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日志

2024-05-19

家访工作日志(精选8篇)

篇1:家访工作日志

通过家访解读小学生的交往问题——家访工作日志

大吉小学李华荣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大理石,把教师和家长比作责任重大的雕塑家,为此,走进家庭,多个角度了解学生,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对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从家到学校,孩子同样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都是掌上明珠,唯我独尊,到了学校,面对众多的伙伴,表现又如何呢?是胆小怯弱还是张扬跋扈?是善解人意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关于孩子交往,最令教师、学校和家庭头痛和重视的就是安全,那么我们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又是什么呢?通过调查,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孩子面临着交往问题 No1 问题:“独行侠”

情景1:来自老师的烦恼

有一回,上体育课,孩子们有的在那里玩跳大绳,有的两人一组在那里玩跳小绳,只有寮蕾独自一人在那儿玩,有同学要和她一块玩,被她拒绝了。情景2:来自寮蕾妈妈的烦恼

和家长沟通,寮蕾妈妈说寮蕾在家里活泼可爱,很大方地给大家唱歌、跳舞。可是一出家门,在外面就基本上不跟小伙伴们玩了,包括住在附近的几个孩子。班主任心理分析:

像寮蕾这样在家、在外表现截然不同的“双面”孩子,民间俗尘“在家一条龙,在外是条虫”或者“洞里老虎”。现在很多孩子都有这样情况,这时,就需要老师多和家长沟通,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在家里生龙活虎的,可一到了外面就一声不响了呢?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千般呵护,万般疼痛,于是家庭就成了孩子最好的港湾,孩子感到安全、幸福与满足,可与此同时,我们没有想过,我们在给予孩子幸福、满足的同时,有没有重视对他离开家庭港湾单独面对风浪的能力的培养?

给寮蕾妈妈的建议:逐渐放手+言传身教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需要做到的是逐步放手,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慢慢成长与成熟起来,一开始家长可以有意识的陪伴孩子,一起参与小伙伴的群体活动。

当然,家长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是如何与他人交往时,孩子就拥有了身边最好的榜样和老师,渐渐地,当孩子初步掌握了与小伙伴相处的一些技能技巧后,家长就要慢慢从孩子身边抽离出来,相信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觉得安全,家长觉得舒心。学校与家庭解决方案:

STEP1:教孩子一些礼貌“魔力词”

有空的话,班主任可以在班上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小伙伴大家喜欢呢?讨论以后让大家明白,要想让大家都喜欢你,就要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一些魔力词。

STEP3:玩做客游戏

与人交往的技巧是学习得来的,所以,首先,家长要教会寮蕾招待客人的技巧,比如适时用上前面学过的礼貌魔力词,并配合适合的神态和肢体语言,然后让寮蕾扮演主人,家长自己扮演客人,鼓励她将这些礼貌用语和技巧用到游戏中

去,使她边玩边学。这样的游戏适合先在三口之家进行,然后再过渡到大家庭或发展到小区。

STEP3:为孩子找个好朋友

有了前面的准备,班主任和家长可以在班级中为寮蕾物色一个会交往的小伙伴成为她的好朋友,让她进一步学习同伴交往。家长可以经常邀请这个好朋友及其一家来家里做客。刚开始可能寮蕾会很害羞地躲进自己的房间,这时,家长可以鼓励她说:“寮蕾,你的朋友很喜欢你,你看,他和爸爸妈妈来看你了,快来呀,给他看看你的新玩具吧。”接着家长再鼓励他们俩一起玩玩具,然后再让寮蕾将家里的东西分给好朋友吃,给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房间等,渐渐地,寮蕾就能较自然地和伙伴们交往了。

NO2问题:“含羞草”与“受气包”

情景1:来自老师的烦恼

刘吉薇特别胆小、怯懦,常常成为同学们欺负的对象。有时候自己的文具或是钱被抢了,或是被同学们打了,他都不敢反抗,也不敢跟老师说,只有回家跟父母亲说。

情景2:来自刘吉薇妈妈的烦恼

每当很多孩子在一起玩时,他总是表现得特别害羞,总是藏到大人后面,经常在学校受欺负,回来哭诉,让人又心疼又生气。

班主任心理分析:

