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东莞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发展模式

2024-05-18

2024年中国东莞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发展模式(精选3篇)

篇1:2024年中国东莞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发展模式

智研咨询 2014年中国东莞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发展模式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东莞集群的动态模式是有台湾接单(包括研发与运筹)、东莞生产加工、香港出口,其发展基础是对国际信息产业转移的承接口¨。

东莞是比较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模式。卫星平台式集群模式是指集群内的企业大多是由共同的平台衍生而成的一种模式,集群内所有企业均是基于同一平台进行生产、研究与创新,不存在明显的价值链分工啪1。其中,平台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平台、研发平台以及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包括网络语运输等基础设施、公共实验室等,多由政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基础而组织建设的;研发平台主要由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的科研机构与高校等组成,通过这一平台,企业能够迅速的将科研成果转换成为新产品,有效的降低创新成本;服务平台分为生产性服务平台与生活性服务平台,生产性服务是指咨询、金融保险服务等为集群内生产的正常运行提供的服务,生活性服务则是指为集群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如餐饮、酒店等服务。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提到的“衍生”一词代表新企业的产生。

东莞集群是中国发展最早且比较成熟的信息产业集群。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台湾内部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的实力、财力相对较弱的台资IT企业迁移指东莞,随后,部分较大规模的企业也相继转移至东莞,同时,这些大企业的配套小工厂也陆续落户东莞,最终形成了产业集群。目前,东莞已然发展成为重要的电子零部件采购中心,九成以上的台式电脑零部件均可以在东莞采购齐全。

东莞集群的动态模式是有台湾接单(包括研发与运筹)、东莞生产加工、香港出口,其发展基础是对国际信息产业转移的承接口¨。这种集群模式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大的规模上、以较低的成本嫁接台湾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间发达的网络化联系来实现十分灵活的生产协作,集群内各企业间相互配合,上下游联动,构成了典型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结构。

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信息传媒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篇2:2024年中国东莞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发展模式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水电行业相关概述 1.1 水电行业界定 1.1.1 水力发电的定义 1.1.2 水力发电的特点 1.1.3 水电站的分类

1.2 小水电的概念与界定 1.2.1 小水电的定义 1.2.2 小水电的分类

1.2.3 小水电的特点与优势

第二章 2016-2018年中国水电行业发展概况 2.1 中国水电行业的发展概述 2.1.1 中国大力发展水电的意义 2.1.2 我国水力发电的发展历程

2.1.3 我国水电装机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2.1.4 中国水电为经济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2.2 2016-2018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2.2.1 2016年水电行业热点分析 2.2.2 2017年水电行业发展状况 2.2.3 2018年水电行业发展态势

2.3 2016-2018年水电开发建设的形势分析 2.3.1 2016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形势 2.3.2 2017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形势 2.3.3 2018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形势 2.4 水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4.1 国内水电建设面临的问题 2.4.2 水电开发面临的不利因素

2.4.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电可持续开发 2.4.4 水电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2.4.5 水电开发规范化的建议

第三章 2016-2018年四川省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3.1 四川水电开发的紧迫性和经济性探讨 3.1.1 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迫切需求 3.1.2 构建和谐社会水电凸显优势

3.1.3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能资源及开发状况 3.1.4 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因素分析 3.1.5 “西电东送”的经济性分析

3.1.6 四川水电的加速开发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3.2 2016-2018年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3.2.1 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特点

3.2.2 我国电力巨头抢滩四川水电资源 3.2.3 2016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状况 3.2.4 2017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状况 3.2.5 2018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形势 3.3 2016-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3.1 2016-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趋势 3.3.2 2016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3.3 2017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3.4 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4 四川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探索 3.4.1 四川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背景分析 3.4.2 四川水能资源开发状况及潜力

3.4.3 四川水电可持续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3.4.4 四川水电可持续开发对策

3.5 2016-2018年四川部分地区水电站发展分析 3.5.1 雅砻江 3.5.2 金沙 3.5.3 古城 3.5.4 大渡河 3.5.5 溪洛 3.5.6 毛尔盖

