李亚鹏、徐静蕾等一批青春偶像。剧中,杨铮在海边拨打手机,把手机推向大海的一瞬间,音乐声随之顿起,那一幕,至今还作为爱情经典画画或者手机时尚文化出现在荧屏上。

主题分析

青春是每个人都向往和留恋的,那段岁月留给很多人的都是淡淡的青涩滋味和成长的喜悦与烦恼。作为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表达了同样的主题。该剧通过接

力赛的+。<100小组成员内的友情和杨铮的二段爱情故事表现了青春这一人生特定的成长期中所经历的迷茫、挣扎与最后的破茧而出。其中有爱情的青涩、友情的真挚,还有创业的艰难。之后他们变得成熟、豁达,哪怕其间曾经痛苦、迷茫,然而年轻的心永不言悔。应该说《将爱情进行到底入还是部励志剧,其间流淌的青春的热情、朝气,永不言败的执著,激励着感同身受的青年人不断地奋发向上。

艺术分析

总的来说,《将爱情进行到底2体现了东方文化特征,其表情达意含蓄内敛,迥异于西方式的坦率直露和大胆泼辣,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强调的是含蓄、意会、引而不发和曲折深致的美。该剧从故事铺叙、人物塑造到影像表现等大都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整部剧一波三折,结尾含蓄淡远,耐人寻味。在叙事手法上,采取了类似于内心独白的形式,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情感秘密等都被表现得细腻、真实,恰到好处,这些都使该剧充满东方的艺术韵味。

(一) 叙事分析

《将爱情进行到底刀并无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情节分别从几个主人公的角度

展开。开始的主人公是文慧,然后是乐言,最后是若彤,这样全剧似乎就有意无意被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在校园中展开,主人公杨铮来自偏远的小城市,在上海读书,在学校里他认识了很多不同专业不同系的朋友。杨铮、乐言、雨森和佳伟组成了男子接力跑四人组。文慧和杨铮一见钟情,但因为杨铮个性好强而分手。文慧十分伤心,和雨森在一起交往,但雨森发现她爱的不是自己,在雨夜中跟文慧分手,当晚死于车祸。大家都难以接受这一个事实,在操场上以接力跑的方式来纪念雨森。文慧也不能再接受杨铮的重新追求。就这样,大家都毕业了,文慧留在学校里读书。

第二段则是一年以后,大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心中没有忘掉文慧的杨铮从

南方回来了,但文慧这时候却要到美国留学了,杨铮不能面对这个打击,连到机场送行都没敢见文慧。之后伤心的杨铮在南方倒卖手机,不幸被若彤在新闻采访中发现,虽然若彤帮助杨铮掩盖了真相,但落下的录像带被播出,杨铮被判刑一年。在这时候,已是一流设计师的乐言也认识了对他来说是幸运女孩的小艾,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乐言与小艾的故事成为这一段的主线。

第三段落,杨铮出狱后,事业、爱情双双失意,这时候若彤帮助了他,让他

住在了自己的家里,并帮杨铮进了一家叫“跑”的速递公司。一直暗恋杨铮的若彤,随着感情的亲近,想要对杨铮表白自己的情感。但这时候文慧回来了,勾起了杨铮从前的情愫,文慧和杨铮约会、聊天,但她始终没有将自己即将结婚的事情告诉杨铮。因为她的回来,杨铮没能真正面对若彤,使若彤十分伤心。她决定嫁给原来的男朋友。佳伟因为将公款借给了他曾经暗恋的老师却无法收回,走投无路想到自杀,在医院急救的时候要输血,杨铮、若彤、乐言用接力跑的方式将救命的血送到了医院,拯救了佳伟。终于,文慧走了,杨铮也明白了文慧回来的真正意义,这寸他才发觉自己爱的人是若彤,却发现若彤已经准备结婚了。杨铮打算搬出若彤的家,本来应该结婚的若彤因为再次听到了自己录在钥匙坠上的心声“杨铮我爱你”而离开了婚礼,终于与杨铮走到了一起。

