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乱山村全本阅读全文

2023-01-31

第一篇:情乱山村全本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全文阅读)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归去来兮辞

陶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见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人圣人,其也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古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比,如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鲁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 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阿房宫赋 杜枚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 姜夔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客 至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第二篇:好看全本玄幻小说推荐

我喜欢的:

幻神(云天空)

近战法师(云天空) 天生神匠(逐浪) 翡翠王(步行天下) 斗罗大陆(唐家三少) 陨师传说 逆神炼金

特别推荐:上一邪

听朋友说的:

《冰火魔厨》 《善良的死神》

《生肖守护神》

《惟我独仙》

《狂神》

《光之子》

《空速星痕

《酒神》

《天珠变》

《神印王座》

《魔兽剑圣异界纵横》

《武动乾坤》

《幸运魔剑士》

《网游-梦幻现实》

《邪神传说》

《混也是一种生活》

《不死冥王》

《大地武士》

《X一龙时代》

《写手风流》

《双魂召唤师》

简介:

《幻神》

融合,进化,变异进化,超级进化,合体,铠化,刃化,灵魂融合。四圣兽各具特点,光怪陆离,奇幻纷呈的超卓战技,将一一呈现。四圣兽的威名,从这里开始谱写!四圣兽的神秘幕布,由我来为大家拉开!了解四圣兽,从幻神开始!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有谁知道,四大圣兽到底为什么会成为仅次与神的存在?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最终成为圣兽的??他们各自拥有着什么样的神奇本领呢?有谁知道,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齐聚在幻神手中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近战法师》

索加,年纪八岁,是一个控水者,他的这项天赋是遗传自妈妈,而爸爸是一个火系战士,在结婚的第六天便随同夥伴一起离开了,这一走就是九年,因此索加经常听妈妈说著爸爸的故事,也因为如此,索加希望将来能像爸爸一样,成为最伟大的战士,但是一个控水者有可能成为强大的战士吗?此时的索加也到了就学的年纪,这样的矛盾究竟会让索加与妈妈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天生神匠》

财富、权势还有女人,他都是靠双手来取得的。

因为他是一个懂得如何用手的人。

当一双手被用到极致的时候,那将会成为最神奇的工具和最厉害的武器,那是上天赐予每个人的伟大神器。他说。

《翡翠王》

内容简介: 林跃:我可以透视翡翠原石,偶尔也检验一下美女身上的衣服是否防透视。 一次粗心大意让林跃时来运转,获得了透视异能,同时他也现和自己同居了三个月的女子竟然还是个大美女,虽然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她对他有意思,林跃也就笑纳了。 一次次的好运气,让林跃如鱼得水,赌石界大放异彩,古玩界的新秀崛起,还有八竿子打不着的雕刻„„就在人人惊呼他是全才的时候,林跃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其实你们还不了解我,我最大长处是让美女倒追。

《斗罗大陆》

《斗罗大陆》(异世大陆)完结

唐门外门弟子唐三,因偷学内 斗罗大陆

门绝学为唐门所不容,跳崖明志时却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武魂的世界。名叫斗罗大陆。

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武术,却有神奇的武魂。这里的每个人,在自己六岁的时候,都会在武魂殿中令武魂觉醒。武魂有动物,有植物,有器物,它们可以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拥有魂力的还可以用来修炼,这个职业,是斗罗大陆上最为强大也是最重要的职业,——魂师。

当唐门暗器来到斗罗大陆,当唐三武魂觉醒,他能否在这片武魂的世界重塑唐门辉煌?

《陨师传说》 《阿凡达》中的悬浮山知不知道,我的小说,就是悬浮山和陨石的结合!! 重生在这个世界里,主角是怎样闯出不一样的路。

《逆神炼金》

为了拯救自己年少时死去的妹妹,他踏上了炼金之路,甚至触犯了神了领域,为此,他无怨无悔,可是,生命,真的如此容易拯救吗。。。

《上一邪》

当一个懒女人穿到了一个笨女人身上,会有怎么样的传奇

君上邪,君家的十三小姐,却是最笨最傻的一个,别人都叫她白痴小姐。

穿越前,魔法考试:零分!零分!零分!除了零分,还是零分! 穿越后,魔法考试:六十!六十!六十!除了六十,再多没有! 在魔兽纵横的赫里斯大陆上,亦如行舟,不进则退。

死后重生的她犹如惊鸿乍现,耀人眼球,看她如何在魔兽的世界当中,横行于天下。

《冰火魔厨》 《冰火魔厨》(玄幻类)完结

七柄绝世神刃:

冰雪女神的叹息——晨露刀 火焰之神的咆哮——正阳刀

自由之风的轻吟——傲天刀

大地苏醒的旋律——长生刀 冰火魔厨

《善良的死神》

《善良的死神》(玄幻类)完结 善良的死神 原本是一个落魄街头,靠“牵鱼”为生的懵懂少年,偶然踏入了漫漫征途,为报师父被杀之仇,祖师将所学倾囊而授,跟杀手相处的阿呆会变成一个恶魔吗?血日当空,必出妖孽,血雨撒世,劫难将成。千年劫难即将降临大陆,谁是拯救大陆的救世主?善良与邪恶的结合,光明与黑暗的统一。以凤凰之血为引,穿越了重重阻隔,以神龙之血为结,爱之永生?

《生肖守护神》

《生肖守护神》(都市类)完结

十二生肖,象征着十二个月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也象征着十二位守护者。

十二位传承着生肖血脉的守护者。

他们拥有着自身属相的能力,默默的守卫着东方。

麒麟,东方的祥瑞。当拥有麒麟血脉的王者降临时,他将统御十二生肖为守护东方而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痞子麒麟,纵横人间,都市神话,十二生肖,尽在本书之中。

《惟我独仙》

《惟我独仙》(东方仙侠)完结

天上地下,惟我独仙(主角最愿意说的话,也是他的梦想,当然梦想成真了,他才是真正的仙人,也可以

说是仙人中的仙人,也只有他,才能最配地上仙人这个称号,我只能用一个 词汇来形容他,那就是惟我独仙。)

神州大地,西域边陲,因最好的朋友相讥,他走上了一条自己从未想象的路。

连云仙宗,神州正道七大宗派之“末”,五年一度收徒之日,迎来了唯一如乞

丐般的五代弟子。

修真之门从此敞开,调皮聪慧的孩童能否成长为霸绝天下的仙人,请阅本

文——惟我独仙。(天帝乃一届色狼,诸位看时要有心理准备)

《狂神》

《狂神》(玄幻类)完结本书是既《光之子》之后三少又一力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战争的世界。在晋元大陆上生活着很多种族,其中以人族、魔族和兽人族实力最为强大。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战火数百年从未间断,而我们的主人公就是在这个乱世应运而生的一个人、魔、兽混血儿,他将有什么样的经历?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请大家持续关注本书吧。 狂神

《光之子》

《光之子》(玄幻类) 完结一个懒惰的少年,因性格原因选学了无人问津的光系

光之子(2张)魔法,却无意中踏近了命运的巨轮,一步一步的成为了传说中的大魔导师。正是在他的努力下结束了东西大陆的分界,让整个大陆不再有种族之分,成为了后世各族共尊的光之子

《空速星痕》

《空速星痕》 (都市异能) 完结 黑暗异能充满了吞噬,空间异能充满了神秘。

两种不同的能力,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空速星痕 眼神也可以杀人么?那是空间的力量。

男人也会被美女强奸么?那是主角的命运。

充满诱惑的吸血鬼美女,光明圣洁的异能者圣女,充满神秘气息的灵魂祭祀魔女,她们,都将出现在主角周围,并改变着他的命运。

《酒神》

原名为《阴阳冕》(异世大陆)完结 酒神

国际巅峰调酒大师、品酒大师,有酒神之称的李解冻,为了品尝出土的汉代美酒而醉死于而立之年。当他一觉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名叫五行大陆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叫做姬动的小乞丐。在这里,有一种极其特殊的职业,名叫阴阳魔师,奇异的十系魔技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名阴阳魔师都有一顶属于自己的由本属性凝聚而成的阴阳冕。 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认识了地底世界的火焰女王——烈焰,作为阴阳平衡体质的他,接受了阴阳极焰的传承,他的命运也从此走向了强者的道路。 他的未来,只有他一个人创造„„

“混沌觉醒于烈焰之中,神将带来无尽悲伤,极致伤痛之际,也为破茧重生之时,虚幻,现实,灵魂在烈焰中挣扎,破碎在烈焰中永生,当烈焰重临人间之时,天意将变,虚无,虚幻,虚境,看不到那无尽的未来,只愿结局不是悲剧,切记,切记。”上一代天机的预言终会成真,姬动,这个被外界认为绝世天才的少年究竟将经历什么?无尽的悲伤,只愿结局不是悲剧„„且看本性属火的一代酒神如何在这神奇的世界再现辉煌。

十系阴阳魔师:甲木系、乙木系、丙火系、丁火系、戊土系、己土系、庚金系、辛金系、壬水系、癸水系。

职业等级:学徒,学士,大师,宗师,大宗师,天士,天师,天尊,专属称号,圣阶(九十九级),神级(一百级)

魔兽阶数: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六阶,七阶,八阶,九阶,十阶神兽,圣阶,神阶 小说关键字:阴阳冕、魔技、姬动、烈焰、阴阳五行、天干、魔师、酒、调酒师、陈思璇、光明(黑暗)天机、黑暗神王、光明神王、五粮液茅台。

《天珠变》

《天珠变》人有本命珠,觉醒后或为意珠、或为体珠,如手串分别在左右手腕处盘旋。天珠如人类之双胞胎,当意、体双珠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即为天珠。修炼体珠者是为体珠师,修炼意珠者是为意珠师,而修炼天珠者自然即是天珠师。天珠师最高为十二双珠,因此,它的修炼过程也被称之为:天珠十二变。我们的主角就是一位修炼着天珠变的弓箭手。

小说关键字:周维清、上官冰儿、上官雪儿、上官菲儿、东方寒月、巫月寒、天儿、变石猫眼、 天珠、弓箭手、圣力、恨地无环、六绝神芒阵、无双教 属性:光明 时间 生命 黑暗 空间 邪恶 风 雷 火 水 冰 土

称号:天珠师最多十二对天珠,每多一对,称号也会有所变化。

一对为下位天师,两对为中位天师,三对为上位天师。 天珠变

四对为下位天尊,五对为中位天尊,六对为上位天尊。

七对为下位天宗,八对为中位天宗,九对为上位天宗。

十对为天王,十一对为天帝,十二对为天神。 而普通的御珠师,最多拥有九颗意珠(体珠),称号与天珠师前九珠称号相对。

天力:天力分为四大层次,分别是:天精力、天神力、天虚力、天道力。每一个层次有十二重。

天珠师需要每提升四重,才能多修炼一对珠子,这是对天珠师强大力量的限制。

而对于体珠师和意珠师来说,是没有这样限制的,一般来说,体珠师和意珠师只要提升三重天力就能够得到一颗本命珠。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小说关键字:六大圣殿、守护骑士、惩戒骑士、龙皓晨、龙星宇、采儿、皓月、魔族、神印王座、蓝雨· 光之芙蓉、猎魔团、除猎魔。

灵力:按点数划分,又分为内灵力和外灵力。主角内灵力在觉醒时为97点,称为光明之子(神眷体质)。发展方向为双系骑士,即为守护骑士与惩戒骑士。 主角目前在梦幻天堂神眷体质觉醒使先天内灵力提高到100点.(光元素精灵,每进化一次提升1点先天内灵力

《魔兽剑圣异界纵横》

简介:疾风步伐,形若鬼魅。致命一击,破灭万物。镜象分身,身外化形。剑刃风暴,席卷异界!

《武动乾坤》 简介:《武动乾坤》是天蚕土豆创作的一部网络小说,首发于起点中文网。小说主要内容是修炼一途,乃窃阴阳,夺造化,转涅盘,握生死,掌轮回。武之极,破苍穹,动乾坤!

《幸运魔剑士》

(又名王者剑士,也有命名魔法剑士)

一个幸运的小子,在网游中的魔幻世界里,凭借他超卓的运气,以及不懈的努力,开创出了崭新 幸运魔剑士

的天地。

在他辉煌的一生中,幸运带给他无数的惊喜,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美绝天下的女人,有亲如手足的兄弟,有忠诚不二的„„

让我们追随着他闪光的足迹,探索他是如何凭借运气,努力,以及天赋,达到这个世界的巅峰。

《网游-梦幻现实》

讲述从一个懦弱的,被人欺凌的人,如何在游戏的影响下,变成一个纵横黑白两道,网游内外的超级霸主的!

借我三千虎骑,复我浩荡中华!

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 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

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张弓;

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遥祭华夏列祖。

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邪神传说》 一个十岁的冶金,机械,双料博士,在偶然间从叫花子那里得到了九阳真经和百战刀法两本武功秘籍,由此开始了邪神的传奇生涯。在一场事故中,他来到了魔幻世界,凭借其超群的智慧,把众多武功与百战刀法和九阳真经融合,形成了霸绝天下的七绝斩,凭借着其亲手打造的一代邪刃——邪神斩,冷莫开始啸傲魔幻界的旅途!

想知道当九阳神功,烈火斗气,火系魔法,火凤凰幻兽聚集于一身,机械文明降临到魔幻大陆时,这魔幻的世界将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吗?邪神传说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邪刃横天百世空 邪神传说

神兵天成霸胜龙

斩破云霄贯日处

出生入死与尔同

天下宏图千钧重

地老天荒路不穷

摄魄勾魂杳无迹

伏神诛魔血正浓

《混也是一种生活》

一个青年的奋斗史。80后“混”一族的挣扎无奈,选择奋进,情感生活,从嬉皮士到雅皮士的转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混也是一种生活

《不死冥王》

鬼门关过今生断,黄泉道旁哭旧颜。 不死冥王

三涂滩上白骨散,奈何桥头了前缘。

无常锁魂厉鬼怨,夜叉斩魄凶灵残。

判官笔落恩怨鉴,冥王降世轮回转。

《大地武士》

千招尽算独孤剑

兵锋百裂回马枪

神力开山挥斧钺

技断江河不绝刀

只身对阵疯魔棍

影惊四海双尖叉

皆杀轮回离别钩

集气吞天不破戟

这是男人的故事,是男人的童话。

《X一龙时代》

流淌着龙的血脉拥有着龙的魂魄

其实„„

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沉睡着一条龙

释放出心中的龙吧

让我们一起——翱翔天地!

X一龙时代,开启„„

《写手风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现代都市宅男,如何来实现这个奇迹般的梦想呢?路就在脚下,路就在前方,路可以用我们的双手码出来!这世上本来没有路,码的人多了,就有了这条星光大道,其实„„你也可以的。无异能,不玄幻,一切来源与生活,想了解这段精彩的人生吗,一起来吧?一起来吧!

