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与培育模式探析

2024-04-30

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与培育模式探析(共4篇)

篇1: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与培育模式探析

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与培育模式探析

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具有其优势,但也存在龄组、林种结构不合理,林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从林业生产实际出发,浙中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与生态建设可采用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可为指导该地区科学地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等提供参考.

作 者:陈迁进 刘传达 CHEN Qian-jin LIU Chuan-da  作者单位:陈迁进,CHEN Qian-jin(浙江省金华市林业局,浙江,金华,321017)

刘传达,LIU Chuan-da(浙江省云和县林业局,浙江,云和,323600)

刊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0(3) 分类号:S757.3 关键词:金衢丽地区   森林资源   生态建设   培育模式  

篇2: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与培育模式探析

关键词:山地油松苗,陕西北部地区,培育特点,策略

1 在山地油松苗培育过程中正确的选择苗圃地

1.1 土石山地苗圃地的选择

在土石山地培育油松苗应该选择乔木和灌木生长稠密, 土层深厚, 能够背风和防寒的处于阴面和半阴面的山坡。除此之外, 在选择油松苗培育地过程中, 应该尽可能选择腐殖质较多, 病虫害相对较少, 地势较为平缓, 土质疏松, 弃耕时间较长的荒地, 尤其是弃耕10年以上的荒地。荒地的土壤以沙壤或者轻沙壤最为适宜, 山地的坡度在30°以下较为适宜, 并且苗圃地所处的位置应该位于山坡的中部和下部地区, 或者位于山洼的小块阶地, 切记不要将苗圃地选择在风口区和山顶地区。

1.2 土质丘陵山地苗圃地的选择

在土质丘陵山地选择苗圃地应该选择在土层深厚, 能够背风避寒, 生长有山杨和桦木的林地, 并且尽可能选择荒废多年的耕地作为苗圃地, 但是要注意这些荒废的耕地以黑褐色土壤最为适宜, 不要在低洼地培育油松苗。油松苗培育地点在山地中所处的位置应该位于地势较为平缓, 坡度在15°以下的二阶台地。

2 做好整地和播种工作

在陕西北部地区的山地正确的选好培育油松苗的种植基地之后, 应该做好整地和种植油松苗工作。由于陕西北部地区山地分为土石山地和土质丘陵山地, 因此在整地和播种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山地的特点和具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整地和播种工作。

2.1 土石山地苗圃地整地和播种

在土石山地进行整地的时间应该在先年的秋季最为适宜、由于土石山地的坡度相对较大,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因此整地的面积要有所控制, 不要过大, 可以沿着山坡的等高线修筑水平梯田, 宽度在1.2~1.5m之间较为适宜, 床长应该根据具体的山地地形而定, 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除此之外, 陕西北部地区在春季很容易发生干旱, 可以保留一些乔木在苗圃中, 保持林木的郁闭度, 以便于幼苗遮荫。在整地过程中应该挖深30cm左右, 要多次翻耙, 保证土壤的松软, 还要将苗圃中的树根、石头清理干净, 有助于油松种子发芽和幼苗的成长。与此同时, 在结合整地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消毒, 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2 土质丘陵山地苗圃地整地和播种

土质丘陵山地苗圃地的坡度较为平缓, 有利于控制水土, 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可以实行块状育苗, 通常情况下每块以约0.33hm2较为适宜。在整地过程中苗圃地中不要保留任何树木, 便于油松苗木获得较好的光照, 增加苗木的日照时间。

3 陕西北部地区山地油松苗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由于油松苗的发芽的温度以20℃左右最为适宜, 因此, 陕西北部地区土石山地油松苗的播种时间应该在四月中旬。土石山地油松苗的播种方法应该因地制宜, 通常情况下以南北向条播效果最佳。如果在梯田式苗圃地, 在相对较为狭窄的苗床进行条播, 有利于提高产苗量。在播种过程中, 要用耕锄开沟, 保证沟底平整, 然后将种子撒播在沟底, 覆土厚度应该在2cm左右。播种完成后进行镇压, 能够让种子和土壤紧密的接触。在陕西北部地区土质丘陵山地的苗圃地油松苗的播种时间应该在四月下旬, 由于土质丘陵山地气候非常不稳定, 很容易遭受晚霜的侵害, 土壤温度回升速度相当较慢, 导致播种时间相对较晚。播种方法基本上采用以南北向的条播, 播种基本操作和土石山地的播种方式是一致的, 不过种子的覆土厚度较浅, 在1~1.5cm之间。

