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2024-05-05

煤矿重大隐患报告制度(共8篇)

篇1:煤矿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重大隐患

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及时排查、治理煤矿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矿井生产安全,按照国务院446号令《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关于印发<豫南地区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豫南煤安监[2007]2号文),根据《中平能化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平„2011‟12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所有单位。

第三条煤矿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经理对本矿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负全面责任,各分管副经理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负责。

第四条安检科对各战线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查处的职责,各战线对本战线查出重大隐患负有治理、报告、验收、销号责任。

第二章 重大隐患排查制度

第五条矿每月由矿主要领导组织各战线、业务主管部门、专业人员对矿井安全生产隐患进行1次全面排查并由安检部门建立重大隐患排查台帐,严格按照规定对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落实;各战线每旬由战线领导牵头,组织相关业务保安科室对本战线安全生产进行1次重大隐患全面排查;各业务保安科室、基层区队、班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隐患排查。

第六条矿每月25日组织一次矿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战线每旬5日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三章 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第七条发现矿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矿调度室必须立即向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战线领导回报,同时对口汇报给集团公司的业务处室。

第八条每月25日前,矿要将当月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书面报告集团公司安监局。书面报告要有煤矿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四章 重大隐患治理制度

第九条矿安检科、技术科、开掘科、机电科、通风科、地测科、调度室、总办室等业务科室应建立健全隐患登记建档,安检科应建立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台帐(表),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第十条矿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管理。一般隐患由战线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重大隐患由经理组织各战线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资金、定措施、定标准的“五定”原则进行停产整改。

第十一条对确认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单位由矿安检科下达停产整顿(停止作业)处理决定书。决定书应包括系列内容:

(一)下达停产整顿(停止作业)指令,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

(二)按照《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隐患处罚办法》,对矿井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三)视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责任单位自接到停止作业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必须立即按照要求实施停产整改。

第十三条各业务科室、安全部门按分管业务范围,对战线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建档管理,节点控制,逐项验收,做到排查整改闭合管理到位。

第十四条重大隐患的整改由矿主要负责人负责,必要时可组成重大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在集团主管业务处室指导下,做出停产整改的决定,制定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可能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重大隐患,应及时告知。

第五章重大隐患分析、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矿对存在的重大隐患进行系统分析,制定重大隐患整改方案,方案内容应当包括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重大隐患的状态、影响范围和程度;整改的方法和措施;整改的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经费和物资的落实保障措施;分包督办战线和包保战线领导;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重大隐患整改前必要时应当撤出危险区域内作业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装置、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检测、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在重大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八条对于因历史原因或外部因素影响,矿自身难以按期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应当报集团对口处室和集团,由集团对口处室和集团安监局按照监管权限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题报告。

第十九条重大隐患排查整改档案实行“一案一档”管理,保存期至少10年。存档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重大隐患评估定级材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报告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重大隐患整改方案;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跟踪督查记录表》;重大隐患整改完成评估报告;《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报告书》;监管部门《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审查表》;其它相关资料。停产整改期间,责任单位要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六章重大隐患整改验收及销号制度

第二十条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由矿安检科牵头,组织企管科、计划科、责任科室等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对整改情况进行预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责任科室出具书面报告申请报请对口集团主管业务处室、安监局复查验收并进行销号。

第七章 重大隐患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一条对迟报、瞒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应查出而未查出,或应整改而未整改,或整改不认真不彻底造成重复隐患,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执行上级煤炭监管部门停产整改指令而擅自组织生产的,按照《中平能化集团严格重大隐患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试行)》(中平„2011‟82号)文件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解释权归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2:煤矿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一、煤矿生产主要是地下作业,自然条件复杂,经常受到瓦斯、煤尘、水、火以及冒顶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重大危险源为:瓦斯、粉尘、水和顶板。

二、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管理,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现就瓦斯、水和顶板的监测、监控、管理制度分述如下:

1、瓦斯检测、监控、管理

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邻近矿井情况,XX煤矿按瓦斯矿井管理。(1)瓦斯检测

避免瓦斯超限和杜绝火源是防止瓦斯爆炸的前提条件,合理,及时的瓦斯检测可以了解和掌握井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瓦斯涌出量情况,以便进行风量计算和分配,调节所需风量;防止和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等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

矿井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械电气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的地点和瓦斯可能超限或积聚的地点,都纳入检查范围。现使用的检测工具有光学甲烷检测仪,甲烷报警仪。

矿井每个采掘工作面每班派专人检查,检查次数不少于3次,瓦斯涌出量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经常的作不定期检查;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每班至少检查1次;可能涌出和积聚瓦斯的硐室和巷道,每班至少检查1次,其它作业地点瓦斯检查次数由总工程师决定,但每班至少检查1次。

