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联营模式扣点计算

2024-05-06

商场联营模式扣点计算(共4篇)

篇1:商场联营模式扣点计算

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

《民法通则》 第五十一条

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法人条件的,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第五十二条

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第五十三条

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按照合同的约定各自独立经营的,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合同约定,各自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二、关于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

(一)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因不同的联营形式而有所区别: 1、法人型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由法人型联营体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合伙型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由合伙型联营体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

3、协作型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由联营体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联营体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确有困难的,如法人型联营体已经办理了注销手续,合伙型联营体应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而未办理注册登记,或者联营期限届满已经解体的,可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从上述法规可知,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属于专属管辖范围,应当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关于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问题

(一)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通常是指联营一方虽向联营体投资,并参与共同经营,分享联营的盈利,但不承担联营的亏损责任,在联营体亏损时,仍要收回其出资和收取固定利润的条款。保底条款违背了联营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损害了其他联营方和联营体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确认无效。联营企业发生亏损的,联营一方依保底条款收取的固定利润,应当如数退出,用于补偿联营的亏损,如无亏损,或补偿后仍有剩余的,剩余部分可作为联营的盈余,由双方重新商定合理分配或按联营各方的投资比例重新分配。

(二)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结论:根据上述《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0年11月12日发布并实施的《解答》的规定,联营合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联营各方除共同出资外,还须“共同经营”。而本文中涉及的卖场和零售商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的相关内容是:“卖场提供经营场地,由零售商单方经营”。从实际履行的情况看,除因基于统一管理需要而由卖场对所有柜台(场地)集中收银外(其实质为代为收取营业款,并非参与经营的行为),对所谓合作项目的经营,从生产原材料的选取、采购、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员工的聘用和实际管理、经营收入(包括利润)的使用等,皆由零售商单方决定和控制,即实际上也是由零售商单方经营,这不符合联营中“共同经营”的基本特征,故该合同并非联营合同。该合同应认定为租赁合同,而非联营合同,即名为合作经营,实为租赁。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11月16日发布施行的《关于经济合同的名称与内容不一致时如何确定管辖权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6号)也对如何认定合同的性质作出了规定,即“当事人签订的经济合同虽有明确、规范的名称,但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与名称不一致的,应当以该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合同的性质”。故将该合同认定为租赁合同,不仅有事实根据,也有法律根据。

篇2:商场联营模式扣点计算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商场从联营柜台取得扣点收入是否属于租赁柜台经营活动的请示的答复

(工商市字〔2007〕148号2007.7.19)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对商场从联营柜台取得扣点收入是否属于租赁柜台经营活动的请示》(鲁工商市字〔2007〕146号)收悉。经研究,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凡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构成要件的,应认定是租赁柜台经营活动:

一、出租方出租商业柜台或者经营场地给承租方从事商业经营,并提供相关商业经营服务;

二、出租方按照双方约定的形式向承租方收取商业柜台或者经营场地租赁费和商业经营服务费;

三、承租方自主经营商品,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篇3:商场联营商户财务处理模式探讨

一、财务处理所涉及的税务问题

目前很多大型商场采用与供应商联营的经营方式, 降低固定成本和经营风险。顺应市场形势、加强我们公司商场项目的竞争力, 我们对部分大型商户也采用“联营扣点”的合作方式经营。由我们公司商场给联营商户提供经营场所, 本商场在联营商户商品入店时不验收核查和登记数量, 联营商户派人参与商品的销售, 但销售活动由商场统一管理, 商品销售的款项也由商场统一收取, 联营商户的商品销售结束后 (每个月为一个结算期间) , 商场按含税收入10% (假定) 的比例扣点, 计算收取经营场所的租金。这种情况事实上是商场的一种销售行为, 从具体的运作过程来分析, 其运行活动是一种代销行为。以本商场的业务运作情况为例, 做如下分析:

从联营商户的角度来分析:商户将货物运至商场, 但具体商品由商户负责管理, 在这个环节其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商场对商品没有所有权。但是, 如果该商品实现销售, 由商场为其开票并收取货款, 商场在月底按“销售清单” (实现销售的部分) 记载的数量与商户进行销售结算, 商户的纳税义务也在同时发生, 这个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委托代销的过程。

而从另一个纳税人商场的角度来看, 商户通过商场完成了销售的过程, 其商品销售成为商场销售收入的组成部分, 而商场所取得的收入, 从联营合同 (形式) 上看, 商场取得的收入是场地使用权价值的实现, 而从实际经济运行过程 (内容) 上看, 商场取得的收入却是商品销售的差价, 也就是商品在流转环节的增值额。对于这样的经营业务, 商场应当按销售收入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而不是按租赁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

