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024-05-11

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令

第94号

《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4月27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实施。

市长:刘晓华

二○○七年五月八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保证项目管理的公开、公正和科学,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市级财政资助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专家咨询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 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在攀枝花市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市级科技专项经费资助,有明确的项目承担主体(以下简称项目承担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第四条 市科学技术局是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管部门,市财政局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行依法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组织实施。

第六条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按课题、项目分类管理。课题管理一般只适用于以国家财政拨款资助为主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分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一般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专项。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七条 项目立项一般应包括申请、评审、审批、签约四个基本程序。

第八条 市科技局根据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实际需要,于每年下半年发布次年《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确定项目申报的方向、时间、渠道和方式。符合招标投标条件的项目,应当依据国家《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暂行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主体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属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与我市合作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二)具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技术优势和研究积累;

(三)具有完成项目所必需人才和配套经费,必备的场地、设施、设备等条件;

(四)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五)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

(六)是项目的直接实施者。

第十条 申请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及省、市产业和科技政策,符合市科技发展规划,并以当年《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所确定的支持方向为主。

第十一条 项目申请者经有关行业或基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后,向市科技局申报,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申请书(由市科技局提供统一格式);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项目可不提交);

(三)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由市科技局按照发布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及相关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遴选,对申报的重点项目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有资质条件的专业机构进行立项评估。

第十三条 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由市科技局编制科技项目计划,会同市财政局审定、并下达项目计划。

第十四条 科技项目计划下达后,市科技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根据资金拨付管理规定及科技项目计划拨付科技项目资助经费。

第三章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基本职责:

(一)确定项目管理责任人和管理方式;

(二)审聘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三)审查项目执行报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报告和项目经费的预、决算;

(四)定期进行项目进度及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项目的咨询或中期评估;

(五)督促匹配项目约定支付的科技经费;

(六)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

(七)帮助协调项目执行中需要协调的问题。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者的基本职责:

(一)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二)按时填报进度表,如实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决算;

(三)接受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接受并配合项目管理部门和市级有关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接受并配合项目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的咨询、中期评估或验收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六)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七)按时填报市科技计划统计调查表;

(八)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情况。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变更、不可抗拒因素等情况,必须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写出书面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每年1月中旬,向市科技局、市财政局提交项目上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的时限为3年,但可以逐年滚动立项。重点项目的实施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进行中期检查或中期评估。未能通过中期检查或中期评估的,市科技局有权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整改,决定终止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并视情况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部份或全部退还所拨经费。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凡列入计划管理的项目,项目承担者应按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在完成项目30日内,向市科技局报送《项目验收申请报告》和相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由市科技局负责,以批准的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实施情况做出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二十二条 项目验收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项目承担者在完成技术、研发总结基础上,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

(二)项目管理部门审核验收资料及数据,确定和通知验收时间,组织验收;

(三)项目验收工作应在《项目验收申请报告》报送之日起60日内完成。

第二十三条项目承担者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样机、样品等),供验收组织或评估机构审查:

(一)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

(二)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批件或有关批复文件;

(三)项目验收申请表;

(四)项目验收信息汇总表及项目完成书面总结;

(五)项目经费的决算表;

(六)根据不同计划和项目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二十四条 项目管理部门可聘请熟悉专业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进行验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科技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管理部门应在验收工作开始前5日内通知被验收者。被验收者应对验收报告、咨询、数据及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验收小组和评估机构,应对验收结论和评价的准确性负责,应维护验收项目的知识产权和保守其技术秘密。

第二十六条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一)完成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任务不到70%;

(二)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四)擅自修改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考核目标、内容;

(五)超过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事先未报告的。

第二十七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承担者可在接到通知30日内提出复核申请,也可在接到通知90日内经整改完善有关项目计划及文件资料后,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验收未通过,市科技局视情况有权要求项目承担者部分或全部退还所拨经费,项目承担者3年内不得再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第二十八条 除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事先约定科技成果归属外,项目所产生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科技成果完成者所有。

第五章专家咨询

第二十九条 市级科技计划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审查、招标、评估、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环节,项目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意见作为科技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条 项目管理部门应在聘请专家时向专家阐明咨询目的、工作原则和职责与权利,明确咨询任务与要求。专家本人同意并符合回避原则的,方可聘为咨询专家,正式参与咨询活动。

