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失信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诚信和道德问题,更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社会失信行为具体表现在信息控制、身份管理以及任意违约等行为。文章分析了造成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失信成本(C)的降低、失信收益(Q)的提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失衡、工具理性的驱动。同时,从高校、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第一篇: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研究

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以用人单位为评价主体的社会评价视角,采用文献检索法及调查法,构建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此评价体系,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为载体,对筛选出的6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毕业生社会评价有效回访。调查结果显示出了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也充分说明了独立院校德育的成果。但从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现状,给出相关改进提升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中对社会评价的界定是,“社会评价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则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根据毕业生的社会评价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进行改革,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研究的意义

(一)实现应用型教育与社会的接轨

独立学院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进行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并且有助于帮助独立学院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服务于社会。

(二)促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反馈有利于学校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改正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水平,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来说都极为重要。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为关键词,主要从用人单位为评价主体的视角出发,在知网中筛选出相关文献60余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一级指标设置为两大类,分别为:思想品德及能力水平,下设二、三级指标。初始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表,如表一所示。

为确定最终测量指标体系,课题小组选取2016—2018年录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内蒙古地区独立学院)毕业生相对集中的60个用人单位作为样本,通过电话回访以及问卷调查方式回收各指标重视度反馈情况。在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改进分析的基础上,将指标分为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重视、不重视四个等级,并对其进行赋值,分别为7分、5分、3分、1分。

具体指标计算如下(一级指标不纳入计算范畴):

首先,计算各等级权重:Wi=(X1*N1i+X2*N2i+X3*N3i+X4*N4i)/∑(X1*N1i+X2*N2i+X3*N3i+X4*N4i)

非常重视:X1=7/(7+5+3+1)=0.4375

比较重视:X2=5/(7+5+3+1)=0.3125

重视:X3=3/(7+5+3+1)=0.1875

不重视:X4=1/(7+5+3+1)=0.0625

然后,再计算各项指标权重,通过Wi公式可以计算出16个二级指标的相应权重,如表二所示:

从指标权重值可以看出,60家企业对英语水平、新媒体运用、人文常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度的权重值均小于5%,予以剔除,更新测量指标体系为表三所示:

三、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

经整理,从2016—2018年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招聘毕业生的400余家用人单位中,筛选出6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毕业生社会评价有效回访, 结果如表四所示。

表四显示,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和能力水平上的各三级指标满意度均在90% 以上,说明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认可,也充分说明了独立学院德育的成果。但从数据中也能看出,用人单位对独立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与学生的真实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来说,这个问题需要得到重视,甚至亟须解决。学生在敬业精神、礼貌礼仪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表现较好,学习能力、组织纪律和执行力等方面仍有欠缺,这虽是当代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相对于應用型研究的独立院校学生来说,这几项应该发展成他们的优势。

四、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及被调查主体对毕业生社会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

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考量: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二是学生毕业后的社会评价。目前,独立学院的侧重点往往在学习质量评估上,而忽略了毕业生的社会评价方面。一方面,由于社会评价实施困难,评价主体及测量指标都未有统一的界定,未有科学统一的测评体系。另一方面,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独立学院对毕业生社会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却不知长此以往,独立学院将失去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无法长期立足。

并且,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被调查主体也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积极性不高,配合度差。部分单位和个人会以人员已经离职为借口拒绝配合;也有部分单位或HR即使配合,主观随意性也较大,提供的数据、资料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实际问题,填写的问卷全是“满意”应付了事。提供的数据不能真实可靠,评价也将失去意义。

(二)对毕业生社会评价的调查缺乏持续性

对毕业生进行社会评价工作本就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再加上独立学院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频繁调动,造成跟踪困难、不能持续稳定开展工作的结果。独立学院在引导学生就业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但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方面却缺乏计划性、持续性。

有的院校没有专门的负责毕业生追踪调查的机构,有的院校即使有专门的机构,或是人手有限,或是认识不到位,对毕业生的调查往往局限于毕业后的第一年。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不应是一个短期的行为。

