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2024-04-2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通用7篇)

篇1: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摘要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在优化教育理念的大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教法改革试点,探索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有效途径,旨在探寻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培养创新精神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教学方法;优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336-03

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巧匠人才,具有主要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鲜明特点,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可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为社会直接谋取利益的工作。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只有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行业和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近年来,高职生源基础越来越差,缺乏应有的学习态度,两极分化现象日渐严重,学生难教、难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选择分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主体和各教学因素的共同要求[2]。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价值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是高职教育应对学生差异与困惑、提高教育效益的必然选择和最终结果[3]。该项目围绕学院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分层教学的组织实施,探索总结教学方法优化的有效途径。教育理念的优化

1.1 需求优化的生本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进行了实践,其“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生本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动作技术练习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身体素质、特长爱好等综合因素进行分层教学,从“以学定教、需求为先”切入,既能使教学氛围更融洽、交流更顺畅、学生思维更活跃,又能使其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更能让不同层次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

1.2 动力优化的团体教育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卡特?勒温提出团体动力学,认为积极的团体行为会对个体产生良性影响。该理论为高职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高职学生特征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维度的“群体”作为“分层”的基础,发挥团体的作用以丰富分层教学实践。关键是团体动力的发挥,即团体对个体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要发挥促进作用。一是注重群体氛围的营造;二是发挥群体“领导者”的作用;三是形成有效的团体公约。潜移默化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做出符合学校管理及教学要求的行为,减少影响分层教学的不利行为和消极因素[5]。

1.3 分层优化的兴趣教育

依据不同的标准分为班内分层和混班分层。班内分层又可以按成绩、能力、兴趣和目标分为4个层次。混班分层则是打破传统的班级编制,将所有同年级的学生当作分层学习的主体,统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一般按学科与兴趣分为2层。两者兴趣分层的内涵是一致的,只不过混班分层中将兴趣发挥到了极致,很多课内选修课便是兴趣分层带来的最大变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内选修课,扩展了原有课程设置的单一与贫乏,激发了学生对于各种课程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与特长[6]。

1.4 过程优化的心理教育

教学过程优化是在既定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既定教学任务的最佳教学方案,以期在规定时间内,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获得不同程度发展的过程[7]。在实际教学中从多角度考虑,要做到起点尽量低、内容足够简、过程多重复,尽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课堂讲解的同时要求学生同步操作,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这样的教学机制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8]。

1.5 整体优化的社区教育

在院校之外,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广泛的学习空间,蕴含着丰富的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实质上是与学校所在的社区联系。社区是学生乃至成人所接触的最为具体的“社会”。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区。这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的过程,而且是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9]。主干课程分层优化实践

2.1 园林工程技术

按施工顺序分为:①土方工程是基础工程,在园林地形竖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土方平衡与调配,完成园林地形骨架的构筑。②给排水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确定给水管网形式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喷灌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园林排水重点在于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措施的景观艺术化处理。③园路与广场工程是引导游人的流线工程,在保证立面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园路工程重点在于面层的艺术搭配和线性的流畅,广场工程的重点则是面层的组合及其艺术处理。④置石假山与水景工程是让游人流连的艺术景观工程,置石假山在确定石材选用的基础上,贵在卧置如牛、立置如猴、群置如山落,并与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巧妙结合,构成自然山石画;水景类型多样,在明确或单一或综合使用的前提下,重在池壁、驳岸和护坡的艺术性处理,而以防水细节处理为最。⑤栽植工程是构成软质空间的健康工程,除了栽植形式的艺术化,健康的生命力表现是检验其质量的关键。

2.2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

按照园林分部分项工程分解为6类共计18个技能训练项目:①土方工程3个,即地形模型制作、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施工放线;②给排水工程3个,即参观喷灌工程设施,详细调查、观测、分析、总结当地某一公园排水系统与排水设施,喷灌工程设计与施工;③水景工程3个,即砌石类驳岸施工、铺石护坡工程施工、喷泉的设计;④园路与广场工程3个,即园路设计、卵石园路施工、当地城市文化广场面层图案分析提炼;⑤假山工程4个,即假山设计、假山施工、塑石制作、假山模型制作;⑥栽植工程2个,即乔灌木栽植工程、草坪铺栽。根据学生实际,按季节分层选择进行综合代表性训练[10]。

2.3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①施工组织。正文带附件,1个表加1个图。正文包括编制说明、总体部署、施工方案、组织措施等15项内容;辅助资料包括施工机械设备表、劳动力计划表、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及其简历表;施工进度计划表科学反映最佳施工方案在时间上的具体安排;施工平面布置图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合理安排,指导现场文明施工。②施工管理。四大控制:进度控制是前提,质量控制是核心,成本控制是关键,安全控制是保证。四大管理:现场管理、劳动管理、材料管理、信息管理。③四大专项,即组织协调、竣工验收、考核评价与回访维修。学习方法:先在教师指导下浏览全书章节,初步理清框架;分成16个专项学习模块,任选2~3个深入学习,明确学习重点;6~8人为一组相互讲解、交流讨论,找出关键问题以简洁图示表达;就关键问题先由学生讲解,再由其他学生归纳综述,以检验讲解的是否清楚;学习成果对等交换;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2.4 园林工程资料管理