矿井管理人员入井使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及时掌握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状况和系统瓦斯动态。(2)监控、管理

矿井瓦斯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即使事故发生,也能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加强采空区瓦斯治理,瓦斯引爆火源治理,瓦斯管理制度,完善矿井通风系统抽放系统;采、掘进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排放;对采煤工作面风巷后尾瓦斯安设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掘高位抽放巷进行抽放。

加强瓦斯监测、监控,建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设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2、水害检测与评估

采、掘进期间重点以防治浅部小煤矿、老空积水,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制度。

(1)矿井涌水监测

矿井涌水量测量方法采用浮标法。

在水仓建立永久测水站,在上车场、中车场等涌水点设观察点,矿井测水每个月测一次,雨季随时观测,发现异常或雨后及时测量,及时了解井下各地点涌水量变化情况,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

(2)矿井水害监测、管理

XX煤矿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矿井为裂隙冲水矿床。区内主要的充水因素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断层水、老窑积水等。大气降水是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雨还可以沿地表裂隙及孔隙直接渗入矿井中,同时还可以通过老窑采空区蓄集,给矿井开采带来危害;特别是雨季及暴雨期,地表水暴涨容易造成水灾事故,故矿井在雨季及暴雨期加强防洪工作,对水量进行观察,发现预兆及时撤出人员,启动应急预案。修建的河堤已经大部分启用,但雨季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对各煤层的开采要特别注意矿井附近的老窑积水,必须加强矿区内老窑的探放水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必要时应修筑防水墙。

3、顶板监测(1)顶板监测

对采煤工作面进行顶板动态监测,发现顶板来压预兆,必须提前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或撤出人员。

掘进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在巷道按有关规定设置顶板离层仪进行观测,并对锚杆、锚索进行拉拔测试,建立矿压观测技术资料台帐,根据观察结果对围岩和顶板变形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随时指导生产。

(2)顶板监控、管理

回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采高,防止片帮。在顶板破碎地带加强支护采用单体支柱配合工字钢顶梁,作为超前支护。

掘进工作面按照作业规程及时进行支护,严禁空顶作业;用好前探支护。

作业地点根据顶板状况采用多种支护方式,加强顶板管理,开展工作面安全质量评估,分小项评估工作面的安全等级,不安全不生产。

2017年3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制度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消除矿井事故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我矿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一、每月8日、18日、28日上午9:00时,由安全科牵头组织对采、掘、机、运、通五条线进行安全大检查;具体排查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种事故隐患。下午16:00,由安全科组织召开安全检查会议,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安全隐患。

二、矿长对矿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对矿长负责,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本职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

三、矿长负责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领导,各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分管范围内和本职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

四、矿井事故隐患,系指煤矿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类隐患。

五、对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和每旬一次的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有关部门必须逐级上报矿领导;事故隐患未整改完毕之前,必须随时向矿领导汇报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

六、事故隐患的整改。事故隐患的整改按照“分级负责、责任落实”的原则,矿长全面负责,分管领导、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事故隐患的整改,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整改期限落实、责任人落实。

七、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科负责事故隐患的综合管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负责事故隐患的统计报告工作。

八、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作业场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无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得组织生产。

九、因不按时整改事故隐患或虽整改但未达到整改要求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017年3月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1、为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督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发生一次3人(含3人)以上死亡事故,或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重大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隐患为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为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4、矿井事故隐患按性质分为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及其他8类,井下机电安装比照矿建施工。

5、地面生产、经营事故隐患分为火灾、爆炸、泄露、触电、坠落、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及其他8类。

6、矿井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经相应的组织形式评估确认后,于下月5日前汇总报送处矿安全科。重大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月上报,直至整改完成。属于长期监控管理的重大事故隐患,要逐月检查上报。

7、重大事故隐患内容包括: ①事故隐患类别 ②事故隐患等级

③事故隐患可能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分析 ④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⑤整改资金来源和保证措施 ⑥整改目标 ⑦事故应急预案 ⑧整改责任部门及负责人

8、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贯彻“严格责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副职和技术负责人要具体负责,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

9、一时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无措施,一律停止施工生产或经营。

10、矿安全科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综合管理、统计上报工作,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监督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篇3:煤矿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一、我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面临的主要障碍

1. 来自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

根据国家社科规划《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课题组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3%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实行财产申报制度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领导阶层, 领导阶层中一些尚未暴露的腐败分子作为权力的拥有者和腐败的受益者, 支持实行财产申报制度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早在1994年,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 但到现在仍无实质性的进展, 其真正症结在于公务员群体对之缺乏认同感并由此产生实际阻力。制度变迁必然会造成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 而旧体制的受益者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极易对改革缺乏动力甚至转化为改革的阻力。

