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与安全

2024-05-16

网络消费与安全(精选9篇)

篇1:网络消费与安全

网络消费与安全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受到大众青睐。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域限制,方便、快捷成为网络消费的亮点,开通网银只要电脑和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转账和消费,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

但网络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稍不留意,卡内金额将不翼而飞,让人防不胜防。大众网络消费真是既爱又恨。如何才能享受的安全又有保障的网银服务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业界一直在努力打造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网银卡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两大环节:一是,网银卡自身的设计;二是,持卡人的使用方面。

据相关消息指出,从2006年开始,银行卡检测中心就开始关注卡基支付安全问题,关注网银卡产品的安全技术和涉及到网银支付交易的相关安全问题,同时对国内和国际上在网银卡安全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持续的调查和研究。就目前来看,尽管网络金融犯罪的手段非常多样化,包括通过计算机“木马”软件窃取网银卡账号和密码,使用“钓鱼”网站骗取持卡人信息等各种形式,但究其根本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网银卡产品的安全问题和网银卡账户信息的安全管理问题。

网银卡产品本身,包括银行卡、“U盾”、受理终端以及受理环境这些方面,它们本身安全不安全,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以我们使用的工行网银卡为例,如果自身就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就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比如在借助“木马”软件,窃取持卡人账号和密码;甚至还可以通过软件复制“U盾”,从而获得持卡人进行网络转账,诸如此类问题在产品自身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导致潜伏大量的不安全因素,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网银卡账户信息安全,主要是网络交易支付处理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持卡人使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持卡人的卡片敏感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是不是安全的?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尽管网银卡安全问题已经备受关注,为什么目前安全支付环境建设方面仍无大的改观?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政府方面的安全标准缺失、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够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存在不足等问题。

网银卡账户信息安全问题,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从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来看,至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事件是1995年发生了震撼世界许多国家银行界的一起计算机网络金融盗窃案,美国花旗银行是一家规模较大的银行,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允许客户的计算机终端与银行主机连接,并将密码交给客户。当客户需要对外付款时,可通过该密码进人花旗银行电脑主机,发出支付命令,直接从自己的账户中支付款项。但是由于密码被重复使用,在通讯过程中,不少公司的密码被一个俄罗斯青年破译,他与其他犯罪分子勾结,利用破译的密码,把许多公司客户账户上的存款转移到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地的银行账户上,然后派人取出。因此目前国际上非常注重银行卡账户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和评估。但是,国内的现状如何呢?国内的账户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尚待完善,账户信息安全评估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国内在账户信息安全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银行卡检测中心目前已投入大量人力研究卡片账户信息的安全测试技术和安全评估等相关方面。

与现金相比,网银卡是一种安全、快捷、方便的支付手段。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和银联已经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努力保障持卡人的资金安全。

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钓鱼”网站盗取持卡人的网银卡账户信息,进行资金转账;还有“木马”软件进行恶意透支消费。因此,持卡人需要保护自己网银卡账户信息(卡号、密码等)和个人信息资料安全。

1、巧设密码很重要。持卡人拿到新的网银卡后,要立即设臵密码,并应定期修改密码。设臵一些相对复杂的密码,不要设臵123456、888888等简单密码,用字母加数字组合密码;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家庭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同时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网银卡密码等账户信息。记住,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权询问您的个人密码。

2、个人信息要保密。持卡人应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防止个人资料被不法分子滥用。如不要把个人资料随便留给不熟悉的公司或个人,不要随便在互联网页留下真实个人身份资料(包括家庭、工作信息),如为办理某项业务需要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时,最好在复印件上标明用途,如“仅用于招聘”等字样。

3、网络消费要小心。使用网银卡前先将电脑进行杀毒,保证电脑系统无毒、无木马。如果是使用朋友或者其他人电脑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使用后将网银卡密码修改。

4、短信提醒要设置。选择银行提供的卡内金额变动短信通知服务,第一时间掌握资金进出信息。

5、网银“U盾”要看好。目前很多银行都使用“U盾”作为网络交易的安全保卫系统,“U盾”中存储了网银卡的很多信息,要保管好自己的“U盾”,丢失后立即到开户银行进行解锁,并从新办理。

6、安全卫士要安装。网络消费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计算机系统一定要保证安全,我们可以通过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系统进行计算机系统保护,防止“木马”和“钓鱼”网站的恶意入侵,从而保护自己的网银卡和相关信息。

若持卡人不幸落入欺诈分子设下的骗局,该如何减少自身的损失?