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羞涩、不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像刘吉薇这样的孩子不是缺少玩的兴趣或技能技巧,而是缺少自己在众人面前表现的信心和勇气和方法,他回到家跟大人说,一方面是希望从家人处得到安慰,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大人能够帮助自己。

给刘吉薇妈妈的建议:鼓励赞扬+循序渐进

要帮助刘吉薇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帮他建立自信,最好的良方就是赞扬与鼓励。

首先,多创造条件,多肯定他的长处,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孩子表现优秀的地方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或经常在他面前提起他优秀的地方),让孩子过后自己欣赏。

一段时间后,可以鼓励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现自己,如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等等,当孩子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后,可以及时告之老师,请老师在班里让孩子试一试,当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家长要有耐心。而且,家长需要注意:无论孩子出现何种状况,都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和支持是这类孩子最需要的。

另外在孩子无勇气去面对困难这一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要出面去替孩子解决,应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面对困难,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同伴。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不是那么容易,但孩子往往就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学校与家庭解决方案:

STEP1:班队会活动

为了让孩子建立自信,可以在班队会上开展“演唱会”“故事会”等,规定每人或每小组表演一首歌曲或儿歌、舞蹈、朗诵等等,节目类型不限,但最好是孩子们有兴趣或擅长的。

STEP2:教孩子求助法

告诉孩子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向别人求助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从正面

去引导孩子。

STEP3:让孩子跟卡通人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如果孩子比较内向、胆小,不愿意向亲人或伙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不妨利用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大胆表达。例如:有的孩子很喜欢卡通人物,我们不妨留给孩子与卡通人物独处的时间,等孩子不在家时,我们再仔细听孩子与卡通人物的对白,并模仿卡通人物的声音录下孩子解决问题的录音。

同时,家长不用太在乎,孩子吃亏经历几次后,他自己会发现自己很“吃亏”,自然而然会想办法去应付对方。

NO3问题:“小霸王”“小强盗”

情景1:来自老师的烦恼

廖庆毅很聪明,但性格方面不是很好,比较跋扈,不能受一点挫折,稍一遇到不顺心,就会打人、抓人、推人。老师怎么劝导都不管用,怎么办呢?同学们都怕他,现在孩子们已经有意识地疏远他。

情景2:来自妈妈的烦恼

廖庆毅在家只受表扬,不能受批评,平时喜欢和大人呆在一起,和同龄孩子,他不是很能融入进去,稍一不如意,就会与人打斗,我不知怎么帮助他?刘澳在家吃好吃的,好玩的都他独占,喜欢打架,和同伴抢东西吃,抢东西玩,为此,我们做家长的也头痛。

班主任心理分析:

廖庆毅这种类型的孩子给人的表面印象是强势的,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但事实上,这类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遇事又缺乏等待的能力,究其原因,是这类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困难,不知道如何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廖庆毅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有些霸道,不明事理,甚至是有些自私、占有欲强。这些孩子似乎难以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的头脑里似乎只要需要都是我的。

给廖庆毅妈妈的建议:隔离+惩罚

这种类型的孩子,当他不顺心的时候,就会用带有攻击性的、比较极端的方法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在这种情景下,大人一味的劝解是无效的,因为情绪冲动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家长的苦口良言。因此,在这种时候,如果家长在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立刻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将他和小朋友隔离开,让孩子安静下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及时制止孩子的冲动行为给小朋友照成的伤害;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孩子不良行为方式的一种惩罚,然后等孩子情绪平静之后,家长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告诉他:如果以后他再出现类似的行为,家长还会采取同样的措施。给廖庆毅妈妈的建议:物品归属权的认知+行为训练

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家长可以在孩子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让孩子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之间的差别,通过行为训练,让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抢是没有用的,越抢,别人越不给你。相信孩子一旦掌握了这种人际交往技巧以后,他就不会再用不恰当的方法达到目的了。

