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班集体中进行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2022-09-1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 同时, 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呢?

一、开展各项有益的教育活动

(一) 明确集体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作为班主任, 在班级的第一次班会上, 我便提出了班级建设的目标, 即一个优秀集体应该达到的要求, 这是要通过师生多年不断的努力之后才能做到的。也就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如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月、文明班等评比。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每一项活动, 明确要求, 起到督促的作用。在班中以小队评比的方法设置评比表, 奖评比内容细化、量化, 将每一次活动都视为一次教育契机, 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二) 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成为集体中的导航

1、学习榜样人物, 感知公民意识。

我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如《小兵张嘎》等;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 如《闪闪的红星》等。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观看影片故事情节的同时, 还引导他们理解课外读物和影片中榜样人物的行为动机, 吸收榜样人物思想中的营养成分, 学习他们高尚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在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 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公民意识·

2、寻找身边的榜样, 体验公民意识。

我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使他们感知公民的意识。学生中树立起来的榜样就在学生自己的身边, 看得见, 摸得着, 易于学习。如, 有学生能认真学习了或能做好值日工作了, 就表扬他能对自己负责;有同学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表扬他能关心他人;有的同学能捡起地上的废纸, 就表扬他有主人翁精神。榜样不仅起到示范作用, 全班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3、营造良好氛围, 认识公民意识。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表现出良好的公民意识, 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学生, 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来强化学生采取正确行为后的成就感, 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将公民道德标准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三)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增强公民意识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的细心照顾,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 其他的事情不懂或不会干不要紧。因此, 部分学生对做事情缺少责任感。学习以外的能力不强, 扫除时, 不会扫地, 只将表面一扫, 边角的地方根本不管, 擦玻璃, 越擦越脏。还有一些同学, 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喊着累了, 缺少关心他人及与他人合作意识。作为班主任, 我抓住一切机会向同学灌输关心他人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让他们渐渐懂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 生活在社会之中, 而在现代社会, 单靠个人力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集体协作精神。

(四) 创建公民意识形成环境, 增强集体教育力量

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 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例如, 每周的大扫除我们分小队完成, 我们在班上对认真负责的小队进行表扬, 并指出问题所在, 在评比表上给予评价, 集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公民意识。每一位同学的成长都需要集体生活, 当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集体舆论的认可, 他们就会更热爱集体, 更愿意为集体贡献力量。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 同时也增强了个人公民意识。

二、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 明确每个人都有分内的事

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方面, 我积极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要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公民责任范围, 在家庭中明确哪些事情必须做, 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任务, 在不同的年龄给孩子制定不同的责任范围。给孩子提出要求后, 要鼓励孩子认真完成, 让孩子在具体的事情中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例如, 为花草浇水, 照顾自己家的一种小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当然家长也要与孩子平等交流, 倾听孩子的心声, 理解孩子的感受, 分享喜怒哀乐, 潜移默化地将道德情感内化为公民意识。

(二) 顺应孩子的愿望

尊重孩子的意愿, 顺应孩子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 往往能激发孩子承担责任的热情, 例如, 学生在家愿意帮助年幼的弟弟穿衣服, 愿意义务参加社区的清洁活动等。作为父母就应该满足孩子的这些愿望, 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而对孩子来说, 所有这些努力都十分的重要。当孩子有能力为别人提供帮助, 并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时, 孩子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 逐渐明白了这个社会是在分担责任和共同努力中运行的, 从而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公民意识。·

(三) 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每位家长肯定都碰到过这样一件事, 孩子在刚刚学走路时自己不小心摔倒了, 做家长的会赶紧把孩子扶起来一边安慰孩子一边用手拍着地:“都是这块地不好, 害我宝贝摔倒。”其实, 作家长的心里都明白, 是孩子不小心才会摔倒的。我以此为例, 与家长沟通正确引导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由此走向成熟, 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人。

三、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意识到哪些是该去做的事情, 哪些又是不该去做的事情, 增强他们的是非感和责任感, 这就是公民意识形成的过程。

摘要:公民意识对学生乃至社会都极为重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做了详尽的阐释。

关键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上一篇:广西宾阳县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下一篇:关于动画角色泥塑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