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2024-04-09

电教媒体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精选11篇)

篇1:电教媒体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让电教媒体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余江一小余琴

内容提要:

本文从“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使‘数学’容量更大;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使‘数学’个性更突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这几方面阐述了现代电教媒体走进课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电教媒体 课堂容量 创设情境 数学主题 数学形式

撷取素材自主能力 数学个性 信息素养 数学与时代

教学的改革,技术的更新,是形势的需要,因此“一大一小”两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应彻底改变。让电教媒体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直观效果不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合乎新课程理念,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使“数学”容量更大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

比如习题课教学,应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有意识的情境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三、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迪心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四、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使“数学”个性更突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平方厘米,也可能是( )平方厘米,还可能是( )平方厘米。”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电教进行教学,出示一个长方体,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注重运用电教媒体,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运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结合。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五、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

在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的同时,学生接触现代信息媒体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样,他们在活动中对媒体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烈,选择、组合以及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的能力就会随之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是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因此,让电教媒体走进课堂,合理运用,不仅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教学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篇2:电教媒体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堂需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我们教育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不少光彩。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媒体创设情境,会使新知的导入顺水推舟;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使教学的实效水到渠成;利用媒体拓展新知的运用,能使学生的能力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课堂

课堂实效 【正

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把符号、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作用于课堂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顺水推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时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愉快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丰富表现功能,在导课环节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学、想学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全过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兴趣,引出新知。教师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长方形草坪)?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只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个个的面积单位去铺、去摆(多媒体课件展示铺摆过程)。教师再问:如果一格表示1平方米,数一数,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12平方米。教师总结:像这样直接铺、直接数的方法,我们叫直接测量的方法。你觉得用这种方法去测量我们的操场面积,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麻烦。教师说:对,于是人们经过大量的实践,终于找到了求长方形面积的先进方法,我们学过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有谁记得?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说:这样咱们只需要一把尺子,量量它的长,量量它的宽,就能求出它的面积。像这样通过量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的先进方法,我们叫间接测量的方法。有了这个成果,我们就会以此类推,求出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形状(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它先进的间接测量方法又是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利用多媒体,通过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指出研究图形的面积一般方法后迅速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任务,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情和满肚的疑惑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水到渠成。

利用多媒体课件变“静”为“动”,通过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双向互动共同探究,可以巧妙突破重难点,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是学习面积测量的一个难点、一个转折点,是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可以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知识体系中是典型内容、是重要知识。而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剪下一个三角形,不理解为什么要沿着高剪掉,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这个难点问题呢?我们可以先借助格子纸让学生数一数平行四边形所含的方格数,用直接测量法来寻求正确答案。再让学生全班交流,在教师适时点拨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移过来与另一个“角”拼到一起,数起采正好是整格,这时学生发明了割补的方法。教师适时强化这种方法,在探索交流过程中,学生认识剪拼方法的多样性。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方法:一种是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作高,剪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把直角三角形平移拼成长方形;另一种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的任意一点向对边做高,剪拼成两个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平移拼成长方形;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在对折后的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应边上出现两个中点,沿着中点分别向对边做高,剪切旋转180度拼成长方形。教师的课件展示让学生明白原来一剪一拼面积没多也没少,剪拼后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那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面积相等找到它们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更加清晰推理过程,明确学习方法,深刻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三、利用多媒体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事半功倍。

学完新知,需要进行巩固练习,对新知进行拓展延伸,以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这个过程省时高效的方法当然是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形式多样、数量适当的习题,强化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练习中形成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入闯关夺冠的游戏之中,目的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激发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找不准相对应的底和高。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相对应的底与高相乘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出示有两条高和两个底的平行四边形。教师问:这么多条件,要求它的面积,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1答:我认为应该用8×12(相对应的底与高相乘)。学生2答:我觉得可以用9.6×10(相对应的底与高相乘)。学生3答:我觉得也可以用8×10(底与高不对应)。学生4答:我觉得还可以用9,6x12(底与高不对应)。教师再问:用8×10,9.6×12行不行?学生犹豫片刻后,摇头表示不行,却又很难用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迅速明白其中道理。这样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自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利用多媒体,使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课堂绽放光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学校实践探究性课程》,湖南省会“探究性学习”课题组