1、及时致电发卡银行客服热线或直接向银行柜面报告欺诈交易,监控网银卡交易或冻结、止付网银卡账户;

2、对已发生损失或情况严重的,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构报案;

3、配合公安机关或发卡银行做好调查、举证工作。如何才能使网银卡的使用更加的安全,在加密基础上,增加人脸识别系统,每个的面相具有不同,即使是双胞胎面相也有细微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设臵,有利于增强安全系数。

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 2012.3.1

篇2:网络消费与安全

11月16日,赛门铁克旗下诺顿公司宣布发布《诺顿网络安全调查报告》,揭示当下网络犯罪现状及对消费者个人造成的巨大影响。

全球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消费者平均时间损失为19.7小时。此外,即使曾遭遇过网络犯罪,但受害者们通常还会继续保持自身的不安全行为。这些消费者在遭遇网络攻击后,依然会在不同帐户上使用相同的密码。不仅如此,他们与其他人共享密码的可能性也是普通消费者的2倍。这些不安全行为对消费者的网络安全造成潜在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即使76%的消费者意识到应该主动保护自身的网上信息安全,但却依然进行共享密码以及其他危险的行为。此外,35%的消费者至少有一台设备没有受保护,这或将导致其他设备易于遭受勒索软件、恶意网站、零日和网络钓鱼攻击。

过度信任互联设备使消费者更易受到攻击

每当消费者购买互联家居设备,不知不觉中便为黑客提供了发起攻击的新渠道。在某些情况下,黑客能够利用消费者的不良安全习惯和互联设备的漏洞,对消费者的家庭网络展开攻击。

· 大约20%的互联家居设备用户并未为设备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在中国,这一比例为10%。

· 大约一半(44%)的受访消费者认为,如今互联设备的用户数量尚不足以使他们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然而,既然黑客能够入侵社交媒体和金融账户实现非法牟利,他们自然了解对互联家居设备发起攻击同样能够获取利益。

· 全球62%的消费者认为,互联家居设备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然而,赛门铁克的研究发现,在,网络罪犯曾经成功入侵电视、玩具、冰箱、路由器、门铃甚至医疗设备。此外,赛门铁克的安全团队同样发现,从智能恒温器到智能能源管理设备,甚至安保摄像头,大约50种不同的互联家居设备中均存在安全漏洞。

· 61%的中国消费者认为,随着互联家居设备的逐渐普及,黑客将会更加频繁对其展开攻击。在中国,67%的消费者认为,与未经允许闯入家中相比,未经允许访问互联家居设备的.情况更易发生。

· 35%的中国互联家居设备用户认为,黑客可能通过入侵互联设备,盗取身份信息。

难以打破的不良上网习惯

生活在互联世界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网络攻击。即便如此,消费者仍然不够重视网上个人信息的安全。

· 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所有账户都使用同一个安全密码。其中,全球从不使用相同密码的比例仅为6%。大约50%的中国消费者,会选择在所有账户中使用一个安全密码。

· 全球24%的消费者依然与他人共享密码,使安全保护工作形同虚设。在中国消费者中,这一比例与全球一致。

· 千禧一代在安全使用网络上表现出惊人的疏忽大意,并且乐意与他人共享密码,从而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这一比例为35%。这也许是千禧一代最易成为网络攻击受害者的原因。 在20,共有40%的用户曾经遭遇网络攻击。

篇3:浅析网络消费心理与网络营销策略

掌握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心理是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网络环境条件下, 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便捷化的消费心理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人们在繁重和忙碌的工作生活同时, 越来越趋向于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 以此来节省空闲时间, 节约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网络购物的形式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购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且网络化操作日渐便捷和简化, 很多商品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采购。并且可以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免除了自取自提的麻烦, 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购物省时省力的要求。

(二) 实惠化的消费心理

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者大多存在着求廉价的心理特征。消费者在寻求符合自我标准的商品的同时, 还追求物有所值和物美价廉, 都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与传统的商铺式销售相比, 网店由于其销售渠道较短且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场地费用, 使其营销的商品具有了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 还可以更加详细而全面的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信息和性能, 消费者可以在几个商家之间进行比较, 精心挑选, 确定自己认为实惠或者心仪的商品。网络销售因为降低了销售成本, 因此网上的商品大多比实体店销售的商品价格要低, 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追求实惠的消费心理。

(三) 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商品市场的丰富, 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选购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富有想象力, 渴望变化和创新, 对自己选择的商品不单单只是注重其本身具备的使用价值, 更重要的是通过商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以此来体现个体与众不同的价值, 当前, 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主流。网络销售的应用为满足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提供了可能, 在网络消费中, 教育程度较高和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网络消费满足了消费者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方式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或者服务的需求, 其消费行为不受限制, 这种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受到购物者的青睐。

(四) “退缩化”的消费心理

网络消费群体是追求个性化的人群, 他们对“自我”的关注度比较高, 很多都是依据自己的想法行事, 在消费中充分的展示自我, 追求自我个性, 网络消费者群体普遍年轻, 追求时尚和新鲜感, 并且兴趣较为广泛, 好奇心较强, 但是又缺乏耐心, 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的关注到某一事物上, 这种消费的心理特点类似于儿童时期的心理特征, 即需要不断有新的事物来唤起自我的关注, 这就是“退缩化”的消费行为。

二、影响网络消费心理的因素

虽然网络消费发展迅速, 但是就其发展情况来看, 仍有一些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存在, 消费者在面对网络消费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顾虑。