学校与家长解决方案:

STEP1:“冷处理法”

当孩子情绪泛滥时,家长不看孩子,也不理孩子,等他停止尖叫后,再进行教育,并告诉他厉害关系,给孩子设置一个“情绪屋”,屋里摆放着孩子与家人的合影,孩子小时候用过的毛巾、毯子等,还有孩子的装扮面具、发饰、服饰等。当孩子的情绪不好时,可以引导他抱着辅助物,看看家人的照片,心情好时,可以鼓励他照照镜子,打扮自己。

STEP2:“你的、我的、他的”

让孩子把家里的物品按归属分类,并告诉他使用别人的物品前,要得到别人的同意。

STEP3:你可以把东西借给我吗?

要求孩子在借别人东西时学习用请求语言来和别人商量,比如:你可以把铅笔借我用一下吗?以此让孩子学习商量、请求的语言。

STEP4:举行礼物分享派对

可以用班队会课办一个“礼物分享派对”,请每一位同学准备好一份小礼物,并在欢快的气氛中互相交换礼物,家长千万别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拿出礼物,因为孩子在送给别人礼物的同时,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份礼物。正是这种惊喜,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自私的第一步,这样,孩子会从同伴的微笑,家人的赞许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在这种感动的驱使下,孩子自然就会与人分享,学会善待他人。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家长自然会更有方法,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孩子从遭遇交往难题中走出来,只有使孩子逐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自信,并体验与人交往所产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孩子才能从交往误区中走出来。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地在工作中多与家长沟通,让我们在教学时多用爱心、细心体贴孩子,让沟通的话筒汇成长河,流淌出家访成功的喜悦,奏响孩子们幸福地成长的乐章。

篇2:家访工作日志

文/秋去无痕

家访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家访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从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以来,其中一名女生聪明可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接下来的教学接触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该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潦草并且完成不及时。我几次提醒她,但收效不大。是什么原因?不能任由这种学习状态继续下去,我决定家访,深入了解该生的情况。

家访对象:杨辰玉

学生基本情况:聪明活泼,课堂发言积极,但自我约束力差;作业潦草并且不能按时完成,需经过不断的监督提醒才能补上。

经过深入与该生父母交谈,基本摸清他的问题所在。其父母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平时俩人忙着上班根本无暇照顾孩子,他们基本不过问孩子学习方面的事,长期以来造成学生对学习不重视,作业完成不及时。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帮助该生:

1、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对其在学习方面进行关心,结合家校两方面的力量帮助转化。

2、平时多于这个孩子沟通,多去关心她,写字时提醒她要认真书写安排她做小组长为大家收作业,利用自我监督的力量对她进行监督。

篇3:抓住关键做好家访工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孩子们在进入托幼园所之前,已经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技能,但许多家长却不认为自己是教师。虽然他们对孩子的进步感到很骄傲,但经常意识不到他们自己所起的作用。相反,他们认为幼儿园教师才是教孩子的人,于是,当孩子入园以后,他们会认为孩子应该开始“学习”了。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家长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教养就是教育的过程,教师不完全是知识的供应者,而是家庭教育的支持者和外延。教师传递这些观念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家庭访问。

家长刚开始时不喜欢家访是常有的事。他们担心受到教师的嘲弄和批评,教师也会因为受到家长的拒绝和反对,而不冒犯别人,因此,双方都尽量避免接触。即使双方都愿意家访,也不容易找到适当的时间来进行。有的家长不欢迎这种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干扰的事件,有的可能没有时间在家陪伴孩子,有的因为离幼儿园较远,家访一次不容易。但不管这些开始时遇到的困难有多大,一旦坚冰打破,大多数家长都是欢迎教师到自己家中去的。而一旦家长意识到教师很尊重他们,并希望向他们学习,家访就能成为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家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让家长为教师的家访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孩子入园之初就应该让其家长认识到:家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幼儿园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就把有关家访的事宜通知给所有家长,这样,在他们来到幼儿园观察孩子时,通过家长园地和家园联系版,在送幼儿来报名时,在最初的家长会议上用一点时间来讨论一下家访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向家长解释一些常规的家访内容,比如“为什么它很重要”,这样一来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就可以相互支持和帮助了。教师同时还要让家长知道,你要了解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并且也希望家长能够通过这一过程来了解你。有了这样的前提,家园双方就可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一起设计和执行最有可能实现的教育课程。这就会让家长们很好地理解到家访是一种双边的交流,进而家长就会对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的东西进行补充和支持,同时也给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了设想和活动的建议空间。教师同时还要要求家长与其更进一步地配合教育,双方可以交流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幼儿的语言、文化、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情况,这样的话,一个幼儿所能得到的教育经验的总和就要远远多于家长或教师单一一方所能提供的经验。