篇3:巧用电教媒体 让课堂更精彩

一、课堂导入中巧用电教媒体,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无论在人的发展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就数学教学而言,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因此, 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去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巧用电教媒体教学能充分利用其灵活多样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愉快地学习, 轻松地领悟。

在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 我将书中的情景图在课前制作成幻灯片, 孩子们看到画面, 顿时被吸引住了, 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本节课的内容。在讲明操作要求后, 他们认真地按要求收集、整理数据。正是有了动感的影像, 才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中巧用电教媒体, 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建构

数学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如果在教学中, 教师只是一味地通过讲解来使学生理解知识, 一来枯燥乏味, 学生不感兴趣;二来学生也很难理解, 就是记住了, 也只是死记硬背, 根本不理解知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参与其中, 能帮助学生观察、比较, 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 把抽象变形象, 不仅学生爱看, 而且容易理解, 从而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借助多媒体, 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 同时, 揭示了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达到了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如,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 先出示一些生活中有角的实物图的信息, 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 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态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围成角的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围成的图形等知识信息, 从而揭示角的意义;再通过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角, 让学生进入自主化学习, 对这些角进行分类,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节课巧用信息技术教学, 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训练时巧用电教媒体, 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 总是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巩固。巧用电教媒体可以创设有趣的练习设计, 将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多样化, 将单一的、枯燥的问题神秘化。

如,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课, 为了巩固运算方法, 在练习部分设计成摘苹果的游戏形式, 计算正确可得到一个苹果做奖励, 同学们兴趣高涨。教学综合利用声、光、形、色等形式, 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既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也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巧用电教媒体,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36-0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不再仅仅取决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在于学生根据获取的各种信息,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数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手段,取电教媒体之优补传统教学之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利用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化静为动,化繁为易,更有效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自己是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运用电教媒体,引情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电教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比如在教学“9减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花仙子姐姐的画面,同时放录音,播出花仙子姐姐那甜甜的声音。)“你们认识我吗?我叫花仙子,大家叫我花仙子姐姐,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出示小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不过,它们特别聪明,都住在数学宫里。数学宫里有三座大门楼,每座大门楼上都有数学题,如果你能解答出门上所有的题,就为你把大门打开,让你自己去挑选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信心学会解答这些题目吗?”如此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冲动,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运用电教媒体,使“纸上谈兵”的数学活动起来。

数学中几何图形的教学原本是一种枯燥的形体教学,但自从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这些枯燥的东西便变的生动起来。

例如:圆的初步认识中圆的形成是一个关键。老师的示范缺乏生动性,给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我利用多媒体先让一个牧人钉下一根木桩,再将一只羊用绳子系在上面,羊拉直绳子绕木桩吃了一圈的草,这便让学生很明显发现草地上留下一个圆形。圆的形成也在这短小的动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破疑解难。

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难点,采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会新知识。比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灯片,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灯片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四、运用电教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新授结束后,如果学生兴趣犹存,我认为运用灵活的电教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课内练习是很好的方法,能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且通过学生思考练习,达到认知结构清晰的目的。 在应用题教学中,发挥投影能增大练习密度,变化丰富等特点,使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编、一式多编等练习形式充分利用。通过灯片投影,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练习密度增大,学习积极性提高,练得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师可不必布置可少布置课后作业,减轻了作业负担。

五、借助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图形密铺”时,先用媒体展示“美丽的图形密铺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形王国之中,并相机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发现规律、总结结论。接着是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两个地板的平面密铺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大出乎教师意料,很有创意。由此可见,电教媒体的介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篇5: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

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高金元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在学习先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追求高效。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应是“畅所欲言”,不是以往的“鸦雀无声“,应是“自由活动”,不是以往的“纹丝不动”,“自主探究”取代了“注入式教学”。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渔,更要唤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授人以欲。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了解学生,因人施教。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如我在教学设计几道复习题,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获胜方有奖品,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 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 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让他们自己从**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和举重一样,太重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举不起来,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太轻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举起来,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既有努力又有收获又不失信心。

