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

2024-04-16

《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共12篇)

篇1:《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

北方有佳人

徐惠〔唐代〕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她向来有独来独往的名声,自认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修长的眉毛宛如柳叶,艳丽的面容好似盛开的桃花。金钏随着手腕的摇动发出响动,腰间的玉环因为舞步转换而发出鸣声。彩色的腰带与纤细的腰肢相得益彰,红色的衣衫衬着华丽的织成更加鲜艳。料想到(观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么重要,更觉得自己舞动的腰肢分外轻盈。

注释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号:宣称,宣扬。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柳叶:柳树的叶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细长之眉。金钏:舞女手臂上的配饰。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织成:名贵的丝织品。一顾:《战国策·燕策二》有经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赏析

从题目中的“赋得”二字可以看出,《赋得武方有佳人》是一首命题诗歌,诗题来自汉武帝时期李延年的名富:“武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既为限题拟古诗富,诗人创富就要受原诗题材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而徐惠的这首五言古诗,既保留了原诗那位佳人身上美丽且独立的特点,又有所创新。她另辟蹊径,使用铺陈手法,己角度描摹人物,使得笔下这位“佳人”形象鲜活,极富动感。

首句“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脱胎于李延年的“绝世而独立”,但富者的笔墨并没有放在”绝世",而是放在了“独立”上,虽然仍未脱六朝宫位浮艳诗风,但这“独立”二字,却位现出女主人公精神上的高洁,将一位极富才情看,舞姿翩然的佳人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得全篇境界大转。

接下去的三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极尽笔墨描写了佳人的容颜、服饰、腰身和舞姿之美。这位佳人,眉如柳叶,面如桃花,腕有金钏摇响,脚上玉环转鸣。她身着红色纱衫,配有艳丽华美的腰巾,舞姿轻盈,步态妩媚,真真一唐人玉女笑容可掬的彩塑流,全无汉家风仪。

更加难得的是,《赋得武方有佳人》不但全方位,己角度,有声有色的描写了佳人的气质,外貌和仪态,还在末尾一句写出了她的心理活动。“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因为君王的看重而觉得舞动的腰身更加轻盈,显然注入了富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虽然是在写其他女子,但又何尝不是富为妃嫔的徐惠本人性格和境遇的写照?故而,这首《赋得武方有佳人》,文面上是述李夫人独立倾城之美,实则也有顾影自怜之意,全可富富者的自画流来读。

对比徐惠这首《赋得武方有佳人》和李延年的原诗,虽同写武方之佳人,但李诗篇幅短,通过描写观者被佳人“一顾”,“二顾”后的反应来衬托佳人容貌舞姿之美,简洁朴素、接近口语;徐诗则篇幅稍长,华美流畅,注重藻饰;李诗侧面描写含蓄,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徐诗正面描写铺陈扬厉,细腻真实,形象性更强。明朝文学评论家钟惺虽然认为“脸上生”三字“落恶道矣”,却又认为“‘眉间发’尚雅,‘摇’字、‘转’字妙在有风度,‘宜’字,‘艳’字则有衿惜意矣”。可见徐惠此诗虽带有六朝诗雕琢藻饰,浮艳绮丽的痕迹,却已有所雅正,正如清朝人陆昶所评论的那样:“其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位制。”

徐惠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求早死。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篇2:《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

《佳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1)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2]

(2)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现代翻译:

1在中国的北方 有个姿色非常出众的女人并且还没有嫁人回眸一次全城的人都为她的美貌倾倒 再回眸全国的人都为她的绝色而惊叹就算用城或国家交换 也不见得有这样的绝色佳人了。

2苍莽的北国有一位冰肌雪肤的美人,她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幽处娴雅之性,更见超俗而出众;其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便就要降临其身!但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要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

赏析:

