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专业实习论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暑期专业实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暑期社会实践由于无学分要求,因此受重视程度不高,但在有学分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下,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无学分要求下的情形进行了描述,对有学分要求下的具体情况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学分考核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第一篇:暑期专业实习论文

校企合作创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探索

摘 要: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结合暑期教学实践课程的要求,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果表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深入种子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通過分工协作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教学和企业双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直接关键因素[1]。我国农作物种业自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后进入了产业升级的全新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种业市场全面开放,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种业发展与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任,是为我国种业培养从事相关工作人才的主阵地[2,3]。现代种业发展对种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现代种业的发展对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种业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强,具备坚实的作物遗传改良,种子生产、加工、储藏、质量检验,种业经营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实践技能,能在种业及相关行业从事作物遗传改良,种子生产、加工、储藏、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更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成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桥梁,也因此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对种子科学研究、种子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为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种业发展,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招生,迄今在我国多所农科院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同时,多所农业高校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4~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开始招收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12],已经培养了数百名此专业学生,为全国种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贯穿大学4年课程培养的始终。

高校通过采取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的课外教学实践模式,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出人才。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模式,既可以让企业接收到满意的人才,同时可以让高校完成实践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环节,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探索将暑期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与多个种业公司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如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荣华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宝鸡九丰农业有限公司、杨凌秦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承担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习,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对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强化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实践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还聘请基地人员兼任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提高协同育人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实施暑期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一方面让学生受到专业与企业共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在种子企业管理、种子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引导和支持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性成果向企业集聚;另外,企业的需求也可以进一步引领专业培养中办学理念的更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完成了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检测、种子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此时设置的暑期综合实践,是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开展校企合作,在实施暑期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顶岗实习”,是注重培养质量、注重教学实习环节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新模式。为此,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顶岗实习”,创新探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践教学实习体系,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践行能力,深入了解种子企业的运营、组织与管理方式,从学生专业的视角去发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种业发展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相关的专业技能。

1 开拓视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与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荣华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宝鸡九丰农业有限公司、杨凌秦薯种业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负责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暑期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充分拓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同时聘请企业负责人及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企业管理、运营,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主题讲座与培训,开拓学生的视野,确保校外实习取得一定成效。学生通过与企业家之间的对话,对种子行业及其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毕业后将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提前进行了解与感受,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提升技能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走进种子企业各个部门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一起从事种子的收购、检测、加工、储藏等工作。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同时开展对应的培训,包括各类种子加工、包装、运输机型的工作原理和种子质量检测及操作技能。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在暑期综合实践实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3 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深入种子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参与种子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等环节,协助单位人员完成相应工作。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并分析现代种子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编制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规划。实习指导教师将整个实习报告划分为若干板块,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报告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不同的小组负责本组的报告内容。通过将所学相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综合实践教学,组建了以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种子企业相关负责人为组长,种子科学系主任、主管教学的秘书、学生辅导员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负责老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课程老师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相关内容的安排、实习企业的联系、车辆安排、实习考勤、考核工作等。组织建设了一个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实施团队,对整个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与促进作用。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通过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座谈,在开展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习的内容,实习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析现代种业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撰写实习报告,编制现代种业发展规划,进行多媒体汇报考核。学院组织校内、校外专家,企业负责人对学生实习的过程、完成的实习报告进行评审。最终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专家打分占40%、企业负责人打分占20%、参加实习考勤占10%、小组成员互评打分占10%、实习报告撰写与答辩占20%。

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利用暑期实践教学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构建了“开拓视野、提升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到种子企业实习,对发挥校企合作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种子企业的实习、实地调研、技术培训、技能训练和考核阶段,很好地实现了暑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要求。通过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种子产业的了解、贮备相关的专业技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顶岗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现代种业发展及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最终为培养出基础理论坚实、实践技能扎实、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时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实践教学实习新形式——“顶岗实习”多次进行报道,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在生产实践一线锤炼农林人才”的报道,并把这种新的教学实习模式作为范例介绍。新华网署名文章“顶岗实习:暑期实践教学新途径”也指出,“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与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利用暑期教学实习进行“顶岗实习”,开创了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新思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总结,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企业、基地协作育人功能,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双赢,使此类实习在现代种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钱虎君,郑安俭,赵楠楠,等.种子产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种子科技,2010,28(02):1-4.

[ 2 ] 陈宏涛.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05):117-120.

[ 3 ] 郭宝健,许如根,张新忠,等.种子科学与工程專业建设的探究[J].中国种业,2016(02):18-19.

[ 4 ] 胡群文,张文明,郑文寅,等.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59-161.

[ 5 ] 孙群,王建华.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促进种子加工理论教学[J].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153-154.

[ 6 ] 汪国平,冯淑杰.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种子,2013,32(01):124-126.

