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2024-04-30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共6篇)

篇1: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2011年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李霄炫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二、反复尝试教学方式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

三、经常总结和反思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四、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欢哪个老师的话,那么我一定学不好他所教的这门课,所以我总是努力去喜欢每一个老师。”既然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2年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李霄炫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随着课改的深入,从很多教学观摩课上不难发现:教师很少有教学示范,只是动嘴动电脑,表面上花样百出,其实任何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同样可以借鉴操作。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只追求了广度而放弃了学习的深度,学生难以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但是教师的示范会不会在课堂上造成孩子单纯模仿的环境和氛围,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使孩子又失去了主动性,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与教学课标有所违背?真让人进退两难。如果我们把简单的教师示范改为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实践,效果就很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转化成为孩

子中的一份子,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能够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朋友。在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实践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发现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一些具有关键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既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又大大减少了孩子们学习实践时的盲目性,在学生遇见凭自己能力确实难以克服的问题时,教师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指导示范操作,与他们一同战胜困难。在学习指导中,有些教师言语重复,唠叨不停,这样不仅难以清楚地表达意思,有时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实际过程中指导要适当。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与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

我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既是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更是开阔学生视野、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2013年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李霄炫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它同时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这已是学术界,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共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从最基础的认读开始的。再高深的理论,都必须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通过阅读来学习理解,最终获得生命力。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也彰显出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语言性、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要求通过语文学习,掌握并最终形成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这四大技能中,我认为“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是关键。这里的读,特指的是阅读能力。几乎所有的语文科教师都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关键点。

阅读,我认为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第三,规划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策略,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1、高一学年进行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2、高二学年,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3、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培养高分层生的关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过程。相信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阅读知识,再加上恰当的个人技巧,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也必将有效地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

篇2: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王波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线全体教师思考的问题,探索的问题,更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今的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今天。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中间,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课堂提问这个自己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是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也会很积极很主动,学习效果就会很好;反之呢,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就差一些。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为提问而提问,提的是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效提问、无效提问。那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提问呢?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

1、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最原始,却又是最有效的提问方法。教师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问题提出后,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提问启发,重在“善诱”,要启发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所以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为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

2、开放性,广泛性

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进而答案也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第二,提问对象的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学有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更要在我们的提问范畴内,如果这部分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我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失败的。

3、适度性,梯度性 对难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梯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我们很常见的,如“对不对”之类的无效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这样的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投教师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真正的课堂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4、反馈性

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是课堂提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恰当的回应方式会引起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及时正确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既可以纠正错误,强化学习动机,又可以激发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批评、训斥等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而肯定、赞扬的积极反馈方式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这就要教师主动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提问理念,掌握促进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想进行有效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问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要自然安祥,以亲切的眼神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学生思维正确,也许学生思维出错,无论怎样的答案,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创设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才能使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才能消除学生的诸多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

2、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

课堂上低效重复的提问制约了我们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觉得要尽量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质,让问题少,让问题精,这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理由是什么?与其他同学的回答比你要怎么改?你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如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课前提问时只设计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前几课对三角形的研究,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我想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是在认真听课的学生就都会自觉地在脑中搜寻他所掌握的关于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就是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的问题,却能很有效地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旧知,这的确值得我们学习。问题很简单,方式很简单,达到的效果却很不一般。长时间的教学,使自己深刻感觉:问题设计的如何,课堂质量真是不一样啊!,看来问题的设计还真需要我们老师下一番工夫啊!

3、掌握提问的言语策略

提问的言语特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课堂内师生间交往的主要形式就是言语交往,其中教师提问的言语是传达信息,刺激学生思想的主要工具。教师提问的言语既有在对话言语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即谈话双方互为听众,互相支持的情景性言语的特点,又具有独白言语所特有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节奏性的特点,从而避免对话言语的随意性、间断性。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间接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节奏性。而提问与陈述、祈使相比是一种更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如果教师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引问.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或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但是,如果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引问加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提问的话,可使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景,使得他必须集中精神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潜能来分析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质量,提高课堂质量。

4、要善于使用等候策略

在教师的提问前、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之间、在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评价之间,教师要有意识的停顿,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等候策略。等待对激活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学会把等候时间从1秒钟增加到3-5秒钟(特别是对于高水平的问题)时,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将出现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收获。当然,等待的时间并不是机械固定的,也并不是越长越好,等待的时间与问题的思维水平层级相关。思维水平层级越低,所需要的等候时间就越少;反之,需要的等候时间就越长。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问题水平确定自己的等候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时能正确把握住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与粗暴地打断沉默,急不可耐地寻求学生的答案相比,在从容的沉默后,教师更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更可能与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因为在这个“时间差”里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