落榜高中生成为写手后的奋斗史!一步步走上颠峰,直至登上大神的宝座

《双魂召唤师》

穿越到异界的陆易,发现自己拥有两个灵魂,可以凝聚两个灵魂之球,封印两只召唤兽,精神力也远比常人高出许多,可是正因为这特殊的状态,他的修炼速度非常慢。

排版有点乱,请见谅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本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纲

开科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 职 称:

一、本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为依托的一门新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设本课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为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所进行的一项创新举措。

二、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指导下进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懂得必须推翻“三座大山”,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认识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规律及其经验教训;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原因;深入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了解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改革开放和搞好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懂得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从而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实际,通过对具体历史进程、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唯物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教师要在吃透吃准教材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掌握课程教学目的、基本要求以及基本思路,把握各章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注意避免与中学历史课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要着重弥补学生把握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性、经验教训、准确理解、解释不清等方面的不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史为鉴,抓住中国近现代历史主流和本质,是近代以来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这个“纲”,掌握反侵略斗争、国家出路探索、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等“史要”,富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切实达到教学目的,保证课程开课质量。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顺 序 授课章节 章节名称

课时分配 4学时

2学时

(一)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二)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学时

(四)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2学时

(五) 中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六)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七)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九)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十) 下编综述

走向辉煌的五十年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1学时

3学时

(八)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十一)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十二)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学时

(十三)第十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学时

四、教学方式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多媒体课件,并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如观看历史文献影片、课堂案例分析讨论、爱国主义精神演讲、参观西南联大校史展览、一二一运动纪念馆或参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到企业、农村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推广、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等。

五、作业、考查、考试及成绩评定

1.每学期布置两次课外作业,每次作业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为主,一般以两个教学难点的简述题为宜。

2.每学期期中考查,考查以已讲授内容为主,参考题如下:

一、简答题: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4.辛亥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二、论述题

1.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总的经验和教训?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三、对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评价、意见和建议。

3.每学期期末考试。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闭卷考试,填涂机读卡。主观题题型为简述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开卷考试。

4.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学生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作业和期中考查占20%;出勤和课堂纪律占10%);期末考试成绩70%。学生旷课三次取消平时成绩;旷课达总学时1/3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年——1919年)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年至1919年中国从鸦片战争之前到五四运动前夜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要点。综述的作用是为大家提供指导思想理论原则和历史线索,为同学们学好各章内容奠定基础。

本章教学目的及其基本要求:让学生总体了解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转变;了解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阶级状况;掌握其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进一步明确国家独立与人民富裕、民族解放、人民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明确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对上编内容有总体把握。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阶级状况; 2.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性质、主要矛盾;

3.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本章教学时数:4课时 本章教学具体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中长时间走在历史前列,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世界上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绵延至今的唯一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充分肯定古代中华文明,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上世纪80年代末,曾在我国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诋毁、丑化中华民族,全盘否定中华文化。当时的政论电视片《河殇》,就是这股思潮的代表作。说黄河文明是失败的文明,渲染黄河文明的落后和保守,甚至把黑眼睛、黄皮肤当作落后的标志。声称只有用蓝色文明,也就是所谓的海洋文明取代黄色文明,中国才有出路。当时不少媒体中也充斥着丑化、诋毁中华文化的文章。有的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国家;民族血管里流淌的都是奴性,缺乏创造力,安于现状。民族个性是畏惧斗争,逃避现实;有的说,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糟粕和垃圾,要予以全面否定;还有的公开表示对爱国主义的轻蔑,说无所谓爱国不爱国,你说叛国就叛国,承认自己就是挖祖坟的不肖子孙,还以此为荣。这股思潮完全背离了历史发展的本来和真实。首先,“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江泽民)。其次,这种思潮在现实中只会起到涣散斗志、扰乱人心、动摇和打击民族自信心的消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就会失去生命力。有无高昂的民族精神,能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和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先进文化等软实力的统一。精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经济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促使经济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道理,也正在于此。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衰极而亡)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这是纵向历史联系的探讨。即中国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历史联系。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就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不了解古代历史的特点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我们就无法了解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的转折。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的优缺点、精华糟粕等无不强烈地影响着近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不能透彻地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就不能深刻了解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二千多年。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时,中国封建社会已是“大厦将倾”,虽有康乾盛世,不过也是回光返照,百足之虫僵而不死罢了。19世纪中叶开始,清王朝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到了衰极而亡之时。

首先,封建皇帝位代表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是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地主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农民很少或没有土地,也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对农民残酷的压迫剥削,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同时,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因为其基本生产结构是以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既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又对新生产方式有较强排斥力和抵抗力,加之封建统治者施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而在社会内部也缺少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迟缓。

再次,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家天下”而下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结构的特点,其日益增强的保守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总结: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周期率”:各封建王朝王朝前期都汲取前朝历史教训,政治较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而屡有盛世;后期则因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农民战争而没落衰亡。

“嘉道中兴”已到了封建社会末世,可谓到了衰极而亡之时,其表现: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国防虚弱,文化专制,阶级矛盾激化,对外闭关自守。

(三)世界资本本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这是横向的分析,就是联系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进行分析。学习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不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世界历史环境,不了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懂得殖民主义的根源和本质,不进行中国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对比。我们就难以了解,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开始,会发生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转折,为什么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会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1.16世纪开始,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反差,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用雇佣劳动者的手工作坊主、控制家庭手工业的包买商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亨利王子、迪维斯、麦哲伦、达伽玛、哥伦布),更为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资本本义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创造了两大条件:即一方面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如英国圈地运动;西方殖民者疯狂屠杀印第安人掠夺其土地和财富;掠卖非洲黑奴;欧洲国家实行国债制度、税收制度和贸易保护制度等等。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率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权;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迅速推广到欧洲;凭借自身首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诸多有力条件,先后挫败了西班牙、荷兰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霸王”,建立了殖民地横跨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的“日不落帝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2)法俄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挣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法国是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沙皇俄国成为“欧洲宪兵”;后起之秀是在大英北美殖民地上独立的美国。

2.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在鸦片战争前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冒险家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上要是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物,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资本自由竞争时期,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的巨大需求,推动西方列强运用各种手段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资本主义强国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基地和自由的投资场所。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进人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主义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整的世界体系。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方面,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世,僵化没落、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扼杀了人们的创造精神,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没有力量解决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中英两国相比较,一个是相对停滞的、蜗牛速度爬行的封建主义古国,一个是迅猛发展、急于向外扩张的资本主义强国。两者于特定的历史时刻(19世纪中叶)碰撞,在中国领土上发生冲突(贸易)和战争(鸦片战争),并由英国扮演第一个殖民侵略者角色,其历史必然性也就在这里。所以,必须明确:第一,近代中国的落后并不是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的。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了。而且正是因为落后,才使得封建中国无力阻止西方列强的横暴相加。第二,西方列强的侵略进一步加深、加重了中国的落后。这两个观点是完整、统一的。前一种观点反映在西方人对待中国的态度变化上。16到18世纪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繁荣富庶,政治清明,拥有古老文化、优雅艺术、先进技术的文明古国。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原来被视为世界样板的中华帝国表示出轻蔑,甚至仇视。尊敬和颂扬被诬蔑和谩骂取代了,中国被视为贫穷野蛮,落后停滞,闭塞傲慢,政治腐败、道德败坏,极度虚弱,制度落后的病国。态度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客观变化。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则可证明后一观点。他说: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的条款,使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不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地位低下,而且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地位低下。这个衰败的现实和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发生猛烈冲突。中国人认为,在过去,甚至就在不久以前,他们在文化上和政治上都还比蛮横的侵略者们富有和强大得多。事实上,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发生大滑坡,是在近代的事情。这些事实驳斥了西方流行的看法,说中国是一个停滞而颓废的帝国,而更加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的欧洲人可以随时欺负他们。布尔津斯基在预言共产主义大失败为主旨的书里这样评述中国的落后,可见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加重了中国的落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3.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深刻认识殖民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生存的原则”(马克思);“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列宁)。资本主义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所谓的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殖民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西方列强的强大是建立在对各大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压迫和奴役之上的。

正确了解殖民主义侵略对被侵略国家造成的后果和产生的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为标志的。但近些年来,怎样看待殖民主义的侵略却存在着对立的观点。有人说我们的研究依然停留在对殖民主义宣泄情感、缺乏理性的口诛笔伐层次上。有的主张重新评价殖民主义的侵略。认为批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造成东方国家普遍落后的观点使历史批判的天平倾斜了。是殖民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东方历史的进程,提供给了中华民族能够迅速赶上西方文明的最后良机。有的更直接地说,如果没有殖民主义的征服,人类,特别是东方各民族所有优秀的才能只能是永远沉睡、得不到发展的。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结论: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事实果真如此吗?殖民主义是西方列强通过军事征服、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他们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这种政策必然会给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殖民主义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武装攻占、海盗式掠夺,血腥奴隶买卖,欺诈性贸易,海外移民等等。资本自由竞争时期,则改为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帝国主义阶段除继续采取上述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奴役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主要手段。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本质联系的罪恶孪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主义的侵略、屠杀和抢劫上的,剥削和奴役殖民地人民是殖民主义生存的必要条件。毛泽东说,在帝国主义时代,殖民主义到了非依赖殖民地、半殖民地就不能过活的地步(《新民主主义论》)。西方列强在控制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就要按自己的意愿去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改造的目的是最大限度获取自身利益。而在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管理制度、科学技术等等东西引入殖民地、半殖民地。这在客观上对殖民地区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就如马克思所说,他们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于此,我们不必回避。但不能过分夸大这种影响,而把殖民主义当作传播人类文明的天使,当作引领人类历史进程的圣贤,当作给人们带来普遍幸福的救世主。最根本的是,殖民主义者绝非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也绝不允许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以至于让这些自己曾经的附庸变成自己的竞争者,甚至对手。且不说殖民主义在征服过程中的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和种族灾难,以及通过赔款、投资以及欺诈等手段攫取的大量财富,仅是其通过各种条约攫取的政治、经济、外交的种种特权,就犹如一根根铁链,扼杀了殖民地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机。经济学家戚淑棻《经济侵略下的中国〈序言〉》1926年的结论是,‚彼年以来,帝国主义与军阀狼狈为奸,他们加重我内乱,掠夺我金钱,屠戮我国民,已成为不可掩盖的事实。他们的勾结,就是一部部不平等的条约。由此观之,弱我中国者是资本帝国主义,至我国家危亡者,因而产生的不平等条约也;资本帝国主义实在是蚕食我们国家的野兽;不平等条约就是搜刮我的桎梏和陷阱‛。从中国近代史来看,帝国资本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止、破坏中国社会的前进,是由无数事实所证明了铁证。

还有人认为,可惜中国没能像香港那样变成殖民地,说中国要富强,先得被殖民150年不为过。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香港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由多个特殊历史条件构成的。世界上曾经的那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成了现代化国家了吗?印度并没有因为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而成为现代化国家。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后果:当今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历史上的殖民地国家。他们今天的贫穷与落后,正是当年殖民主义疯狂掠夺和血腥榨取的结果。不仅如此,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今天仍然严重困扰着这些国家的人民,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制约和障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必须推翻殖民主义统治才能发展,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一个规律。

19世纪中叶,经济停滞、科技落后、国力衰微、国防虚弱而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新殖民扩张的对象——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政治、经济上的附庸,这就是西方列强侵略的阴谋目的。直到今日,这个阴谋还在作祟。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殖民扩张,使中国遭遇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文明尽毁,亡国灭种!美洲印第安民族的前车之鉴。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新的目标:中国。19世纪初,英国已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19世纪中叶,这个只占世界人日2%的岛国在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在占领印度,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后,它的新目标:中国。

2.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商品→贸易→鸦片→炮舰的殖民过程

其一,英国商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而英国却需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商品,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

其二,英国以走私鸦片作为牟取暴利及改变对华贸易逆差的手段。英国政府、英印殖民政府、英国工商资产阶级都获得巨额收入。对华鸦片贸易成为英国经济的命脉。

其三,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英国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战争,正在寻找战争导火索。

其四,英国意欲侵略征服中国蓄谋已久。从乾隆60年玛戛尔尼开始,很多殖民主义者都曾上书英国政府,要求动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其五,马克思:“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中国人民强烈反对鸦片贸易,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

1839年6月大清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收缴鸦片。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针对中国禁烟,加紧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

1840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在停泊于南京长江江面的英舰“康华丽 号上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3.鸦片战争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10月《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 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

4.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国由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变成为领土割裂、主权散失的半殖民地国家。

政治上,19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19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领事裁判权和租界的形成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允许列强兵舰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在各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等等。

经济上,中国从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变成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的、经济上的半封建国家。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国家,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畸形发展的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从鸦片战争正确看待反侵略民族战争

前段时间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的系列战争都是在中国实力远远落后于列强的总体态势下进行的,像林则徐这样的抵抗派是不识时务、虚骄误国。因为他们态度强硬才导致战争爆发,他们应该为战争的失败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负责。而像琦善、耆英、李鸿章等主和派则是能够审时度势、了解世界局势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者。其理由是,既然落后只能挨打,那么反抗是无用的。因为反抗之后仍是失败,况且失败后还要付出惨重代价。

我们可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人民在屡遭侵略的悲惨境遇中得到的一个惨重教训;但这绝不是停止反抗的理由,也并非是将‚落后就要挨打‛引申为‚落后只能挨打‛。两字之差,天壤之别。前者是一个积极的命题,警醒人们保持忧患意识。一个国家民族只有经过艰苦努力摆脱落后,使自己强盛起来,才能摆脱任人宰割、受尽屈辱的悲惨命运,以平等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后者则是一个消极命题。它宣扬奴隶主义和宿命论,涣散人们的斗志。鼓吹强敌当前要俯首贴耳、逆来顺受,任凭侵略者作威作福,予取予求。第二,这种观点毫无根据。该观点认为,既然落后弱小国家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注定失败,反抗就徒劳无益,那就不必反抗,任侵略者所为就是。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弱小一方战胜强大一方的例子屡见不鲜。美国独立战争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落后的海地赶走了法国殖民者等等都是典型实例。如果因为力量对比悬殊就放弃反抗,就不可能有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胜利!近代中国的民族战争中,以弱胜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能够打败经济、军备的实力远比自己强大的日本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战争胜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固然重要,但战争性质、人心向背、战争动员、战略战术等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剑客,决不会胜券在握时才出手亮剑。评判历史,当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弱小民族身上时,只有那些没有起码人格的人,才会去责备为民族生死存亡拼死抗争的人们。第三,投降的处方。既然反抗是徒劳的,那么在侵略者兵临城下时,该怎么办?他们开出两张处方。一张是暂不抵抗,等整备好军备、充实完武力之后再战。另一张是放弃抵抗,出让利益、甚至民族利益来换取利于侵略者的和约。前一方子根本就是一种搪塞。战争什么时候打,找何借口打,从来都是侵略者谋划的。强盗是决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来抢你的。后一张方子清政府则不断使用。如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就是按此方割地赔款的。但侵略者欲壑难填,绝不是你让利就会令其满足的。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侵略者比比皆是,但因人放弃抵抗就停止侵略的侵略者闻所未闻!第四,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是经济技术的落后。不能因此得出不能进行反侵略战争的结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近代史诸多事件都是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更高斗争形式必经的阶梯,也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个奠基石。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都从不同角度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甲午战争惨败,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但是,中华五千年深梦之唤醒,是从甲午战争割让台湾、赔款二亿开始的。创痛尤甚,爱国志士知耻而奋起雪耻,谋保国之策者所在笃有,掀起了新的民族觉醒浪潮,爱国主义得到新的发扬,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就是历史的补偿。义和团运动失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最重的《辛丑条约》。但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显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英美或日本,都没有脑力或兵力来征服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所以,瓜分之事实属下策。时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它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并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远远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外国人的发号施令有一天必须停止,外国人有一天必须离开中国。而目前发生的这段插曲,就是今天对将来的一种暗示。赫德从他的角度对义和团运动作了符合实际的判断,历史证实了他的预言。所以,‚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胜利的历史,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只有经过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经验,不要把错误纯粹当作是一种耻辱,要看到同时是一种财富‛。毛泽东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要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就须明确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社会性质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最基本的依据。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曾开展过一场关于中国社会与革命的性质的大讨论,经过激烈争论,多数人认同了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判断。后来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中国半封建、办殖民地社会的性质作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完整理论。正确判断中国社会性质之所以重要,第一,认识中国社会性质就是认识中国国情;要做好中国的事情,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干事情只凭主观想象,难免处处碰壁。国情包括很多方面,而最根本的就是现实社会的性质。社会性质制约着很多问题,有的问题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近代史的前80年里,不同政治势力在爱国主义推动下,都曾提出过建国方案。这些方案都有其历史合理性,产生过一定的作用,是中国社会发展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最终都在具体社会实践中碰壁,失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社会性质的正确判断和对国情的深刻认识。第二,认清社会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够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革命的动力、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认清中国的国情,也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基本的根据。中国共产党就是依据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个判断,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引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革命的实践和胜利雄辩地证明了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第三,认清社会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出发点。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变化,一个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统治,使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国家;另一个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因素,由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列强侵略的目的,绝不是要把中国变成完全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有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阻碍、压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中国人民为了争取国家主权,挽救民族危亡,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所以,因为这两个变化而有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即,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过程;掌握了这个线索也就获得了了解中国近代史全貌的钥匙。

1.为什么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近代中国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使中国基本丧失了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但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而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它们才没有能够实行直接的殖民地统治,而是勾结联合中国封建统治者作为代理人,实行间接统治,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实际上虽已丧失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地位,但仍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所以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商品倾销逐渐使中国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破坏了自然经济的基础,加速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同时又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某些条件,使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了。然而,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倾销商品,垄断轻重工业,直接压迫中国民族工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并没有也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顽强地存在,封建生产关系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有明显优势。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东西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中国已是半封建的社会。

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是密切结合、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教材P11-P1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中,对这个问题作了细致生动的论述。毛泽东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帝国主义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实施种种手段,使中国社会从完全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

(一)向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

(二)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侵略特权;

(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租界;

(四)在中国经营轻重工业,直接进行经济压迫;

(五)垄断中国的金融财政;

(六)造成一个买办的高利贷的剥削网,培植买办和高利贷阶级;

(七)地主阶级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八)造成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

(九)实行文化侵略政策;

(十)在一定条件下,把一些地区变成他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帝国主义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的方面,但是更重要、更本质的一个方面,是帝国主义阻碍被侵略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毛泽东对此列出了十条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进行了无可辩驳的阐述,其中任何一条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严重阻碍作用。教材将特征准确概括为六条。第

一、二条讲政治问题。即,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和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使地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支柱;第

三、四条讲经济。即中国社会中封建经济的状况与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第五条讲列强争夺和封建阶级统治下,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六条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人民生活的特点,一是极端贫困;二是毫无政治权力。这六条,就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最主要特征。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动:旧阶级的变化与新阶级的产生。

