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

2024-05-06

兰州大学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精选6篇)

篇1:兰州大学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

安徽工程大学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发[2002]7号)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发[2010]15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拔任用处科级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选拔任用全校党政机关部门、学院党委、党总支、教辅机构、群众团体、直(附)属单位的处科级干部。

第五条 在校党委领导下,校党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处科级干部的职责,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教职工的满意度。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第六条

处科级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水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勇于改革,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具有高等学校管理实践经验,能够学习和把握高等教育规律,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具有正确的权力观,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民主,顾全大局,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七条 提拔担任处科级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提任正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在副处级领导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有副处级任职经历;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在正科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有科级任职经历;提任正科级职务的,应当在副科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以上职务;提任副科级职务的,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工龄。

(二)一般应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业务性较强的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要求另定。

(三)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四)身体健康。

(五)年龄能任满一届。

(六)应当经过党校或其他认可的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

(七)提任党内领导职务的,除具有上述有关资格外,还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第八条

干部提拔应当逐级进行。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或越级提拔。

第三章 民主推荐

第九条

选拔任用处科级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原则上在一年内有效。

第十条 处级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选拔处级干部时,按照拟任职位组织民主推荐。

第十一条 民主推荐处级干部按照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知情者参与的原则确定参加的人员范围。民主推荐处级干部一般由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科级以上干部、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教代会执委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民主推荐学院处级业务干部由全院教职工参加。

第十二条

民主推荐处级干部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和有关要求;

(二)填写推荐票,并对不同类别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三)个别谈话推荐;

(四)校党委组织部汇总推荐情况,向学校党委汇报推荐结果。

第十三条

民主推荐科级干部一般由所在学院党委(党总支)按有关要求进行;由多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党总支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征求所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按有关要求组织推荐。

第十四条 学校党委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十五条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学院行政领导班子的配备和领导干部的选拔,学院党委可以向校党委提出建议;基层党组织推荐干部人选,必须集体讨论、书记签字同时加盖单位公章。经校党委组织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入考察对象。

第十六条 个别特殊需要的干部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

第四章 考 察

第十七条

对已确定的考察对象,由校党委组织部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品德和工作实绩。科级干部一般由所在学院党委(党总支)协同校党委组织部进行考察。

第十八条

考察处级干部拟任人选,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成立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二)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进行沟通,征求意见;

(三)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发布干部考察预告;

(四)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五)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根据考察情况,校党委组织部研究提出干部任用的初步方案,向校党委汇报。

第十九条

考察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一)教学科研单位:所在单位的上级分管领导、所在单位的党政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工会主席、教学(科研)秘书、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教职工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等;

(二)党政职能部门:所在部门的上级分管领导、所在党总支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代表、工作联系较多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

第二十条

考察科级干部拟任人选的程序、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参照第十八、十九条执行。

第二十一条 考察处科级干部拟用人选,应当听取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对于党外处级领导干部拟用人选,应当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校党委组织部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第二十二条 考察处科级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建立考察文书档案。已经提拔任职的,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一)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

(二)主要缺点和主要不足;

(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第二十三条

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丰富的干部工作经验。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实事求是、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第五章 酝酿和讨论决定

第二十四条 处科级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讨论决定或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根据处科级干部职位和拟任人选的情况,分别征求职位和拟任人选所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校领导和学校主要领导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选拔任用处科级干部,应当由校党委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第二十六条

校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到会,并保证与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票决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

党委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第二十七条 校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校党委组织部负责人逐个介绍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二)参加会议的党委委员进行讨论;

(三)进行表决,以党委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第二十八条 需要向省委教育工委报告和征求意见的,及时呈报有关材料。对于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的任免,应征求省教育工会、团省委的意见。

第六章 任 职

第二十九条 实行处科级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对拟提拔处科级职务的干部,在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 7 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第三十条 处科级干部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

学院党委、党总支、工会、团委的负责人,根据各自章程实行选举任期制。因工作需要学校党委可以直接任免。

党委系统的处级干部实行委任制,以学校党委名义发出书面任免通知;行政系统的处级干部实行聘任制,以校长名义发出书面任免通知。科级干部由校党委组织部任免。

对决定任用的干部,处级干部由校党委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并由校党委组织部协同分管校领导宣布任免决定;科级干部由校党委组织部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学校纪委负责处科级干部任前廉政谈话。