第三十一条 项目管理部门应向咨询专家提供与咨询工作相关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支付咨询费用,对有关咨询内容和项目背景作必要的介绍与说明,对咨询专家的具体意见负有保密责任。

第三十二条 项目管理部门不得向咨询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不得故意引导专家的咨询意见,不得伪造、修改咨询专家意见,不得向咨询对象及与计划管理决策无关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扩散咨询专家姓名和咨询意见。采用咨询专家意见后的决策行为,其责任由决策者承担。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项目管理应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及财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进行过程及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审计等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部门监督,确保项目管理的公开、公正、高效。

第三十四条 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监督员、监理员、特派员等制度,加强项目管理的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项目研究中弄虚作假或有截流、挪用、挤占、骗取财政资助项目经费的行为,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处理。

第三十六条 严禁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项目相关实施内容和指标,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降低验收标准或虚假验收。

第三十七条 咨询专家在咨询活动中有违规行为,市科技局可视其情节轻重,采取记录其信誉度、专家意见无效直至取消专家咨询资格等方式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 条本办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一、根据《金华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为加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的实施成效,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是指经市科技行政部门立项的市级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类的科技计划项目,包括重大、重点和一般科技项目。

市级科技项目的验收适用本办法,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的验收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办理。

三、市科技局负责市级科技项目验收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项目验收分会议验收和书面验收两种方式。重大、重点科技项目采取会议验收方式,一般科技项目采取会议验收或书面验收方式。

五、会议验收的应成立项目验收组。验收组由相关技术、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5至9名专家组成,其中技术专家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

验收组的技术专家在专家库中抽取。本项目的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人员不得作为验收组专家。验收组专家中与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组成员存有利害关系的,应主动申请回避。

六、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合同书(申请书)规定的各项研发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项目经费到位和实际支出及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情况;

(三)项目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取得的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七、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立项的实施年限,按时完成确定的研发任务和指标,实施期满后3个月内,进行项目验收工作。提前完成的项目可申请提前验收。项目验收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立项文件、合同书(或一般项目申请书);

(三)项目工作总结、技术总结报告;

(四)报告中涉及的技术指标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关证明材料;

(五)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证明材料;

(六)项目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审计或财务决算报告。

市科技发展引导资金资助20万元以上(含)的科技计划项目,须提供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的项目经费审计报告;2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由项目承担单位的内审机构(财务部门)出具项目经费决算报告。

项目经费审计(决算)报告应对照项目合同书(申请书)经费预算科目内容,客观、准确地反映该项目的研发总投入,包括市科技发展引导资金资助经费、地方及部门配套补助经费、自筹经费等各项资金到位和实际支出情况,并提供市科技发展引导资金资助经费的支出明细表。

八、项目经验收后,作出的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一)对照项目合同书(申请书)的规定和要求,完成主要研发内容、技术指标和知识产权目标,各项经济指标完成70%以上,自筹经费到位80%以上且使用合理的项目,验收结论为合格。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验收结论为不合格:

1、项目合同书(申请书)规定的主要研发内容未完成的;

2、项目合同书(申请书)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未完成,或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不足70%,或自筹经费到位不足80%的;

3、提供验收的材料不全,或发现数据不真实的;

4、市科技发展引导资金资助的经费挪作他用,或项目经费使用违反规定的。

九、对项目按期验收不合格的,在实施期满后12个月内,经整改完善,项目承担单位可再次申请验收。

十、对项目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需要延期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完成期限前2个月内提交延期验收的书面申请,经县(市、区)科技局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审批。

经审批同意延期的项目,展期自项目实施期满的次月起,最长不超过12个月。延期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再组织验收。

对申请延期未获准的项目,应按时申请并组织验收工作。

十一、在项目实施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申请项目中止:

(一)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客观原因致使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

(二)项目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已由他人公开,致使研究开发工作无意义的。

申请中止的项目,按项目验收程序和要求,由项目承担单位及时提出申请,经县(市、区)科技局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科技局审批。对未获准中止的项目,应按时申请并组织验收工作。

十二、市科技局主管业务处室负责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的受理、审核和验收备案工作。项目验收申请经局分管领导同意后,由主管业务处室会同相关处室组织实施。对申请延期和中止的项目,主管业务处室审核后,提交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十三、对市本级及市区的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列为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由市科技局主管业务处室组织验收;列为一般科技项目的委托所在区科技局、市高新园区高新产业局组织验收。对县(市)的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委托所在县(市)科技局组织验收。