1.旧阶级的变化

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地主、官僚地主、军阀、工商业兼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激化。

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自耕农、贫农、雇农、破产或失地农民(流入城市)。 特点: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严重,极端贫困,毫无政治权力。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阶级局限性:小生产者的保守、散漫、狭隘等。单凭自身力量不可能求得解放,更不可能领导并把反帝反封建斗争引向胜利。

2.新阶级的产生

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即工人阶级:来源: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构成: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在华企业的口岸码头、出口加工业、船舶修造业等的工人、海员、雇佣工人;19世纪60至70年代后国家大型军民用企业的产业工人和中国民族企业的雇佣工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产业工人。

特点:比中国资产阶级早30多年产生;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三重压迫世所罕见;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组织纪律性强、分布集中、坚强团结;与农民阶级有天然联系等。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新产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来源:买办、旧式商人、地主、官僚、华侨等; 构成:来源不同,构成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1)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紧密结合的、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紧密联系的、封建的买办的垄断的资产阶级。特点:集封建性、买办性、垄断性、剥削性、寄生性于一身。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2)民族资产阶级: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企业或创办经营新式企业的地主、官僚、买办、旧式商人、工场场主、华侨商人等转化而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特点: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而与其有矛盾,也有反对压迫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参加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坚决性,显现出妥协性、软弱性和动摇性。这种两面性使其不可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并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直接而消极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大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在复杂事物中,会有一个或两个矛盾是主要的矛盾。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绝不能脱离主要矛盾去谈次要矛盾,更不能主次颠倒。譬如,学习西方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命题。要救国、要富强,就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而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这就产生了西学与中学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次要的,是从属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但有的人就硬将是否向西方学习当作评判历史人物功过的唯一标准,结果其评判出现了致命偏差。再如,有人夸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将袁世凯逼宫当作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决定因素。结果把一个帝制货色,变成了共和元勋。只有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够科学揭示近代历史的真相。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有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另一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矛盾相互交织,贯穿于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的关系:互相交织。

矛盾关系的构成原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半殖民地统治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当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和支配地位,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中国社会各阶级会暂时团结起来以民族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当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用非战争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统治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中国社会被压迫阶级就采取国内战争形式反对压迫者,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封建统治者。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的利益和封建统治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而民族矛盾起支配作用。帝国主义就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维持封建统治,保护殖民利益。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两大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的”《十五大报告》。

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提出两大历史任务的原因:其一,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丧失了民族独立的地位;其二,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奴役毫无政治权利的中国人民;其三,近代中国遭受过世界上几乎全部帝国主义国家的欺凌;其四,由于“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这两个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结束。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要摆脱被压迫奴役的命运,必须彻底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彻底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就是这样被历史地提出来的。

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的反动统治。而反动统治是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因此,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通过革命手段,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前一个任务,为完成后一任务扫清制度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开辟发展道路。即,只有以革命手段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才有完成的可能,而实现现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教材P16,第二自然段)

就历史发展方式的作用及其变化而言,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也是革命方式任务与现代化任务的关系。前一任务蕴含革命方式的内容,后一任务则反映了现代化的一般内涵。如果说,两大历史任务是统一的、密切相关的;那么,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方式与现代化的关系也是统一的,密切相关的。革命是贯穿近代历史的主旋律,而现代化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不懈的追求。事实上,改良方式行不通。正是通过革命,中国人民才逐步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

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只能是一种不能实现的良好愿望。

学习思考(见教材) 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年9月12日)。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4.沙健孙、龚书铎《走什么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若干重大是非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龚书铎、金冲及、宋小庆《历史的回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林华国《近代历史纵横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论文:‚方式变化‛意味着什么?

美国多克大学德里克教授有一篇文章,题为《革命后的死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当代危机》(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年春季卷总第10期),陈述了美国汉学界(包括西方)从革命方式到现代化的认识上转变的情况。

在上世纪60、70年代,革命依旧是美国汉学界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解释方式。不仅中国近代史是以革命为中心书写的,那些并非研究革命问题的著作,也是以革命成就为标准,并据此解决、评判其他历史问题。尽管意见有所不同,但对革命的评价都是肯定的。即,革命为中国引进了一种新型的政治,使得比先前更多的人可以参与政治,使得过去没有权利谈论政治的人可以发言了。它将人民从过去被压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使他们摆脱了传统思想的奴役。革命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并转变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革命清除了或是由历史形成的、或是由近代帝国主义导致的种种发展的障碍,解决了发展的问题。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看法完全变了。先前被描述为人民解放史诗的革命史,现在变成了失败与衰落的故事,甚至被描写为一种畸变,一种对中国历史正常道路的偏离。有的著作称,革命并不意味着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胜利,反而使得中国的不良分子得以掌握政治权利。以往所说的‚痞子运动‛的发起者掌握了权力,使得潜藏在中国文化中的恶劣习性和态度泛滥成灾。有人认为,中国虽然搞了一个多世纪的革命,但中国自晚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进入过现代社会。换言之,革命不但没有使中国现代化,反而强化了其前现代的状态。即,革命破坏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的更进一步强调,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失败,它打乱了清末中国向着现代化的渐进,中断了其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如果没有革命,其境况可能更好些。总之,论者们或否定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中心;或在肯定革命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将其理解为是一场失败,是中国发展的障碍。德里克很有眼光地补充道,凡是有关‚方式变化‛问题,都在中国国内研究中有充分反映。上世纪90年代,学界就有人提出‚告别革命论‛,说如要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行反省,那首先的根本性反省,就是‚革命革糟了‛。我们民族犯了一个大错,就是‚革命崇拜症‛。它让人发疯、发狂,失去理性。革命方式有许多弊病,会造成包括对社会的破坏等后遗症。老在革命,整个民族的能量都在革命中耗尽了。所以,革命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太多灾难。照此论调,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一团漆黑。革命的仁人志士就是制造这种黑暗的罪魁祸首。这种论调是否符合实际呢?下面就来做一点回答和分析。

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无论歌颂、赞扬也好,反对、诋毁也罢,革命确确实实就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这个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革命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运动,既不是少数人鼓吹、制造的结果,也不是多数人一时感情冲动的产物,而是一种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为依靠少数革命者政变,制造一种革命崇拜就能把无数群众卷到革命洪流中来,这显然是一种过于天真的想法。恩格斯早就说过,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煽动者的恶意的迷信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总是有一种社会要求为其背景,而腐朽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马恩全集》第8卷P5)。实际上,只有在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时候,革命才会发生。革命者选择或接受革命,往往是被逼上梁山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家主权丧失,民族独立无存,被逼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既然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剥夺人民生存发展的权利,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人民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革命中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民要集中那么多精英、投入那么多精力、经历那么多艰难险阻、付出那么多惨痛代价去革命的根本原因。这是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生存必须作出的历史抉择。诚然,革命必须付出代价,甚至是沉重代价。但是,如果没有革命对旧制度的扫荡,人民将要付出千百倍沉重的代价。至于破坏和建设的关系,一百年前的邹容就有明确回答:‚要想大精神,就必须对旧制度进行大破坏。有大破坏,就必须有大建设,这是千古不易之定论。我们今天所行之革命,是为建设而破坏之革命‛。革命确实有破坏的一面,但这种破坏是必要的。不除旧,何以迎新?孙中山也对胡汉民说过,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如果不诚心建设,就不必去破坏,更不必革命。

没有革命就没有工业化

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能否实现工业化?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回答,‚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一个不是贫弱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不是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连接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造福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都做过这样的梦,但是一概都幻灭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P1080)。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论者的工业化道路也行不通。只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争得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建设工业化,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获得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清末时,人们虽还未获知这个规律,但从切肤之痛的经验中体会到,要想实现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梦想,首先必须聚全力推翻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清王朝,埋葬封建帝制,求得民族独立,争取政治民主。这就是辛亥革命发生并迅速兴起的原因。

有些人之所以将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认为革命妨碍或破坏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其根本错误,就是没有弄清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生产力落后、低下是不可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文明进步、人民幸福的。所以,必须发展生产力。但不能否定生产关系、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没有一定的、适宜的政治条件和客观环境,生产力发展就举步维艰。当国家政权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之时,推翻这个政权就成为时代的要求,就成为首先必决的问题。不踏出这一步,就难以继续前行。辛亥革命就为后来的社会进步拓开了道路。也正是在这种时代要求下,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不革命,不推翻反动政权,社会经济就阻滞不前,历史就无法进步。这同样也是由中国近代史证明了的。毛泽东曾多次指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往往是在革命之后,在新的生产关系建立之后。从世界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前,而是在之后才完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革命之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首先是夺取政权,然后再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再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规律。

综上,把革命看作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也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其片面性在于,它根本就没把革命放到历史长河里去考察,而只是看到社会在革命时所付出的代价。从发展而言,革命为社会进步创造了必要条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获得了政权,完成了工业革命,自己成为世界统治者,反过来就说落后、弱小国家民族的革命是破坏生产力,妨碍历史进程,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言论。此外,现代化包括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很多人讲现代化,只讲经济。谁修了铁路建了工厂,谁就是现代化了。修铁路、办工厂、引进先进技术很重要,都是现代化必要的内容。那么真正的现代化呢?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能实现现代化吗?只有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通过革命!那么人的现代化呢?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改革创新,解放人们的思想,才能使人逐步走向现代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是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没有这些思想解放,人的现代化是难以想象的。再有,推动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应该弄清楚。总之,只有正确理解了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够深刻认识近代史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才能够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近代中国1840年到1919年80年间的基本历史情况。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即,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抵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明确三个主要问题,第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第三,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深刻领会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及其意义;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本章教学时数:2课时; 本章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时期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垄断前的资本主义、即自由竞争占统治的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的时期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正是在这个时期以后,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所以,毫无疑问,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向金融资本的过渡,是同瓜分世界的斗争的尖锐化联系着的”。(列宁)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既包括自由竞争阶段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也包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四个方面。

一、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列强依仗强大实力和坚船利炮,或武力威胁;或发动侵略战争占地索款;或骚扰、蚕食领土、领海;或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或出兵镇压中国革命;甚至企图瓜分中国。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80年间,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历时之长,参与国之多,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大,危害之深重,世界罕见。

1.五次大规模侵略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社会由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法国发动中法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美国、日本、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最大。八国联军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2.多次小规模侵略战争。1871年7月俄军侵占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5月日军在美国支持下入侵台湾;1879年日军侵占琉球;1875年英国从缅甸入侵云南,引发“马嘉理事件”,签订《烟台条约》;法国殖民越南后屡次入侵广西、云南。1883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英军入侵西藏等。20世纪到来时,中国上空笼罩着资本帝国主义瓜分的乌云。

3.奇怪的战争。1904——1906年,沙俄和日本在中国领土上(辽宁旅顺)进行的分割利益之战——日俄战争。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分赃争斗,双方死伤近1万人,中国平民却被无辜地残杀数万,而清政府竟诺诺宣称保持中立。强盗进家争斗,任由强盗屠杀,主人宣称中立,奇怪至极!说到底,这是中国长期积贫积弱的结果,是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横行霸道的结果,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赤裸裸的残暴践踏。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妄图以惨无人道的屠杀摧毁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扑灭反抗侵略的烈火,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震惊人寰的三大惨案:

1.日军旅顺大屠杀:甲午战争中,1894年11月日军攻陷旅顺后,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居民2万余人;

2.八国联军京城大屠杀: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疯狂屠杀义和团民和居民,据史载,仅在北京詹王府一地,就杀戮团民和居民1700余人。

3.沙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900年7月15日,沙俄军队在拥有中国居民三万五千人的中国东北江东六十四屯,把所有抓到的中国人驱赶到黑龙江边,“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酸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岸。有随浪力拥过者八十余名,赤身露体,昏迷不能作语”。列宁指出:‚它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黑龙江畔。不分男女老幼惨遭屠戮的尸体,像木筏一样漂浮在黑龙江的浊流之中。滚滚的黑龙江吞噬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人类的最大悲剧。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屠杀!最大的悲剧!最大的罪行!‛‚这些中国人在这个地区的半野蛮的俄国人当中是唯一的文明成分,他们是当地仅有的农民、园丁和工匠,没有他们,几乎就不能生存‛。‚黄童离家长号,白叟恋产叫哭,扶老携幼,逃奔瑷珲对过。长江阻梗,绕越不能,露守江滩,群号惨人‛。溺尸壅塞在轮船和木排周围,冲积在岸边的浅滩上。但沙俄却将这场残忍之极的大屠杀惨案当作‚向西方显示沙皇能够力挽黄祸狂澜‛的证据。真是无耻之尤!灾难来自何方,到底谁祸害谁,白山黑水无言,人心自明,铁案如山!

(二)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从1840年到1919年,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签订了近500个不平等条约、条款、协定等。

1.与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而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相伴随的是一批不平等条约: 第一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第二批:1860年后,中英俄法等《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

第三批:1881年《改定伊犁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第四批: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等;

第五批:1900年中国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辛丑条约》至1912年前后签订的条约。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7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显现了中国社会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

2.割占领土,攫取特权,控制主权,划分势力。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的完整,迫使中国丧失各项主权,攫取了在华的种种特权,加强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控制。

第一,直接割占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直接割占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澎湖列岛、东北、新疆等大片领土。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44万平方公里领土;《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割占了新疆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改定伊犁条约》割占新疆伊犁以西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共侵占中国领土156万平方公里。

第二,设立租界。运用武力或欺诈等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列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845年,英国强租上海外滩837亩土地设立在华第一个租界。至1911年,列强各国先后在京、津、沪、汉、穗、渝、福州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租界享有治外特权:设行政、法院等机构;制定专门法律和警察制度等,行使独立于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利;可借口紧急状态调集本国军队,甚至在租界长期驻军。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西方“冒险家的乐园”和侵略中国的据点。

第三,强占租借地。1898年始,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沙俄强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九龙和新界,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置粤、桂、滇为势力范围。

1897年在香港的兴中会员谢缵泰为警醒世人绘制《东亚时局形势图》。图中熊代俄国,犬代英国,蛙代法国,鹰代美国,日代日本,肠代德国。图旁题诗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谢缵泰还创作了粤方言的《题词》:

争什么野气!使什么思疑!时局分明看一下便知。你看俄国好似一只大罴狼到极地,张牙伸爪以恶为题:踏实山、陕、辽东兼及直隶,满洲、蒙古都系他跨下东西;他一心想着吞高丽,又把眼神插住个齐齐哈尔;若然给他来吞噬,遍地将来被他踏低;他见着人就乱屠,村就乱毁,看当地中国人性命贱过沙泥!

