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山徒步作文

2024-04-11

记南山徒步作文(通用7篇)

篇1:记南山徒步作文

南山一日徒步作文

如果给你一整天的时间,你会选择做什么呢?你一定会选择看电影、打游戏、吃大餐吧!为什么不去野外看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呢?

去野外徒步,可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需要吃蛇肉、老鼠肉,随时可能山洪暴发、受到野兽的袭击,要像贝尔一样用军用多功能刀求生……一天的短期徒步,我们只需要携带当天的口粮、锅灶、两瓶水和最重要的登山杖。

你以为,只要体力好就可以徒步二十多公里了?不。徒步不是谁走的快、谁走的多、谁就好,最重要的是毅力和适应。我们DL的成员,刚开始过第一条还不能称之为河的小溪的时候,各个魂不守舍、力不从心。需要三位营长和涅领队保护、参扶,我们才敢小心翼翼地过河。到了后来,我们都是自己走自己的,轻轻巧巧、互不搀扶,还没有一个人受伤。

在过河时,首先要观察河面上是否有不会弄湿鞋子的落脚点。如果有,要检查自然桥梁是否稳固,如果稳固可以直接过河;但如果不稳定,需要重新搭建、或稳固桥梁。如果河面上无落脚点,需要利用身边的材料,如,圆木、石头等搭建安全系数高、并且稳固的桥梁,即可过桥。在过桥时,先将登山杖插入水中,在移动碎步踏上桥梁。登山杖一定要起到第三点支撑的`作用,不然就会变成过河累赘。需要注意,登山杖一定要在双脚之前;移动登山杖时,双脚不可以移动,不然会失去平衡。

有一点点口渴时,就要及时地喝水,但切记不可以大口喝水,要想喝酒一样一小一小口抿着喝。当感到极度缺水时再喝水的话,体内的水分已经流失了5%,已经开始出现眩晕、恶心、心跳加速等状况,就需要把水含在嘴里,慢慢让口腔黏膜吸收;同时也要慢慢减缓行走速度,最终停下休息一定时间。下山时的禁忌就是跑步,一跑起步来就会很难停住脚步;如果失去重心,就会滚下山坡,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在爬山的过程中,总有人喊苦、喊累,但是每一个人都坚持了下来。在涅领队提议上到山的最高点时,所有人都选择了往上爬,再累、再危险、再害怕,都没有一个人放弃。大家都互相鼓励,互相加油,最终我们所有人都到达了顶峰。那种爬到了山顶,俯视山下的那种成就感、自豪感,是为爬到山顶的人,所感受不到的。从原计划的八公里,到后来的实际路程十八公里,每一个人都意想不到。也许这就是坚持的力量,这就是努力的力量!

篇2:记南山徒步作文

我们一行人在早晨9:30集合在西公园,准备出发,去美丽又有趣的南山。到了南山,我们就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徒步十公里。

我们穿梭在树林里,坡是陡峭的,使我们走得很累,一步,一步,步伐越来越慢了,真的很累呀!但我咬着牙继续向上爬去,已经不像前面那么地昂扬了,但我始终坚持着。不知不觉,我发现我已经快登上山顶了,我一口气跑上去了。哇,眼前的美景让我惊呆,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时的我们累并快乐着。终于到了午饭时间,饥肠辘辘的我们二话不说立即吃了起来,卤牛肉,凉面,鸡腿各种各样的.美食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一顿饱餐后,我们又上路了。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和美丽的景色。在路上也有一些大人在唱歌,而且都是调子高的歌,我们真是佩服呀!