按开头与结尾、3条主线、七大块进行二级分层教学:甲方管两头,开头准备较难,最后严格验收;监理代业主,主要管过程,包括施组与放线,即“三控(进度、质量与造价控制)二管(安全、信息管理)一验收”;乙方担重责,加强管理,落实现场“七大块”,并完善图表。“七大块”包括管理资料、技术资料、测量记录、物资材料、施工记录、试验记录和验收资料。一级分层教学按资料管理单位分为3条主线:基建文件、施工资料、监理资料。二级分层教学按园林岗位分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资料员和其他(安全员、质检员、测量员、机械员等),将施工现场管理的“七大块”资料和3条主线按各自岗位的需求进行重组,并增加相应的其他课程(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知识点,以实现岗位知识的系统和完备,防止出现岗位知识盲区。

2.5 园林工程管理综合实训

按6人为一组成立园林公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技能训练项目,进行模拟公司实训:①工程量清单计价,要求绿化工程、道路与广场、景观小品为必选项目,每个公司编制完整的商务标,包括投标总价、单位工程费汇总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零星工作项目计价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主要材料价格表。②按招标文件的规定格式,每个公司编制标前施工组织设计1套。③按照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程序,重点进行模拟投标,包括递交标书、统一开标、电子评标、专家评标、结果公示和签订合同等环节。④中标单位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修改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

2.6 园林企业管理

围绕10个问题系统学习:管理的概念、园林企业管理的特点、管理的职能、探析人本原理、如何分析企业经营环境、举例说明制定园林生产计划和降低园林生产成本、劳动管理与定额的关系、生产现场的“6S”活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项目管理的组织协调。就管理的职能开展讨论,梳理决策(前提)、计划(基础)、组织(核心)、领导(关键)和控制(保障)的关系。结合人本原理的探析,围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展辩论赛。就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和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开展“五分钟演讲赛”,由学生组成评委会,选出优胜者。就生产现场的“6S”活动,选择附近园林施工企业进行实际参观,比照分析,完成一份考察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学方法的优化

3.1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经过挑选、有代表性的公园、居住区、城市广场、工矿企业、学校、医院等地,通过对其地形处理、水系设置、建筑风格和植物配置的观察和研究,从而获得园林知识的方法。一般在低年级的《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制订行走路线和重点参观项目,做到胸中有数。二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适当结合讲解进行赏析、对比,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三是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把观察的现象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使之真正起到获得感性知识,验证和理解知识的作用。

3.2 三步指导法

三步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核心内容第1次获得知识,然后围绕1~2个问题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第2次获得知识,最后由教师归纳、汇总学生第3次获得系统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在高年级的《园林工程硬质材料》《园林工程基础》《园林工程资料管理》《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深入浅出的加工,按生产第一线的程序,组成新的更为合理的教材结构,使教学内容富含逻辑意义。其次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依据各班学生知识与能力情况,使这些问题明确具体、难易适度,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善于把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适于教学的口头语言,并能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给学生,还要通过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组织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和掌握教材的内容。为此,可适当利用一些线条、箭头、图案、表格等,对文字进行补充说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11]。

3.3 实际训练法

实际训练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或实训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的《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园林机械》等课程的教学。教师事先对练习、实训活动的目的、内容、操作要求和程序、规则做出周密的选择和设计,确定活动的方向,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训练时,教师要来回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困难,要耐心启发引导,不可急躁。在学生进行练习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的本领,逐步提高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重视实际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3.4 其他教学方法

一是形象讲授教学法。利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知识,同时教师的主导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足是容易把教学变成满堂灌,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通过亲自上机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操作能培养学生观察、构思、创新的能力。三是小组讨论法。比较适合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的知识性论题的教学,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等能力。但是该方法需要加强讨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学习按预定方向进行。四是竞赛激趣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设计比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12]。结语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分层教学优化的目的在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考虑因人、因材、因时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13]。关键在于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满足每一个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14]。难度在于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非智力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15]。总之,面对高素质技能型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形势,高职院校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各自实际进行优化组合,积极应对时代教育的新挑战,为当地园林行业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致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赵建民、李社义、周博、刘新燕、衣学慧、李娟娟、张纯、王小鸽、方大凤参与了此项目的研究,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

[1] 朱红霞.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2(1):88-91.[2] 蔡柏良.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7):24-26.[3] 朱卫芳.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17):100-101.[4] 许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9):80-83.[5] 丁海珍.基于群体动力理论的成人高校分层教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28-130.[6] 刘萌生.分层教学中分层基础的确立――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2014(8):27-29.[7] 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125-127.[8] 孟祥林.分层教学与教学过程最优化:从中日美对比论我国的策略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4):60-66.[9] 赵诗安,陈国庆.现代教育理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1):234,237,239.[10] 刘卫斌.园林工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64,83,105,135,154.[11] 薛君艳,陈祺,方大凤,等.三步探究指导教学法初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81-82.[12] 李玉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27.[13] 张婷.以人为本――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1(10):137-138.[14] 徐英岚.以分层教学为抓手 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6):61-65.[15] 夏丽芝.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技能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55-356.