再怕有个法人同他合计,你看他伸开臂膀像一只大田鸡:他占据安南作为根据地,还说暹罗那边都任他施为,揽住琼州还说要两粤东西;怕他呖声来一吠,那时川、广、云南就惹问题。

故此英国好似一只大虫同他抵制:蟠藏两广誓不输亏,他就全身枕住个长江位;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藏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他就发起雄威;宁可左眼暂留时半闭,等他饥鹰侧翅插下个面花旗。

还有东洋一个如唇齿,都说同文同种两两相依;那里想到他又光射却台湾去,还有层层光,射影入迷离。

唉!我好笑好嬲还有个只虾仔,他一身咸气重,八字须仔飞飞,枉费你中原如许大地,总系一角落藏,没有作为!看他大睡长眠,犹是未起。他还张开罗网,等你起脚难飞,为的是‘之乎也者’迷住你,为的是‘弓刀大石’等你越练越更顽皮。当官的提住个金钱来做生意,兜肚阴虚实在难于医治;个的财主人家诸事懒理,酒色昏迷乐此不疲。那知到外便还有好多谋住你,立刻时常会起祸机;况今日事已临头,收手未易;如果中国人再不奋发图强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第四,直接驻军。通过侵华战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攫得租自中国的旅顺和南满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派“关东军”驻守南满铁路沿线。关东军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中国几乎完全丧失了独立的领土主权,“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列强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承担其战争费用。列强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实行公开掠夺,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距离。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一共攫取赔款2700万两白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各向清政府勒索赔款8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年收入的1/3;甲午战争日本勒索的赔款达2.31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三年的收入。日本用此赔款扩充军备(海陆军扩充等费用占赔款总数的85%),很快挤进近代大国行列。1901年《辛丑条约》勒索的“庚子赔款”更是达到4.5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4至5年收入的总和,赔款从1901年7月1日起支付,到1932年付完;本息都用黄金支付,依照固定兑换率,逐年清偿,赔款本息总计9.82238150亿两(等于当时中国人均摊近2两5钱白银)。

据统计,1840年至1912年,清政府对外赔款达13亿两白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同时,列强还强迫清政府贷款赔付,借款以关税和盐税担保,而这两项正是清政府中央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再加上列强各国在中国开设银行,列强就控制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并以此进而垄断和经营中国的铁路、航运、轻重工业。

有关列强在侵略战争中抢掠财富和文物的情况,我们将放在“文化渗透部分”介绍。

二、政治控制

为统治中国,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控制中国政府,把中国当权者变成为驯服工具或培植为代理人。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逐步压服清政府。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依靠主和派贵族大臣琦善、耆英等对最高统治者施加压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强迫清政府签约又表示愿意帮助镇压太平天国,最终让清政府基本屈服。恭亲王奕欣受到侵略者赏识。

2.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近代中国由不平等条约所构成的中外关系中,公使进驻首都,已不是正常外交的形式,而是半殖民地的重要标志之一。外国驻京公使是以征服者、太上皇的身份向清王朝发号施令的。1900年,美国公使强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同时调遣使馆区驻军干涉中国内政。之后,《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可以在北京周围的12个地区驻军。1937年‚七七事变‛之所以在北京郊区发生,这是主要的原因。

3.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起始,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并确定外国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所谓领事裁判权指领事国居民在所在国犯法,所在国无权过问,而由理事国领事根据本国法律裁决定罪。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长期把持中国海关。近代中国海关的职权,除征收进出口关税外,还管理港口,主办有政和涉及与外国人交涉的各种事务。近代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俨然成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最高顾问;各口岸海关税务司也成了地方政府的高级顾问。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至1908年一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海关官员还干涉中国内政、直接参与中国外交。赫德及下属金登干就在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葡会议草约》,甚至《辛丑条约》签订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例子不胜枚举。如1860年英法动用陆海军联手清军镇压太平天国;1870年天津教案中,公使团强迫清政府判处20名平民死刑,流放地方官吏25人;最典型的是镇压义和团。特别是《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组织或参加任何反对外国的组织。这说明,列强既想驯服清政府,更企图以暴行驯服中国人民。

(三)扶持和收买代理人为彻底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驯服为自己的工具,列强十分注意在清政府中收买、培植代理人。因为,中国毕竟不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西方列强也不可能按照殖民地的方式统治中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体现出来的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更是使资本帝国主义胆颤心惊。所以,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他们就在中国寻找代理人。其目的是长期统治这个不可被征服的国家。他们甚至企图把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变成为代理人。慈禧善于权术,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操纵弄权,以满足权利欲望。本来她与列强有矛盾,后来在八国联军的强烈打击下,她提出了‚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方针,使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政府‛。辛亥革命后,列强为扶持袁世凯成为新的代理人,全力支持其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死后,列强各国在北洋军阀各派系中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导致中国连年军阀混战。

三、经济掠夺

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除巨额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条约赋予的特权,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扩大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经济命脉。

(一)控制通商口岸 从《南京条约》开始,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近20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在不平等条约规定下被迫开放的,是资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基地,与现在的开放城市有本质区别。在口岸城市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自由居住,开洋行、办工厂、建银行,甚至设租界,控制当地的经济和贸易。甚者走私鸦片,贩卖华工,从中国掠夺了巨额财富。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主权。自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被资本帝国主义就剥夺了。《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商品的税率,由中英两国秉公拟定值率,首开“协定关税”恶例。《虎门条约》规定进出口商品税率为‚值百抽五‛,即5%。这个税率平均比战前降低了50%;有的降低了80%。大幅降低进出口商品税率,使海关丧失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功能,而有利于列强的商品倾销和掠夺原料。1854年英、法、美三国攫取了上海海关管理权;1859年两江总督何贵清又将海关税务总管全权委托给了英国人李太国;英国人赫德1863年至1909年一直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控制海关,是列强打击、压制中国民族工业,扩张在华势力的重要手段。华商既要缴纳高于关税的厘金和其他苛捐杂税,还要经受官吏的敲诈勒索。关税大幅下降,这就使华商在与外商的竞争中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华商不能订立和提高商品价格,盈利极少,甚至亏损。而如果要提高商品价格,又很难与外商商品竞争。对于本来就与外国资本不在一个竞争层次上的民族工业而言,关税主权的丧失,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以《马关条约》为界,资本帝国主义由商品倾销转而资本输出。这之前,列强在华的主要投资,是商业性资本。即,投于进出口以及为商品倾销服务的运输、保险、银行等的资本,而非工业资本。如在通商口岸开设洋行500余家,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再如,鸦片仍在进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895年以后,各国资本家大量来华投资,开工厂、办银行、开矿山、修铁路(大型厂矿130家),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强在华投资的资本主要是用战争赔款从中国直接掠夺的。

列强的资本输出与当代引入外资的根本不同:第一,平等与不平等的不同。列强的资本输出无主权约束;当代的引外资、开市场,主权是第一位的。外商进入中国必须服从中国法律,接受中国政府管理。重大问题贸易双方谈判解决;第二,竞争实力不同。近代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比悬殊;当代中国民族工业已有相当的竞争实力;第三,结果不同。列强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致使中国经济停滞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穷;当代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中国经济增长、国力增强。

(四)操纵、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其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与外国发生经济关系没有独立自主的基础。其二,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为自身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具体表现为:外国资本很快垄断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如控制了中国新式采煤业的79.6%;控制了中国新式冶金业的100%;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境内铁路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沿海和内河主要航道的航运业也被外国资本控制。同时,外国资本依仗特权低价收购农副产品作为工业生产原料,加速了传统农业的衰败。

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还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来偿付赔款。外资银行凭借特权和雄厚实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据统计,近代80年清政府举借外债近230笔,总额约18亿两白银;每年还债付息金额巨大。20世纪初,清政府中央财政每年只有1亿两左右收入。巨大的外债最终导致中国财政的崩溃。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以关税和盐税作担保。这两项税收是清政府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大致在5000万两左右,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只留下极少的‚关余‛‚盐余‛。列强控制了这两项税收,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经济的咽喉。列强借债的目的是要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举债的目的是用于镇压人民革命,或偿还外债。如袁世凯北洋政府‚善后大借款‛,就是用来镇压革命的。而这些外债都附加着非常苛刻的政治条件,中国人民被沉重的外债压得喘不过气来。

四、文化渗透 目的:宣扬殖民思想,麻痹、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以传教名义下进行侵略和文化渗透活动。部分传教士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起草和谈判;德国基督教传教士葛斯利是较典型的例子。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一些传教士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包揽诉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有的强迫教徒抛弃中国传统;有的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各地‚教案‛不断发生。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利用宣传宗教教义和西学的名义,为侵略制造舆论。他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以反映列强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基督教在中国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宗教、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思想。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就鼓吹英国统治印度的12种好处,主张把英国殖民制度搬到中国来。为制造侵略有理的理论,列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的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者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说一旦黄种人意识到自己力量的时候,会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黄种人会对西方构成威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扩张遏制了黄祸发生,所以是有理、有功的。

(三)焚毁和掠夺文物 晚清以来,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列强掠夺。如英法联军掠夺和焚毁圆明园;八国联军对清宫廷珠宝的掠夺。这两次浩劫几乎把中国明代以来皇城的文物精华扫荡一空,损失无法统计。二是外国“探险队”的非法盗掘、盗取、骗取、抢夺。这些探险队在对文物集中地区进行的‚研究‛、‚考察‛中,大肆盗毁文物。如对新疆克尔克孜、甘肃敦煌文物的洗劫。敦煌被盗走了十之八九的经卷等文物。三是外国外交官、商人、旅游者甚至学者,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手段骗买、诈取、盗取文物。如大量甲骨文片被日本人骗买。列强焚毁和掠夺中国文物最臭名昭著的事例,就是火烧圆明园。从1709年开始,圆明园经过15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圆明园、畅春园、万春园三园一体的‚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于10月8日开始对圆明园的抢劫。园中金银珠宝、精美其物被洗劫一空,不能搬运的则毁掉,最后为掩盖盗抢行径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持续十余天。据参加抢劫的英军军官陈述,每人至少带走了45磅以上的珠宝。一些精美的文物收藏在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国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馆。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至次年《辛丑条约》签订的一年多时间里,八国联军对明清两朝建于1421年的紫禁城集聚的不可胜数的文物、图书、宝藏大肆偷盗、洗劫。1900年底珍贵文物已损失过半。南海、中海和北海皇家御园被盗抢一空。沙俄军队在颐和园内大肆劫掠文物。这些自称是文明传播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出了其践踏、毁灭文明的野蛮行径、贪婪嘴脸。

小结: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资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是贫困、落后、灾难、耻辱!

参考论文: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这个问题是学习中国近代80年历史所必须弄清的问题,是弄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中国近代80年里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程、结果和经验教训,认识社会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毛泽东精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绝不是要把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的强国,而是要把中国拖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对他们而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经济上不独立的中国,是商品倾销的绝好市场和资本输出的最佳对象,是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最大供应地。如果中国成了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会成为他们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侵略战争和经济掠夺使广大农民处于破产边缘,导致社会动荡,激化了社会矛盾。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勒索了1600万两白银,加上军费开支。清政府把这个沉重负担转嫁给了广大农民。鸦片战争后几年,农民的税赋翻了几倍。这是使中国农民趋于破产的一个主要原因。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垄断价格和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促使农民破产,是另一个主要原因。当时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连接,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农产品通向世界市场的通道,形成了农产品垄断价格。当时在中国制造工业产品的,都是西方列强的企业,产品价格由列强制定,造成工农业产品巨大的剪刀差,加速了农民的破产。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性。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将清政府当作是他们的政治附庸。也使中国丧失了经济上的独立性。列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拽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之中,使中国成为他们的经济附庸。一句话,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专制政权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上的落后和贫困,人民生活的潦倒。如果不推翻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独立、自由、富强的新国家。

但有人认为,列强的侵略相对于近代中国的贫困落后,只是其外因,而不是其内因,不可能起根本的决定性作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列强的侵略相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更有少数人提出,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侵略给中国带来了福音,要感激帝国主义的侵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进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这是当代中国版的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论调。

从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在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侵占殖民地的时代里,殖民主义者把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学说直接搬运到人类社会中来替其侵略暴行辩护,即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他们断言在人类社会中有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的区别;并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认为只有强者和适者才能在生存竞争中保存下来,而弱者则只有灭亡。优等种族应成为劣等种族的天然统治者,劣等种族应被淘汰。他们声称,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的生存和繁荣,殖民地是非常必要的,那里的土著都是脆弱的和低劣的,他们需要优秀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总而言之,在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的时代,能生存者是最强大的;他之所以最强大,因为他是胜利者;而最终决定谁胜谁负则取决于武力和战争。正如自命为近代帝国主义诗人的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所说:‚谁有强权,谁该掠夺;谁能掠夺,谁也就该占有。‛另一个英国作家贝洛克(Hilaire Belloc)也说:‚不管什么情况发生,我们有的是马克沁机关枪,而他们却没有。‛殖民主义者认为,要镇压殖民地土著的反抗,连发来复枪的威力是足够的了。西班牙殖民者20年间使印第安人减少90%,2500万减至不足250万。

当时,殖民主义者还说殖民是传播‚现代文明‛(‚modern civilization‛)。‚对此,英国人的说法是‘白种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法国人的说法是‘他们的文明使命’(their mission civilisatrice),德国人的说法是‘传播文化’(diffusing kultur),美国人的说法则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保护下的幸运’(the blessings of Anglo-Saxonprotection)。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流行的人类学教导人们说,白种人是‘适者’,或者说是具备着比有色人种更多的天赋(moregifted)‛。这样一来,殖民主义者就是传播‚现代文明‛的‚十字军‛,似乎更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侵略,明目张胆地去屠杀了。实际上,为殖民者野蛮暴行作辩解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其目的说是反动的,就其方法说是反科学的。它把生物学的规律机械地搬到人类社会领域,把自然科学的一般概念作为科学贴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去,其结果就是用‚生物学的词句曲解历史本来‛。事实上,依靠这些概念是不能对社会现象作任何研究,不能对社会科学的方法作任何说明的。如今,这个自欺欺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荒谬性,业已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特别是殖民地、保护国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历史所充分证实。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压迫愈重,反抗愈烈。列强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仁人志士的神圣使命。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的序幕。当时,英军在三元里一带淫掳施暴,三元里人民在古庙集合,以庙中三星旗为指挥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随后,他们联络周围103乡的群众,商定了诱敌牛栏岗聚歼的战法,30日清晨,千余群众组成的队伍向英军占据的四方炮台挺进,正在早餐的英军倾巢出动直扑而来。队伍且战且退,待英军追至牛栏岗时,早已埋伏好的近万名武装群众一涌而起,包围英军,展开近战肉搏,103乡群众呐喊助威,打得英军狼狈鼠窜,英军损失惨重。这场斗争最终被卖国的官吏和劣绅给破坏了。从此,民间开始流传‚官吏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

美日本帝国主义侵犯台湾,各族人民奋起反击。1867年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打退美国海军进犯,击毙马肯基。1874年日本陆军租借美国军舰侵犯台湾,遭到台湾人民迎头痛击。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台湾人民闻讯鸣锣集会表示抗议,台湾绅民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死台,绝不能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决心,并与总兵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一道打击日本侵略者。1895年6月到10月,台湾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舰队的狂攻,毙伤日军3.2万余人,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此后,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下节展开)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一些清军将领面对侵略者,或退缩或脱逃或投降。但广大爱国官兵大义凛然,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

1840年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等在广州、厦门、定海、宁波率军民抗敌。 1859年天津大沽炮台官兵奋起抗击英法联军,击伤、击沉敌舰多艘。 1884年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率军在基隆、淡水击退法国入侵军舰。 1885年初浙江镇海炮台守军击退法国军舰进攻。

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即今广西凭祥友谊关,中越边境战略要地。1885年初,法军大举进攻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负责谅山防务的清军将领弃城逃至广西境内。法军占领谅山、焚毁镇南关后,退回越南境内。清政府起用威望甚高、70岁的老将冯子材为统帅。冯老将军调集桂、滇各路将士镇守中越边境,自己亲自扼守镇南关前隘口,并在山麓上筑长墙为防御工事。1885年3月法军分三路再犯镇南关。是日,法军已攻到长墙下,有的已经逾墙而入。在此千钧一发的关头,冯子材身先士卒,手持长矛同二个儿子率部跃出长墙反冲锋,夺回关隘前的东岭、西岭,迅速占领高地。法军全线溃退,丢弃大批武器辎重。同时,清军黑旗军也出云南在临洮大败法军,连克10多个州县。冯子材亲率大军乘胜追击,又取得谅山大捷。中国军队的节节胜利,扭转了中法战争形势。消息传到巴黎,导致茹费理内阁的倒台。在晚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这是为数不多的取得战役胜利中的一次。

中日甲午海战:黄海海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机军舰的海战。1894年9月16日中午,北洋舰队主力在旅顺附近的大东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的伏击,双方鏖战厮杀。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绕到北洋舰队的背后,协同主力夹攻北洋舰队,使北洋舰队首尾不能相顾,各小队只能各自为战,队形凌乱,但士气仍旺。下午3时1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舰幅中炮,大火熊熊,多数人员灭火,攻击火力顿减。第一游击队攻击定远舰,除了它是旗舰外,还因为它是当时亚洲的海上巨无霸。第一游击队乘势抵近攻击。镇远舰和致远舰连忙向定远舰靠拢,迎战日舰。致远舰已中弹累累,邓世昌驾舰撞向日吉野舰,3时20分,数颗鱼雷同时命中致远舰,并引发一只发射管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以身殉国。致远舰沉没后,位于北洋舰队左翼外侧的济远、广嘉二舰逃跑。第一游击队便围攻还在顽强战斗的经远舰,经远舰以一抵四,管带林永升中弹身亡,大副、二副也相继中炮身亡,舰上官兵在失去指挥官的情况下依然拼死奋起还击。此时,四艘日舰均已抵近到千米以内,用速射炮抵近射击,终将经远舰击沉。全舰官兵除16人获救外,全部遇难。中华仁人志士在反侵略斗争中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们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列强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瓜分、灭亡中国。

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进入“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列强掀起争夺殖民地的狂潮,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亚洲大部分被瓜分。中国成为未被瓜分的“仅有的富源”。列强开始酝酿瓜分中国的阴谋。

边疆危机:19世纪70至80年代,列强从所侵占的国家蚕食中国的边疆。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从越南入侵广西、云南;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入侵台湾;都想在瓜分中国的争斗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瓜分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达到高潮。1895年4月2日,日本驻德公使青木周藏提出瓜分方案。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台澎和辽东的条款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也激化了列强争夺的矛盾。俄国以日本割取辽东半岛损害俄国在华利益为借口,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还辽‛。日本只得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罢,但埋下了9年后日俄战争的祸种。l898年俄、德、法三国以干涉日本“还辽有功”为由,强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列强各国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瓜分图谋公开。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上奏威廉二世:‚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俄国出兵十几万侵占中国东北。日本驻台湾总督则策划派兵侵占福建。一直标榜‚保全中国‛的美国政府也向海军发出准备占领福建三沙湾的训令。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其一,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英国不愿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害怕德国据有山东;各国难以坐视英国垄断长江流域;俄国独占东北,更使英、法、日等国强烈不满;要实现瓜分中国,‚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甚至战争(3年后的日俄战争)。列强反复争吵后决定定,暂缓瓜分,保全清廷作为共同的统治工具,实施“以华治华”的敲骨吸髓政策,获取战争赔款、驻兵特权等更大利益。其二,根本原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使列强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征服中华民族,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瓜分中国。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义和团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爆发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是在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背景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又一个高潮。