第三十一条 实行处级干部试用期制度。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处级职务,试用期为一年。领导干部在任职试用期内,履行所任职务的职责,享受相应职务的待遇。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不再享受试任职务待遇,一般回试用前所在单位安排工作。

第三十二条 处科级干部实行任期制。处科级干部每届任(聘)期四年。任(聘)期届满经考核胜任的干部,且因工作需要,可以连任。处级干部在同一岗位连任一般不得超过两个任期。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干部连任届数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需要时经校党委研究,可以提前或延期换届。在任期内因工作需要,可以作个别调整,但任期不变。

第三十三条 处科级职务的任职时间,自党委决定之日起计算。党的领导班子换届的任职时间,自当选之日起计算。

第七章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第三十四条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第三十五条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必须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参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坚持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

第三十六条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行,由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一)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条件、资格,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报名可采取个人自荐报名和单位推荐报名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试或面试答辩(竞争上岗须进行民主测评);

(四)确定考察对象与组织考察;

(五)汇总考试或面试和考察情况,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六)党委讨论决定。

具体实施办法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特点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

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任用的干部,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务层次安排工作。

第八章 交流、回避

第三十八条

实行处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制度。

(一)交流轮岗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轮岗的;需要通过交流轮岗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同一部门连续任职超过规定届数,且符合新岗位的任职条件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轮岗的。

(二)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实行机关与学院、党务与行政之间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提倡、鼓励中青年干部到多个岗位进行锻炼。

(三)因工作特殊需要,经学校党委批准,学术和业务性强的管理岗位可以适当放宽。

(四)积极推进校内干部参加校外交流和挂职锻炼。

第三十九条 实行处科级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凡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干部不得担任双方直接隶属同一领导人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领导关系的职务。

第四十条 实行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校党委及组织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九章 培养、考核、审计 第四十一条 加强处科级干部岗位培训。选派干部进入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学习。举办不同层次的干部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外出考察,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岗处科级干部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培训。

第四十二条 学校为处科级干部培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所需经费。干部培养经费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计划。经费管理使用坚持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

第四十三条

实行处科级干部考核制度。

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包括考核、届中考核和换届考核;科级干部进行考核。

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履行职责情况。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

干部考核结果要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给干部本人。考核的结果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晋升、奖惩和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五条 实行处级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在本单位负有经济责任的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和退休等事项时,由校党委组织部委托学校审计部门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章 免职、辞职、降职

第四十六条

处科级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一)达到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得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三)因脱产学习、进修、出国等原因,离岗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因公特别需要的除外);

(四)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提出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建议的;

(五)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第四十七条 实行处科级干部辞职制度。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辞职程序参照《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办理。辞职(责令辞职除外)必须递交书面申请,报校党委组织部提交校党委会讨论审批。校党委自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两个月内予以答复。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给予纪律处分。

(一)因公辞职,指因工作需要调往校外单位工作,自行提出辞去现任职务。

(二)自愿辞职,指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职务。

干部有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须由本人继续处理,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不得提出辞职。

(三)引咎辞职,指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四)责令辞职,指校党委根据处科级干部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履行岗位职责不力,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职务。应当引咎辞职而不提出辞职申请的,校党委应当责令其辞职。拒不辞职的,应当免去现职。

第四十八条

处科级干部辞职,按照规定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由校党委组织部委托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第四十九条 处科级干部在辞职审批期间或者组织决定其暂缓辞职期间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第五十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干部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以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以及自愿辞去职务的干部,可以根据辞职原因、个人条件、工作需要等情况予以适当安排。

第五十二条 实行处科级干部降职制度。处科级干部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第五十三条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十一章 纪律和监督

第五十四条 选拔任用处科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十不准”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第五十五条

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或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六条

校党委及组织部对干部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五十七条

建立校党委组织部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就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联席会议由校党委组织部召集。

第五十八条

校党委及组织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本办法,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五十九条

各学院、各部门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学校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党委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核实处理。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有关部门应当如实记录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情况。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篇2:兰州大学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

(宁党办〔2006〕59号)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基层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规范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选拔任用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科级领导干部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县(市、区)以上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单位或者内设机构的科级领导干部。

