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温调整体会交流

2024-04-18

汽温调整体会交流(通用3篇)

篇1:汽温调整体会交流

汽温调整总结

近期新的小指标调整后,汽温调整区间放宽到正负三度,超温进行考核。新规定执行后汽温调整不理想,操做方法要根据新的规定进行调整。

1,首先,加大对超温点的控制力度,原来没有超温考核时,汽温波动时,温度调节以前以小幅调整为主,但现在加入超温点考核时,很容易被考核,尤其B侧再热汽温特性波动加大,一旦温度开始涨,很快就到超温值,必需一开始就用较大的见温水开度压住。

2,由于B侧再热汽温波动幅度较大,来回开关挡板,不宜找到平衡点,而A侧汽温相对波动较为平缓,因此在调整时,挡板开度位置以A侧汽温为准调节,A侧尽量不开减温水,用挡板把A侧调平后,B侧用减温水保留一定开度。

3,加减负荷及切磨时一次风机动调死区越来越大,用一次风机调整时,必需幅度更小,如果压力增加梯度较大,再热汽温必然超温。

4,启D磨时,必需先用减温水压一下温度,然后才能启磨,因启D磨时汽温升的特别快,及时启磨前温度很平,一启磨仍会超温。

篇2: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及汽温调整

关键词:床温,汽温,调整

1 冷态启动床温变化及注意事项

锅炉启动时,为了节省用油量,尽快撤掉油枪,使床温尽快达到投煤温度,同时要严密监视油枪温度,不能超温烧坏点火风道。为了使床温尽快上升,流化风量不宜过大,较临界流化风量稍大一点即可,这样一次风带走的热量较少,床温上升快,如点火过程中一次风量过大,大部分热量就会被一次风带走,床温上升缓慢,很难达到投煤温度。

另外,床温达到投煤温度以前,负压不能过大,保持微负压即可。除一次风量能保障床料流化外,其它冷风也应尽量少进入炉膛,避免带走大量热量。当床温平均温度达到投煤温度并稳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脉冲投煤。投煤时应先投用位于炉膛中间的给煤机并少量投煤,确认有煤进入炉膛后,应立即停止给煤。当床温有上升趋势,燃烧一定时间后,再进行一次脉冲投煤,为了使床温整体均匀上升,左右侧给煤要均衡。随着给煤量增加一定量,床温能保证有一定的上升速率时,就可以连续投煤了。蒸汽系统的疏水应及时打开,汽机旁路系统应及时投入,保证锅炉的排汽量使汽温平稳上升,同时避免再热器超温。

2 影响床温的因素及调整

影响床温变化的因素有负荷的变化、煤质及颗粒度的变化、回料量的变化、燃料量的变化、风量的变化等。正常运行时,床温一般控制在850℃~950℃,超出此范围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正常燃烧时,一次风量和燃料量是对床温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一次风应占总风量的55%~60%,若出现床温升高,可适当增加一次风量并适当减少二次风量,因为一次风量增大时,会带走更多床层内的热量,床层的温度会出现下降趋势。床温降低时则相反。

在锅炉负荷大幅度变动时,进入炉膛的燃料量和风量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当负荷增加时,燃料量和总风量增加,此时床温有上升的趋势,如果在规定范围内,就没有必要进行调整,如果床温升高很快,则要增加一次风量的配比,给煤量也要缓慢减少,待床温稳定后再逐渐增加给煤量。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一般床温会降低很多。这时应降低一、二次风量,床温稳定在850℃以上,加煤时,要先加风后加煤;减煤时,要先减煤后减风。

一次风量一旦稳定下来,一般不要频繁调整,否则会破坏床层的流化状态,但在小范围内调节一次风量却仍是调整床温的有效手段。

二次风可以调节氧量,但对床温的影响较在煤粉炉当中不明显,增加二次风后会短时间内造成床温下降,但燃烧稳定后,床温总体上会提高。在中温分离器的循环流床锅炉中,返料量对床温影响很大,在高温分离器的循环流锅炉中,由于回料器的灰温与床温相差不大,所以用返料量调整床温效果并不明显。

3 正常运行时汽温的调整

汽温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调节燃烧工况,二是调整减温水量。燃烧工况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床温、总风量、负压,改变烟气温度与烟气量,改变各过热器的吸热份额。如果负荷增加,就要增加风量与燃料量,这时床温小幅度升高,烟气量与烟气温度增加,主汽温度有上升趋势,此时应及时调节增加减温水量,保持汽温稳定。在调节减温水量时,应及时判断温度变化趋势与变化速度,掌握“时滞特性”的规律,最好能提前调整,切忌猛增猛减,造成汽温大幅度波动。