十四、各县(市、区)科技局、市高新园区高新产业局在组织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后应及时将结果报市科技局审查及备案,由市科技局出具项目验收证书。

十五、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金华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篇3: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烟草行业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在各级科技创新立项、技术中心建设、创新能力考核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攻关进行科技创新目前已经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但由于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项目本身所具备的独特性,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审批、评价、过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适合该商业系统的项目审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评估体系,以确保科技创新项目能够有效、有序地实施并达到最终创新成果最大化。

二、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的独特性及问题

1. 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的独特性。

近年来,各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都在狠抓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工作,其目标就在于试图通过项目申报、课题攻关的形式实现第一线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是,烟草商业系统由于其职能范围包括从专卖、物流、营销等一系列各具特点的环节,科技创新的范围十分宽广。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卷烟产品营销、专卖技术管理、烟草物流、质量监督、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商业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的科技开发及推广实际应用。其直接结果是科技创新项目工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 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

科技创新项目在目前的烟草商业系统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缺乏有效的立项审批机制。创新项目立项时多由系统外部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答辩评审,缺乏来自与具体创新项目相关的专业支持,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因为得不到外部专家的认可而搁浅。其二,缺乏有效的验收评估机制。结题审核时同样由外部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答辩审核。不但同样缺乏专业支持,而且对项目成果具体实施后所产生的效应及影响缺乏长期的、有持续性的考评。造成了项目创新的成果往往最后沉淀在研发部门内,无法在全系统内部形成创新扩散。其三,创新项目过程管理关注度不足。目前的情况是,一旦项目获批通过,便发回申报部门具体研发,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来自有全局观的上级部门的俯瞰式的指导和监督,而同时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也只能通过日常业务程序进行,无法获得交流、协调方面的优先权。缺乏整体层面的指导导致项目成果有可能无法更好地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体系。另外,交流渠道的匮乏也造成研发过程中的有关具体细节的宝贵经验不能扩散到其它部门,最终影响科技创新的知识性成果在企业内的有效扩散,并且因为来自其他部门的支持度较低,最终导致研发结果往往是在现有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的小范围改进或改善,难以取得重大且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三、基于战略职能小组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为以来自各一线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的战略职能小组为中心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即由各部门派出代表组成科技创新战略职能小组,在企业管理处的主管下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全程关注,并负责协调项目实施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关系。这样既能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工作,又可以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系统全局的经营战略。

1. 科技创新战略职能小组。

如前所述,业务涵盖范围广、科技创新工作内容多元化是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的最大特点。许多科技创新项目更是需要多部门协作进行创新。所以如果把创新工作集中于独立的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等类似部门,虽然可以期望实现研究与开发的规模经济最大化,并通过多个不同创新工作的持续进行实现学习曲线效应最大化,但却有可能无法满足各部门对创新的具体要求。然而如果把创新工作分散到各部门进行,固然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部门对创新的具体要求,但却有可能导致不同部门间重复创新情况的发生。但综合这两种选择的特点,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可以在系统内部实现横向联系的,由各部门都派员参加的科技创新战略职能小组,全系统的科技创新工作均可在这一组织的参与和监控下开展。该小组应由企业管理处直接领导,以确保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在全局战略的既定轨道上平稳前进。

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职能小组,需要视系统规模的大小,由各部门选派1至2名熟悉科技创新工作的技术骨干力量作为小组成员。每个小组成员不但作为各部门的代表主要负责本部门科技创新指导和监督工作,每位小组成员还负责本部门的项目与外部的信息交流工作。小组也可以以定期会议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学习。

由于小组成员来自于不同部门,可以帮助项目实施部门在知识积累过程中达到知识多样化的效果。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战略职能小组和系统外部的专家组协同工作。小组的存在能够弥补由全外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具体创新项目相关知识方面的欠缺和对项目无法进行长期关注的不足,使外部专家能够专注于外部信息的引进和知识多样化。