二、课前导入, 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被激起,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

三、编写提纲,引导自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时要有预习的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的放矢,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可以比较一下

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还可以想一想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老师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注意:(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2)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 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 参与学习活动, 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 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效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频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比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用“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动态的演示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典型应用题:“工程问题”、“追及问题”、“火车长问题”、“植树问题”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将难懂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变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直观、形象,一“幕”了然!扫除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篇6: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平阴县刁山坡中学 耿秀丽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设备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正逐步进入课堂,并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多媒体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不足,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广泛运用,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正以其能延长信息作用的时间、扩大信息进行的空间、拓展信息传输的渠道而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电教媒体在古、今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散文都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的作品,本身已独具吸引力,而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又是由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所选画面都是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这样,由于文章有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再现媒体,使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就勾起了学生自己也要配画、配乐为之朗读的欲望,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所以我选配了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试配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朗诵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爱莲说》时,伴放悠扬典雅的古筝曲《出水莲》,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伴放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有时可用对比鉴赏画面及内容,让学生体会风格各异的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袁宏道的写景散文《满井游记》时利用配乐朗读,然后再配画、配乐朗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让学生比较体会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这样学生很能自然地感受到《满》的欢快喜悦之格调,《小石潭记》的沉郁寡欢的语言风格。当学生理解后,再播放与之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纵情朗读。

2、“以景显情,以声传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

朱自清的《春》、鲁彦的《听潮》等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借助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表情达意,抒发内心感受。如果能置身于作家所描写的或清新淡雅或激昂飞越等景色中,也就进入作家的感情世界,所以在教学是,我就选用《春》的散文TV和在海边录的潮起潮落的录相及图片,在课堂上放给学生们看。此时,学生已从画面、音乐中得到视听的双重享受,并从中领悟到作家的情感。

不但景美,能“以景显情”,同时声音也美,用古铮伴奏的中国名曲,更使这些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理解作家情感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电教媒体在古文及历史著作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说明的古诗文中通过电教媒体的应用得以再现而且开华,如学习魏学伊的《核舟记》时,学生对核桃上所刻景物和人物的关系难以弄清,影响了对课文的再解,如果在投影上投影几张从不同角度绘制的《核舟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活板》一课时我运用在中央一台录制的古代活板印刷的全过程拿到语文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意识。

2、在教授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的文章时,为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历史再现,我就大胆地截取加工影碟制成课件。如在讲授《出师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找来影碟进行截取截剪,使学生兴趣大增,从而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能力,收到极好的效益。例如我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我选择了通过投影将知识目标投放给学生,而思想品德目标则通过录象加解说的形式给学生以警示。记得当时我是通过录象中放映到祥子拉着座车的人在暴雨中挣命一节,加上画外音“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通过上述演示及解说,很自然地使学生了解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电教媒体在语文活动课中的运用。

语文活动课长期以来成为语文课中的空白,大多数老师忽视这方向的教学,真实正如一位语文专家所说“语文,功夫在课外”如果能将语文活动课组织好,那将收到一本万利的效果。语文活动课不但对老师是一个挑战,更是对学生的一个锻炼。如我设计的一堂语文活动课——《文史游艺赛》。活动安排顺序中的第一轮比赛,要求学生找一幅与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人物有关的对联,成为对联谜,并且找其故事在班上讲,故事必须配有画面,最好能找到录相或影碟。这样就促使学生走进阅览室、资料室和图书馆去寻找资料,找录相影碟,在找的过程中扩大了阅读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做到声情并茂,这样真正体现出了活动课的本质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四,电教媒体在作文课中的运用。

