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确立崇高理想与信念

2024-05-17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确立崇高理想与信念(共4篇)

篇1: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确立崇高理想与信念

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对于我们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道德水平的加强、理想信念的正确选择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对我们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事物;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理想;如何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其中,正确的树立人生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领悟了许多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如何去在实践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其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关于大学生如何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刚进大学时,我们是刚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自己从思想上开始松懈,曾经的大学梦实现后开始一下子陷入了迷茫而不自知的状态。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校园开展的各种讲座、老师学长们的指导,自己开始逐渐从迷茫中走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孩提时代,我们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有理想”,可见理想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我们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做伴。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感觉这是对理想最佳的诠释: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曾在一本励志书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信念是根脊梁,支撑着一个不倒的灵魂,支撑着人生的大厦;信念是盏明灯,照亮着一个期盼的心灵,照亮着人生的殿堂;信念是个路标,指引着一个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人生的道路。信念是《神曲》中的贝阿德丽采,带领着“我”走入神圣的天堂;信念是《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帮助老人与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这段文字对于信念的描述虽然普通,但我觉得道出了信念的真谛。我们的奋斗,我们的追求,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或许永远只是一个梦。正是信念的才使得我们总会看到希望,看到曙光。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成功后的荣光,而在于追求的本身,在于信念的树立与坚持的过程。

理想信念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动力。理想信念关系到我们的一生。1910年,毛泽东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也正是他的这种伟大理想和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坚定信念才使得他成为了一代伟人。

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我们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青年时代树立了崇高的、远大的理想,就会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但是,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去树立理想,确定信念?怎样在大学期间为自己的理想而准备?这可能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同样,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也思考过。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素质品格,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大学开始,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但是,事实经常相反。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学会太多,四年的时光匆匆度过,回头时才发现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位大学生曾给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写过这样一封信:就要毕业了。回头看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也没学到。我不知道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前我会让它空白。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忍耐和适应......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

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我也一直在问自己是否会重蹈这样的覆辙?该如何充实地度过这四年的大学时光,才会在今后不后悔?如何从现在开始就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准备着?对于这些问题,我从李开复老师演讲和报告中得到了答案。

李开复老师曾在《致中国大学生的信》中阐述过大学应该怎样度过,在大学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他在在信中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主要提出的几点希望: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基础课程;学会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好英语。

对于李开复老师的这些忠告,我想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认真体会。这几点要求也是今后在实现理想的征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样,对于自己,我也严格要求自己,除了达到以上的要求外,我也注重在大学期间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

通过这两年大学期间的工作学习,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以及听过的讲座,自己对于理想和信念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其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仅仅是观念而已。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树立自己的理想。记得参加一次学术科技节——“我的生活,我的学习,我的科研,我的梦想”报告会时,在与一位博士生的交流中,他说过: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只在那一念之间。所以,无论我们的理想有多大,有多远。其实,我们都可以把它变为现实。所以,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其次,你应定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标。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

我相信,只要能够坚定信念,一步步走下去,理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会成为高不可攀的巅峰;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有正确的信念指引,我们终会到达理

想的彼岸!

篇2: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确立崇高理想与信念

一、实践教学案例

(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主要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实践教学设计。1.校内实践。实践一:专题讨论。实践题目:当代大学生要不要有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有什么样的理想;如何实现心中的理想。实践类型:讨论。实践目的:通过讨论, 加深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 懂得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并懂得实现理想要从实际出发, 一点一滴身体力行。实践方案:时间:90分钟, 地点:上课教室。流程:分组分工。5人左右一组 (宿舍成员为一组, 自由组合亦可) , 设组长一名, 记录员一名。步骤一:组长首先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步骤。步骤二:小组两轮发言。第一轮组长先开始, 依次说出大学生要不要有理想, 自己心中的理想什么样, 准备怎样实现它。每人发言控制在6分钟。记录员记录。第二轮组长先开始, 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评价自己提出的理想和实现的可能。每人发言控制在2分钟。记录员记录。步骤三:各组在记录的基础上讨论, 形成简要结论。时间控制在5分钟。步骤四:各组组长在讲台前与众陈述小组结论, 并对此结论的形成作必要解释。每组控制在3分钟。步骤五:对讨论中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进一步讨论。步骤六:教师作总结发言。实践结果:发言记录、讨论结果和总结发言。实践评价:个人总分=组分 (据每组的讨论结果) +个人得分 (每个人的发言记录) 。2.校外实践。实践题目:开展“走访儿童村, 关爱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调查活动。实践类型:调查。实践目的:通过走访调查活动, 使大学生能深切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 心理和学习状况,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方案:时间:不限期, 地点:课外。流程:与儿童村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 说明活动内容, 预约活动时间。步骤一:以小班为单位组建团队, 走访儿童村, 了解儿童村及儿童的基本情况, 设计分别以儿童生活、心理状况和学习等为主体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步骤二:在“监护”人帮助下, 完成访谈及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步骤三:根据访谈和问卷, 写出调查报告。步骤四:组织以“走访儿童村, 关爱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主题汇报会, 交流调查和访谈的心得体会。步骤五:以小班为单位, 选取结对对象, 通过书信和电话,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实践结果:调查报告、交流发言和书信反馈。实践评价: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交流发言和书信反馈, 综合给出实践分数。