2. 配套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反腐漏洞

配套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问题在我国执行干部财产申报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实际过程中非常突出, 例如, 实名制并未覆盖社会所有金融领域, 市场活动中大额现金活动频繁, 监管存在困难;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完备, 作为物权法重要配套法规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法尚未出台, 这为财产转移提供了法律盲区;税收制度不全面, 未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 这也为巨额财产的漏报提供了可能。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只有相关的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并发挥实效, 才能保证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到实处, 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无法可依

我国《财产申报法》迟迟未能制定;2006年出台的《公务员法》又未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做出规定。2010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是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良好制度创新, 但这只是部门规章而不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这只是党内的自我监督, 而不是来自人民的监督。与法律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强制性相比, 其稳定性不强、效力层次较低、适用范围较窄、原则性系统性不足、可操作性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以法律为手段来保障公务人员报告制度的执行。只有将相关政策措施及时上升为法律, 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其实施, 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腐倡廉的预期效果。

二、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确仍存在诸多障碍, 甚至有学者总结出“维护隐私权论”“监督无效论”“成本过高论”“条件不具备论”等消极观点。然而, 实施上的困难只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 不能成为报告制度的绊脚石。近年来, 我国法治进程不断加快, 民主政治建设日趋完善, 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全有紧迫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1.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必要性

从国家对国民的责任而言,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可以直接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其从主观上有助于遏制一些公务人员的贪欲, 使其在实施犯罪行为前“三思而后行”, 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务人员的政治伦理道德;客观上有助于社会大众了解公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包括财产、婚姻等重大事项, 避免恶性循环, 有利于恢复公众对政治的信心。

从国家对国际社会的义务而言,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积极履行我国所应承担的国际公约义务的必要途径。我国于2003年12月10日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该公约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各缔约国均应当考虑根据本国法律对有关公职人员确立有效的财产申报制度, 并应当对不遵守制度的情形规定适当的制裁。”因此, 建立完备的财产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也是我国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应承担的一项基本义务。

2.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可行性

从法理上分析, 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不违背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的隐私权。受现代权利观念的影响, 个人隐私权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以侵犯个人隐私权为由来阻止财产与有关事项的公开就成为了既得利益群体最主要的依托。根据现代法治要求, 公务人员受委托行使公共权力, 当其隐私权与公众知政权发生冲突时, 公众知政权应高于公务人员隐私权;当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发生冲突时, 后者应当服从于前者。公务员较之一般公众更容易获得国家资源和信息, 其行为更容易招致公众的疑惑和不信任感, 这就要求公务员须承担说明不是利用国家资源和信息为己谋利、权钱交易和不廉洁行为的义务。因此, 将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予以落实是非常必要和现实的。

3. 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已成社会共识

从目前社会公众心理期待的层面来看, 通过完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设, 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环境, 正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的共识。一项民意调查表明, 超过90%的受访民众支持尽快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可以说, 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出台已经具备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民众对其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期待值很高。公众的期待正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的社会心理基础。

三、加快完善、落实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建议

1. 转变思想、营造氛围

在革命、改革、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 我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党总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腐败破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直接危害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实行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可以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在我国实行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其特殊的复杂性,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奉行“财不露白”的个人隐私保护主义。因此, 要想全面推进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必须得有文化环境的营造和社会心理的充分准备。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 重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 切实改造执政者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价值观, 提高对报告制度的认同感;要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的道德共识和社会责任感, 不断增强廉洁自律的公共伦理意识, 为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伦理环境和氛围。

2.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原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曾经表示, “申报不可能一步到位, 但只要认准这个方向, 我们的制度就能实施开。我理解这项制度是分步走, 渐进式的。”任何制度都是在发展中完善的, 我国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财产申报到重大事项报告的根本性进展, 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的进步进一步完善。财产申报应该首先从高级公务员即领导干部开始, 然后结合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原则, 逐级确定普通公务员中需要进行申报的职位, 按职位申报。申报内容、公示范围也应有序推进, 以最具现实性的内容为主, 不易确定的海外资产、无形资产等留待以后完善。

