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

2022-08-25

第一篇: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涉密人员脱密期保密承诺书

涉密人员脱密期保密承诺书

本人在中国海洋大学 工作期间,从事 的工作涉及国家秘密,涉密人员类别为: 。现脱离涉密工作,并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中国海洋大学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规定》,履行脱密期义务。本人郑重承诺:

一、已全部清退各类国家秘密载体和工作秘密载体;

二、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国家秘密信息;

三、自愿接受保密检查和脱密期管理,脱密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服从有关部门的保密监管;

四、脱密期届满后,自愿继续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如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后果

承诺人签字:

月 日

本协议一式三份,承诺人、所在单位、校保密办各留存一份。

第二篇:脱密期

脱密是指以前接触公司商业秘密的人员不再接触商业秘密。

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期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在这段时期之内,用人单位可以把员工调至不需保密的部门工作,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因此,保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

脱密期中的“密”指的是“商业秘密”。何谓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设计资料、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实践中,商业秘密对于用人单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商业秘密没有保护好,很可能带给单位致命的打击。

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一般都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从我国的立法来看,我国早在1996年国家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以做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利用脱密期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权利。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 1996年劳动部

第二项:“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接触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6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相关内容”。

《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脱密期”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实质上是有所违背的,前者赋予劳动者“只要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而脱密期却将提前通知期延长到了最长6个月,虽然从现在的立法状况看,尚无一部法律说“脱密期”是不能约定的,但是企业在制定保密协议的过程中,不妨就用竞业限制代替脱密期,不必再另外规定脱密期了。

第三篇:重点涉密人员保密管理

一、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

领导干部的保密责任制是指担任县处级以上(各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在对自己主管或者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其中的保密工作承担领导和管理责任。总的原则是: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主管什么业务,同时领导和管理该项业务工作中的保密工作;业务工作管到哪一级,其中的保密工作也同时管到哪一级。

二、党政领导干部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的分工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分管其他方面工作的领导,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三、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保密守则

1、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2、不在无保障的场所阅办、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3、不擅自或指使他人复制、摘抄、销毁或私自留存带密级的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印并按规定请示批准复印的,复印件应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

4、不在非保密笔记本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电子信息设备中记录、传输和储存党和国家秘密事项;

5、不携带秘密文件、资料进入公共场所或进行社交活动,特别情况确需携带时,须经本单位保密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并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6、不准用无保密措施的通信设施和普通邮政传递党和国家秘密;

7、不准与亲友和无关人员谈论党和国家秘密,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和配偶、子女;

8、不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讲演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9、不在涉外活动或接受记者采访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确因工作需要涉及或提供党和国家秘密的,应事先报经有相应权限的机关批准;

10、不在出国访问、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四、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保密工作职责

1、健全和完善保密组织,由一名领导主持保密委员会的工作,选配保密干部从事日常的保密管理工作;

- 2

4、对玩忽职守、拒不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职责,造成严重泄密后果的党政领导干部,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对保密干部的基本要求

根据新时期保密工作的任务,保密干部在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方面应逐步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我国保密工作的历史和优良传统;

2、明确保密工作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党对保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

4、熟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中有关保密的条款规定,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保密制度;

5、明确保密工作部门和保密干部的职责和任务;

6、熟悉有关国家秘密的基本知识以及划定保密范围,确定国家秘密事项及其密级、保密期限和解密的基本原则、法律程序和工作方法;

7、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保密工作的重点,可能造成泄密的渠道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8、了解国际窃密与反窃密斗争形势,了解重点国家和地区谍报机构对我进行窃密活动的主要手段(包括窃密技术手段),以及防范的基本措施;

9、了解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势态及其情报活动的方法手段和境外经济、科技、新闻及其他机构获取我国情报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及基本的防范措施;

- 4人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八、国家工作人员保守国家秘密守则的基本内容

1、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2、不该问的秘密不问;

3、不该看的秘密不看;

4、不在公共场所谈论秘密;

5、不在私人信息交流中涉及秘密;

6、不擅自携带秘密参加涉外活动;

7、不携带涉密载体出入公共场所或进行社交活动;

8、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地方阅办、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9、不擅自复制、留存、销毁涉密载体;

10、不在普通电话、普通传真、无线通信传输秘密,不在互联网上存储、传递、处理秘密文档。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二〇一〇年六月九日

第四篇: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1、涉密人员负有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责任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应自觉遵守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接受保密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2、选拔任用涉密人员,要依照机要干部的标准和保密干部专业化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并报上级保密工作部门备案。不得使用临时聘用人员。

3、涉密人员管理由单位组织、人事和保密部门共同实施,并对涉密人员在岗情况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宜留在涉密岗位的,应坚决调离。

4、涉密人员上岗前,必须先参加保密工作部门举办的保密业务培训。

5、涉密人员在岗、离岗和出国(境)前及涉密外事活动前必须进行保密教育,不断强化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保密观念。

6、涉密人员必须与单位保密组织签定保密责任书,履行保密责任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纪律和有关规定。

第五篇: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制度

1. 工作人员进入涉密岗位前,必须进行涉密资格审查。未取得涉密资格,不得从事涉密岗位工作,不得接触国家秘密。

2. 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会同人事部门等对涉密人员的涉密资格进行审查,填写《涉密人员审查表》。

3. 对涉密人员要经常进行保密教育和必要的保密培训。保证涉密人员知悉其必须承担的保密义务和责任,以及应当享有的权利;熟悉基本的保密法规制度;掌握与其工作相关的保密知识和技能。

4. 各级领导和保密工作管理部门要对涉密人员履行保密义务和责任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涉密人员要严格履行保密责任书中确定的责任和义务。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涉密人员应调离涉密岗位。

5.涉密人员实行脱密期制度。涉密人员脱密期期限根据涉密程度确定,一般为六个月至三年。

6. 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时,应主动清退期保管和使用的秘密载体。

7、对申请辞职的涉密人员,要征求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

8、涉密人员请假逾期不归,单位保密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上一篇:水泥化学分析工试题下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