篇2: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园林测量技术”课程教材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编写, 力求结合园林生产实例, 打散原有的知识体系, 有目的地安排8个大的“项目”, 通过完成一个个具有场景和载体、可操作、符合实际工作程序的具体任务, 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相关知识, 做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理论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够用即可、需要什么就讲什么”, 实训教学以实际操作为主线。在教学工作中, 任课教师应转变职业教育观念, 摈弃学科式的课程体系, 以项目式教学为主, 并可采用产教结合、行为导向、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高职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建筑、林业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园林测量技术”这门课程, 不同专业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讲授上各有差异, 并且受到教学学时、前后课程设置等影响, 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园林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学内容繁杂及重点、难点确定的随意性, 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前后衔接不畅, 实践内容选择的随意性, 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教学模式与课程特点不相适应等等。因此, 笔者试图探讨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以利于“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建设及园林技术学科的发展。

“园林测量技术”教学内容

(一) 理论教学内容

园林行业的发展对园林技术专业的“园林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园林学科的可操作性、前沿化。具体归纳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下页表1所示。

测量的基本知识

该部分是学习本课程的预备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概念、分科, 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地面点位的确定和测量工作概述, 测量误差等内容。对于测量学的概念和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经度、纬度、平面直角坐标、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国家高程系等基本测绘词汇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参考椭球、高斯投影只需一般的了解即可;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和高程的影响,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只需记其结论, 并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加以应用。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该项目属于距离测量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距离丈量、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和直线定向等基本知识。应在理解距离概念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操作练习, 掌握钢尺一般量距, 普通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及其精度要求, 了解钢尺精密量距、光电测距的有关内容, 熟记直线定向、基本方向的种类、方位角和象限角等基本概念, 熟悉罗盘仪的构造, 掌握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方法。另外, 应能应用所学知识减少距离测量误差, 提高观测精度。

水准测量

该项目属于高程测量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的误差和注意事项, 以及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并对自动安平水准仪与电子水准仪作简单介绍。应在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和熟悉水准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DS3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含安置、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 和水准路线的观测、记录及其成果校核等内容。另外, 还要了解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掌握消除或减少误差的基本措施, 并运用于实际测量工作中, 该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

角度测量

该项目为角度测量部分, 主要包括角度测量原理、DJ6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基本操作、角度测量方法、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内容。应在理解测角原理的基础上, 熟记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概念, 在熟悉光学经纬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 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方法 (含观测、记录、计算) , 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了解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 在实践中能使用所学知识提高测角精度。

全站仪

该项目的学习要求掌握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掌握全站仪角度、距离、坐标、放样等方法。利用园林CAD的知识, 掌握数字化成图技术, 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小地区控制测量

该项目是地形测绘的控制测量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测量的概述、经纬仪导线测量、前方交会加密控制点、高程控制测量和图根点的展绘等。应在了解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 理解图根控制测量的概念, 重点掌握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和图根点的展绘方法及坐标的反算等内容, 在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学会进行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该项目是地形图测量的碎部测量部分, 是在图根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本知识和地形图测量和地形图绘制的方法及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等内容。应理解平面图、地形图和断面图的概念, 了解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 掌握比例尺及其精度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掌握地形图测图和绘制的方法, 懂得地形图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能运用地形图图式对地形图进行整饰。

地形图的应用

该项目要求掌握在地形图上量算坐标、距离、方位角和高程的方法, 掌握断面图绘制的方法。这部分讲解时应减少课时, 进行概述。

园林工程测量

掌握园林工程测量在不同阶段的测量工作, 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高程测设是各项测设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 必须熟练掌握。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包括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支距法和距离交会法) 是用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是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和测设数据计算 (即根据点的坐标计算两点间的方位角、距离并根据方位角求两直线间的水平角) 的综合应用。应在熟练掌握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高程测设等基本技能之后, 强化测设数据的计算。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园林道路测量

应熟悉园林道路的种类及其功能, 掌握园林道路选线的原则和步骤, 了解转角的概念, 掌握测算转角和确定分角线方向的方法, 了解圆曲线的半径大小与园林道路类型之间的关系, 掌握圆曲线测设数据和里程桩号的计算方法, 掌握道路纵横断面的测量方法及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二) 实训内容设计

“园林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 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根据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教学内容的需要, 设置实训项目如下。

钢尺量距

学会用目测法进行直线定线的方法, 掌握用钢尺丈量距离的一般操作方法。能够认识钢尺, 判断使用的钢尺是刻线尺还是端点尺。实习小组用标杆进行直线定线并用钢尺往返丈量2~3段, 每段长度为60~80米的线段。

罗盘仪的构造、部件作用及测定磁方位角

认识罗盘仪的构造, 熟悉罗盘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正反磁方位角。

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熟悉DS3型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 掌握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练习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测定。

水准路线测量与成果整理

掌握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数据整理校核的方法, 掌握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及求出待测点高程的方法。每组选择一条6个水准点的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假定起始点的高程为50米, 整理测量结果, 进行高差及高程的计算。

经纬仪的构造和读数

了解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以及读数, 对中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 一是垂球对中法, 二是光学对中器对中法。

水平角观测

掌握测回法、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 并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工程测量员的标准来训练, 为学生参加工程测量员考核打好基础。

竖直角观测

熟悉经纬仪竖直度盘的构造和注记形式, 掌握竖直角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以及竖盘指标差的计算。

导线测量

在指导教师制定的区域, 按照要求布设一条闭合导线, 采用全站仪进行一级导线测量, 完成外业观测工作, 同时进行导线的内业计算, 各项技术要求必须在限差要求内。

园林场地平整测量

掌握土地平整测量的基本方法, 即各桩点地面高程的测量、水平地面高程的设计和填、挖土石方量的计算等。学会布设方格网、用水准仪测量各方格点的高程, 能独立完成设计高程、填挖土方量计算。

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测设

掌握水平角、高程测设和水平距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利用经纬仪在地面上测设水平角, 学会用钢尺、经纬仪在地面上测设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能利用水准仪在地面上测设两点之间的高程。

“园林测量技术”研究性教学探索

(一) 测站教学法

将任何测量工作都看作是由若干个不同阶段用相同的测站程序工作成果的集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 主要抓住每个阶段第一个测站的完整教学过程, 并做到准确、完整地给小组学生演示, 之后严格地督促学生小组每个成员准确、完整地独立完成测站操作。