4 油松幼苗管理的特点

在油松幼苗生长过程中分为出苗期、生长期、速生期和生长休止期四个时期, 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应该采用不同的管理特点。在出苗期, 播种后要尽可能的保持土墒, 避免发生板结。在种子播下时, 要及时的投撒毒饵预防鸟兽的危害。在生长期应该做好防治立枯病和鸟兽的侵害, 还要重视防涝和防淤。在速生期应该及时的除草、施肥和松土, 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加快苗木木质化, 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在生长休止期应该做好防治病虫害和清理苗圃地的积水, 能够避免幼苗遭受危害。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山地油松苗在陕西北部地区的培育特点与策略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从中深刻的认识到在陕西北部地区的山区培育油松苗应该注意山地的类型, 在培育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培育, 从而保证油松苗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田颖锐, 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2]芦根良, 陈永卫.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 2005 (3)

篇3: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与培育模式探析

关键词:民族地区 思想政治教育 资源

一、资源的含义与特点

人们对于资源的理解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少、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资源的理解大多是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资源含义明确,但内涵狭窄;随着加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日益繁多,资源也进入了市场。工业社会时期的到来刺激了人们的需求水平,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迅速上升,并且使资源的范围延伸到了社会资源的领域。人们开始依靠科技、人才、资本等资源。王子平的《资源论》将资源定义为:“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着,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多的依靠知识、信息等资源,拓宽了资源使用的领域及其内涵。科尔曼认为“资源是那些能满足人们需要和利益的物品、非物品(例如信息)以及事件(例如选举)(1990)”。[2]这种界定不再局限于经济学,而包含了教育学、政治学等各学科、领域。

因此,本文认为对于资源含义的理解必须坚持一条原则即将资源的理解置于动态过程中,对于资源含义的理解应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去考察。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所谓资源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内,能够被利用主体开发、利用的,并且能够实现利用主体期望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资源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过程性。资源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形成具有历史性,资源的含义也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越来越丰富、分类越来越精细,因此,对于资源概念的使用应有一定的实效限制。二是相对性。由于当前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所能开发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从长远来看人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又是无限的,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的。因此,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是相对的。三是相关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资源之间也不例外。在使用某种资源时,必然会同时带动或消耗另外一种或多种资源,这也是资源系统性的一种体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与特点

目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陈华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陈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有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功能和价值的,且被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切存在。”[4]罗洪铁教授将其定义为“在阶级社会中,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并不断丰富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利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的实施产生重要作用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5];傅安洲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一个国家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治主体可以用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维系政治体系和政治秩序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性资源。”[6]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每个定义都有其侧重。陈华洲、陈清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而傅安洲等人则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然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既不能只侧重于教育性,也不能只侧重于政治性。另一方面,每一个定义几乎都精简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本质,但对于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确切指什么没有明确阐述。因此,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以抽象的概括后,应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作明确界定。故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助于培育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具备以下特性:一是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服务的资源也必须与阶级利益相统一。二是教育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且能够融入到一定教育方式中才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三是超越性。这是相对于资源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消耗性来阐述的,经济学中要想创造一定的财富,就要以耗损一定的资源为前提。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旦挖掘出了相应资源,在今后反复利用资源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会越发强大。

三、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与特点

对于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徐柏才等人将其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开发利用以更好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因素。”[7]然而,本文更加赞同佟斐将其定义为“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本民族地区所特有的,能够被教育主体开发和利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本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及其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意义或潜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8]这样的定义更加透彻、全面。本文认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发利用的,具有少数民族特性的,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除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性。我国国土广袤,不同的地理位置、季节气候决定了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东南部与西北部所能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相差很大。二是民族性。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了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必然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三是多样性。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本地、本民族的特有资源,还包括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相对于一般地区来说其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四是易接受性与持久性。对于民族地区的受教育者来说,利用本地区、本民族的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感觉更加亲切且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这样的资源始终伴随着受教育者,只有利用此类资源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其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会真正见到实效,也才会内化于心。五是科学与非科学相结合。这里的非科学主要指宗教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受教育者大多具有宗教信仰且信仰坚定,若能合理利用宗教资源,对于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子平,冯百侠,徐静珍.资源论.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

[2]Coleman,J.s.:Foundations of SocialTheor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32.

[3]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4.

[4]陈清.思想政治工作资源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36.