[ 7 ] 赵光武.浙江农林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J].中国种业,2013(04):6-7.

[ 8 ] 张桂莲,张海清,唐启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92-93.

[ 9 ]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04):70-73.

[ 10 ] 郑跃进,孟超敏,王黎明,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 17(03):123-125.

[ 11 ] 孙群,王建华.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夏季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02):65-67.

[ 12 ] 马守才,廖允成,付增光.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7(08):54-56.

(收稿日期:2018-08-24)

作者:李晓燕 郭东伟 李学军 冯永忠 马守才 李得孝 闵东红 孙晖 高翔

第二篇:高职电子类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施探索

【摘要】暑期社会实践由于无学分要求,因此受重视程度不高,但在有学分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下,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无学分要求下的情形进行了描述,对有学分要求下的具体情况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学分考核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学分;学生;企业

一、前言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高职院校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经历从无学分要求到有学分考核的变化,对学习内容不断地在完善,实施方法在不断地改进,为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和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温职院)为例。

二、温职院电子类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介绍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在往年,高职院校暑期社会实践在整个高职学习过程中是不占学分的,参与的对象主要是以学生干部为主,因此只有少部分人参与了此项活动,而且主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参与的,所以参加的人数也相对来说比较少。服务的地点一般都是在农村,社会实践的主要任务是担任村里的小学辅导教师、村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电子类专业学生还有一项活动是帮助村民修理不能正常使用的家用电器等。当然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从2010年开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必须要完成2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占2个学分。温职院现在对学生的要求是前两年的暑期里都要进行社会实践,时间是至少一个月。2010年是温职院执行有学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年,主要分为三批来完成这项任务,一批是让学生做村官助理,另一批是到各个社区进行服务,剩下的学生都归为一批,是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做村官助理和社区服务的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去企业进行社会时间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不好,从形式上看是完成了任务,但是这一部分学生很多都是随便去企业实践了几天,然后盖了一个章,就当作是完成任务了,根本没有达到暑期社会实践任务所要求的学习效果,更不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2011年暑假期间,温职院改变了策略,让至少30%的学生留在温州来完成暑期社会实践。

温职院是全国示范院校,招生对象包括全国13个省市,所以让30%的学生留在温州首先要解决的是吃住问题。这个需要后勤部门积极配合,让学生继续住在学校,往年几乎所有的宿舍在暑期时是不住人的,在各个部门的合作下,学院解决了学生住的问题。同时学院也开放了两个食堂,解决了学生的伙食问题,为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在电子专业领导和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电子类企业和行业的调查和学习,将电子类专业分为四个队伍,完成四大项不同的任务。一队是留在校内开展社会实践,二队是到当地企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三队是农村和社区服务队,四队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队,每队至少分为2个小队,每个小队至少有一位指导教师带队,以便于监督和完成任务,达到暑期社会活动预期的效果。

一队的学生是留在校内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时间是一个月,任务是模拟企业里产品的设计过程和生产流程进行实践学习,要求指导教师每天给学生布置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的不同和能力的高低,来决定任务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模拟岗位,进而不断地提高和锻炼,为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

二队的学生是在企业里完成暑假社会实践的,历时也是一个月,但事实上,学习的时间大多数比在校内的暑期实践会长些,因为他们的具体时间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不象学校那样,正常的八小时学习时间,比如很多温州民营企业是一周休息一天,实践的学生也是如此。在企业里,大部分学生的工作形式是跟着企业师傅在生产车间学习和工作,了解和学习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期间有些难度低的技术操作,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让下企业的学生来完成,如常用元器件的焊接和调试、基本产品的检验等等。同时电子类专业的指导教师也要天天去企业和师傅一起来指导学生实践,电子类专业老师和师傅配合的相当不错,当师傅理论知识不足的情况下,由指导老师来完成传授,当指导老师实践知识欠缺的时候下,师傅可以进行指导,形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完美结合,经历了实际企业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真正地体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过程,实现教学的学做合一,为学生日后的实际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队是农村和社区服务队,其中有家电维修、小学生支教、社区助理等等。家电维修是提高电子类学生专业能力的一种实践,而且非常辛苦,因为暑假是在夏天,家电维修服务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这个队要充分做好防暑准备,让家电维修队能够平安顺利为需要的人服务,完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学生支教小队,针对现在农村有些家长还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致使农村的一些孩子学习成绩比较落后,所以电子类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对这些孩子进行复习。这些孩子成绩落后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家庭条件比较差,请不起补习老师,致使他们无法得到提高,为此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无偿地为他们服务。社区助理小队,做的事情比较繁琐,现在社区的事务很多且事情也比较复杂,比如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街道卫生等等,学生热情地帮助孤寡老人,经常给他们送些生活必需品,给他们洗洗衣服,打扫一下房间等等,总之,分担了社区的一部分工作,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得到社区工作者的高度赞扬。当然无论是家电维修或是小学生支教又或是社区助理,这些工作都会为学生们以后的工作积累丰厚的社会经验。