义和团是在义和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设坛练拳为形式,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为口号,最初流行于山东、河南等地。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急剧上升和反教会斗争的广泛开展,义和拳逐渐从秘密反清组织发展为公开的、拥有千万群众的反帝团体。1899年竖起‚扶清灭洋‛旗帜,由山东向直隶发展,最后扩展至京津,形成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打教堂,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3.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作用:义和团运动以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辱的气概,显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侵略反压迫的决定信念;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不得不采取“以华制华”政策;动摇了列强及其走狗清政府的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新政;使中国人民从义和团失败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切革命运动,必须反帝反封建。

强盗闯入家中杀人抢掠,主人就有权反抗。强盗没有资格对人们的反抗方式说三道四!敢于反抗是有人格、有精神、有血性的表现。一个没有人格的人是可悲的,一个没有人格的民族是悲惨的。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显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格。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莫尔指挥联军2千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在廊坊、杨村受到当地义和团和清军的围攻,死伤近300人,不得不仓惶逃回天津。同时,义和团在天津大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北京新交民巷等地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战斗。东北民众也有力地抗击了了沙俄十几万军队的入侵。义和团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打击和教训了侵略者,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瓦德西在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不得不承认,“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全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法国一位议员在辩论对华政策的议会上说,中国地图广阔,民气坚韧,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义和团用大刀、肉体与联军肉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但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4.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一,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笼统排外;其二,对封建统治阶级勾结列强欺压人民的本质认识模糊。早期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把反侵略希望寄托于清政府,因而被其欺骗和利用。其三,缺乏先进思想和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活动中存在迷信现象。其四,严重分散,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强领导核心。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力量的强大,清政府的出卖。

教训:没有科学理论武装的先进阶级领导,农民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5.中国人民屡次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及其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志,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近代中国80年,屡次反侵略战争除取得一些局部胜利之外,大都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政治制度腐败。1840年以后,列强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的统治,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制度腐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吏治和军队的腐败。官僚机构膨胀,吏治黑暗,贪污贿赂成风,营私舞弊通行。民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文官三只手,武将四条腿”,辛辣讽刺了官僚们的本性。政治腐朽,自然军队腐败。清军军备废弛,军纪荡然。军官吃空额扣军饷,敲诈勒索;士兵吸食鸦片,聚赌嫖娼。国防力量极度虚弱,所以才会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一败再败。甲午战争中,拥有新式枪炮的李鸿章淮军叶志超部,因腐败而毫无战斗力,在朝鲜战场一溃千里。在这样腐败的政府领导下,反侵略战争怎么会不失败呢?

其次,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既害怕列强,更惧怕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首要和直接原因。指导思想的错误是与其政治立场分不开的。统治者以“和外安内”为战争指导思想。多数权贵害怕列强的坚船利炮,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为了个人和统治者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惧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组织起来后危及封建统治,所以,屡屡压制、打击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不惜割地赔款向列强谋求妥协。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邓廷桢等爱国者被撤职查办、发配充军;琦善等卖国贼则加官进爵;钦差大臣奕山就诬蔑抗英群众是汉奸,提出‚防民甚于防寇‛。中法战争,爱国将领冯子材率边疆各族军民取得镇南关大捷、谅山大捷,打得法国内外交困。但统治者却反而接受法国的条件,签订了《中法新约》,并下令全线撤兵。最终中国大胜而败、法国大败而胜。

又如,甲午战争之初,慈禧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寿诞,军机首辅李鸿章则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既没有详细周密的应战计划,更没有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层内部更是为和与战问题相持不下。黄海海战之后,则被日军气势所吓倒,惧战心理十分突出。黄海海战虽然失利,但中国海军仍有实力与日军拼死一搏。但李鸿章一开始就为保存实力而消极应战,海战失利后更是严令北洋水师避战不出。北洋舰队、旅顺和威海卫举大清十余载国力建立,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和军港,最终葬送在李鸿章手中。11月7 日是慈禧六十寿辰,旅顺失陷。她照常升殿庆寿,大宴群臣,还让光绪和群臣陪她看戏祝寿三天,不得过问国事。

再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时,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向列强讨价还价,排斥异己。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和亲贵大臣西逃。1900年9月17日,她在逃跑途中发布《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匡向八国联军递降求和。此后,清军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再次,统治者和指挥者不了解世界的发展形势。最高统治者和权贵大都昏庸愚昧,既不了解世界的发展形势,更不不懂得现代战争。鸦片战争时,道光皇帝竟不知道英国在哪?开战一年多,还不知道英国是否与俄国接壤,也没能理解英国为什么由女流统治。不少将帅一直认为英国枪炮有邪术,根本不知道现代战争、战略战术,自然应对无策。甲午战争时,统治者根本不了解日本的发展情况,更没有投入最主要的财力、物力建设近代工业、建设中国近代海军。1888年海军衙门和北洋水师成立后,就再也没有购进军舰;1888年光绪皇帝婚礼花费白银500万两;此后为慈禧太后修葺颐和园陆续花费3000万两,其中挪用了不少于800万两的海军军费。而与此同时,日本明治天皇每年从宫廷中拿出30万两,并从所有官吏薪水中抽取10%,用于建造军舰。6年期间新增4000至6000吨级的战舰6艘。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的总体实力已超过中国海军。

(二)经济和技术的落后 当时,西方列强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在动力、能源等领域出现重大创新和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低下,财政收入困难,经济落后,武备和技术十分落后。

中国是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国家,但直到鸦片战争,中国战船都是小帆船,吨位小、载炮少、速度慢。英国海军使用的是大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航速快,还有少数蒸汽机战舰。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虽然装备较先进,但由于军队腐败,战争中指挥错误、弹药不足、军心涣散而惨败。装备上看,北洋水师主要战舰的平价功率比日军少1885匹马力,平均舰龄比日军大两倍;平均时速虽比日军只慢1海里,但日军第一游击队4艘快速驱逐舰的时速令北洋水师望尘莫及。日军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北洋水师后镗炮的4至6倍;总之,日本海军速度快捷,火力密集,实力超过北洋水师。技术落后,还表现在将帅对近代军事理论无知上。清军将帅不懂近代战争的规律和特点;对新式武器的了解就更有限。北洋水师督师丁汝昌原为骑兵将领,对海战不甚了解,所以指挥一错再错。但这绝不是说,经济技术落后就不能进行反侵略战争;经济技术落后,反侵略战争就一定会失败。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人,在于掌握武器的人。武器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反动、落后、保守和错误的政策,不敢广泛地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侵略战争。

(三)结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腐败,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而社会政治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正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失败,“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警醒的作用”(马克思)。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圆明园被焚,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民族危机感形成,又一批人觉醒,学习西方,维新救国;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汇成浩荡潮流。庚子剧痛,推翻帝制,振兴中华势不可逆。

(一)变革和学习西方的主张 龚自珍的反思:“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转移”。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动识认西方,组织翻译《地理大全》而编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技术,首开向西方学习新风;王韬、薛福成、马建中、郑观应等人要求吸纳西方政治、经济学说;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商战”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二)物质层面的学习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张并进行了洋务运动。

(三)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学习,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能变则全,全变则强”的维新变法主张。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指出如拒绝改革,将被列强所淘汰。《救亡决论》再呼“救亡”的口号;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发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学习思考(见教材) 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

1.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 2.列宁《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 3.恩格斯《英国在远东的成功》(《马恩选集》第二卷)

4.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 5.肖致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 7.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第二章 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面对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和亡国灭种的威胁而对国家出路进行的艰辛探索;了解这些探索中所提出的理论主张和救国方案;明确这些探索的性质、意义、作用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从中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各阶级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历史使命的原因。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何不可能领导中国完成历史使命。

本章教学时数:2课时

本章教学具体内容:19世纪下半叶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三次探索。我们先了解产生这些探索的时代背景和特征:

1.19世纪下半叶后,中国这个长期统一的封建大帝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造成了近代中国空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2.19世纪70到90年代,世界处于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列强掀起了在全球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已基本被瓜分完毕,中国成为“唯一的富源”,列强纷纷前来加入最后的“盛宴”。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征是列强开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实行商品倾销之上的资本输出,进一步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拽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中国经济濒临破产。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贫困。

3.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马关条约》为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基本形成。这个巨变向中国人民提出了必须回答并须作出抉择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生存的出路在哪里?即,必须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一方面是中国如何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亡图存;另一方面,是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富求强。两者表面上似乎矛盾,又要抵御西方侵略,又要向西方学习,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要维护国家独立必须要有实力,向西方学习是要寻找富强的道路,而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抵御外国的侵略,争得民族独立。为了寻找国家出路,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探索。即,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洋务运动;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维新。三次探索虽由不同阶级发起,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都是中国历史进程必要的阶梯,但又都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旧式农民战争: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由于它发生在新时代,有其新的特点。如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一)爆发原因农民阶级是列强和封建统治阶级最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两个原因:其一,阶级矛盾突出。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度贫困、没有任何权利的生活。占农村人口仅10%的地主、官僚却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农民绝大多数靠租种地主土地过活,还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阶级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二,列强入侵激化了阶级矛盾。鸦片战争失败后,一方面,清政府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和军费,同时也为弥补财政亏空,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旧赋新税,再加上官吏的横征暴敛,农民已是重负不堪。另一方面,列强入侵,导致中国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加之鸦片的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农民田赋负担成倍增加。残酷的压迫剥削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1842年至1850年间,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太平天国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酝酿和爆发的。

(二)历史过程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个省(大致过程如图)。其兴衰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酝酿阶段(1843年至1850年):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从广东进入广西后,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普世平等思想及教规仪式,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起义阶段(1851年1月至12月):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同年12月“永安建制”,建立了自己的制度,封了很多王。转战定都:(1852年4月至1853年3月)1852年4月北出广西,转战湘鄂。1853年1月攻占武昌。随后沿长江而下,势如破竹;同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军事全盛阶段(1853年至1856年6月):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兵临天津逼北京,控制鄂、赣、皖、苏大片地区;危局苦斗阶段(1856年9月至1863年12月):1856年9月发生“天京事变”,成为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之后太平军虽破江南江北大营,取得三和大捷,还在江浙建立了根据地,仍无法挽回颓势。失败(1863年12月至1864年7月):1864年1月安庆失守。“天京保卫战”,同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陷落,湘军屠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颁布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内容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也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和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一,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按亩产高低分土地为9等,好坏搭配,凡16岁以上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不满16岁的减半。其二,建立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两”,组织负责管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以实践平等思想;其三,建立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圣库”。“两”分配所余的农、副业产品及银钱“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太平天国领导者希望通过施行这个制度,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并超越了以往农民战争“均贫富”、“等贵贱”的思想,将千百年来农民渴望土地的愿望和建立无剥削无压迫社会的理想系统化、纲领化和制度化,既是这次运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农民革命纲领。正因为《天朝田亩制度》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迅速席卷全国。但《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其理想仍是自然经济加上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国度;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便成了无法实现的空想,加之太平天国还在战争中,故而《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方案从未实行过,也不可能实行。

2.《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发展方案。 1859年,洪仁玎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不久,他制定了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欲对中国社会上层建筑进行一些改革,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洪秀全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针对封建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同时要求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和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方面,建议破除封建迷信,设立新闻官、馆,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经济方面,主张发展工业、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最重要的是把学习西方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准富者请人雇工”,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严禁鸦片输入。外交方面,主张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外国人“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由于《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又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并未能付诸实施。但它毕竟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为之后中国社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四)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败亡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生产的社会基础上,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政权,但它最终是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

1853年至1856年上半年,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农民运动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暴露出来。领导集团的思想迅速蜕化,与广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太平天国建都后不久,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等诸王就开始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大兴土木,攀比豪华,“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洪秀全生活奢靡较之封建帝王有过之而无不及。政治上诸王们则献媚邀宠,争权夺利。“彼此睽隔,猜忌日生”;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最后发展至强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1856年9月,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清君侧”。韦昌辉趁机杀戮杨秀清及部下两万余。天京大乱,局势难以控制。洪秀全急令翼王石达开回师稳定局势。石达开率部诛杀了韦昌辉及部将,稳定了天京局势。洪秀全非但没有安抚劫后军民、奖励平乱将士,反而怀疑石达开有野心,并欲借诸王力量铲除其势力。石达开负气率部下及东王、北王部下十余万之众出走南下,后被湘军围歼于川滇边界之大渡河。这就是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为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1859年策封洪仁圩为干王,总领朝政,形成新的领导核心。但此时已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败局。洪秀全等决策者未能正确处理政治、组织、军事的路线及权力分配等问题,却采取滥封爵赏的办法,从而加剧了矛盾。诸王“各顾自己,不顾大局”。洪秀全本人的迷信也登峰造极。信天不信人,强调以“认实天情”处理军政事务。天京被围,他拒绝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另辟根据地的建议,坚持死守天京。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起义动员了百万农民群众,历时14年,建立了农民政权,消灭了上百万清军;大批封建官吏、恶霸地主被杀或逃亡;农民自耕农数量增加;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设立了由洪秀全亲自主持的“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起义削弱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使地方势力崛起。晚清时,地方势力达到强盛时期,形成军阀割据。同时,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小刀会等,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起义;西北地区的回民起义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反清起义高潮,加速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衰亡。

2.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提出了反映农民拥有土地要求的《天朝天亩制度》,公开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方案表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等人试图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寻求出路的新努力。洪仁矸在香港与传教士交往颇甚,较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的一些情况,故而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样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发展方案。

3.有力打击和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这也是中国历次农民起义所没有的新的特点。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害人之物当务禁”。当中外发动派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给英法联军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洋枪队”以沉重打击和教训(太平军炮击英国军舰图片),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

4.打击西方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如印度的民族起义;为日本明治维新创造了良好国际条件。当时也有一些西方正义人士支持太平天国,如英国人呤利帮助太平军买船、买军火,还参加了太平军。他回国后写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客观原因:反动势力异常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清军、湘军、淮军、洋枪队、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清政府“借师助剿”)。主观原因:无法克服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就没有办法克服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政权的封建化和腐败化。农民阶级可以暂时建立劳动者的政权,但最终会演变为封建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就如此。太平天国建都后,诸王都追求封建特权和享乐生活。在天京大兴土木,建造各种规格的如“天王府”、“东王府”等豪华宅邸,排场阵势超过封建帝王。王府均拥有大量的王妃宫女,其奢靡比封建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2.政权领导者思想蜕化,相互争权夺利。太平天国政权不能长期保持领导集体的团结,最后由争权夺利发展到自相残杀。“天京事变”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1856年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但其领导层权力争夺也激化。东王杨秀清假借天父传言,你是天王万岁,东王为什么不是万岁呢?向洪秀全提出封自己当万岁;北王韦昌辉借机除掉了东王;石达开率部回师天京平乱,但仍受洪秀全猜忌,于是负气出走。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瓦解了领导集体,大批中坚领导和老将士被杀,元气大伤,成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自相残杀破坏了大好局面。

3.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的局限性以及政策的失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纲领,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逆历史而动,不准搞商品经济。同时,由于纲领是绝对平均,不管你生产多少都是平均分配,所以就难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实际上是不可能推行的。洪仁矸《资政新篇》虽提出了一个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建设方案,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无法实行的。其中恰恰忽略了中国社会发展最关键,也是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政策上还一度要取消商业;另外太平天国男女分营,一个家庭不能在一起生活,王者则可有后妃宫女。

4.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但到后来宗教的消极作用就暴露出来了。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吸收了基督教原始的平等思想,“天下男子都是兄弟,天下女子都是姐妹”,还有许多纪律性的教规。在运动初期产生过积极的号召、鼓动作用,但其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依靠迷信和天命思想等来动员群众的。如洪秀全的“天兄传言”、杨秀清的“天父传言”,上帝附其身而说话。天京被围,粮食困难,军队减少,洪秀全却说,我的天兵多如水,天主会降甘露给我们吃。迷信不可能调动将士的斗志,反而带来了危害。另外,对外国侵略者一开始也因其信上帝称其为“洋兄洋弟”,对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和必要的警惕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的阶级,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实际上是清王朝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的双重打击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兴起的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挽救其统治的“自救运动”。