(二) 情境教学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轮流进行司镜、记录、计算、对点、扶尺、绘图等工作, 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到每一个测量技能操作过程中。

(三) 现场教学法

我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通过技术服务、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现场教学, 先后在句容长宁生物化工厂厂区地形图的测绘, 句容开发区杨塘港的面积量算, 陈武园区、高庙园区、镇江农科所园区道路建设等项目中开展现场教学, 完成了高程测量、平面位置测设、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内业计算、资料整理等任务。

(四) 以“赛”促“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注重技能训练, 积极参加行业和教育系统组织的技能大赛。同时我院也加大了与高校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不仅教师走出校门, 还带领学生外出与兄弟院校的学生进行技能交流。

摘要:在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园林测量技术”课程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测站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以“赛”促“学”法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性教学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敏.测绘工程专业《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测绘, 2011 (6) :62-64.

[2]胡永进.测量技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篇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摘 要]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河南农业大学核心课程建设,主要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质量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 核心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158-03

核心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培养思维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2009年被批准参加本科一批录取,并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严格修订了核心课程,以保持专业特色。[1]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理论,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才能满足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教学是将知识内化成能力的最佳途径[2],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3]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园林规划、景观营造、绿化工程以及养护管理中都需要用到树木学知识,因此,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就尤为重要。课题组就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考评三方面,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4]河南农业大学自开展核心课程建设以来,对园林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作了一定的调整,实验课时在教学计划中比重有所增加。就园林树木学来说,课程共8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增加至44,另有1周的课程实习,课程所用教材为陈有民先生主编的《园林树木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讨,结合核心课程建设对专业的要求以及选用教材内容的侧重点,河南农业大学对园林树木学的实践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作了合理的调整(表1),这些实践内容采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重的原则,采用室内蜡叶标本观察与树种活体材料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包括3个验证性实验、4个综合性实验、2个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树木的识别方法,还要对树木的应用形式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根据课程特点和园林树木季节变化规律,河南农业大学对实践项目进行了灵活的安排,抓住花期或果期的最佳识别时间,尝试“边总论边各论”的教学顺序,如双子叶植物树种识别可以按照春夏秋冬顺序讲解季节性观赏树种,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树木的物候期,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不同季节如何配植树木,从而对景观效果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

在修订实践教学大纲的同时,为了保障理论知识高效率、高质量与实践学时相结合,避免不同植物类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河南农业大学对相近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如园林树木学中标本的采集制作与园林植物学有交叉重叠,可不必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重复。

(二)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有效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开阔视野,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实践基地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的场所,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指老校区和新校区,校区树种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表2),充分利用校园条件完成乡土树种识别工作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校外实践基地包括省内和省外两类。省内实践基地指郑州市各类型公园、广场绿地、苗圃、郑州市植物园和绿博园;省外实践基地指北京植物园和杭州植物园,结合高年级的综合教学实习进行。实践基地的树种类型根据绿地性质的不同各有侧重,可以让学生学习不同绿地类型的配植原则和造景手法,而对于植物园这类专类园,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种多样性的理解。如紫荆山公园内紫荆花品种繁多,绿博园内涵盖了广场、草坪、疏林、水坡、温室、游乐等,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极佳选地。

(三)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

园林树木学有为期1周的教学实习,实习地点为郑州市植物园、绿博园、邙山等地。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邙山等野外实习中,教师不像在市区实习那样对树种进行一一讲解,而是进行引导式答疑,充分调动学生探索主动性,要求学生对陌生树种观察、拍照,查工具书,综合分析进行鉴定,并对所见树种编制检索表。由此,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的识别方法,也更加深了对树种识别特征的记忆。除了1周的课程实习外,园林专业三年级还有为期2周的苏杭教学综合实习,其中园林树木学是主要的实习内容。综合实习的引入有助于园林树木学教学的连续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园林树木学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任务。

(四)整合教师资源,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近几年,实践班已由之前的大班上课改为单班上课,尽管如此,1名指导老师依然要面对三十几个学生,学生要么被挤在后面听不清楚,要么就只埋头做笔记,根本顾不上仔细观察树种特征,老师也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实践教学毫无意义。河南农业大学自开展核心课程建设以来,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对教师资源进行了整合,使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师人数按“33”配备模式,即包括1名负责人和2名主讲人。这样一来,在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老师人数增加至3名,同时对单班人数分成3组,实现了师生比例的平衡,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一)以实践教学大纲为核心,做好实践教学前后的预习和总结工作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河南农业大学注重“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三个环节并重。园林树木学以实践教学大纲为核心,实践前对学生进行实习地基本情况介绍,并预先发下一份树种名录,让学生提前预习;在实践中给学生讲解树木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应用形式等内容,学生有了之前的预习就不会对树种感到陌生,而是有针对性的吸收知识;外业实践结束后,坚持内业整理,形成规范完整的实习报告,同时采用PPT形式做汇报。

(二)多媒体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插入图片和视频,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庞大的信息量,在园林树木学的实践教学中虽不是主体地位,但当遇到诸如恶劣天气等突发状况无法实地进行教学时,多媒体便可做一些弥补措施。比如视频播放大树移植的过程。