(一) 网络营销信息及网络商品的可信度

网络营销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 所有的关于商品或服务的信息都是通过网页或虚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无可避免的会产生虚假信息或虚假商品, 使消费者无法鉴别其真伪, 无法通过近距离的观看、抚摸、操作等行为对商品进行直观了解。网络店铺相对于实体店铺而言, 更加容易建立和经营, 但也更加容易产生虚假的信息和虚假商品, 因此消费者对此方面存在谨慎的心理。

(二) 网络营销的安全保障度

网络消费的安全性一直是网络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消费时, 因为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 致使消费者个人的一些重要资料被泄露, 甚至钱财等被非法套取或转移, 给自己造成不必要损失的现象并不少见。目前, 网络交易的安全机制还不健全, 很多网络病毒和恶意后台程序也窥视着电脑中消费者的个人数据, 而当前的网络防护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还不能完全的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将营销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三) 消费者“本我”需求的满足度

网络购物过程中, 沟通的方式是通过设定好的程序而实现的人机对话, 它是建立在满足消费者共性需求基础之上的。但是相对于消费者的“本我”需求, 很多时候网络是无法满足的。网络购物的过程中, 不能满足消费者在人际互动方面的需求, 无法让消费者体会到在实体店中可以获得的享受, 如讲价还价的乐趣, 受到尊重的乐趣, 买到商品后马上拥有的乐趣等。这也会对其消费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 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程度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得网络营销快速发展, 但是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并没有跟上网络营销的发展步伐。当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购买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 若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产品的性能与宣传的实际不相符, 那么消费者维权的过程相对于实体店铺而言要麻烦很多。虽然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出台, 其中对网络销售商品的质量问题及其售后做了相关的规定, 但是网络购物的地域性问题是消费者在进行维权时面对的最棘手的因素。这也将影响其消费心理。

三、实施网络营销策略的措施

网络平台的背景下, 企业要想借助网络更好的营销, 就必须抓住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的心理需求。同时, 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 开拓网络市场, 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一) 加强网站建设和安全防护

网络营销和网络购物都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建设, 而网站的设计、维护和不断的建设就是网络营销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很多企业是通过著名的购物网站或者自建网站来实现网络营销的。一般而言, 如果拥有自建的网站,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功能等的要求来设定个性化的网站, 方便企业开展行之有效的营销活动。若是在知名网站上营销, 则消费者对该网站的信任度一般要高于企业的自建网站, 同时, 知名网站在宣传和推广方面的优势要强于自建网站。由于一些网络病毒和恶意程序的非法入侵, 造成消费者流失个人数据和信息的事件的发生, 因此企业要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保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防护系统的兼容和合作,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网络购物环境, 保证网络购物环境的安全。

(二) 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普遍都存在求新、求奇的心理, 追求个性化消费, 传统的营销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网络营销不仅可以展示商品的具体细节、参数、性能及服务等内容, 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 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建立消费者个人档案, 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要通过市场细分, 确定不同的客户群, 并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不同风格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要坚持诚信营销, 杜绝欺诈行为发生,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及商品的美誉度, 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三) 建立完善的商品物流配送系统

网络营销是由一系列的过程构成的。包括售前查询信息、网上支付、商品配送及售后等几个大环节, 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 应不断的完善丰富这几个环节, 实行全程营销。对于企业而言, 商品的物流配送也是网络营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物流配送时间的长短和物流过程中对商品的保护程度, 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营销企业的信任度。因此, 企业在进行商品物流配送时可以选择口碑和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 也可以企业自建单独的物流配送组织, 在商品配送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对商品的保护, 控制配送时间。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物流跟单服务, 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掌握自己购买商品运输情况, 减轻消费者等候时的焦急心理, 这也是提高网络营销质量的重要内容。

(四) 构建融洽的顾客关系

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 其沟通方式采用的是“拉”的方式, 是通过网络信息吸引消费者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构建并保持与消费者良好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营销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渠道, 如网络聊天室、留言板、微信、QQ群等沟通工具, 培养消费者对企业的知晓度、关注度和忠诚度。同时, 在企业传递的信息以及与消费者沟通的内容上也要精心设计, 不断创新。要增加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或当前的一些热门话题, 要设计出新颖多样的信息传递及沟通的形式, 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 对参与度较高的消费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样才利用企业良好口碑的形成。要把企业的诚信精神告知消费者, 要兑现企业对消费者做出的一切承诺, 要视顾客如亲人, 这样才能真正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任, 构建起融洽的顾客关系。

摘要:我国的网络营销已经广泛普及且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网络营销以其自身的优势, 使其在各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企业要想有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 就要以网络消费心理为导向, 分析网络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这样, 才能使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的网络营销策略, 顺应时代的发展。

