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知识点总结

2022-10-11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八年地理上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八年地理上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素材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

物质

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星云。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

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

金星、地球等

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

尘粒、固体块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雾

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

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数以亿计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4)层次结构示意图

4.

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1)

结构特征:与太阳系其它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都不特别)

(2)

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5.

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条件

安全的

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

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

适宜的

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

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6.

月相

口诀: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反应。

(2)对地球影响:a

.直接为地表提供光和热资源

b.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太阳能的利用、煤和石油资源)

2.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

厚度增大,亮度减小

温度增大,密度减小

大气层

日冕

光球

(1)概念:太阳_________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耀斑

11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层、B色球层和C______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层上为太阳黑子、B层上为_____,其周期平均约为_____年。

(4)太阳活动现象: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5)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

;

(6)影响:a.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产生“磁暴”现象,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甚至使信鸽迷路

c.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d.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诱发地震、水旱灾害)

(7)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因素:纬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地形(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天气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1)含义:具有

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a.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b.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

相同

或者

相似

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低级

、越

简单

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

宙、代、纪

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5.41

亿年,包含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

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无生命);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

成矿

时期。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

5.41

亿年—

2.52

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包括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和晚古生代(包括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

运动剧烈

,形成

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生物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植物

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

期。

3.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

600万年,分为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

板块

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含义:地震的能量以

波动

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类型和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共同特点

纵波(P波)

体、液体和

体中均能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

横波(S波)

只能在

体中传播

(3)应用:获得地球内部

物质

结构状况

的主要依据。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

、地幔和

地核。

位置范围

地震波传播特点

特点

地壳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

体外壳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稳定

;到了莫霍面,传播速度突然

增加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越

薄。

地幔

地球内部介于

地壳

地核

之间的圈层,在

莫霍界面

以下到

古登堡界面

以上

能传播

横波

①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

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

增加

;②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

软流

层,是

岩浆

主要发源地

地核

地球的

核心

部分,即

古登堡界面所包围的球体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波

①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镍。

②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

液态

熔融

状态

3.

岩石圈:

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

岩石

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

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

水体

生物。

4.

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

气体

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密度变化特点:

①近地面的大气密度

大。

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

减少

③在2000—3000千米高空,与

星际

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

上界。

(3)出现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

5.

水圈(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主体)、

陆地

水、大气水和

生物

水。

(3)陆地水:①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②分为

地表

水和地下水。

6.

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

(1)

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的总称。

(2)特点: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第二单元长江的开发(导)学案

回族约有1/3人口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他们信奉伊斯兰教。 居室里面忌放猪皮、猪鬃等制品。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

《长江的开发》学案

总第10学案2课时使用主备:辅备:

八年班姓名备时:2012年10月8日学时:2012年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

2.记住长江的长度和主要支流,长江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划分。 3.掌握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的位置。

预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长江的开发

名著《三国演义》开篇中有句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长江的源流概况(P52)

①发源地:青藏高原的,位于青海省,观看长江源头沱沱河的图片 ②入海口:,位于上海市, 观察长江入海口位置 ③长 度:6300多千米 ④流经省区:(11个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⑤流经地形区:4个,、 横断山区 、、,流域地跨一二三阶梯⑥河段划分:自源头至为上游河段,自宜昌至为中游河段,自以下为下游河段。⑦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总括:世界第大河、中国第大河——我国河流当中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

2.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

上游:多峡谷,落差大,江流湍急,资源丰富。

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水面宽阔,流速缓慢。

下游:地势更低平,江面更宽阔,水网如织。 3.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人们把长江誉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她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人们对长江各个河段的开发利用。 (1)巨大的水能:

①水能分布:干支流水能蕴藏量达2.6亿KW、占全国的1/3,主要集中在河段,其中可开发水能占全国的一半,故称“”。 水能主要分布在:

A.源头——宜宾段,主要峡谷有虎跳峡处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转折,是长江最集中的河段,占全河落差的92%。

B.三峡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处于第二与第三级阶梯的转折、切穿巫山而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水利枢纽,它正好在长江干流“L”与“W”的结合部。 水流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水能开发:截断巫山云雨,天堑变通途,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②开发利用

人们为了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在长江上兴建了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有等。 (2)旅游资源(重庆-湖北: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李白曾经有段脍炙人口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的就是李白过三峡的故事。现在随着三峡水电站的建成,白帝城等许多景观都将淹没在水库中,不过有破也有立,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随着三峡水电站的建成,一个新的景观也随之诞生。

