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审计一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企业能源审计一范文

企业能源统计与审计

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是编制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政府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能源、进行能源审计的基础性工作。

● 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

1. 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管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

2. 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3. 加强企业的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制定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必要的信息。

根据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及能源流程的特点,能源统计工作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从一次能源到加工转换;第二级为加工转换到交付最终用户使用;第三级为能源在最终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第三级能源统计工作最为复杂,也是目前整个工作的薄弱环节。

当前能源统计的发展趋势是,从一种能源的分别统计,向多种能源的综合统计方向发展;从只重生产量的统计,转向对生产、转换、消费的全过程的分析和评价。

● 企业能源统计的内容:

1. 统计的原始记录(包括以下三项)

⑴ 燃料的进、销、存原始记录;

⑵ 能源的加工转换原始记录(一般为1小时记录一次的记录表);

⑶ 重点耗能设备(如工业炉窑)原始记录(一般为每班或每炉记录一次)。

考核原始记录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⑴ 必须以各类能源计量的准确数据为依据,应结合质检化验单,内控指标,经济合同等,防止记录填写的随意性。

⑵ 填写数据要整齐公正,清晰正确。

⑶ 不得随意涂改,伪造数字。

⑷ 填写的原始数字要经过企业内部主管部门的审核,有错必纠。

2. 统计台帐应包括:

⑴ 企业燃料的进、销、存台帐

⑵ 企业能源加工转换台帐

⑶ 企业能源消费台帐

⑷ 企业的设备台帐

⑸ 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台帐

⑹ 节能奖惩台帐

⑺ 能源计量仪表台帐

⑻ 能源计量仪表周检台帐

⑼ 产品(工序)能耗台帐

上述台帐应与原始记录严格相符。

3.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的分类: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呈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统计报表(最为详细)。这两类报表的共同部分应数据一致并与台帐相符。

4. 企业能源统计分析

企业能源统计分析是实行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费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只有通过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的和合理的能耗定额,确保定额考核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否则极易挫伤职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在进行能源统计分析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建立切实可行、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情况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能源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项:

(1)企业能源需求统计:未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往往导致能源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或库存偏大、资金占压严重。

(2)企业能源消费统计:预测企业的能源的消费量和各生产单位的能源需求量。

(3)企业产品能耗统计分析:保证正确计算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及在行业中所处地位;正确计算各生产工序的单位能耗。未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很难查明产品能耗节(超)产生的具体原因。

(4)企业能源节约量的统计分析:一般企业往往只做与定额对比的节(超)量分析,而不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这样容易掩盖定额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的弊病。

(5)企业能源利用率统计分析:目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未开展此项分析。这项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能源审计监测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

● 对企业能源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项内容的审计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 对企业的用能概况、能源流程及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应按照国家标准《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进行。

● 产品产量的核定方法

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或车间单耗)的基准,产品产量统计不准确,必将导致能耗指标的失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物资盘存误差等),有的企业存在着产品产量统计失真现象。因此在收集整理产品产量时,应多方面调阅资料,核实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

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

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品。产品产量的核定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往来帐目进行核定。

● 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

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和与之对应的产品(或半成品)产量的时间计算区段及所属范围应一致。

2.企业外购能源的品质,对企业的能耗产生的影响很大。如进厂原煤的质量把关,有的企业做的比较好,能够严格扣水扣杂,按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严格计量,准确化验、验收、结算,监督制约机制非常完善,但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对进厂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原则上应以实测值为准,无条件时可以以国家标准为准。

3.企业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

4.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网络图或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

5. 企业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去。

6. 企业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在综合能耗无法进行简单对比时,可对主要生产工序或重点耗能设备(如同型号的磨机、立窑等)的能源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寻找节能的潜力。 ● 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企业财务往来帐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

●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评价分析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系统单位产品能耗(车间单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含辅助生产体系分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产品计量单位不同时)、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消耗指标。

对上述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标准及同行业或本企业先进水平等相关能耗定额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

●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

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性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性评价。

2.企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的分析评价。

3.按照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合理用水、合理用油的评价。

4.能源利用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5.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的分析评价。

6.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热电联产水平)及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