3.6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3.6.1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存在的隐患 3.6.2 四川水电站管理问题分析

3.6.3 四川应好好利用国家对水电资源开发的政策 3.6.4 四川打造农村水电强省对策 3.6.5 推动四川水电开发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2016-2018年四川省小水电发展分析 4.1 2016-2018年中国小水电发展概况 4.1.1 小水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4.1.2 中国小水电建设开发的现状概述 4.1.3 我国小水电建设正迎来发展机遇 4.1.4 我国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

4.2 2016-2018年四川省小水电产业发展概况 4.2.1 四川省小水电产业发展背景 4.2.2 四川小水电开发获金融机构支持 4.2.3 四川省出台政策规范小水电开发 4.2.4 四川小水电发展存在的问题 4.2.5 四川小水电发展促进政策的确定

4.3 2016-2018年四川主要市县小水电发展状况 4.3.1 南江县 4.3.2 珙县 4.3.3 锦阳县 4.3.4 马边县 4.3.5 石棉县

第五章 2016-2018年水电技术研究分析 5.1 水电机组技术分析

5.1.1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技术分析

5.1.2 水轮机复合抗磨板和水泵复合抗磨密封环技术分析 5.1.3 水电机组励磁装置的技术分析

5.1.4 金属材料对水轮机、水泵抗气蚀磨损的防护技术分析 5.1.5 非金属材料对水轮机、水泵抗气蚀磨损的防护技术分析 5.1.6 微型水力发电机组(含负荷调节器)技术分析 5.1.7 农村水电站机组过速保护技术分析 5.2 小水电技术分析

5.2.1 小水电站的更新改造技术分析 5.2.2 小水电工程径流计算技术分析 5.2.3 小水电站无压隧洞引水技术分析 5.2.4 小水电站技木改造工作需要加强 5.2.5 小水电设备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5.3 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系统

5.3.1 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施状况 5.3.2 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施中的弊病 5.3.3 运行人员的技术力量严重缺乏 5.4 农村水电站自动化分析 5.4.1 农村水电自动化状况分析

5.4.2 农村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和主要设备选型解析 5.4.3 水电站自动化改造案例(湖北魏家洲水电站)分析 5.4.4 水电站自动化改造案例(湖南鱼市水电站)分析 5.4.5 农村水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策略

第六章 2016-2018年水电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管理分析 6.1 水电勘察项目管理分析 6.1.1 企业项目管理的本质

6.1.2 水电勘察设计项目的管理模式 6.1.3 水电勘测设计项目管理的三个阶段 6.1.4 水电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发展思路 6.2 水电项目的质量管理分析 6.2.1 水电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6.2.2 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2.3 加强水电项目质量管理的建议 6.3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政策研讨 6.3.1 水库移民和水电工程移民概况 6.3.2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内容

6.3.3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出现的问题

6.3.4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制度设计创新理论框架 6.3.5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制度设计创新的具体建议 6.4 水电开发企业的安全监管分析 6.4.1 水电开发企业安全监管的背景 6.4.2 水电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6.4.3 加强水电建设项目业主安全监管的对策

第七章 2016-2018年四川省水电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1 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经营效益分析 7.1.3 业务经营分析 7.1.4 财务状况分析 7.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1.6 公司发展战略 7.1.7 未来前景展望

7.2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经营效益分析 7.2.3 业务经营分析 7.2.4 财务状况分析 7.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2.6 公司发展战略 7.2.7 未来前景展望

7.3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7.3.1 企业发展概况 7.3.2 经营效益分析 7.3.3 业务经营分析 7.3.4 财务状况分析 7.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3.6 公司发展战略 7.3.7 未来前景展望

7.4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7.4.1 企业发展概况 7.4.2 经营效益分析 7.4.3 业务经营分析 7.4.4 财务状况分析 7.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4.6 公司发展战略 7.4.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八章 四川水电行业投融资分析 8.1 中国水电行业投资综况 8.1.1 中国水电行业投资现状 8.1.2 我国水电建设政策利好不断