篇3:记南山徒步作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 多少征程入苍穹,

曾洒豪情冰雪里, 更注热血骄阳中。

激流险滩身畔过, 悬崖孤岛电波通。

又是风急雨浓时, 马蹄急急向夜空。

清平抢险记 (二)

燃情岁月岂蹉跎?经年赴险大风歌。

洪流肆虐风雨急, 桥段塔倾恶讯多。

克难排险千百度, 架站飞线群山间。

愿求三通民安乐, 风云不兴五湖波。

这两首诗的作者, 是四川移动德阳绵竹分公司副经理汤炳富。7月15日清早, 汤炳富率4名抢险队员从高川——清平线路进行徒步穿越并沿途抢修通信光缆。他们一路跋山涉水, 冒着飞石、泥石流和大雨, 徒步整整5个小时抵达清平乡, 立即投入到该处的通信恢复工作。据了解, 四川移动是唯一一家派出抢险队员前往清平乡并保持清平通信畅通的运营商。

在省、市公司的指导下, 四川移动德阳绵竹分公司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 都提前做好救灾物资储备, 严格执行轮流值守制度, 维护人员直接驻守清平乡基站, 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 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本轮暴雨袭击后, 通往清平乡的唯一道路——汉清路已被洪水冲断, 里面的乡亲们出不来, 外面的救援队进不去。得益于防汛抢险通信保障的提前准备部署, 特大洪灾来临后, 尽管光缆被冲毁, 但位于清平的IDR卫星基站在值守人员的维护下仍正常运行, 保证了该地区同外界的正常联系。

奔走前线战胜“死亡之路”

7 月15日清早, 汤炳富临危受命, 率队前往清平乡, 此时, 前往清平乡的路已被大水淹没, 被坍塌的山体掩埋, 桥也被冲断了。怎么办?再艰难也得上, 抢救通信任务刻不容缓!经过缜密部署, 汤炳富带领的移动通信抢险小分队与绵竹水利局抢险队决定从绵阳高川翻山向清平乡挺进。

一路上山高水急, 车开不进去, 只能徒步前行。连日暴雨, 沿途山体极易垮塌, 抢险队员不敢有丝毫大意, 打起12万分的精神, 一个紧跟着一个。暴雨仍然不停下着, 硕大的雨点打到脸上都很痛。汤炳富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冲同行队员喊道:“大家小心些, 相互照顾着, 清平乡离这不远了!”这样鼓励的话, 一路上汤炳富说了不下20次。好几次, 大家实在是累了, 乏了, 但被汤炳富这富有激情的声音一激励, 干劲儿就又出来了。在大家眼中汤炳富仿佛是铁打的, 永远不会累, 而他却说:“山体随时都可能塌方, 如果停下来怕就走不出去了。为了安全, 我得对大家负责。”

翻山赶路途中, 汤炳富一行人未能来得及吃午饭。路走到一半, 大家已饿得前胸贴后背, 汤炳富拿出背包里的饼干和矿泉水分给大家。一路上又饿又渴, 喉咙干涩难耐, 饼干难以下咽, 汤炳富就劝大家, 必须吃东西保存体力, 还有一半的路程, 没劲了就出不去在汤炳富的“监督”下, 大家总算是进了“一顿食”。

快到清平乡的时候, 一处山体坍塌, 滚落下来的巨石将原有山路硬生生地砍掉了一半, 山体裸露, 成了一处悬崖, 悬崖下面就是汹涌的激流。“汤哥, 没路了怎么办?”是啊, 怎么办, 汤炳富心里也七上八下的, 但, 也只有这一条路了, 不过去, 清平乡的抢通信任务就无法完成。仔细观察研究了一番, 汤炳富发现悬崖边上有一条一掌宽的路, 岩壁上有些树根, 可以侧着身子贴着岩壁, 双手抓住树根过去。为了测试树根的牢固程度, 汤炳富率先踏上了这条险路, 他双手抓着树根, 慢慢地朝对面走去。为了减少树根承受的压力, 汤炳富尽量身子贴近岩壁, 凹凸不平的岩壁将他胸前的皮肤都磨烂了。尽管过悬崖险象环生, 但大家都没有放弃, 最终全体队员通过了这段“死亡之路”。

通过了“死亡之路”, 马上又遭遇桥梁断裂, 队员们只得抬来断落的树干, 架成临时的“桥”, 小心翼翼走过去。大雨滂沱, 挡不住抢险队前进的脚步, 在艰难行进5个小时后, 他们终于顺利到达了清平乡!

