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2-09-11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 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 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既能加强直观, 又有利于抽象概括, 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能更好创建生动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 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在这种人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 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 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 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才能使其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 多媒体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例如, 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图片, 有铁轨、枕木、双杠、窗户、电线杆、剪刀、红十字架等, 然后用电脑抽象出线来, 在这些物体和东西上, 都有线存在, 接着隐去物体, 直接出示线, 再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上的线, 发现它们的特点, 并进行归类。这一环节中, 借助于多媒体的作用, 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启发思考, 也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如, 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柜子, 然后提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帮忙设计一个衣柜, 你会怎样设计?”学生汇报时老师再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说明。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 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或消费者, 进行仿真练习, 模拟购物。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 可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 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 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二、把数学抽象变直观的技术显得更容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的掌握规律巧妙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走进“形象”, 并从形象中提炼出“理性”的认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全面地理解知识, 深刻地巩固知识, 灵活地运用知识, 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如:《认识圆》一课, 在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说一说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如果把车轮做成三角形、正方形或椭圆形, 行吗?对此学生很难说清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可用多媒体展示三组画面:有些人分别坐在装着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车轮的汽车里, 上下颠簸的情形时, 紧接着又出现了第四组画面, 人坐在装在圆形的车轮的汽车里, 又平又稳。最后屏幕上出现四辆汽车同时开动的画面, 以及车轮进行留下了车轴的行动轨迹分别是:折线, 波浪线和直线。几组不同画面的对比, 使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 更牢固掌握了圆心 (车轴) 到圆上 (车轮) 的距离相等 (即运用了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的原理) 。

三、能有效的扩大信息容量, 满足学生求知欲

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我们大力提倡因材施教, 让优异的学生“吃”得饱, 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学习、及时“消化”。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同一教学内容制成多套方案, 可以通过大量的丰富的图象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 对学生迅速作出反应和评价, 因材施教。在练习中, 巧妙设计练习, 广泛借助多媒体转换方便迅速、传播率高的功能优势,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 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 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等反馈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适应了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 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范围,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在完成教学目标后, 设计了这样一个“了解人民币的历史”环节, 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 知道中国货币历史久远, 夏商时代以海贝为币;金属币始于商代晚期的青铜贝, 距今已有3000余年。春秋战国时代, 货币文化有很大发展, 金属铸币后先后有布币、刀币、有文铜币、金版及有孔圆钱等等, 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货币文化。以及发展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 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再现, 真实得演绎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 让低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更灵活可取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思维的机会, 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 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 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 唤起学生的兴趣, 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 产生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认识”时, 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圆柱是由长方形围成或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形成的, 然后, 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图形的旋转形成过程, 学生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图形在空间变化的印象;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 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一下, 圆锥是怎样形成的?然后, 通过多媒体演示图形形成过程, 圆锥是由一个扇形围成或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形成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图形想象能力, 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多媒体, 多媒体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充分帮助, 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是指由多个单质媒体 (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 组成的传递信息 (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 的载体。多媒体技术现已大量走进学校, 特别是班班通的普及, 能够使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生重要变化。因为它对建立生动的情境;化抽象为直观;扩大信息容量;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作用

上一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下一篇:国外股权众筹监管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