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2024-04-18

学习生命教育有感(精选8篇)

篇1: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开学的时候,老师说过,生命教育这门课程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开设的,那时的我听着有些疑惑,不知道生命教育是要讲些什么内容,也不明白为什么学校会有这样的一门课。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还是挺多的。通过对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终结,从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的生命,建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关爱生命,首先要重视生命的本体价值。这门课带给我们的知识很实际,很有用。

在生命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地去思考,去感悟。不仅要珍惜、善待自己来着不易的生命,也要学会关心、爱护周边其他人的生命。不管自己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轻易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无论与别人发生多大的争执,尽管对方罪大恶极,我们也没有权利代替法律轻易剥夺他人的生命。现在社会确实有一些让人觉得心酸的现象,想想最近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以及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跳楼身亡事件,2002年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 2000年的马加爵杀人事件,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轻易地流逝了,真的让人觉得痛心!不得不问一句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啦?就因为一点事情不顺心,而放弃了青春的生命,走上绝路。他们不懂得生命的宝贵,更不懂得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义,使得他们的生命出现一片无知的空白。一旦有了外在的压力,就失去了生命的承受力,不仅毁灭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会残害他人的生命。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不能只看做心理问题,更要从生命意识缺失的角度,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们要开展生命教育,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在消极的层面上是不会自杀,也不会杀人:在积极的层面上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听老师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普及情况,发现我国的生命教育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主张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舍小我而成大家,于是,在生命面前,我们只注重抽象的人,而忽视了活生生的人。生活中由很多舍己救人的例子,但因为救人方法不当,或自身能力不足而搭上自己宝贵的生命,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吗?我觉得做人做事要量力而行,逞英雄有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必须依托生命的特征。生命教育是关于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

年少轻狂,很多人以为自己还年轻,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长时间对着电脑,晚上经常熬夜,吃太多油炸烧烤垃圾食品,缺乏体育锻炼等,这些都会慢慢地影响我们的健康。学习生命教育,同时要懂得合理安排作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了解一些养生之道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多喝绿茶、酸奶有助消化,吃黑木耳可以降低血粘度,软化血管,清理血液垃圾等等。

生命教育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也提醒我将来作为老师的使命和要求,即:努力培养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命和服务社会的人!

篇2: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全国第五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学习有感

2016年11月25、26日,我有幸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全国第五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整个活动安排非常紧凑有序,25号上午海河中学的节目表演和专家报告,下午2节观摩课,生命教育圆桌论坛,海河中学校本、社团活动展示;26号上午观摩课教师的诗歌朗诵5位教授、博士的生命教育理论型演说,5位校长或一线教师的生命教育实践型演说,最后对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海河中学钱丽梅校长的报告《让生命绽放智慧的光辉》,让我看到了海河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如何助学生成长的,后来参观了学校的博物馆更是让我们了解这所百年老校。钱校长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任何性格无优劣之分,只是宝贝放错了地方才成了垃圾”,我想这和我们的“启发潜能,做最好的自己”不谋而合。

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的报告,信息量非常大,我好像有点跟不上,只记住了“课堂教学重构”,并以北师附小为例,讲到了这所学校的教师将教学内容大胆重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肖川教授的报告其实算是对活动的贺辞,但他那句“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越好!”让我铭记于心,并把它作为我学习心得的题目。其实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都需要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因为观摩课是同一时间,我挑选了九年级班会课《我和梦想有个约定》。来自深圳的黄燕教师和蔼可亲,用普通人的实例:2012届中国达人秀冠军卓君的故事——“田埂上的梦”、名人马云的事例“我在做,你在看”(根据马云真实演讲改编)、老人王德顺的追梦自述等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更深层次地激发孩子们的追梦热情。虽然学生和老师因为不熟而有些拘谨,但由于老师准备的视频、音乐效果非常应景,所以整个班会课还是很成功的,正好应验了第二天陈长海老师的演说《素材胜过说教》,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今后在班会素材上的收集。

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可以说让我脑洞大开迫使自己更深入思索的是7位专家的圆桌论坛!专家们针对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探索以及策略、方法,各述己见。夏教授从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五个方面阐述了生命教育课堂的特征,提到传统课堂关注“学会”,智慧课堂关注“会学”,生命课堂关注“爱学”。刘万讲老师谈到了“归属感”、“荣誉感”、“期待感”、“触动感”,他说老师就是催化剂,催化学生从外塑——内化——内生——外显。秦德林主任讲到人的“未特定性”,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等等。原谅我无法用文字将他们的话一一表达出来,但我明白作为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生为本,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用教师积极的灵魂去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关注学生的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那么,无论你是教哪门学科,你的课堂都是生命教育课堂。

