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现状

2024-05-05

统计现状(共8篇)

篇1:统计现状

从统计执法检查透视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为了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平遥统计局强力推进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2008年以来在往年检查的基础上扩大了检查范围,在对工业、金融、教育、卫生等传统领域进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又对房地产业、建筑业领域实施执法检查,丰富和拓展了统计执法检查的内涵;在执法检查方式上,由以往的集中执法检查变为集中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加大了检查力度,提高了检查覆盖率。2008年和2009年包括2010年上半年共检查150家单位,限额以上单位占66%。从整体水平看,贯彻执行统计法意识和过去相比有提高,但是检查中发现还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发现报表数据有差错的,还有报表填写不完善和不规范的,迟报现象等问题依然存在,按照违法情节轻重的不同,对19个单位分别给予了责令改正、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统计执法检查情况,就我县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如何改进进行探讨。

一、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问题

(一)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受查单位的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领导要求统计人员兼职很多工作,大多数财务人员兼做统计报表,并且经常更换统计人员,还有部分领导对统计人员上报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审核。在检查中很多统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统计工作,片面的认为上报报表就是统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只在报表期间关注统计工作,平时不注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是忙于其他工作。

(二)很多企业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

在检查中发现,很多企业没有单独设立统计机构,只是将统计职能附属于财务、办公室或其他部门。一些企业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在统计数据审核、统计工作交接和原始统计资料留存方面没有做出规定。

(三)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造成上报统计数据有差错

会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由于统计指标填报要求与财务口径是不一致的,而很多财务人员习惯性地按财务制度填报统计报表,使统计数据出现错误。例如劳资报表要求数据以千元为单位,而财务人员往往要做到元角分单位为止。

(四)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我县统计人员除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单位外,其它单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且具有统计从业资格,但从实际情况看,虽持证上岗,但专业素质却不高,人才缺口仍比较大,还需要补充具有较高学历的统计人才。

(五)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网上直报系统的全面应用,优化了统计报表的申报流程,降低了企业统计工作的强度,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但是在检查中发现,由于有些企业的统计人员对电脑操作不熟悉,造成报表迟报或差错。

二、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的原因

造成目前基层统计工作较为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基层单位自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经济发展,经营主体发生变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主体发生变化, 国有企业纷纷成为各种非国有企业,平遥4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成为经营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统计基础工作,造成了部分企业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不熟悉业务的情况。甚至个别企业根本不安排统计岗位,采取临时安排人员的办法应付了事,没有健全、规范的台帐和原始记录。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影响了上报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部分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造成统计人员责任性弱化

部分领导不重视统计统计工作,随意变更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较为普遍,工作量多而得不到相应的待遇,这部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明显不强,节假日不肯加班报表,这样的单位迟报报表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了严峻挑战。

(三)统计人员参与决策职能发挥不好,造成统计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企业决策者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同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变,不仅需要统计人员能够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更为重要的是要求统计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决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重要决策信息和依据,这样统计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受到领导重视,取得应有的地位。从目前的检查情况看,同上述要求恰好相反,统计的整体功能没有全部发挥,统计工作不受单位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部分受查单位由于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统计工作仅满足于只填报报表的工作模式,没有主动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献计献策,导致部分企业领导认为统计工作只做几张报表,没有必要配备专职人员。因而,这些单位在检查中暴露出兼职、应付了事的问题。

(四)企业统计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尽管统计局每年大力加强《统计法》,但受统计地位较低的传统影响,统计受查单位中仍存在着不详细了解《统计法》的现象,少数单位甚至表示没听说过统计局也能进行行政处罚,不了解《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义务,没有依法统计的意识,导致了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和迟报现象。

三、如何提高基层统计基础工作

(一)基层领导应加强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统计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对企业自身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只有企业管理者真正认识统计工作,才能发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辅助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仅满足政府报表需求的报告式统计,为企业自身服务。