2. 通过首次家访来建立亲密的关系和互相交流信息。

幼儿教师的首次家访应该以一种非常随和的交谈方式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家长来说,即便有教师在家里,他们也会感到比较自在,不会那么拘谨。另外,第一次家访也不一定非要安排在幼儿的家里进行,也可放在“中间地带”,如在饭店,一边喝咖啡一边交谈。不管家访在何处进行,都要利用它来建立良好的关系,把孩子在园的情况告诉家长,孩子喜欢做什么,喜欢和谁在一起玩,他们能胜任一些什么事情。同时,教师还应该询问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和希望;询问和回答家长有关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等课程任何方面感到有疑问和烦扰的问题;询问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希望观察他们的什么活动。许多教师在第一次家访时使用一种现成打印好的表格,以确保获得所需的所有信息。这种表格为第一次家访提供了足够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项目,能使双方都感到轻松,并可作为进行相关的且更随意的讨论的跳板。

3. 幼儿教师要根据对幼儿和家长的了解来计划每一次的家访。

因为某一次家访都是针对某一家庭中的某一特定幼儿准备的,不可能浏览一些事先计划好的家访活动,从中找出刚好适合你要访问的那个家庭的活动。相反,在每一次家访前,要根据你从所有有关的人那儿得到的信息来制定一个计划。下面是一些应考虑的事情:这个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能力;这个幼儿的特殊兴趣;喜欢带的东西和在家里使用的材料;从现在到下次家访前一直从事的活动;幼儿易于取得成功的活动;采用既考虑到家长的期望,又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方法(如家长急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数数时,设法把一一对应的内容放到活动中去)。从第一次家访中得到的信息有助于计划后面的家访。如,教师了解到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不足之处,因而计划在以后的家访中和家长讨论一下促进语言发展的一些方法。

4. 完成家访的计划,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如果你准备的计划是和家长讨论如何运用课堂上的物体和家里的物体来帮助幼儿学习数的关系,在完成这一计划的过程中也要能随时作出一些调整。如这个幼儿的弟弟或妹妹刚好在玩穿珠,他们把珠子滚来滚去,并想用它们来搭东西。但母亲不同意他们用珠子这样玩,只准他们用它来玩穿珠或数数。在这个时候,母亲可能更多地考虑大孩子对弟弟或妹妹的不好的态度,而不是孩子对数概念的学习。教师在这时最好不要一味地抓住数活动不放,而是可以先和家长讨论一下当时出现的这些问题,然后再回到原先的数活动上去;可以和家长讨论孩子们玩的穿珠活动的教育价值;可以请家长介绍一般是怎么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纠纷的,然后向她介绍在幼儿园是怎样处理类似问题的;可以和家长讨论家庭废旧物品的使用问题,如空盒、空罐和无用的邮件等,这些都可让幼儿制作东西。

5. 在每次家访中留出与家长讨论的时间。

在家访的“活动”部分,家长、幼儿和教师一起使用材料探究和学习诸如数数、制作书和自编歌曲等内容。在活动结束以后,当幼儿已转向其它活动,或用其它的方法使用这种材料时,花一点时间和家长交流对幼儿的观察结果,制定在课堂和家里帮助幼儿学习的计划,为下一次家访打下基础,并讨论你或家长提出来的有关幼儿或课程的其它的一些问题。