(3)水运(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长江源头至宜宾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从宜宾以下河道变缓变宽而且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不结冰,可以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七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航道的2/3,长江成为我国河流中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被誉为“”。 4.长江的治理 (1)荆江治理:(湖北枝江-湖南城陵矶)长江并不总是给予我们恩惠,“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九曲回肠)”,对于荆江的治理也是我们的一个课题。(P54图2.38)——(2)防洪

①中下游洪水的成因及危害:(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富、汛期长。)

②防洪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植树造林和水土保

持工作;三峡工程

二、达标检测

1.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三峡

2.我国河湖众多,许多大江源远流长,下列河流中,航运价值大,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A.长江B.黄河C.珠江D.淮河 3.长江和黄河的相同之处是()

A.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B.上游水能资源都很丰富C.都有凌汛和结冰现象D.最终都注入东海

三、师生总结

1.长江的源流概况

2.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3.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及利用4.长江的治理

第三篇:八年上文学常识归纳

1、《巴东三峡》选自《中国百年游记精华》。作者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本文的体裁是游记。读游记,要弄清作者的行踪,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游记的三要素:游踪、景观、情感。

2、《周庄水韵》选自《散文选刊》。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采用了时空顺序。周庄,在江苏昆山,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刚察南部。本文写了作者在青海湖的所见所感,从各个方面描绘了青海湖醉人的美,这种美是纯自然的,作者希望拥有现代文明的人珍爱自然,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

4、《走进纽约》选自《中国百年游记精华》。作者刘成章,当代作家。纽约,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位于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出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许基仁等。

6、《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一百篇》。作者周婷、杨兴。本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本文体裁是特写性消息。

7、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侧重于“再现”。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8、《生命之舟》选自《中国新闻奖作品选》。作者梁家新等。这是一篇电视新闻,它主要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母、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画合一”是其主要特点。

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选自《晚报文萃》1990年第5期。作者谭士珍,当代作家。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有人认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10、《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著作有《论持久战》《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本文是为悼念白求恩医生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人。

11、《谈语言》选自《王力文集》。作者王力,字了一,语言学家。作品有《古代汉语》《诗词格律》《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本文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12、《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1

13、《懒惰的智慧》选自《读者文摘》1985年第9期。作者凯利,美国作家。

14、《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回目是: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这部小说是反映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完整,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层次分明,一环紧扣一环,结构巧妙。

15、《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号文木老人。

《儒林外史》共有55回,刻画了一百多个人物,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可全书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16、《选举风波》节选自《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作者秦文君,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孤女俱乐部》《十六岁少女》,以及新作《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堂街3号》等。她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17、《山米与白鹤》选自《20世纪儿童文学名著精粹》。作者贝特西·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18、《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自《生物学碎锦》。作者贾祖璋,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类概论》《鸟与文学》《动物珍话》《中国植物图鉴》等。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所著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19、《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选自《火星——我的第二家园》。作者巴里·齐默尔曼等,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20、《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该分册的主编是严济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

21、《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自1999年12月22日《参考消息》。作者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22、《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因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文的成就大于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他的《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合起来被称为“三戒”。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过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3、《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

2 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4、谢中书,指谢徵,字元度,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谢中书”。

25、《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在诗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方面,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方面,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26、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27、《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公安人。“公安派”创始人。他与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合称“三袁”,他的文学成就最高。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其做过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的作品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29、《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他与王维并称“王孟”。

30、《游山西村》选自《陆游集》。作者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31、《渔家傲》选自《全宋词》。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

32、《浣溪纱》选自《东坡乐府》。“浣溪沙”是词牌名。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县(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34、《教学相长》原出自古代经典著作《礼记》,课文选自选自《十三经注疏》,本文主要讲述的道理是:教学相长。

3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左传》是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5、《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

3 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6、《干将莫邪》选自《搜神记》(志怪小说集)。作者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

37、《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集,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撰。《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色彩。《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38、《劳山道士》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人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39、《聊斋志异》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40、《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41、《赤壁》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42、《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代表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43、《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字璱人,又字尔玉,号定庵。己亥,即指公元1839年。这年作者辞官后写成315首七言绝句,编定为“己亥杂诗”。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44、《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

关于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

4 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使其优势十分明显。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笔记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也是十分浓郁的,如在笔记小说相对较为成熟的魏晋、唐、宋时期以来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等,则是这方面的代表。尔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笔记小说,又达到了相当高度。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视角与视点,均是平民化与带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文学特色的,包含了许多传说、寓言、掌故、轶事,尤其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它不仅是平民化的视角,即换句说,“是老百姓眼里的世界”,而且叙述及语言方式上则更是浓墨重彩,人物呈现出的想象与创造力,营构的鬼、狐世界,细节的夸张与变形,以及作品中的寓言性质及象征意义,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与故事情节,则是他最大的特色。