(三)独立学院未能将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反馈信息应用于实践,未能融入教学改革之中

部分独立学院虽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但大部分都是相关就业部门掌握数据,未能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意义及价值。未能应用于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对其关注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五、完善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认识

让各独立学院认识到毕业生社会评价的重要性,将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应用于实践。给予被调查主体相关激励,引导其意识到他们的真实反馈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对独立学院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倡导整个社会形成良好氛围,促使被调查主体积极配合,认真反馈,为独立学院提高输送人才的质量贡献力量。

(二)建立毕业生社会评价跟踪调查机制

要想获得真实可靠的社会评价数据,独立学院就要做好基础工作,建立毕业生社会评价跟踪调查机制,并设置专门岗位或培训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且长期坚持下去,为获得翔实的基础数据作好安排。

(三)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开展独立学院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机制的研究,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把反馈结果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学校要客观分析评价结果,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教学计划,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如此反复循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四)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探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及执行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优势

毋庸置疑,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本科及重点本科院校学生有着客观上的差异,这在高考录取成绩上能够得以体现。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准确定位,将培养“应用型人才”落于实处,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专业技能培养的相关培训,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及执行力,使其有区别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畅.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5).

[2]许冰冰.高职教育质量引入社会评价的合理性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

[3]陶花,崔琳,伍俊龙.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社会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

[4]王丛漫,王丽辉.河北省大学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运行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徐秀英,韩美贵,李中华.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与教学适应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

[6]王丽辉.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8.

[7]曹云清,尹超平.河北省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8]李小蒙.独立学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教导刊(下旬),2018,(9).

[9]康乐,李艳羽.独立学院科研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某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50).

[10]禹旭才,曾婷.獨立学院转型与改革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

[11]刘顺利.独立学院本科教学创意设计实践探微[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7).

[12]刘俊,王英,陈志丹.对高校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理论月刊,2010,(10).

作者:党福玲 代丹丹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社会失信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失信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诚信和道德问题,更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社会失信行为具体表现在信息控制、身份管理以及任意违约等行为。文章分析了造成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失信成本(C)的降低、失信收益(Q)的提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失衡、工具理性的驱动。同时,从高校、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社会失信 诚信体系

[作者简介]任建通(1981- ),男,河北保定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冯景(1982- ),女,河北保定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河北 保定 07100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促使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加速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随之凸显。同时,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社会失信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失信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诚信和道德问题,更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社会失信行为的表现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社会失信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声誉,更重要的是损坏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公平正义,导致新时期的社会失范。美国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代表默顿从功能主义角度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他认为,每个社会都有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同时也给予实现这种文化目标合法的手段,这二者是协调和平衡的。如果人们缺乏其中之一,或二者同时缺乏的话,就会出现所谓的“失范”状态,也就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提供的目标和手段之间出现断裂和脱节。他从价值上将社会结构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目标,一类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默顿将社会所规定的目标与决定达到这些目标的规范不一致的状态称为社会失范。换言之,社会失范就是当人们通过制度化手段无法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使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以各种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或方式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的失信行为就是社会失范的一种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控制:“浮肿”的简历。如果把应聘过程比作表演的过程,那么表演的第一步就是表演者(应聘者)要对个人的前台角色进行装饰(制作更加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简历),使自己所表演的角色和观众所要求的角色达成一致。在这个装饰的过程中,表演者会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装扮成合格的角色,即符号传递的过程。那么,这些装饰是通过信息的控制来实现的,如仪表、言谈、服装、表情等。同样,高校毕业生在应聘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就业的目标也必然要装饰自己。但是,通过信息的控制过度地包装自己就是一种失信行为的表现。很多毕业生过度浮夸自己的简历,甚至造假来提高自己被录用的概率。例如简历“注水”现象,毕业生在制作自己的简历时,绞尽脑汁利用各种高科技的手段伪造各种证书,毫无顾忌地冠以“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以及从未有过的社会实践经历来令自己的简历变得“浮肿”和“光鲜”,进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些都是失信行为的表现。2012年11月3日,新华网发表了一篇名为《简历“注水”,成为一些大学生求职通病》的文章,就折射出诚信“短腿”的不良现象。正是这样一种普遍的不良现象导致了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结果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无章,社会失范成为一种常态,于人于己弊大于利,因此毕业生在制作简历进行信息控制时需注意:“浮肿”有风险,“注水”须谨慎。