企业能源审计的类型

● 初步能源审计

这种审计的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仅作一般性的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为1~2天,其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能源管理状况的审计,二是对企业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通过对企业能源管理状况的审计,可以了解企业能源管理的现状,查找能源跑冒滴漏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分析(如:锅炉、压缩空气、工业窑炉、空气调节或热力系统等),若发现数据不合理,还需进行必要的测试,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初步能源审计可以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这是十分有效的。

● 重点能源审计

通过初步能源审计,发现企业的某一方面或系统存在着明显的能源浪费现象,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查找出具体的浪费原因,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

● 详细能源审计

根据企业性质和能源消费系统复杂程度的不同,特别是能源审计的目标不同和企业的要求不同,能源审计工作的深度与范围也就不同。在初步能源审计之后,要对企业用能系统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这就需要更加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进行企业的能量平衡、物料平衡分析,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寻找可以节能的项目,提出节能技改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估;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或节能技改项目)要通过能源审计编制节能篇;对企业的综合利用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进行详细的能源和原材料审计,可以更加准确地核实企业的综合利用水平或热电联产水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企业能够正确合理地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无论开展上述那种类型的能源审计,均要求能源审计小组应由懂财会、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否则能源审计的作用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企业能源审计的主题内容

一般来说,对一个企业进行能源审计需要对该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即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落实情况等)、生产投入产出过程和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对各种能源的购入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审计。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能源计量、监(检)测系统和统计状况进行必要的审查;要对主要耗能设备的效率和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试分析,同时要对企业的照明、采暖通风、工艺流程、厂房建筑结构、以及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予以专门的审查;要利用历年统计数据、现场调查了解结果及测试所得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计算出一些评价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产品能源单耗、综合能耗、主要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耗能指标等)。最后对各种调查、统计、测试和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查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并做出财务和经济评价。利用能源审计的方法,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节能篇的论证,保证基建和技改投资项目节能效益。对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审计核查,可以确保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

从上述内容可见,企业能源审计与企业能量平衡在目的和内容上有相似的地方,但能源审计包括的内容更为广泛,更加着重于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设备管理和企业技术水平的分析评价;审计过程中除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必要的测试外,也对历年的生产和物资进、销、存统计资料分析核对;除计算出企业能源利用的技术经济指标,更要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具体的节能近期措施和远景节能技改方案。因此,能源审计对于强化企业能源管理,提高耗能设备的转换效率,挖掘节能潜力,建立能源管理目标和评价能源利用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企业能源审计的分析方法

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查找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源审计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管理途径:指合理组织生产经营,合理分配能源和物资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等。

1.杜绝“跑冒滴漏”。目的是在于督促职工从小处做起,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如制定严格的能源消耗定额、加强生产现场的巡察管理等)。

2.合理分配使用能源。是指将各种不同品种、质量的能源、资源,分配至最合适的用途。

3.节约各种物资消耗量,减少间接能耗。

4.提高产品产量和运输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5.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输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包括产品合格率和品级率两个指标。合格率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就高;产品品级率高,其使用寿命延长,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提高运输质量,降低了装运损失,相应地节约能源。

6.节约资金占有量。能源、原材料、半成品的超定额储备,设备、厂房超过实际需要,都是对国家能源资源的浪费。

7.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诸如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程度不平衡、供能与用能环节不协调以及设备大马拉小车、低负荷生产等都是造成能源浪费的主要因素。

8.加强管理,提高原燃材料进厂质量(如严格化验,无条件化验的企业应委托专业部门化验;强化计量,减少亏吨和损耗,合理扣水扣杂)。

9.对新上基建和技改工程项目必须严把节能关,做好“节能篇”论证,严禁选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备和工艺。

● 技术途径

通过技术管理,实现节能目标,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淘汰或改造落后的耗能设备:如更新改造高耗能的变压器、锅炉等。

2.改进落后的工艺。

3.改进和提高操作技能: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

4.对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如冷凝水封闭回收技术等。

5.能量的分级利用:如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多效蒸发器连轧连铸等。

6.加强管网和设备的保温、保冷等:

● 结构节能

通过对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节能途径。

1.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调整区域内

一、

二、三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用能的目的。

2.产品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提升产品的挡次。

3.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

第二篇:企业能源审计结果与报告的编写

● 数据的计算与分析

通过对企业各种能源、原材料消费的数据计算与整理,从企业的能源管理、设备的转换效率和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全面综合所获取各种数据和信息,结合国家有关节能的法规法令、能源标准、国内外先进水平、行业状况和企业历史水平、耗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转效率,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评价,分门别类查找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浪费能源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和改进措施。对存在于管理方面或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改方案,应建议企业优先予以整改。

● 对选定的节能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经过综合计算分析,对提出的各种改进措施和节能技改方案,要估算投资费用、节能潜力、投资回收期、成本效益比或寿命周期等。

● 对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节能技改项目)要根据能源审计结果,进行科学论证。 ● 编制企业能源审计报告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是本项工作的直接成果,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企业能源审计结束后,应尽快编写能源审计报告书(20天内)。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的编写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 能源审计的有关事项说明;

⑵ 企业概况、主要用能系统与设备状况、能源管理体系及能源消费状况;

⑶ 企业能源(资源)审计结果(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的评价); ⑷ 企业主要耗能设备测试结果(主要耗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效率及耗能指标);

⑸ 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⑹ 企业节能技改项目的经济技术性分析与评价;

⑺ 企业能源审计结论和整改建议。

● 发布和提交报告

能源审计报告编写完毕,应先与企业负责人见面,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后,召开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参加的审计结果发布会,他们在听取发布会的过程中,各自对存在的问题对号入座,以引起重视和尽快整改;同时将审计报告提交给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企业。

● 定期回访

能源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完成后,要定期对被审计单位的节能措施整改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回访调查,并将整改结果报告给政府节能主管部门。通过回访,一方面可以对被审计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促使其对存在的问题尽快整改,确保能源审计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能源审计部门掌握能源审计对企业的作用和工作中应改进之处,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能源审计部门同企业的联系。

第三篇: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是指用能单位自己或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能源审计是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它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是一种加强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1. 审计类型

能源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全面能源审计、专项能源审计。  初步审计

进行能源审计的对象比较简单,花费时间较短,通常只做初步能源审计。这种审计的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仅作一般性的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为1-2天,其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用能单位的主要建筑物情况、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管网系统、照明系统、用水系统、以及其他用能设备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用能单位的总体基本情况。

二是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能单位的主要节能管理措施,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三是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是主要耗能设备与系统的能耗指标的分析(如供暖、空调、供配电、给排水等),若发现数据不合理,就需要在全面审计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取得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便于进一步分析查找设备运转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初步能源审计一方面可以找出明显的节能潜力以及在短期内就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同时,也为下一步全面能源审计奠定基础。  全面审计

对用能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就要进行详细的能源审计。这就需要用能单位有比较健全的计量设施,或者在全面审计前安装必要的计量表,全面地采集企业的用能数据,必要时还需进行用能设备的测试工作,以补充一些缺少计量的重要数据,进行用能单位的能源实物量平衡,对重点用能设备或系统进行节能分析,寻找可行的节能项目,提出节能技改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评价。  专项审计

对初步审计中发现的重点能耗环节,针对性的进行的能源审计称为专项能源审计。在初步能源审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该方面或系统进行封闭的测试计算和审计分析,查找出具体的浪费原因,提出具体的节能技改项目和措施,并对其进行定量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也可称为专项能源审计。

2. 审计程序

2.1审计策划与准备 2.1.1沟通信息

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采用现场宣讲、交流、调查等方式,使用能单位充分了

解能源审计的必要性以及作用、方法、内容等,也可使审计人员对用能单位的用能种类、数量、产品结构、产量、产值等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2.1.2签订能源审计委托书

委托书是开展能源审计的依据之一。政府监管能源审计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向能源审计机构下达能源审计委托书和审计计划,审计机构根据政府要求开展能源审计。