但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尽管许多细节以及故事情节、甚至人物都是虚构、夸张、变形的,但其作品从整体和宏观上却极其高度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真实。或许,无论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们都因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进行文学创作,才有了这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新闻

1、新闻的定义:又称消息,它是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它的基本特征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或:真、短、快、新)。

2、新闻的分类: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

3、消息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

5、新闻的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引题作用是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引出题目;正题是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6、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作用是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导语部分一般包含了新闻的六个要素。

7、导语的写法: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8、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9、主体:即消息的主干,正文部分。消息的主体通常是导语部分的具体化。它承接导语,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解释、深化导语所表达的主题

5 思想,或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

10、“倒金字塔”结构:它是消息这种体裁最基本、最有效的结构形式。它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基本特征。

11、消息的写法: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也可兼有议论和描写。

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3、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包括史实、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的经历感受等)和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至理名言、言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

4、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5、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可分为层层深入式和起承转合式;一类是“横式”,可分为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

6、议论文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驳论。驳论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波论证。

7、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8、分类:议论文按内容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按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第四篇:八年英语上短文填空及答案

八年英语(上)短文填空练习题

(一)

What do students do at the Green High School ? Here a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activity survey ______(1) Green High School. Most students exercise three _____ (2) four times ______(3) week. Some students exercise once or twice a week. Some students are very active ______(4) exercise every day. ______(5) for homework, most students do homework every day. ______(6) students do homework three or four times a week. No students do homework once or twice a week. The results _____(7) “watch TV’ are interesting. All students watch TV ______(8) or twice a week. Some students watch TV three or four ______(9) a week, ______(10) most students watch TV every day.

1._______

2.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________ 7. ________ 8.________

9. _________ 10._________

(二)

I’m pretty healthy. I exercise every day, usually _____(1) I come home _____(2) school. My _____(3) habits are pretty good. I try _____(4)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I eat fruit and drink milk every day. I never ______(5) coffee. _____(6) course, I love junk food too, and I eat it two _____(7) three times a week. Oh, and I sleep nine hours every night. So you _____(8), I look after my health. And my healthy lifestyle _____(9) me get good grades. Good food and exercise help me to study _______(10).

1._______

2.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________ 7. ________ 8.________

9. _________ 10._________

(三)

John and Sally are in ______(1) same school. Their home is far _______(2) school. They get up early _____(3) the morning and _______(4) the bus to school after breakfast. Sometimes they ______(5) lunch in the restaurant. John likes hamburgers ______(6) meat. ______(7) Sally likes vegetables and fruit. After lunch John goes to _____(8) volleyball and Sally goes to the classroom. She _____(9) English songs or listens _____(10) music.

1._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 5.__________

6.________ 7.________ 8.________ 9._________ 10._________

1

(四)

Dear Tony,

How ____ ( 1 ) your day off ? Did you have _____ (2 ) camping? I didn’t have a very fun day. I visited my cousins. It rained _____ ( 3 ) day. In the morning, I ______ ( 4 ) in the house and watched videos, ______ ( 5 ) computer games, and read. In the afternoon, Uncle Wang _____ ( 6 ) some of his old things out _____ ( 7 ) the yard and had a yard _____ ( 8 )! Unfortunately, it was ______ ( 9 ) of boring. ______ ( 10 ) came to the sale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 See you soon.

Nick.

(五)

You are never _____(1) young _____(2) start ______(3) things. _____(4) example, Tiger Woods started golfing _____(5) he was only ten months ______(6). Mozart started writing music when he was four years old. And Ronaldo, the great Brizilian soccer _____(7) , played ____(8) his national _____(9) when he ______(10) seventeen.

1._______

2.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________ 7. ________ 8.________

9. _________ 10._________

(六)

Li Yundi, a well—known Chinese pianist, always loved music. He was _____(1) in 1982 ______(2) Chongqing. ______(3) he was a small boy, he could hum songs and difficult pieces ______(4) music. He began _____(5) learn the accordion ______(6) the age of four, and ge started to learn the piano when he was seven. In October 2000, Li Yundi _____(7) part in the 14th Chopi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in Poland. He ____(8) the first prize in his group. He was also the first Chinese pianist _____(9) the 70—year history of the competition ______910) win this prize.