(一)发生背景 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下,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太平军北伐打到天津,皇帝被吓得准备开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英法联军攻占天津,打入北京(中国历史上西方人首次打入中国首都),疯狂抢掠并为掩饰其罪行而焚毁了圆明园,“给中国皇帝最深刻的教训”,并强迫清王朝签订了《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咸丰被吓得逃到热河,最后病死在那儿。在此背景下,洋务派官僚兴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

明清官场称西方人为“夷人”或“番人”,跟外国人打交道称“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时,英法官员抗议说,你们称我们为夷人有贬义,是对我们的歧视。以后只能按你们福建、浙江百姓那样称我们“洋人”。此后,西方人称“西洋人”,日本人称“东洋人”,外国人笼统称“洋人”,而一切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事务都称“洋务”了。

洋务运动: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统治集团中的王公权贵,如奕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官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备和科技,从事外交交涉;购买枪炮舰船,雇佣外国军官训练近代军队;聘请技师顾问,开矿筑路设厂造船,兴办航运、邮政、电报,建设近代工业;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的探索活动。

(二)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镇压农民起义,同时借此加强国防,发展统治集团军事实力。恭亲王奕歆等人的奏折说得最为清楚,心腹之害(发捻)、肘腋之忧(俄国)、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体讲,“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李鸿章“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围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洋务运动起始时间:1861年清王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开始标志,表明清政府不得不重视“夷务”并升格为“洋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尽管当时有人把35年的洋务运动恭称为“同治中兴”(1862——1874),或“同光新政”(1875——1909)。当代港台论文也称其为“自强运动”。但35年的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强起来、富起来。

(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为主体,以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中体支配西用。冯桂棻《校邠庐抗议》最早完整表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四)洋务运动的内容 “求强”为目的,主要是创办军事工业,编练新式军队。

1.创办军事工业。24个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金陵机械局(1865年,李);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近代大型军工企业;后来还造船,“江南造船厂”的前身);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企业);天津机器局(1866年,满族贵族崇厚,后来归李);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汉阳造”)等。

军工企业是官办企业,大机器生产,雇佣工人,产品为政府军队服务。其特点:第一,浓厚的封建性:生产经费来自政府税收;工人多雇佣于清军士兵;企业管理沿用衙门制度;生产产品不计成本,直接由政府调拨给军队。第二,浓厚的买办性:技术、设备甚至原料都依赖列强各国。第三,一定的集团性:企业所有权名义上归清政府,实际上从经营管理权、产品支配权而始的一切权利均牢牢掌握在创办人及其官僚集团手中。

2.设立民用企业。20多个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个航运企业,1872年,李,);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近代第一个棉纺企业,1879年,李);兰州制呢局(中国第一个毛纺企业,1878年,左);开平矿务局(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采矿企业,1877年,李);天津电报总局(1880年,李);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李,主要是为开平矿务局运煤);汉阳铁厂(1890年,张)等。

兴建民用企业的目的:筹措经费,积累资金,稍分洋利而求富。1870年之后,洋务派又提出“求富”口号,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基础上,大力举办民用工业并以此筹措军费。在兴办军工企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燃料供应不足和交通运输困难等问题,认识到须发展民用工业以积累资金,建立必要的工业经济基础。同时,也能通过民用企业求富,产品能够到市场上参与竞争,“稍分洋商之利”。

洋务民用企业的特点:其一,大部分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少数是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基本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其二,生产经营具有封建的垄断性,压抑了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其三,经营管理浓厚的封建性,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吸收了一些商人的资本入股,但企业盈亏由官方把持,商家无权过问。其四,产品部分投放市场,有了一些品牌,也有了一定利润,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间资本和官方资本对中国近代工业的投资,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建立新式的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津、沪、穗、福州等地建立洋枪队,聘用外国教官。后来就用近代武器装备淮军、湘军。

1874年,日本租借美国军舰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为统一海军指挥权,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洋务运动中花钱最多的就是建海军。1875年李鸿章开始筹办北洋水师,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拥有25艘军舰,其中有2艘大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德国造),7335吨,是当时亚洲第一大的军舰,(访问日本时引起了日本朝野的震动,日本急忙扩军备战);拥有旅顺和威海卫2个优良海港;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4.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语、军事和技术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1879年天津电报学堂。

5.派遣留美欧的留学生。1872——1875年派出4批共120人。发起人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由美国传教士带到美国,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向曾国藩、李鸿章建议派幼童到欧美学习,培养人才。这些幼童(詹天佑等)到美国后学习十分刻苦。但遭朝廷顽固派谗言所误,1881年半途被朝廷强令召回。1875——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主要学习造船、驾驶等工科技术。

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等类书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然科学为主,到19世纪末翻译了160多种外国自然科学书籍。翻译方法特殊,中西结合,口译笔述,依翻译者认识而成书;京师同文馆,法律等社会哲学科学著作,最有名的是美国传教士丁伟良翻译的《万国公法》,这本书影响很大。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评价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通过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探索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其性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因此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故而最终未能求得中国的“强”,更未能求得中国的“富”。具体分析如下:

1.对列强侵略有所抵制。建立新式海陆军,加强了国防,民用企业也“稍分洋商之利”等。但更多的是妥协和勾结,从太平天国起对内外镇压,对外则避战求和,就是全军覆没也消极避战、卖国求和;没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所促进。使中国有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给民族资本也提供了一些发展机会,提供了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导致了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但更多的是阻碍作用,如实行垄断,他们搞了的企业就不许民间再办这些企业;还常常贪污民间商人的股份;管理非常腐败,企业衙门化管理;大小官吏不懂管理更不懂技术,却拿很高的薪水,贪污腐败;许多企业最后都破产倒闭,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开辟了学习西方的途径,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开了近代教育、留学等新风气,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根本上束缚了这种学习,使向西方学习局限于物质层面,不敢涉及社会体制的,更拒绝改革封建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和科举制度等。

(二)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一次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派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阶级属性和运动性质决定他们只能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希望学习西方以自强,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斗争双重的迫切需要以及自身阶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向西方学习只能限于“师夷长技”的物质技术层面,不可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同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是难以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中充分地发展起来的。“牛体马用”的荒唐,导致洋务派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列强不愿意中国真正富强,更不愿意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如果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就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他们从资金、技术、原料、工艺等方面控制洋务企业,用攫取的特权阻挠洋务企业参加竞争。而洋务派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切都仰赖列强,并企图依赖“好一点的强盗发点善心”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这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具有腐朽性。洋务派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件质,但其生产、经营的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军工企业全由官方控制,生产和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也是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家没有发言权并须承担企业亏损。企业内部充斥着徇私舞弊、贪污浪费等官场恶习。

4.朝廷顽固派的反对、阻挠、破坏。顽固派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反对学习西方、更反对改革。同文馆设天文算学馆拟在儒生中招生,顽固派说此为师事夷人,使中华夷化。结果无人敢报名;修铁路,顽固派说此举夺民生计,占地是小惊了龙脉是大。胥各庄铁路修通时用骡马拉火车,最后才用火车头拉;留学幼童有孩子剪了辫子、穿上西装。顽固派到慈禧那儿告状,说这些孩子不拜孔子、上教堂、读洋书、打棒球,将来回来全都是假洋鬼子。慈禧就下旨召回了留学幼童。当时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写信给李鸿章,说召回幼童之事,是很遗憾的、令人惋惜之事,这些学生学习实在优秀。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启示 “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只有革命,只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争得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建设现代化;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和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就如沉睡的雄狮,在豺狼撕扯的阵痛中苏醒。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欲在中国开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西学东渐和日本学习西方的成功,促使一些代表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把学习西方推进到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新层面。他们提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日本就是通过明治维新走向了富国强兵的。他们的主张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思潮,从而引发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维新派领袖,为维新变法提出理论、思想、纲领和要求。梁启超,维新派最活跃的宣传家、思想启蒙家,主持《实务报》。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实干家,军机处章京,光绪许多新政措施都是他参与制定的。严复,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家、翻译家,翻译了许多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著作。

(三)维新派的活动主要是宣传变法思想和维新主张,目的是争得光绪皇帝和帝党官员的支持,并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施行变法主张。第一,向皇帝上书,康有为七次向光绪皇帝上书。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为今考》、《孔子改制考》等。对传统儒家思想提出挑战。孔子曾经改革过,我们也可以改革。托孔改革。梁启超《变法通义》,很仔细地讲述了变法的各个方面。谭嗣同《仁学》也是一本重要的著作,从哲学层面批判了封建的“三纲五常”,向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等挑战。第三,翻译西方政治学说。严复《天演论》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指出,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生存;否则就要遭淘汰。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主要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康有为《俄彼得变更记》,用彼得大帝改革的决心和成就鼓励光绪皇帝下决心变法;《日本变更考》供皇帝学习明治天皇的维新经验和措施来进行变法,其中还提出了许多变革的主张。这本书后来成为光绪皇帝变法的指南,很多变法措施都是从这本书上来的。第四,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湖南“南学会”等。第五,办学堂,培养人才和变法骨干。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梁启超等人就在草堂学习变法;梁启超在湖南办“实务学堂”,也培养了一批变法人才。第六,办报刊。梁启超《实务报》,严复《国文报》,湖南《湘报》等影响颇大。

(四)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在思想领域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当时,封建守旧派和洋务派,将维新变法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视为“士林败类”。维新派挺身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与守旧派展开激烈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只有变法,革除积弊,才能力挽中国之危亡,求存而自强。守旧派:祖宗之法不可变。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谭嗣同:“君,未也;民,本也。”严复,国家本为“民之公产”,王侯将相“国之公仆隶”,帝王只是以专制“窃国者耳”。立宪国家之君主,是由民共举的。民可以共举君.也可以共废君。举废者,民权也。而“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即首先要给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政治权力和地位,由他们组成议院,实现君主立宪。这成为维新派政治制度变革的理论依据。守旧派:“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维新派,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是“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中体西用”犹如“牛体马用”之荒谬。守旧派则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洋务派欲学西方之军事和技术,却死守封建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是三纲五常。

这场论战进一步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开阔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五)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至9月21日慈禧“戊戌政变”,共计103天,史称“戊戌维新”,又称“百日维新”。光绪年轻有为、希望国家强大、但没有实权,帝党势弱。维新触动了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既得利益,他们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

维新内容:1.政治方面,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等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提倡廉政,澄清吏治;准许百姓上书言事;取消旗人享有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他们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国家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没商务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开办实业,奖励发明;注重农业,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办邮政,修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3.军事方面,裁减绿营兵,训练新军,采用西方兵制、装备和训练等;

4.文教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当时全国教育管理的最高机构,北京大学的前身),改各省书院为高等学堂,并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沦,开经济特科;设立泽书局;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办报,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上述各项政令均是接纳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一定程度开放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光绪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关键的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改革措施,没有变法内容,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因此,戊戌维新只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维新措施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虽是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但也遭到了中央和地方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大多数措施都没能付诸实施。随着新旧两派矛盾的激化,以后党为主的顽固派经过密谋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以“训政”为名重新“垂帘听政”,软禁光绪于中南海瀛台,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史称“戊戌政变”。康梁被迫流亡海外,9月28日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1898年“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仅仅103天就被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扼杀在襁褓中。光绪皇帝所有的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大都被废除。维新人士和参与、同情维新的官员,被闲禁、被革职、遭放逐。维新不变法的改良失败了。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有人将戊戌维新简单等同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而对戊戌维新加以否定。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实际上戊戌维新是集救亡、改革、启蒙为一体的、进步的政治思想运动。

第一,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在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疾呼要救国就要维新,图存就要变法。他们的思想理论、宣传鼓动和政治实践,因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光绪之所以赞同维新变法,正是在列强侵逼的巨大压力下,深感不变法自强,统治就难以为继,中国就没有出路。

第二,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提出的很多主张和光绪皇帝的很多新政措施基本上反映了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要求和主张,尤其是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兴民权、设议院的主张,提出用君主立宪制度替代君主专制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戊戌维新虽未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若干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也未能生效,但一定程度上仍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第三,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自论战到维新,维新派人士翻译传播了一批西方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打破了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和文化壁垒,起到了刺激民族觉醒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学革命”等随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兴办新式学堂,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维新派还提出许多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如革除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1.客观原因:新旧势力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严复说:千与一之比,力量非常弱小。顽固派掌握了几乎所有权力,集合在慈禧周围形成强大的后党,拼命维护既得利益,尤其是统治阶级核心集团、大官僚阶层的利益。改革总是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改革官制,有些衙门和官吏就要被裁撤。这些官吏就极力反对。绿营要裁掉,其官兵也就极力反对。废八股,断了人家的仕途,儒士就极力反对,要杀康梁,以谢天下。旗人本由国家供养,绝少生财之道,要让他自谋生计,就等于断其生路,当然要群起攻之。光绪撤了6个礼部尚书侍郎,帝后矛盾激化。再者,变法缺乏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其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弱小。维新派核心和帝党官员,都是些御使、翰林,没有实权。而他们寄托了全部希望的、唯一可依靠的也是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既无军队,也无财政,既无严密的组织,更不去发动群众,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主观原因: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刚刚诞生,经济力量软弱,社会基础狭小,主要以维新人士为其政治代言人,反映其主张和要求。而维新人士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以君权雷厉风行”,主张通过温和、改良的手段和渐变、缓变的步骤,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经济上,他们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不敢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地主土地所有制,这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的农民参与变法。思想文化上,他们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抬出封建思想权威孔子,借古代圣贤之名。为改革制造舆论,托孔改革,“托古改制”,并无勇气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

第二,对列强抱有幻想,依赖列强的‚支持‛。他们虽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能够得到列强对中国变法维新的“支持”。他们尖锐揭露沙俄侵华的恶行,却幻想依靠与英、日结成同盟来抵御沙俄。有人甚至建议聘请日本前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来华担任维新顾问。落入虎口还引狼入室。列强表面上同情,实质上都想乘机扩大在华势力,寻找代理人。日本是为了报沙俄“还辽”之仇。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分别乞求英、美、日公使的支持,结果全都落空。豺狼总惦记着虎口里的羔羊。

第三,害怕人民群众。维新派很多人仍属于封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更害怕人民革命。康有为多次上书,反复提醒光绪皇帝不要忘记人民反抗的危险,强调“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如不变法,就有可能再现“金田之役”,使统治者们“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既害怕人民,更害怕革命。既没有人民力量为后盾,又没有实权实力,特别是没有军队,所以打算依靠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末了反被出卖。谭嗣同就义前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而这“回天之力”正存在于他们所害怕的民众之中。

第四,急于求成和策略上失误。康有为曾对光绪皇帝说,西方变法经历了三百年,日本明治维新经历了三十年,中国有你这样英明的君主三年就能成功。一方面夸大皇权力量而估计变法过于乐观,另一方面急于求成而不顾国情实际。策略上又不去争取同盟军,孤军奋战。最后,戊戌六君子的鲜血唤醒一部分志士放弃了改良的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章太炎、吴玉章回忆时都谈到这一点。

(三)教训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只是昙花一现,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争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从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到1898年戊戌维新,近半个世纪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探索国家的出路,步步前行,尽管历次探索都失败了,但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提供了历史启示。历史证明,农民阶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领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靠学习西方军事、科技,而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和帝国主义的统治,然后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学习思考(见教材) 阅读文献

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2.严复《天演论·自序》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4.洪仁矸《资政新篇》(1859年) 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 895年5月) 8.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9.严复《原强》(1895年3月) 10.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修订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弄清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了解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并能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谋求新的出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2.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时数:2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较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和高潮。什么是革命呢?所谓革命,就是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代之而起以新的社会制度。辛亥革命,就是在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指导下,以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地方发生革命振动,总是有一个社会要求为背景的。”辛亥革命也有着其爆发的深刻历史背景。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

(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进一步加深。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乘日、俄相斗之机,1904年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德国则企图将其势力从胶州湾延伸到原属于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