篇3:生命科学教育应注重学习过程

一、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建构得更有效,教师还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处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介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我针对教材上的一句话“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安排学生去思考探究。学生在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同样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时的环境条件怎样?学生马上想到在阴天或晚上做这个实验时,实验就会失败,反之,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做实验就会成功。很快学生就想到了普利斯特利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的原因,因为他忽略了光在这个实验中的重要作用。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实验变量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活动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学生经过这个主动建构过程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得很牢固,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就是教学的设计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学习,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建立起了探究意识。

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把原本简单的验证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分别探究:1.不同绿色植物中的色素分离效果分析比较;2.探究碳酸钙在色素提取分离中的作用;3.探究绿色叶片与黄色叶片中色素的异同;4.探究滤纸条的处理(剪角与否)对色素分离效果的影响;5.滤纸干燥与否对色素分离的影响;6.滤液细线不同画法对色素分离的影响。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相关化学知识,要知道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还要考虑到不同实验材料、条件等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设计对照实验以及理解单一变量在实验中的作用。这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方法,更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三、完善学生学习方法

在日常习题讲解课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上把习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当场完成,然后由学生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来分析题目。这个过程其中有许多环节有悖于学生的认知心理。首先,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读题时间少;其次,就算读懂题意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很有限;再次,在前两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前提下,教师已经开始分析题目了,一些学生就没有办法跟上教师的思路。一节课下来,教师讲解了不少习题,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多少。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篇4: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一、删减、整合教材,突出综合性

《生命安全教育》读本内容较多,教材很厚。而要在有限的课时(间周上一节)里让学生学习了解这么多的内容就有可能囫囵吞枣,为使学生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精选内容,整合知识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编排把四年级第一单元“绽放生命光彩”和“吃出健康来”进行整合。第二单元的“安全出行”和“安全才快乐”进行整合。第二单元“安全出行有规律”和第五单元“灾害来临会躲避”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和连贯。同时把四、五年级教材内容根据本地情况删减了“网络安全”的内容,还删除了四年级“豆浆煮熟才能喝”,五年级的“轮滑潇洒莫摔伤”“规范乘坐轨道交通”。这些内容城市学校适合,我校处于山区,学生几乎没有接触,但告诉学生可以课后自主了解。

二、灵活处理内容,突出生活性

在整合、删减教材后,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处理。我校是山区农村学校,结合这种情况,在教学五年级第5课《超载校车我不坐》时,因为我校没有校车,学生上学回家乘坐的是公共汽车或摩的,我就教育学生只能乘坐安全可靠的公共汽车,坚决不要乘坐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黑摩的。又如教學《食物中毒会应付》时,就山里人们在夏季喜欢到山林中采摘一些蘑菇和菌类进行食用的习惯,专门针对这一点对学生进行了可食用蘑菇和毒菌的分辨。还有《防止人身侵害》,教育学生在山路上行走要有家长护送或与别人结伴同行,不要受诱惑而上当受骗。这样有针对性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处理,就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因为经常接触和经历,学起来就有兴趣,对相关的安全知识掌握得也牢固。

三、演练场景再现,突出实践性

俗话说:“嚼破嘴皮子,不如试一试。”很多安全知识只靠嘴说,学生只当耳旁边风,甚至不把当回事,对老师所强调的安全知识也只是随声附和。如,四年级《安全燃放鞭炮》一课,可以实际用一个鞭炮燃放进行实验,看其产生的威力有多大,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到安全燃放鞭炮。《识破招摇拐骗》可下载相关视频播放,然后让学生学会识别骗子的伎俩。《地震来了巧躲避》可以进行防震演练,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躲避和逃生。还有《学会使用液化气灶》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安全使用。通过实践和亲自体验,学生才能把安全知识植根于大脑之中。

四、歌谣原创、自编,突出体验性

掌握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安全知识也一样。教材的编者每课都附有一首“平安歌谣”,这些歌谣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甚是好记,所以,充分利用好每课中的平安歌谣,进行诵读理解,可以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编出一些歌谣,那样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教学了五年级《超载校车我不坐》之后,有的学生结合我校实际就编出了:“上学放学路途远,搭乘摩的图方便,一车载上三四个,出了事故无人负。”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油锅突然起火了》后,编了一首平安歌谣:“油锅起火别慌张,千万别用水来浇,放蔬菜,盖锅盖,降温熄火不要忘。”这些歌谣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包括了许多安全方法。既利于记,又便于做。

