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漏失识别与预测研究

2022-09-12

引言

目前, 对泥浆漏失情况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漏失深度和井段;二是漏层的性质, 如岩性、压力、流体性质、裂缝产状和大小;三是漏失的原因, 即它是属于储层的低压层漏失还是属于重泥浆对地层的压裂漏失。从钻井的角度看, 长裸眼、多压力层系、复杂地层, 特别是钻调整井时, 井漏的问题显得更严重。如果在钻井之前, 能比较准确地预测井漏的位置和程度, 那么在钻井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钻井工艺措施, 可以很好的防止井漏的发生。

本文根据井漏机理, 对现场井漏事故进行了分类, 并给出了每种漏失形式的判断准则。

一、漏失类型判断准则

1. 渗透性漏失

渗透性漏失指的是多孔渗透性地层的漏失。这种地层孔隙度大, 渗透率高, 埋藏深度不一, 漏失程度也不一样。渗透性漏失的严重程度决定于泥浆柱压力与地层压力差值的大小和井壁上是否有泥饼形成。

当有泥饼存在时, 泥饼的渗透率将对泥浆的漏失量有很大影响, 用泥饼系数αc表示泥饼的影响。αc与泥饼渗透率、强度、厚度、可压缩性等因素有关, 它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这样, 由达西公式渗透性漏失的漏速可由下式表示。

在无泥饼的极限情况下, αc=1;当泥饼形成的很好时, 不发生漏失, αc=0。

(1) 地层压力Pe的确定

地层孔隙压力的检测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其中, 有地球物理方法, 测井方法以及随钻测试方法等。

(2) 渗透率K的确定

目前, 常用一些经验公式计算岩石的渗透率。Wyllie和Rose公式[1]为:

还有, 根据孔隙度φ和粒度中值M估计K[2]

式中:D1与砂岩的压实、胶结物含量和分选性有关。

2. 压裂性漏失

压裂性漏失是人为造成的, 是地层承受过高的压力后产生和诱发裂缝的结果。主要因素有:工作液密度太高;下套管速度太快;泥浆或水泥浆流变性能差;开泵太猛, 循环排量过大;产生过高的激动压力。

对于压裂性漏失的研究, 首先要对地层岩石进行受力分析, 对裂缝的形成条件有清楚的认识, 然后可以建立压裂性漏失的判断准则[3]。

在地层破裂之前, 井壁上的最小总周向应力应为地应力、井筒内压及液体渗滤所引起的周向应力之和, 即:

对于拉伸破坏一般采用最大拉应力理论:

把井壁应力公式 (4) 与破坏准则 (5) 式相比较, 可以求出井壁发生拉伸破坏的临界泥浆密度。

对于直井, 非均匀水平地应力的情况, 当θ=0或180时, σ0最小。有:

即此时拉伸破坏最先出现在垂直与最小水平地应力的方向。

3. 裂缝性漏失

裂缝性漏失是指天然裂缝性地层的漏失。其裂缝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这种地层的漏失往往是突然性的, 漏速大, 一般情况下均出现失返, 堵漏难度相当大。

用测井的方法探测裂缝及其分布的主要依据是裂缝与基质具有不同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 故在多数测井曲线上均具有相应的显示。目前, 识别裂缝比较有效的测井方法有十多种。其中, 地层倾角测井是探测天然裂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包括:裂缝识别测井、电导率异常检测、定向微电阻率等。另外, 还有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声波测井等等[4]。

在钻井过程中, 钻遇裂缝性地层一般会发生或大或小井漏事故, 也就是说, 当Pm>Pe时, 很有可能会发生井漏。可以看出, 裂缝性地层必然对钻井液的性能要求很高。

4. 溶洞性漏失

溶洞性漏失与裂缝性漏失具有相似的特点, 也具有突然性, 漏速大, 泥浆失返, 堵漏难度大等特征。通常, 溶洞性漏失的危害要比裂缝性漏失尤为明显和严重。但是, 我国大部分地区, 溶洞性漏失并不多见;主要出现在喀斯特地形发育的地区。

溶洞的测井相应特征是:井径扩大、钻速加快、钻具放空;电阻率低, 这主要是受泥浆影响;密度测井低, 可低至泥浆值;地层倾角测井出现饱和低阻异常;变密度图中波幅衰减, 波形干涉, 呈“V”字形等。

三、初步应用

对中原油田文13-x井的分析中, 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计算应用了针对文东区块经验公式。

孔隙度经验公式:

渗透率经验公式:

GR—自然伽玛读值, GRmin—解释井段纯砂岩的GR读值, GRmax—解释井段纯泥岩的GR读值

在2550米-2700米井段, 是发生漏失的可能性比较大的层段。有复杂的裂缝性漏失层存在, 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钻开该地层之前, 加入有效的堵漏材料, 并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 安全钻进该地层。用于指导实际钻井作业, 起到较好的效果。

结论

(1) 井漏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是对地层存在着正压差, 存在着漏失通道及足够容纳液体的空间, 且漏失通道的开口尺寸应大于外来工作液中固相的粒径;

(2) 地层漏失分为四种类型:渗透性漏失、压裂性漏失、裂缝性漏失、溶洞性漏失;

(3) 建立了四种漏失形式的判断准则以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

(4) 运用所建立的准则预测地层漏失情况, 及时加入有效的堵漏材料, 并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 有利于安全钻进。该方法用于实际钻井作业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井漏是油气井钻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井下复杂情况, 使钻井成本明显增加。本文介绍了井漏发生的必要条件, 阐述了地层漏失的四种机理:渗透性漏失、压裂性漏失、裂缝性漏失、溶洞性漏失。建立了这四种漏失形式的判断准则, 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漏失压力,渗透率,漏失判断准则,井漏预测

参考文献

[1] 丁次乾.矿场地球物理.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177-178.

[2] 徐同台等.钻井工程防漏堵漏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208-209.

[3] 程远方.油气工程岩石力学.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87-96.

上一篇:功能多样的优良牧草——红三叶下一篇:大城市新区义务教育设施规划探索——以南京仙林副城青龙片区控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