8.1.3 低碳环境下水电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8.1.4 中国水电行业投资重点分析 8.1.5 水电行业投资面临的风险 8.2 水电BOT融资分析 8.2.1 BOT融资概述

8.2.2 中国水电运用BOT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8.2.3 水电项目BOT融资的优势分析 8.2.4 水电开发运用BOT融资的问题 8.3 四川水电行业投资状况

8.3.1 外资欲投资四川大中型水电站 8.3.2 未来四川水电项目投资规划 8.3.3 四川木里水电开发投资状况 8.4 四川省水电项目投资进展 8.4.1 四川通江水电项目 8.4.2 四川宜宾向家坝水电站 8.4.3 四川大渡河安水电站项目 8.4.4 四川绵阳水电项目 8.4.5 四川阿坝州水电项目

8.5 水电行业投融资发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8.5.1 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5.2 水电企业投资效益保障

8.5.3 相对开放水电投资市场的建立 8.5.4 水电投资开发模式的选择 8.5.5 有效竞争水电开发模式的建立 8.5.6 水电融资结构的优化组合 8.6 水电行业投资开发的对策

8.6.1 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水电投资管理体制 8.6.2 引进战略投资者以缓解资本金不足 8.6.3 集中力量保障水电集约化开发 8.6.4 调整与优化建设资金债务结构 8.6.5 进一步拓宽融资方式与渠道

8.6.6 建立促进水电投资扩张的引导与激励机制 8.6.7 形成“多家抬”的投资分摊合作机制 8.6.8 水电投资开发应转向青藏高原 第九章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9.1 中国水电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 9.1.1 未来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显著增长 9.1.2 中国水电行业未来发展思路 9.1.3 中国水电中长期发展目标 9.1.4 中国农村水电发展展望 9.2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9.2.1 四川未来水电开发的条件 9.2.2 四川水电开发潜力

9.2.3 四川水电行业未来发展规划

9.3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业发展预测分析 9.3.1影响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9.3.2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9.3.3

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累计利润总额预测 9.3.4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工业销售产值预测 附录

附录一:四川省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办法 附录二:《加强2.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管理的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 各国小水电的容量定义

图表 2016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数据 图表 2017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数据 图表 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数据 图表 水电阻容接线原理

图表 世界小水电站可更新、扩容的潜力估计 图表 中国小水电站更新改造的需求概况 图表 电站更新改造的时间曲线

图表 查明经评估可能改造、扩容项目的6个步骤 图表 皖河流域径流深对比表

图表 大龙潭电站径流、水能指标复核结果 图表 隧洞衬砌与非衬砌工程特性比较表 图表 水电投资成本变化趋势

图表 加拿大水电站的债券市场融资 图表 两支典型电力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图表 我国水电中长期规划 图表 我国抽水蓄能发展规划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营业收入(分季度)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岷江水电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地区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年化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资产负债率水平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运营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营业收入(分季度)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川投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地区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年化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资产负债率水平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运营能力指标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2015-2018年西昌电力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营业收入及增速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营业收入(分季度)2015-2018年西昌电力净利润及增速

2017年西昌电力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地区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2015-2018年西昌电力年化净资产收益率 2015-2018年西昌电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资产负债率水平2015-2018年西昌电力运营能力指标

2015-2018年明星电力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2015-2018年明星电力营业收入及增速 2015-2018年明星电力营业收入(分季度)2015-2018年明星电力净利润及增速

篇3:2024年中国东莞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发展模式

关键词:模具产业,产业集群,集群竞争力,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模具作为最基础的工艺设备,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 我国飞机、汽车、电器、仪表等零部件都是通过模具来制造的, 且比例占到70%以上。在数码领域方面更是占到85%以上, 在轻工业方面占到了90%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的模具市场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与基础, 且在发展的态势上达到产需两旺的格局。

一、我国模具行业的集群竞争力

产业集群竞争力在理论上是指:一个产业集群在这个整体产业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集群内的其他企业相比更能够有效地满足于市场需求的这种能力。包括:提供相应的产品, 提供相应的服务, 适应市场的变化, 具备独我的创新能力。另外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强调一个产业集群就竞争对手来说在整个产业行业当中更具备竞争地位与竞争能力, 能够更好的综合满足市场需要与适应市场变化。