在以上的教材处理上可能还很不成熟,但实际教学后,感觉到在尊重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安全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读教育激昂生命有感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段时间有幸接触《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读完此书,感触颇深。

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即使已具备了这些理念,要落实在行动中我们还是存在距离的`。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

篇6:读生命教育概论有感

—李茜

《生命教育概论─华人应用哲学取向》一书,是针对预定于2006

年正式实施的普通高级中学「生命教育类」选修课程师资培育而撰写。

选修课程共分为八门科目,基础课程「生命教育概论」的内容,涵盖

了其馀进阶课程最精要部分,对之进行取向的反思与批判,目的是希

望未来的生命教育教师,具有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心胸。

读完此书后,对于教育工作,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是无数鲜活的、成长的、希望的生命。如何正视生命和发展生命,已是当前学校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为了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使教育更顺乎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我们应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以绿色教育为依托,以实施

人文性行动研究为手段,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模式为目标,以构建人

性化世纪环保理念为前景,以促进学生健康、生动、活泼发展,形成个性特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积极动

手、动脑能力为宗旨,全方位进行生命教育,让教师和学生们体验生

命中的感恩、珍惜、快乐、承担和智慧。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阅读完后,我有了更好的理解。

当代中国的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转型,这既是学校教育

实现重新定位、自我更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

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在目前的教育领

域,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派都意识到“生命”应该成为教育的原点。“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人性化的事业。它应当引导青少

年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了解生活,丰富心灵,培育灵性,养成高尚的道德和坚定的信仰。因此,教育应当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

律来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但是,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还不够,重视学生的成绩甚过于个体生命的存在需要,学校教育深陷本末倒置的困境。师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生命体,其个体的生存方式与生命质量的被忽视与受压抑,体现了学校教育忽视生命的整体状态。

生命是发展的、变化的,而这种发展、变化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教育,可以说教育是生命的本质特征,而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根本,没有生命就无所谓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所有事物的总和,实际上是人生于世所经历的所有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生命存在的载体,没有人能够脱离生活而存在,教育也因此成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何以为生”和“以何为生”的双重目的。而现实中受教育工具性思想的影响,人们忘掉了教育的“何以为生”的教育目的,功利性地追求“以何为生”。“教育即生命”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原本认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台湾大学孙效智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生命,实践并活出天地人我共荣共在的和谐关系。

归根结底,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生命,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元基点。

其实我认为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而是对教育的根的强调,“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作为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应从生命教育的实施和管理角度来研究生命教育,以使生命教育在实际当中得以落实,生命教育应该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应该体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中,应该从校长、教师、家长等各层面认识和落实。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教育过程不是植物的生长、标准件的加工过程,而是人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使生命全面、均衡发展,不断追求人生意义,成长为主体生命的过程。“教育并没有把生命作为它的对象,教育的过程也没有把人当作‘人’。生命教育试图通过关爱生命、培养生命丰富的社会属性和引导生命意义的追寻,培养出身心健全、全面发展富含创造活力的新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单向度的人,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篇7: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当我们看到生命的蓬勃,您怎能不欣喜?在《当我们看到生命的蓬勃》这一章节中,读到孩子们那些妙笔生花的作品时,我不仅是惊叹,还有一点“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的醒悟:原来,日记还可以有“数学日记”„„