锅炉在额定负荷下运行,应保持汽温在额定范围内。监视各级过热汽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一、二级减温水流量,过热器两侧蒸汽温度之差不得超过30℃。过热蒸汽出口温度通过一、二级减温器自动调节,一级减温器保障屏过的安全运行,用作粗调;二级减温器保障高过的安全运行和主汽温度的合格,用作细调;手操时,减温水量的调节应少量多次,避免汽温大幅度的波动。

如果减温水全部开足,过热蒸汽温度仍不能控制在额定范围内,应在不影响燃烧的情况下,适当减少过剩空气量;适当提高给水温度。适当降低锅炉负荷。

还可以用调节烟气挡板的方法调整处于尾部竖直烟道内再热器、过热器的吸热份额,适当关小烟气挡板,汽温下降,反之则上升。

烟气挡板调节虽然可提高整个机组的经济性,但调节范围小,速度慢。运行中一般以减温水调节为主要调节手段。

4 床温及汽温异常

遇到锅炉燃烧不稳定或运行情况变化时、汽机高加投停时、锅炉并炉时、投停给煤机时、锅炉吹灰时汽温会大幅度波动,此时要提前判断,及时调整。

返料器出现返料不连续时,床温也会忽高忽低,此时可适当降低一次风量,开大上料腿流化风来调整,使其尽快建立自平衡,逐步使床温趋于均衡。

汽温异常减温水阀门开关不到位时,要把自动改为手动调节,必要时应到就地,根据减温水流量调整手动阀门。

给煤量不均或流化风量不均能造成床温偏差大,左右床温的偏差,会使炉膛左右烟温及炉膛出口烟温出现偏差,造成炉膛内布置的屏式过热器与屏式再热器吸热不均,使过热汽温与再热汽温出现偏差。这时应及时调整左右给煤的均衡。如果布风不均匀还会造成局部不流化或床料被吹穿的现象,床温会出现异常,此时,可根据运行经验,通过调整左右流化风量,使床温趋于平衡。

篇3:汽温调整体会交流

关键词:汽温;主要因素;影响;调整

中图分类号:TK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36-02

毫无疑问,锅炉汽温是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须监视与调整的主要参数之一,锅炉汽温度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蒸汽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受热面超温爆管,蒸汽管道、汽轮机高压部分产生额外的热应力,从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而蒸汽温度过低将使机组的经济性降低,严重时可能产生水冲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1影响蒸汽汽温的主要因素

1.1主蒸汽压力的变化

主蒸汽压力对于过热汽温的影响是通过工质焓升分配和蒸汽比热容的变化实现的,过热蒸汽的比热容受压力影响较大,低压下额定汽温与饱和温度的差值增大,过热汽总焓升就会减小。当汽压降低时,饱和蒸汽焓值增加,汽化潜热增加,过热

热汽焓会减小,在燃烧量不变时,汽化潜热的增加使水冷壁产汽量(过热器流量)减少,相同传热量下的工质焓升增加,汽温升高;同理,汽压升高时,汽温就会降低。

1.2给水温度的影响

当给水温度降低时,如,高加的退出,在锅炉出力不变的情况下,低的给水温度势必导致燃料量的增加,致使炉内总辐射热和炉膛出口烟温差增加,辐射式过热器出口的汽温将升高;另一方面,对流式过热器烟气量及传热温差的增加会提高其出口汽温,二者变化的总和使过热汽温有较大的升高。这个升高比锅炉单纯增加负荷而给水温度不变时的影响要大。反之,当给水温度升高时,汽温就会降低。一般给水温度每降低3 ℃,过热汽温就升高约1 ℃。

1.3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

随着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的上移,炉膛出口烟温会升高。由于辐射式过热器和对流式过热器吸热量增加使汽温上升,所以,火焰中心位置对于过热汽温影响是很大的。在运行中影响火焰中心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3.1煤质

来自煤质影响的较大因素包括水分、挥发分、发热量和煤粉细度。煤质越差着火越晚,燃烧和燃尽过程越推迟,因此,最高火焰温度位置会上移,造成发热量降低,使用燃料量的增加和烟气量的增加,抬高了火焰中心,同时,使后面的对流换热增加。煤粉越粗,燃净越困难,致使火焰向炉膛出口移动。可以说,煤质差过热汽温升高,煤质好过热汽温降低。因该厂燃用的是洗中煤,煤质较稳定,因此,受煤质的影响较小。