3. 联动推进、形成合力

要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除了在全社会营造相应氛围及完善报告制度本身之外, 还需要有其他相关制度的配合和支持。首先, 扩大金融实名制的活动范围。我国现行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确立了储蓄实名制, 但实名制应当扩展到所有类型的金融交易。只有这样, 才能杜绝干部财产申报变成“合法财产申报”, 才能使隐匿非法财产困难重重, 使查处变得更为简单, 使个人收入的来源更加透明, 使腐败行为难以遁形;其次, 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我国《物权法》只对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做了相应规定, 不够全面完善。只有对不动产登记适用范围、登记效力、登记机关、登记程序等都作出明确规定, 才能有效地防止官员漏报或瞒报不动产, 确保财产申报制度有效运行;第三, 实施全民信用卡制度。全民信用卡让大额现金在市面上流通受限, 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监管资金流动, 这比单纯的由国家机关 (一般是纪委) 监管干部财产更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 更有利于推进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良好运行。

4. 完善立法、有法可依

现阶段, 我国实行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仍然属于党的政策, 应当将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而法律就是限制权力的最低底线。因此, 为了推进建立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 为其提供法律依据。首先, 应尽快制定《财产申报法》等特定法律法规。要细化、明确各类申报事宜, 包括申报主体、申报范围、申报种类与时限、受理申报登记机构、申报材料的公开途径以及责任追究等内容, 使之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其次, 完善与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刑法》中可增设与“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相对应的“拒不申报财产罪”“财产申报不实罪”等, 构成一个更为完整严密的刑罚体系, 这将有利于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 更有利于打击和预防腐败。

摘要: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报告制度为各级领导干部筑起了一条廉洁自律的防线, 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 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有利于树立优良的党风政风。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执行中面临的实际障碍, 通过对制度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 提出了完善、落实该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重大事项报告,财产申报,反腐倡廉

参考文献

[1]王明高.中国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152.

[2]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08.

[3]沈瞿和.公务员财产与有关事项报告公开的法律建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 :171.

[4]毛飞.什么阻碍了反腐利器出炉[J].检察风云, 2005 (13) :38.

[5]柴晓宇.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探讨[J].人大研究, 2012 (4) :42.

[6]沈瞿和.公务员财产与有关事项报告公开的法律建构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 :171.

[7]朱四倍“.廉情公示”应该常态化[N].法制日报, 2009-1-15.

[8]柴晓宇.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探讨[J].人大研究, 2012 (4) :43.

[9]张旭东.对美国廉政文化“三步运用法”的现实思考:以美国财产申报制度的确立与实施为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10) :85.

篇4:煤矿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制度》对重大火灾隐患的定性、整改对象、整改方式、整改期限以及提请政府挂牌督办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政府、公安消防机构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职责。

《制度》规定,对被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场所,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以作出挂牌督办决定的当地人民政府的名义在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重大火灾隐患场所”警示牌,警示牌标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以遮挡、摘除、装修等方式,隐蔽、转移、破坏重大火灾隐患场所警示牌。《制度》规定对下列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影响公共安全的,应当在《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送达后2个工作日内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挂牌督办。包括旅馆、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所; “三合一”建筑或多产权办公楼、商住楼等公共建筑物。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制作《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在立案后4个工作日内送达。组织专家论证的,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送达。各市、区(县)政府接到公安消防机构提请的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请示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批复。《制度》还明确规定,被列为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火灾隐患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促和组织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同时,对涉及多产权的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责任作了规定。

篇5: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为《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务院446号令)和(安监总煤矿字,消除[2005]133号、(2005)134号法律、法规。防止矿井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特制定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1、公司董事长对矿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主要责任,患治理工作;

2、公司董事长对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工作、监督和,安排重大安全隐

对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所需资金的安排;

3、公司总经理组织人员制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

4、公司总经理组织人员对重大安全隐患排查;

5、公司总工程师大隐患负责任; 制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对“一通三防”重

6、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人力、物力的调节;

7、通风副总

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方案、措施的安排,整改所需的对“一通三防”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的;对“一通三防”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负主要责任;

8、机电副总对机电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的;对机电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负主要责任;

9、采掘副总对采掘和防治水

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对采掘和防治水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负主要责任;

10、安全副总对整改情况对公司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的检查,对重大安全隐患上报及整改

监督、情况的上报工作;

11、公司谁重大安全隐患登记、销案制度,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整改人,谁销案;

12、公司安监处大安全隐患每月组织汇报并督促

一次安整改;

检查,每旬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查出的重

13、公司重大隐患举报制度,对举报重大安全隐患和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有功的员工

奖励; 集团公司安全奖惩条例

1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如对重大安全隐患不

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向公司严肃处罚;

汇报,汇报的责任人经查实将

15、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改情况的复查;

安全隐患,谁谁整改,并整

16、基层的责任区域内的重大安全隐患,由

整改的,要

责任区域的队长负主要责任,上报公司

; 对责任区域的重大安全隐患

17、明原因,整改的责任人,在规定内回复整改回复整改

情况,对按时整改的应说处罚; 按时整改或不按规定情况的责任人

18、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的责任人,组织人员

对重大安全隐患在整改期限内组织人员监督检查,整改完毕验收;