我的思绪飘到了更远的地方,回想,回想,我似乎一下子意识到,其实,很多事情,是我们限制了学生。从孩子一开始步入校园,他们的行为就要收到我们的约束,到了课堂上,他们的言行更是被“规划”了,所以孩子们在不断的磨炼中走进了“框架”,由于孩子们害怕,害怕自己所做的不符合“标准”,所以他们不愿“超越”,不敢“超越”,胆量变小了,思维变僵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片“沉默”。假如,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框架,尤其是对于写作,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妙笔生花呢?我觉得答案是一定的,我们的孩子也有蓬勃的生命,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有见识,所以,他们也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这是可以做得到的。看看我们孩子的写作,他们有太多的顾虑了,一定要符合写作要求,听完例文以后,他们的顾虑又多了,如果达不到这样好,那会怎么样呢?孩子或许会想:我可没有本事写得那么好。他被别人的优秀吓到了。即使不害怕,可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首要难题就是一些不会写的字,他们会费上好些心思和时间来解决这个难题,而我们所想要的却是让他们尽可能快的完成一篇习作,所以我们就得解决这个困难。在生本实验学校,学生的习作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在这种环境支持的状态下,孩子可以结合阅读经验选择正确的字词来表达自己,而我们呢,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当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回去在家中完成习作,鼓励孩子在电脑上来写作,但是却无法解决没有电脑的学生的困难,所以我现阶段只能尝试做到尽量提醒学生不要把写作时间浪费在一个难写的字上,应当保证写作思路的畅通,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写作思路上,字的困难可以由小组学习来解决,也可以由字典来解决,总之字的困难应当放到完成习作以后来解决,这样就对了,这样孩子才能把瞬间捕捉到的写作灵感表达出来。否则孩子们会错过很多,我们也会错过很多。郭思乐教授所提及的大自然的“智慧”,那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命名的一些东西,虽然人类还没有为其命名,但它们却真实存在,每个孩子都有,我们也有,有时我们把它叫做“悟”,有时我们把它叫做“灵感”,郭思乐教授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重视这些东西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也觉得它玄乎其玄,可是那些已经开始实验的老师,可能已经感受到

了它的妙不可言,所以,我们不能拒绝生本,因为,我们不能让生命在我们面前

枯萎,人人都希望生命能够绽放美丽,我们也不例外。

松江路小学

何卫鑫

篇8: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一、“三大工程”打造西青区实验小学精彩教师团队

西青区实验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特色鲜明, 学校实施“三大工程”, 打造精彩教师团队。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全面实施园丁工程

园丁工程面向全体教师, 每学期都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员性培训。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抓师德。首先, 学校通过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伦理道德、心理健康、师德典型事迹, 教师的依法治教意识、育人为本意识、教学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 聘请天津市德育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为教师做师德系列讲座和教师的形象与修养的指导, 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学校以“正师风、铸师魂、正行风、树形象”为宗旨, 开展了丰富多彩且实效性明显的系列师德活动。如在学生、家长中开展“你 (您) 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的问卷调查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 在教师中征集教师禁语和教育艺术语言, 对评选出的禁语和艺术语言统一打印, 在办公室张贴;先后进行师德大家谈“如何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演讲比赛;评选校园师德标兵,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 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奉献精神, 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称赞。

二抓业务。首先是抓好开学前的培训,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 通读教材及教学参考, 明确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再由教师承包单元, 写出本单元的教材分析, 召开教材分析会。如本学期, 实验小学在开学前请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所长为全校教师进行“利用知识树说教材”的专题讲座, 教师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使教材分析会真正落到了实处。学校引领教师读好“三种书”:即饭碗书———教材和教参;继续教育用书———课标、教学期刊、教学杂志及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学信息;营养书———文学类、自然常识类、社会科学类书籍, 增强教学底蕴。其次是充分利用全体教师会的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如上学期围绕“课堂文化建设”这一主题, 进行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若干因素的分析》、《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多角度课堂观察》等培训。使教师在“学”中“思”, “思”后“做”。第三是采取“请进来零距离指导, 走出去开阔眼界”的富脑形式, 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市区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 教师将学到的理论结合教学实际展开讨论与交流。

2. 重点实施青年教师“643”成长工程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 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实验小学实施“643”成长工程。

6即“六个一”活动:每天写一篇钢笔字、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教学日记、每月读一本教学杂志、每月上传一篇教学博文、每学期做一节研究课的六个一活动 (每学期不变, 每项都有专人负责) 。

4即“四项比赛”:说教材比赛, 教学理念及教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钢笔字、粉笔字比赛 (每学期比赛主题不固定, 如还有精彩课堂教学比赛、学术论坛等) 。

3即“三个集子”:编辑《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学案例集》三本集子 (每学期不变) 。

3. 有计划地实施名师工程

名师是名校的基础, 根据学校各学科实际情况, 将45岁以下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市区校级265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召开专题会议, 制定培养方案, 提出具体要求:每月一篇教学杂志读后感、每学期做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至少主持一次大学科组主题教研、每学期对校级以上课进行指导、创建个人博客。学校还为骨干教师订阅了相关学科的杂志, 鼓励教师接受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倡导多读书、多实践、多研究、多观摩、多交流、多积累、多反思、多总结、多创新、多出成果, 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名师队伍。

二、“绿色生命教育”全面构建杨柳青一中“绿色生态校园”