(二)统计人员应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任何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操作水准,统计也是如此。统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统计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统计人员要将重视统计工作提高到依法统计的高度,从思想上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地做到有法必依,切实做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

(三)基层领导应加强对统计人才的培养

当前的社会形势,要求报表单位的统计人员既要有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还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因此,单位领导应支持和鼓励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工作技能的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信息化新技术应用的知识。

(四)统计局内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统计局各专业人员应加强和基层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深入基层单位实实在在指导基层统计统计基础工作,对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制度、统计分析等引导出一个规范性的标准,使企业统计报表数出有据,规范统计人员的工作,降低统计工作难度。

篇2:统计现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广泛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化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并拓展了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践发展的需要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开掘。第一,对系统性及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为统计学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思路。由于社会实践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及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随着科学融合趋势的兴起,统计学的研究触角已经向新的领域延伸,新兴起了探索性数据的统计方法的研究。研究的领域向复杂客观现象扩展。21世纪统计学研究的重点将由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转移到对复杂现象的研究。如模糊现象、突变现象及混沌现象等新的领域。可以这样说,复杂现象的研究给统计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第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将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是钱学森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专家判断相结合,提出经验性的假设,再用经验数据和资料以及模型对它的确实性进行检测,经过定量计算及反复对比,最后形成结论。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而且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处处渗透着统计思想,为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第三,统计科学与其他科学渗透将为统计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现代科学发展已经出现了整体化趋势,各门学科不断融合,已经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事物之间具有的相互联系性,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转移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许多学科取得的新的进展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模糊论、突变论及其他新的边缘学科的出现为统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思想。将一些尖端科学成果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与其交互发展将成为未来统计学发展的趋势。统计学也将会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今天已经有一些先驱者开始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图论、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方法和理论引入统计学,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渗透必将会给统计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3:广西水利统计现状及思考

1.1 水利统计工作组织管理水平

1.1.1 统计岗位及人员配备

据统计,截至2015年5月,全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及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合计567人,其中专职85人,兼职482人。自治区水利厅本级设专职统计岗位1个,目前在职专职统计员2人,归口管理部门为规划计划处,负责全区水利综合统计;厅属各处室(单位)均设有兼职统计员,负责专项业务统计;全区14个市水利局中,负责水利综合统计的人员均为专职,除南宁市水利局本级设专职统计岗位,剩余13个市由于编制紧张,均未设有专职统计岗位,其中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水利综合统计员归口管理部门为规划计划科,其余各市设在质监站或工管站等其他部门;全区各县(市、区)水利局均按要求配备了水利统计人员,主要负责水利综合统计、投资统计、基建工程建设统计、地方电力统计、人事统计、服务业统计、农田水利统计、农村饮水安全统计等,人员配备到位,分工明确。

1.1.2 统计专项经费

2015年自治区水利厅安排统计专项经费为55万元,主要用于全区水利统计人员培训、年报会审及日常工作等方面需要;每年南宁市、柳州市、钦州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和来宾市都安排有水利统计专项经费,其余各市及县水利局虽未安排专项经费,但日常工作费用从局办公经费中列支,能满足日常工作正常开展需要。统计人员办公场所、计算机等设施均有保障,市级以上及部分县级统计人员还配有笔记本电脑,以满足出差工作学习需要。

1.1.3 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水利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依法开展水利调查活动,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自治区水利厅将统计基础工作及报表报送质量作为水行政综合能力考评事项,并将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作为年度绩效考评指标。目前各级水利统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为中央水利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与信息系统及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情况统计,以上两项为月报表,另外还有水利综合统计年报统计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水利厅每年举办与水利统计工作有关的会议或活动次数不等,并不定期地开展水利统计调研或检查等活动。近年来,随着统计业务的不断发展,新指标不断出现,特别是水利普查后出现大量的新统计指标对于许多统计人员来说还是比较陌生,为此自治区每年会举办一次以上统计业务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1.1.4 相关统计业务工作制度和业务规范