篇4:网络消费与安全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法律规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也随之不断发展从而逐渐成为当前重要的一种商业模式。根据CNNIC于2015年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人。其中,49.0%的网民表示互联网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在此背景下,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遭泄露和遭遇不法侵害的案件数量也呈递增趋势,个人信息安全及保护问题已被广泛提上议程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重点并亟待良策。

一、个人信息的内涵及外延

1、个人信息的界定

从世界各国立法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采用“个人资料”,有的采用“个人隐私”,有的称之“个人数据”,有的学者认为这些称谓之间可以通用,有的则认为通用会引起不可避免的歧义。我国有学者对“个人资料”与“个人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区别,再结合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共识以及国内语言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因素来看,将“个人信息”这个名词作为首选是具有可行性的,但在欧盟的数据保护指令中所呈现出的个人信息的定义却采用了抽象概括的方式。这些定义在进行法律认定时可能造成一定难度,所以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抽象概括的方式下,再进行列举较为合理,这需要立法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2、个人信息的外延

在对个人信息做出阐释后,有学者指出,网络用户的网上行动轨迹是可被记录和收集的,其中包括大量做广义解释的个人信息,而经营者一般都有很好的理由去收集这些信息。经营者可以在网上通过cookies的存取對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进行信息整合后进行隐蔽营销。在市场经济下,网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对各种商家而言是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因此,近年来频繁发生消费者个人信息在商家之间秘密交易的事件,给消费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困扰,更增加了诈骗等案件的发生几率。

二、网络消费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与法律规制现状

1、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非正当用途

据上文可知,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个人信息对于市场来说是十分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采集信息的经营者只需利用数据整理软件对信息进行整理就可以清楚掌握每位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工作等隐私信息。从隐性消费意义上看,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对经营者来说就如同一笔隐形财富,因为它代表着产品的不特定的潜在消费者。由此,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交易市场悄然运行甚至催生出一些专门从事信息搜集交易的公司。从近年来频发的信息泄露事件来看,这种交易行为损害了不特定多数网络消费者的权益,给网络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失,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

2、我国法律对网络消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现状

基于近年来网络安全隐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对这些情况或多或少做了规定,加之2013年2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保护网络个人信息里程碑式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可是,从以上这些零散分布的法律法规来看,其实际操作性与可诉性并不强,内容也较空泛,特别是对于有关网络消费这一块都没有做出较明确的规定,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远程性等特点,在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消费者的不重视、取证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都造成了网络消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举步维艰。

三、关于完善保护网络消费个人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议

1、立法与司法规制

由于我国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独特法律文化与历史背景,因此,在完善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规制时,应当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并吸取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立法经验。因此,一方面为了我们的长远经济效益与市场的平衡发展,不宜对当今繁荣的网络消费作出严格立法规制,以免打击了相关行业发展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发展良机;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做法放任自流,必须建立起关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如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此法中除一般的个人信息保护外,还要将以往零散的、分布于各个法律部门中的关于保护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规范进行整合并完善。对采用信息的主体资格、相关权利义务进行规制,明确相关的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与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在此引入禁止令与公益诉讼机制,再适当运用刑罚的手段进行威慑。当然,在诉讼程序中也要明确关于侵犯网络消费个人信息的审理程序,尤其是对案件的管辖、立案标准、举证责任、审理方式等进行具体规定。

另外,在如今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先通过司法手段对混乱现象进行规制,用司法推动立法。比如司法机关可以联合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媒体等共同树立几个典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引起公民注意起到普法作用,一方面可以对信息交易乱象起到震慑作用。

2、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在电商行业自律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网购发达国家的做法,消费者可以选择有隐私保护标志的网站进行网络消费,隐私标志程序提供了第三方对网络上信息流动的认证和监督,在美国最著名的第三方鉴定隐私保护标志项目由TRUSTe(电子信任)和BBBOnline(商业促进局在线组织)两个机构运作。据美国的成功经验来看,这些措施确实能够加强互联网网商行业自律,增强从业者的守法意识,增加其违法成本。但是,联系实际我们也应当看到,要切实保护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仅靠行业自律是达不到目的的,行业自律缺乏外在性的强制力,关于行业自律的形式仅可以对法律规制起辅助作用。

3、培养网络消费者自身保护意识

保护网络消费个人信息安全,除了以上提出的方法之外,网络购物的重要参与者——消费者,其自身信息保护意识的建立也是重要且关键的一环。作为个人信息所有者的消费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购物习惯,事前稍加注意就能避免事后无限困扰。比如有网络消费习惯的公民可以定期修改密码并保管好密码;定时查银行账户或者开通短信银行,资金有异动情况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掌握;选择安全的浏览器进行网上消费并减少非必要的信息输入行为。相信当网络消费者自身保护意识普遍提高时,信息交易以及利用信息进行犯罪的乱象也一定能够得以遏制。

参考文献

[1]叶丽莎.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络购物个人信息安全现状[J].电子世界,2014年第14期.

[2]朱虹.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J].中国经贸,2013年第22期.

