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特点和管理策略

2022-09-19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目的有所不同。企业的经营往往是以盈利为目的, 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不以营利为目的, 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需要在日常的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执法、监督的作用, 他们的日常行政支出、人员工资及固定资产的购置等费用都是依靠中央财政拨款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而这些资金往往都来源于纳税人。从这个层面来说, 行政事业单位更需要做好内部资产的管理, 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 毕竟这是他们开展日常工作, 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日益推进,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提高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杜绝浪费现象, 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特点

在经济发展新时代下, 自从十八大以来, 国家治理体系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建设步伐加快, 财政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趋于严格化和精细化, 固定资产的管理呈现出新特点[1]。国家也根据这些新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实施办法, 比如《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具体准则以及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都进一步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1]。

(一) 固定资产的范围更加清晰, 资产配置更加合理

根据2012年财政部印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条规定, 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的国标分类从1994年的十一类调整划分为六类, 即房屋及构筑物, 专用设备, 通用设备, 文物和陈列品, 图书、档案, 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更加清晰地为日常固定资产管理、资产数据统计、情况汇总上报等工作明确了新的管理规则。同年, 在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 明确提出了对固定资产具体折旧的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处理, 只有达到折旧标准的固定资产才允许其作折旧处理, 在折旧前必须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购进日期、购进价格、折旧日期、折旧价格等一系列信息的记录工作, 坚决杜绝和防止任何个人或者团体通过折旧处理来侵吞国家或者单位固定资产的行为[2]。

(二) 固定资产管理评价考核体系日趋健全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中, 通常设有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管理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固定资产, 拟定固定资产入库、领用及报废等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办法。作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者, 指导本单位的每一位员工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但往往存在于内紧外松的管理现象, 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由内而外逐渐松懈, 具体使用人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 导致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中, 明确指出了管理基础薄弱, 基层单位业务力量不足及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在新时代下,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评价考核要逐步加强重视, 不断创新改进现有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为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日益完善的制度保障。

(三) 网络化、数字化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成为主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网络化、数字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让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更加清晰, 大大提升了固定资产信息录入、查询及数据统计、汇总上报的能力。通过设置角色定位和工作权限, 做到操作有痕迹, 能够更好地保留资产管理工作的业务记录,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同时网络化、数字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也让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更加动态化和智能化, 减少了管理和使用的难度, 有效地提升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使用人的参与度。

二、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策略

(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外监督风控制度建设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外监督和控制度建设, 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提高资产配置与使用效率的核心工作。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本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查, 对资产存量和流动行进行实时性监控, 有效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一手数据;另一方面, 配合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外部监督审查机制, 加强对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等环节的全面监督管理, 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督。

(二) 健全构建固定资产评价考核体系

为了提升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使用效率, 提升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在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 提升人员管理及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评价考核体系尤为重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 在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力执行的同时, 还要提高对政策的解读能力, 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政策性的指导和建议;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安全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周期。重视“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进行有效的评价考核, 提升人员素质和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

(三) 全方位完善网络化、数字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和财政部门的政策法规要求, 规范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因地制宜, 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 按照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提升个性化服务。将每一个工作节点、每一个管理重点、每一项关键信息有效地反映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 让每一个工作步骤都可以一目了然, 清晰明确。同时, 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每一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参与度, 及时了解个人名下资产的使用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数字化管理,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数字统计能力, 及时对本单位、本部门资产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数字的直观性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其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奠定了其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往往不及企业, 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损耗、维修和折旧等环节, 主要表现在巡查检修不够规范, 折旧不达标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这个万物俱新的新时代,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我们需要针对这些新的特点制定新的策略。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 必须要立足于当前变化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 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关键词:新时代,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策略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7 (35) :42-43.

[2] 胡团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新特点[J].绿色财会, 2018 (10) :24-26.

上一篇: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安全分析及加固设计技术研究下一篇: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