2.身份管理:“枪手”的替代。身份分为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个人身份是指个体所独有的特征,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社会身份是他者根据个体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而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个体身份是通过社会身份而被认识的,如果想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可以通过有效的身份“管理”来实现。一些高校毕业生接受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考试时,缺乏自信或本身不具备用人单位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便聘用“枪手”替代自己的社会身份,以此来使自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例如,厦门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小林在应聘外企的体检中因自己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想找“体检枪手”蒙混过关。另外,还有在公开的考试中寻找“枪手”来替代自己进行考试等现象。

3.任意违约:“保底”的跳槽。根据权威部门的研究统计,我国目前有27%的用人单位和49%的高校毕业生存在着违约的现象。我国的就业制度自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后,签订就业协议成为毕业生就业不可或缺的一步。但是,在现实中,毕业生违约、毁约等不履行协议的现象十分突出。很多毕业生认为先签约“保底”,再伺机“跳槽”是就业过程中的最优选择。臧传军在对270名毕业生的问卷中关于“毕业生对找工作签协议所持的态度”这个问题进行调查时,毕业生普遍选择了“先尽早签一个保底的工作,如果遇到好的到时候再毁约”这一比例的毕业生多达194人,占到了 71.9%。在就业压力大的前提下,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先给自己上就业“保险”是稳中求进的个体理性选择。但是,违约行为给学校和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同时冲击了整个就业市场的诚信体系。

二、高校毕业生社会失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1.失信成本(C)的降低,失信收益(Q)提高。失信成本(C)是行为人实施失信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失信收益(Q)是指实施失信行为所能给失信人带来的功利性利益。失信收益(Q)与失信成本(C)之比的高低,决定行为人失信动机(I)的强弱,即Q/C =I。失信成本越小,失信收益越大,失信行为的动机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毕业生由政府统一进行分配,一旦出现就业失信行为,就可能意味着永久的失业,所付出的成本较高,收益较小,失信动机较弱。但是,当今社会转型使人们生活的场域由“透明”转向了“匿名”,活动范围也进一步加大,这使得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提高,再加上社会的惩处力度比较小。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失信行为普遍增多。

2.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失衡。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失信行为让社会成员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评价。但是,诚信缺失等违反社会道德的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这种行为的出现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当前的教育是否存在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用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以“智育第一”为主要模式,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程被冷落在边缘。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失信行为表现出“难得糊涂”的态度,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只要毕业生就业率高,失信行为似乎已成为“潜规则”。我国的家庭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子女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利用各种机会为他们提供“业余大餐”,争取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德育。

3.工具理性的驱动。 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是解释社会行动的科学,他认为,一切社会行动可以区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目的取向的行动、价值取向的行动、情感的行动和传统的行动。在韦伯看来,“理性化”是“我们时代的属命”。按照韦氏理论理解,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社会失信行为是一种目的取向行为,即行为人作出该行动时,对行动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采用的手段都经过了自己理性的思考和选择。大多数人在自己的社会行动中都表现出这种行为特征——趋于工具理性化,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不同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效益,而他们的行动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笔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社会失信行为追求的“理性化”是一种在高校毕业生自己看来“满意”的选择,或者说是基于现实就业需要的理性行为。面对当前强大的就业压力,趋于工具理性的作用,高校毕业生为了实现就业这一目标,选择失信是一种必然的后果。