第二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应达到相应的任职要求,身体健康,并具备下列资格:

1、应当具有三年以上工龄和一年以上在县、乡党政机关以及各类企事单位或村级组织(社区居委会)的基层工作经历。

2、提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在副科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3、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或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历

议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程序严格按照《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5、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

6、提任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职务,或由科级非领导职务转任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职务,一律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五条 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双重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及时征求协管部门的意见。

第六条 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第七条 认真执行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制度。交流可以采取调任、转任、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担任乡镇党政领导正职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的乡镇任职;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岗位或在县(市、区)纪委、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岗位任职5年以上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交流;在县以上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央或自治区对选拔任用科级非领导职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篇3:兰州大学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

一、充分认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监督”的重要性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行监督:一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需要。为落实中央提出的“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 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的要求, 中共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由此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法规, 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方面缺乏明确、系统的操作规范, 对不履行责任和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难以追究。因此, 必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机制, 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个环节运作方法、步骤和责任, 使其与《干部任用条例》互为补充。二是为了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需要。由于个别地区没有认真执行有关选用干部的法规制度, 没能按规范程序办事, 导致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消除选用干部上的腐败现象, 必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实施有效监督。三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党的作风的需要。中央指出:“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建立起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 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用什么人, 不用什么人”, 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效监督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效监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生产经营的需要, 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在干部“选拔”工作中有效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1. 制定严格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 以制度来监督制约。

首先要明确“干部”的含义, 干部应具备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基本条件。换句话说, 作为干部, 首先要精通业务、有真才实干, 同时要有责任心、品德高尚, 这才是新时代合格的领导干部。其次要制定严格科学而又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干部选拔制度, 要打破靠年龄资历论资排辈的人事制度, 要多挖掘青年人才, 把他们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制度的制定中尤其要注重品德方面的要求, 品德是干部的立身之本, 即使再有才, 无品行也不能具备侯选资格, 否则其才大有可能不是用在干事业上, 而是用在想方设法贪污腐败上。因此在选拔干部中尤其要注意听取民声、民意, 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 要在候选资格上加强监督、严格把关。

2. 要完善干部选拔过程中监督制约机制, 杜绝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发生。

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实行公开竞聘及公示制度, 要严防“暗箱操作”, 评委要按“回避”规定选定及委任。并要实行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民

●韩燕兰

意测评一定要保持人员分布合理、测评方式公正。严禁拉选票行为发生, 尤其要杜绝跑官、买官现象发生, 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成员中群众要占一定比例。同时要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和监察力度, 要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透明性。

三、加强在干部“任用”工作中有效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1. 掌握“权”的限度, 完善管理运作机制。

一定要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企务公开原则, 在委任干部的同时, 要使其明白委任不等于放任, 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 在靠自觉、自律的同时离不开“他律”。作为干部接受监督和帮助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健全党的生活,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严格党的生活制度。要把来自党组织和群众的批评, 看成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自觉在接受监督和管理中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在企业建设中一定要遵循“企务公开”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重大问题、重大资金的使用上一定要召开职代会研讨, 不可助长“一言堂”作风, 个人权力不可放之过大。作为监督制约机构, 各级纪委、纪检监察部门尤其要行使好手中的监督权力, 不定期深入检查、要防患于未然, 及早发现问题予以解决。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机制。

2. 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加大惩罚力度。

一年一度的干部考核是否可信, 要想干部不出轨 (贪污、行贿、受贿、赌博等) , 就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严格考核程序, 加强监督实效。一是要完善干部述廉述职制度。二是要加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三是要加大职工群众考核的范围与力度, 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四是加强干部品格教育, 使干部树立“勤政是本、廉洁是根”的理念。五是严格奖惩制度。不要随随便便奖励一个干部, 一定要看他是否作出了贡献, 是否德才兼备、值得奖励。否则, 只会助长其虚荣、攀比之心态, 从而不择手段地捞取荣誉, 以求向上爬的资本。也不要不把惩治当一回事,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犯了大错、小惩一下, 根本就不关痛痒, 一点也没起到警示作用, 只是助长了侥幸心理。因此, 要惩治腐败必须真正做到“严惩不怠”, 绝不姑息迁就。