从上述叙事安排中我们可以发现,开场是文慧和杨铮美好却短暂的校园爱

情;中间是乐言与小艾无法善始善终的爱情;最后才是若彤与杨铮守得云开见日出的爱情。这三个段落中的每个段落都是标准的戏剧上的金字塔结构,也可以说每个段落都是单线结构,都有明晰的主线,人物虽然在不同的章节中各占主次,但却都是贯穿全篇的,因而就整体而言,这些段落又是贯通的。三个单元中的三

条线交杂形成·厂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展现的人物形象、生活画面都要比单线结构丰富得多。

(二) 导演风格分析

《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导演张一白曾经是成功的MTV和广告导演。他将MTV和广告制作的经验运用到该剧的拍摄中。我们几乎很少看到纯粹的固定镜头,在很多的静态场景中,如人物坐下交谈,镜头一般都作环绕式滑轨运动或者纵向的移动推拉。与此同时,导演特别重视人物在某种特定空间中的造型,使观众的关注点不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进展上,还可以停留在纯粹的画面美感欣赏之中。在舞美上,我们可以拿2000年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3集贺岁剧《开心就好》来比较,二者几乎是同样的风格:高凋的墙壁,大色块式的家具,艳丽的人物服装,甚至连钟表、手机之类的小物件也是一样的鲜亮的颜色,这种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富于跳跃感的色调,是“张式偶像剧”的造型特点。该剧的片头和片尾也有先声夺人之处,精彩的画面,流畅而准确的剪辑,优美的音乐,使该剧像一部漂亮的MusicVideo,从开始的第一秒钟就能紧紧地吸引住观众。可以说,音乐是该剧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借鉴日剧非常成功的地方。

重场戏分析

在第一段中,雨森发现文慧爱的不是自己,因而想要退出。他找了一个时间和文慧深谈,了断了与文慧的关系,之后在雨夜中死于车祸,这是这个段落中的高潮戏。在这场戏中,导演用镜语深刻地传达出剧中每个人的处境与心态,画面风格使剧情在推进中多了一种情绪的积累,节奏也恰到好处。下面就对这场戏进行详细分析。

在这场戏的开始,先是一个中景的景别。雨森和文慧并肩走,雨森说:“文慧,我想和你谈谈。”文慧浑然不觉雨森不同寻常的表情,说:“好啊!正好你帮我挑挑比赛时穿什么衣服。”两人出画。紧接着,是文慧家的中景,前景是一盆盆栽,门在最后面作为背景,画面中间是镜子前的文慧及镜子中的文慧和雨森。构图上,镜子前的文慧处于房间的一角,有种压迫感;镜子在画面中处于右半边,将本来狭小的空间又隔为两半;镜子中的文慧与雨森貌不合神亦离,两人的位置形成一种疏离感;雨森在镜中处于纵深的画画中,与文慧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然后,镜头跟摇,镜子出画,雨森;与文慧分处画面的前后方。接下来是一个近景:文慧处于画面的左边一角,是陪体,主体是占大半个画面的镜子中的文慧和肉森。此时文慧自言自语式的讲话被雨森打断:“文慧,我们分手吧!”画画中拥挤的三个人(镜中两个,镜外一个,实际上暗示着两人关系中的第三人即杨铮的存在;文慧在镜中的欢乐情绪如同镜子一样是一种虚幻的印象,她的真正情绪应该是画中只有一个侧影的陪体文慧,孤单而黯然。接下来又回到两人的近景,文慧吃惊地问:“什么?”这时候一个窗户玻璃的特写镜头插入,外面的雷声与玻璃上的雨滴形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压迫感,整个画面呈暗色,暗示两个人关系。此时导演用一个平行蒙太奇剪辑手法,交代了杨铮与若彤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状态:他们在等待约了他们见面的雨森。镜头再切回来,是文慧在画面前方与雨森在画面后方的表情近景,前实后虚,突出文慧的反应。然后是镜中与现实中的文慧和雨森反复地切。这样几回之后一个全景:雨森坐,文慧站,视觉上形成文慧在积极争取,而雨森在消极放弃的感觉。然后是文慧的近景、雨森手部来回搓动的特写,表达了此时雨森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痛苦。再接下来,文慧的反应镜头之后,又是雨森的特写,这一特写镜头属于非常规镜头,占据了画面的右上方,左下方留白,镜头用了一个斜仰角拍摄雨森的脸部,切掉了眼部以上的部分,只表现眼部以下的部