篇5:浅谈消费者行为与网络营销

摘要:在互联网上消费者的行为更加理性,因此企业差异化营销与个性化营销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好的体现消费者满意。由于传统消费者行为与网络营销存在冲突,所以消费者网上消费广泛存在着疑虑心理。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民人数的日益增多,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消费者的行为也不同于传统营销模式。

学者张彩华撰文讨论了网络营销中的消费行为的五个新特点。赵盈()把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特点归纳为:消费者市场更加细分化,以服务需求为主和购买行为的偏感性化。并把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因素归纳为: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站进人的方便性和可行性、产品的类型和特点和企业形象。

谢立仁()分析了传统消费行为与网络营销的冲突。他认为虽然网络营销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销的效果、信息的反馈效率、市场的开拓能力和范围等方面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些优势必然会遭遇到来自传统消费行为习惯的阻力和冲突。这些冲突表现在购物目的、品牌认知、交易过程和商品属性评估等方面。并就消除网络营销与传统消费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对策。

西宝,杨晓冬(2003)提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给网络营销提供了商业平台,同时也要求网络营销来面向客户关系、网络营销成本与风险管理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营销策略,

在分析网络营销特性基础上,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模式和购买过程以及消费者行为黑箱分析,提出了相应网络营销策略。最后指出,网络营销应结合传统营销策略、虚实结合、差异营销、“一对一”客户交流等措施,以提升网络客户满意度。

以上学者的共同点认为,网络上消费者市场被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消费者以服务需求为主。消费者是上帝的地位被更好地体现,消费者与生产者更好的进行互动,消费者参与了生产与商业的流通循环。在互联网上消费者的行为更加理性,因此企业差异化营销与个性化营销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好的体现消费者满意。由于传统消费者行为与网络营销存在冲突,所以消费者网上消费广泛存在着疑虑心理。并且学者还对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而且就传统消费行为与网络营销的冲突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例如:要加大宣传,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建立网络品牌,提高对品牌的认知;加强网站建设,提供多样化服务;除此之外,加强网络营销的实体分配(物流)管理和效率、实现商品的可接触性等也是网络营销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经呈现出其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并且获得利润。同时人们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很多理论成果。本文就网络营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归纳总结从以下几方面对网络营销进行了把握: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区别;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在当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谁掌握了消费者的心理,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取得主导地位。因此,期待着本文对企业的营销实践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6:消费与安全倡议书

大家好!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落实XX年“消费与安全”的年主题,让社会各界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重视消费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与服务水平,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向全社会广大消费者发出倡议: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经营,热诚服务,牢固树立“消费安全第一、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消费维权的意识和水平,促使其生产或销售安全的产品,提供安全的服务,确保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人身权和财产权不受到损害。

二、严格行业自律,争做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行业典范。要树诚信新风,倡诚信理念,做诚信楷模,在各项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及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不设置“霸王条款”,不强买强卖,不逃避法定“三包”责任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放心的消费环境是经营者的义务,也是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增强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保障环境安全,维护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服务大众的意识。

四、要特别注重对老人、儿童、农民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采取措施,保障他们的安全权益。

篇7:网络消费与安全

丁家永

网络营销 On-line Marketing 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工具满足商家与客户之间交换概念、产品、服务的过程,通过在线活动创造、宣传、传递客户价值,并且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整合性、交互性和经济性等特征,正已成为营销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策略。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讲,消费者购买过程包含了消费心理产生过程和购买行为两方面。消费心理产生是内在的变化,购买行为则是外在的表现。即消费者心理变化要经历动机、知晓、学习和信念四个阶段,从而形成消费者购买态度,据此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而消费者购买行为一般经历信息收集、商品比较、购买行动和购后反应,这其实也就是购买决策。然而对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与研究较少,这将大大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要认识与理解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首先要了解什么产品或服务适合于网络营销。美国网络营销专家 R.Glazer 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决定产品或服务与网络营销的适应性。一是产品或服务与信息的相关性即信息强度的连续性,一是产品或服务的体验性即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决策是与经过体验后才能做出品质的判断有关。

在网络营销中,虽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估,但他们对于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的心理需求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强。消费者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目前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后产生购买心理与行为。消费者心理受到这种趋势带动,稳定性降低,在心理转换速度上趋向与社会同步,在消费行为上则表现为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在网络购物的环境下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品种花式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反过来又会促使消费者心理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这一消费者心理特点对网络营销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即如何在网上表征的商家的商品信息对于网络购买者十分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你的商品关注与选择。

进一步研究发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消费动机与传统购物的消费动机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网络环境下消费动机的产生具有更多的影响因素。应该清醒的看到,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信息收集、商品比较、购买行动和购后反应等消费行为方面与传统购物模式还是有着较大差别的即优势的。正因为网上购物有比传统购物不可比拟的优势,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行为也相应发生了很多变化,并形成了其独特的特征:

1.购买方式个性化。有关调查表明,网上购物以年轻化、知识化的消费者群体为主,他们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也在追求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更加重视商品的象征意义,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取个性的和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消费个性趋势的出现,标志着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信息时代新消费主义的到来。信息时代新消费主义者所注重的不仅是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也注重消费与自身形象和个性关系的密切程度,购买的往往是由理性判断和心理认同的个性化商品,乃至要求完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消费方式便捷化。互联网的兴起造就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一批新消费主义群体。这一群体消费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要求生产者和供应商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他们不用离开他们的办公室或住所就可以找到有关公司、产品、价格、竞争者等方面的可比信息;他们不必排队等候,而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24小时订购产品;甚至懒得到银行取现,而让商家顺便在支付宝上划取相应金额后把现金连同其所购货物带给他,当然前提是要快。

3.互动性极大提高。随着QQ、微信、微博等交互方式的崛起以及交互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营销的互动性已经大大增强。网上购物的互动性,一方面让供应商更加充分地了解以及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让品牌和商品信息传播有了更多样化的途径。近几年兴起的商品消费点评网也是以互动信息为主体,消费者可将自己的消费感受(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感兴趣者进行分享,而且还逐渐形成了一些消费偏好群组,其中也包括品牌粉丝(忠实消费者)群组,他们可在群组中随意地与其他同好者交流消费心得,并且乐于满足个人的角色扮演欲望,成为别人认可或接受的某一消费群组的角色定位。上述这些消费者特征对商家来说营销意义就是如何吸引与维系消费者并通过网上购物不断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与价值体现,这些都是影响消费者满意与忠诚的重要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营销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它不能满足特定的某些消费心理需求。由于网上购物可替代部分人际互动关系,也就不可能满足消费者在这方面的个人社交动机。此外,虚拟商店也无法使消费者因购物而受到注意和尊重。消费者无法以购物过程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成就。而且网络商品的价格欠缺灵活,会令某些喜欢在现场讨价还价的消费者大失所望。总之,经营者要从上述消费者心理变化的特点中认识网络营销特点与实践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有效的策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国市场学会 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

篇8:网络消费与安全

关键词:宁波市民,网络消费,传统消费

孔颖达疏:“言圣人治理其才,用之有节。”购买行为往往与消费行为、钱财有所关联。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快餐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人们,人们渐渐偏向方便快捷的网络消费方式,但也有人保持着传统消费方式。

一、消费方式的现状分析

本次宁波市民传统与网络消费情况的调查采用了线下实地走访法和线上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14年7-9月,共获得了203份问卷。其中有14份为基本无网络消费的问卷,年龄段在46-55岁的有10份,16-25岁、26-35岁、36-45岁和55岁以上的都只有一份。在调研时,因没有体验过网络消费而拒绝填写问卷的有20人,其年龄大约都在46-55岁和55岁以上。经过整理、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宁波市民网络消费较频繁

图 1 宁波市民在网络消费的频率

由上图可知,宁波市民的网络消费是较为频繁的。据口头询问受访者,商家推出团购、关注微博微信可领取优惠券等方式对影响了宁波市民对网络消费的接受能力和使用程度大。

2、宁波市民对于同款同价同质量的商品更倾向于传统消费

由下表可知,虽然网络消费越来越被认可,但是在同款同价同质量的产品下,大部分消费者愿意在实体店消费。从年龄段来看可以看出年轻人网络消费的频率高于传统消费,特别是女大学生群体。也有受访者表示,网络消费虽然便捷,但是其不能体验到和朋友家人一起逛街的快乐。

3、宁波市民网络消费和传统消费均以食物、服装居多

图 2 宁波市民主要消费产品

由图2可知,有107位受访者更愿意在网上购买食物,甚至比在实体店购买的100位还多7位,对此,年龄段在16-25岁和26-35岁的受访者都表示零食的网上价格更便宜,且种类丰富,另一方面,大多数团购产品都是美食,因此网购食物的频数超过了实体店。服装也有这种情况,网络购买服装的受访者有117位,比实体店的106位多了11位,对此,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网购服装更便宜,选择多,且现在有不少年轻人都做过在实体专卖店试好服装后再去网上购买相同型号的服装。整体来说,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类似电器、化妆品、数码产品和日用品等产品实体店更令人青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电器、数码产品相对较为贵重,网络消费风险大;化妆品通过体验更能做出抉择;日用品则在超市等地方都能购买到,且购买频率相对较为频繁,因此这些产品大多数消费者更愿意在实体店购买。其次,有部分受访者表示网购以上4种产品并不能让自己完全放心,因此更愿意去实体店消费。

二、宁波市民消费方式的选择

1、网络消费大众化。近几年,宁波市民网络消费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人们开始偏向这种新型消费模式。