(二)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为了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等,十余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在晚清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次追加,种种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从中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正是在中外反动派的沉重压迫下,20世纪初,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1905年农民反抗斗争103次;1906年199次;1907年188次;1908年112次;1909年149次;1910年266次。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这些情况说明,随着晚清政局的演变,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辛亥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时。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为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终于在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建立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而这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不断借改革之名强化皇权。1911年5月,在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满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的极度尖锐。 事实表明,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正如孙中山所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1911年5月,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信中写道:“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20世纪头1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第一,设立厂矿数目和投资数额的增加。资本额超过万元的厂矿有800家,资本额超过1.6亿元;第二,轻工业发展较快,其中以棉纺织、面粉加工等行业最为显著;第三,主要集中在江浙、两湖、广东三个地区设厂。三地区共设厂251家,占民族资本企业总数1/3以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有了明显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冲破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的网罗,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的政治利益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从而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济基础。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活动大多数集中在湖广地区,是与这些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有着密切联系的。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 资产阶级骨干是指一批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他们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而形成一股潮流(留日学生最多时上万人,腾冲一县就有上百人)。他们学习和了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对国际发展大势和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不少人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观条件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革命,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残酷统治逼迫的结果。中国革命的许多先驱者都曾尝试用和平手段推进社会变革,孙中山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变化。l894年,孙中山就写过《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治国力略,并北上天津,希望能面呈李鸿章,但被拒绝。这对他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他后来谈到,自己原本赞成“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行新政”的,但经过现实教育,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小得小稍易以强迫”。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1904年,他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武装起义的方式。这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扬和传播 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保皇观点,痛斥光绪皇帝“载淮小丑,未辨菽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出版了《革命军》,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党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之后,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较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但这些革命团体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一省,孤立活动;而且都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说同盟会是资产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政党呢?理由有四:第一,有统一的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第二,有自上而下统一的领导机构;第三,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第四,主张以武装斗争推翻清王朝。但是,同盟会自成立始,就有先天缺陷:第一,成员成分复杂;第二,成员对待革命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待革命纲领分歧也较大;第三,组织松懈,缺乏必要的组织纪律和约束等。这些缺陷隐伏着日后分裂的因素。尽管如此,同盟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加强了同社会各阶层的联系,推动了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如上事实表明,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均已经成熟,革命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一)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深刻认识到,正义的、进步的革命事业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在此认识基础上,孙中山通过对西方国家民主思想较深入的研究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主思想。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要特别指出的是,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排满,不是针对一切满人,而是“应将满洲政府所有压制人民之于段,专制不平之政治,暴虐残忍之刑罚,勒派加抽之苛捐,及满洲政府所纵容之虎狼官吏,一切扫除”。也就是要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

但民族主义并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当时的孙中山及革命派多数人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的支持。同时,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军政府宣言》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扣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3.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他试图寻找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为此,才希望“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它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农民的理论武器。

三民主义初步勾勒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较完整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三民主义尽管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而有很多不足,但它是孙文主义的核心和结晶,是孙中山救国救民的方案,也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这一纲领以民为中心,“是为民而设的”(孙中山),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它充分体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把握了时代的思想脉搏,努力追赶世界民主思想的潮流,也符合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民生富裕的愿望,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交出的一份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这一历史性课题的答卷——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这一学说一出,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后来列宁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中说到:“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族主义,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族主义”。当时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有赞同者,有怀疑者,也有反对者。1905年到1907年在中国掀起的关于改良和革命的辩论实际上是围绕着三民主义而展开的。

四、关于革命和改良的大辩论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坚决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以《民报》、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为时两年多的大论战。其范围从日本东京到海内外,双方唇枪舌战,十分剧烈。辩论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这是双方围绕民族主义论战的焦点。

改良派称,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招致外国的干涉和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末由”。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革命派驳斥了改良派因革命要“杀人流血”、“破坏一切”而不可革命的说法。他们指出:

第一,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有可能免除痛苦和牺牲吗?相反,不革命恰恰意味着他们将长期地遭受难堪的痛苦和作出更大的牺牲。“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 ”“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由于害怕流血牺牲就否定革命,“何异见将溃之疽而戒毋施刀圭”?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捷径。

第二,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孙中山说:“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两翼也。”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这是双方围绕民权主义辩论的主要问题。

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没有实行民丰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甚至宣称,“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只有劝告清政府主动实行开明专制,并进而推行君主立宪,才是中国政治的现实出路。

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三)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社会革命 这是双方围绕民生主义辩论的主要问题。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只会导致大**,平均地权是煽动乞丐流氓,土地国有是危害国本,并表示在此问题上“宁死不让”。

革命派强凋,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的现象,而“救治之法,惟有实行土地国有之政策”。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四)辩论基本澄清的基本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辩论,基本澄清了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问题。第一,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固然会流血牺牲,但这种流血牺牲更多的是带来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第二,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本”,只有兴民权、改制度,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第三,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实现社会改革,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通过这场大辩论,一些改良派人士的观点有了改变,认为革命切实有必要。

当然,在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和帝国主义的干涉。再者,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武装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但提出了具有号召力的革命纲领和指导革命的理论,而且积极地进行了实际的革命实践。尽管革命派内部对三民主义的认识尚不统一,但武装推翻清政府这一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同盟会成立以后,先后在东南沿海发动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广州起义。是日,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这些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革命党没有广泛发动和依赖农民群众,过分依靠会党;其次是没有扎扎实实打下革命的基础,仅靠单纯的军事冒险活动。所以,这些起义失败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也开始感到利用会党是靠不住的,开始把战略重点从南部边疆地区转移到长江一带,全力经营湖南、湖北地区,逐渐把争取对象转向湘鄂川新军。

参考资料:会党: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鸦片战争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会党具有反对满清专制统治、反对列强侵略的性质。之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口号外,有组织上实行家长式领导。一切唯大首领之命是从;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有很强的地方性;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兴中会成立后积极联络会党,以扩大势力和影响。孙中山曾说:‚余持革命主义,能相喻者,不过亲友数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之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虽时代湮远,几于数典忘祖,然苟与之言,犹较缙绅为易入,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总理全集》第一集,P920)兴中会发动的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主要的依靠力量就是会党。

2.保路风潮: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为最烈。立宪派本来主张把保路运动限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之内,但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造成“成都血案”。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由于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

武昌首义获得成功的原因:第一,武汉三镇被称为九省通衢,是清政府在华中的统治中心和帝国主义侵华的重要据点,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迅速发展的地区和各省革命党人联系的枢纽。反清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较为普及,在原来的科学补习所汉口支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学社和后来建立的共进会长期在湖北新军和学界内活动,影响广泛,群众基础厚实。第二,新军许多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参加了革命党,革命思想和民族主义迅速增长,新军士兵普遍同情革命党人,从而成为首义的主力军。第三,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湘鄂清军大部分西调入川,致使华中清军力量空虚,为首义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机会。

武昌首义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革命军在3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一时间,革命烈火燃遍大江南北。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和上海以及很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统治。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在武昌首义和各省政权更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既表现出革命性和勇敢精神,又暴露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少革命党人对自己掌握政权的能力缺乏坚定的信心。在一些地方,开始是由革命派发动新军或会党举行武装起义、宣布“独立”的。但是当反动势力反扑时,他们却不敢发动群众保卫已夺取的政权,致使政权落到了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的手里。如湖北革命党人起义后,就认为非得找一个有声望的人持政不可,于是把原清军协统(旅长)黎元洪硬拉出来当了都督。结果,黎元洪与立宪派勾结把持了湖北军政府大权。又如湖南革命党人起义夺取政权后,最初由革命派焦达峰、陈作新任正、副都督。后来立宪派与旧军官发动政变,杀害焦、陈,推立宪派首领谭延闿为都督。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实际上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有的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这就意味着,革命是很快地发展了,但它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它的内部和外部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这也就为袁世凯东山再起提供了机会。

参考资料:辛亥革命前后的袁世凯。1909年,袁世凯被清摄政王载沣罢职驱逐出京,回到河南的章则(安阳)。袁世凯虽被罢职,但其势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他表面上悠然自得每日垂钓,实际上对清庭内外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等待时机准备东山再起。武昌首义对清王朝统治构成极大威胁之时,清皇族约定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湖广总督。又派人劝其早日出山。袁世凯称头疾未愈,与清庭讨价还价。当清庭先后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和内阁大臣,他控制了清廷的军政大权时,他终于出山到北京就任。袁世凯凭借多年的政治经验,耍弄权术,对南方革命军采取战和并用,左右开弓的手段。他一面派人和湖北军政府谈判议和,一面又命令部下冯国璋对革命军发动猛攻,以武力威胁革命党人交出政权。最后请由帝国主义操纵举行南北议和,迫使革命党作出袁世凯能够逼迫清帝退位就推举其为大总统的承诺。在袁世凯咄咄逼人、软硬兼施的攻略下,革命党内部一些人也发生了动摇,有的跪倒在名利下,有的公开诋毁三民主义学说。而有握有一定政治实力的立宪派一致拥护袁世凯组阁。帝国主义也认为他是最合适的新代理人而公开支持袁世凯任总统。这一切都预示着革命形势发生逆转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17个“独立”省的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成果。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第二,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例如:扫除种种封建弊端,保护人权;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倡兴办工厂、矿山、银行、垦殖事业等;宣布禁止刑讯,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禁止买卖人日、废除奴婢,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等;宣布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否定忠君,尊重教育,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等。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委员的权利。

《临时约法》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临时约法》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第一,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和民权主义思想在法律上得以确认;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第三,从颁布的背景来看,是为了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例如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就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从鸦片战争开始,封建制的腐败已为朝野有志之士所共见,但完成变革却延续了70年,到辛亥革命才有了总体解决。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果就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第一次把西方议会制度引入中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原来的立宪派中,经过改良与革命的大辩论,也有不少人转向共和。袁世凯骨子里仇视革命,反对共和,但在大潮之下,也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忠于共和。这些都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自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就再也没能在中国建立起较稳定的政权。北洋军阀虽几度破坏议会使其名存实亡,但议会形式还是保留了下来。袁世凯复辟称帝只有83天,张勋复辟只有12天,都在人们的声讨声中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第二,辛亥革命猛烈的冲击着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三,辛亥革命推进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极为振奋,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办实业成为当时的一种荣耀。就连一些军阀、旧官僚都给自己带上董事、经理之类的帽子。当时,民国政府力行保护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注册的公司、商店、工厂均妥为保护,没过几年大公司、大企业接踵而起。辛亥革命后新式企业逐渐增加,银行建设十分迅速。华侨回国办事业也十分活跃。这也从一个层面表明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工业发展的作用。当然,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也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辛亥革命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变革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一,辛亥革命否定清朝教育制度,实施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方针。全国新式学校教育得到恢复并逐年增长。新建学校数量逐年增加,大学、中学、小学、师范学校、妇女学校均有创办,在校人数也不断增加。这些都奠定了民国教育的基础。其二,在开放言论形势下,中国新闻事业迅猛发展。据统计,1912年全国的报纸约达500多家。一些中等城市也有多种报纸,这在中国新闻史上也是空前的。其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原则建立近代化的社会生活。提倡除旧务新,改革恶习,改良社会,社会面貌呈现出崭新的迹象。主要有保障人权;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时不再行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取代“老爷”等称谓;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禁止买卖人口、禁止鸦片、禁止赌博、禁止搞封建迷信等等。这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其四,南京临时政府在机关工作人员中提倡奉公廉洁和民主作风。

参考资料:公仆孙中山故事二则。其一,民国建立后的一天,孙中山及随员到雨花台巡查,归途中到中华门被群众发现并围观,群众鼓掌并高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不时向群众招手示意,这时警察局派人来维持秩序,准备驱散群众。一个巡官高举指挥刀挥舞,孙中山看到后立即制止说:对老百姓不能这样。其二,一位80多岁的老翁专程从扬州到南京总统府,求见孙中山,被门卫阻拦。孙中山得知后立即召见。老翁见到孙中山后,欲行三跪九叩之礼。孙中山急忙将老翁扶起来说道:总统在职一天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老翁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中山回答到:总统若是离职就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和老百姓一样。之后,孙中山派车把老者送回扬州。老者逢人就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他胜利的地方,也有他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了,这不是胜利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从这点上来说,辛亥革命既胜利了,也失败了。因为代之而取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袁世凯战和开弓,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同时请列强调动军舰游弋长江,为自己助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早日结束革命。一些革命党人也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内外压力之下,也为尽快停止内战,孙中山被迫表示只要袁世凯能让清帝逊位并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他。袁世凯得到许诺后,随即加紧“逼宫”。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意图以此制约袁世凯。但袁世凯不肯离开北京,并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西方列强也调兵进京配合,迫使革命派让步。革命派再次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进入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时代。

袁世凯之所以能窃取革命果实,有五个原因:第一,帝国主义大力扶持和帮助;第二,国内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支持;第三,立宪派的大力支持;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第五,袁世凯拥有相当的军事政治势力。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政府。

政治上,实施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他们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废除《临时约法》,制定《中华民国约法》等一系列反动法令,以暗杀、战争等方式破坏民主,最后直至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复辟帝制。 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还在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袁世凯在河南彰德等县占有的土地就有4万多亩,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东北占地150万亩。许多自耕农和半自耕农陷入破产和丧失土地的境地,变成佃农和雇农。北洋政府还通过“清丈地亩”、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等手段,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

军阀与官僚还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如以梁士诒为首的交通系集团,控制了铁路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具有代理国库、发行纸币的特权,为北洋政府经理外债、内债和税收,还直接控制了一些工矿企业。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不久,又命令全国恢复祀孔、祭孔典礼,并规复文庙,恢复跪拜礼节,中、小学恢复尊孔读经。一些清朝遗老遗少、保守分子纷纷组织孔教会、孔道会、尊孔会等尊孔复古团体,发行《不忍》杂志、《孔教会杂志》等尊孔刊物。他们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甚至要求将孔教定为“国教”。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鼓吹孔教是“中国独一无二之根本”,只有尊孔才能避免“人人之心皆为革命所颠倒”。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深渊。孙中山沉痛地说,此时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尤盛,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也发生了分化。不少革命党人以为,推翻封建帝制、建成共和政体,革命大功告成,从而丧失了革命意志。他们中有的人热衷于追逐个人的官禄,甚至投靠军阀,迅速蜕化为新的官僚、政客。有的人转为经商,为自身牟取经济利益。有的人热心于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甚至要劝袁世凯加入国民党。还有的人则隐遁山林,或移居海外,逃避政治斗争。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巩固共和、反对专制、反对复辟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竭尽全力使用思想政治武器和武装斗争,但几乎都失败了,仍然找不到一条拯救中国的出路。

1.1913年的“二次革命”孙中山曾一度受袁世凯欺骗,表示“十年不预政治”,以修铁路、发展实业为己任。1912年8月,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在北京的广东会馆组成了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多数席位。宋教仁希望由此组织以他为首的责任内阁,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1913年3月,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1913年7月,李烈钧和黄兴组织讨袁军,举起讨袁大旗,上海、广东及安徽等地纷纷起兵,兴师讨袁。但由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各地行动不一;加上军事上的劣势,结果持续2个多月后讨袁军被北洋军各个击破,孙中山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武装斗争。由于中华革命党提不出能够动员群众的革命纲领,入党者又必须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带有强烈的宗派性,严重脱离群众,因而参加的人数很少,社会影响不大。

2.护国运动1913年10月,在总统选举中,袁世凯指使军警、流氓包围国会,强迫议员投票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他撕下“拥护共和”的面具,攻击国会是“暴民专制”,妨碍国家统一,于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收缴国民党议员的国会证书、徽章,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无法开会。1914年1月,他又停止参、众两院议员的职务,遣散议员。5月,袁世凯撕毁《临时约法》,炮制《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不久,他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大总统不仅可以无限期连任,而且可以推荐继承人。这样,袁世凯不仅能终身独揽政权,而且还可以将其传子传孙。至此,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了。

袁世凯独裁时期,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他未经国会同意,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继续用盐税作抵押,使列强再次实现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的愿望。1915年5月,他复辟帝制为获得支持,竟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第二天,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31日,他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极大典。帝制复辟活动遭到举国反对,连章太炎、梁启超都公开发表文章痛斥袁世凯。

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凯准备“登极”前一周,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就连日本也公开反袁,其他西方国家则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次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袁世凯从1月1日到3月23日只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废帝溥仪复辟。这一次复辟的时间更短,仅12天就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破产了。

3.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仍然是北洋军阀执政,中国出现了直、奉、皖、桂和滇等各系军阀割据的局面。皖系军阀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变本加厉地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他们投靠日本,向日本借款扩充势力,准备以武力统一中国。其中“西原借款”前后共8项,总数达1.45亿日元。这些借款以东北金矿、森林,东北、山东铁路、国家烟酒专卖税利等为担保,使日本得以进一步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和其他原料。在此局势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旗帜。由于孙中山既没有足够实力,也不掌握军队,“护法”口号在群众中缺少号召力,遂不得不依靠与皖系军阀有矛盾的西南军阀。而西南军阀则企图用孙中山的声望对抗北洋军阀,扩大自己的势力。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陆荣廷、唐继尧担任元帅,并出师北伐。不久,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擅自实行停战,并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护法运动坚持了10个月最后归于失败。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去上海。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想依靠军阀来反对军阀,根本行不通。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护法运动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

首先,从客观上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起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使自已失去这个占世界人口l/4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主观方面是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1.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既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还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

第四篇:最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全本)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篇目汇总(7-9)

七上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上2《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七上5智子疑邻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七上6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下7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3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七下10 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七下11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七下12狼

- 5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八上14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八上15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八上16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

- 7

八上18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上19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八上20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9

八下23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八下24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八下25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 11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八下28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

- 13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八下 30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九上31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

- 15

九上32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九上33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

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九上34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九下35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

- 2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下3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九下38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 22