马不停蹄奋战、坚守

抵达清平乡后, 没有片刻休息, 抢险队员们立即投入抢修工作中, 布放光缆, 调试基站传输设备……由于暴雨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情仍不时发生, 汤炳富和队员们仍坚持在清平灾区一线值守。

截至7月19日, 汤炳富已在清平乡坚守了五天。洪水和塌落的山体将当地庄稼几乎全部摧毁, 由于大山封路, 外面的救灾物资无法运送至清平乡。一行抢险队员, 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压缩饼干配矿泉水。

篇4:百公里环抚仙湖徒步记

5年来,走过一次百公里的人已不在少数,甚至于有的人已经反反复复不断在走,这当中除了真的是激情四射的青春少外,也不乏不惑岁月的中年人,更有两鬓斑白的老暮之年。还记得,去年洱海百公里,终点大理古城门下,一个几近60岁的老大姐终于到达时候那盈盈的泪水,喜悦情怀。这岂是一两句能说得清楚。解读得完的。

每次参加的大多数,多半是新人,学生、职场面小资、刚刚入驴圈的,这样看来,似乎百公里的徒步,说是个考场更形象。经历过百公里的,无论走没走完,无论走了多远,除了某些痛苦和欢乐的记忆外,要么从此义无反顾地走向户外之路,要么彻底放弃,从此不再轻易言户外。

还好,前者是大多数,虽然每次实际走完的并不多。这也说明关键不是结果,关键是过程和体验。在这个考场上,实际上进行着户外毛驴一个最基本的成人礼仪式。无论你走没有走完,你都用身体去感知。用心灵去体验了户外的一些基本情绪和记忆。

而后来的故事就是,每次远古户外活动时候,在招募贴子里“请注明你户外经验”一栏,你最起码可以填上“参加过百公里徒步,并且走”完字样,于是贴主会很客气的回复:“欢迎你参加本次活动”。

——老驴呼拉鱼语录

最珍贵的记录卡

从来没有一张记录卡在我心目中有这么重的地位。我宝贝般地把它藏在胸前的袋子里,一遍又一遍掏出来看看。这一次利用清明假期去昆明参加2010环抚仙湖AA百公里徒步,感受之深是前所未有的。这张记录卡,记录了我们每一步的艰辛。记录了我们所有的期盼,记录了作为新驴的开始。虽然不尽完美,但蕴含着太多太多……

第一天的挑战

第一天参加出发点仪式的人有1千多,第二天坚持走的不到三百人了,车队浩浩荡荡。4人为一组。我和青山、品味走得比较快,徐的步子跟不上,她必须每走一段就要小跑跟上来。我们问她累不累,她说觉得还可以。真难为她了。12:53,我们在第一个签到点盖章。

每个签到点都有水源补足,得自带瓶子,我喜欢这种节能的方式。路过湖边的小店时。里面的小朋友不断给我们打气:“加油!加油!”。后来口号又变成了:“加油!加水!加油!加水……”让我们轻松了一番。

第二个签到点我们走得有点疑惑:“怎么这么长?怎么这么久还没有到?”到了15:35才到达。原来签到点间有10公里的。也可能有12公里的。17:17。我们到了第三个签到点。用时不到两个小时,这段路走得比第二段路轻松。

从第三个签到点到第四个签到点,是这一天最难熬的时光。那漫长的路。真的不知道是怎么样熬过去的。但是,傍晚的时光,又是抚仙湖最美的时候。这一天,偶尔有点阴。有时又晴空一片。风很大。我们一路迎风前行,到了山的拐角处,风甚至把我们吹得往后走。脚趾头已经肿痛。脚踝拉痛。膝盖后面部位扯痛,我跟青山、品味一直保持相当的步伐走着,但是徐已经落后到我们看不到了,我们虽然时时停下来等她,但是不敢停留太久,因为歇的时间越长,迈步的时候就越痛苦。我们必须不停地走。