2、网络消费多元化。笔者发现宁波市民倾向于团购美食,不局限于服饰、生活用品等产品消费。

3、传统消费品牌化。宁波市民注重品牌文化,在传统消费中主要以品牌商品为主,青睐于有口碑、有文化的商品。

4、传统与网络消费方式相结合。宁波部分市民在消费前会先前往实体店感受商品实际效果,后在网络上选择相同款式,价格合理的商品。

三、网络消费与实体消费存在的问题

网络消费:其问题集中在实物常与图片不符,质量无法保证以及经营行为缺乏规制,存在安全隐患,网上消费法制不完善等。

实体消费:主要问题为在实体店商品价格偏高,其次是店员服务态度良莠不齐以及易产生冲动消费行为,时常碍于情面无法退货,新手易被店家“杀猪”,选择产品比较狭窄,时间花费比较多等。

如图3所知,根据调查小组后来的采访了解到,受访者在网络消费遇到问题时要求退货比在实体店消费的高,主要是因为实体店消费是面对面的接触,因此购买过程和销售人员更容易培养感情,有很多时候可能会觉得拉不下面子去退货,而网络消费不一样,因为一开始受到商家给出的信息影响,对产品的期望普遍会较高,因此在收到问题商品时更容易失望,所有退货率相对较高。其次,实体店消费时受访者遇到问题向他人抱怨的频数远高于网络消费,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因为网络消费一般都是单独进行消费,而在实体店消费则大多数时候都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因此抱怨对象相对较多,也较便利,只需要说是哪回一起去的那家店怎么不好,而网络消费则还需要把网址发给对方才可以。

图 3 对购买产品满意的处理方式

四、对宁波市部分实体店铺的建议

网络消费的发展势不可挡,使得传统消费深受挑战。对于实体店铺,笔者认为做好品牌文化是第一,其次是面对面为消费者介绍产品的销售特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此来迎接挑战。结合此次调研结果和所学知识,笔者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品牌文化。实体店铺应对网络消费的最好策略就是建立消费者高度认同的品牌价值。

第二,提高服务体验。实体店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供完善的服务体验。

第三,销售要热情。销售人员态度要积极和热情 , 为消费者带来一种购物的愉悦和满足感。

第四,销售专业化。销售人员要专业 , 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 可以为消费者做专业的指导 , 给消费者一个贴心的服务,减少消消费费者者在在购购物物选选择择上上的的烦烦恼恼。。以以此此增增加加消消费费者者对对店店铺铺的的好好感感 ,, 形形成品牌忠诚。

第五,店铺精装修。店铺装修要符合品牌的形象和气质 , 吸引目标消费人群的眼球,同时也要和其他品牌有所区别,避免模仿。

第六,建立顾客数据系统。消费者都有一定的偏好性 , 故实体店铺可记录每位顾客的基本信息和消费特点 , 定期为老顾客提供新品消息,并反馈信息 , 改进新产品。

第七,新型促销策略。实体店铺的促销不能以降价作为主要的手段 , 这样是没有优势的同时也是对品牌价值的一种损害。实体店铺的促销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体店铺可以作为新产品发布的场所。当企业有新产品发布时 , 就进行大力的宣传 ,借新产品的发布吸引社会受众的关注 , 在关注新产品的同时也为店铺做了推广。有机会让消费者走进商店 , 了解更多产品 , 从而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二是进行产品的组合销售。针对企业老顾客的消费特点和个性需求。店铺可以根据顾客特点为其定制产品组合来满足消费者在化妆品方面的全面需求,为消费者节省购物时间和其他成本。这种产品组合促销策略既不会因为减价而影响品牌形象同时也促进了多种产品的销售。三,实体体验店模式。采用网店、实体店二合一模式,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消费渠道。

五、总结

篇9:浅析传统消费与网络消费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消费:传统消费: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31.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055-02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消费是生产和再生产能够正常循环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消费也能促进生产和再生产的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进人世界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网络不仅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更加的方便迅捷,而且随着电子商务这一代表网络经济的新型贸易手段的产生,网络经济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

1网络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异同之处,

1.1网络消费与传统消费的相同之处

从消赞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的消费被认为包括生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的消费,而随着多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的消费也被认为是整个消费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便利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工具,网络的不断发展,引入了电子商务这一概念,人们也开始尝从互联网上购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从这点看,传统消费和网络消费都包含着对人们生活物品,生产资料的购买,都是为了在某些时候,某些地点,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1.2网络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区别

网络消费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建立在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相比于以前的工业经济,网络经济催生的网络消费自然也有更多区别与传统消费的特点:

首先,在消费主体上,网络消费的消费主体是拥有相对较高素质、通过在线交易有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和个人。

其次。网络消费的目的较为明确,购买者一般对所购物品有一定意向,然后通过网络来查询该产品的一些基本状况或者更详细的资料,不论是网上问,还是达成交易,目的都在于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或其他信息的需求。

再次,网络消费的核心是信息,信息产品具有给消费者带来利润的自然属性和响其个性形成、完善和变化的社会属性,且这些信息的传输具有无边界性的特点,人们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处理其他对于网络的需求。