二、案例分析及启示

从以上《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实践教学设计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一) 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强。实践教学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内容, 避免实践主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归根到底来说, 实践教学应当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还得围绕和针对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内容而开展实践教学。同时, 实践教学方案在实施上应考虑其可操作性。比如资金情况、安全角度、学生认知能力等, 切忌不可不顾实际的蛮干。如果脱离了客观现实, 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二) 形式多样,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从形式上来说, 实践教学应该多样化。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学生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内, 尤其以课堂上的演讲、讨论、辩论、观看影视作品居多, 而校外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三) 学生主体性原则。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申, 其目的就是要弥补课堂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不足, 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所以,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 而选择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实践形式。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总结者, 学生才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学生通过对课内外实际活动的亲自参与体验,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晓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4.4.

[2]欧阳祥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4月上.

篇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确立崇高理想与信念

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知识层次较高,社会责任感和感受力强,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和其他社会青年一起,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实现教育目标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目标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却要取决于信念,它是一个人在形成的关于某个事物或思想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态度,二者辩证统一,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也关系到一个的国家兴旺发达和民族的未来。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有所减弱,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部分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转型时期凸显出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现实根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矛盾必然在不同程度上映射到高校中来,影响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思想,过分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等,都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

二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组织实施的渗透破坏活动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外部因素。高校是青年人才集中的地方,境内外敌对势力总是试图通过利用宗教、民族问题等方式煽动青年学生闹事,企图占领高校阵地,并且在大学生当中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宗教信仰,动摇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三是信息化的负面效应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在带给学生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网络当中充斥的各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和思想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混淆学生的认知。尤其对于那些鉴别力不强、思想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来讲,更容易受到网络及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不仅承担着沉重的教学工作量,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学生信念、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的重要责任,因此,“基础”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学习,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信服。“基础”课教师还要增强责任意识,坚持对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无神论,科学精神的教育,澄清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

一是由灌输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其实是教师自身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升华。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取演绎式教学模式,即一个问题的讲解,先由概念讲起,再一步步探究其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举例进一步解释说明。这样的讲解其实是由结论推原因,由一般到个别,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有时一个生硬晦涩的概念是较难接受的。在教学当中,可以将演绎式教学转变为归纳式教学,即由一个生活中的简单的现象或者事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深入,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启迪和升华。

二是由知识型教学到思想型教学的转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尤其是理想信念教学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理想”是什么、“信念”是什么,知识的讲解只是为了使学生对自己心中一直坚持的理想信念有更为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但是仅有认识是不够的,要通过案例、视频等引入逐步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为理想信念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三)树立“问题意识”,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转型带来思想上的巨大冲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容易使人感到迷茫和困惑,而对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敏感度也增强,在正面和负面信息的共同冲击下,他们对课程当中所讲到的理论产生质疑,从而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在课程讲解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敢讲巧讲,要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使他们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将不满的情绪转化为合理、冷静、客观的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帅松林.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教学探索與实践——以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3]王永和.围绕“认知、认可、认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

篇4: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确立崇高理想与信念

纵观青年毛泽东立志读书的发展轨迹, 可以发现, 他从立志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初衷, 逐步地升华为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和历史责任担当。为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毛泽东切实履行了“发达吾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之谓”。他博览群书“庇千山之才而为一台, 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 取精用宏”, 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拓宽视野,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他认为立志就是要以探寻到“宇宙之真理”或“大本大源”为基础, 才能有坚定的、远大的理想。他注重“野蛮其体魄”, 坚持践行冷水浴、爬山、游泳、远足等, 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打下优良身体素质, 形成适应并克服险恶情境的素养和意志力。最终, 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树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并与中国实际国情联系起来努力实践, 对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当下一些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缺失现象

(一) 对政治及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度不高, 党的相关历史和知识掌握不够

一些学生中存在对政治兴趣不浓, 认为国内外大事与自己关系不紧的现象。每日不旷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已算本分, 他们认为, 政治与他们关系不大;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没太多用, 索性旷课去学校附近开奶茶店、烤肉店赚点钱比较实际, 他们认为政治与自己的生活太远了;有些学生既不出去赚钱, 也不按时上课, 整天迷茫地待在宿舍成为宅男或颓废男。另外, 一些参加党课成为积极分子的学生仍有对党的相关历史和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

