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

2024-05-16

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精选8篇)

篇1: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

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将于今天在海南博鳌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应邀出席本届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本届论坛将主题确定为“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议程 本届论坛设60场正式讨论

作为亚洲重要高端对话平台之一,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将主题确定为“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2014年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将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印度、印尼等均在大力推进改革议程。在这一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确定这个主题,是希望通过政、商、学界领袖们的思想碰撞,在凝聚共识基础上为新一轮改革寻找切入点和新思路。本届年会议程将围绕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三大主线展开讨论,设置60场正式讨论。

谈及“亚洲的新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周文重说,亚洲经济体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直保持极强势头。在过去十几年中,有亚洲经济体参与的自贸协定数量增加了三倍多。在贸易增速减慢、一体化进程减速、全球价值链未来发展不确定的情况下,亚洲国家须不断推动经济一体化,通过结构性改革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他特别提到,当前与亚洲经济体密切相关的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主要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相较而言,后者更提倡开放性,与全球价值链联系更紧密,因此在亚洲更具代表性。

嘉宾 李克强将发表主旨演讲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8日至10日应邀出席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洪磊说,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哈萨克斯坦总理艾哈迈托夫、韩国总理郑烘原、老挝总理通邢、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东帝汶总理沙纳纳、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越南副总理武德儋等外国领导人将应邀来华出席年会。

洪磊表示,中方将利用年会平台介绍中国经济当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阐述中方对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政策主张,推动落实相关领域合作倡议。中方希望与

会代表围绕年会主题,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提振信心,维护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稳定和增长势头,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篇2: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二层BFA主会场

2014年4月10日10:00-11:30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阁下,来自澳大利亚联邦、大韩民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纳米比亚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下面我荣幸地宣布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现在开始。

我非常高兴地有请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先生致欢迎词。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 尊敬的李克强总理,各位各国领导人,各位来宾,我很荣幸各位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对各位出席表示感谢。

博鳌亚洲论坛2002年开始举行第一次年会,今年已经第13次了。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论坛。在每年的年会上,老朋友们加深交往,以及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新朋友能够来此与大家相识,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人们都说21世纪是亚洲的时代,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为使亚洲保持发展,各国不应该只关注自己,还应该考虑地区全体的利益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利益,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发言和言行负责,如果不负责的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博鳌亚洲论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亚洲经济一体化。为此,我们必须增加相互理解,加强相互合作,如果损害相互信任的话,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亚洲国家将经济合作和地区合作的框架越来越扩大,将对自己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在此,我提出一句话,那就是:心连心。人和人心连心,对对方保持谦虚,直率的交换意见,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在此再寻求合作的机会。我希望这个论坛也能成为大家心连心的一个机会。

今天有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咱们的开幕式,我很期待能够听到各位对亚洲新兴国家以及世界的改革发表有意义的意见。再次感谢大家。

下面有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阁下发表主旨演讲。有请李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在春和日丽的季节,和来自52个国家的朋友们会聚在中国美丽的海南岛,一起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博鳌亚洲论坛已举办十二届,成为聚焦亚洲、放眼世界的一个重要平台。“水美鱼丰”,这是博鳌的特征,也是论坛硕果累累的象征。出席本届论坛的有亚洲和非洲多位政府首脑,也有众多的商界领袖和智库、传媒界的杰出人士,老友新朋汇聚一堂,大家都为亚洲与世界的发展大计而来。思想越辩越新,朋友也就会越交越真。希望各位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国际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影响全球与地区局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多极化进程曲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虽有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新的挑战,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全球复苏进程缓慢艰难,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任重道远。

今天的亚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亚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3,人口有40多亿,劳动力供给充足,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同时,亚洲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高,地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还有7亿多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

亚洲各国既面临老问题,也有不少新烦恼。解决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改变世界,发展创造未来。发展仍然是亚洲国家的第一要务。

新形势下,亚洲保持发展势头需要源头活水,最重要的是发掘新的动力。本届年会以“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为主题,很有现实针对性,这对亚洲乃至全球都具有深远意义。

在此,我愿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第一,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各国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应该是“零和博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甚至是“二加二大于四”的乘数效应。

时至今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过去,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又增加了发展环境的复杂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增速下滑、通胀上升,甚至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现象,国际上唱衰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再起。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实现互惠共存、互利共赢。

过去十多年,亚洲区域内贸易规模从1万亿美元扩大到3万亿美元,占区内各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从30%上升到50%,但如与欧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应齐心协力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升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水平。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东亚地区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谈判,是对既有成熟自贸区的整合。RCEP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符合亚洲产业结构、经济模式和社会传统实际,采取循序渐进方式,兼顾成员国不同发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区域贸易安排。