最后,网络消费具有提前性,消费者可以提前了解或者适用自己的目标物品的一些特性,如可以在网络的展示平台上先了解产品的属性,解读产品的主要功效。甚至有不少

商家提供一些产品的试用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提前使用后决定是否购买。

张毅斌(2001)认为,广义的网络消费,包括登录网络的所有费用,电脑硬设备费用、网费、电话费以及网上购物的花销:狭义的网络消费,就是指通过联网购买商品。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网络消费区别与传统消费之处主要在于在对信息的消费。对众多物品具有提前享受以及目的性比较明确等等。2网络消费的发展和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以世界上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之一的网上零售额无论从其总量还是其在消费总额中的比例都在不断增长。

由以上来自美国官方的数据可看出,网上零售额每一季度的纵向比较都相对于前一个基点在上涨,而同年的横向比较则显示一定的季节因素影响,一般后两个季度的数值相对与前两个季度有一定上涨,这相信与西方几个重大传统节日在年末不无关系。

而关于网上零售额的增长数据则显示,自2003年以来,美国网上零售一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美国GDP的增速约为2.9%,远低于网上零售额的增幅,由于很多产品如汽车配件,钢材等占据消费重要比例的物品在目前还很难用电子数据详细统计,而这些商品在美国也主要是通过电子支付,所以不难想象。网络经济在美国整个经济占有多大的比重和多么重要的地位。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在2006年网上零售额也突破100亿欧元,网络购物也成为各国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网络所蕴含的商机也一直为理论界与企业界所津津乐道。CCINC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见图1),截至2007年6月份,网民已经达到162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但互联网的普及率只有12.3,远低于国际17.6的平均水平,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则显示,截止2007年6月近25.5%的网民有过购物经验,人数超过4000万,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超过150亿元。以上数据均说明网络购物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网络消费的出现对传统消费理论的冲击

3.1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效用递减的难题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里,消费者对于某种物品的消费具有“效率递减”的规律,例如吃饭来说,党饥饿时,吃第一碗饭的能先解决饥饿的问题,第二碗饭可以让自己的吃饱,第三碗可能会胀到,第四碗下肚可能就会让人身体觉得不适。其他商品也一样,当你渴求某一商品时,得到第一个你会欣喜,随着这种物品的增加你对拥有这种物品的幸福感也会慢慢下降。

而网络经济则在某种程度上完全相反。你初次尝到网络带给你的甜头时你会高兴,再次享受到这种便捷你会更开心。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有如下:

第一,可变的技术因素。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使得同类网络消费品的技术含量始终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而且在提高的过程中,产品的生产成本反而不断降低,如人们熟知的Windows等流行软件的不断升级等。这样,消费者就能在同一消费品的连续消费中获得递增的效用。

第二,流动的信息因素。网络消费是一种携带信息的消费,而信息流的运动是不间断的。因此,网络消费可能在信息增殖中获得递增的效用。

第三,学习效应。由于网络消费的高智能要求,使得消费者的初始效用不会很高。但是在以后的不断消费中,消费者可以通过“学习”而提高自己的网络消费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消费品的潜在功效。

但归根结底,当网络消费真正称为所有参与者完全习惯购卖方式时,以上的因素也许会慢慢失效,网络经济的“效用递增”也不会再有如今的功效了。

3.2使得消费与生产更具同一性

与传统的物质消费、劳务消费相比网络消费是一种“间接”消费,它不是消耗掉“网络”和“信息”本身,而是享用由网络、信息及其他投入要素所创造的成果和功用,因此,网络消费是经由“生产”而实现的。

3.3变革传统的消费方式

传统的消费方式是生产者或者商家将物品定点陈列,或者经由消费者亲自去观看商品的生产状况来了解商品的信息,而网络消费区别与传统消费的重要之处在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消费信息的“推动式”消费模式,而改为“拉动式”模式,即商家主动在购买者或潜在购买者浏览网络的时候将商品的信息主动陈列在他们面前,从而一方面更好的利用了网络资源来展示其产品,另以方面也省去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

3.4拉动需求的增长和其他行业的发展

如何利用内需来引导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不断探寻和尝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学派的有效的总需求理论之所以被众多美国政府采纳就是因为当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不甚乐观时,政府购买作为一种有效需求能够拉动经济回到正常轨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供求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网络经济的产生由于其产品的多样性,不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消费的欲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在收入正常的时候出现消费不足的几率。

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兴行业和部门,如网上商城,为网络消费服务的集仓储,保管,配送与一体的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的网上销售都占据其重大比例,而这些巨头后面都有支撑其流畅运转的物流体系。

总而言之,网络消费的产生,对传统消费有很大的补充,无论从方式还是观念上都相比与后者有很大的更新,但网络消费也面临了一些问题:网络技术的不尽完善,各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参差不齐,网络信用体系的缺失,与网络消费配套的其他行业的不同步,以及网络经济产生对传统经济部门的冲击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消费值得我们继续探寻更合理出路的地方。

上一篇:如何使用PanoramaStudio Pro软件实现全景图片解读下一篇:拥抱新时代作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