《李延年歌》有三点特色。

其一,出语夸张,欲扬故抑。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拟以至亡国之事。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其二,情真意切,溢于诗间。《李延年歌》一诗,除了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外,其表达的情感是十分真挚的。李延年歌咏的佳人是自己的胞妹。无论是出于对胞妹的深爱之情而望她有个辉煌的前途,还是出于利己之心而进献胞妹,其诗中表现出的赞美都是热切的。短短几句的小诗,“倾城”、“倾国”的字眼二度出现,推荐美人的主旨非常鲜明。先言有此绝美之人,再言美人的惊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恳切呼告:您难道不知这具有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人,一旦错过就再难得到了!拳拳之心意,殷切的情感,在一咏三叹之中挣到了充分的表达,产生了沁人心脾的感染力,拨动了汉武帝的心弦。

其三,以简胜繁,以虚生实。中国画以墨为颜色,色彩可谓少矣。但那单一的墨色却可在鉴赏者的脑海中幻化出缤纷的五彩。如同齐白石的画,空白可谓多矣,但那空白处却可使人想象出无限丰美的境界。《李延年歌》只是咏叹了佳人的无双而不作具体描绘,这就势必使佳人的形象成为神秘诱人的空白,从而激发起赏诗者对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当时在汉武帝的脑海中一定幻化出了世间最为美妙的女子形象。而后世的读诗者,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历史知识及其特有的心理素质,想象出各自心中的绝色佳人来。在歌咏美女的中国古诗中,有不少细描实写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之类。同时也不乏以侧描虚写取胜的佳篇。如《诗经·周南·关雎》,对女子品貌的描写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浓墨渲染的是男子对她的苦苦思恋、热烈追求和结合后的欢乐喜悦,以此显示出女子的美丽可爱。《李延年歌》显然也是以这种以虚生实的艺术手法取胜的。

《佳人》原文及翻译赏析2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面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里的《卫风·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注释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丈夫。

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旧人:佳人自称。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创作背景

篇3:《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

北方有佳人

作者:李延年  朝代:汉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篇4:《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

玉女摇仙佩·佳人

宋代 柳永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关。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双关 一作:双美)

译文

这美丽的人儿是徐飞琼身边的女伴,偶然离开了居住的天宫,流落人间,久久没有返回神仙的行列。随意的梳妆打扮,寻常的言语,却因为天生难自弃的姝丽,身边的女子都花容失色,无心争艳。想要把伊人比作珍贵的花朵,又害怕旁人笑话我,如此美丽的女子想要用花来形容,谈何容易?仔细想想,数不尽的奇花异草,都只是深红浅白的单调颜色而已。千种娇媚,万种风情,怎么比得上这眼前的女子,集各种世间的美丽于一身,万分宠爱,万分艳羡。

须知在华丽的堂舍,美人的绣阁之中,又有佳人在明月清风中相伴,怎忍把好时光轻易的抛弃。从古到今,难得才子佳人在盛壮之年双美遇合。就这样亲热的依偎着,也未抵得爱我材艺之情更深。愿你心地纯美,我也枕前言下,表达我深深的爱意。让我俩盟誓,今生永不分开。

注释

飞琼伴侣:与神仙为侣。飞琼,即许飞琼,传说中的仙女,西王母侍女。《汉武内传》:“王母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故宋词中多以喻歌舞吹奏的女子。李演《南乡子·夜宴燕子楼》:“天上许飞琼,吹下蓉笙染玉尘。”

珠宫:用珠宝装饰的宫殿。指仙人之居所。

行缀:指舞队行列。缀,连结。宋洪迈《夷坚丙志·桃源图》:“其押案节奏,舞蹈行缀,皆中音会。”

取次梳妆:随意打扮。取次,犹草草,任意随便。这里的“取次”与下文之“寻常”对举,都是不刻意的意思。

几多:多少。

姝丽:美丽。

葩:花。卉:草的总称。

争如:怎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争,犹怎也。”

忍:不忍,怎忍。此句为问句。

当年:正值盛年。

恁:如此,这样。

未消得:消不得,禁受不起。消,犹禁也。怜:爱。

奶奶:古代对女主人的称呼。

兰心蕙性:喻女性幽静高雅的品格。

断不:决不。孤:辜负。

鸳被:即鸳鸯被,又称合欢被,特指夫妻合用的被子。唐刘希夷《晚春》:“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赏析

