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2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实景化,教授的方法更加科学化。运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教学的课本内容,使得所讲课本内容更加的直观,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把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完整的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目标,可以更好的整合老师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中学的孩子们正是身体成长和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而信息网络技术刚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老师使用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平台教学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在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很抽象的课题,单凭老师的课堂讲解很难把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理念反映出来,学生们更是无法理解;这时候信息技术就充分表现出了它的优势,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当中的这些缺陷,把老师要讲的课本内容更加直观化、具体化的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看清楚课本内容所反映的事情[1]。使用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方便的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丰富他们的思维方式,加快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创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的参与到课本内容的背景中,可以让学生们以主人公的模式去探索和发现老师所讲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加深他们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老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复杂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书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通过学生参与去发现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然后老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纠正和正确指导,让他们的学习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2]。(3)在教学完成以后,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应的课堂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外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影视资料来独立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信息教育的宗旨来自于课本,但是不能只靠课本讲课。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授课当中,老师缺少创意性的教学课件,只是简单复制教材的内容,把教学内容从书本上面转移到电子媒体上面。虽然课堂中有多媒体计算机,但是大多数老师不懂变通,只是一味的使用多媒体,墨守成规,缺乏正确利用网络来检查课件资料的意识,忽视了学生们为主体的存在,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人文关怀的教育而形成隔阂。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老师在讲课当中的黑板的利用率越来越低,书本的使用率越来少,使学生们不愿意拿笔写字,只会敲键盘。(2)尽管大多数老师在讲课当中都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但是并没有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是用来装饰一下课堂,活跃一下气氛。老师的授课过程也只是严格搬抄教学大纲,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途径的课堂活动,学生被当成必须接受对象来教。老师只是把现实中的黑板换成了PPT,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变,其教学本质仍然是学生们只能默默的被动接受。(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大量的信息知识。然而,由于所要将的课本内容很多,时间紧迫,导致在老师在准备课件时准备不足,展示课件过快,使学生们只能在很短是时间内观看大量的视觉信息,没有充足的时间对重点知识做记录,很难长久掌握这些观察到的知识。这也是多媒体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4)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欠缺和不足,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性,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却不能代替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有的教师过分夸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每节课都是用多媒体,尤其是公开课或者示范课,不用多媒体好像就不像上课。这种认识有点喧宾夺主,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当中的一种手段,一种辅助教学的教学器材。一堂课精彩之处不在于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制作,而在于各种的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当,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绝不能为了表现技术而使用技术,它是为了向学生们更好的展现课本内容,而不是单纯作为一种技术使用的[3]。在多媒体教学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现在就是老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不加选择,逐一不漏的添加其中,让学生们观看,而老师就成了讲解员,这样的授课过程缺乏艺术性,极大的忽视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造成学生们对学习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价值观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对策

1. 合理设计课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学方式如何更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一直不能改变,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出发。教学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或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回答问题,促进他们手脑口的开发使用,教师不能完全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跟着课件的思路走。

2. 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应该建立起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互动关系发生变化,这样客服了师生互动不足一些问题。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不同,教师应该综合他们的特点,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中互动信息呈双向反馈的特征,教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学生,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作出调整,改变教学的节奏或是内容的难度,这样使得学生更加清楚教师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式交流,使得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强行控制整个教学的过程,但是可以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指引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开展合作小组一起来探究问题,对学生及时评价等,应用信息技术不能把教师排除在外,相反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还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教学调控,对于教学干预的时机和力度要牢牢掌控好。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指导思想和教学理论要先进创新,坚持学与教并重的教学理念,还要注意遵循学科特点,力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不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网络的交互性特点给师生提供了特别多的交流机会,通过网络的学习交流,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当然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也能和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实现信息的互通。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普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的的形式也很灵活多变。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出现的问题、相应对策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菲.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6):15.

[2] 王卫军,王文君.教学中技术应用价值取向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0,(08):50.

[3] 赵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浅析[J].逻辑学研究,2002,22(3):368-370.

上一篇:国内外煤化工碳减排技术及进展下一篇:公关教育——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