剩下来的夜路是我们团队最有凝聚力的一段路。天黑了,我们不能拉下徐单独走,必须一起走,而且我们只有一个头灯。于是。我建议我们几个手挽着手一起走。互相借力。

路上,我们还遇上一个单独走着的穿着迷彩服的兄弟,他的口头禅就是“崩溃一次”(歇息)。我们在夜色中不断相遇。不断看到他“崩溃一次”继续再走……快到了。快到了。终于看到路口有人给我们打气了,到了最后。我放声歌唱了,一唱起歌来,伤痛感觉轻了,能量上来了,我拖着品味快步走。因为十一点就要关门不签到了。所以到了最后,我们都忍住疼痛。加快脚步走了。20:50,一天的徒步,终于在关门前胜利完成了。

晚上,我根本没有胃口吃东西了,只喝了两碗稀稀的玉米羹,洗漱完毕,躺在床上酸痛难忍,心里更加矛盾:徐的脚底全是水泡,她决定不走了。我明天还走不走?

煉狱般的第二天

七点左右,醒过来了,伤痛仍在,还是决定继续上路,因为一个团队,只允许一个人下撤。必须还有一个女的,才能继续算团队分。

由于第一天的劳累和受风严重。我的感冒彻底发作了,带着病痛继续走五十公里。这是我从来没有试过的考验。而这一天,是从头到尾的晴空,很晒,但是不热。由于吃得不好,我的肠胃也开始不行了。青山在路边给我找了两根棍子,我就这样撑着两根棍子上路,每一步都疼痛难忍,但是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希望:离终点又近一步了。

从第二个点到第三个点的途中。我开始用意念来走路了:提醒自己不断把腿往前送,而不是踩到大地上。“送、送……”这样子还真的帮忙解决了一段路。

当我们走到一个村口时,我和青山坐在那里歇息,一个老大爷奇怪地看着我们:那时候,我的壶快没热水了。想不到大爷回家拿热水给我。

五点的时候,我们离第四个签到点还有一半的距离。我们根据关门时间来算,如果六点能怒到第四个签到点,应该能在八点半关门前到达,我们要加把劲,

可是,很快身边驶过来一辆车,原来是最后一辆扫尾车了,不停地劝说我们上车我很快就上车了,但是青山不甘心,他把东西放到车上,跟着就继续往前跑了,他非要去终点不行但是,最后还是拗不过上车了。当我们去到澄江广场终点站的时候,刚好六点,闭幕式开始了

坐在广场上。百感交集。想起那个六十多岁还能坚持到底的老爷爷,看到那个背着娃娃坚持到底的男子,看到攀枝花团队用了12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走完100公里……看到自己的渺小

篇5:记南山徒步作文

重庆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国际时政协会

用脚步丈量青春,徒步南山

主办:重庆理工大学团委

承办:社团联合会国际时政协会

第 1 页 2013/10/8

重庆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3日

一、活动背景:

“生命在于运动”,从生命呱呱坠地开始,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锻炼,从青少年直至步人中年以至暮年,都应坚持运动不间断,让运动伴随着生命的进程,使生命的“炉火”燃烧得更旺,生命的活力更强大。“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此时正是秋冬交替之际,何不挣脱身边的束缚,痛痛快快的去感受自然,欣赏在人生旅途中的美丽风景。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通过登山运动,不仅能够使同学们去锻炼一下身体,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能够有机会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挣脱身边一直存在的冷色系环境,偶尔的放纵一下自己,让自己舒缓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压力,也能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最近的开心与不开心,幸与不幸都分享给别人,让自己有更加充足的能量去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

三、活动名称: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四、活动时间:2012年11月3日

五、活动展开:

1、参加人员:国际时政协会所有成员及全校有意参加本次祭拜活

动的同学;

活动地点:南山植物园

重庆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

2、活动方式及内容:

(1)参与同学集体有序的进行活动;

(2)沿事先定好的路线向目的地徒步前进;

(3)到达目的地后进行聚餐;

(4)谈活动感想与人生的思考。

六、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

1)相关人员进行活动地点的考察并相应人员做好协调;

2)确定参与人员的数目(由办公室负责);

3)确定用车问题(由外联部负责);

3)确定导游与发言人(由项目组组长负责);

4)宣传部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挂出横幅与海报;

5)参与人员自备好活动当天的用餐或者在到达南山后进行聚餐

2、活动实施:

1)7:30全体成员在学校大门集合;

2)9:30乘车到达南山山脚,队伍进行修整(在乘车途中对活动的大致安排和注意事项进行解说);

3)9:40按照预先选定的路线,开始向目的地出发;4)11:40到达预定的目的地,队伍进行修整;

重庆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

5)12:00集合,吃中饭;

6)13:00按照预先选定的下山路线开始下山;

7)14:30到达山脚,再次集合,清点人数,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

8)14:50集合,清点人数,乘车返校。

3、活动后期:

1)成员们带上自己的东西,处理好活动现场。

2)新闻部写好新闻稿并附上相应的照片。

3)宣传部进行相应的活动宣传。

4)参与的理事会的成员写一份总结,交与办公室留档。

5)相关负责人作出总结与分析。

七、活动人员安排

参与的全体成员分组活动,有相应的小组负责人。

八、活动筹备预算

路费:8*20=160元;

聚餐:20*20=400元;

总计:560元;

九、活动注意的细节

1)大家尽量着运动装,自己带点水;

2)要带好我们国际时政的标志,旗帜与横幅,以宣传协会形象;

重庆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

3)对活动现场的拍摄(由新闻部负责)

4)保持活动场地的清洁;

5)各成员要注意团体的安排。

十、可行性:

现在正是秋冬交替的季节,也是人容易生病的时期,此时进行一场登山运动,更能让大家呼吸到久违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同时大家在埋头学习或工作的时候,难免心中有压力,而进行户外运动则是缓解压力的很好的方式。

十一、应急方案:

1)时间性。如果2012年11月3日天气情况不佳,就推迟到2012年11月10日;

2)协调性,为防止活动中产生纠纷,每一组至少要有一名项目组成员或者一位部长;

十二、安全问题:

篇6:东沟徒步记写景散文

西北边陲,乃古之西域也,因莽莽群山横贯西东而南北分之。此群山者,曰“天山”,山之主峰,曰“博格达峰”。博峰之巅,冰川封冻,亘古不化矣。博峰之下,冰雪融之,成汩汩细流,细流聚之,成涓涓溪涧,溪涧千百继而汇之成河,曰“东沟”。东沟之畔,花草并茂,万木成林,世人喻之为“天然氧吧”也。然吾未曾往,憾之甚矣。

孟夏之末,乃天山之北风和日丽、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之时。吾终得一暇,欲往久慕之地徒行而聊以遣怀。遂携萱慈、妻女,邀三五挚友及其妻儿,购得充饥止渴之物些许,纳入布囊,置于车厢,驱车而往之。经仓房沟、越河滩、上高速、穿戈壁、走乡路,去亚心繁华二百余里,终抵东沟。其间,萱慈与妻女笑语欢声以耗于途。抵沟之时,虽午时许,然徒行之人熙攘而至矣。

吾与诸友负布囊于背,弃车而徒行。下沟堤,漫行于栈道。有水徐徐而流之,或旖旎栈道之侧,或漫行栈道之下。吾驻足以观之,水通透见底,遂屈身以手轻触之、细划之,顿觉清凉之意油然而生矣。水之两侧,草绿而柔,如绒如垫。有花缀其中,色呈嫩黄,曰“蒲公英”,引蝶或驻之,或舞之。有童见之,逐蝶而嬉笑也。