(三)改革现场教学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在实践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认知活动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变学生被动地“听”和“记”为主动地“看”和“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维得出结论。[6]园林树木学内容涉及面广,树木种类多,实践教学要以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如在校园内讲解迎春和迎夏两种植物的形态异同点时,引导学生从枝条形态、叶片组成及叶片着生方式、花期与开花习性、花着生部位等方面观察,组织讨论得出结论。又如在讲解圆柏、侧柏与刺柏的区别时,先带学生回顾理论课上讲授的叶型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这三种树木的叶片进行进一步观察。再如在校园树种识别教学中,按照事前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让每个学生独立讲解1种树种,内容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栽培管理,教师只负责总结点评。现场教学采用这种先观察后讲解、先回顾后实践及学生独立讲解的实践教学方式,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锻炼了学生口才,加深了学生对树木特征的印象,更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在现场教学改革基础上,河南农业大学组织学生对校园树木进行挂牌活动,学生的责任心高涨,更加认真、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来。对于校外实践基地,采用聘请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如郑州市植物园温室内有许多中原地区不常见的热带植物,河南农业大学常年聘请园内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引种过程、养护管理等经验,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四)多种实践形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以往的实践教学人数众多,场面混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实践内容的固定性,实习报告抄袭成风,“滥竽充数”的现象屡有发生。教师资源的整合虽然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还需要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实践环节中来。河南农业大学打破实践内容的不变性,实行多种实践形式多管齐下,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实践任务,让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或团队完成实践。如园林树木的物候期观测采取个人分散实践方式,每个学生分别观察1种树木,不能重复;又如广场树木资源调查中采取分组实践,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广场、分区域进行调查;再如植物标本的观察进行集中实践。个人、分组和集中三种实践形式,再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定期汇报工作,有效杜绝了学生的抄袭现象。

(五)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在教学中融入小型科研任务,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掌握园林树木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7]河南农业大学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如参与学校新校区建设中的绿化规划与树种选择,帮助实践基地进行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对新型绿化方式中的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进行植物素材的搜集整理,协助郑州市政单位完成绿化项目验收工作等。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如参加201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汴菊产业化现状及结构优化调整典型调查”及第六届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项目“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切花蔷薇的保鲜效应”等,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对园林专业的热爱。与此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结合课程进度,有计划的要求学生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及专著,定期布置专业小论文,如《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桂花的品种分类》等。

(六)丰富师生互动形式,营建学术交流环境

树木的识别工作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园林树木学的开设时间是一定的。为了帮助学生持续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我校正着手建立园林树木学教学网络资源,资源不仅链接了中国植物数字标本馆(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同时也进行着河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网的建设。这些网站拥有大量的植物图片和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园林树木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丰富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学校更是着手建立树木学论坛,方便师生讨论与园林树木有关的问题。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园林树木学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因此实践考核是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和环节,仅以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作为打分依据的考核体系已不可取。河南农业大学根据课程特点和核心课程建设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将园林树木学的实践成绩修订为由平时表现、实践报告、物种识别、课程论文四部分组成的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技能考核(表3)。

四、结语

园林树木学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改革的方法还需要结合成效不断充实改进,才能真正达到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全面提高。

[ 注 释 ]

[1] 刘艺平,田云芳.园林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河南教育(中旬),2012:63-64.

[2] 张文艳.如何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J].软件教学,2014(2):81-82.

[3] 杜明芸,郭先锋,臧德奎.园林专业花卉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12-13.

[4] 李望国.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编写[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9(3):1-6.

[5] 雷凌华,阳柏苏,周红灿,等.地方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12866-12868.

[6] 姚发兴.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2-104.

[7] 于晓南,张启翔.“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62-64.

篇4: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专业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教学思想, 积极探索学校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规律, 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及综合职业技能, 真正实现“专业课项目化, 公共课活动化, 实训课现场化”的三课三化综合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课程开发遵循姜大源教授提出的课程开发基本路径 (如下图) 。

1. 行动领域:

装配流水线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 是与电子电器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 采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式, 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

2. 学习领域: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 是一个由电子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 以及装配、质检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 是理论综合的理实一体化构成的学习单元。

3. 学习情境:

《微波炉原理与维修技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是在装配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 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 在电子电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 涵盖从项目—任务—产品—评价的完整过程。

二、确定学习领域

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 见下图。

1. 完善微波炉项目驱动下的单元式教学体系。

在微波炉单元式教学设计中强调以项目驱动教学过程, 做到边教、边学、边练, 培养职业能力。项目任务来自相关企业生产流水线, 将原流水线装配、质检等任务, 加以整理形成教学项目。其中各教学项目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由简而繁。

2. 建立动静结合、生动直观的多层次课程体系。

综合构建知识与实际、应知与应会紧密结合的项目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 包括:校内教学参考书、实训指导书、教学实例库、学生自主学习软件库等。

三、学习情境的创设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采用讲练合一的教学方法, 开展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训练互动, 将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掌握装配与质检的知识和技能。

2. 在仿真教学过程中, 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流水线在线装配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分组式教学法, 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下表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做了归纳与总结:

四、教学实践运用

教学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案例分析:

采用真实家电产品微波炉装配流水线作为硬件实训平台, 以完整的产品装配流程工艺为平台, 采用真实的实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接触真实产品, 操作中学习产品实际功能, 练习中感受自己的学习成就, 实训中体验企业运作环境, 通过课程实施全过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2. 项目教学:

以岗位为基础、以具体项目为内容, 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规划, 以分组的形式开展项目教学, 按照课程大纲、规划要求及新知识新技能和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要求对课程逐层递进式划分项目, 项目小组分工协作, 依据项目要求采取“知识与能力储备、计划、决策、执行、反馈、答辩 (展示) ”形式开展项目教学。该课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项目:微波炉的装配、微波炉的电路原理、微波炉的元件检测、微波炉的故障检修。