1.3.2燃烧器运行方式

燃烧器的投退和负荷分配方式对改变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较大,多层燃烧器,投上层时火焰中心高,反之下移。减少上部二次风量或增大下部二次风量,即二次风的配风方式采用正宝塔配风,会使火焰中心上移。另外,对于摆动式燃烧器抬高或降低,燃烧器摆角也可改变火焰中心位置。

1.3.3炉底漏风

炉底漏风将使燃烧过程推迟,造成火焰中心位置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炉底水封破坏时。这种情况下,过热汽温反映很明显。

1.4制粉系统投退的影响

我厂采用的是直吹式制粉系统,当投停一台磨煤机时,炉内燃料量和燃烧工况将有较大的变化,导致炉膛出口烟温和烟气量的变化较大,过热汽温会有较大的波动。

1.5热面沾污程度的影响

炉膛水冷壁和过热器的沾污,对过热蒸汽温度的影响正好相反。若水冷壁结焦,炉内辐射换热量和水冷壁蒸发量会减少,炉膛出口温度和过热汽温则升高;若过热器积灰,过热器传热热阻会增大,造成对流传热量减少,过热汽温则降低,排烟温度反而升高。

1.6加减负荷速率的影响

负荷变动过快使汽温发生较大的波动,在动态过程中引起超温。在汽轮机跟随方式下,因燃料量和空气量的剧增,会造成过热器吸热量的增加,蒸汽流量和压力变化的滞后,过热汽焓增高,导致蒸汽温度超过额定值;在锅炉跟随方式下,情况正好相反,持续降低负荷会使汽温超过额定值。

影响再热汽温和过热汽温的因素基本相同。但是,再热蒸汽压力低,平均汽温高,因而,其比热容小于过热汽,因此,等量蒸汽在获得相同热量时,再热汽温的变化比过热蒸汽要大。所以,当工况变动时,再热汽温比过热汽温更敏感。

2运行中调整汽温的措施

运行中汽温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时间地超温不仅会导

致锅炉爆管,还会使汽缸、隔板、转子等金属部件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最终导致变形,损坏设备。蒸汽温度低,机组循环热效率会降低,温度过低,还会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负胀差增加,动静摩擦,轴向位移增加。针对本厂2号机组实际运行情况,给出合理的汽温调整方法。我厂机组调峰频繁,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如何通过提高汽温保证机组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2.1合理的磨组合方式

在低负荷180 MW,采用ABC磨组合和BCD磨组合运行方式情况下,参数的比较见表1。

表1磨组合方式的比较(单位:℃)

项别ABC磨组合BCD磨组合

主蒸汽温度540540

屏过后湿度530550

再热汽湿度533540

再热喷水开度0%20%

排烟湿度105115

由表1可以看出,BCD磨组合温度明显比ABC磨组合蒸汽温度高,排烟温度和减温水喷水量大,机组总体经济性有所下降。因此,合理的磨组合方式对汽温影响较大。

2.2提高屏过后温度

因为炉膛水平烟道从前到后布置为屏式过热器、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末级过热器。烟气首先流过屏式过热器,然后流过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因此,提高了屏式过热器蒸汽温度,其换热量减少,在负荷一定的情况下,烟气量则一定,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的吸热量会增加,再热汽温必将上升。但受炉膛管壁允许温度的限制,必须注意防止管壁超温。

2.3增大送风量

改变过量空气系数,注意供氧量不要太高,一般160 MW负荷供氧量在7%左右,注意防止送风机喘振。

2.4合理的配风方式

尽量采用正宝塔配风,注意炉膛出口两侧烟温偏差。

3结束语

总之,锅炉汽温是火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但由于影响汽温的因素较多,调节过程难度大,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树立起超前调节的思想。在气温发生变化时,应加强对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变化的关系,摸索出汽温调节的一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调整操作。

参考文献

1 陈敏生、陈瑞龙.锅炉调峰运行时低温再热器超温原因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2008(04).

2 孙科.1913 t/h超临界压力锅炉再热汽温低的原因分析[J].发电设备,2010(04).

On the Impact of Thermal Power Plant Boiler Steam

Temperature Factors and Adjustment Measures

Wang Bo

Abstract: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boiler steam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operational quality, steam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or too low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plant safety and economy. To this end,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impact of major thermal power plant boiler steam temperature of the main factors, and propose measures for steam temperature regulation, to guid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Key words: steam temperature; main factors; impact; adjustment

上一篇:宁墩中学清楚校园杂草活动方案下一篇:比赛场地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