企业委托形式能源审计由审计机构与用能单位签订能源审计委托书。委托书中要表明委托方和受委托方的责任、义务和审 核范围等内容。

2.1.3 制定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 审计期:一般为一个。

● 审计工作人员和时间:根据审计的目的和内容确定能源审计人员人数和工作天数。

● 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或企业的需要而定。

● 要求配合的人员:一般需要企业主管负责人(熟悉了解整个企业的能源管理和用能状况并能够负责用能单位内部的协调工作)、业务熟练的计量、统计、会计和熟悉工艺设备的人员各1名及与审计相关的供应、检验、技术等人员。

● 要求提供的资料:用能单位概况,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图表及各机构的职责范围情况,用能系统概况及能源流向图,各种能源(电力、热力、耗能工质等)系统图及说明,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供水、供电、供煤等计量网络图。各种能源管理制度制订及执行情况说明,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情况说明。

能源计量、统计系统的情况说明,计量器具一览表及管理情况,能源计量仪表的配置情况说明。各用能系统(水、电、煤、油、气等)说明,审计期节能监测报告,节能设备的使用情况,用能设备一览表。

用能单位审计期已实施的和拟实施的节能技改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供应部门、物资部门、生产部门能源统计和月度报表,各类能源的质量和热值情况汇总,能源的扣水、扣杂情况;生产部门、物资部门的产品统计和月度报表;财务部门的能源成本报表,工业产值、增加值情况。

● 需要备查的资料:与上述资料来源有关的原始资料。

● 审计工作的依据和标准等。 审计机构在制定能源审计方案的时候,要与委托方充分交流意见,力求切合实际。审计方案一经双方确定,能源审计工作应按照方案的要求和规定进行。遇有特殊情况,应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2.1.4 成立能源审计小组

审计机构要针对用能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审计的目的与要求成立能源审计小组。

 审计小组组长

审计小组组长应由审计机构的审计负责人员担任,应具有如下条件: (1)熟悉国家和地区节能法规和政策; (2)掌握节约能源的原则和技术;

(3)熟悉掌握能源审计的内容、方法、程序和相关标准等。  审计小组成员

审计小组的成员的组成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通常需要3名以上经过节能主管部门培训并取得能源审计资格的人员。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之一: (1)具备能源审计相关专业知识或节能管理工作经验;

(2)熟悉常规生产、工艺、设备的技术和计量、统计基础知识; (3)掌握能源消耗核算知识;

(4)了解通用工艺、设备的节能技术等。

根据用能单位能源审计的要求,可以在审计小组内配备一名具有用能单位相同行业经验的专家。 2.2实施现场审计

2.2.1召开能源审计动员会

审计机构进入用能单位,召开由用能单位中层以上人员参加的动员会,发动员工积极配合参与能源审计工作,消除能源审 计的思想顾虑。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宣传能源审计的作用:

(1)提高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 (2)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3)促进用能单位技术进步; (4)提高职工素质;

(5)树立用能单位形象,扩大用能单位在社会上的良好影响。 2.2.2整理、核查资料

审计人员根据用能单位的以下能源消耗原始资料,核实用能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根据核查结果对所提供的资料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补充。 1.能源管理系统的各项制度、职工培训计划以及持证上岗情况; 2.各岗位的能源消耗定额文件和考核结果;

3.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设备台帐、设备维修记录、计量仪器仪表检定证书、维修及校验记录;

 燃料、动力帐等,电费、水资源费缴纳凭证,购入原煤发票凭证及产成品销售凭证等;

 动力车间抄表卡、记录簿、各车间用电及各种能源的记录簿等;  能源购进、消费台帐、化验分析台帐及原始记录;

 进厂能源过磅单、仓库能源实物帐、盘存表及有关产成品入库帐等;  各种能源、产成品出入门登记帐簿;  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记录;

 辅助生产系统能源消耗原始记录;

 各车间、部门统计产品产量的原始资料(包括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次品数量及根据行业规定的折算方法折算成的标准产品等)。 2.2.3 现场监测与调查

在能源审计过程中,为了得到准确的耗能系统或设备的转换效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可以进行现场测试。

为判断企业提供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审计人员应该进行现场调查,包括以下内容:

 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 各种设备和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 计量仪表的配备、安装的位置与工作状态;  以及其他有疑问的环节。

