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之互联网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羞怯对青少年网络问题行为的影响:性别和孤独感的作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已经成为当今网络世界的主要群体。网络的普遍使用,使得青少年在获得无限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良信息的侵蚀,导致网络行为出现偏差。在网络环境中,个体依然要遵守社会规则,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产生的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以及对互联网不合理的使用行为,妨碍个体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即被称为网络问题行为。埃里克森的阶段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同时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羞怯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但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却是有好有坏。羞怯阻碍个体社交的发展,羞怯青少年因为朋友少,缺少必要的社会交往,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难以跟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互联网的匿名性、便利性和即时性等特点能够帮助羞怯个体通过网络建立人际关系,弥补现实生活中交际的不足,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然而,长时间使用网络会使青少年减少与老师、同学、父母、朋友之间的交流,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冷漠。与此同时,在虚拟世界中,网络的匿名性使得青少年无需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现实生活中对其要求迥然有别。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得不到稳定标准的指引,较差的协调能力及较低的认知水平,使其很容易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进而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长期接触不良信息,缺乏辨别和自控能力,很容易迷失自我,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丧失道德规范。互联网的不合理使用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网络问题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已呈显著增长趋势。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个体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青少年羞怯、性别和孤独等角度入手,探讨影响青少年的网络问题行为的因素,并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孤独量表、网络欺凌量表、PIU、网络游戏量表,选取山东省内513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六者之间的关系。考察性别对羞怯和问题网络行为关系之间的调节效应以及孤独在上述调节效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羞怯、网络欺凌、PIU、网络游戏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羞怯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网络欺凌、PIU、网络游戏的性别差异显著低于男生;(2)羞怯与孤独感、网络欺凌、PIU、网络游戏呈显著正相关;(3)羞怯与网络欺凌、网络游戏的关系受性别因素的调节,羞怯男生面临的网络欺凌、网络游戏问题高于羞怯女生;(4)性别对网络欺凌、网络游戏的调节通过孤独这一中介因素实现。这一结果表明,羞怯对网络欺凌、网络游戏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孤独感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羞怯;孤独感;网络问题行为;性别;有中介的调节;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网络问题行为概述

2.2 羞怯与网络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概述

2.3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

2.4 问题提出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施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4 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羞怯、孤独及问题网络行为各指标的相关

4.4 羞怯与网络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

5 讨论

5.1 羞怯对网络问题行为的影响

5.2 性别在羞怯与网络问题行为间的调节作用

5.3 孤独感在羞怯与网络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5.4 教育建议

5.5 本研究的局限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上一篇:聚类分析的金融投资论文提纲下一篇:国际证券市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