当然, 对于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本公司商场而言, 应当向商户按其收入额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此业务对于商户而言确实是增值税销售业务, 应当缴纳增值税) , 如联营商户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商场没有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 就会按收取全部款项全额缴纳增值税, 重复缴税了商户承担部分的增值税。所以如果联营商户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商场进行结算, 商场则应从联营商户销售货款中扣除相当于联营商户应缴纳增值税款金额的货款作为补偿。此外, 对商场收取的合同中明确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 向商户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 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服务性费用, 则应当按《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4]136号) 的规定计缴营业税。

注:为什么商场是一般纳税人, 而不是小规模纳税人。

1、税法规定:

批发或零售货物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 则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如果纳税人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而未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 应按17%征税, 不得抵扣进项税金。根据分析本公司商场项目年销售额应该远在80万之上, 所以如果我们不注册成一般纳税人, 也会按一般纳税人的税率17%征税, 还不得抵扣进项税。

2、计税基础不同:

虽然小规模的税率只有3%, 但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基础是全部收入的3%, 不抵扣进项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虽为17%, 但一般纳税人的计税基础是增值额, 计税基础小很多, 实际税负水平要根据增值率测算。以本公司商场为例:

假定含税收入额1030元, 由于本公司商场扣点为含税收入的10%, 所以含税成本为含税收入的90%, 既含税成本927元, 下面测算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缴纳金额, 不考虑其它费用。

增值税:

如商场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缴纳增值税为1 0 3 0/ (1+3%) *3%=30;如商场作为一般纳税人销项税为1030/ (1+17%) *17%=149.66, 进项税为 (1+17%) *17%=134.69, 缴纳增值税为14.97。

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少缴纳增值税15.03, 含税增值额为10%时一般纳税人的实际增值税税负率仅为14.97/{1030/ (1+17%) ) }=1.7%, 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率3%还要低。

企业所得税:

如商场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含增值税收入1000元, 由于不规模纳税人不可以抵扣增值税, 所以成本为含税成本927元, 1000-927=73销售毛利73元, 所得税率25%, 所得税金额73*25%=18.25;如商场作为一般纳税人:不含增值税收入1030/ (1+17%) =880.34元, 不含增值税成本为927/ (1+17%) =792.31元, 880.34-792.31=88.03销售毛利为88.03元, 所得税率25%, 所得税金额88.03*25%=22.01。

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多缴纳企业所得税3.76元。

商场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30+18.25=48.25;商场作为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14.97+22.01=36.98;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少缴纳税金11.27元。

基于以上两点, 我们公司的商场项目应该注册成一般纳税人而不是小规模纳税人。

二、业务流程及账务处理分录

商品销售时专柜员工要填写“商品销售凭证”一式三联。其中:顾客、专柜、总收款各一联, 收银员收取顾客递交的“商品销售凭证”和顾客交纳的现金或银行卡结算。输入商品编码, 核对商品信息, 操作收款机打印出机制“销售付货凭证”并在手写“商品销售凭证”联, 加盖“现金收讫章”, 留存收银联, 其他三联同找回现金返还顾客;顾客使用银行卡结算的要按银行作业要求办理。

顾客凭加盖现金收讫章的“商品销售凭证”和系统打印“销售付货凭证”凭证, 返回专柜。专柜服务员工收取有效的“销售付货凭证”及“商品销售凭证”专柜联、总收款联留存, 交付商品于顾客。

总收款员在收银员交接班时收交班收银员所收的货款, 与收银系统、收银员打出收银流水核对收银员所交款项是否正确, 正确无误的在收银员提交有本人签字的收银流水单上签收、留存, 并给接班收银员换零钱。

专柜负责人每日营业结束时凭加盖“现金收讫章”的“商品销售凭证”填报“销售日报”后附“商品销售凭证”总收款联, 上报总收款员。总收款员收集齐全后, 根据统计表核对当日收款额, 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审核。

试营业期如没有收款机, 收银员在“商品销售凭证”上除了加盖“现金收讫章”外还要加盖本人名章, 在每日营业结束时凭加盖“现金收讫章”和本人名章的专柜提交的“商品销售凭证”收银联, 自做收银日报表交款。总收款员根据收银统计表收款, 并与专柜负责人提供的销售日报表 (后附“商品销售凭证”总收款联) 核对总收款额, 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审核。

会计核对无误, 凭收银员流水单 (或收银日报表) 及专柜销售日报表 (后附“商品销售凭证”总收款联) 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银行存款) (收银流水单或收银日报表)

贷:主营业务收入 (不含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收入额*17%)

同时结转成本

借:待抵扣进项税 (主营业务成本*17%)

主营业务成本 (专柜销售日报表合计*90%/ (1+17%) )

贷:应付账款-商品大类-柜组号XX供应商 (专柜销售日报表合计*90%)