[5]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5.

[6]傅安洲,阮一凡,王兴.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7).

[7]徐柏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學导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82.

篇4:浙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与培育模式探析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的社会取向不同,它必需以学生为本,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心理需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和心理发展三个方面)。在满足其合理需要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的客观需求,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

2.培育、预防并举

在心理课中要以培育应有的心理素质、预防带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为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培育和自我保健的意识与能力。而对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则需要依靠个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不可企求在心理课上得到全部解决。

3.宜四重四轻。

即重内化、轻灌输,重能力、轻知识,重参与、轻旁观,重实效、轻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有关的观念、意识都要力求学生的主动内化,避免简单地灌输。重视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培育能力和心理保健能力的形成,而不能仅满足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心理课要追求实际效果,必需以学生是否感到有效、有趣为主要标准;不必拘泥于某一形式,而应灵活多样。

4.师生是人格平等的朋友关系

在心理课上,教师与学生不是单纯教与学的关系,更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是朋友。在心理课上,教师应该注意营造轻松、安全的人际氛围,以便学生敞开心扉,促进课堂沟通与活动、讨论的开展。

由于心理课有其独特的目的、任务和特点,因而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的要求。

如果不顾心理课的特点,一味照搬原有的学科教学模式,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如果教师将心理课上成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课,而不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心理需要,就可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起不到心理课应有的作用;如果将其变成说教味明显的思想教育、观念灌输课,就可能使学生感到压抑、甚至反感;如果拘泥于字、词、句的解释,而忽视其独特任务,就可能偏离心理课的目的,变成语文课;如果仅仅突出心理的生理机制方面的理论,而忽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就可能成为生物课;如果仅为了活跃而片面追求活动、形式,而无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无计划、无适当的组织,就容易流于形式,最终成为无实际效果的自由活动课;如果拘泥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而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也会削弱集中辅导的效果,演变成个别心理辅导;如果过分强调知识、概念,沿用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不仅会制约其育心、护心目的的实现,而且可能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影响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二、心理课的八步法模式

要想实现心理课的目的,提高其实效性,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经过以下八个基本阶段,简称八步法模式。

一要知其所需,明白学生想“怎样”

在某一教育活动开始前,首先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弄清教育对象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教育内容,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辅导。

二要明之以理。帮助学生明白应该“这样”

认识是情感、意向和行为取向的基础。对于心理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价值的认同、评价,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学生的自我训练活动。

每堂心理课都有着一定的目的,例如,培养某种心理品质、训练某一心理能力、预防或者矫治某种心理问题、矫正某种不良行为等。要想达到目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依靠传统的说教、简单的灌输,更不能依靠强迫命令,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活动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竞赛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进行。

三要弄清现状,使学生明白自己实际“怎样”

心理素质的优化只有从每个学生的现有心理基础出发,明确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才能确定自我优化以及矫治的重点。教师应让学生对照自我认同的客观要求,结合自身的心理与行为进行自我检查;或运用科学的心理量表进行自我检测,也可主动请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有关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对自身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找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找到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四要激发其“内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这样”

内在动力是人的主动实践的力量源泉。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具体的分析,使其自发地产生“我想这样、我要这样”的内在需求与强烈意愿。

五要授之以法,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这样”

心理素质的优化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有科学知识的武装。正确、有效的方法可以避免盲目、蛮干,减少错误行动,少走弯路。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心理目标,有选择地传授一些必需的心理学以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我预防和自我矫治的实际能力,并自主地做出切实可行的自我优化或自我矫治计划。

六要见之以行,帮助学生坚持“这样”

心理素质的优化不能单纯依靠心理知识的掌握,它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进行训练,并持之以恒。正所谓“润心”细无声。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自愿的长期的训练活动来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教要适时、适当地通过肯定、表扬等良性刺激激励学生,强化其内在动力和信心。同时在必要时,需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度的自我惩罚,以便使学生能按照训练计划与目标坚持下去。

七要查其实效。看学生最终是否已经“这样”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际效果。一方面,教师应对部分重点对象进行必要的跟踪检查,运用检测工具、日常观察、社会评价等手段进行效果评估。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我训练计划,参照有关目标进行自我检查。

八要总结升华,加以迁移

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加以总结、完善和升华。对其成功的方面要及时肯定,对于不完善的方面,要找出具体原因,以免重蹈覆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策略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

上一篇:6级优秀作文下一篇: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