调查方式可以采取现场勘查、询问和座谈等形式。 2.3召开能源审计总结会

能源审计现场审计结束后,要召开总结会,要求用能单位法人代表或者高层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到会,由审计机构审计负责人总结能源审计的工作过程和初步成效。 2.4编制能源审计报告 2.5提交审计报告

3.审计内容

(一)查阅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和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核对电、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三)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四)检查前一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五)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六)审查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

(七)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4.常用设备

1) 电力质量分析仪 2) 参数通风测试仪 3) 红外测温仪 4) 热成像仪 5) 烟气分析仪 6) 照度计 7) 噪声计

8) 超声波流量计等

5.审计原理

能源审计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这套程序引用了如下原理方法: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分层嵌入原理、反复迭代原理、穷尽枚举原理。  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

物质和能量守恒这一大自然普遍遵循的原理,是能源审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理,是进行能源审计的重要工具。在获得被审计用能单位的资料后,可以测算能源投入量、产品的产量,在此期间建立一种平衡,则将大大有助于弄清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及其物质能源的流动去向,帮助发现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瓶颈所在。物质和能量守恒这种工具是对用能单位用能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与手段,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开展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必须借助这一原理。  分层嵌入原理

分层嵌入原理是指在能源审计中,能源利用流程的四个环节(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都要嵌入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会产生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如何解决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这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中都要嵌入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弃能这八个方面。在能源审计的各个阶段都要都要从四个环节出发,利用三个层次,从八个方面入手弄清位置,找准原因,解决问题。  反复迭代原理 能源审计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即在能源审计的过程中要反复的使用上述分层嵌入原理。分层嵌入原理这一方法适用于现场考察,也适用于产生节能方案阶段,有的阶段应进行三个层次、八个方面的完整迭代,有的阶段不一定是完整迭代。

 穷尽枚举原理

穷尽枚举原理的重点,一是穷尽、二是枚举。所谓穷尽,是指八个方面(能源、转换设备、输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输送管网、废弃能)构成了用能单位节能方案的充分必要集合。换言之,从这八个方面入手,一定能发现自身的节能方案;任何一个节能方案,必然是循着这八个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和几个方面找到的。因此,从这八个方面入手可以识别用能单位所有的节能方案。所谓枚举,即是不连续的、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因此,穷尽枚举原理意味着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的每一个层次的迭代中,要将八个方面作为这一步骤的切入点。

第四篇:能源审计服务

一、概 况

1、1企业能源审计 Enterprise Energy Auditing 审计单位根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法令、技术标准、消耗定额等,对企业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和分析评价。

1、2 目的:

对企业的能源消耗 ,管理水平,能耗指标,财务过程,综合利用,环境效果进行检查、测试、诊断、咨询和评价。

查找节能潜力,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制订节能的方案和规划,最终使企业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效率。

1、3 发展情况 – 国外: • 美国 • 英国 • 日本 • 挪威 – 国内

• 国际节能机构相关国际组织(UNDP,ESCAP,ADB,EU)和国内一些专家的大力推动 ● 原国家经贸委80年代在14省市11行业40个企业做试点 • 1997年国家发布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 能源审计作为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最基本要求和重要监控手段 能源审计三大职能:监督、公正、服务

二、企业能源审计的内容

2、

1、类型

– 初步能源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现场管理和统计资料核查 – 重点能源审计: 对某个项目单项审计,如煤、电、水等 – 详细能源审计:全面的能源审计

2、

2、形式

– 政府委托:如对某个企业节能调查,某项工作内容(如对获得节能财税优惠政策企业核查等),对政府安排的重大节能示范项目的专项审计等

市场行为:企业生产管理及节能降耗需要,邀请审计单位审计,单位审计与企业签订商业合同 ⑷ 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和计量仪表检查

• 对部分锅炉、变压器、电机、风机、水泵等能耗设备运行效率的测试,汇总制表; • 对部分供热、供气、供电、供水等输配管道、线路输送效率的测试; • 对各种计量仪表,理化分析,精度和方法 检查核对, • 对照明,采暖,通风,办公,建筑等检查测试 ⑸对能源统计资料的核查核对 •