须臾,行至丛林,林中垂柳、胡杨、沙枣杂而生之。忽见一亭隐约其中,因时已过午,吾饥肠辘辘早矣,曰:“小憩此亭片刻,何如?”诸友纷纷附曰:“可矣。”行至亭内,吾与诸友解囊而取充饥止渴之物,置于石桌之上,分而食之、饮之。

亭之北,有筒车旋转焉。小女心生好奇,指而问曰:“彼乃何物?”吾答曰:“彼为筒车,古人用之吸低水而灌高田也,今人不作灌溉之器皿,徒为点缀风景之物什矣。”

食毕,收拾布囊,沿水岸漫行于丛林栈道。俄顷出林,至阔地。此处溪涧纵横,芳草蔓生。有成群者三五,扎营而嬉戏焉。

众小儿欲耍玩于此,皆曰:“身已疲,不能行矣。”吾与诸友无奈,卸下布囊,展席扎帐。众小儿或卧于账内而闹、或坐于席上而嬉。萱慈见之,曰:“众小儿有老妇照应,足矣,汝等可去。”

吾与诸友循栈道而行,见烽火台。妻曰:“登高望远,何如?”有人附之曰:“然也。”遂登之,凭栏远眺。但见晴空碧碧,祥云浮焉;雪峰皑皑,薄雾绕焉;丘壑葱葱,林风生焉;牧草萋萋,牛羊逐焉。东沟诞于雪峰之下,潺潺而泻,穿林豁、润草地,连缀幽湖七八,曲折而来,蜿蜒而去,犹如锦带矣。

流连忘返之时,妻曰:“可返欤?”吾曰:“然也。”遂与诸友下烽火台而返,至展席扎帐之处,见众小儿于溪涧之间嬉闹。吾问小女曰:“何耶?”小女曰:“溪中有鱼,吾等捕之甚久,仍不得矣。”吾立溪边观之,水深五寸许,有幼鱼逆流而嬉游其中。吾趴于地,欲伸手捞之,鱼惊散而不捕。

萱慈见而笑之曰:“汝笨矣。鱼捷敏,当驱之于一角,可得也。”萱慈寻一枯枝,驱鱼至溪之窄弯处,趁鱼疲而不备,迅疾捕而获,置于盛水之瓶。鱼惊恐万分,于瓶中或急游、或跳跃,欲逃之而未能功成。萱慈将置鱼之瓶送与小女,小女欢呼雀跃。众小儿闻之,皆来观瓶中鱼,艳羡之情溢于言表矣。诸友见状,俱效萱慈之法捕鱼,以欢其膝下,然终败矣。

小女将瓶置于席上,众小儿围而观之。鱼怯,沉于瓶底。小女曰:“鱼莫怯,鱼莫怯。”吾笑之曰:“汝等虎视眈眈,鱼若不怯,岂不怪哉。”小女问曰:“如何使之不怯乎?”吾曰:“放生,可矣。”小女曰:“吾已视其为友,放生,不舍矣。”妻曰:“汝不遂鱼所愿,何来视之为友乎?汝欲带之离此,养于宅中,鱼虽衣食无忧,然分离骨肉而孤老,汝心可忍欤?”众小儿听之,皆点头称是。

见众小儿纷纷附议,小女面带愧色,遂将瓶横置于溪中,鱼迅游出瓶,匿于水草而不见。

日已偏西,暮色渐起。吾与诸友拔帐卷席,收于布囊,沿栈道而返至车停之所。吾与诸友道别,各自驱车归去。归途之中,萱慈问小女曰:“乐乎?”小女答曰:“乐甚也。”妻继而问之曰:“何乐耶?”小女狡慧一笑,反问之曰:“与亲同游,何处不乐乎?”妻大笑之,盛赞其心乖巧,其言妙哉。吾听小女此言,忽忆往日之奔波,顾膝下少,虽未言语,然歉意顿生矣。