比如放一段风景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体味,然后写一篇以景物描写为主的散文,以锻炼、提高学生“描写”方式的运用能力;放一段小故事录像,让学生仔细观摩、思考,然2后写一篇记叙文或小说,以提高学生对“叙述”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放一段时事新闻录像,让学生深入分析,然后写一篇有针对性的议论文,以提高他们对“议论”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放一则广告录像,让学生分析其优劣,熟悉广告词的写作;放一场演讲会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演讲稿的写作方法……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以必要的引导,告诉学生像看录像一样观察、思考周围的景、物、人、事等,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不就是一篇篇内容充实的作文吗?利用电教手段实现了动机的转移,让学生由对看录像、看幻灯的兴趣、动机,转移到写作的兴趣、动机上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现实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很多学生却是一个盲者,因为观察生活不细致而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再加上学习时间紧,受外界条件限制等因素,有时学生很难真正深入生活,电教媒体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电教媒体在导读及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上导读课时,利用幻灯、投影的图象,来帮助学生思维理解文字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把有关课文内容的幻灯片连续放出,让学生按图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针对图片内容复述课文。这样,在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又如,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把徐特立、刘少奇、雷锋、拜伦、贝多芬、巴尔扎克等古今中外的名言,抄在软件上,引进课题上。据此,让学生广开思路,举出自己知道的在困境中出现的人才。为了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透,我利用投影来上好每一节课。再如,在复习小说单元时,我就将〈老杨同志〉、〈我的叔叔于勒〉等几篇小说,从小说的要素、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采用此方法的作用通过投影仪打到屏幕上,进行逐一比较,取得了既省时省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的完美效果。

当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要寻找它们最佳结合点。

首先,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实、形象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想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对感知材料进行理解和概括,使思维活动有了依托,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

5最后,教师要选择电教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那么电教媒体适合在什么地方运用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

(2)意思抽象的词语离开具体形象的感知难以理解的;

(3)重点、关键词语需要强化加深印象的;

(4)内容展示的事例需要拓宽视野的;

(5)提出问题、可以讨论引起思辩的;

(6)显示过程、可以启发思维的等等。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学生由需要而引起“兴奋”的心理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最浓、想象最丰富,这是如果恰当及时运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来。

篇7: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数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数学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图形展示,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能将录象、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比较直观的反映客观现实,给学生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认知的动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播放动画片要:《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在圆柱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闹的滑稽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圆圆和柱子可以滚动,所以米老鼠躲在这种形状的小屋子里跑得特别快。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设计在课的开始便吸引了学生。

二、按动鼠标,闪烁关键内容,突出未知和已知联系,减低学生的学习起点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复习巩固时可以用多媒体把干燥的回顾内容变成直观生动的演示,为学习新知识作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回答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某个面或某个棱时,按动鼠标,使面或棱闪烁。这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或棱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因为这个认识是与新课的内容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三、显示动态,增加动感效果,突出重要和疑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构建立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动画和声音相结合,迎合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里特征,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中和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演示课件,刺激大脑反应,重视体验和理解过程,凸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展示为辅,学生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大脑刺激反应,动画最佳,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用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件显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 想想,分别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提到什么几何图形?在学生展开想象,作出加答后,课件作旋转演示得以验证。让学生看屏幕产生动态的情景。这样的演示,逼真、形象、直观、有趣,达到了其它教学媒体很难达到的效果。

五、屏幕媒介,优化信息反馈,处理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例题时,可以借助屏幕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做题。集中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过程。答对后,课件配以掌声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巩固练习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直接将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这种练习评析生动具体,节省时间,效率高,同时,由于有错及时纠正,留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的痕迹比较短暂,获得下确信息更加深刻、牢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篇8:运用幽默, 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一、以幽默调和师生关系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那些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都很受学生欢迎, 他们的课堂效率也比较高, 而那些语言平淡、平铺直叙的教师则在学生之中不太吃得开, 学生甚至会对其有一种抵触心理, 进而对其所教的课程不感兴趣, 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而幽默则能调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让师生的心更加贴近。