3. 角色扮演: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扮演的是装配流水线的技术工人的角色。学生根据实际装配工艺要求, 以技术工人及技术员的身份进行产品装配与调试, 然后以质检员的角色进行质检和评价。学生始终置身于虚拟企业开发环境中, 进行虚拟角色的定位, 从多个身份中获得责任感, 产生学习兴趣。

4. 分组讨论:

在任务完成后, 学生对于该组和其他组任务完成的质量, 进行分组讨论分析, 得出其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原因, 从而进一步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生产装配模型和质检与评价。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生产过程的认识, 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通过讨论明晰生产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启发引导:

通过任务的完成, 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通过用子项目的功能实现项目整体控制功能, 引导学生认识电器的组成和作用。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形成能力迁移。

五、教学效果

《微波炉原理与维修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和实践, 让学生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 采用贴近实际的案例, 通过项目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教师不再是中心, 其作用大大减少,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

[2]刘付勇, 郝灵波.浅析一体化教学.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10.

篇5: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关键词:消防工程;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防火材料;建筑结构;防火分区;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摘要:消防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该专业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考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性。鉴于我国城市建筑正在朝大型化、高层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从事建筑防火的人员主要有工程人员与科研人员两大类,因此,设置建筑防火课程应有针对性。对于建筑防火工程人才来说,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应包括房屋建筑学、建筑火灾、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给水工程等课程;对于建筑防火科研人才来说,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应包括阻燃材料与技术、结构抗火工程、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等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2-0050-04

一、引言

消防工程专业是一门探索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火灾预防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该专业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多达十个以上。因此,如何在消防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全面反映其专业学科特点,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消防工程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其课程设置属于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需要考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课程体系就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实现特定功能、开放性的知识组合系统,不仅要使所设置的课程能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而且还必须充分体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系统论强调系统的层次性与等级性,系统的子结构及其单元与整体结构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此外,系统作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要靠结构优化来实现。因此,对于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而言,首先需要根据培养目标、知识范围和应用领域,提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和组成结构的各层次单元,再确定单元中的主干课程,即应构建“课程体系一课程群一主干课程群一主干课程”的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按照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该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并结合我国工科教育的实际状况,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群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群是针对社会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需求而提出的,学生可自主选择2~3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群,以利于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需要。根据消防工程所涵盖的学科领域,专业方向课程群可包括如图2所示的6个主干课程群。

二、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设置研究

1设置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地下建设工程也日益兴起。我国的城市建筑正在朝着大型化、高层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建筑的高层化、多功能化和地下建设工程的发展,其建筑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及电气设备众多,线路布置复杂,消防管理死角较多,发生火灾的概率也较大。

(2)高层建筑及地下建筑内使用了大量塑料装修材料、化纤地毯和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这些材料虽具有轻质、美观等优点,但多为易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由于建筑火灾的危害性非常严重,对建筑火灾的防治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和建筑工程师投入到建筑火灾防治的研究与探索中,这对建筑火灾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相对于建筑火灾的严峻形势来说,仅靠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培养更多的建筑防火的专业人才是消防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建筑防火的历史沿革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正规的消防专业高等学历教育。1981年,山西夏县的武警专科学校最早招生,招收对象为消防部队服役的战士,学历为大专,学制三年,不分专业;其后是在河北廊坊武警学院,1984年开始招生,招收对象是消防部队的在职干部,学历为大专,学制为二年,不分专业。1985年武警院校进行调整,武警专科学校、武警学院(廊坊)的消防专业并入武警技术学院(西安),并分为两个系,即消防工程系和消防管理系。消防工程系设4个专业:建筑防火、消防自动化、灭火工程、石油化工防火,其中建筑防火专业于1985年招生,其他专业于1986年招生,招收对象为地方高中毕业生,学历为大学本科,学制4年。由此可见,建筑防火是消防高等学历教育中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3建筑防火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目前从事建筑防火的人员主要有两大类: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

(1)从科研方面来看,目前建筑防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新型的防火材料,先进可靠的灭火设备,能及时、准确无误地发现火警的自动报警系统以及研究烟气的流动蔓延特性和人员疏散情况等。

(2)从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及施工方面来看,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筑的耐火等级;②基于防火考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包括防火间距的确定及消防车道的布置等);③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及防火构件;④安全疏散的通道及安全疏散出口、消防电梯;⑤消防给水系统及灭火设备(包括消防用水量、室内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及室内外消火栓及消防水泵等);⑥烟气控制系统(包括烟气控制方式、具体的烟气控制系统管道的布置及计算、烟气控制系统设备的选用及安装等);⑦建筑电气(包括消防电源、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应急广播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建筑防火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建筑防火的工程人才为例,需要具备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及空调、电气等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的设计及施工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消防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从事消防工作的大部分人员均不是从消防专业毕业,而是由其他专业转人消防专业领域工作。所以,这些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必然在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缺陷。另外,即使是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的人员,也会由于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的不完全合理,造成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缺失,使得他们难以胜任相关工作。

因此,高等学校的消防工程专业对建筑防火的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注重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设置,以培养出熟悉建筑防火各个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4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设置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于消防工程专业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设置,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针对建筑防火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建筑防火的工程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及施工。一个优秀的建筑防火工程师应具备以下的能力:熟悉建筑的构造;在考虑防火需要时,清楚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包括防火间距的确定及消防车道的布置等);了解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划分的防火、防烟构件;掌握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出口及消防电梯的设置原则及方法;掌握消防给水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及施工的相关知识;熟悉烟气控制系统及建筑电气的防火设计及施工的原则、方法等。