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谈判进程。与此同时,可考虑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利益最大化。

中国对“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持开放态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方乐见其成。我们坚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RCEP和TPP应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补充,二者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进,希望RCEP在2015年能够达成协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地区各国同心并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发挥亚洲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

第二,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实现亚洲共同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经济融合。创造亚洲的美好未来,要靠各国的自身发展,更要靠地区的共同进步。

中国有句谚语,“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地区国家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系牢经济联系的纽带,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地区各国应携起手来,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方愿与相关国家一起,规划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今年还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项目。

中方愿与域内外相关方抓紧磋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备事宜,争取早日正式成立。产业互接互补是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各国应利用相互毗邻的地缘优势,推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网络和经济体系。

亚洲经济的命运取决于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各国要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大趋势,加强相互交流,借鉴彼此经验,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发展,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本区域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机遇。

第三,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地区动荡是祸,周边稳定是福。亚洲的进步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和平稳定是亚洲发展的基础保障。

60年前,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充满了东方智慧,也是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要把和平共处的理念世代传承下去。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可成友邻。实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凝聚共识,积极作为,共同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各国应推动安全对话与磋商,加强灾害管理、海上搜救、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框架。

这里我要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同时我们维护本国领土主权的意志也是坚定不移的,愿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主张也是明确的。对加强海上合作的积极行动,我们都会倾力支持;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我们会果断回应。

中国人历来讲求“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重情义,不会亏待朋友;我们讲原则,坚定维护根本立场。

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方愿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框架下,稳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进程,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中国珍爱和平、渴望发展,愿与地区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和平、繁荣和开放的亚洲,在不断增强政治互信中维护亚洲周边的和平、稳定和安宁。

女士们、先生们!

亚洲的发展关乎世界前景,中国的发展与亚洲息息相关。

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当前,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总体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开始有所回升,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

但也要看到,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难不可低估。这些问题,既是错综复杂国际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客观反映。

凡事预则立。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我们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

去年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累了新的调控经验。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是有条件的。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回旋余地很大,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60%以上,人均GDP则刚刚达到5000多美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带来的增长潜力巨大。已经出台和还将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将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

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中国经济稳增长是有基础的,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届年会主题是寻找新的动力,我们将多方施策,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我们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形成有益经验,并复制与推广到其他地区。这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创造营商环境,鼓励公平竞争,建设法治经济,也会更多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稳定市场预期。

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可以促进改革。我们将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譬如,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我们将与国际市场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要向调结构要动力。围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邮政电信等更多服务领域,用税收的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多运用社会资本,增加养老、健康、旅游、文体等服务供给。

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从破解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入手,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与运用市场手段相结合,将在今年更大规模改造各类棚户区。

我们将推动沿海向内地梯度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重要陆路交通干线,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着力推进整个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们还将积极推动绿色工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扩大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的规模,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

三是要向改善民生要动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中国13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需求的富矿”。随着民生的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我们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就业是收入的来源,是民生之本,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和服务力度。

我们已把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小微企业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较大幅度提高到10万元,并且还将对个体经营和企业吸纳就业进一步实行减免部分税收的政策,通过扩大就业创业来推动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我们将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消除群众后顾之忧。采取鼓励居民消费的综合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爬坡过坎,还要行稳致远,集亿万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力量,续写“中国故事”新的传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亚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合作共赢。集众智所为,才是真正成功之道。亚洲各国应密切合作,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共襄地区发展大业,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好,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将永远与亚洲各国一道,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

篇3: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综述

信心——各国相信亚洲的增长潜力

“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给各国、各企业和世界人民照亮方向。让我们坚定信心, 满怀希望, 携手合作, 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开幕式上, 温家宝总理饱含信心的演讲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希望。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怀疑亚洲将成为21世纪世界真正的金融中心, 正是在亚洲, 我们将提出解决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真正出路。”

越南总理阮晋勇坚信, 在经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后, 亚洲各国确立了更为牢固的宏观经济基础, 亚洲各经济体将尽快走出危机, 并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美国总统前经济顾问拉特里奇说, 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 这场危机将促使亚洲地区的结合更为密切, 催生更多的合作, 整体经济增长将拥有稳定的驱动力。

沃尔沃集团高级副总裁潘伟博说, 亚洲的发展为世界各地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即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亚洲特别是中国, 仍然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

AEA基金亚洲主席欧文斯认为, 从长期看, 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消费需求仍具有很大吸引力, 经济增长的希望遍布整个亚洲, 因此我们仍然“看涨”亚洲地区。

