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市场营销信息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景区市场定位”为例

2023-02-07

一、设计依据

(一) 内容分析

景区市场定位选自市场营销专业第四学期的专业课程《旅游销售》, 本课程的学期总课时为36课时, 学生主要学习旅游销售的业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销售策略与技巧。本课程参考了旅游教育出版社,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新系列教材《旅游销售业务》, 本课是模块二的第一个项目景区整体销售业务的第四个任务:景区市场定位。所需学时为2学时。

(二) 学情分析

本教学任务的授课对象是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 他们思维活跃、表现欲望较强。出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 他们热衷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 喜欢轻松愉悦的互动合作式学习氛围。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 他们已经掌握景区市场细分和景区目标市场选择等知识, 对旅游销售行业和景区整体销售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容易混淆地理定位与景区市场定位的概念, 缺乏景区市场定位实践经验。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要完成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景区市场定位的概念和六种景区市场定位的方法;能力目标是学生能根据不同景区的形象、特色、游客预期用适当的方法对景区进行定位;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提升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结合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 明确教学重点为针对不同景区进行市场定位分析, 教学难点为综合运用景区市场定位方法为不同景区进行市场定位。

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为了提升教学效果, 笔者运用学习通APP、博星卓越市场营销平台、微课、教学视频、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贯穿于课前导学、课内实施、考核评价与课后提升四个环节。其中, 课前导学的教学环节可以概括为:“APP上领任务, 知识库里齐探究。小组合作制微课, 上传平台来投票。”课内实施环节为:“小组汇报兼答辩, 案例分析懂应用。”课程的考核评价则体现为:“多维评价显公平, 活跃气氛促发展。”最后, 学生通过:“在线讨论共改善, 自主探究资源多。”来完成课后提升。

三、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 课前导学

课前, 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景区市场定位课前预习与微课制作学习任务书, 明确微课制作标准。学生接受任务之后, 以5-6人为一小组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可以登录学习通APP浏览资料库里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 学习本课知识点, 各小组再深入探究分配到的知识点, 完成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制作教学视频学习如何制作微课, 各小组根据任务书制作微课, 并通过微信发送给老师, 老师把学生作品上传到学习通APP资源库供学生观看学习。学生观看微课后, 在平台上完成投票, 并针对其他组的微课在微信向老师提交两个书面问题。每组制作好微课创作构思PPT, 选出一位代表做好3分钟课内汇报与答辩准备。

(二) 课内实施

课中, 第一环节为小组汇报与现场答辩。首先, 教师介绍活动规则, 阐明汇报、答辩、提问的评价标准和汇报顺序, 接下来, 各组学生代表按照指定的顺序上台汇报并答辩, 其他小组按照准备好的问题向汇报小组提问, 教师在小组汇报和提问评分表上及时评分, 并对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解答。通过课前任务和课内汇报答辩, 老师可以检验学生对景区市场定位概念和六种定位方法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学习兴趣与认同感。

第二环节为发布课堂任务, 撰写景区市场定位说明。教师在博星卓越市场营销平台发布五个景区的案例资料和景区市场定位任务书, 并阐明该课堂任务的评分标准。学生登录平台查阅任务书, 为景区进行市场定位, 撰写景区市场定位说明并提交。教师随机抽取两名同学的作品, 通过电脑屏幕控制与学生一起进行点评。比如, 对浙江省横店县梦幻谷景区的定位, 某学生选择差异定位法, 认为该景区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主题、时间和表现三个方面, 把该景区定位为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 为其设计的口号为:“如梦如幻的奇妙世界, 等你来!”。通过课内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能分析不同景区的形象、特色与游客预期, 并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定位。该环节目的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 完成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三) 课后提升

课后, 教师在学习通发布每个小组课堂实训任务的在线讨论, 各小组在线评论其他组的课堂实训任务, 教师对每条留言进行打分, 各小组结合同学们和老师的点评改善课堂实训任务。同时鼓励学生去各大景区官网了解学习该景区市场定位, 并与教师及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

(四) 考核评价

本课通过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课中实施表现、课后拓展表现三个方面完成对学生的成绩评定, 自评、互评、师评、专家点评方法多元。遵循知识与能力结合, 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考核更加全面科学。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上, 本课运用了超星学习通、博星市场营销策划模拟平台、微课、教学视频、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启发学生通过美拍、小影等视频编辑软件完成微课制作, 学生表示挑战与趣味共存。

此外, 课后笔者邀请了企业专家去博星平台查阅了学生的景区市场定位作品, 专家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教学效果显著。而学生认为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对景区市场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增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上, 我们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 充分利用移动端与PC端教学平台。注重启发式教学, 强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互动,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 绝大多数同学都认真完成了教学任务, 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但笔者在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体会到要组织这样的实训项目涉及到教学方案的设计、移动端和PC端教学平台的搭建和资源库的完善、教学视频和微课的制作或搜集、专题网站的搜集等大量的工作, 教师个体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挑战巨大。因此, 专业教师团队的合作与分享非常有必要, 结合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课堂“活”起来, 从而提高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摘要: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 也带来了课堂改革和发展的契机和动力。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手段让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生动, 但与此同时, 这也为中职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课《旅游销售》的“景区市场定位”为例, 探讨如何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中职市场营销课堂中,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中职市场营销,课堂教学

上一篇:共享时代下造价咨询企业如何转型下一篇:新准则下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计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