因此,高等学校对建筑防火工程人才的培养应有针对性,在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上,应包含以下课程:

①房屋建筑学

作为建筑防火的工程人员,首先需要对房屋建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房屋建筑学介绍了民用与工业建筑的建筑构造,着重阐述了房屋建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它紧密结合建筑的设计规律,并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因此,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对他们日后从事消防工作具有极大的帮助。

②建筑火灾

建筑火灾这门课程从系统安全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建筑物的总体安全。它从对火灾规律的认识出发,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设计、建筑物的功能、消防技术的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对建筑物的火灾安全状况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为改进建筑物的火灾安全设施提出合理建议。因此,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③建筑消防设施

本门课程对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的种类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着重从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安装、检测及维修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这对高等学校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④消防给水工程

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对于建筑防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消防给水系统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进而扑灭火灾。故消防工程专业学生应对各种自动喷淋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以及消火栓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设置要求及控制方式等进行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其要领。

⑤烟气控制工程

建筑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这一方面会给救火人员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建筑物内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熟练掌握烟气的特性及其控制方法。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烟气的特性、防烟分区的划分、烟气控制的三种方式(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机械加压防烟),还应掌握控制烟气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

⑥消防电气工程

建筑内的消防电气工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火灾应急广播、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以及消防控制室等。高校消防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熟练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在日后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设计、施工及检测维修等问题。

(2)针对建筑防火科研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建筑防火的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建筑防火工程的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国内外的建筑防火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新型建筑防火材料的研发,新型灭火设备的研发,新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发,烟气流动蔓延特性的研究,及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等。

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建筑防火科研人才时,应设置以下主干课程:

①阻燃材料与技术

随着建筑向高层化、装修豪华化、家用电器普遍化的发展,大量高分子材料被采用。然而,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属易燃、可燃材料,一旦燃烧,速度快,不易熄灭,有些还会产生浓烟和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各种防火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对可燃材料的阻燃处理方法,为日后研究开发新型的阻燃材料打下基础。

②结构抗火工程

建筑的结构抗火是建筑防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行结构抗火的研究能减轻建筑结构在火灾中被破坏的程度,避免结构在火灾中局部倒塌造成灭火人员和被困群众疏散困难,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后建筑结构的修复费用,以及建筑结构功能恢复周期。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关于结构抗火的计算与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实用方法,为日后进行结构抗火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储备。

③火灾动力学

火灾动力学是研究建筑内火灾所引起的环境变化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对室内火灾发展、能量的释放、火羽流与火焰高度、烟气流动等分别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④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建筑的防火系统的性能目标,并对建筑规划、结构耐火性能、防火区划分、内部装修、防灭火设备、防排烟系统及疏散对策作综合考虑后进行总体的防火设计。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学会应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建筑的防火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评价。

⑤火灾风险评估

火灾风险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火灾的风险进行评估。目前,发达国家在火灾的监测、信息分析、火灾危险源的辨识、危险评价技术、火灾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火灾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学会应用火灾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对一些特定环境下发生火灾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该环境下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对该环境下火灾的预防、控制和灭火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三、结语

新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消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立新的火灾科学及消防工程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规划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作为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其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建筑防火工作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课程设置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建筑防火主干课程群的具体课程设置要与教学内容安排、相关教材的统筹规划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密切结合,同时还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因此,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该子系统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篇6: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一、结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 制定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花卉生产技术》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实践性很强, 内容广泛, 涉及花卉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技术。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 加强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从事花卉繁殖、花卉生产管理和花卉应用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该门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园林植物》《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 后续课程有《插花与花艺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植物造景》等。该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也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园林企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 还为学生通过花卉园艺工等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另外通过课程中对方法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再学习和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能识别常见的花卉;能熟练进行花卉繁殖育苗操作, 能熟练进行花卉周年生产种植设计及种植操作, 熟练进行花卉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 熟练进行花卉设施栽培管理, 能进行鲜切花栽培、养护管理、采收、包装、保鲜运输等工作, 熟悉花卉租摆业务, 掌握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能力目标:能够举一反三, 从某一种花卉的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中找出共性, 归纳总结这一类花卉生产管理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 积累花卉工厂化生产和园林绿化中花卉应用的实际经验。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能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的优良品质。证书目标:取得花卉园艺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3.课程标准。《花卉生产技术》课程应在学习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园林植物保护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 结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课程定位, 即培养面向园林行业和花卉生产企业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确定课程目标, 即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 使学生掌握花卉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 具备花卉的繁殖能力、栽培能力、养护管理能力、应用能力、营销能力等。按照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将花卉行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改革由整合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转变,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遵循情境性和人本性课程开发原则。

2.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 构建“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模块。

3.在实践教学中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 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 加强技能培养。

4.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 发扬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积极参加校内外花卉生产专题讲座及学术会议, 深入花卉生产一线进行考察、调研和实践锻炼, 与花卉专家、教授和花卉生产岗位的技术能手进行探讨和交流, 认真总结和学习当前园林花卉生产技术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并将新技术新经验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1.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利用学院的网络平台, 编制开发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等, 收集展示实践教学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这些材料全部挂在课程网站上, 资源丰富, 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有效的资源和互动平台。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录像“虚拟”再现园林花卉生长和栽培管理操作过程及生产场景等内容, 打破时间、季节和空间的限制, 时效性强, 提高学习效率, 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设立项目教学法。根据园林花卉生产的特点, 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生产项目或科研项目, 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如常见花卉育苗技术、整地定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整形修剪技术、设施环境调控技术等, 以校内外的生产基地为依托,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训练, 教师、学生和生产项目紧密结合, 落实责任到人, 教师、学生参与生产的全过程,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训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特点。