19.对定的应急的重大安全隐患,措施。

篇6:煤矿重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煤矿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特制订本矿重大隐患管理及监控管理制度。

一、工作要求:

要想消除重大隐患必须从危险源着手,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根源。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促使各级对重大隐患要细致、有效地排查,摸清重大危险源;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主动治理,实现各类重大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下。切实有效消除重大伤亡事故,夯实安全基础,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及矿井财产安全。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特成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专业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及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矿长全面负责,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各分管副矿长负责本专业重大危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分管副总工程师具体负责本专业重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落实。

三、岗位责任:

矿长:是本矿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者,全面负责矿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负责组织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制。

2、负责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3、负责保障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的有效投入。

4、负责监督、检查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措施的落实。及时消除重大隐患在萌芽状态下。

5、负责组织制定实施重大隐患应急救援预案,如实报告重大事故隐患。

矿总工程师:负责本矿重大隐患排查工作及安全隐患治理措施的制订、监督管理工作。安全矿长:负责矿井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科长:负责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全过程监督执行。

副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监督措施的落实。

业务科室负责人:负责本专业内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督促本专业范围内各区队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业务科室技术负责人:负责本专业内的重大隐患排查工作和有关措施的制定、监督实施。

四、矿井重大隐患按类分工:

(1)顶板:由分管副矿长、生产副总工程师、生产科负责。

(2)一通三防:由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风科科长负责。(3)机电运输:由分管机电矿长、机电副总工程师、机电科科长负责。(4)防治水:由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地测科科长负责。(5)其他:由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负责安排责任单位。

五、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

对煤矿企业影响其安全生产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有:瓦斯、煤尘、水、火、顶板以及地面锅炉等事故,下面对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及地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可能发生瓦斯、煤尘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及地点。

1、采面因通风不畅造成瓦斯大量积聚或在煤层厚度变化地带瓦斯大量涌出遇火时;

2、局部地区瓦斯超限,由于空班漏检或仪器失灵遇火时;

3、掘进工作面因局部通风质量差,风量不足造成瓦斯积聚遇火时;

4、掘进工作面因未执行风电闭锁,因停电造成瓦斯积聚遇火时;

5、巷道相向贯通掘进相距20米,停止一端,停风造成瓦斯积聚遇火时;

6、局部巷道风速过低造成瓦斯积聚遇火时;

7、没有严格执行措施,瓦斯积聚遇火时;

8、串联通风无严格执行措施,瓦斯积聚遇火时;

9、没有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瓦斯积聚放炮发火时;

10、维修巷道、机电设备,瓦斯聚积带电作业产生火花时;

11、电气设备接地系统不健全或检漏设施失灵在瓦斯聚积地点,漏电产生火花时;

12、在瓦斯聚积地区,打开或修理矿灯出现火花时。

(二)、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和地点

1、采空区和废巷内留有大量浮煤或废坑木,遇老空封闭不严造成微量漏风引起自然火灾;

2、放炮使用失效炸药,放炮后没有完全爆炸导致起火或引起爆炸;

3、井下放炮违背技术操作规程,如用明火放炮、放糊炮、用矿灯放炮、装药过少等引起火灾;

4、电气焊时防护措施不得力或未严格执行措施引起火灾;

5、井口生火、电气焊、使用电炉、大灯炮取暖等引起火灾;

6、电器设备如:电缆、开关、变压器、接线盒、电机、放炮母线等超负荷运行、短路、失爆等引起火灾;

7、转动机械缺油,磨擦等引起火灾;

8、井下采区变电所变压器严重缺油超负荷运行引起火灾;

9、油料的运输,保管和使用不当引起火灾;

10、井口验身制度不严,人员带火种入井引起火灾;

11、木料场管理不善,人员带火种进入引起火灾;

(三)、可能发生水灾事故的原因和地点

1、由于地质资料不清在大断层附近出现小断层导水或所留保护煤柱偏小;

2、采掘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煤层直接底直接覆盖于灰岩之上或隔水层较薄时;

3、掘进工作面在进至边界时无及时停止前进,致使保安煤柱减少时;

4、在雨季、地面洪水通过采动裂隙灌入井下时;

5、井下排水系统及备用系统发生严重故障,不能及时排水时;

6、因高压停电时间过长或供电系统发生严重故障致使主排水系统不能工作时;

7、邻近矿井违反开采范围越界开采,致使其老空水窜入本矿井内时;

8、沿空掘进巷道掘至可能有老空水时;

(四)、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和地点

1、掘进工作面的支架没有按照作业规程及时架设或者架设质量达不到质量标准,遇压力时;