篇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一、改变的传统观念,鼓励自主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阅读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阅读教学不是老师讲学生听,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借助语境或创设情境,将学生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关直觉经验提取出来,从而实现与文本语言的相似匹配与相似激活。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直觉经验,教师也可以借助投影或多媒体来展示相关的形象化资料,使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直觉经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最大限度地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方法,让他们都能主动地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得发展。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变为个人的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二、在“读”中领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而且,有感情地朗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实,朗读和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朗读和背诵。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开展探究性阅读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地指最后大火突起,气氛紧张,观众不能自持,“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讲析中我先让学生疏通文意,有表情朗读。再选出一部分学生模仿口技表演,其余学生扮演观众,表演观众的表现。学生们的模仿虽然达不到演员的水平,可也有模有样,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背诵全文就简单多了。最后,我播放了一段口技录音,让学生结合听时感受,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师的煽情还可以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上综合实践课《戏曲大舞台》时,就在教室里贴上了学生在课前制作的脸谱。一进教室,浓郁的戏曲氛围扑面而来。由于是学生亲手制作的,教师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他们很高兴,上这节课也就分出,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而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形成,离不开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述、唱、画、演、问、比、思、写活动,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读述结合、读唱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读问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教师则主要担当阅读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加强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传统观念,改变阅读教学中的“你不想学,我让你学;你不会学,我逼你学;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因为阅读活动不应只是文字符号的识别过程,而是思维过程,更应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不可忽视,这是由小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少,更缺乏实际的生活经历和经验,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创设情境,将学生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直觉经验提取出来,激活其思维,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的经验和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领会课文的内容和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不能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新。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潜能的开发;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种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迁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外认真和开心。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在着装上有所讲究。不同的课文配以不同的服饰,也能带动教学。比如《春》,教师可以选择色彩明亮的衣服,比如绿色,生机盎然,与课文意境切合。

篇4:如何有效进行写作教学

一 改变授课方法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题目,然后学生就独自开始写作,各自完成这篇作文后,就交给老师批改。结果学生就常常觉得写作是一件即枯燥有困难的事,越写就越觉得没多大意思,而老师也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欠佳,大量的批改工作压的老师喘不过气来。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our city’ ,我告诉学生写作的要求,给出20分钟的时间完成这篇作文。我采取了以下具体步骤;

1.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学生做笔记,记录讨论情况。学生在讨论期间,我们班上来回走动,并参与帮助学生的讨论,给学生提供他们不会的单词或短语。

2.讨论结束后,由执笔者将所有的记录的大家讨论情况连成短文,然后读给大家听,同组人提出修改意见。

3.成稿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朗读本组作品,以征得其他組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同时各组利用这样的一个机会互相对比,形成了一个竞争的场面。

4.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将作文抄写到黑板上,以书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这样可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一个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最后有一组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Qingdao is a splendid sea-said city .It is famous for its fantastic beer .And visitors to Qingdao love the fresh and unpolluted seafood .Trav-ellers from home and abroad enjoy the fasicinating and picturesque scenery here.

这样的写作课不仅是学生练习了写作技巧,同时还练习了听,说,读,写的技巧,使写作课一改以往单调,枯燥的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增加了课堂交际气氛。

二 改变作文批改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每天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很难拿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做作文,往往是布置一篇作文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之后教师常常得花一周的时间才能将学生的作文一一批改完。但是教师废了大量的力气给学生批改作文,发给学生后有些学生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仍到一边去了,所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作文的批改方式。

首先我觉得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仅仅使教师的工作,教师更应该为学生的写作草稿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于是我往往是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便在他们中间来回走动,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同时我也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纠正;然后利用课堂集体批改,尤其是在control writing[控制练习]中,这样我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纠正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有时候,我让学生互相批改,是批改过程成为学习过程,增加了学生交流的机会。

三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有三个阶段 熟悉技能[familiarization],控制练习[control practice],自由练习[free practice]。

1.熟悉技能

当我们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就应该通过某种途径将其展示给学生。我在教会学生如何写通知时是这样做的。将高一课本第六单元Lesson21中的一个通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白怎样发通知应包括的内容。

2.控制练习

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在熟悉技能阶段了解到的写作技能。通过控制练习来强化该项技能。所有练习过程形同copying,以减少犯错误的机率,办证所有学生的参与,并且有话可说,因此难度很小,通过机械练习,熟悉新技能。在控制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以自由写作奠定基础。