(一) 我国模具业的基本现状。

模具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 也是国家大力鼓励外资入驻的产业之一。模具跟模具产品的加工,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发展的产业之一。通过20多年的艰辛发展历程, 我国的模具业在世界上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规模与工艺水平都与世界逐步接轨。

虽然我国的模具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但是, 因为我国的模具业因为起步较晚, 技术方面跟不上世界尖端科技, 所以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模具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与区别, 其主要表现为:低挡的模具生产过多, 市场不能消化;高档的模具因为技术水平与工艺水平的限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甚至许多细密模具还是严重依赖进口。

(二) 我国模具行业的集群竞争力。

一个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是由生产要素, 市场需求,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结构与竞争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其外还包括政府的相关行为、行业机遇等因素辅助形成。生产要素与市场需求能够决定这个地区是否能够培育出一个好的模具集群产业,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与结构与竞争则决定了该产业是否能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这四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强化或者是改变都会让其他因素发生改变, 因此, 一个地区能不能形成模具集群主要是取决于该地区的生产要素跟市场需求条件, 而该模具产业集群能不能够发展好则是取决于这四个因素能否得到良好地互动与发展。

二、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 国民经济日益快速地发展, 我国的模具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下面就从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产品结构方面、技术结构方面、技术人才方面、模具园区功能方面这五个方面来浅析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状况。

(一) 企业组织结构方面;

从模具行业的发展来看, 模具行业适合向商品化、专业化方面发展, 但是我国的模具生产厂60%左右都是属于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 不是商品模具车间, 且很多模具生产厂都是覆盖面积广, 但是不精通。不能进行商品化生产, 也不能进行专一化生产。

(二) 产品结构方面;

产品结构是一个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目前的冲压模具在这些年来一直占着第一的位置, 第二位塑料模具, 第三位铸造模具。就以上的产品结构是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要的, 从市场需求我们可以看出, 塑料的用途是越来越广阔了, 塑料制品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塑料模具的发展必须要紧跟市场的步伐, 与之相适应。同时, 由于机电产品的进一步轻型化, 铸造模具的发展也必须提上日程。因此, 在我国的模具产品结构中, 塑料模具与铸造模具的比例应该大幅度地提高与发展, 形成良好的产品结构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 技术结构方面;

我国的模具行业已经过渡为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产品技术的水平主要表现在设计、加工精密程度、形成工艺、寿命与复杂程度方面, 虽然我国已经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 但是设备不成套, 设备使用率低下与单一, 不具备自主的开发能力, 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我国模具技术水平的发展, 使模具产品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 技术人才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模具行业也要求从业人员能够独立掌握与运用新的知识与技术。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模具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发展迅速,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要求。第一是总人数不多, 我国模具行业缺口人数大概在20-60万人左右, 在这20-60万人中, 工程技术人员就占到20%左右, 尤其紧缺的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第二是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的模具行业技术人员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且技术也不高, 许多新型技术不能及时掌握与发展, 缺乏自主创造力。

(五) 模具园区功能方面;

在改革开放发展的今天, 各个地方政府都认识到模具行业对发展制造业产生的巨大影响, 由此加强了对模具工业园区的大力建设。“模具生产集聚基地”就是一个新型的生产形式, 已有的工业园区正在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园区正在大力建设中, 这些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无疑都是对我国模具行业起着一个促进作用, 但是一些工业园区的功能比较单一, 而且只注意到招商引资, 享受政府的投资优惠政策, 并没有将工业园区的整体功能进行提升, 外资只是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 而将核心技术保留在国外, 我国并不能得到核心技术, 导致我国的模具园区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三、结束语

从以上, 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模具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技术与工业园区都需要进行大力地建设与发展, 同时, 还需要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来不断充实与发展自己, 坚持分工合作、引进与实地结合的方法来大力发展我国的模具行业, 让模具行业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 跟上市场的步伐。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校企合作校长讲话稿下一篇:双城记批判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