2、在采掘工作面使用或者更换不合格金属支架,致使放炮崩翻棚子又未及时处理时;

3、掘进工作面无按照作业规程施工,空顶距超过规程规定,以及无架棚空顶时间过长时;

4、采掘工作面过老巷或遇地质变化,采取措施不得力时;

5、半煤岩巷掘进,当煤在顶部,下部岩石较硬,放炮前未及时进行超前支护时;

6、调整巷道未用临时支护时;

7、各巷道的交岔点往往压力较大,支护材料长期失修时;

8、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压力较大而措施又不得力时;

9、采煤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达不到规定,支架未按规程要求架设时;

10、回采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放炮前未进行超前支护或备用荆笆、椽子不足时;

11、在回收工作面上下辅巷的支柱而未打临时支柱时;

12、端头支护无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时。

(五)、地面锅炉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分析、评估(1)锅炉超压事故 锅炉超压的现象

气压急剧上升,超过许可工作压力,压力表指针超过许可工作“红线”,安全阀动作后,压力仍在升高。

发出超压报警信号,超压联锁保护装置动作。蒸汽温度升高而蒸汽流量减少。(2)锅炉缺水事故

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

水位报警器发生低水位报警信号。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动作。

过热器汽温急剧上升,高于正常出口汽温。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给水流量小于蒸汽流量,如若因炉管或省煤器管破裂造成缺水时,则出现相反现象。缺水严重时,可嗅到焦味。

缺水严重时,从炉门可见到烧红的水冷壁管。(3)锅炉满水事故 锅炉满水的现象

水位高于最高许可线,或看不见水位,水位表玻璃管(板)内颜色发暗。双色水位计呈全部水相指示颜色。高低水位警报器发出高水位警报信号。过热蒸汽温度明显下降。

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分汽缸大量存水,疏水器剧烈动作。

严重时蒸汽大量带水,含盐量增加,蒸汽管道内发生水锤声,法兰连接处向外冒汽滴水。

(4)锅炉汽水共腾事故 锅炉汽水共腾的现象

水位表内水位上下急剧波动,水位线模糊不清。锅水碱度、含盐量严重超标。

蒸汽大量带水,蒸汽品质下降,过热器出口汽温下降。蒸汽管道内发生水锤,法兰连接处发生漏气漏水。(5)锅炉爆管事故 锅炉爆管的现象

爆管时可听到汽水喷射的响声,严重时有明显的爆破声。炉膛由负压燃烧变为正压燃烧,并且有炉烟和蒸汽从炉墙的门孔及漏风处大量喷出。给水流量不正常大于蒸汽流量。

虽然加大给水,但水位常常难于维持,且汽压降低。排烟温度降低,烟气颜色变白。炉膛温度降低,甚至灭火。引风机负荷加大,电流增高。锅炉底部有水流出,灰渣增多。(6)过热器管爆破事故 过热器管爆破的现象

过热器附近有蒸汽喷出的响声或爆破声。

蒸汽流量不正常地下降,且流量不正常地小于给水流量。

炉膛负压减少或变为正压,严重时从炉门、看火孔向外喷汽和冒烟。过热器后的烟气温度不正常地降低或过热器前后烟气温差增大。损坏严重时,锅炉蒸汽压力下降。

排烟温度显著下降,烟囱排出烟气颜色变成灰白色或白色。引风机负荷加大,电流增高。(7)锅炉水锤事故 锅炉水锤的现象

在锅炉和管道处发出有一定节律的撞击声,有时响声巨大,同时伴随给水管道或蒸汽管道的强烈震动。

压力表指针来回摆动,与震动的响声频率一致。

水锤严重时,可能导致各连接部件,如法兰、焊口开裂、阀门破损等。

六、管理体系:

重大危隐患排查与治理实行闭合管理的体系(即:排查、治理、检查、验收)。每月由矿长组织召开一次重大隐患排查;将排查结果在调度会公示并组基层区(队)认真组织学习。并在隐患公示栏公示。

七、责任追究规定:

1、矿长每月必须召开一次重大隐患排查会议,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必须分专业明确治理单位和责任人,按“五定”原则整改。

2、因重大隐患汇报不及时、治理不及时、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造成的非人身事故的责任者,除事故分析的责任处罚外,同时按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3、因重大隐患汇报不及时、治理不及时、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造成的人身事故责任者,除事故分析的责任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4、各级现场检查人员、跟班安监员要认真落实重大隐患的整改,对生产期间出现的隐患要先治理后施工,不排除不能生产。