2. 战略职能小组的工作流程。

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内部自审、专家审核、项目实施、专家考评、长期考评、内部学习等6个环节。其中,内部自审环节需要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信息搜集、构思、计划、申报等工作。职能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带来科技创新的问题,并引导其他员工对其进行构思、计划。当科技创新项目构思形成时,小组成员即可将其带到小组会议中进行讨论,通过多方听取意见完善构思。另外,战略职能小组的指导应该在早期便介入,等到项目计划成熟后再由小组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评议组对项目进行审核。这样既可以提高职能小组同项目实施团队的交流频率、提升交流质量,又能够使项目小组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在接下来的项目实施环节,战略职能小组的全程关注既保证了项目能够在整个商业系统的整体体系内进行,又便于为项目实施部门提供有益的信息、协调其同其他部门的关系。仍然由各部门的小组成员将项目的进展实时汇报至小组会议中,小组也可采取实地走访等方式实时关注。专家考评环节中仍由专家评议组对项目实施最后的总结性考核评价。在考评过程中应该避免仅凭对项目成果的片面判断,而应充分考虑到整个项目的诞生到结果的全过程。在长期考评环节中,战略小组成员要对项目成果的长期运行效果、出现的新问题和改善方法持续关注。而内部学习环节应该同时展开,这样就确保了创新形成的知识不断被更新的前提下,达到组织内部扩散的目的。而在内部学习环节中,战略职能小组同样发挥主导作用,由每位小组成员负责将从项目开始阶段起积累的有关知识扩散到本部门,以实现组织内创新扩散的目的。由于职能小组的持续关注和反馈,知识扩散能够达到更大的效果,职能小组也能够因为不断关注项目的后续效果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知识积累。以上各创新环节均不能被紧闭在项目申报部门内部进行,需要全系统范围的广泛参与。但为了避免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出现,需要战略职能小组为主要联络人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工作协调。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文为了论述上的需要,将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分为上述内部自审、专家审核、项目实施、专家考评、长期考评、内部学习等6个环节,但由于科技创新过程具有非线性运行、时而循环反复、时而交叉反馈等特点,本体系的科技创新项目各环节的推进是非线性的、在战略职能小组的主导下灵活进行的。

四、对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设计方案的评价

1.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战略职能小组由于不需要太多物力、人力资源的追加投入,仅仅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持就能够开展工作。这是因为战略职能小组的核心资源是来自各部门技术骨干力量的人力资源。而在目前的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中,由于多年来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的重视,各部门已经积累了一大批有创新意识的、具备相应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因此战略职能小组的成立并不需要太多的物力、人力资源追加投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战略职能小组的成员必须适时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或精神激励,以确保小组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另外,由于战略职能小组的各成员都是来自于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也自然会得到各部门科技创新参与人员的欢迎。同时又因为他们能够给外部专家在长期信息获取方面、专业技术支持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同样会受到外部专家们的欢迎。当项目有必要对某一环节进行反复、或不按常规流程进行项目推进时,战略职能小组也可以凭借其已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调控。

2. 设计方案的优点。

首先,由于战略职能小组能够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持续性的关注,所以创新项目的细节问题可以通过职能小组实时传达到商业系统的管理层,同样管理层也能够更灵活地对项目进行宏观掌控。职能小组成员同创新实施部门间不但不存在以往同外部专家之间的进行一次性交流所可能带来的沟通障碍,反而会因为引进了不同部门的技术骨干人才的意见,使创新项目的范围扩大到本部门之外,实现跨部门科技创新。

其次,由于各部门在选派代表本部门的战略职能小组成员时,已注意选择具有科技创新意识、熟悉科技创新工作的技术骨干人才。通过让这些技术骨干人才有意识地关注本系统内部的科技创新工作,可以达到培养科技创新骨干人才的效果。另外,由于系统外部专家多为管理学方面的专家,也可以给小组成员们接触、学习管理学前沿知识的机会。

最后,战略职能小组实现了小组成员间的全方位交流,并将其影响效果延伸到各部门内部之中,其结果是提高了信息交换的幅度,最终促进了整个商业系统新知识的产生、并且提高了知识扩散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发生在小组成员之间的非正式沟通方式也能够起到提高知识扩散渠道的多元性的效果。

五、结语

建设基于科技创新战略职能小组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对于具备自身鲜明独特性的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来说是有价值的尝试。本论文对战略职能小组的职责、工作流程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但是,该方案在具体执行中还要注意让小组成员能够协调好全系统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和本部门的创新项目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以及避免仅关注实施阶段而将眼光放在战略层面、做“协调人”而非“管理人”等问题。总之,应结合采用系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合自己的基于战略职能小组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詹.法格博格,戴维.莫利,理查德.纳尔逊著.柳卸林译.牛津创新手册[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篇4: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科研;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5.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1-0116-02