日常水利统计工作和年报统计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水利统计管理办法》《水利统计责任人制度》以及统计局和水利部其他业务报表制度要求执行。近年来,自治区水利厅就全区水利统计工作组织、统计责任数据填报等出台了《水利统计报表制度》《水利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等,确保统计数据填报全面、规范、准确、及时。

1.1.5 统计数据成果

为了提高统计质量,每年全区会定期组织水利基建、直报及服务业等统计资料审核汇编工作,自治区水利厅每月都向各部门报送各类数据报表及分析简报,近年主要统计成果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水利电力建设资料汇编》《广西水利统计公报》《广西水利统计年鉴》及《水利统计分析报告汇编》等,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1.2 水利统计报表制度执行情况

针对水利部部署实施的水利综合统计、水利服务业统计、水利建设投资统计以及其他专项水利统计报表制度,自治区水利厅每年年初下发《关于印发水利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并召开统计工作布置动员会,要求各单位加强统计工作指导,明确责任分工,及时准确上报中央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及投资信息直报系统月报、水利水电固定资产完成情况(月)年报和水利综合统计报表分析工作,广西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及投资信息直报系统,均是县级统计人员填报,数据真实可靠,确保高质量完成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针对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每年自治区水利厅会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及时分解下达各市,并印发《关于加强全区水利统计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针对数据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等进行全方位部署。要求填报单位建立相应的统计台账,对每一个项目都有清晰的计划及资金来源,做到不重不漏不错。

各项统计报表的统计工作均严格按照水利部和统计局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数字来源清晰;重要指标变动均要求上报单位有说明材料;在数据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均及时反馈上报单位,要求进行复核确认后重新上报,不违法对上报数据自行修改。

1.3 水利统计数据质量状况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水利统计的基础数据的质量是做好水利统计工作的前提。从调研情况看,全区水利统计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联系,数据来源较实际,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统计数据上报前进行数据审核,主要指标的基础数据重点复核;相关汇总数据注意与其他业务成果及已有统计资料进行一致性比较和合理性分析;平时注意与其他部门的各种检查工作相结合,收集工程信息;利用上级批复文件及时更新工程特性指标等。

市县相关统计报表能及时上报,对上级单位提出的数据质量质询和要求能及时反馈和整改落实,上报资料较规范,相关统计报表进行统计人员及分管领导签字盖章认可,上报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对数据审核与处理情况有充足、合理的解释。

2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多数单位虽有统计人员,但未设有统计岗位,造成大部分统计人员是兼职;通过调研中发现统计人员除部分统计人员有统计证外,其余人员尚未取得统计上岗资格证;另外基层单位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人员流动性大,个别县1名统计人员除了要承担本单位80%的统计报表和项目信息系统的填报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其他的工作任务,难以高质量完成高频度、高要求的统计任务。

2.2 报表种类庞杂,指标设计不一

基层统计人员由综合统计和专项统计人员构成,根据上级各部门(含水利部门、发改部门、重大办、统计局)下发各类统计报表分别完成统计任务。上级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随时编制下发各类月报、半月报、旬报、日报、快报(大部分报表没有经过统计局审查和批准)和设置各类报表报送信息系统,由于各类报表、信息系统对统计指标的设定、指标解释、上报要求不一致,报送频度、报送口径各不相同,再加上基层统计信息资料共享水平有限,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报送效率。另外各部门自己报表系统项目效益及项目工程量分类及单位不统一,比如有的报表工程量中的土方、石方、砼分类不明确,有的表将此三类分开,有的将土石方列为一项,有的将土方又分为挖土、填土;每项工程量的单位有的是万立方米,有的是立方米,同一项目就因为这些效益及工程量的分类及单位不统一的原因,在对这些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数据录入时,只能重复地去计算换算,无疑加大了统计员的工作量。

2.3 目标任务过大,导致数据与实际脱节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大,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制定了很多目标,有些项目水利投资计划下达后,在很短的时间节点内要求报送项目进度目标任务,但是因开工手续繁杂、季节气候、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因素影响,实际完成与目标任务相差很远,有些基层统计员只能用“预计提前完成额”进行统计,造成指标数据与实际完成量脱节的问题。