篇7:南山大暑记古韵诗歌

《日晡,十三楼望鄱江》

鄱江潮起十三楼,一片平芜几点舟。

疑似日边无远意,忽而薄暮结湖游。

《听蝉》

心思付与盘云燕,竟下天光竹影清。

小院蝉鸣应有听,凉风好意莫寻声。

《同学结游龙虎山,泸溪泛竹筏绝句》二首

天将大石列崔嵬,竹筏泸溪出紫台。

指目艄公连俏语 ,鸬鹚直下作么来。

泸溪结伴泛晴波,日影参差共野歌。

转觉晡时浑不觉,菁华不老复婆娑。

《大暑日,数十同学结侣游龙虎山泛泸溪》

结侣泸溪更事已,知闲不问上清宫。

石山具状多姿貌,愁杀江心几稚童。

听《牡丹亭》

南窗隐几待其谁,瓯底春台日影移。

直至牡丹亭绝胜,韶光如线贱如斯。

《结夏》

山川日出大蒸房,三伏连晴不曝阳。

却顾所来行履处,偷闲坐卧自生凉。

《晨起》

为纳凉晨因早起,北园风竹荫藤萝。

豆棚瓜架观闲鸟,曲项歌来几白鹅。

《美人蕉》

夏阳不识美人蕉,竟着鲜花体态娆。

昨夜昏茫生酒事,和衣花下自逍遥。

《过军山湖》

远水微茫未起涛,平芜白鸟见翔翱。

轻车不动何为也,荡子江湖日正高。

《途上夕阳》

才过丰城日欲晡,前途迢递望平芜。

夕阳下矣谁挥手,竹外人家有酒沽。

《过梅岭,怀梅鋗》

前山清秀后山空,白鹭斜飞隐约中。

梅岭逶迤谁府第,千峰日色照南雄。

《过英红品茶》

英红但念一杯茶,玉手纤纤着笋芽。

犹是前途堪歇脚,起程山水又天涯。

《闰六初五日,遂川道上》

青山迢递逐前程,夜趋微茫初月生。

我看苍天真另眼,蛾眉淡扫好偕行。

《访小鸟天堂》

榕树拈来月半痕,但疑云起压前村。

何言万鹭飞天境,独木成林号鸟墩。

《古榕树》

卷曲身形堪世用,千须垂下好生根。

此君成就唯凉荫,是故当前应有村。

《上圭峰山》

圭峰日影玉湖空,但听晨钟叠翠中。

回首飘然知客过,松针动处正临风。

《玉湖》

玉湖上下两重山,日照青峰水自闲。

乍起潭波谁造次,风平境会几时还。

《次圭峰山下,黄昏乍雨》

夕阳乍没拟天情,卷尽浮云压北城。

无计楼高根底浅,因知雨后气犹清。

《粤赣道上》二首

轻车如箭指鄱阳,山势雄浑含雾光。

从化连平才触目,赣州城上望南昌。

九连山北过龙南,日夕千峰竟未谙。

濯足前溪回首处,碧崖野寺笼青岚。

《赣江道上》

过目山河开锦绣,赣江一脉品清奇。

单车就路由情意,自去还来有所思。

《饶河圩上》

饶河舟远点晴波,圩北人家带碧荷。

何处鸬鹚三五羽,日晡时候一船过。

《过饶丰》

青禾一望碧连天,白鸟飞来夕日边。

路转鄱江襟抱也,鸬鹚掠过打渔船。

《夜宿万安城晨听鹧鸪》

星月告余行止也,打尖就近万安城。

鱼头豆腐鲜兹夜,有鸟啼窗叫起程。

《夏日过进贤陶竹巷访主人不遇》

百亩茶园三亩塘,桥前土屋竹山岗。

上一篇:桃渚镇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思考下一篇:外用电梯安装与拆除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