3. 加强审计力度, 工作要让人信服。

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明明大家都知道里面存在问题, 可是请来的审计组却根本审计不出什么问题, 要么避重就轻, 要么轻描淡写, 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审计能力不过关呢, 还是涉及的面太广, 压了下去呢, 恐怕是后者因素居多。如果审计被人为操作, 那还有什么能值得大家信服呢?贪污犯错的审计却没问题, 拍拍屁股走了, 留给后来者只能是助长不良影响, 促使贪污腐败风气盛行。没有了畏惧感, 哪来廉洁心态, 所以, 加强审计力度和信服力是干部任用中有效监督的重中之重。

总之, 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干部的品德修养和能力水平, 已成为关系党政企业命运前途的核心要素, 因此必须加强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有效监督。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公正的干部政绩考察和提拔任用评判机制, 注意吸收普通群众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测评, 听取他们对领导干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的评价。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执纪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监督效果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加强监督制约方面下大功夫, 确保选拔任用政治素养高、工作业务强、清廉严谨的好干部。

摘要: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干部的品德修养和能力水平, 已成为关系党政企业命运前途的核心要素, 根据党中央“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指示, 结合目前各行各业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 浅析得出:必须加强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有效监督”。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公正的干部政绩考察和提拔任用评判机制, 注意吸收普通群众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测评;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执纪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关键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效监督,考核制度,审计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 1.10

篇4:兰州大学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用人失察失误,严肃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坚持党委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严格要求、违规必究的原则。

第三条 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

第四条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一)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

(二)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

(三)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

(四)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

(五)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六)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

(七)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八)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

(十)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在发生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及其他紧急情况下,经上一级党组织批准的用人行为,不列入责任追究范围,但事后应当履行有关干部任免程序,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五条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

(二)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的;

(三)不按照规定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拟任人选的意见,或者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建议的;

(四)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

(五)对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不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核实后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六)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成员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行为不提出反对意见的;

(七)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

(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第六条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

(二)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的;

(三)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四)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的;

(五)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者支付凭证等财物,参加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安排的消费活动,以及接受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特殊接待的;

(六)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导致干部信息不准确,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按照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第七条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

(一)不如实向组织人事部门回复掌握的有关拟任人选遵守党纪政纪情况的;

(二)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

(三)对发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不进行调查处理的;

(四)对反映拟任人选问题的性质严重、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的。

第八条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

(一)在个别谈话推荐和考察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营私舞弊,收受或者给予他人财物,安排或者接受他人安排的消费活动的;

(三)利用职务便利违反规定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

(四)要求提拔本人近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

(五)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

(六)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有关情况的;

(七)故意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调查部门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实材料的;

(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第九条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民意调查中,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选人用人方面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应当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

第十条 有本办法所列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情况,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有本办法第八条第(五)项所列情形,已列为考察对象或者提拔人选的,应当首先将其排除出考察对象或者取消其提拔资格,再按照本条前款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一条 有本办法所列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建议有关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第十三条 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纪检监察机关在受理举报、查办案件等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处理情况应当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需要给予组织处理的,与组织人事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处理建议方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批。

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办理责任追究相关事宜。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其中,对本级党委(党组)管理的下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受理并作出处理。

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十六条 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综合考虑其一贯表现、资历、特长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并同时确定相应的职级待遇。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后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第十七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有关部门应当如实记录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情况,为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篇5:兰州大学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气象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天津市气象局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和岗位需要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三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

(一)市局直属单位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

(二)区、县气象局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

第三章 选拔任用职数

第四条 市局各直属单位、各区县气象局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应在经市局批准设置的科室和科级领导职数范围内进行。

第四章 条件与资格

第五条 选拔任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信念坚定。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

(二)为民服务。必须做人民的公仆,忠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勤政务实。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敢于担当。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五)清正廉洁。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第六条 选拔任用应具备资格条件

(一)选拔任用副科级领导干部,硕士研究生毕业一般应当具有二年以上工龄;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当具有四年以上工龄;大学专科毕业的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科研、预报岗位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应熟悉本职工作业务程序和有关方针、政策、制度、规定,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

(二)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一般需在副科级领导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一年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政策水平、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能够独立负责某一方面工作,能够根据上级安排和指示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做出工作总结。