科技档案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试验、管理等活动的真实记录。为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各项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进程,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科研和“三农”服务。

1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

为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档案法制意识,加大了《档案法》学习、宣传的力度,利用墙报、宣传画、橱窗、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讲解《档案法》的意义、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科技人员转变了思想观念,增强了档案意识,真正认识到了档案工作和科研、开发工作同等重要,科技档案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并把对科技档案管理的理解和支持落实在行动上,及时、完整地将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移交档案室立卷归档,加快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进程。

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和提供档案服务的专门性工作,档案工作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随着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学习档案专业理论知识,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加工、编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根据不同需求及时编纂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迅速提供档案信息或加工档案文献,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及开发中的作用。

3 确保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

为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档案管理人员要全面收集档案材料并集中统一管理,如项目准备阶段的申报书、开题报告、合同书,试验研究阶段的调查记录、试验报告、年度总结,验收鉴定阶段的验收报告、鉴定材料、论文、著作,成果奖励申报阶段的报奖材料、应用证明,推广应用阶段的实施方案、计划、协议等,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跟踪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及时收集科研活动中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帮助和指导课题组对试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立卷,及时归档,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准确和完整。还应主动向科研及管理人员搜集档案材料,并与他们进行检查与核对,避免遗漏,确保科技档案的系统与完整。

4 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作用

4.1 服务科研

农业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农业科技档案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更要服务于农业科学研究。对以往研究项目形成的档案进行编研,可为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申报新项目提供技术依托。利用已立卷的科技档案为更深入地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科技档案在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方面的作用,可以让科研人员准确选题、少走弯路,避免重复研究。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每年新上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科技档案不仅为顺利申报课题提供了依据和凭证,而且还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4.2 服务三农

农业科研归根到底要为“三农”服务,因此,农业科技档案应树立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观念。地市级农业科技档案所记载的信息,大多带有地方性、适用性的特点,这正是农民所需要的。我们利用成熟的科技成果档案,预测需求,把握需要,抓住农时季节,将农业科技档案中的农业科研成果加工成简明、可操作的农业实用技术,为农民解决疑难问题,深受农户欢迎。别外,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本院的科技网站,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发布大量的农业科技信息,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与利用,使广大农民能及时、快捷地获取先进实用的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有效的科技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柴树桔,周志军,李志萍,等.潍坊市农业档案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08,8:123-124.

篇5: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1 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高效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是科技活动效益与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完善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法,制定更完整的科技项目评价规范与项目管理细则,严格规范各项管理行为,构建更合理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价公开、公正和公平;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与当前经济相适应的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率;完善监督措施,明确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处理。

2.2 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从立项前的调研一直到结题验收后的成果转化,不管是重大项目还是一般项目,均要对这个周期的每一个过程同等重视,从项目的质量保证、进度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可借助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特别是针对重大项目,要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实现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和相应的评估验证,根据项目实施的评估情况来决定经费的.继续资助与否。在重视前期工作的同时,对结题验收后的项目,也要加强成果登记或专利申请,避免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知识产权流失,应将计划管理和成果管理协调发展,同等重视,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出。

2.3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大平台的信息容量,及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有用的科技信息动态对科技人员公布;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到其他地方的先进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项目科技档案的管理,把科技档案解放出来进行信息化、资源化处理;逐步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源的积累、共享和交流,加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 结语

篇6:市级科技项目验收流程

一 结题验收通知

接上级通知,确定验收时间及验收所需材料。准备验收所需材料(表格部分从濮阳市科技局网站下载):

(1)验收申请书;

(2)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

(3)项目结题验收报告;

(4)项目经费决算表;

(5)项目所获成果、专利有关证明(证书、样机、样品等);

(6)研发的新产品图片及说明;

(7)有关产品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

(8)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等;

(9)验收汇报PPT。最终验收材料

(1)验收申请书;

(2)结题验收报告;

(3)附件材料装订成书,包含标题2中(2)—(8)项内容;以上资料送至项目验收单位,等待现场验收通知。

(4)项目备查账簿(结合财务审核出具)。现场验收

接通知,确认验收时间,准备验收会议相关内容。

(1)观看验收项目PPT;