九下41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下4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42526 -

第五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全本

起重机械

安全管理制度

兰州鑫龙路桥模板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目 录

一、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

二、起重机械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三、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四、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五、 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六、 起重机械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七、 使用登记和定期报检制度

八、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培训制度

九、 起重机日常检查管理制度

十、 起重机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十

一、 起重机安全技术管理规程 十

二、 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十

三、 行车工操作要点

十四、 索具和备品备件采购、保管和使用要求 十

五、 挂钩工安全操作规程 十

六、执行本规则并接受安全监察

一、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1、在主要负责人或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负责人领导下,全 面负责起重机械的使用管理;

2、传达、贯彻上级有关起重机械安全的指示以及相关法 律、法规、标准;

3、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起重机械各项安全管理制 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4、确保起重机械管理人员、起重机械司机持证上岗; 5.负责督促做好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工作;

6.明确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购臵、使用、维保、检验 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

7.对起重机械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及管理; 8.按规定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具体负责 应急预案的演练、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 告等。

10.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负责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做好应急处臵、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二、起重机械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是起重机械安全的责任主体。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是起重机械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起重机械的安全全面负责。应制定明确 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目标,为实现安全目标提供必需 的资源保障,并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其内容应包括但 不限于:

1、严格执行国家和深圳市有关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有关 法规、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2、设立负责起重机械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专职 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

3、负责起重机械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纳入企业经 费计划,并有效实施。

4、接受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

三、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熟悉并执行起重机械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 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起重机械 的管理工作,检查和纠正起重机械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2、熟悉起重机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方法。

3、监督起重机作业人员认真执行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和安全操作规程。

4、参与编制起重机械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 执行。

5、协助有关部门按国家规定要求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 请定期监督检查。

6、根据单位职工培训制度,组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参加 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和组织内部学习。

7、组织、督促、联系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起重机械事故隐 患整改。

8、参与组织起重机械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时向有关 部门报告起重机械事故的情况。

9、参与建立、管理起重机械技术档案和原始记录档案。

10、组织紧急救援演习。

11、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有特种设 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

四、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1、熟悉并执行起重机械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

2、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知识培训,由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 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做到持证操作,定期复审。

3、有高度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4、做到懂性能、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会操作,不 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质量。

5、协助起重机械日常检查,配合维护保养人员对起重机 械进行检查和维护。

6、严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7、密切注意起重机的运行情况,如发现设备、机件有异常情况或故障,及时向有关部门人员报告,及时排除隐患后 方可继续使用,严禁带病运行。

8、做好当班起重机械运行情况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9、保持起重机械清洁卫生。

五、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起重机械设备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 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有关部门报告。不得 隐瞒、谎报或不报。 隐瞒、谎报或不报。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起重机械事故的危害,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条例》的规定,特建立本预案并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习。

意外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旨在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紧急状态,维护 正常的工作秩序,有效地预防、处臵事故;高效、有序地组 织事故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日常准备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相关人员应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起重机械的日常操作、维修保养和使用管 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2)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熟知维保单位或维保人员 电话,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通知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3)起重机械投入使用后应由专人负责,该责任人必须 熟悉该设备的各种功能,并能够熟练操作。

(4)经常检查消防通道的畅通,各种标识应清晰。

(5)发生各种可能影响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自然灾害或 其它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只有经过全面检查并确认安 全后方可恢复使用。 七 、紧急情况的处理和救援措施

(1)、固定式简易升降机进水 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一旦发生进水事故,应立即就近平 层,同时应迅速切断固定式简易升降机的动力和照明电源, 待固定式简易升降机电气部分完全晾干(或强制吹干)后方 可送电进行全面检查。

(2)、发生火警一旦发生火警,应立即停用固定式简易升降机并切 断固定式简易升降机电源。

(3)、发生地震 如果得到地震预报,应及时将固定式简易升降机停在底 层站并关闭固定式简易升降机门,切断固定式简易升降机电 源。

(4)、电气起火 切断电源,立即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不得采用泡沫灭火 器),通知安全管理人员,并视情况决定是否要拨打 119 报警电话。组织好抢救队伍,疏散物资和人员。

(5)触电 发生触电事故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电线从 触电者的身上挑开,并对触电者进行抢救,一般用胸腔压缩 或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通知安全管理人员并拨打 120 急救电话。 (6)货物或车辆损坏 迅速停车,抢救受损的物资,尽量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防止事故蔓延。在不妨碍抢救的情况下,应尽量保持现场。 对于需要进行转移的,应在原地做好标记。对厂内机动车辆 进行全面检查,未排除故障的不得投入使用。

(7)因操作不当或设备缺陷引起的事故 立即停止运行设备,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拉起警戒线,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如确需移动现场,应在原地作 出标记。并及时将事故情况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八、意外事件和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

1.每年应进行一次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提高救援人员 的熟练程度,验证欲案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得 到妥善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管理部门负责应急救援演习工作的组织,参加人员应 包括起重机械使用、维护和管理的所有环节,并根据需要请 专业维保单位派人予以协助。

九、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培训制度

加强对起重机械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 培训,使其掌握操作技能、了解预防起重机械事故知识,提 高安全意识,持证上岗。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参照 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执行。

起重机日常检查管理制度

根据《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 备定期进行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性地组织人员对起重 机械使用状况进行日检、月检和年检,并督促起重机械的日 常维护保养工作。

a.总则 1.设备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设备的日检、月检和年检, 即每个工作日对设备进行一次常规的巡检,每月对易损零部 件及主要安全保护装臵进行一次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 面检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常规检查应由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 其中月检和年检也可以委托专业单位进行;检查中发现异常 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

3.所有检查和处理情况应及时进行记录。 日检 1.起重机日检的主要内容: ① 操纵系统是否灵活可靠; ② 各机构的制动器情况; ③ 钢丝绳及其固定情况; ④ 吊钩、滑轮情况; ⑤ 各安全防护装臵情况; ⑥ 电动机温升和滑线情况;

⑦ 减速器等传动部件紧固、润滑情况。 2.厂内机动车辆日检的主要内容: ① 油、水和电是否足够; ② 发动机的运行情况; ③ 制动距离;

④ 工作装臵的运行情况; ⑤ 轮胎的充气情况; ⑥ 灯光和喇叭。

c.月检 1.起重机月检的主要内容:

①“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完好性; ②起重机正常工作的技术性能;

③所有安全、防护装臵; 所有安全、防护装臵; ④电气线路、液压回路的泄漏情况及工作性能; ⑤吊钩、吊钩螺母及防松装臵; ⑥制动器性能及零件的磨损情况; ⑦钢丝绳磨损、变形、伸长情况;

⑧各传动机构零部件的运行、润滑和紧固; ⑨捆绑、吊挂链和钢丝绳。

d.年检 1.起重机年检的主要内容: ① 月度检查的所有内容;

② 金属结构的变形、裂纹、腐蚀及焊缝、铆钉、螺栓 等连接情况; ③ 主要零部件的磨损、裂纹、变形等情况; ④ 重量指示、超载报警装臵的可靠性和精度; ⑤ 动力系统和控制器。 起重机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保证起重机械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在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随机文件的 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工作可由起重机械司机、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 进行,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 起重机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1、将起重机移至不影响其它起重机工作的位臵,对因 条件限制不能做到应挂安全警告牌、设臵监护人并采取防止 撞车和触电的措施。

2、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放于零位。

起重机的下方地段应用红白带围起来,禁止人员通 行。 4. 切断电源,拉下闸刀,取下熔断器,并在醒目处挂 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告牌,或派人监护。

5. 在检修主滑线时,必须将配电室的刀开关断开,并 填好工作票,挂好工作牌,同时将滑线短路和接地。

6. 检修换下来零部件必须逐件清点,妥善处理,不得 乱放和遗留在起重机上。

7. 在禁火区动用明火需办动火手续,配备相应的灭火 器材。 登高使用的扶梯要有防滑措施,且有专人监护。 手提行灯应 36V 以下,且有防护罩。

露天检修时,六级以上大风,禁止高空作业。

检修后先进行检查再进行润滑,然后试车验收, 确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

紧急开锁钥匙使用时必须注意吊笼的实际位臵, 开锁后应认真检查其复位情况。

13. 检修后必须先进行试车,确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 用。 14. 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维保工作的质量进行必要的监 督和检查,对每次的维保工作予以签字确认,并将维保记录 存档。

15. 由专业单位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的,若维保人员 如未按规定周期进行维保或维保质量存在问题的,管理人员 应及时和维保单位协调,确保维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十二、起重机安全技术管理规程

1、每台起重设备必须经有关部门确认的持有司机操作 证的专职司机操作。

2、起重机的侧面或其他明显的部位必须挂有从地面上 可看清的起重量标牌。

3、禁止在起重机上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4、吊具处在下极限位臵起升重物时,卷筒上除固定用 的钢丝绳外,还应有两圈以上的安全圈。

5、禁止从起重机上往地面上扔任何物品。

6、工具及备用等必须存放在专用箱中,禁止散放在大 车或小车上。拆换的旧部件应及时送回地面

7、到起重机上进行检查或修理时,起重机必须断电, 并在电源开关处挂上“不准送电”的字样。多机共用同一电 源时,应挂在该起重机的保护配电箱的电源开关上,并应在 被修理的起重机两侧设上挡器、标志牌和信号灯,必要时设 专人守护和指挥,以防临机碰撞。

8、必须带点修理时,应该带上绝缘手套和穿上绝缘靴, 必须使用绝缘手柄的工具。

9、修理用的照明灯电压应在 36V 以下。

10、有可能产生导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11、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12、起重机的操纵室中和走台上应备有灭火器,应设有安全绳,以备特殊情况时上下车。

13、每年至少有一次对起重机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检查 工作。 十

三、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1、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 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证书》,方 可独立上岗操作。

2、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起重机安全及时规程。

3、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了解所用起重机的构造性能, 熟悉其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掌握其安全装臵的功用和正确 的操作方法。

4、如有人违反起重机安全技术规程,起重机械作业人 员有权拒绝吊运。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熟记指挥工的指挥信号(手势、 哨音、旗语)并应与指挥工密切配合

6、必须出在垂直位臵起升重物时,禁止斜拉斜吊。

7、禁止起吊埋在地下或冻在他物上的重物。禁止用吊 具拖拉车辆。

8、起重机工作时,禁止任何人停留在起重机上、小车 上、起重机轨道上。

9、工作停歇时,不得将起重物悬在空中。

10、物件起吊时应先稍离地面(200-300mm)试吊,确 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然后升高,缓慢运行。

11、起吊物件必须捆绑平稳牢固,棱角快口部位应设衬 垫吊位应正确,起吊件翻身时要掌握重心,应注意人员动向。

12、捆缚吊物选择绳索夹角要适当,不得大于 120°。 遇特殊起吊件时应用专用工具。 遇特殊起吊件时应用专用工具。

13、吊运的重物应在安全通道上运行,在没有障碍的线 路上运行时,吊具或重物的底面必须起升到离开工作面 2 米 以上。

14、在运行线路上需要越过障碍物时,吊具和重物的底 面应起升到比障碍物高半米以上. 禁止吊运重物从头顶上越过,禁止任何人到重物下 边工作。

16、禁止利用起重机吊具运送或起升人员。

17、起重机上的制动器如果是令或者没有调好,禁止工 作。

18、禁止开车碰撞或推动不明情况的临车。

19、在正常情况下,不应依靠各限位开关作为停车用。

20、在下列情况下,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发出警告信号 a. 起重机启动送电时 b. 在同一层或另一层靠近其他起重机时

21、必须在重物离开工作面 2 米已上时,才允许开动大 车和小车。

起重机的遥控器应逐级开动,禁止将遥控器手柄从 顺转位臵直接反转作为停车用。只有在防止事故发生时方可 使用。

起重机大车小车应缓慢靠近终点,尽量避免碰撞挡 驾。应防止与另一台起重机碰撞,只有在了解周围条件的情 况下才允许用空负荷的起重机来缓慢的推动另一台起重机。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听到有不正常的声音时,应立 即停车断电进行检查,吊重物时应稳妥放下。

1、正在工作的起重机,遇有突然停电或线路电压急剧 下降时,应尽快将各控制器转会零位,切断操纵室的总开关, 并通知指挥工。如停电重物掉在半空中时,起重机械作业人 员和指挥工不准离开岗位,要警戒任何人通过危险区。

2、起升机构制动器在工作中突然失灵时,要沉着冷静, 22 必要时将控制器转在低速档上做慢速反复升降动作,同时开 动大车或小车,选择安全地区,放下重物。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十不吊”; (1) 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2) 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3) 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4) 吊挂重物直接加工时不吊 (5) 歪拉斜挂不吊

(6) 工件上站人或浮放活动物不吊 (7) 易燃易爆物品不吊 (8) 带有棱角快口物件不吊 (9) 埋地物品不吊 (10) 违章指挥不吊

28、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以下手续:

(1)使用单位(或所有者)发生变更,新的使用单位(或 新的所有者)应当在变更后 30 日内向当地登记部门办理新的 登记手续,同时变更注册登记标志;

(2)起重机械停用一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停用 后的 30 日内告知原登记部门;

(3)报废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应当在报废后的 30 日 内到原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标志注销;

十四、索具和备品采购、保管和使用要求

加强对起重机械吊具、索具的安全管理,保证其安全使 用,安全管理人员对使用的吊具、索具的安全状况负责,操 作人员对所使用的吊具、索具安全负责。 行车工操作要点

1、行车工需经训练考试,并持操作证方能独自上岗操 作,未经专门训练和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独立操作。

2、开车前应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电气部分、防护保险 装臵是否完好可靠。如果控制器、制动器、限位器、电铃、 紧急开关等主要附件失灵,严禁吊运。

3、必须听从挂钩人员指挥,但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 车信号都应立即停车。

4、应在规定的安全走道、专用站台手扶梯里行走和上下。

5、工作停歇时,不得将起重物悬在空中,运行中,地 面上有人或落放吊件时,应鸣铃警告,严禁吊件在人头上经 过,吊运物件不得离地过高。

6、检修行车时,行车应停靠在安全地点,把各遥控器 拨到零位,断开闸开关,地面要设围栏,并挂“禁止通行” 标志。

7、行车运行时,严禁有人上下,不准在运行时进行检 修和调整机件。

8、运行中发生突然停电时必须将开关手柄放到零位, 起吊件放下或索具未脱钩,不准离开驾驶室。

9、运行时由于突然故障而引起的吊件下滑时,必须采 取紧急措施向无人处降落。

10、夜间工作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11、行车工必须在得到指挥信号后,方能进行操作,行 车启动时应先鸣铃。

12、操作控制手柄时,应先从零位转到第一档,然后逐 级增减速度,换向时必须先转回零位。当接近高度限位器,大小车临近终端或邻近行车相 遇时,速度要缓慢,

13、不准用倒车替换制动,限位代替停车, 紧急开关代替普通开关。

14、工作完毕,行车应停在规定位臵,升起吊钩小车开 到轨道两端,并控制手柄放臵零位,切断电源。 十

六、挂钩工安全操作规程

1、 必须熟悉起吊工器具性能和各种吊具,索具的最 大负荷、报废标准,(见附录

2、常用起重钢丝绳、 链条使用标准)熟练掌握指挥信号,并遵守行车 工的“十不吊”。

2、 起吊工具要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可靠,并妥善保 管。不准随地乱丢,不准超负荷使用。

3、 起吊物件的指挥手势要清楚,信号要明确,不准 戴手套指挥。起吊大型重吨位件时,必须先试吊, 离地不高于 0.5 米,经检查,确认妥协后方可起 吊运行。

起吊件必须捆缚平稳牢靠,棱角快口部位应设衬 垫,吊位应正确。起吊间翻身时要掌握重心,注 意周围人员动向。

5、 用两台行车同时起吊物件时,应按行车额定载重 量合理分配,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6、 不准在起吊件下面停留,行走或站立。

7、 捆缚吊物选择绳索夹角要适当,不得大于 120°。 遇到特殊起吊件时应用专用工具。

8、 多人吊运重物,应有专人指挥,不得远距离或不 引路指挥吊物运行。

9、 吊运物件应按规定地点妥善堆放,不准将重物堆 放在动力输送管线上面或安全通道上。 1 行车挂钩工统一手势: (1) 手心向上表示吊钩向上 (2) 手心向下表示吊钩向下 (3) 手心向前表示大车向前 (4) 手心向后表示大车向后 (5) 手心向左表示小车向左 (6) 手心向右表示小车向右 (7) 小指向上表示吊钩小起 (8) 小指向下表示吊钩小落 (9) 两手交叉表示停止 (10) 起吊手势应有哨音信号配合 执行本规则并接受安全监察

本规则即日起实行,严格按照本规则执行并接受上级主 管部门的察与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整改。

兰州鑫龙路桥模板机械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30日

上一篇:潜孔钻机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