1._______

2.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________ 7. ________ 8.________

9. _________ 10._________

(七)

Li Shizhen was born in 1518. ______ ( 1 ) father was a poor doctor. Li Shizhen often saw that people fell ill. He decided to ______( 2 ) medicine so that he could help people.

Li Shizhen read many books about medicine. He found many of the old medical books were full _____ ( 3 ) mistakes. So his wish was to write a ______ ( 4 ) one.

He did his best to study medical science. He studied not only the herbs(草药) in his own garden, ______ ( 5 )also the wild one. He set out many times on long journeys to collect herbs and talked with farmers. He learned a lot _____ ( 6 ) the working people.

After many years of hard work and study, Li Shizhen _____ ( 7 ) his great work “ Ben Cao Gang Mu”. _____ ( 8 ) that time , he was sixty. His book is now one ______ ( 9 )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the medical ______ ( 10 ) of the world.

1.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

6. ________ 7. ________ 8. _________ 9. ________ 10. ________

(八)

Sanya is in Hainan Province ______(1) southern China. It’s still ______(2) in winter. It’s about 15℃in the afternoon. Sanya ______(3) lovely beaches. The _____(4) of a hotel room is about 320 yuan a night. Harbin is in _______(5) China. It’s cold in winter, sometimes -30℃. Tourists need ____(6) wear warm clothes. There is an Ice and Snow Festival in winter. A hotel room is ______(7) 230 yuan a night. Beijing is not very cold in ______(8) . It’s about 10℃. It doesn’t often rain _____(9) snow. Hotels usually cut their ______(10) in winter. About 200 yuan a night is enough.

1._______

2.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________ 7. ________ 8.________

9. _________ 10._________

(九)

In China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getting shorter sleeping time than _____ ( 1 ). Most students sleep less _____ ( 2 ) hours every night because they have _____ ( 3 ) homework to do. Some homework is given by their teachers, and some by their ______ ( 4 ). Also, som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save time. They are not careful enough while they _____ ( 5 ) their homework, so it ______ ( 6 ) them a lot of time. Some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______ ( 7 ) watching TV programs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hey ______ ( 8 ) up late very late. Some students have to get up early every morning on weekdays to get to school on time ____ ( 9 ) bus or bike. It can _____ ( 10 ) a long way from home to school.

1. ______ 2. ______ 3. _______ 4. _______ 5. _______

6. _______ 7. _______ 8. _______ 9. _______ 10. _______

(十)

Did you hear about Zhao Xiaoting? She was a college student in Wuhan . ( 1 ) _____ she was in college , she did well in all her subjects . And she was supposed to ( 2 )______ a good job in big cities. In July 2010 , she went to Guizhou to teach ( 3 ) ______ a volunteer . Her parents were very angry with her (4) ______ of this.

When she got to a village , she found ( 5 )______ was very poor. But she felt very lucky because people there were very friendly. Then she stayed there and ( 6 ) ______ the kids English , dancing and so on. People there loved her very much. Most of the roads in Guizhou are through the mountains . Sometimes they were ( 7 )_______ while they were walking on the road . On July 21th , 2010 ( 8 )______ big stone fell down from the mountain and hit Zhao on the head when she was walking on the road . It made her die. Her ( 9 ) ______ gave a great influence ( 影响 )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y ( 10 )______ a decision to go on teaching in these areas and help those poor children.

4

参考答案: 一.

1.at

2.or

3.a

4.in

5.As

6.Some

7.for

8.once

9.time

10.but

二.

1.when

2.from

3.eating

4.to

5.drink

6.Of

7.or

8.see

9.helps

10.better

三.

1.the

2.from

3.in

4.take

5.have

6.and

7.But

8.play

9.sings

10.to

四.

1.was

2.fun

3.all

4.stayed

5.played

6.put

7.in

8.sale

9.kind

10.None

五.

1.too

2.to

3.doing

4.For

5.when

6.old

7.player

8.for

9.team

10.was

六.

1.born

2.in

3.When

4.of

5.to

6.at

7.took

8.got

9.in

10.to

七.

1.His

2.study

3.of

4.new

5.but

6.from

7.finished

8.At

9.of

10.scinece

八.

1.in

2.warm

3.has

4.price

5.northern

6.to

7.about

8.winter

9.or

10.prices

九.

1.before

2.9

3.much

4.parents 5.do

6.takes

7.time

8.stay 9.by

10.be

十.

1.When

2.find

3.as

4.because

5.it

6.taught

7.dangerouse

8.a

9.death

10.made

第五篇: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000千米,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减少,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维吾尔自治区。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9、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20、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1、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2第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3、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4、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5、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6、开以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7、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8、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9、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0、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31、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2、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下一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