此词题作“佳人”,叙写的对象是一美貌女子。

《玉女摇仙佩·佳人》这首词开篇即凌空飞来一句“飞琼伴侣,偶别珠官,未返神仙行缀”,凝神细思,原来是以“飞琼伴侣”喻指这位女子。仙女许飞琼曾为西王母“鼓震灵之簧”(《汉武内传》),作为她的女伴,这个女子自然也非同凡响了。更何况她是“偶别”仙宫,来到人间,再没有回到仙界去。如果说第一韵写了这位女子的超凡,下面的一韵则写了她的脱俗:随随便便地装束,寻寻常常地言语,便清丽过人,美艳超群。其超脱凡俗处,真不可以常人之心思之也。

人们常喜欢用名花喻美女,“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温庭筠《浣溪沙》其三),“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韦庄《女冠子》其二),“腰如纫柳脸如莲“(顾夐《荷叶杯》其七)……但柳永这首词“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几句,真是大畏唐突,尤见温存,又可悟翻旧为新之法。在词人的眼中,“奇葩艳卉”也不过是或红得浓重、或白得浅淡而已,哪里赶得上她如此多情,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艳娶质。词句明白如话却凭空出奇,突破了自古以名花喻美人的俗意。

从叙写的情事看,这首词的女主人公很可能是一位风尘女子,但词人将她写得那样脱俗,那样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正体现了柳永创作思想中闪光的一面,那就是把妓女当作人,把妓女当作倾诉衷情的对象。这种思想,在词的下阕得到了更为集中的体现。

从内容方面说,下阕主要写“我”与“佳人”的恩爱深情。就写法而言,下阕多有小的开合,又时而宕开一层,写情一步深似一步。

过片由“须信”领起,写良宵美景,不忍“把光阴轻弃”,一韵中三句间形成小的开合。接下来又宕开一层,写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有盛年相依相伴,故以“且恁相偎依”一句收住了这一层意思。既而笔致又深一层,点出了佳人所看重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我”的“多才多艺”。最后又有枕下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一个“断不”,语气决绝,以之收煞全词,产生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效果。

柳永在这首词中提出了一种进步的爱情观,即“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有进步色彩的社会意识,这种爱情模式冲破了封建的`门第观念,冲破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婚姻制度,对后世阐生了很大的影响。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官调》和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所表现出的“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主题思想,就是对这种爱情观的进一步阐发。而柳永的首倡之功,则是不可磨灭的。至于词中“愿奶奶……”这样的俚俗之语,历代评者多毁疵之,但就全词来看,此乃小瑕,不足以掩大瑜也。

清人沈谦认为将美女比作鲜花,已是陈腐老套,俗而又俗了。比喻的生命在新在活,在于出人寻常意想之外。“翻旧为新”,其实突出的还是一个“活”字。太白“云”、“花”并举,且反过来说,活了。屯田则推倒了说:若是以花来比此女,会惹人嗤笑,其实花也无法与她相比,她占尽人间之美,在她面前,“深红浅白”的花免不了也相形见绌了。词的上片只是写美人之风情万种,“千娇百媚”。她从仙女的舞队中走了出来,仿佛是来领略人世间的好天良夜,“皓月清风”。下阕则突出“我”的多才多艺,佳人合该配才子,写得深情款款,温存不尽。词以鸳梦好合作结,但梦只是梦,故于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中,亦含无尽的怅惘。后世词论家针对“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数句,以为其“轻薄”,甚至是“秽亵”。其实这里虽写得略嫌刻露,然下阕以“须信”领起,完全是想象之词,况且柳词往往是由歌女们被之以管弦,故不刻意避俗。倘金圣叹评此词,想来非但不会指责,甚或以为是自然而然,文势之趋也。更甚或以为病诟者冬烘,头巾气太重亦未可知。全篇体现出柳词善于铺叙,流利婉转的词风,纡徐取势,迷离缥缈,令人含味不尽。最是“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数句,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举重若轻,笔墨简约,词家匠意文心,正须从此等细微处观之。

创作背景

篇5:杜甫《佳人》原文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佳人

唐代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篇6:绝代佳人成语故事

【注音】jué dài jiā rén

【出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

【解释】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女子极为美貌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如花似玉、出水芙蓉

【相反词】青面獠牙

【同韵词】逸群绝伦、深山密林、朝梁暮陈、卖俏倚门、约己爱民、拟非其伦、慰荐抚循、出鬼入神、行化如神、天之僇民、......

