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普通外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探讨在普通外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于提升护理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普外科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8.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4.21%;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51%,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一篇:普通外科论文范文

普通外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1外科病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护士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对有疑问医嘱也机械地执行。未按级别护理要求观察病程,呼叫铃响才前往,病情变化不及时发现,导致抢救不及时,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对患者没有认真识别、对手术部位不进行标识,导致接错手术患者或手术部位错误。

1.1.2专科护理理论不熟练或技术水平低

外科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多,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低年资护理人员因理论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1.2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差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严格的护理工作制度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或落实不到位,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

1.2.2护士缺编严重

目前医院普遍护士缺编,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床护比,护理人员不足,她们只能疲于应付患者的常规治疗及抢救,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缺乏时间,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由家属承担,造成护理质量低下,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

1.3患者方面因素

1.3.1对手术治愈的期望值过高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术后恢复达不到期望值,不信任医师护士,怀疑诊断、治疗、手术操作错误,引起医疗纠纷。

1.3.2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外科患者治疗需要在体内安置各种管道,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虽然护士反复说明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个别患者仍擅自拔管。

2对策

2.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安全相关知识。

2.2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让她们热爱护理专业,加强责任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重点对新毕业、低年资、刚转科护理人员培训,使她们尽快掌握术前术后的护理常规及必要的抢救技术。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及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可选送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听课、学术交流、进修深造。

2.3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帮助,善意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4提升管理水平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也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士长不仅要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新动态;学习心理学、管理学、关系学,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制定好专科护理常规、枝术操作流程;建立应急预案、告知制度、腕带及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各种仪器操作流程等;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为确保护理安全打好扎实基础。加强护理过程的环节质控,特别是薄弱环节,要抓关键病人、关键制度、关键时间、关键人员、抢救仪器及药品。制订好各项质量标准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检查每月1次,科室组织护理质控每周1次,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护理人员能背诵护理核心制度,更强调的是将核心制度的要求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及时总结及反馈科室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将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之中。

2.5合理配制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

护理部根据外科特点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护士长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当天安排手术多、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都应增加人员上班,尽可能解决护士超负荷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患者抢救,及时启动人力资源应急预案,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精力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2.6加强医患沟通,消除纠纷隐患

据统计,80%的护患纠纷是因为沟通不足或沟通无效所致。在实际工作中与患者沟通,重要的是站在患者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便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对病人过激的语言和行为,也能谅解并心平气和的解释和安慰,以实际行动获得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

2.7营造“非惩罚性”工作氛围

制订护理差错上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威胁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对上报的事件采取对事不对人,不通报当事人,不注重惩罚。这样可以消除医护人员担心受到惩罚而采取隐瞒行为,有不良事件就能立即上报,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把危害降到最低。针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管理者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与工作制度或流程有关、与护理人力不足还是与个人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有关,针对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作者:林雄英

第二篇:普通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在普通外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于提升护理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普外科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8.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4.21%;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51%,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普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普外科护理水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改善护患关系,该护理和管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普通外科;风险管理;护理

在普通外科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当中,由于患者的疾病类型比较复杂,其病情的变化较快,部分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因此患者在治疗中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也提高了普通外科护理工作的难度及不安全性。因此在普通外科的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与质量,确保患者安全[1]。本次研究将针对在普通外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于提升护理水平的影响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通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各类疾病住院患者共计114例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57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36例,女21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7.2±0.3)岁;胆结石患者11例,结肠癌患者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肠梗阻患者14例,乳腺癌患者11例。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5±0.2)岁;胆结石患者8例,结肠癌患者1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肠梗阻患者11例,乳腺癌患者15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普外科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管理程序如下:(1)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等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负责小组的管理与领导工作,明确各成员的风险管理责任,依据普外科的护理流程及要求,对患者开展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提升护理质量;(2)建立护理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普外科临床护理的工作责任制度,对于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需及时的上报并处理,同时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处罚和奖励制度,鼓励护理人员积极的发现问题并上报,确保风险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3)加强病房管理:需要在患者病房中设置比较显著的标识,以避免患者出现滑倒或烫伤等不良事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患者的病房探视规定,确保患者充分的休息,保持病房的安静和舒适。同时要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治疗环境,确保病房内的整洁与干净,需要定期严格对病房进行消毒;(4)合理排班:依据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及临床护理经验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排班,确保护理工作可以有序的展开,同时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做好护理工作的应激预案,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顺利的开展护理工作,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水平;(5)外科手术管理:手术之前应积极的开展护患沟通,并制定完善的手术护理方案。严格控制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和优化,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以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8.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4.21%,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51%,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22.81%,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普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因此护理工作的风险程度比较高,在护理中需要严格加强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提升普外科护理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2]。在护理的风险管理中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护理人员查房时和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操作流程以及管理规范等,并且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3]。在普通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所出现的护理问题应开展深入性的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普通外科的护理中比较常见的相关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及时解决护理问题,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以及风险意识等[4]。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采取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优化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仅为3.51%,而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8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8.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为84.21%。这表明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提升普外科的护理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普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普外科护理水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改善护患关系,该护理和管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萍. 普外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3):96-98.