摩立特集团中国地区董事会主席爱德格·霍泰德告诉记者, 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有6.1%的增长, 这是一个好的迹象。这一增速足以提振世界其他国家的信心。

韩国SK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总裁金泰振指出, 中国经济虽然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一定影响, 但仍保持了一定增长, 让投资者对中国继续保持信心。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感慨, 危机使亚太地区的领导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凝聚人的力量, 正是博鳌亚洲论坛的题中之义。

各国对博鳌亚洲论坛的浓厚兴趣, 彰显了亚洲地区的吸引力和被寄予的期许。

希望——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复苏的重要引擎

在本月初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次论坛首次将新兴经济体作为主要关注点和讨论内容。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期待论坛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发出自己声音的重要平台。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在发言中表示, 新兴经济体很多集中在亚洲, 亚洲国家和地区需要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 充分发掘内部潜力, 利用区域合作机制采取共同应对措施。中国将抓住历史性机遇,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自己的力量。

蒙古国总理巴亚尔指出, 亚洲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增加, 亚洲国家协调应对危机的行动, 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的复苏。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王瑞杰说, 新兴经济体应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地区以及全球的合作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鲁比尼认为, 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和深化, 亚洲新兴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 应努力提高其潜在的增长速度。

篇4: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召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出席1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此外,澳大利亚联邦总理托尼·阿博特、大韩民国总理郑烘原、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总理通邢·塔马冯、纳米比亚共和国总理哈格·根哥布、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总理凯·拉拉·沙纳纳·古斯芒、俄罗斯联邦副总理阿·弗·德沃尔科维奇、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副总理武德儋等外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年会。

本次年会各项议题主要围绕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三大主线,共设置了60场正式讨论,包括分论坛、闭门会议、名人对话、圆桌讨论和电视辩论等。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2014年是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加快改革的关键之年。亚洲国家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才能促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旨在通过政、商、学界领袖们的思想碰撞,在凝聚共识基础上为新一轮改革寻找切入点和新思路。

篇5: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再次在“云端”相聚,共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出席年会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的矛盾;气候变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补,数字治理等新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论坛年会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矛盾并不可怕,正是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过去两年多来,国际社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人类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各国要相互支持,加强防疫措施协调,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国际合力。要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无论是对外提供疫苗还是海外生产疫苗,中国都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我们要共同促进经济复苏。新冠肺炎疫情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复苏不均衡加剧全球不平等,南北鸿沟持续扩大。我们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运用科技增强动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紧迫需求,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去年,我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近百个国家响应和支持。我们正在同国际社会一道,稳步推进倡议落地落实。

——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中方愿在此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我们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洲人民历经热战冷战,饱经沧桑忧患,深知和平弥足珍贵,发展来之不易。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亚洲奇迹”。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们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

第一,坚定维护亚洲和平。地区和平稳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哪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今天,亚洲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积极推动亚洲合作。亚洲国家谚语说,“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有效提升了地区硬联通、软联通水平。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促进亚洲共赢合作迈出新步伐。

第三,共同促进亚洲团结。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这是亚洲应有的襟怀和气度。我们要巩固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维护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区域秩序。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该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都要共走和平发展大道,共谋合作共赢大计,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两个多月前,中国向世界奉献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各国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下半年,我们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中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优化外资促进服务,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国将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国将全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同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将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古人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我们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迎来人类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含义

国际权力观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2]

共同利益观

“共同利益”的概念并非从来就有。欧洲君主制时期,国家利益就是君主个人或家族的利益。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的利益关系曾被描述为一种排他的零和关系,因此利益争夺引发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资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染导致怪病多发并跨境流行。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 [2]

可持续发展观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酸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件等恶性环境污染事件,均造成大面积污染和大量民众伤病死亡。这些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1972年,以研究环境和发展问题著称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若世界按照现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我们这个星球迟早将达到极限进而崩溃”,引起国际社会极大争论。同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研讨会,会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该委员会1987年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文件,被称为《地球宪章》。,联合国又在南非召开“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20,各国首脑再次聚会里约热内卢,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峰会,重申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探讨在此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发表了《我们憧憬的未来》成果文件。