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我将一小块蛋糕带到了课堂上, 以一种轻松的语调跟学生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 就是一块蛋糕。大家想吃吗?”“想吃, 想吃。”“但是老师很小气, 买的蛋糕有点小。虽然小, 仍是老师的心意啊!老师想让每个人都能吃上蛋糕, 你们觉得, 每个人能分多少?”学生都哈哈大笑, 用手比划着说:“一丁丁点儿。”然后我说:“一丁丁点儿, 你能用数字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顿时陷入了思考之中, 也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以幽默开场, 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也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幽默的开场能将学生迅速带进学习状态, 让学生的心思从课前的游戏、打闹中收回来, 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幽默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一) 幽默让学生智慧得到启迪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幽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以拿幽默这把“宝剑”来披荆斩棘, 开启思路。

如教学生利用假设来解决问题时, 我以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来引入:笼子里关着鸡和兔, 只见10个头, 28条腿, 请问, 鸡和兔各有几只?由于是农村小学, 学生没有学过奥数, 这道题目对于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审题后, 学生绞尽脑汁, 想到了各种办法, 却总是不得其法, 2条腿的鸡和4条腿的兔子彻底地把他们的思维“刨”乱了。

于是, 我就让10名学生走到讲台上, 面对其他同学站成一排, 告诉他们:“现在你们就假设自己是10只可爱的兔子, 现在请把你们的两只前腿藏起来。”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哈哈大笑, 都兴致勃勃地看着那十名同学藏起了“前腿”。然后我问:“藏起了前腿, 兔子和鸡就一样了, 10个头, 20条腿。与题目中相比, 少了多少条腿呢?”学生都说:“少了8条腿。”“这8条腿去哪了呢?”“藏到衣服里啦!”“那么, 现在你能算出来笼子里面有几只兔子, 几只鸡了吗?”学生都积极地响应, 回答问题:“笼子里有4只兔子, 6只鸡。”这样, 通过一种幽默的教学手段赋予了抽象、繁杂的数学问题一种新生的活力, 让学生头脑清明, 思路清澈, 产生了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二) 幽默让学生思维得到激发

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的核心和生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要想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和培养, 教师就要借助幽默, 以幽默使学生的心情放松, 在轻松、愉悦的心态环境下产生创造性思维。

如在一年级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后, 我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 就对学生说:“同学们, 咱们学的10以内的数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把他们都藏到身上了, 你们能仔细找一找, 把它们找出来吗?它们也想和你们见面, 跟你们交朋友呢。”说着, 我还展开双臂, 转了一个圈儿, 让学生看得更全面。我的语言和动作都让学生很激动, 教室里一时间沸腾了起来, 学生都纷纷举手要回答问题, 告诉教师自己发现的数字。“老师, 你有10个手指头。”“老师的耳朵看起来像是3。”“老师你的上衣有5个红色的纽扣。”“老师有2个胳膊。”学生都乐不可支地挖掘着我身上的数字, 有的回答会引得他们哄堂大笑, 到课堂结束都觉得意犹未尽, 并努力在自己身上、课堂上去寻找10以内的数, 使教学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三、以幽默深化学生的纠错意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学生的错误, 教师一味的说教和批评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利用幽默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引领, 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深化对于错误的认识。

如学习“长度和质量单位”时, 在学生的习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错误:小明身高140 (米) 、刘丽体重30 (克) 等。与其进行严格的批评, 倒不如幽默一下。“哇, 小明真是高啊, 都要比购物大楼高了!”“呵呵, 刘丽还不如一个鸡蛋重呢, 回头拿个鸡蛋来让他们比一下。”听到教师的话, 学生的心头犹如闪过一道闪电, 瞬间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记忆更加深刻了。

又如, 学习“乘法分配律”时, 我看到学生总会这样计算:4.5× (0.2+7) =4.5×0.2+7=0.9+7=7.9, 于是, 我在黑板的一边写上4.5×0.2, 另一边写上4.5×7, 伸开胳膊, 以肩膀作为桥梁将二者连在一起, 笑着对学生说:“以乘法的分配律原则来说, 我们既要把4.5分配给0.2, 也要把4.5分配给7, 这样才公平。你们把4.5只给0.2, 7肯定会对你不满, 只分配给它不分配给我, 凭啥呀?搁谁都不乐意啊。”