2.4 数据台账不健全,部分数据无法考证

目前,水利年报部分指标是用水利普查成果作为基数,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历史资料做基数,每年在基数基础做新增、减少调整上报。但由于历史资料缺乏台账,有些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无法考证,需要对这部分指标进行调查和复核。

2.5 统计数据加工及共享程度不够

一是统计数据分析整理的程度较低。目前由于报表繁多,报送任务重,各级人员仅仅停留在数据审核报送阶段,缺乏对数据整理分析,很少能提出专业的统计分析咨询意见。二是缺乏数据共享的途径及平台。一个同样的指标数据,往往一个部门要完接着另一个部门又发通知来要,比如农村人饮安全达标率指标,妇女儿童情况统计、能源环境统计、社会科技统计、农村统计及小康社会监测统计等多个报表(部门)分别发文来取用,大大地增加了统计人员的重复劳动。

3 建议

3.1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是统计事业的基础。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没有健全的统计机构,没有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就难以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就难以发挥统计的作用。《统计法》和《水利统计责任人制度》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设置、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单位领导应对统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根据水利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岗位和人员,且归口部门尽量向规划计划靠拢;统计人员变动,须报备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同时办理统计工作交接手续,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

3.2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目前基层统计员多为兼职且缺乏系统的统计业务知识,近年来统计新业务不断发展,新指标不断出现,特别是第一次水利普查后出现的大量新统计指标对于许多统计员还比较陌生,需要系统学习以加深理解。建议多开展培训,对目前的统计报表制度及信息化系统,尤其是没有数据采集方法的培训。各单位和统计人员要认真遵守《统计法》和《水利统计责任人制度》,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3 加强统计规章制度及台账建设

建议健全各项统计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各级统计台账和统计数据的监控制度,加强历史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以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

3.4 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监督调研及分析工作

加强与项目实施单位特别是重大水利项目的联系,要求施工单位、项目业主做好资料收集和数据上报工作;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努力提高统计工作组织管理水平,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高效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

3.5 加强水利统计信息化建设

逐步建立水利统计“一套表”制度。现阶段需完善在用各类直报系统,如水利综合统计系统,急需充实完善水利综合年报指标体系,以利于汇总“十二五”水利建设成果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等。

3.6 加强联系沟通,实现统计优质高效

篇4:企业统计现状及策略

关键词:企业统计;统计现状;发展策略

一、工作中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对问题做出的分析

(一)上级领导对于某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给予重视。对于相当多的企业,统计的方法并不能被有效的实施,在对于某些发展方面,企业秉承的宗旨是要严格利用统计的方法去做,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严格的按照统计的流程,但是企业内部在实施的时候便不再考虑统计的重要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考虑任何的套路问题,上级领导对于这些问题也坐视不管,只要任务完成就不再考虑任务的做事效率,影响了企业在运营上的正常发展。

(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很少沟通。公司本身之间的各个用事单位鲜少去沟通每个工作的做事流程和配合工作,自己只掌管自己部门的工作,使得许多问题在出现后不能被有效解决而按照错误的方法进行下去,在检查出错误后相互推卸过失,不管自身是否有错误都奋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只会导致内部矛盾的激化,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不顾及别人的利益的行为也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在某些方面使得企业统计水平下降。

(三)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统计的素质缺乏。对于企业的统计工作的进行,主要参与者便是搜集数据、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的人员,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公司基本工作的有效运营,一旦他们的素质低下,那么不仅会使得公司的经济状况得到亏损,还会使公司的信誉问题面临挑战,所以统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应具备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才能把公司的统计工作高效完成。