(二) 对网络游戏, 哈韩哈日哈明星过于热衷, 专业知识和人生智慧储备不足

网络游戏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精神鸦片, 学生沉迷其中, 无法自拔。如有一些学生迷恋玩游戏, 出现延迟毕业三年, 仍未毕业的现象。此外, 互联网的方便, 使得韩剧、日剧中泡沫般的浪漫爱情故事, 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婚恋观产生误导效果。有些学生不懂得尊重师长, 却对一些韩剧日剧里的帅哥美女疯狂追捧;一些学生以为那些故事描绘的就是爱情;还有学生不惜借钱、旷课去参加某位明星的生日宴会。大学真正该花时间和精力贮备的社会谋生专业技能和人生将要面对的工作考验, 生活挫折磨砺和经营婚姻的智慧又准备了多少?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眼下青年“自杀率”升高了。

(三) 互联网上精品电子图书下载率较低, 古今中外大家名著拜读缺乏

纵观古今中外有志有识之士, 多有手不释卷博览群书的习惯, 譬如毛泽东、曾国藩等等。当今青年多爱看电子书, 然而下载阅读的偏偏又存有各类无病呻吟, 缺乏志向的靡靡之音小说, 对有学识修养的大家名作的拜读, 对古今中外经典传世不朽之作的缺乏了解现象较为明显。

(四) 成功目标的定位较偏重名利, 中华传统文化“三不朽”人生境界追求偏失

由于西方商业化的创立和全球化, 导致学生对成功目标的制定有了偏差。名利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是看得见的成功, 成了目标定位。月薪多少, 有洋房豪车, 成了一些学生攀比的标准。中华传统文化中珍贵而优秀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人生修养和境界却鲜被学生推崇。

(五) 动静失衡, 对“慎独”与“静思”在理想信念形成中的作用知之甚微

目前, 学生存在“动的较多, 静的较少”的不平衡现象, 对于学识的钻研、社会人生现象的问题思考, 多有走马观花之象, 缺乏放慢脚步深入细致的静思和分析。即存有“沉不下去、静不下来”的特点。试想, 一个被微信和娱乐新闻占用了太多时间和眼球的青年是没有时间慎独、明志向的, 也是没有时间思考人生的。

三、缺失现象的原因剖析

(一)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互联网意识形态渗透的危机不减

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内“异见分子”不断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搞渗透活动并挑战我主流意识形态, 且存在于境外媒体和反动出版物中。这在境内微博、网络论坛、博客上也有一定传播;在高校课堂、报告会、研讨会、民间读书会、论坛讲座、个别出版物中也时有出现。西方反华势力还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而且, 互联网上很多的信息和思潮没有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检验是存在风险和不成熟的。这些存在风险和不成熟的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影响和冲击。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寻求刺激, 寻找新鲜感, 盲目追随新思潮, 追随未经过考验的新事物, 放弃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中智慧大道的传承, 令人惋惜, 更不明智。

(二) 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得章法, 立德之根有待正本清源

人的启蒙教育和儿时所养成的习惯,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可能被推诿的。家庭教育主要的功能是:孕育优良的道德根基;养成一生热爱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形成一生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树立一生重视护养身体的自爱理念。我发现, 当下一些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存在过多溺爱和以子女为中心的现象, 或存在教育方式过多重视学生分数忽视做人教育的偏差问题, 或存在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不得章法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格不够健全的情况。成才必先成人, 人无德无颜立足社会, 因此人生的根基势必要扎好。

(三) 学校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跟上“中国教育梦”的步伐

中国梦提出的具体方面中涉及了教育要发展。袁贵仁提出了“我的中国教育梦”, 即“有教无类:不分宗教, 不分民族, 不分性别, 不分地域, 不分老幼, 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 有不同的兴趣特长, 可以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人要活到老, 学到老, 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建设成为学习型社会。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 点燃梦想, 最终实现梦想”。而当今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就不能做到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男女有别。不同属性学校和学校间培养的学生模式是一样的, 课本也是一样的。同一所学校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关注不够。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 但教育考试评价标准却有埋没学生个体特性的情况。

(四) 社会某些文艺媒体为利润而播出擦边的非常态或失真的新闻和作品误导青年

现在有些娱乐新闻、节目和电影, 单纯追求商业化而不注重艺术性, 甚至丧失道德底线和良知。有些影视出品通过低级趣味吸引不成熟的青年和一时蒙蔽部分群众, 而票房过亿。文化产业看似繁荣实则贫乏空洞。低级恶俗及商业化炒作流行, 伪“文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这些对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又何尝不是一种误导?

参考文献

[1]李佑新.毛泽东研究[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3.

[2]冯刚.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上一篇:常见水质指标的意义下一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