看到教师不乐意的表情, 听到教师幽默而又幼稚的语言, 学生都笑成一片, 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哪里。由此可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幽默不仅能让学生放松心情, 开怀大笑, 还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正确的、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 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 使人感到有趣、意味深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的表达, 可以使教师的讲解变得诙谐、睿智, 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博学、睿智的形象, 同时, 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 保持大脑思维活跃, 减弱和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

篇9:多媒体让小学数学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法

信息技术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教学理念,而且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精彩的导入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一、多媒体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体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有效地增强认知体验。例如,在“角”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PPT制作课件,构建出动画,首先定位一点,并采取“闪烁”的模式刺激学生视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线条,以“动”的方式作出两条射线,让学生体验“角”的生成,这种由静化动的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情境,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引入视频故事,可以非常好地满足学生爱听故事的这一需求,让故事中的丰富情节印记在学生心目中,通过故事的情感与哲理启迪学生思维。

如,引入“孫悟空与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导学生“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有效地破解知识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推理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更多地倾向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面对较为抽象和枯燥的数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形象思维平和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化解教学方法上的难点。例如,计算“速度与路程”的教学中,按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行驶的汽车,计算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等汽车行驶的路程长度各是多少。可以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现各个路程长度,这样便更为直观、具体、有效地破解了难度。

多媒体在或静或动的视觉冲击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李小秀.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运用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2(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一小学)

篇10:电教媒体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4]《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第一期

[5] 《中小学电教》,2003.4

★ 在艺术活动中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之我见

★ 数字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正确应用电教手段

★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教学反思—— Rhyme 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 学导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研究型教学策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电教媒体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摘要]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它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抽象的数学直观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摘要:电教媒体具有趣味、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它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抽象的数学直观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强化教学效果;发展创造思维;形成能力

正文:

电教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使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使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思维的动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融“声、图、文”于一体,因此,精美的教学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比赛,高兴吗?请看(媒体显示画面):小狮子、小花猫、小狗商定好举行一次骑车比赛,随着裁判长小熊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只见小狮子骑着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咯噔、咯噔”的行驶在道路上,骑得好艰难啊;小花猫骑着椭圆形的车轮的自行车,一跛一跛的,骑得好费力啊;而小狗骑得是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欢快的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还“嘀铃铃”的唱起歌来呢。最后尽管小狮子和小花猫在努力向前,但还是小狗稳稳地坐上了冠军的宝座。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画面停止,老师发问: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为什么小狗能得第一呢?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吗?这里初步渗透了“在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运用电教媒体,强化感知,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教学除法的含义时,对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我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讲课时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把12朵红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朵?

②有12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都是12÷3,怎样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呢?只靠讲,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投影仪上师生分别分摆比在讲桌上分摆清晰,可以放大又可看清分摆的全过程。

演示中突出本质区别:

①题分时先从12朵红花中取3朵分给每人1朵,再取3朵每人1朵直到分完。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朵,每人分一朵,保证每人分得一样多。

②题分时,先拿3朵分给一个人,再拿3朵分给一个人,直到分完。突出看12朵里有几个3朵,(按一份数分)。

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因此,演示教学能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三、运用电教媒体,巧设练习、强化教学效果。

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借助电教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浅入深,巧妙设计大密度的练习,让学生在“乐学乐做”的情感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为了克服“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这一错误概念。我运用媒体设计一组练习(1)出示一组两个角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一组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要求学生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结果部分学生得出“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2)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示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样运用直观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丰富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再如,教学<<年月日>>课后,我运用媒体播放视频:(1)警察在路边对一起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的可疑司机进行询问时,司机说“自己出差一个月,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警察当即把这个人抓上警车带走了。你知道为什么吗?(2)一位老爷爷愁眉苦脸的说“今年是北京奥运会,我刚过了15个生日,可我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是那一天,谁能告诉我呢?可急死我了!”这样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生年龄小,对平时常见的事物、现象不留意观察,因此认识也很笼统模糊。电化教学则能把生活中常见的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揭示现象或规律。如用多媒体放映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较深刻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观察范围,帮助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四个阶段及发展智能方面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教学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等多种能力;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和命运有个约定,做自己的神散文下一篇:初验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