3.自由写作

在此阶段,学生运用前两个阶段已经学过的技能参与一些真正的写作活动,从而达到运用该技能的最终目的。在这一阶段我注意到自由写作的主题必须与要求学生掌握的新技能密切相关。新布置的写作与前几个阶段有联系,同时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发挥。

四、引导学生在提高书面表达文采上下功夫

1.训练学生写好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作文往往开头句使人眼前一亮,产生好感,这样才能使阅卷人有信心读下去,同样一个好结尾能给人回味无穷。

2.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措辞

古人曾以“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绿”字的妙用而征服了古今读者,可见巧语词汇会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5: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常规的备课误区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勿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记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须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他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设计准备,实施调控和检核评价,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二、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遵循由易到难的授课规律

面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难点,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下面是几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比较,深入浅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浅入浅出→低效;浅入深出→无效。

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面与参与度

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时应做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有专家曾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了统计: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动手、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句俗语:我听到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尝试从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注意提问的艺术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正确作答,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快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

4、赏识教育

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次次的表扬,强化、巩固这些“闪光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有一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但从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许多人也许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试验:有人把16个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成两组,称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结果这4人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实发展成了非常优异的学生,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5、重视合作与质疑

合作与质疑的品质,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品质,因此,我们的课堂务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合作与质疑。对于合作的使用应注意:所给的合作项目要有合作的必要性,必须要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帮助才能形成某种共识。小组合作时还应指定小组长与记录人,作好合作结果汇报。通过合作,不仅解决了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质疑时要注意:首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相信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事实上,你如果运用了就会发现,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在上一次泸县的语文优质课选拔赛时,有一位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有学生问:“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为什么课文中有看到他们骑着牛儿来往?”你看,这问题提得多么可爱!另外,在质疑时,应多给学生鼓励(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原创方法是智慧的,多种方法是高明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适时回顾复习,适当测评,开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反馈手段之一。长期光讲不练,不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也会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率。同时,适当的教学压力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时给学生以紧张感,让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抓实集体备课。要切实克服网上下载教案、照搬旧教案、一人备多人共用等不足,切实解决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等问题,全面推进“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首先要备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其次要备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再次要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素材,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学案设计的有效性

改革讲稿式的知识性备课,推行教学案一体化。“学案”设计项目包括: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诊断和教师活动等环节。其中,“学习过程”要包括:①学习任务。即让学生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等。②学习活动。即让学生活动或思考的内容记录等。③学习交流。即让学生交流研讨学习困惑与体会,反思拓展的问题等。④学习总结。即让学生总结结论或规律等。“教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情境设计、教师组织性或讲解性语言设计、偶发问题预设及处理方式设计、拓展延伸的结论或规律等。

“教学案”要以设计学习活动为主,其设计策略包括:①任务驱动。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学习活动。②问题驱动。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活动。③反思驱动。把拓展延伸的内容转化为反思性问题,通过反思促进学生全面、深层地理解知识。④应用驱动。把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理解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要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要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二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四要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五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提高训练检测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还要做到有效训练的“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坚持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坚持做到讲评之前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5.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重视学科竞赛辅导,对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各类学科竞赛,要成立辅导小组,制订辅导计划,狠抓落实,力争培养更多的学科尖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因人制宜、分类分层,实现培优拔尖和纠偏辅弱的落实到位。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课型

1、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把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倡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复习与练习的时间,通过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课。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5、自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由支配自习课的时间,或完成当天作业,或预习新课,或查漏补缺、促优补弱。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自习课,探索有效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扎实、细致的学风。

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们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我们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就要在课堂上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就要在课堂上实施人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拥有自我尊严,就应该把好握教材,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回家作业,就要在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数学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除了做好上述环节外,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回家作业,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也是实行有效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和布置回家作业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目的。(2)针对性练习:这是新授后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3)操作性练

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是我们学校初中组常用的方法。(4)口述性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学校的高中组常用这种方法。(5)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解题的技能技巧。(6)比较性练习:通过让学生寻同辨异,寻找问题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7)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基本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摆脱机械模的思维定势。(8)开拓性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时,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十分注意(1)分层辅导,常常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

篇6: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1.记录教学日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教学日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通过分析这些记录,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听取学生反馈: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评教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请同行观摩:同行教师可以发现教师自己难以察觉的问题,提出宝贵的建议。教师可以在同行观摩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

4.反思教学成果: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成果,包括学生的成绩、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通过分析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向。

5.反思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思考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六年级生命作文:生命的启示作文500字下一篇:茶楼新员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