(四)不能有效的稳固统计团队造成变动增加。对于统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必须要稳固全面,不能够经常性的变动职位,对于固定岗位上的人员,应该要使他们完全的熟悉自己岗位应该要做的事情,严格有效的完成每一项统计,在搜集数据时仔细,分析数据时全面,整理数据时认真,分析数据时有耐心,如果与之相反,那么便会造成企业经营的矛盾和起伏变化,严重影响公司的经济状况和管理情况。

二、如何去使得企业运营更加完善

(一)制定相关制定和规定,并使得公司人员有效实行。对于企业内部,应该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规定,必须保证内部人员高效努力的完成,对自己的工作严格约束,使得每项制度都严格应用到自身的所有工作当中。当拥有了这些制度,公司的统计的数据和资料档案得到了有效的评估,并且加强了它自身的保密性,防止公司机密泄露。

(二)企业内部增加统计团队。如果企业内部的统计团队比较少,那么员工在工作起来的效率就很小,从而导致人员力量较小,不能高效的提高公司的经济来源,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在一些方面增设一些统计团队来实现企业的高效经营。

(三)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素质,严格要求统计人员素质提升。统计工作中相比较更为核心的要素便是统计的人员,因此,统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相当重要。在对数据进行搜集时,统计数据的人员的素质提升会使得搜集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全面;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会使得分析的精度越来越高,误差越来越小;在对数据进行整理时,会较少出现丢失数据、重复数据的现象;在对数据进行总结时,会使得数据的分工更加明确和清晰。

(四)对于某些违法或者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要严格惩治。对于企业内部人员出现的违法或者对公司规定进行非法违抗时,公司领导和上级干部要严格进行处理,以免以后有相似事件再次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或者公司的规定对此人员进行开除和罚款的赔偿。严厉打击和处理这种对于统计的违法做法,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以后类似事件的重复进行,提高统计的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由于统计的方法的有效实施是每个公司高效发展的运营基础,因此利用好统计这种方法能够对公司的将来的利益谋发展。以上的文章中围绕工作中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对这种现状做出分析和阐述,分析出企业运营时出现的问题包括公司本身的上级干部对于公司中的某些工作出现的问题不给予重视,而且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很少有沟通和想法的互动,公司人员也缺乏基本的必备素质。然后对以上出现的现状问题做出一些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相关制定和规定,并使得公司人员有效进行、企业内部增加统计团队、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素质,严格要求统计人员素质提升以及对于某些违法或者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要严格惩治的改进方法来使得公司的发展更加高效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白晓辉.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13):220-220.

篇5: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

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

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 的要求。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

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篇6: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高龙 横山统计

乡镇统计是了解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村政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反映“三农”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三农”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惠农政策持续强化,农村的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深刻性的变化。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业统计工作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困难和挑战。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从源头上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统计局进一步加强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为全区15个镇,3个办事处,1个农场统计所配备了1名公益性岗位统计协管员,同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硬盘、U盘等硬件,并且安装了OA办公及SV独立客户端软件。并统一制定了《乡镇统计所组织机构》、《乡镇统计所工作制度》、《乡镇统计所工作职责》、《乡镇统计所统计报表报送制度》、《乡镇基本情况统计》等相关规章制度,上墙悬挂,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

通过对我区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区的乡镇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力度,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镇(办)领导对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工作无足轻重,只不过是加加减减、计算汇总,极不起眼的重复劳动,不断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对农业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认识不够,没将农业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交接不到位 ,稳定性不强

统计工作默默无闻,干部流动难度大,统计岗位吸引不了人,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往往在统计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调整到新的岗位。导致一些镇(办)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仅2016年以来,有十多个镇的统计人员进行了调整,变动率达到60%以上。由于新老人员在交接工作时没有衔接到位,导致新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严重影响报表上报和数据质量,对全区汇总上报造成很大影响。