月末结算时, 负责结算会计整理相关账目做出“专柜结算表”具体项目如表:

总销售额为含税收入, 总销售额-扣款额为供应商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金额, 代扣项目反应在其他应收款中, 结算时收回冲减其他应收款, 扣除费用按费用项目开具相应的发票给联营商户。

收到商户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待抵扣进项税

结算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 (总销售额-扣款额)

贷:其他应收款 (代扣项目)

其他业务收入 (扣除费用项)

篇4:商场联营模式扣点计算

一、商场与供应商联营业务会计处理的特点

联营模式的核算区别于自营模式最大特点是, 商场不需要占用自己的资金组织进货,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库存, 节约了库存商品管理的成本, 因而不需要设置“库存商品”账户。商场为了核算商场与供应商商品结算成本及货款的结算情况, 可以设置“受托代销商品”和“受托代销商品款”两个科目。

在传统手工记账情况下, 自营零售企业会计核算通常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实物负责制”。而联营方式下, 所有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都由供应商负责, 商场负责销售场所的管理和商品销售后货款的结算工作。另外, 目前计算机使用比较普遍, 借助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商场单品核算的需求, 因而, 商场联营通常不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而是直接核算与供应商结算的进货成本, 不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月末也不进行进销差价的分摊, 会计核算大大简化了。

联营模式下, 商场先销售, 后结算。在商场与供应商签订联营协议时, 说明商场与供应商联营合作关系已存在, 商场应当核算联营商品销售后应与供应商结算的价款及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但商场在货款结算之前, 没有取得供应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不能直接确定商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因而, 可以先记入“提取进项税”科目, 待取得供应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再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二、联营商品促销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目前, 商业折扣和返券销售是大型商场最常见的两种促销方式。下面通过实例来分析商场在联营方式下两种促销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一) 商业折扣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由于商业折扣是与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同时发生的, 税法规定, 若将销售额与折扣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 可以按照扣除折扣额后的余额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若另开发票, 不管会计上如何处理, 都不得扣除折扣额计算销项税额。商业折扣仅限于价格折扣, 比如商品9折销售。在商场, 还常见“满多少减多少”这一促销方式, 此种方式相当于明折明扣, 等于商场直接将商品打折, 满减额与销售额同在一张发票上反映, 税法和账务处理上视同商业折扣。

实际生活中, 商业折扣是折扣销售与实现销售同时发生, 买卖双方均按折扣后的价格成交, 发票价格就是扣除折扣后的实际售价, 因此, 按照发票上的金额计算销项税额。

例1:云龙百货商场的专柜都是以签订联营合同的方式经营的, 抽成率为20%。商场举办让利活动, 将甲品牌的商品打9折销售, 某顾客购买了标价为1 200元的商品, 支付了1 080元现金;将乙品牌的商品按满300减60元销售, 某顾客购买了标价为1 280元的商品, 支付了1 040元现金。抽成率不变, 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商场各柜组销货款统一由收银台收取, 商场与各供应商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率为17%, 商品的标价为含税价。

(1) 商场与供应商签定联营协议时, 没有促销约定, 按各专柜的标价与抽点比例计算出与供应商的结算额, 作如下会计分录:

(2) 商场实现销售时, 根据销售发票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1 080/ (1+17%) ]×17%+[1 040/ (1+17%) ]×17%=308.03 (元) 。

(3) 甲、乙柜组促销, 商场按实销现货和联营协议的扣点比例与供应商进行了货款结算。

(4) 商场取得了供应商依据结算款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商场以经销商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进货成本, 进行进项税抵扣。

(5) 冲销联营协议确定的结算款与促销实际结算款的差额。

(二) 返券销售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返券销售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后, 取得商场赠送的购物券, 消费者购物在先, 赠券在后。商场的返券行为是一种赠送行为, 但不同于无偿赠送行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无偿赠送的财产有瑕疵, 赠送人不承担责任。而顾客用返券购买的商品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 商场必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 返券销售不能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 应该比照商业折扣, 按实际销售收入计算增值税。为了反映购物券的发放与收回, 并且考虑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设置“递延收益”账户, 在送赠券时, 应将归属赠券的货款计入“递延收益”, 待使用赠券消费时再由“递延收益”转入收入。

另外, 消费者在一个柜台购买商, 品后, 很可能用返还的购物券在另一柜台消费, 可见, 返券销售不同于商业折扣, 各柜组销售必然存在着联系, 商场为了与各柜组进行货款结算, 就需要将销货现款在涉及现金与购物券交易的柜组之间进行分割。经过实地调研分析, 若各柜组返券促销活动标准相同, 折扣率应是相同的, 各柜组之间进行总现金收入分割, 按照各柜组开出的销货票注明的销货款即公允价值比例分割比较科学合理。其公式为:

各柜组结算现款=商场当期促销活动的总现金收入 (含刷卡转账收入) × (1-扣点比例) ×该柜组销售额÷各柜组总销售额 (现金和回收的返利券合计)

常见的返券销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下面通过案例分别予以分析。

1. 返利券与所购商品金额相同。

例2:云龙百货商场五一期间举行联营专柜全场“满300送238”的返券促销活动, 购物券由商场统一赠送, 对联营专柜按含券销售额结款, 抽成率由原来的20%提高至45%。各柜组都收取返还的购物券, 假设顾客消费1 146元购入甲品牌的商品, 返还714元购物券, 顾客恰好用购物券购买了714元乙品牌的商品。商场与各供应商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率为17%, 商品的标价为含税价。

(1) 签订联营协议时, 按各专柜的售价与抽点比例计算出与供应商的结算额, 作如下会计分录:

(2) 销售商品并发放购物券时:

(3) 收回购物券时:

(4) 活动结束, 商场与各品牌柜组结算货款。收银台只收取了1 146元的现金, 而对于商场而言, 卖出去1 860元商品, 按照45%的抽成率, 联营专柜结算款为1 023元 (1 860×55%) , 其中现金为630.3元 (1 146×55%) , 商场需要将630.3元现金按两柜组销售商品的公允价值比例在两柜组之间进行分割, 计算过程见表1。

在联营协议中约定, 商场对联营专柜按含券销售额结款, 因而实际支付给各专柜的现款少于联营协议中约定的结算款, 两者之间的差额冲销各品牌的成本。

(5) 各品牌柜组开出税票时:

2. 返利券小于所购商品金额。

例3:若用购物券购买零售价为800元的乙品牌的商品, 又多消费了86元现金, 收银台共收取1 232元现金。活动结束, 销货现款分割过程为:

甲品牌柜组分割的销货款= (1 146+86) ×55%×1 146 (1 146+800) =399.04 (元)

乙品牌柜组分割的销货款= (1 146+86) ×55%×800 (1 146+800) =278.56 (元)

其余账务处理同例2。

3. 返利券大于所购商品金额。

例4:若用购物券购买零售价为700元的乙品牌的商品, 剩余14元的购物券不再消费, 收银台共收取1 146元现金。活动结束, 销货现款分割过程为:

甲品牌柜组分割的销货款=1 146×55%×1146/ (1 146+700) =391.29 (元)

乙品牌柜组分割的销货款=1 146×55%×700/ (1 146+700) =239.01 (元)

活动结束, 消费者弃用14元的购物券, 将“递延收益”科目余额转为收入。

其余账务处理同例2。

4. 部分柜台限收券情况。

例5:若乙品牌柜组采取限收券的促销策略, 购买100元限收90元, 不返券。顾客购买了零售价为700元的商品只收取了630元购物券, 付了70元现金, 剩余84元购物券购买了日用品柜的小商品。

由于乙品牌柜组限收券, 该柜组优惠条件不同商场的其他柜组, 折扣比较低, 导致消费者实际享受到折扣有所降低, 商场在各柜组之间分割现款时, 为了使各柜组分割所得现金与其优惠条件比较一致, 发生在乙品牌柜组的现金扣除商场的扣点比例后不参与分割相对比较合理。分割计算过程见表2。

其余账务处理同例2。

上述案例中, 假定商业折扣扣点比例不变, 返券销售扣点比例变化, 无论扣点比例是否变化, 其核算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商业折扣在销售额与折扣额开在同一张发票的情况下, 增值税销项税额是按照折扣后的余额即商场实收的现款计算的;返券销售也是按照实际销售收入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可见, 两种促销方式, 若商场实际的折扣率相同, 则商场实际的销售收入就会一致, 商场不论采取那一种促销方式, 其增值税销项税额是相同的。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 返券销售需要分割各柜组的销货现款, 核算较繁琐。

摘要:商场为了招揽顾客, 扩大销售量, 增加销售额, 通常采用各种各样的促销行为销售产品。本文主要分析商场在联营模式下商业折扣及返券销售两种商品促销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原则, 并通过案例来探讨两种促销活动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方法。

关键词:商场联营,商品促销,会计与税务处理

参考文献

[1].栾庆忠.增值税纳税实务与节税技巧[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0.

[2].荣树新.零售企业返券促销会计处理分析[J].财会月刊, 2010, (10)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商场联营模式扣点计算】相关文章:

商场联营协议05-21

商场专柜联营协议04-10

大型商场联营合同文本05-09

代理词(商场招租联营合同纠纷)05-17

联营合同05-11

联营工程范文05-16

(内场)联营合同04-11

联营合同新04-15

土方联营协议04-27

企业联营协议05-08

上一篇:英语词组整理区分下一篇:6岁小朋友生日会祝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