6. 评价、记录和后续性家访活动。

在每一次家访后,把家访的经过、对今后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设想、对幼儿尝试使用新方法的打算记下来,并把这些设想和打算告诉教师集体中的其他成员。

7. 对家长持协作的态度。

每次和家长的交谈宜以讲幼儿的优点开始,如果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与家长搞好协作,而不是批评家长或设法对他们进行“再训练”的话,则幼儿可从中得到较多的益处。

篇4:做好家访工作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家访的优良传统在一些学校有所淡化,甚至被一些教师用“传讯”取而代之——学生在校成绩或行为不佳时,教师或是让学生通知家长及时到校;或是一个电话打到家长处召唤家长到校。家长接到“传讯”,一般不敢怠慢,赶忙放下手头工作,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接受教师对子女的指责。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家长当做“学生”,当着许多教师的面,劈头盖脸地“训话”。在教室面前,家长恼不得、怒不得,憋着一肚子火,到家后,孩子自然免不了被家长狠批一通,狠揍一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孩子都受到伤害,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家访变为“传讯”,其中原因很多,比如教师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社会转型期带来人们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的种种变化,等等。然而,客观原因再多,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家访这一被长期实践证明了的教育学生的好方法。不少有责任心的教师至今仍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更有一些老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全班学生逐一家访。他们的实践证明:工作做得细致,就能在细枝末叶之处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大多数家长也把教师的家访工作看着是信任、尊重和友好的表示。因此,当今仍应该提倡并坚持进行家访。

篇5:家访日志

家访对象 : L同学

家访时间:2012年9月25日 傍晚

学生家庭住址:

L是我今年新接手的高一4班的一名同学,开学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他。新学期的第一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们从不同的初中升入高中,尽管彼此不熟悉,但是面对新老师新同学,大家都想给彼此一个最好的第一印象。因此我让学生用英语轮流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站起来,很积极的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等,并表达了想尽快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的愿望。唯独L, 别人讲的时候他目无表情,不感兴趣,呆坐在座位上。轮到他了,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肯说,我问:“能不能简单介绍一点呢”?他很干脆的回答:“我不会”。因为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不想让他这么快就成为“异类”而被其他同学记住,所以就让他坐下,淡化了这件事。课后,我查了他的入学成绩和期初成绩,感觉他的英语不是很差,不至于连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都不会。那么,在那样一个应该还算是友好轻松的课堂环境下,他为什么不愿意参与其中,而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呢?我很是疑惑。后来几天的课堂上,他也几乎一直都是在沉默中度过,似听非听,脸上的表情总带着和年龄并不相称的冷漠和沉重,似乎还有点忧虑。

这些是我对L的第一印象。尽管我只是英语任课老师,不是班主任,可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能积极快乐的投入其中,学得轻松而又成就感。L的表现与我的课堂风格格格不入,我很想问问他鼓励他多开口,可他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样子让我不敢轻易去试探他,经验告诉我,在没有弄清楚具体情况时就试图去了解一些别人并不想主动告诉你的事情,往往会弄巧成拙。正好,市教育局和学校号召老师进行家访,于是我第一个就想到了L,如果我想走进L的心灵,那么先走进他的家庭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

我和L的父亲电话预约了一下。他父亲很是热情,非常欢迎我去家访,但是地点却不是他家,而是在他家开的一个房产中介。既然家长说去家里不方便,那我也不能勉强,于是我就在一个小小的中介所里和他父亲聊开了。让我觉得意外的是,他父亲为人开朗健谈,和儿子的沉默寡言截然相反。本来我还猜测是不是由于家长对L的教育造成他这种不愿与人