【年代】古代

【谜语】最漂亮的女人

【日语】絶代の佳人(かん)

【成语故事】汉朝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绝代佳人,一见倾城,再顾倾国。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召见李延年的妹妹并封她为夫人,生下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十分宠爱这个绝色夫人

【成语示列】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 宋·辛弃疾《满江红》词

【成语例举】

◎ 熊爷手里捏着酒杯,眯缝着小眼珠子,兴致很浓地欣赏着手下怎样征服这个绝代佳人,他相信"鹰爪子"会把这块又嫩又香的好肉端到他的嘴边,让他一人津津有味地品尝。

◎ 万叶说,其实说出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本来,直率和赤裸也是"绝代佳人"的表征之一。

◎ 万叶强调说,一个人,除了身体,除了实实在在的身体,还有什么是他自己的呢?万叶为了证明她的观点成立,举出她同校、同班、同宿舍的一些同学为例,说她们都是典型的"绝代佳人"。

◎ 因为身体、容貌是"绝代佳人"的主要本钱,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 教历史的中老师始终不相信正宗的"绝代佳人"和拉格鲁瓦会同时出现在他的面前。

◎ 这种征服往往只求过程不求结果,也不要后代(否则就无法体现"绝代"二字了)……由此可知,"绝代佳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往往就在青春期的五六年或七八年,绝对不会超过十年。

◎ 绝代佳人"是什么?就是用名牌的身体去追求和拥有名牌的`男人和名牌的时装。"

篇7:荷叶杯・绝代佳人难得

yī shuāng chóu dài yuǎn shān méi ,bú rěn gèng sī wéi 。

xián yǎn cuì píng jīn fèng ,cán mèng ,luó mù huà táng kōng 。

篇8:民国绝代佳人林微因经典语录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像烟――

像烟。

――林徽因《雨后天》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

你展开象个千辨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林徽因《仍然》

是你,是花,是梦,打这儿过,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

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苛责别人,不难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难别人所不能,更不愿运命或是上帝,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种人性混合做成的纠纷,人性又就是那么一回事,脱不掉生理、心理、环境习惯先天特质的凑合!把道德放大了讲,别裁判或裁削自己。任性到损害旁人是如果你不忍,你就根本办不到任性的事(如果你办得到,那你那种残忍,便是你自己性格里的一点特性,也用不找过分的去纠正),想做的事太多,并且互相冲突时,拣最想做――想做到顾不得旁的牺牲――的事做,未做时心中发生纠纷时免不了的,做后最用不着后悔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地爱过这伟大的变换?

――林徽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 此时,我却是完全的一个糊涂!习惯上我说,每桩事都像是造物的意旨,归根都是运命,但我明知道每桩事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里面烙印着!我也知道每一个日子是多少机缘巧合凑拢来拼成的团,但我也疑问期间的摆布谁是主宰。据我看来: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更是一场悲剧的主干!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融;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日子一天一天向前转,昨日和昨日堆垒起来混成一片不可避脱的背景,做成我们周遭的墙壁或气氲,那么结实又那么飘渺,使我们每一个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主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力!”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山中一个夏夜,深得 象没有底一样; 黑影,松林密密的; 周围没有点光亮。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 象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林徽因《山中一个夏夜》

那梅花来说吧,一串串丹红的结蕊缀在秀劲的傲骨上,最可爱,最可赏,等半绽将开地错落在老枝上时,你便会心跳!梅花最怕开;开了便没话说。索性惨了,沁香拂散同夜里炉火都成了一种温存的凄凉。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地爱过这伟大的变换?