三、重建就业诚信体系的对策

1.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失信的监督管理机制。社会失信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评价机制和惩处机制。评价机制有利于对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进行考评,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例如建立大学生个人电子诚信档案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用人单位通过对大学生的电子诚信档案对拟录用人员进行查询。学校和教育主管机关作为毕业生的就业主导单位,严格落实就业招聘的资格审查工作,对失信行为提供翔实的信息,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惩处机制就是对于毕业生失信行为的惩罚,增加失信成本,降低失信的收益,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事情的严重性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失信者予以公布、批评。而对于诚实守信的学生,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按星级区分奖励,以监督管理的方式扭转失信风气。另外,对于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也要联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惩处,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进行制约。

2.加强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重要场所。首先,高校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毕业审核和推荐。就业指导部门要把好协议签订关,建立协议签订数据库,谨防多签、多占。其次,高校要对诚信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利用道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进行日常化教育,尤其是要培养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最后是完善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将诚信指标纳入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价体系。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和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父母在子女就学、择业的过程中,不应用功利化的取向来影响他们。家长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给子女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尤其在子女面前要言行一致,勇于担当,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社会处于加速转型期,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随之出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和信息传播的途径。我国传统社会中诚信等道德的功能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渐趋式微和消解。在是非对错的利益选择中,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趋于哪种价值体系已经模糊化。因此,在道德贫困、道德滑坡的影响下,他们选择了工具理性化,即只在意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满意,这对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是巨大的冲击。因此,新时期如果要避免高校毕业生社会失信行为,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他们普遍接受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观,利用良好的道德环境、健康的舆论价值导向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诚信氛围。在全社会营造正当竞争、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使全社会所倡导和遵循的伦理价值体系与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教育相一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安身健,李群如.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郭星华,周延东.规则僭越:转型期的社会失范[J].探索与争鸣,2013(2).

[3]马林.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1.

[4]许正.简历“注水”,成为一些大学生求职通病[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11/03/c_131948471.htm,2012-11-03.

[5]沈华铃,程枝文.就业歧视催生特殊群体,厦门“体检枪手”生意火[EB/OL]. http://edu.qq.com/a/20110310/000277.htm,2011-03-

10.

[6]臧传军.高校毕业生就业道德缺失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作者:任建通 冯景

第三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摘  要: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社会需求也是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标准。文章调研了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才需求的概况,分析了其特征。调研结果为进一步完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社会需求;学生培养;趋势

生物醫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BME)是结合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与工程学原理,从事生物学、医学、行为学或卫生学研究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从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对生物、医学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创造新的生物学制品、材料、加工方法、植入物、器械和信息学方法等,并将之应用到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病人康复,改善卫生状况等领域[1]。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多学科间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是生命科学、医学与现代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迅速,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医学与工程学的各个领域。以医学仪器为例,以其为载体的应用成果已在临床医学各领域产生巨大作用。

与此相对应,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今约有126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现在的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方向大致可以分为:(01)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研究;(02)医学影像设备;(03)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研究;(04)医学图像处理;(05)生物信息学;(06)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主要开设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等方向的基本课程,学习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领域中进行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已有大量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参加了工作。那么,这些毕业生专业学习方向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如何?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需求状况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培养目标的定制提供参考,我们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层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问题调查。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将“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作为单独一个模块,提出要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以及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

对于“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提出以下要求: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行业规制改革,积极开发新型医疗器械,构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推广应用高性能医疗器械,推进适应生命科学新技术发展的新仪器和试剂研发,提升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整体竞争力。具体包括发展智能化移动化新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两方面。同时,在“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部分,提出的要求如下:以专业化分工促进生物技术服务创新发展,构建新技术专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造生物经济新增长点。具体包括基于新技术的专业化诊疗服务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3]。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单独有一节介绍“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其中对于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有重点阐述。201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实施了“136”兴医工程,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

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也在迅速的发展。2017年上半年,生物产业上市公司营收达3423.7亿元,同比增长20.4%;医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营业收入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4]。2018年,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5]。根据预测,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也会得到较好的增长[6]。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经济集群。

以上政策的引导,以及生物医学产业发展的态势,都对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人才有巨大的需求。