1. 绿色人文管理激发教师的职业激情

首先, 绿色人文管理弘扬工作主题, 即“主动学习, 深入研究, 共同发展”。

学习从“读书”开始。朱永新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 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 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于是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蓬勃展开。从学校每月送书, 到教师主动借书、买书, 再到师生相互传书, 共同参加读书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撰写教育随笔, 分享阅读收获, 记录幸福轨迹, 读书活动在杨柳青一中蔚然成风。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 “读书伴我成长”成为师生共同的心声。

其次, 绿色人文管理形成了“三种职业常态”, 即“学习研究”常态化, “创优课堂”常态化, “精细管理”常态化。学校坚信“天天都是发展之时, 人人都是发展之人, 处处都是发展之地。”

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天手里要有一本书”, 从《名师成长》到《有效教学》, 从《给教师的建议》到《杜郎口旋风》, 2008年到2011年, 为了浓厚“学习研究”氛围, 学校为每个教师购买了30余本教育类书籍, 几乎每月一本书。学校现在的每一天, 至少都有一个学科组在搞全体教研, 每一天都有干部和教师在下班听课, 每一天各办公室都有评课, 都有讨论。

学校每学期要开展各种课型观摩比赛, 如“亮相课”“研究课”“示范课”“精品课”“特色风采课”等百花齐放, 由于安排紧凑、系列明确, 使得每一天的“家常课”都得到熏染, 有滋有味, 新意不断。2011年春天, 学校还创造性地开设了“课改大讲堂”教学研讨特色空间, 每周都有一名教师展示教学改革新成果, 每周都有校际间“同课异构”双向研讨, 每周都有至少一位学科知名专家做精彩的现场点评, 随着课改大讲堂活动的逐渐深入, 学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朝着专家型教师发展。

学校管理坚持“以人文本”的思想, 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 人人都管理, 处处有管理, 事事见管理, 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学校每年给教职工体检, 每月举行生日聚会, 给每位教职工送生日礼物, 每月送给教职员工一本书, 组织教职工每天进行阳光体育锻炼, “元旦”举行教职工大型艺术年会, 慰问班主任家属, 组织全体班主任、高三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节日看望退休教师, 救助生病、住院教职工。这些举措使全体教职工感到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幸福。目前学校已呈现出蓬勃向上, 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每天都有变化, 每天都有创新, 学校的生机活力形成发展的合力。

2. 绿色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每个生命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从开发心理潜能入手, 发掘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就能唤醒、激发、孕育生命成长的力量。这是设计绿色生态课堂的指导思想。

遵循绿色生命教育理念, 学校提出“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教育思想。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逐步形成了“四五四”生态化课堂。“四五四”的主要内容为:有效教学课前“四问”、有效教学课堂五个环节、有效教学评价四个特征。课前“四问”指: (1) 我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2) 我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 (3) 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 (4) 我怎么知道教学达到了我的要求, 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要求?有效教学课堂实施五个环节指: (1) 衔接导入 (2) 情境体验 (3) 互动交流 (4) 反馈总结 (5) 拓展实践。有效教学评价四个特征指: (1) 生命特征 (2) 开放特征 (3) 反思特征 (4) 流畅特征。

3. 绿色情感德育绽放学生的生命光彩

学校德育立足于学生成长需求, 努力让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走进心灵深处。情感体验德育模式包括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角色体验、劳动体验、生活体验、道德体验、审美体验、挫折体验、成功体验11项教育内容, 形成了高一年级“生活德育”、高二年级“叙事德育”、高三年级“生涯教育”的教育层级。通过触动和感动心灵、开启和走进心灵、强化和激励心灵、感化和引导心灵, 让学生主动“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承担生命”, 让绚烂如花的青春生命美丽绽放、健康成长。各项活动精心策划、有效实施、精雕细节, 保证教育效果。丰富、开放的“社团部落”激发学生生活的激情与乐趣。“阳光使者”心理社团是学生健康生活的有效帮手, “龙吟斋”美术社团描绘学校文化建设的美景, “柳青春韵”艺术社团张扬“90后”年轻人健康、个性的风采, “阳光体育”社团的专项活动活跃了校园生活, “新晴朗”校刊编辑组用阳光的情感与另类的笔墨架起师生、亲子和同学间沟通的桥梁。

三个月的学习、考察, 让我们看到了天津教育理想的境界, 也看到了海南教育真实的距离。因为有了距离, 我们才会不断去追求;因为有了理想, 我们才会不断去奋斗。只有不断追求和奋斗, 我们专业发展的道路才能渐行渐远……

上一篇:工会十五大精神传达下一篇:关于志存高远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