――林徽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话不用再说了,现在一切都是这么彼此,这么共同,个别的情绪这么不相干。当前的艰苦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充满整一个民族,整一个时代!我们今天所叫做生活的,过后它便是历史。客观的无疑我们彼此所熟识的艰苦正在展开一个大时代。所以别忽略了我们现在彼此地点点头。且最好让我们共同酸甜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的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林徽因《静坐》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分享到微信

我站在香山,

向远处看……

茫茫的雨后天,

霞光,

那么远……

喜欢(14)

加入句集

添加评论

际柠、泠

分享到微信

一曲溪涧,日夜流水,

生是种奔逝,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林徽因《死是安慰》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帷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生活只是一股力,死亡是一片沉默的恨。

――林徽因《彼此》

不过我同你有大不同处:凡是在横溢奔放的情感中时,我便觉到抓住一种生活的意义,即使这横溢奔放的情感所发生的行为上纠纷是快乐与苦辣对渗的性质,我也不难过不在乎。我认定了生活本身原质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以下我情愿也随着赔偿这天赐的幸福,埋在悲痛,纠纷,失望,无望,寂寞中挨过若干时候,好像等自己的血来在创伤上结痂一样!一切我都在无声中忍受,默默地等天来布置我,没有一句话说!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分享到微信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惆;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旅程,只是所走的的路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发生的故事亦不同.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

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我是没有出过门的,没有动身之前不容易动,走出了之后却就不知道如何流落才好。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风轻云淡,岁月安好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林徽因《情愿》

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你。

难怪她说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林徽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腊,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林徽因《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们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有些缘分只 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有些缘分却落地生根,扎进了你的生命中,从此 纠缠不清。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林徽因《笑》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林徽因《那一晚》

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

――林徽因《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林徽因《笑》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篇9:《赋得北方有佳人》原文及译文

修长的眉毛宛如柳叶,艳丽的面容好似盛开的桃花。

金钏随着手腕的摇动发出响动,腰间的玉环因为舞步转换而发出鸣声。

彩色的腰带与纤细的腰肢相得益彰,红色的衣衫衬着华丽的织成更加鲜艳。

篇10:《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佳人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体裁:七绝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篇11:《佳人·绝代有佳人》诗词翻译及赏析

佳人览镜

作者:施肩吾朝代:唐体裁:七绝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

篇12:《乱世佳人》赏析

《乱世佳人》是根据小说《飘》改编而来,《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我感动。

郝思嘉:她没有埃伦的温柔娴熟,有教养,她有的是精明能干的头脑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冲劲;她没有媚兰的善解人意,而是张扬放肆,敢爱敢恨。他继承了父亲的豪爽、暴躁的性格,又接受了母亲大家闺秀的教育,造就了她矛盾而富有特点的性格。

郝思嘉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她的自信,正是因为她的自信赋予了她足够的勇气,她敢于向就要结婚的艾希莉表白,敢于与男人们调情并在冲动之下嫁给查尔斯,敢于抛弃自尊向瑞德请求帮忙保住塔拉,敢于杀死欲行不轨的北佬。她自己深信着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得她神采奕奕、魅力无穷。她有着绝对的责任心,当希礼抛下媚兰参战,仅是一个口头托付,让她在混乱的亚特兰大不顾自身安危照顾她当时打心里不喜欢的媚兰。当她带着刚生完孩子,病恹恹的媚兰逃难回塔拉时,作为嘉乐和埃伦的长女,她又不得不负起照顾两个妹妹和已经失去理智的父亲的责任,她原本是塔拉的小主人,但此时她却得放下夫人的身段亲自劳动,亲自参与耕种,即使如此,她从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她有这个责任,来拯救与重建这个命运多舛的家族。

也许,郝思嘉身上有太多不好的性格,她固执、拜金、吝啬,她背叛当时妇女的道德观;剥削手下囚犯的劳动,但是人无完人,这一切并不能成为否定她的理由,她任何的缺点都不能掩盖她性格中的亮点。

上一篇:电子白板与教学听课心得范文下一篇:小草和大树读后感读书心得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