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探讨──参加国培学习的深入反思

2022-09-10

长期以来, 传统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 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 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 居高临下, 或是不自觉地怠慢, 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 教师无疑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学生无疑成为接受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为了知识的奴隶, 课堂无论如何也难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传统教学中, 牺牲了学生的智力, 个性发展以及主体性的培育。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 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 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形式的弊端显现得更为明显。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要转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 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学习,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要主动调整自己, 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积极转换角色, 逐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 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广大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 才能给与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发展。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者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人。学生是有思想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 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但传统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被视为主宰, 学生对教师只有绝对的服从。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直被定格在“师为主, 生为仆;师为尊, 生为卑”观念上, 教师被称为“师长”, 隐喻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利不亚于家长, 教师的地位和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是任何人都不可侵犯的。教师以领导者自居, 学生习惯服从老师对学生的控制, 学生没有得到尊重, 理解。

在新课程背景下, 大家都认识到教师不能再控制学生, 教师只能作为引路者、指导者带领着学生前进。在教学之中, 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一点, 自己所做的一切和学校教育的追求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做人、怎样认识自我、怎样学会学习、怎样积极地生活、全面发展。

1、教师引导学生做人。

传统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了教学生做人。使部分学生做人的准则发生了偏差, 给社会带来的是危害, 而不是贡献。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的核心变化是教会学生做人。陶行知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教师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从而学会做人。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方法各种各样, 可以自己反思, 可以通过与朋友、同学、家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人进行交流, 来了解自己。只有认识自我, 明确自己的缺点和长处, 才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首先要接受自己。凡是自己拥有的, 若不能改变, 都要接受它, 不要认为是缺点或坏东西。只要有可能, 就要努力提高自己, 改进自己。不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也不要自卑自怜, 伤害自己。

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学会掌握收集、分析、应用知识的手段是重要的。学会学习是学会知识的手段、工具, 你会学习了, 你学会的知识将会更多。所以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学习内容的拓宽和加深, 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具体的学习指导, 缩短各阶段的“磨合期”, 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较好地承担起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4、教师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这些障碍, 问题若不消除, 轻者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或生活, 严重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虽然课堂不是心理治疗的场所, 但是职业角色要求教师在这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担负一定的责任。

5、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生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 父母都不在家, 多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接受的都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对孩子大多都很溺爱, 孩子都过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社会上, 一些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由于独立性差, 生活自理能力差, 被学校退学的事屡见不鲜。作为老师就必须给予孩子正确的生活指导。针对一些学生玩乐过度的问题, 进行正确引导,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现在孩子们的闲暇生活过得很简单、无味, 不是看电视就是睡觉,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闲暇生活, 充分利用闲暇生活来充实、提高自己, 使学生在闲暇生活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也是教师的一项任务。德、智、体、美、劳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为提高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 共同发挥这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引导学生“五育”并举, 彼此配合, 整体优化, 防止偏颇, 杜绝偏废。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合作者

新课程倡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 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识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为此, 教师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把主角让位于学生, 要全面关注学生, 要善于进行角色换位, 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观点。要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关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 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

1、转变观念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需打破传统的“教师独角戏”而走向师与生“对话”, 构建互动课堂。教师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构成学习“共同体”, 在相互作用中获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制定教学计划, 让学生在参与基础上形成主人的意识, 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 形成对问题的聚焦。在课堂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师者转向合作者, 教学由“霸权”转向尊重、理解、鼓励和宽容。

2、加强合作生存法则。

教育要培养人的协调工作, 强调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竞争已成为各国内部尤其是国际上经济活动的特点, 它愈来愈突出竞争精神和个人的成功。这种竞争导致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分工也越来越细,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以前的单枪匹马闯天下, 在现代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少, 现在更加强调的是合作, 协调能力。

3、新课标共识。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五项能力要求其中之一, 就是要积极合作, 学会分享、合作、交流, 尊重学生思考、表达、质疑的权利,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自觉行动, 增强主动性、探索性, 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倡导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师应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学习者

传统教学中, 信息更新慢, 传播渠道也少, 师“问道预先”然后传授给生, 于是有了“一桶水和一瓢水”的关系, 有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角色定位。教师机械地照搬教材或课程标准, 根本不需再学习, 就能应付教学工作。教师只是传授者, 不是学习者。

而当今社会, 信息总量增多, 更新速度快, 获取信息渠道增多, 学生具备了更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 而且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水”。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传授者, 而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也是一个学习者。如果, 教师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不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多元价值和多源信息面前, 就会成为落伍者或迷失者。因此, 教师也必须不断发展自己,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人。

1、教师要学会反思。

在国培学习期间让我明白, 一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等进行反思, 才能总结提高, 有所发展。反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理论和实践脱离的状况。通过对工作生活的不断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 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业务能力, 促进自己的个体成长和职业成长。

反思的方式很多, 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 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来实施, 也可以发调查问卷给学生, 让他们指出教育教学工作或者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是, 还可以与同事进行经验的交流并写下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反思, 勇于反思。

2、教师要勇于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都离不开创新。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被大家认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 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作为当代的教师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勇于创新。

一个合格的教师要不断发现, 探索教育教学中的未知领域, 指示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 为丰富人类的育人知识而勇于创新。

教师的角色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新的特色。在新课程提出的今天, 也将为教师的角色带来新的特点。教师的角色还受其所属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在各个国家中, 所赋予教师的角色任务是不同的。随着社会发展, 教师的角色也是不断发展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需主动调整自己, 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摘要: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 教师的角色也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学形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由此提出并实施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教师的教育观也随之变化, 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一些变化。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冬梅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素养与工作技术指导》,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5.7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3] 欧阳芬, 黄小华主编:《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11

[4] 晏清才主编:《教育学》,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7

[5] 刘晓明, 王丽荣编著:《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6] 李源田主编:《派往明天的教师》,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

[7] 江一波著:《酸葡萄柠檬心理学》哈尔滨出版社;2009.10

上一篇: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56例临床分析下一篇:探讨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