交流的自我封闭心理,但从谈吐中我发现他父亲还是很明事理,对儿子的管教也不是那种粗暴野蛮型的。我正在纳闷的时候,L的父亲说了一句:“儿子以前像我,活泼好动,爱讲话,可是现在像变了个人一样。”原来,几年前,L的母亲不知怎么得了一种怪病,会毫无预兆的突然失去正常行为能力。跑了很多医院,都查不出什么原因,精神科的医生说这是很奇怪的病例,到目前医院只见到过两例这样的病人,而且没有治愈方法。家里人为了L母亲的病伤透了脑筋,看病的钱自然是花了不少,小小的中介这几年由于限购令的颁布生意也越来越难做。L每天早上起床或是傍晚放学回家内心都是忐忑不安,不知道今天要面对的是正常的母亲还是不正常的母亲。正常的时候对孩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不正常的时候只能躺在床上,一切都需要人伺候,而且神智不清醒。我突然能理解为什么L的父亲选择我们会面的地点不是家里而是这个小中介的原因了。家里这种好一天坏一天的日子已经过了好几年了,无数次有了希望但很快有陷入失望,L从一个无忧无虑的阳光少年,慢慢变成了一个不爱说话,整天心事重重的“闷葫芦”。在校不爱说话,深怕其他老师和同学问起他家里的事或者发现他有个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母亲。回家虽然听话懂事,还能帮着给母亲端茶递水,但是也很少有灿烂笑容和小时候回家眉飞色舞的描述学校趣事的模样。L的父亲也觉得很无奈,他每天除了照顾中介生意就是忙着带L的母亲到处寻医问药,孩子的学习还算自觉,基本上不需要家长操心,但是孩子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就实在是顾不上也没什么好的开导办法了。面对我的家访,L的父亲显得尤其高兴,一遍又一遍的拜托我让我多帮帮他儿子,严格一点凶一点都没关系,只要多关心关心他,多和他谈谈话,多开导开导他。做父亲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呢?

篇6:家访日志样稿

匆忙吃了晚饭,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出发了,这个地方我们都没去过,一路上拿着学生手工绘制的地图,边走边看,还要找人来问,果然向学生说的那样,乡下小路多,不太好找。不过在家长的帮助下总算每一家都顺利找到了。

家长们地热情招待让我们倍感亲切,向家长简单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后,我们询问了孩子的在家表现,并与孩子一起分析了目前学习或工作上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了解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之后,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他们的现状,我们切实的指出了每个同学应该努力的方向,以便于他们可以顺利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家长、学生与老师在轻松的气氛中坦诚的交流,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像这几个在校表现还不错的同学,平时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就更少,通过交流我觉得确实不枉此行。

小沈同学成绩还可以,但略有偏科现象,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用的时间较多,所以总体成绩并不拔尖。小阮同学在年级中位置一直比较靠前,但八年级以来有下降的趋势,原来电脑游戏玩的厉害,尤其是周末经常外出去其他同学家中玩电脑,导致学习热情不足,影响了学业。小张同学父亲生病住院,母亲在照顾,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所以本不想打扰,但与小阮家离得很近,还是忍不住想看看她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怎样的。对我们的到来他们很是惊讶,奶奶带我们走上了顶楼,那是小张的卧室,布置很简单但很温馨,架子上散落着很多书,原来每天完成作业后她还会读书,我想这就是她文笔还不错的原因吧!不过八年级了小张完成作业也要很晚了,并不像很多同学那么轻松,主要是数学上思考的时间比较久,原来她的理科学习遇到了困难,学习方法也不是很有效,所以尽管很努力,但成绩一般,进步不是特别明显。小金同学父亲年纪较大,所以对她过于宠爱,平时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较多,学习并不特别用功,所以成绩较差。大金同学的父亲对她是过于放心,学习上属于放手不管型,平时又过于娇宠,我想这就是她学习不能吃苦,有点娇气的原因吧。从最后一位同学家里出来已经很晚了,风吹在身上还有些寒意。带着深深的思考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

家访结束了,留下了几点感触:

第一,如果不把学生们这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放到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去观察,你看到的永远只是片面的他们,我们解决的也永远是表面的问题。每个孩子的习惯和行为表现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工作,也要用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教育方向正确了,老师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整天告诉学生要努力,家长都不问不理,还是无用功。