分。这种非常规构图主要是依据人物的不正常心理而来的,这种构图方式,展示了一种扭曲的非正常心理状态,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上造成不适感,n显雨森此时的压抑,并为他的死做了情绪上的铺垫。这场戏的最后是一个远景,文慧坐在一间大房子的椅子上,与坐在另一张椅子上的雨森形成对峙状态。整个画面有刚才的明亮,转为昏暗,画面的构图充满了寓意,可以说整个画面如果去掉声音,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是本场戏的成功之处。

结语

《将爱情进行到底》如同所有的青春偶像剧一样在造梦,但是他最终还是将你拉回现实,而不是迷失期间。并从中根据自己的阅历得到或多或少的经验和启发。罗素曾经说,支撑生命的有三种激情,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悲悯。将爱情进行到底,至少给了我们,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至今喜爱他的原因。

第三篇:《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在1927年2月开始于《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爱情悲剧。

最初开始对《金粉世家》感兴趣,是因为看了它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当时只是很喜欢这个故事,想把原著找来看看,读完之后才发现原著与电视剧还是有差距的。书中描写趋于生活化,语言也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小说文字读起来更加吸引人。电视剧强化了爱情主线,小说却将爱情,人性,家庭,社会,政治等其他方面的矛盾都集中到了一起,也让人更加信服此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张恨水也曾说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其实也间接说明了《金粉世家》的创作是把个人言情和社会家族结合在一起,而对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背景的深度了解。张恨水在《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只此一句尽能演绎一段人事的悲凉历程。

我且不去关心什么封建制度的腐朽,大家族的破灭。我只从我的心思着眼入手,细品冷清秋和金燕西那段美妙开始和凄婉结局。

阳光明媚的春天,繁花似锦的皇城,跑马的浊世翩翩佳公子与游园的女学生在途中不期而遇,似乎顺其自然地一见钟情,燕西迷恋上了清秋,而一段夹杂着甜蜜与泪水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女主人公冷清秋出身寒门,与寡母相依为命。学识功底厚实,外柔内刚。她身上

融合了旧时礼教和新思潮,可能正是这种矛盾才深深吸引着见惯风流的大家少爷金燕西。其实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属自然。那是五四之后与抗日之前,中国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形成了新旧文化并存的文化面貌。在旧有文化尚未被全部摒弃、新文化还没有完全接受的情况下,中国的文化正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段。因此这时的女学生中出现冷清秋这样的人物也并不奇怪。就是这样的冷清秋才会在面对婚变的时候一个人搬进小竹楼,成为一个孤苦伶仃卖字的妇人。才会在丈夫要与另一个女子远赴他国时,毅然与之决裂,奔向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

男主人公金燕西出身豪门,作为国务总理最小的儿子,从小养尊处优,实在在一个纨绔子弟。理所当然,他的身边从不缺乏异性爱慕者,而且数量还不少。想来也是,他那样的身份地位放到现下想必也是有很多女性趋之若鹜的,更何况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真真是属天之骄子了。可他偏偏对半新不旧、新旧参合的冷清秋动了心。

小说中在金燕西决定追求贫寒的清秋时,写到他的内心想法,不仅因为清秋素雅清秀对他的吸引,也因为她已习惯贫寒的生活没有抱怨,不需要处处讨其开心,也就会有更多遇见其他女子的自由。这样想过之后才决意要娶她。这也注定的他们爱情婚姻的悲剧。至于冷清秋,在面对那一段婚姻绝望之时说,其实自己也就是败给了金钱。书中写,起初她对那么一个日日拿着手绢,梳着油亮发型的男子并没有多少好感,但因为他是金少爷,因为金粉世家,她没想过拒绝,她没有选择。

其实世间男人追求所爱女子所费心者也不过金燕西那般了。知她喜欢诗文,拼命学习作诗,又费劲心思做了她的国文老师,为了见到她,在她隔壁租下房子与她做起了邻居,为了她不惜与别的女子决裂。这些追求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乍读之下让人感动,但一对照前后文,也只能说性格使然。对之前的小怜,之后的白莲花,前后都有的白秀珠,燕西的追求手段如出一辙。不能说燕西对清秋的感情是虚伪的,但至少是不长久的。