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1994年中国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温家宝总理在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里约峰会上指出,中国过去3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贫困人口减少2亿多,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中国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和人均仅有世界平均水平28%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1/5的人口;过去6年中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1%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左右。截至20底,中国已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约300亿元人民币债务,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这些数据说明,可持续发展不仅已经从理念变成了中国政府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全球治理观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支持成立了由28位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治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于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发表《我们天涯成比邻》报告,其对全球治理概念的定义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比如,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二十国集团,协调各国应对危机,使世界经济摆脱了陷入20世纪20—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境地。国际上各种协调磋商机制非常活跃,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尽管全球治理仍存争议,比如怎样处理全球治理与主权独立的关系等。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可以推动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合理、“包容发展、权责共担”的方向发展,可以利用全球治理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中国国内改革,中国也可以从全球治理中获得更多的和平发展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中国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并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十八大报告总结的外交工作新成就中,就包括了“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开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十八大报告还强调要积极参加多边事务,并特别提到要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基础。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观与全球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和谐世界观包括五个维度,即政治多极、经济均衡、文化多样、安全互信、环境可续。政治多极的内涵是,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各大力量中心之间应有一个相互制约的力量框架和多边的行为方式来处理世界事务。经济均衡的内涵是,只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共同发展,世界才会有真正的发展,因此解决发展问题是人类共同利益之所在。文化多样的内涵是保持文化多元,保持人类思维活力,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更多答案。安全互信的内涵是,安全是共同的,只有别人安全,自己才有安全,保障安全的有效手段不是冷战式的同盟加威慑,而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环境可续意味着各国必须携手合作,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篇6: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

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人民网海南博鳌4月15日电(记者吴绮敏、陈伟光、刘歌、罗昌爱)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15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永远做亚洲各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春到博鳌,海蓝天碧,万木竞秀。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0周年。今天,论坛会场装饰一新,气氛隆重热烈。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与会者将围绕这一主题,就包容性发展、中国“十二五”规划、世界经济展望、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等议题进行交流。

上午10时30分许,胡锦涛步入开幕式会场,在主席台就座,全场起立热烈鼓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巴西总统罗塞夫、南非总统祖马、韩国总理金滉植、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新西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英格利希等外国领导人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政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 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胡锦涛指出,1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得益于亚洲快速发展,也见证和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亚洲发展不仅有力改变着亚洲人民命运,而且日益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

胡锦涛强调,亚洲人民历来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这些优良传统是亚洲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亚洲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只要坚持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亚洲人民必将在前进道路上创造出新的业绩,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指出,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亚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依然是摆在亚洲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这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胡锦涛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继续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探索,把亚洲的多样性转化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提高各领域合作水平。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紧跟世界发展新趋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需和外需均衡发展,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迎各种挑战。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动地区所有成员共同发展。大国要扶持小国,富国要支援穷国,各国要相互帮助,共同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地区所有成员,让全亚洲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观念,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照顾彼此安全关切,最大限度展现善意、智慧、耐心,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积极促进地区安全合作,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第五,倡导互利共赢,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各类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行不悖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尊重地区外国家在亚洲的存在和利益,欢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积极参与亚洲合作进程,共同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

胡锦涛指出,1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久前,中国制定并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胡锦涛强调,近代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

胡锦涛最后指出,我们对亚洲的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明天。(演讲全文另发)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巴西总统罗塞夫、南非总统祖马、韩国总理金滉植、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对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召开及论坛成立1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对论坛10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年会主题发表了看法。他们表示,愿意以博鳌亚洲论坛为平台,加强同亚洲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沃尔沃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森、福特斯克金属集团首席执行官弗里斯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等中外企业家代表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主持年会开幕式。

当天中午,胡锦涛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篇7:博鳌论坛2014年年会今开幕

特稿|博鳌时间——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英对照全文)

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Openness for Greater Prosperity, Innovation for a Better Future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Keynote Speech by H.E.Xi Jinping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

篇8: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

2008年4月11日—13日,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年会期间,论坛举办了关于绿色能源、中国改革开放、气候变化等世界关注话题的交流与讨论,凸现了绿色、变革、共赢三大亮点。据论坛主办方介绍,本届年会是博鳌亚洲论坛自2001年创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 700多名政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此次年会。胡锦涛在开幕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 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回顾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阐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政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就加强亚洲区域合作、促进亚洲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提出倡议。各国领导人在发言中热烈祝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称赞中国在过去30年中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也拉动了亚洲区域经济发展。他们祝愿中国在未来取得更大成绩,祝愿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各国领导人表示,博鳌亚洲论坛自成立以来,已成为各国探讨亚洲和世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平台。他们赞赏论坛为促进各国人民了解和合作作出的积极贡献。各国领导人围绕本次年会主题“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阐述了看法。由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一行组成的台湾代表团也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并于13日举办了“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展望”圆桌会议。

【知识链接】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又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大市场。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各国市场不再封闭,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国际大市场这一整体。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