(三)在近两考核中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

(四)身体健康。

第七条 特别优秀的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干部或因岗位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破格提拔,须报人事处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五章 选拔任用程序

第八条 各单位开展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工作,要制定本单位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案,并报市局人事处审批同意后进行实施。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采取竞争上岗方式产生考察对象。

(一)民主推荐

1、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方式必须同时采取。

2、考察对象确定后,应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特别要注意考察工作的实绩。

3、考察干部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字数不少于500字,考察材料要注明投票推荐和谈话推荐情况。

4、确定科级领导干部人选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5、副科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须报市局人事处进行备案,正科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须报市局人事处进行审批。备案审批应提供以下材料:备案审批请示,以干部所在单位正式文件上报,内容为单位科室设置情况、科级干部实际配备情况、拟调整科级领导干部情况、调整后科级领导干部配备情况;干部考察报告、讨论干部任免情况的会议纪录(复印件加盖公章)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材料。

6、经人事处备案审批同意后,所在单位履行任前公示。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由所在单位发任职通知同时抄送市局人事处,同时向市局人事处报送加盖单位公章并填写单位意见的干部任免审批表。

(二)竞争上岗

1、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有条件的区县局、直属单位积极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

2、竞争上岗工作由所在单位组织实施,竞争上岗应当经过下列程序:制定方案;公布职位;报名;资格审 9 查;笔试面试;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公示;任职。

3、备案审批按照本《暂行规定》第八条“民主推荐”“第5项”执行。

第六章 任期管理

第九条 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任期4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可以连任。

第十条 科级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形式免去或解聘其所任职务:

(一)考核不合格的;

任期

年。,需以书面

(二)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玩忽职守,造成责任事故的;

(三)聘任期内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调离工作岗位的;

(四)因身体状况无法承担岗位职责的。

第十一条 凡涉及科级领导干部在本单位轮岗、退休等情况,应事先向市局人事处通告,经市局人事处同意后再做调整。

第七章纪律与监督

第十二条

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暂行规定》,并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配备科级领导干部和违反规定提高科级干部职级待遇。

(二)不准在单位机构变动和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科级领导干部。

(三)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用,个人不能改变领导班子集体做出的决定。

(四)领导干部不准要求选拔任用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它亲属。

(五)不准在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第十三条 市局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各区县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检查与监督。对违反本《暂行规定》,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予以纠正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四条 各区县气象局、各直属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领导,要认真执行本《暂行规定》,严格执行组织纪律和办事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由市局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篇6: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

一、前期酝酿沟通。镇党委在科级干部调整前,应事先向市委组织部沟通汇报,经市委组织部审查把关后,再按规定程序进行酝酿、研究和呈报。向市委组织部沟通汇报时,需提供工作方案及干部职数配备情况、拟调整职位、干部名册等材料,如有具体人选的应提供人选情况。

二、民主推荐。根据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民主推荐和干部考察工作方案,组织考察组,进行民主推荐。

三、组织考察。对确定的考察对象发布考察预告,时间一般不少于3天。对考察对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分为书面征求意见和谈话征求意见。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对考察对象的档案进行任前审核,并认定其“三龄一历”。对考察对象在现单位任职不满一年的还要到原单位对其进行延伸考察。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提出班子调整建议或干部使用建议,向镇党委或派出考察组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报。

四、酝酿提出任免调整建议方案。根据工作需要,综合汇总考察情况,提出班子调整或干部任免的建议方案,并按规定程序、范围进行酝酿和征求意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分别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对拟提拔重用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要征求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对双重管理的干部,还应书面征求协管方的意见。

五、研究决定。镇党委研究作出任免决定或作出推荐提名的意见。镇党委研究科级干部任免事项时,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列席下级党组织研究干部任免事项会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会前至少提前一天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并提交干部调整呈批件。市委组织部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派人列席会议,对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条件、工作程序和会议讨论情况等进行监督。

六、任前公示。根据研究决定的意见,对拟提拔重用的干部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

七、组织谈话。对职务调整的干部由镇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进行谈话。

八、履行任职程序。根据研究的意见,经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有关任免职手续。

上一篇:学习方法介绍与学弟学妹经验交流下一篇:线下互动评比方案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