而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送来的礼物往往都是清秋喜欢和需要的,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钱与心的交换,结果可想而知。

风雨飘摇中,一场大火烧了阁楼,烧走了冷清秋,也烧完了他们的爱情。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渴望烧掉所有的腐朽,再塑新的世界的愿望,当然作者没有表明,我也只是胡乱猜测罢了。

我看《金粉世家》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时代的腐朽,大家族的没落,毕竟那些与我现在的生活关切不大。我们看书自是想在书中得到一些能让我们思考的思想和道理。因此看完这本书令我思考良多的反而是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我有时候在想,爱情是否本身便是场悲

剧,得到时便开始失去。又像张爱玲的“白玫瑰与红玫瑰”,人的内心永远得不到满足,至于想做朱砂痣还是蚊子血便在于各人的选择和追求。有得必有失,如何取舍便是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了。

每次看《金粉世家》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我都只看到他们结婚处便弃了。我觉得人生中的很多东西都一样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就像金家,就像冷和金的爱情„„

冷清秋在与金燕西辞别时的信里写道:“秋此次不辞而别,他人必均骇然,而先生又必独欣然。行矣!燕西。生生世世,吾侪不必再晤。行矣!燕西。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我看着这样一对恋人苦苦相爱打破世俗的束缚,再至后来的分钗劈凤劳燕分飞;贪恋红尘,然后看破红尘;从陌生人到陌生人,这世间残留的不过是一段令人唏嘘的阴晴圆缺。

“世事就是这样,一场戏紧跟了一场戏来,哪里一口气看得完呢?正是:西郊芳草年年绿,多少游人似去年?”张恨水便这样给我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我知道《金粉世家》不仅仅只是一出爱情悲剧,它里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深深探究的东西。而那些需要深究思想和道理大概要等到我到了一定年纪之后才能领略个透彻吧!

第四篇:读《金粉世家》有感

每次逛书店都会发现一位作者的书放在蹲着刚好能够得着的位置,看到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下了这个名字—张恨水。放寒假的前几天逛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书,名字很熟,叫《金粉世家》。翻开封页,张恨水几个大字赫然印入眼帘。也就开始细细品读起来……

阳春三月,一骑迎面驰来,带出了如白马王子般的人物—金燕西。十几岁的少女情窦初开,正巧女主人公冷清秋与三两好友结伴踏春。一场美丽的邂逅,注定会发生点浪漫的事。似乎又是另一个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

爱情是美酒,它让人沉醉;爱情是毒药,它让人丧失理智;爱情是流星,逝去了什么都不会留下……

故事的开始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披着一层华丽的外套。而外套下隐藏着些什么躁动?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是总理的儿子,用今天流行一点的词汇叫“官二代”。一个是饱读圣贤书的女穷学生,有几分容貌,典型的灰姑娘式的人物。跨越了一个多世纪,这份爱情的苦果依然令我们刻骨铭心。

正如此书所诉,“官二代”们可以因你的青春美貌一掷千金,金银首饰、豪宅香车令你招架不住。于是你把所有的理智都抛诸脑后,一步步陷入金钱编织的陷阱里,把他们一时的热情当成幸福的保障。当灰姑娘式的冷清秋飞上枝头后才渐渐体会到凤凰的不易。冷雨敲窗被未温,此时她又可奈何。毕竟那温柔乡里的未归人是她托付终生的丈夫。

当代的新型女性们,不论你是学富五车,还是貌比西施,切莫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切莫因一时之乐而断送了一生的幸福。

当阁楼里一把无情之火烧掉了清秋最后一丝幻想时,她终于勇敢得逃脱了那张困着她近一年的网,得以解脱。她将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当金总理逝世,金家逐步衰败,华丽的外套退下,剩下的是丑陋、荒凉和落寞。 《金粉世家》里散落了那么一批人物,他们如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散落天涯。合久必分,天下大势之所趋。世事难料,古今多悲欢离合,曾今繁华转成空,金粉飘洒满楼伤。

第五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金粉世家观后感]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

上一篇:简单英语造句范文下一篇:基督徒爱国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