第二,班级里的差生要管,其他同学也不能忽视,有的同学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有的表面无事,实际背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班主任要细微观察,走近学生,了解真相,家访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让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方法指导,避免走弯路。对于他的问题要直接指出,以便改进。

第三,学生都是比较爱面子的,家里条件再困难也不愿意让老师同学知道,也只有家访你才能真实的感受到她所面临的困难,以便老师及时的帮助。

篇7:教师家访日志

离开了唐骏的家,我们来到了三年级学生廖兆兴的家里。走到他家的场坝边,廖兆兴的奶奶正准备到幼儿园去接他叔伯弟弟。通过交谈得知,廖兆兴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妈妈多年前已经抛弃了他不知去向,爸爸一个人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全靠奶奶一个人管吃管住,由于奶奶年事已高,无法在学习方面对廖兆兴更多的督促和关注。黄老师说:“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希望奶奶在生活上对孩子对照看,多和孩子沟通,让他感觉到温暖。”

最后我们一起来到袁玉杰的家里,了解她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到了她家才知道,她的爸爸患疾病已经七八年了,双腿无力,连简单的自理能力也没有,站起来也需要人搀扶。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外婆,全家人的生活全靠袁玉杰的妈妈一个人张罗,其艰辛可想而知。袁玉杰的爸爸告诉我们,他们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没有文化,也不知道怎么样教育孩子,袁玉杰的哥哥就是因为没有教育好,三个月前被抓到风吹垭去了。说道这里,他眼中隐隐含着泪花。我们对他说:“现在不要想太多了,关键是把袁玉杰的学习如何抓好,家长在家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多督促,多关爱,按时完成作业,在学校学习主动点,不要灰心。”告别时,袁玉杰的爸爸说了很多抱歉的话。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已经足够了。

篇8:教师怎样做好家访工作

一、提前策划,早做准备

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做到分批、分层次地有效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表现情况,自己要求教师家访,使自行要求与整体安排相结合,从而既可体现家访的灵活性,又可体现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有很深的了解,从而不至于在家访的过程中手足无措,使家长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家访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教师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样谈,如何针对不同心态的家长进行交谈。

二、家访形式要多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家访的形式也可随之多样化。

现在通讯手段非常发达,电话家访、短信沟通、QQ交流、博客留言已成为家访的辅助手段。虽然它们的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这些辅助手段既省时又省力,效果还好,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效地使用它们。但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也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有些年轻家长不愿意老师家访,我们就事先约定时间、地点,或在学校,或在大街上,或使用电话,只要达到沟通的目的就可以了。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孩子的某些问题,教师就和其他家长、学生在博客或QQ里交流,其中的某些话题可能会给他们一些启发和触动。

家访的形式是多样的,但传统方式的家访不能丢弃。教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家访还容易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更及时、更有效;另外,教师通过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成长。家访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途径。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耗费家长的热情,使家长对谈话失去兴趣。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撇开缺点。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委婉地指出,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与欠缺,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回旋的空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使谈话的气氛更加活跃融洽。

还要注意的是,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家访时,教师是客人,不可针锋相对,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四、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都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有必要时写成心得,供以后参阅。并根据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认识家访的重大意义

首先,家访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只要方法得当,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的家长对家访都会接受和欢迎。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家访中体现出的责任心和爱心,会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克服缺点,服从管理,发挥他们最大的主现能动性,积极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中,会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经常性的家访工作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了解。通过家访,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环境、在家表现等,可以逐步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再次,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础,它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家访是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纽带之一,也是班主任密切与家长联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做好家访工作,协调好学校与家庭这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对教师和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有很大好处。

总之,在家访中,教师能就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家访工作日志】相关文章:

家访日志05-13

家访日志范文05-16

家访日志样稿05-05

家访日志一05-15

家访日志一范文05-20

家访日志.doc(苏宜阔)05-23

做好家访工作范文06-05

家访工作总结07-05

怎样做好家访工作07-30

家访工作贵在坚持04-09

上一篇:新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二组词下一篇:《中级财务管理》课程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