2.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本届年会的主题之一就是“绿色”,绿色能源和气候变化支撑起本届年会“绿色”主旋律。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绿色亚洲,是亚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将“变革”、“绿色”和“创新”作为讨论核心,以其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概念,揭示了亚洲目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基本任务,既反映了亚洲现实,也带有亚洲新时代的特点,对今后亚洲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带来积极的导向作用。

2.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表现。

3.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指出,变革是亚洲经济奇迹的原动力。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变革”和“绿色”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并渗透于年会每个分议题的讨论之中。在论坛上,外国领导人熟谙地提及中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纷纷提出亚洲各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发展这一时代特点。

4.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分析亚洲形势时指出:“近年来,亚洲形势总体稳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国坚持睦邻友好、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处理矛盾和分歧的意识在增强,各种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亚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亚洲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安全稳定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这是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5.内外因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国家主席胡锦涛建议亚洲在发展中要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的有益发展经验,通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亚洲—中东对话等平台,加强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和合作,在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泛交流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

6.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这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和各国的优先目标。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中国愿同其他亚洲国家一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共建和平、发展、合作、开放的亚洲。亚洲各国的合作是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各国的发展必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积极参与博鳌亚洲论坛体现了我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的对外职能。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又反映了这一国家性质。

3.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亚洲各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亚洲各国合作的基础。

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积极承办并参与博鳌亚洲论坛,正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必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国际组织及其作用。国际组织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大多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亚洲经济的整合,提高了亚洲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协调亚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一,政治上各国应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第二,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第三,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第四,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国家主席胡锦涛建议亚洲各国在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加强人文交流,坚持开放政策等五方面加强合作。这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7.台湾问题。反对“台独”,期盼和平,共同发展,这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两岸和解,既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此次萧万长率团参加博鳌论坛,并举办了“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展望”圆桌会议,这显示两岸直接交流平台在务实而稳健地逐步构建。通过博鳌论坛实现了两岸高层的会晤,进一步拓展了两岸关系的交流空间。

【跟踪练习】

1.博鳌亚洲论坛是()

A.政治性、专业性的国际组织B.世界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C.非政府间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D.营利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以“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为主题,立意高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对“绿色亚洲”理解正确的有()

①建立“绿色亚洲”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亚洲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应对环境挑战,共同推进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③建立“绿色亚洲”,必须发展绿色能源 ④建立“绿色亚洲”,必须放缓经济发展步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变革”的哲学依据是()

A.部分离不开整体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D.变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据此回答4~5题。

4.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哲学依据有

()

①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别国的经验都不适合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5.我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我国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汤加国王图普五世、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卡塔尔首相哈马德、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等出席了开幕大会并发表演讲。其中国家元首有______人。()

A.5 B.6 C.7 D.4

7.下列与蒙古国家结构不同的一组国家是()

A.法国、意大利B.波兰、中国

C.印度、俄罗斯D.日本、匈牙利

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近年来,亚洲形势总体稳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亚洲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安全稳定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矛盾的特殊性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9.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 900多人。这主要表明我国在积极履行()

①政治职能,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③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职能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的职能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0.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所举办的“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展望”圆桌会议于4月13日在海南省博鳌举行,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共同主持会议。陈德铭说,我们希望台湾方面能尽早放宽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与我们一道努力,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和繁荣,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这表明()

①两岸经济已经融为一体 ②两岸经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③海峡两岸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合作前景广阔 ④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需要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努力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4月11日—13日,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 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回顾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阐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政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就加强亚洲区域合作、促进亚洲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提出倡议。胡锦涛说,中国愿同其他亚洲国家一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共建和平、发展、合作、开放的亚洲,并建议亚洲各国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第一,增进政治互信。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和睦相处。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协商化解矛盾。第二,深化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发展繁荣。第三,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自然灾害等挑战。第四,加强人文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加强不同文明对话,共同促进亚洲文化繁荣发展。第五,坚持开放政策。加强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和合作,在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泛交流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

(1)上述材料表明了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行哪一项基本国策?请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实行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胡锦涛的建议是如何体现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

参考答案:1.C 2.A 3.B 4.A 5.D 6.C 7.C 8.B 9.C 10.C

1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与消费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客观上要求一切国家都要对外开放。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都要求实行对外开放。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难题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外资金,引进技术,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亚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也面临恐怖主义等一些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这就要求双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促进共同发展。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因此亚洲各国应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共谋发展。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亚洲各国要针对国家建设中各自所面临的问题,取长补短,实现共赢。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亚洲各国要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外资源,实现双赢。

上一篇:经典的文章开头结尾常用词下一篇:HSE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