利用能量守恒的原理,借鉴财务审计方法,对企业审计期内 能源 购进、运输、计量、质检、使用、库存、生产、销售等情况进行审计核查

• 对企业各种生产统计报表、原始记录、理化分析报表、财务报表及相关凭证等进行检查核对、核 算• 现场调查:查看现场,走访 员工,召开座谈会 • 盘查库存

⑹ 对主要能耗指标和定额管理的分析评价: 产品、产值、车间(分厂)、工序、机台等 ⑺ 对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的分析评价(节能篇)

⑻ 对节能指标、经济效果、综合利用程度和环境效果 的分析评价 能源审计的实质: – 对能源流向的追踪 – 对能源工艺工序的追踪 – 对能源费用的追踪。

三、企业能源审计的程序

3、1 确定方案

– 确定审计企业:签订审计协议;制订审计方案; – 确定审计期: 基期,对比期;

– 确定审计时间:根据审计的类型和企业规模而定; – 确定审计内容:根据委托单位和企业要求而定;

– 准备测试仪器:烟道分析仪,流量计,电机测试仪及电工仪器等。 – 确定企业需要提供的各种审计资料.

3、2 实施过程

– 提前十天下达企业能源审计通知书 – 选择能源审计人员(6-8人) – 召开企业能源审计动员会; – 确定企业配合人员; – 实施审计、测试; – 综合汇总、核查资料;

– 查找、诊断问题、分析节约潜力; – 提出整改措施; – 做出审计结论; – 编写能源审计报告; – 与企业沟通,达成共识; – 召开能源审计发布会; – 提交审计报告; – 延伸服务,帮助整改; – 回访服务,信息反馈。 企业能源审计流程表:

四、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4.1 能源计量和统计

– 重要性: 统计是基础,没有统计就没有审计 • 计量是标准,没有计量也没有审计 – 计量范围 :

按新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4.2 需企业提供的能源统计资料、数据、帐表 1.供应部门能源购进品种、数量、价格原始 发票、过磅单、实物帐、盘存帐

原始记录 2. 重点耗能设备运行、抄表、统计台帐 3.动力、生产部门消耗帐、统计帐、记录、报表 • 1.财务部门能源进、销、存的财务帐等 统计台帐

2.门卫的能源、原材料、产成品出入登记等 3.设备、计量仪表台帐、化验分析原始记录等 • 1.能源消费指标:产品、产值能耗、消耗定额 指标体系

2.节能量: 综合、产值、产品、工序、技改 • 3.设备能效 4.3 审计的基本方法 ①产品产量核定

• 产品产量指合格产品的数量 • 非标准品应当折算成标准品 • 在制品、半成品要折算成制成品 • 多种产品按产值计算

• 产品产量准确性非常重要,它作为分母,是计算各种能耗指标的重要依据 ②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

• 企业能源物资消耗的数据和与之对应的产品生产时间和使用范围应该一致 • 核定企业外购能源数量和品质:

运耗、储损、质量、杂质、计量不准、结算不准、折标不准等最终都影响能耗 • 企业能耗应减去外加工、外销、外供部分 • 企业能耗应加上生产辅助系统用能与损失的数量 注意:一是企业如实提供,二是审计人员要认真核查 ③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对标和评价

依据评价企业合理用热、用电、用水、用油的技术导则进行; • 单位产值、单位产品等能耗指标的分析评价 • 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效率的分析评价

• 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效率的分析评价; • 企业生产系统与能源供应系统的合理匹配分析评价 • 企业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 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效果的分析评价 对标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与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对比 二是企业间规模、设备、原料、工艺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对比 企业能源利用分析评价的重点: 一是能源管理方面,二是设备和工艺技术 ⑷编写企业能源(资源)审计报告 • 审计说明:依据及有关事项

• 企业概况:基本情况、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主要经济指标等 • 能耗情况:管理体系,用能结构、耗能设备、消耗状况等 • 审计结果:各种能耗指标,能效,能源成本计算分析,对标,评价, • 对耗能设备和管网、线路的测试结果分析,评价, • 对各项节能指标的核算、评价. • 对存在的问题,差距及节能潜力进行定性定量定价的分析,并作出一览表 • 对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分析及经济评价 • 提出整改建议 • 做出审计结论 (5)召开能源审计发布会