5、重大隐患在治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在人员和物资的落实上要首先满足隐患治理的需要,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6、重大隐患实行分级负责,责任落实做到“三不推”、“五落实”,即班组能解决的不推给区队,区队能解决的不推给矿,矿能解决的不推给公司,项目、措施、资金、完成时间、责任人五落实。

7、其他未明事宜根据本单位制度执行。

篇7:煤矿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为了建立我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杜绝矿井生产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16号令),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南监察分局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通知,(川南煤监发【2013】1号),按照煤矿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标准,结合我矿安全生产情况,特制订四川弘鑫矿业有限公司荣县源泉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排查治理方案。

一、重大隐患责任追究制度

四川弘鑫矿业有限公司荣县源泉煤矿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矿长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1、各级正职全面负责本单位、本部门日常安全管理,负责制订单位及责任范围内的隐患检查及处理的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地查处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为及时排查、治理煤矿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3、煤矿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矿长对本矿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负全面责任,各分管副矿长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负责。

4、公司安全监察处等业务处室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查处的职责。

5、煤矿应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报告责任。

二、隐患排查

1、矿每月组织一次对矿井重大事故隐患大排查,对重大事故隐患建立登记台帐,指定专人负责跟踪监控,督促各单位认真整改,排除隐患。每周对本矿安全生产隐患全面排查1次;各科、队、班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随时进行隐患排查。

2、矿每月召开一次隐患排查办公会议。

三、隐患治理

1、建立健全隐患登记建档和重大隐患挂牌整改制度。

2、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管理。一般隐患由矿长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重大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资金、定措施、定标准的“五定”原则进行整改。

四、隐患报告

1、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时,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报告。

2、每月将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整理成书面形式,有煤矿主要负责人签字。包括隐患的原因、现状、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结果。

3、本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一经查出必须立即安排处理,逾期未落实处理的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应责任人及本部门给予100—200元罚款。

4、对事故隐患未落实处理彻底,造成轻、重伤事故,对本单位正职及相应责任人给予100—300元罚款,并取消当月安全奖。

5、对已经通报两次而未落实的同一隐患,对相应责任人给予50—100元罚款。

6、各职能科室根据责任分工,负责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查处及督查落实,重大隐患未发现并由此发生事故,追究科室领导及相应责任人责任。

7、矿井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力,会致使重大隐患不断出现。

8、矿每周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按照《特别规定》的15条认定标准排查本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按照事故的类别、性质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台帐,填写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表,二表必须由矿长签字。

五、矿长要按下面内容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时限和要求; 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六、整改完毕后,按照重大事故隐患验收标准由矿长组织自检后报县安监局备案,并由安监局上报上级有关安监部门。

篇8:论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

培训作为一种提高技能的手段,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同安全检查一样,早就被人们所接受,但把其提到重要位置,甚至提出“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4月2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培训[2012]57号)中第一条充分认识加强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时是这样写的: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安全素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90%以上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

1 其本概念

有人对重大安全隐患是这样定义的: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安全隐患。笔者认为这样定义不太准确,应定义为: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安全隐患。

有些行业还对本行业的重大安全隐患作出明确规定。如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印发《煤矿重大安全隐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的15种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了分解细化,这里虽然没明确说明培训不到位属于重大安全隐患,但其15条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最后一条是这样写的:“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认定的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2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 事故源于无知

安全事故原因归纳起来可分成三类: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这些原因所存在的隐患均可通过安全检查的方式来发现,但要消除这些隐患,需加强管理,加强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多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源于当事人的“无知”上。客观上安全,由于主观上的不重视和无知,产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由于“三违”造成了不该发生的事件发生了,并直接引发了安全事故。就建筑施工行业来说,这种情况绝大部分发生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施工者本人和现场管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职业技能低下、行为不规范等,导致了在安全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安全事故。如2012年某工地发生的一起人货梯伤害事故,是由于现场指挥人员在未安排人货梯停止使用的情况下安排作业工人进行人货梯卸料平台的加固作业引起的。加固工人为了穿悬挑工字钢反拉钢丝绳,把平台安全门撬开,并把头伸出平台外,人货梯司机不知道下方有人作业,按正常进行操作,结果梯笼在下降过程中击中下方平台上加固工人伸出来的头部,引发死亡事故,这实行上是一种违章指挥行为引发的事故,同时作业工人未经同意私自撬开安全门也是一种规反纪律的行为。如果现场指挥人员在安排加固任务的同时安排人货梯司机暂停人货梯使用,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故,如果作为工人安全意识强一些,知道撬开安全门所存在的隐患,也不会只顾自己干活,不顾人货梯梯笼处于什么状态,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故。