(2)若有要求,看现场设备;

(2)财务专家,审查项目备查簿,主要审查记账凭证及发票。

(3)验收结论:通过。

篇7:市级科技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2015年4月份,完成可行性研究、资金筹集、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

2015年5月份,冲压机器人的研发。

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并联机器人研发,根据项目实施需求购置相应设备,后期设备根据研发需要采购。

2016年8月,完成大部分主体工程建设。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完成装饰工程、安装工程。2017年3月底,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二、实施经济效果

本项目实施至今一共投入资金642.3万,其中基地建设263.5万,研发费用285.1万,固定资产投入93.6万,目前项目处于在建阶段,虽然未产生实际经济效果,但已经研发完成的冲压机器人已获得了500万的订单,装封箱机器人明年预期也将达到6000万至一个亿的订单量。

三、社会效果

项目实施至今公司和领导高度重视和细心规划,公司新增岗位员工达到了166名,远超预期的120人,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秩序、带动当地致富奔小康、平等分享改革红利和现代科技成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本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切关注,当地县、市领导多次来企业参观指导工作,亲切交流意见,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当地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知名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8: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攀枝花学院是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我校作为攀枝花市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承担者, 在攀枝花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诸多重要作用。经过30 多年的不断发展, 我校已获得了较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本文从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入手, 分别对各个模式的弊端进行总结归纳, 分析了影响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1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截至2014 年, 我校科技队伍总人数达800 余人, 教授、副教授359 人, 硕士以上学位588 人, 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级各类专家68 人。近三年来, 学校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935 项, 其中国家级3 项、省部级103 项、地厅级486 项、横向课题101 项、校级课题242 项; 专利申请849 项, 专利授权747 项, 专利转化10项; 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00 多篇, 其中核心期刊2000多篇, 被SCI、EI、ISTP等收录450 多篇,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6篇; 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60 部。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32项, 其中省级9 项, 市级123 项。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 个, 省级特色专业7 个,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 个, 省级精品课程9 门,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个。建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科研平台24 个, 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与相关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15 个, 四川省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落户我校,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 2 亿元。

为促进攀枝花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 我校将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工作紧密结合,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激励了全校师生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013 年, 全校共收到专利成果612 件, 261 项优秀成果申报专利并获得了受理。其中, 专利成果转化4 件, 提升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水平。2013 年, 我校在四川省103 所高校成果转化情况汇报中, 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排名13 名。总体而言, 近几年我校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和科研实力从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科研工作的开展、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 1 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

我校很早就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和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2014 年, 在园孵化项目28个, 创业就业人数约100 人, 带动参与创业的在校学生人次超2 200人次, 成功孵化企业18 家, 孵化失败1 家。同时, 积极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5 个项目与企业签署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但是, 我校科技园发展模式仍不成熟, 适用性有限, 仍然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技术供给支撑其健康运行。

2. 2 工程技术研发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和转让转化, 我校成立了诸多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实验区钒钛科技信息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等。这些平台主要由政府资助和支持, 主要解决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提供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信息。

2. 3 “政产学研用”联合成立研究院

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 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落户我校, 主要从事钒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重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组织实施以及钒钛科技与经济信息、科技合作交流等行业公共科技服务业务, 致力于推进钒钛磁铁矿“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 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进。

2. 4 通过技术市场转化

科技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通过技术市场来转让, 主要采用专利出售直接转让或通过技术中介间接转让的方式进行。前者过程相对简单、前期科研投入可以得到快速补偿, 是目前科技人员个人科技成果转化容易实施的手段, 应用较为广泛;后者是由技术中介和企业合作进行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 风险较小、科研投入回收快。

3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3. 1 现行科技管理及评价制度缺乏科学适用性

理论上, 科研项目的确立是建立在长期的市场调研、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基础之上。实际上, 现在各级科研项目从征集项目指南到项目评审, 很大程度上还是由来自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的学术思维所主导, 很难切实体现科研项目的市场需求。同时, 在项目研究工作结束之后, 其评价指标一般以成果鉴定结果、获奖情况、专利申报与论文发表情况为导向, 而不考虑研究形成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科研项目这种立项与评价体系严重忽略了科技成果的“市场效应”。