[2]海梦,阿依古麗·奥巴克. 对目前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42-143+146.

[3]张春华. 普外科术后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6):3184+3186.

[4]单灵芝. 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3):225-227.

作者:付平波

第三篇:普通外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及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民及健康与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普通外科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以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随之提出措施,目的在于促进普外科临床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普通外科;临床护理;问题;对策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患者健康,工作时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造成护理事故的发生。因此,针对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加以防范,只有良好科学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1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普通外科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急诊科和妇产科护士的“急”、内科护士的“细”、儿科护士的“暖”,因为护理的服务对象有急诊患者、手术患者、老年性高危并发症患者等,普通外科护理工作的繁琐、细碎,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有章不循。普通外科护理工作技术性强、压力大、风险大、风险大、夜班多、待遇低等综合因素,并且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给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压心理力,体力精力透支,身心疲惫,导致护士对工作的行为和态度发生了改变,出现易怒、脾气暴躁等不良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职业效能降低,极易出现护理的不安全效果,以至于护理人员严重流失。

1.2老年性病人并发症多,造成普通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存在风险性

虽然我过普通外科护理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普通外科是以老年性病人及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急性全身症状等一系列表现的一种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工作预见性难,易造成工作忙乱、态度急躁、解释不细致、记录不完善等,以及病人自身因素,自然性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等许多因素影响,从而存在不可预测的危险,均可导致意外的发生,意外的发生,意外后果严重,有时造成的远期后果不可弥补。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3.1.1术前呼吸系统的护理。老年患者因为排痰能力相对较弱,在呼吸到分泌物多的情况下,不仅会妨碍换气,术后也容易发生肺不张。因此在术前要求患者戒烟,并服用抗生素治疗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雾化吸入以改善排痰功能。如果。如果有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控制炎症。

1.3.2术后护理

1.3.2.1基本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术后体温常出现异常。比如发热可高达38-40℃,心脏、动脉和循环血量,可通过对脉搏的监测来实现。而呼吸不同,表示术后病症不同,例如呼吸深且慢,表示可能是急性腹膜炎、膈下感染或低氧酸中毒。很多患者有高血压老年疾病,患者生理性血压增高,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因此,观察是要注意基础血压的高低【1】。

1.3.2.2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控制。急腹症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呕吐、腹痛、不能进食和腹腔渗出的情况,很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要进行监测和及时补充,否则容易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2】。

1.3.2.3注意胃肠道功能恢复。腹部大手术后,常因卧床不起,胃肠功能减退,进食少、应用抗生素等引起腹胀和便秘【2】。

1.3.2.4切口的观察。普通外科患者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切口愈合差晚。当有腹内压增高时,常突然发生腹膜撕裂致切口裂开或切口疝,甚至因肠管嵌顿于缝线之间引起肠坏死。为预防起见,可在围手术期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等。肝肾功能正常时,可每静滴复方氨基酸、人血白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有利于切口愈合。切口必须加张力缝线线并应用腹带包扎。术后预防防治剧烈咳嗽、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缝线一般于2周左右拆线。一旦裂开应即时再次手术,按上述步骤缝合。有嵌顿坏死肠管者一并切除【3】。

1.3.2.5吻合口瘘。普通外科患者常有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动脉硬化、肠管供血不足,常发生消化管道吻合口瘘。结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预防中可继续纠正低蛋白血症,并遵守晚下床、晚进食、晚拔胃管、腹腔引流管、侧卧位的原则,以减轻吻合口的张力,可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发生。若一旦发生,轻者,经腹腔引流管严密观察,以期自愈;重者应及时行肠外置造瘘术。

1.3.2.6尿管护理。绝大部分患者术后存在排尿困难,所以术后多会留置尿管。要保持清洁,引流管及时更换,必要时行膀胱冲洗,会留置尿管。要保持清洁,引流管及时更换,必要时行膀胱冲洗,以防止尿路的逆行感染。

1.3.2.7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压疮。普通外科病人术后如果病情允许,就及早进行适当的运动或者按摩,可以防止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组织特点,很容易发生压疮。所以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对体位定时更换,定时给卧床患者翻身,注意观察受压部位及皮肤【4】。

2 普通外科临床护理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拟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制定巡视签名卡,督促按时巡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同事对于普通外科护理专科操作必须全面熟练掌握,便于在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努力學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因此,要想每名护理人员都精通业务,必须加强普通外科护士的业务技能专业培训。

2.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技术水平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含量的医疗设备层出不穷,医院要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站稳脚步,就必须全面加强医院的硬件建设。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快现有的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针对性防范措施,检查病区设施,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硬件设施的性能和操作,落实对医疗器械的用前检查,治疗中观察,定期故障维修制度、及时维修或报损等,还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发生意外的不安全情况,以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3 讨论

“健康是福,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临床护理水平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高素质的护理专业学术团队,提高临床实践中普外科临床护理关键,从而提高普外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7-288

[2] 王文生,刑艳会.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96-97

[3] 张培生.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应试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13

[4] 沈桂花.褥疮的预防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1):101-102

[5] 邹莉.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杂志.2009.9(2):326-327

作者:郑建华

上一篇:黄金法则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广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