四队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队,当然每年温职院都组织学生参加,这是电子类学生最具权威的赛事,无论系里还是学院都非常重视。2011年跟往年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往年的学生基本上是为当年的比赛而选拔出来的,2011年,实行了梯队建设,选拔出来的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要参加2011年比赛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为2012年竞赛提早做准备的学生。无论是2011年或是2012年参加比赛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首先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也是一样,基础打得好,学再深的知识都能掌握,还有就是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些知识是平常的课程里没学到过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在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他们的要求都很严格,首先布置一个个项目让他们完成,布置的项目以往届比赛的题目为主,教会他们如何将大项目分为一个个小项目来解决,而且让他们学会分工合作,讲究团队和集体精神,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经历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专业知识和自学能力都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在就业时候就非常有优势,也受到企业的青睐,很多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电子类企业的技术部工作,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三、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在各个院校一直都在开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暑期社会实践受重视的程度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和效果,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得到积累,能够使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可度有所增强,能够使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大大增加,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与学生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颜晓河,女,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机控制与智能控制。

作者:颜晓河

第三篇:“三全育人”理念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与启示

摘要:三全育人理念目前正在教育工作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性价值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来。本文首先对三全育人理念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符合计算机学生特点的三全育人理念贯彻策略。

关键词:三全育人;计算机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三全育人理念在很多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影响的情况下,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要求制定计算机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是很多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不足

(一)计算机专业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存在不足

部分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推进全员育人的过程中,虽然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总结和应用存在不足,缺乏对新型育人机制的有效构建,没有按照全员育人的需求制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调动策略,导致优秀教师和学生积极分子未能得到有效的调动,也使得全员育人理念无法在计算机专业得到充分推广。一些计算机专业虽然尝试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但缺乏对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情况的研究,未能对影响暑期实践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总结研究,导致全员育人理念在贯彻过程中,无法争取到暑期社会实践相关方的充分支持,难以在全员参与的状态下,满足全员育人的目标要求。

(二)暑期实践动态管理机制不够成熟

现有的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制定暑期实践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对于全过程育人理念的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暑期实践活动全过程构成要素的关注,导致暑期实践活动简单的停留在暑假具体活动之中,无法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实现动态管理机制的成熟构建,也使得暑期实践活动无法在灵活的管理之下,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一些暑期实践活动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对于第二课堂的利用存在不足,缺乏对主体班会等活动的有效利用,导致暑期实践活动相关宣传方案难以得到有效的创新,无法在精准把握学生思维方向的情况下,满足暑期实践动态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

(三)全方位育人方案的实践水平较差

现有的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制定暑期实践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未能按照全方位育人理念制定实践活动载体的选择策略,各教育环节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导致影响育人成效的因素难以得到充分明确,不利于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有效贯彻。

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化策略

(一)提升计算机专业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水平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设置过程中,一定要对全员育人理念的重要性具备最够重视,并结合学校和家庭的特征,构建多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要加强对育人意识树立情况的关注,并对各项育人责任进行有效的贯彻,以便能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实现对各方面资源的充分整合。在全员育人理念贯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争取学校的支持,尤其要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原理进行总结,并保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和外部支持具备足够顺畅性,确保全员育人理念得到充分贯彻。

(二)提高暑期实践动态管理机制成熟度

计算机专业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在组织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全过程育人的需要,制定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尤其要对暑期实践活动的实施范围进行拓展,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在校时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并保证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谋划方案可以更加成熟,确保动态管理机制的运行具备足够有效性。要严格按照全过程育人的相关需要制定动态管理机制的具体建设策略,尤其要对第二课堂和主题班会等条件进行有效应用,以便可以在动态管理机制得到成熟构建的情况下,充分提高暑期实践活动相关资源的整合水平。

(三)提高全方位育人方案的实践质量

要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進行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贯彻推广,确保暑期实践活动各个环节得到合理设定,以便可以在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导之下,全面开发出暑期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

结论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深入基层的强大能力。因此,结合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符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特征的引导策略,对确保三全育人理念指导性价值的有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博.关于提高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实效性的探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视角[J].天中学刊,2019,34(06):153-156.

[2]韩红亮,杨桦,王雪梅,田佳.“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以水利类大学生“寻美家乡河”活动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01):59-64.

[3]田玉刚,万素梅,翟云龙,吴全忠,阿布来提·依明,徐鹏,李玲,陈佳林,郭子轩,陈国栋.新时代下农科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探究——以塔里木大学小胡杨联合实践队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168-169.

作者:王浩 冯爱玲 陈伟伯 白生宝 宋永强

上一篇:投资与理财的论文下一篇:北斗卫星导航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