3. 2 科技成果缺乏市场应用性

科技成果虽然众多, 但是往往不能很快地应用于生产企业, 不能产生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 严重缺乏市场应用性和先进性。其根源在于, 一方面, 很多科技成果根本不成熟, 只研究结果仅限于实验室小试; 另一方面, 科研人员受到各级绩效考核和个人职称晋升的影响, 盲目追求科技成果鉴定的理论水平, 忽略了科技成果的经济社会效应。这也就导致现在科技鉴定成果越来越多, 级别越来越高, 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却不能有效解决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 3 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 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多少都存在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市场应用的问题。在进行科学研究时, 仅凭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项目, 走“选定项目、发表论文、申报专利、鉴定成果、申报奖励”的传统高效科研模式, 至于研究成果能否被转化, 能否产生经济效益, 则忽略不计。未能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只满足于自己的获奖和职称职位晋升, 这是当前教育和科研体制下的普遍现象, 值得大家深思。

3. 4 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鉴别与吸收能力不足

企业老板对科技成果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但是常常也可能拒绝真正对企业发展生存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 从而失去了企业吸收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良机。同时, 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研发实力较弱, 科技创新能力缺乏, 不具备将研究院所的研发技术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技术的实力。

3. 5 “政产学研”缺乏有效合作

在既往科技体制的长期影响下, “政产学研”四者之间缺乏相互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导致科技经费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具体来说, 政府相对注重投资和发布项目, 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 企业将科技创新寄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 自身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高校和科研院所注重科技研发和成果产出, 忽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四个平台之间缺乏联系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主要问题。

3. 6 缺乏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投入

据资料显示, 我国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实践三个阶段的费用投入比例为1 ∶ 0. 7 ∶ 100, 而国外这一比例为1 ∶ 10 ∶ 100, 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明显太少。这个现象主要是由我国目前的国情造成的, 目前我国处于科技创新的基础阶段, 研究人员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已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但科技成果形成最终产品还要经过中试、工业化试验、小批量工业化试生产等相关环节, 而以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基本条件, 往往很难展开科技成果转化的进一步研究, 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4. 1 强化科技人员成果转化观念

我校应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走出研究室, 广泛进行市场调研, 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选择科研课题, 树立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同等重要的观念。在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和集成, 既要搞好基础研究工作, 更要夯实科技成果的应用性; 在项目研究完成后, 不能拘泥于发表高级别论文、申请专利、成果鉴定和报奖, 要努力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2 革新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促进高新技术转化”文件精神,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薪酬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 大力支持科技人员进行兼职取酬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

但是, 对于校内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考核, 应由单纯的看论文和专利数量、项目立项金额向科技成果转化转变, 并且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触而就, 应该循序渐进地下达任务量。同时, 应结合具体情况鼓励和允许部分教师在教学岗位和科研岗位之间的双向流动。总之, 在教师职称晋升、职务任免、提拔任用、年终科研考核等方面, 应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导向。

4. 3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及收益分配机制

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价, 应逐渐淡化以专家会议的形式进行鉴定, 建议根据研究成果的种类和性质采取多种形式的结题和鉴定。由于科技成果属于无形资产, 其收益主要由供需双方协商而定, 缺乏社会统一标准。同时, 科技成果所获收益, 也一般由项目组或单位内部协商而定。长此以往, 这些问题容易造成供需双方、项目组成员之间、部门之间产生分歧, 阻碍成果转化之路。因而,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迫在眉睫。

5 结语

我校的科技工作成效非常显著, 每年取得了许多的科技成果, 但是还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推广应用少等问题。目前, 这些问题已受到了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我校教师的高度重视, 正在努力寻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工作的机制体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 我校科技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摘要:我国每年的科技经费投入日益剧增, 但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引进国外核心技术, 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这个现象目前引起了科技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以攀枝花学院为例, 介绍了该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以及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在此基础之上综合分析了影响该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并就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建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8.

[2]陈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3]陈东林, 张晶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促进对策[J].企业经济, 2011 (12) :115-117.

[4]孙建中, 黄玉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2 (2) :88-92.

[5]胡罡, 章向宏, 刘薇薇, 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3) :122-128.

[6]张明卓.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7]陈兰杰.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9 (3) :53-56.

上一篇:大熊猫教案下一篇:英文助教的工作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