• 对审计结果与企业法人沟通,达成共识 • 参加人员:

企业负责人、各部门、车间、分厂负责人等 • 各单位对所发布的问题对号入座,制订改进措施 • 提交审计报告:

节能主管部门,被审企业、 审计单位存档

第五篇:能源审计内容与方法

能源审计内容与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内容

(1)调查企业所有能源、资源的消耗方式及流向,核对物资帐、生产经营帐等,考核产品的能耗、物耗。 (2)审查企业是否有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耗能设备,测试其运行效率。 (3)分析、诊断、查找浪费能源的各种问题、原因,定量的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提出节能改进措施。 (4)对企业申报的节能技改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科学评估,帮助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5)根据ZF经济主管部门委托和安排,对申请资源综合利用资格企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审计核实,帮助企业获得国家节能和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6)在能源审计监测过程中,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宣传国家的节能法规和激励政策,规范企业合理用能,帮助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定量分析每个因素(或环节)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目前各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计量监控手段不尽完善等原因可能导致统计信息失真,因此仅仅依靠企业现有的统计数据直接进行分析评价,往往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各种数据的来龙去脉,进行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分析,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包括盘存查帐、现场测试等手段,检查核实有关数据。只有在数据完全准确可靠时,才能进行能耗指标、物耗指标的计算分析,进而查找节约潜力,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和措施。 鉴于能源审计的基础是统计、统计的基础是计量,因此,在能源审计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首先要了解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有的企业称之为经济效益考核办法)以及责任制的具体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摸清企业的管理状况(如机构、人员、职能、制度、办法、指标等)和能源流程,为下一步的能源审计分析打下基础。