又如2014年某工地发生的一起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作业工人,为了施工方便,把洞口防护栏杆拆除,然后在3m×2m的洞口上面横架二根钢管,并在钢管上铺上破旧模板简单搭设了一个作业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外墙砌体作业,传砂浆的小工手提两桶砂浆走上平台,结果由于模板断裂,造成小工从6m高处直接坠落到地下室顶板,造成死亡。这是一种无知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时作业工人未经同意私自拆除防护栏杆,也是一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如果铺设平台的工人知道这块模板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也就不会选用这块模板,如果小工知道所踩踏的脚下模板会断,也就不可能踩上去,这样的事故也就不会发生,但却偏偏这样的低级错误发生了己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类似上面的事故多得去了,如汽车由于高压线太低过不去,司机就用竹杆去捅造成电击身亡,一人触电后,边上的人在不采取断电措施的情况下去救,结果造成2人触电身亡的事故。一人中毒后,施救人员不采取自身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冲上去,造成多人中毒的较大安全事故等等,在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而引起这些事故的罪魁祸首竟是“无知”。

2.2 无知引发的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表1是某建筑施工企业10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统计资料。

从上面发生的9起事故统计可以看出,由于人的无知引发的安全事故占了60%以上,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占了89%。

2.3 无知的根源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亿,其中未上过学的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4%,初中文化程度占59.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2%。目前中国大部分作业工人来自农民工,而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大部分(74.8%)在初中文化及以下,还有1.1%的人未上过学。

中国的建筑业来说,从2005年到现在的十年间,前五年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后五年在逐年下降,但到2015年还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然中国建筑行业的工人基本来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而劳动力整体素质就相对较低,现场人员对一些基本的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措施不理解,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了解,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现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违章操作。有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也较低,不懂安全技术和技能知识培训,不执行强制性标准,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违章指挥,致使事故发生。

3 学习是解决无知、提高技能的的最快途径

人的知识和技能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获得的。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最慢的手段,尤其是安全方面的知识,如果通过事故的经历来获得知识,有可能永远也没机会学习了。书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血的教训,并通过学习便可获得,故无疑是一种捷径。

俗话说:“愚者用鲜血总结经验,智者用经验避免鲜血”。人的素质提高不但从书本上学,也需要从实践中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技能。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几个学时的学习就能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但对于各行各业的某个岗位来言,其所需知道的安全知识还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通过每位员工自身的学习培训,获得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是完全可行的。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统计报告中显示,虽然说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逐年增加,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逐年减少,全国的安全生产事故率及因安全事故引发的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减少,这之间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

4 培训是减少安全事故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培训来解决科技及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者素质不相称这对矛盾,是经验的总结,前面提到,约9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哪么反过来说,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减少90%的事故发生呢?理论上说,如果通过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解决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因果对应法则,减少90%的事故应该说是可行的!并可通过下面的例证来证明。

有一家国营基本建设安装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里的职工均是固定职工,而这些固定职工大多是兵团转过来的,具有较高的素质,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的安全意识及经验相当丰富,曾获得了煤炭部颁发的尖刀队称号。哪时管理层也没有专门设置安全管理部门,机关下到队里的检查,也不是经常性的,但十年未发生过一起死亡事故。分析其原因就,主要是因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而且知道什么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做违规的事。

还有一家新的国营建筑施工一级企业,管理层按要求设置了专职安全管理部门,按要求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并且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施工现场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但还是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在于:现在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作业工人,100%是农民工,并且是文化程度较低,即使安全管理再严格,安全防护再到位,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无知,同样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所以才有不怕的心理,因为无知,所以什么事都敢做。无知需通过培训来解决,只有让当事者明白存在的危险,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由于安全事故大部分来自一线作业工作,所以要使培训起到减少事故的作用,关健应放在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上。培训的作用一方面是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是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如果说作业现场的每一个岗位不发生安全事故,每一个人不发生安全事故,哪么事故发生率便可大大的减少,培训就显示了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为了有效地防范事故的发生,培训应力足于一线作为人员的安全培训。作为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应在这二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是提高作为人员的安全素质,并且应有针对性地针对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工种,第一个作业人员,使其知道自己的岗位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如果每个作业人员均能做到不违章作业,每一个作业人员都能拒绝执行违章指挥,每一个作业人员都是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哪么安全事故不说可以完全杜绝,但至少也会有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是安全培训的重要作用。

摘要: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这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然其内涵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认识,正如邓小平同志早期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样,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人们才从心里认识到此话的真谛。通过事实来论述培训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三违”问题,培训的主要对象应该是谁,针对大部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阐明怎样培训才算到位,以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并通过培训这种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事故中90%因"三违"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上一篇:高一抒情散文:我是什么?400字下一篇:2009年度岳西县医疗广告监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