三、岗位不专,随意性较大

虽然配备了专职的统计协管员,由于不能做到专人专岗,导致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同时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由于乡镇工作的繁杂琐碎,导致了一人身兼数职,不能够专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业务工作当中去,()很少有时间从事真正的统计工作,更不要说深入了解乡情村情,加之时有兼顾其他工作,所以往往是“一人多岗”的情况。乡镇统计员只是将常规性的报表报送按部就班的向村级下发报表传达其报表内容,村级统计员对于统计工作的报表任务仅凭自己对报表的认识理解填写上报,随意性较大,长此以往,村级统计工作很难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不同程度地出现迟报、漏报、等现象。

四、资料不完整,服务不到位

部分镇(办)由于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和村级报表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归档不够规范,这样不利于农业统计资料的积累。统计人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步数据汇总整理上报,不能对历年的统计数据做出应有的分析、研究,忽略了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准确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大大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科学性;不能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不足。

五、数据来源基础不牢

村级统计工作是镇(办)统计数据的源头。从目前情况看,村级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多数村的统计工作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认识不足,同时兼顾家庭重担,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搞调查分析研究,对统计数据上报只能估算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一些统计指标也不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

加大对统计法制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统计法律意识,让统计成为全民关心的事业,要让群众认识到统计数据与我息息相关。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严明统计执法纪律为提高统计公信力而努力。开展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让各镇(办)领导干部明白农村统计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是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源头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是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统计法、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的必然要求,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农业统计方法制改革

目前大多数专业开展网络直报,但农业专业,仅有镇卡为网报直报模式,其他报表种类较多且仍为传统模式发纸质报表,逐级汇总上报,造成基层工作量加大。因此,农业统计应根据各级政府需要,减少全面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专项调查为主,一方面减轻基层工作量,另一方面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

上层建筑的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的数据决定着上层建筑对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乡镇统计工作要狠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开发,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应深入到一线,挖掘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应站在群众的田间地头,同群众谈谈农作物种植及复种的时间、条件和施肥及产量效益等情况;应该去企业看看效益情况,了解本地区的区位资源优势,多出统计产品,为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广泛地宣传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为农民朋友创收增加渠道。努力打造优质的服务性农村统计,将工作重点放在统计调查研究上,让每一个群众和门店经营人员都成为我们统计工作的重点调查对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开发统计新品、精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撑,树立统计公信力。

四、抓培训、稳队伍

基层统计人员不论是从业务方面,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及时加强培训。因此:1.要多举办基层统计人员统计业务培训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计算机程序和统计方法流程。2.要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利用各种统计工作会议培训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3.带出去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当前乡镇统计所统计工作由文书和统计协管员共同担任,文书工作繁杂,统计协管员即担任统计工作任务,同时兼顾乡镇其他工作,大多协管员还要住村,但工资待遇较低,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同时积极鼓励统计员考取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统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这样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稳定了统计队伍,促进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篇7:企业统计工作现状与改革思路

文/张 晔

一、前言

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是现代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统计,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技术,包括指标体系设计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技术,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做出预测估计,提供企业决策层抉择的备选方案,同时履行统计法规,完成政府统计报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要求企业统计工作不能仅仅以满足政府宏观统计的需要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企业对市场信息的需要。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统计,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统计改革的重点。

二、我国企业统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企业统计是统计信息的重要提供者之一。目前,企业统计大部分还是作为政府统计的基层单位的功能多一些,企业统计填报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下的各种统计报表,有些重点、大型企业还经常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填报单位,企业统计任务多、负担重。但企业统计作为政府统计工作的延伸,造成企业统计机构及人员占的是企业的岗,拿的是企业的钱,干的是企业不需要的活,或主要不是企业的活,使企业统计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极不适应,企业统计在企业陷入恶性循环。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1、企业统计没有及时跟上企业改革的需要

在观念方面,企业统计受计划体制影响大,一般认为填好各种报表即完成了任务,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的主动性,没有树立企业统计必须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思想观念,使企业统计陷入恶性循环。

2、统计指标脱离实际

统计指标体系方面,企业填报的指标主要满足宏观管理要求,不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企业统计又没有按企业管理的需要设置指标,从而造成企业统计提供的统计信息管理者不需要。而管理这需要的,现有指标体系未能全面及时提供。