二、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需求概况

据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3.3万个医院[7],医学工程师只占医院总人数的10%,跟国外30%的比率相差悬殊[8],大量的医疗机构需要大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另外,医疗机构里,设备更新速度快,掌握先进技术的医学工程师更为紧缺。

截至2017年,全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1.6万家,上市公司数量45家,其中:I类6096家,II类9340家,III类2189家[9]。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最大产业,国内1.6万多家医疗设备企业也急需生物医学工程师。

生物医学工程行业就业前景较乐观。并且,目前很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选择继续深造,在国内真正从事医学工程的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现在该专业毕业后大致可以进入以下行业:1 医疗设备/器械;2 医疗/护理/卫生;3 制药/生物工程;4 新能源;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6 计算机软件;7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8 其他行业。从事的岗位大致有以下类型:1 算法工程师;2 售后工程师;3 销售工程师;4 硬件工程师;5 维修工程师;6 注册专员;7 技术支持工程师;8 产品经理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主要随机收集网络招聘信息样本100条,筛选的条件是: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具体的招聘人数及岗位描述。招聘发布在近期,且在有效期内(主要包括了2019年上半年以及部分2018年底发布的信息)。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调查共获得招聘单位100家提供的有效招聘职位1599个。工作岗位可以分为以下10个方向,对应的需求人数以及百分比见表1。

结果说明:在各大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招聘中,作为人才储备的管培生存在巨大的招聘需求。同时,在生物医学工程的两大方向:生物化学(含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传统生物方向,存在较大的需求;另外,随着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相关的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职位,也存在巨大的需求。相比与软件方向,设备工程师等从事传统医疗器械硬件开发的职位,在本次调研中,需求量适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也存在较大的需求。而偏临床试验以及药物分析等方向的需求较少。

以上关于行业的统计结果中,如有单位同时涉及到两个行业,分别进行了统计计算。

具体说明:医疗设备/器械行业对应于医疗仪器的研发、销售、维护。对应于表1中岗位市场营销,设备工程师,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制药/生物工程行业对应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类岗位,药物开发设计,药物工艺,以及生物医学类实验员。学术/科研行业主要是招聘生物医学实验员;计算机软件行业对应于表1中的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以及数据工程师等。医疗/护理/卫生行业主要是提供设备工程师岗位;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主要提供的是计算机硬件类岗位,包括系统工程师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学知识面广,包括很多电子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很多毕业生进入此类企业工作。

表2数据显示,传统的医疗器械企业对于销售,售后职位等存在巨大人才需求,新兴的生物、制药工程对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工程师的需求较大。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地域分布中,主要是一线城市。上海、北京作为国内经济发展重要的两个地区,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大需求。

四、结果分析

由表1、表2可以看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较为宽。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很多,包括生命科学,工科等多门学科,二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有效的扩充,毕业生较容易转到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但另一方面,由于该专业涉及的学科较多,容易造成学习深度受限;同时不同学校在专业课设置各有特色,培养计划所要求的科目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想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的话,需要选择考研等途径。相关就业数据也显示,本专业有很大一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读研深造。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生物医药以及生物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于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已准确反映在相关招聘职位的信息中。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相关企业对于本专业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很大,且有增加的趋势。

本次调研结果可以为后续相关院校结合地域经济发展,调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董秀珍.生物医学工程学导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2]2019哪些大学开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EB/OL].大学生必备网,2019-04-12,https://www.dxsbb.com/news/10781.html.

[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J].中国产经,2016(12):95-96.

[4]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EB/OL].国家信息中心,2017-09-26.

[5]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展望[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01):12-17.

[6]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展望[EB/OL].赛迪智库,东西智库网,2019-03-01,https://www.dx2025.com/newsinfo/872961.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7):2-13.

[8]郭立新.谈医学工程师在医院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0):272-273.

[9]杨欣怡,陈一丹,刘永军.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浅析[J].药学研究,2018,37(12):62-64+67.

作者:杨丽凤 焦雄

上一篇:会计学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