3.互动探讨教学法。针对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有助于解决花卉生产实际问题的内容, 如花卉育苗中出现出苗不整齐现象、幼苗出土“戴帽”现象等, 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 采取提前实地观察,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围绕着问题进行现场或课堂教学, 讨论并总结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学加教师辅导法。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理论教学时数压缩, 实践教学时数增加, 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受到限制。为保证教学进程, 同时又丰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采取了由教师课堂上留出问题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课后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撰写综述, 经教师批改后, 在学生间开展小型的学术交流会, 不仅增加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而且锻炼了学生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兴趣教学法。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成立园林花卉课外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 让他们自主分组, 在课余时间参与实训基地生产管理和科研项目研究,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也使课程教学内容得以完善和补充。

6.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进行花卉生产实践教学。可以进行花卉的种类识别、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上盆、移栽、养护管理等教学内容的现场教学, 边讲解、边观察、边实践, 学生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印象深,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和方法, 采用阶段评价, 目标评价, 项目评价,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过程评价, 结合课堂提问, 学生作业, 平时测验, 实验实训, 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 全面综合评价学生。

五、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改革效果。通过对《花卉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取得了明显效果: (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锻炼了教师队伍, 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技能, 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 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岗位职业能力。 (5) 推动了花卉基地的建设, 增加了经济收入, 增强了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

2.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重点, 编写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配套教材。开发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聘请一定数量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 承担教学任务或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陆万香, 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

篇7: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层教学优化实践探讨

关键词: 专业背景 主干数学课程 教学研究与实践

长期以来,与各地中、小学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公共数学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许多老师的教案若干年少有更新,一套教案可以用于多个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很少产生联系。概括起来,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数学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定位不明确,数学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长期以来,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很少产生联系,学生学了大量的定理和公式,可没搞清楚这些枯燥的知识有什么用,学习盲目而且被动。

2.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现行的数学教材偏重逻辑性、系统性和基本计算。传统数学教材方面的层次单薄,只介绍与内容有关的最基本解题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说微积分方程部分,理论模型中比较偏重力学与电学,而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生物科学、经济科学却鲜有模型。解题方法上重解析法,轻数值法都导致了应用上的局限性。比如微分方程能解得出解析解的模型就很有限,数值解法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可避免。分段函数的教学通常给予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但实际中这样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如交通问题中的区段票价及多种交通工具的转换及电量采购问题中的段位现象,现行工资制度中的调整机制,都与分段函数有关。

3.教学与教学研究脱节。科研工作一直是公共课教师的一个短板,因而教学研究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如何解决教学中人才培养的新问题,将教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也是我们必须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环节。

4.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现有的教学模式造成大量学生“学不会、用不了”的尴尬局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把具有专业背景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大学主干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知识背景案例作为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专业课与基础课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不改变教材现行大体系条件下,针对相关局部缺陷,补充资料与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锻炼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的价值,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同时达到用教学带动研究,用研究促进教学目的,解决创新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具体研究的设想和目标是:

1.创新有效教学的内涵。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越来越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因此在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将数学的抽象理论与专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突出数学的应用,突出“用数学”能力的培养。保持数学课程原有特色,弥补不足之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的关键要体现一个“用”字,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展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2.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收集、编写、制作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有针对性的、可供教学的教学案例,加入知识应用背景的讲解,知识点的介绍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抽象问题具体化,体现课程的实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专业背景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大学主干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形成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互渗透,突出数学课程的专业特色,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开拓思维,锻炼应用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和社会竞争价值。

3.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将专业背景及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整理、制作专业知识和数学课程相结合的教学课件,收集具有专业背景的应用数学思考题,解决传统数学教材层次单薄,只介绍与内容有关的基本解题方法,缺乏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恐惧及忽视心理,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数学用数学,让学生一生受用。

4.打破专业壁垒,教学、教研相互促进。改变长期以来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将专业背景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工科主干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和整理出专业课中的需要用到的有趣的数学公式,建立数学课程和专业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任课教师要更广泛地联系生活、联系其他相关学科或课程设置教学情境,关注相关学科或课程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常教常新,对于任课老师而言也是一个继续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5.推进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过程中,结合应用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引入教学, 让学生初步掌握用Matlab ,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解决线性代数问题,介绍部分常用的数学软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美妙,领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展现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工具的特色,初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主干数学课程教学体系。

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1.注重数学知识为专业课服务。在创新学院教学中,加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收集各种专业应用的案例,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专业数学教学体系,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2.与学生数学水平相衔接,因材施教。精选教学内容,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突出数学本质,突出应用。在满足专业应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使其能够用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处理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数学计算问题,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借助软件技术,把课本知识、实际问题、计算机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扩大他们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实际能力。

3.案例教学法与专业课相结合。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存在不被重视和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与数学本身的特征有关,其根源于数学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以机电专业创新班和经管专业创新班作为切入点,广泛收集专业案例,注重由专业课中的案例引入,增加与专业背景,特别是与现代技术结合紧密的数学案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

目前,少数重点高校在工科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不同的学校专业设置有别,所以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环境下,实现专业背景与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需要我们自己付出努力。把具有专业背景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大学的主干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瑛.基于有效教学的工科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考试周刊,2015(6).

[2]李尚志,主编.数学的神韵.科学出版社,2010.

[3]郭镜明,韩云瑞,主编.美国微积分教材精粹选编.高教出版社.

上一篇:强体魄 润人生下一篇:心锁400字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