二、详细了解被审计企业的计量和统计状况,确定计量仪表的准确程度和统计数据的真实程度。 (1)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①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就不能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这样,各项统计分析就无法进行或失去意义。因此,计量工作是各项基础工作的基础。按照GB/T17167-1999《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的规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a.计量器具应满足按产品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对基本核算单位(分厂、车间和重点用能机台、装置等)进行能耗考核和制定企业综合能耗考核标准的需要。 b.要适应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和企业经营管理对计量检测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反馈、控制等实际需要。 c.必须实行生产和生活、厂内和厂外、外销和自用分别计量的原则。 ②计量器具的配备范围: a.进出厂的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二次能源(如电、焦炭、成品油、蒸汽等)以及耗能工质(如压缩空气、氧气、水等)的计量。 b.自产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计量及能源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一次能源的计量。 c.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和耗能工质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计量。 d.企业生活和辅助部门(如办公室、食堂、宿舍等)用能的计量。 e.其它:凡需要进行用能技术经济分析和重点耗能设备的考核如容量在50kW以上的电动机、100A直流电的用电设备、年耗标煤500吨以上的炉窑,由多台小功率机台组成的生产组合和生产线等均应单独安装计量仪表。 在对企业计量工作进行考查时,应注意大垛物资月底盘存和半成品流转过程的计量,必要时应调阅有关原始计量资料,否则企业(或车间)能源单耗指标可能会失真;同时还应注意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针对出入库物资尤其是进出厂物资计量的监督制约机制及手续传递进行详细的了解(漏洞往往出现于此)。 (2)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是编制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ZF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能源、进行能源审计的基础性工作。 ①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 a.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管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 b.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c.加强企业的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制定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必要的信息。 根据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及能源流程的特点,能源统计工作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从一次能源到加工转换;第二级为加工转换到交付最终用户使用;第三级为能源在最终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第三级能源统计工作最为复杂,也是目前整个工作的薄弱环节。 当前能源统计的发展趋势是,从一种能源的分别统计,向多种能源的综合统计方向发展;从只重生产量的统计,转向对生产、转换、消费的全过程的分析和评价。 ②企业能源统计的内容: a.统计的原始记录 b.统计台帐 c.企业能源统计报表的分类: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呈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统计报表(最为详细)。这两类报表的共同部分应数据一致并与台帐相符。 d.企业能源统计分析 企业能源统计分析是实行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费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只有通过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的和合理的能耗定额,确保定额考核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否则极易挫伤职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在进行能源统计分析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建立切实可行、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情况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 ①对企业能源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项内容的审计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②对企业的用能概况、能源流程及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应按照国家标准《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进行 ③产品产量的核定方法 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或车间单耗)的基准,产品产量统计不准确,必将导致能耗指标的失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物资盘存误差等),有的企业存在着产品产量统计失真现象。因此在收集整理产品产量时,应多方面调阅资料,核实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 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 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品。 产品产量的核定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往来帐目进行核定。 ④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 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a.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和与之对应的产品(或半成品)产量的时间计算区段及所属范围应一致。 b.企业外购能源的品质,对企业的能耗产生的影响很大。如进厂原煤的质量把关,有的企业做的比较好,能够严格扣水扣杂,按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严格计量,准确化验、验收、结算,监督制约机制非常完善,但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对进厂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原则上应以实测值为准,无条件时可以以国家标准为准。 c.企业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 d.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网络图或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 e.企业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去。 f.企业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在综合能耗无法进行简单对比时,可对主要生产工序或重点耗能设备(如同型号的磨机、立窑等)的能源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寻找节能的潜力。 ⑤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企业财务往来帐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 ⑥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评价分析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系统单位产品能耗(车间单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含辅助生产体系分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产品计量单位不同时)、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消耗指标。 对上述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标准及同行业或本企业先进水平等相关能耗定额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 ⑦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 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性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性评价。 b.企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的分析评价。 c.按照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合理用水、合理用油的评价。 d.能源利用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e.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的分析评价。 f.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热电联产水平)及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 (4)企业能源审计的分析方法 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查找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源审计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管理、技术和结构节能。 ①管理途径:指合理组织生产经营,合理分配能源和物资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等。 a.杜绝“跑冒滴漏”。目的是在于督促职工从小处做起,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如制定严格的能源消耗定额、加强生产现场的巡察管理等)。 b.合理分配使用能源。指将各种不同品种、质量的能源、资源,分配至最合适的用途。 c.节约各种物资消耗量,减少间接能耗。 d.提高产品产量和运输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e.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输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包括产品合格率和品级率两个指标。合格率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就高;产品品级率高,其使用寿命延长,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提高运输质量,降低了装运损失,相应地节约能源。 f.节约资金占有量。能源、原材料、半成品的超定额储备,设备、厂房超过实际需要,都是对国家能源资源的浪费。 g.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诸如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程度不平衡、供能与用能环节不协调以及设备大马拉小车、低负荷生产等都是造成能源浪费的主要因素。 h.加强管理,提高原燃材料进厂质量(如严格化验,无条件化验的企业应委托专业部门化验;强化计量,减少亏吨和损耗,合理扣水扣杂)。 i.对新上基建和技改工程项目必须严把节能关,做好“节能篇”论证,严禁选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备和工艺。 ②技术途径 通过技术管理,实现节能目标,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a.淘汰或改造落后的耗能设备:如更新改造高耗能的变压器、锅炉等。 b.改进落后的工艺。 c.改进和提高操作技能: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 d.对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如冷凝水封闭回收技术等。 e.能量的分级利用:如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多效蒸发器连轧连铸等。 f.加强管网和设备的保温、保冷等: ③结构节能 通过对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节能途径。 a.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调整区域内

一、

二、三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用能的目的。 b.产品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提升产品的挡次。 c.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 (5)企业节能技改项目评价分析的方法 通过审计分析发现的节能潜力,有的项目不需花钱(如堵塞管理漏洞)或少量的投入就能见效;而有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节能节材项目必须开展技术经济评价,进行能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比较分析,以避免投资失误。 开展技术经济评价应注意坚持以下几点(详细内容略): 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中以定量分析为主。 ②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中以动态分析为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③宏观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中以宏观分析为主。 ④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 ⑤全过程经济效益分析。 ⑥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以价值量分析为主。 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应注意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性分析,包括盈亏分析、敏感性分析。

上一篇:浅谈行政问责制范文下一篇:企业党支部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