3、企业统计功能得不到发挥

企业统计没有发挥自己分析、咨询、预监测等功能,在企业内部企业统计与会计、业务核算工作特别是在反映功能上存在重复和交叉,会计、业务核算往往在其相应业务上更精、更透,分析的角度更有针对性,而企业统计分析的角度一般,甚至很粗浅,不能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三、我国企业统计改革的思路

1、企业统计改革的定位

企业统计改革的定位问题所要解决的是为谁服务及服务实现形式的问题,是企业统计其他方面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政府统计表报是一项义务,而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企业统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应是企业本身而非政府的统计机构,完成统计报表仅是企业作为一个合法主体必须完成的法定义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己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所以企业统计的服务对象就应从过去的为国家政府和上级部门服务为主,转变为本企业服务为主的方向上来。而统计改革的定位自然就是实现企业统计“报表型”向“企业经营管理型”的转轨变型。

2、企业统计改革的实质

企业统计改革的实质是解决三个问题。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以及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不难看出:如何得到更多信息;如何把众多信息组织起来;如何在最短时间把信息送到所需者手中,这三点是当前企业各级领导对信息或统计工作最大的需求,也是企业统计改革的实质性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以系统论为指导,建立以统计信息为

主体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目标,使企业综合统计部门成为企业的信息管理中心,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库、参谋总部。而完成了这个过程,就可以说最终实现了企业统计的改革。

3、企业统计改革的目标

篇8:浅析我国物流统计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规模的扩张,已经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并处于产业成长期的初期阶段,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在国际上,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我国物流市场,国内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二、物流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物流统计作为现代物流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统计核算,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物流活动的规模、结构、发展水平、比例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是监测、分析物流运行状况,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物流业发展越快,对国民经济影响作用就越大,对物流统计工作的需求就越迫切。目前很多省市的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

三、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流统计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极度缺乏有关物流产业的经济统计资料,也没有全面的物流需求统计数据,造成很多物流统计工作缺乏专业数据的支撑,物流企业因为没有掌握市场的需求,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盲目性。有时为了分析问题的需要,只能利用现有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指标,然而,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中心环节,仅仅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物流规模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物流的全貌。此外,传统的物流统计不能够完全反映现代物流活动的全部过程是物流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传统物流一般是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现代物流的特点是:它是个过程,而且有多个环节,要经过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领域加工、信息传递等作业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一个计划、管理、控制的过程,并加以组合,以最少的费用,最高的效率,客户最满意的程度,把产品送到用户手里,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流通费用的目的。

四、物流指标体系设计

鉴于物流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时,应包括以下几类指标体系:

第一类是反映物流规模及流通过程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物流规模从宏观的层面要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进行统计,包括物流节点的数目和规模、物流园区的数目和规模、配载市场的数目和规模、物流中心的数目和规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目和规模、货物吞吐量、货物总周转量和物流管理费用等指标。物流活动过程统计是物流统计的中心内容,它可以反映物流的规模、水平和质量等基本状况。

第二类是反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的指标及指标体系。物流是一个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主要统计指标有:职工人数及构成、工资总额及构成、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等。

第三类是反映固定资产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由于行业的性质,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占物流企业资产的比重相当大,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是物流统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指标有:主要固定资产实物量、全部固定资产价值量、固定资产构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固定资产更新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等。

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现代物流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贯彻实施,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反映等,都需要一套科学、准确、系统、全面、灵活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来保证。认真组织做好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对于加强物流基础管理、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统计分析方法变得越来越简便。例如,SA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使得数据的处理极为方便,这大大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也使物流统计成为可能。同时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物流统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经济统计数据。但由于现代物流业一般由交通运输、储运、货代、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行业构成,所以物流统计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这也增加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体系的难度,如果要想建立相对完整的物流统计体系,必须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

参考文献

[1]龚树生.建立我国物流统计学的初步设想[J].中国流通经济,2001,(4):245-248.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下一篇:英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