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

2024-04-30

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共8篇)

篇1: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

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

初洗

1.拆开各部件,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

2.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各孔道,内镜的轴件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3.内镜附件如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送洗

1.内镜初洗后立即放入专用器械盒

2.如果是感染器械要在盒盖上用红笔注明感染源 3.置于内镜运送车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

酶洗

1.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2.将擦干后在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浸泡5分钟,或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3.镜头于酶液中手洗

4.每清洗一次内镜更换多酶洗液

次洗(脱酶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2.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去除残留的多酶,冲洗时间要大于5分钟

漂洗

用纯净水再次冲洗

干燥

1.用纱布将内镜外表面的水分擦干

2.再用高压水枪将内镜各管腔内的水分冲干

灭菌

1.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2.根据内镜的样式选择不同的灭菌程序

贮存

1.灭菌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传给手术室 2.手术室接到后分类摆放在无菌器械间

篇2:内窥镜清洗消毒流程

【摘 要】 目的 探讨电子胆道内窥镜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流程,规范操作。确保其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完善细化电子胆道内窥镜管理流程,明确质量管理标准。结果 通过对电子胆道内窥镜流程管理,保证清洗灭菌质量及内窥镜性能完好。

【关键词】 电子胆道内窥镜 清洗灭菌 集中管理

近年来,电子胆道内窥镜广泛应用于微创手术中。电子胆道内窥镜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对清洗消毒灭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在2012年6月对本院手术室电子胆道内窥镜采用统一回收处理集中供应模式,为了保证电子胆道内窥镜的清洗灭菌质量,我们组织科室各级人员学习电子胆道内窥镜相关知识、制作电子胆道内窥镜处理流程图谱,不断完善细化流程。至2015年1月,科室对301套电子胆道内窥进行了集中处理,现将具体操作流程和大家分享,如下:清洗方法

1.1 集中回收

手术室使用电子胆道内窥镜后立即预处理,然后通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回收。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严格规范着装,做好自我防护,使用密闭式箱单独封闭回收。

1.2 入科后,检查电子胆道内窥镜的数量、质量及功能:按照专用图谱清点检查内镜及配件数量,做好记录。检查内镜:表面皮线光滑,无破损折痕。物镜镜头光亮,无裂痕、划痕及变形。操作手柄使用灵活,内镜功能段弯曲部活动流畅,功能正常。配件ETO帽无划痕裂纹,吸引按钮无破损。如有问题,应立即与手术室联系。

1.3 进行漏水检测:将泄漏测试器的适配器安装到内镜的通气口上,顺时针转动适配器,直至已经牢固地和内镜连接在一起。此时内镜通气阀已经打开,操作者缓慢匀速按压手泵,直至压力显示器上的指针进入绿色范围(19-27KPa),检测压力不能超过27KPa,否则会损伤内窥镜。将内镜插入端浸没到纯化水中慢慢移动,时间控制在30秒以内,若无气泡,则提示内镜无破损;如果某一部位有连续气泡冒出,应立即与手术室联系,进行检修。将内镜从水中取出,按下泄压杆。当指针恢复到0刻度时,逆时针转动适配器,从内镜上卸下泄漏测试器,内镜通气阀重新关闭。

1.4 外部清洗。清洗前,必须保证ETO帽与内镜分离,此时内镜通气阀关闭,清洗时可避免水进入镜内。首先用纯化水冲洗内镜外部祛除表面附着的污物、血迹,再用纯化水纱布擦拭操作手柄至插入端,然后用纱布蘸1:200的酶液擦拭外部,用纯化水纱布再次擦拭去除残留的污物及酶液,最后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干燥,每一项操作重复2次,全过程应保持内镜连接电源部分干燥。

1.5 使用专用毛刷清洗内镜内部管腔。清洗前应检查毛刷,刷头先端部金属头连接牢固,刷毛顺直柔软,无松动断裂、刷毛刷杆上无附着异物方可使用。首先清洗吸引活塞处:使用管道开口清洗刷蘸取1:200的酶液,插入活塞内旋转清洗,刷头只能插入1/3,插入太深会使刷头卡在活塞中造成损害,然后洗净刷子后蘸取纯化水再次清洗,重复操作2次。清洗钳子管道口及内镜管道口时,应将内镜弯曲部伸直,用Y型管连接管口,使用50ml注射器注入1:200的酶液冲洗,然后将管道清洗毛刷蘸酶液后插入管口,从内镜先端伸出,在酶清洗液中洗净刷头,防止回刷时将碎屑污物带回镜内,损伤污染内镜。将刷子小心地从管道抽出,动作轻柔,力度合适。每次清洗完后应检查毛刷,防止毛刷断裂遗留在胆道镜管腔内,造成内镜损伤。刷洗完后用50ml注射器注入纯化水冲洗管腔,最后注入75%的酒精冲洗管腔。使用75%酒精可以消毒管腔,又易于挥发,加速干燥。每一步操作重复2次。而每次冲洗操作后均用干燥注射器注入空气,可以排出管腔内积液并加速干燥。

1.6 干燥。用95%酒精冲洗管腔,然后使用60ML一次性灭菌注射器注入空气进行干燥。整个过程严禁使用气枪,防止使用时因力度不当造成内窥镜损伤。

1.7 配件清洗消毒。吸引按钮、钳子-灌洗插头和泄漏测试器用纯化水→1:200酶液→纯化水→75%酒精顺序进行擦拭消毒干燥。检查包装

2.1 检查清洗质量及电子胆道内窥镜功能。

再次按照图谱清点内镜及配件数量。检查操作部、视频接头和光导接头部是否有过度划痕、变形或其他异常;操作手柄及插入端是否已经清洗干净,整个插入部表面没有凹陷、隆起、膨胀、起皮的现象;物镜镜头没有划痕、裂纹、污迹或其他异常;保证内镜及其配件都已彻底干燥,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去污区和手术室联系。

2.2 进行泄漏检测:防止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损伤内镜,在包装前需再次进行泄漏检测。因内镜已经彻底干燥,我们选用无水检测。将泄漏测试器和内镜连接在一起。操作者缓慢匀速按压手泵,直至压力显示器上的指针进入绿色范围(19-27KPa),检测压力不能超过27KP,保持压力15秒,同时观察指针,若指针下滑或者持续摆动,可能是内镜有破损或泄漏测试器有故障,应立即与手术室联系,进行检修。若指针保持不动,则提示内镜无泄漏,按下泄压杆,当指针恢复到0刻度时,从内镜上卸下泄漏测试器。

2.3 包装:将电子胆道内窥镜放入专用灭菌筐篮内。先将ETO帽盖在内镜上,如果灭菌期间没有将ETO帽安装在内镜上,内镜中的空气会膨胀,导致弯曲部表面橡胶部分破损或弯曲功能损坏。旋转上/下角卡锁至自然F的位置,使插入部保持自然地顺直。摆放时应盘起通用电缆,用一只手拿起光导接头和操作部,另一只手小心地握住插入部先端,按照专用图谱摆放固定,勿用力挤压。盘曲时注意直径要>10CM.若<10CM,会导致内镜受损。放入环氧乙烷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外层使用双层无纺布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温度57℃、相对压力0.1―0.17mPa,灭菌时间105min,环氧乙烷气体浓度约为600-700mg/L。检查灭菌质量合格,将电子胆道内窥镜在室温20-30℃,湿度30-85%的无菌存放区内放置7-12天后发放到手术室使用。结果

2年6个月内共处理电子胆道内窥镜301例,无一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无一例因为科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损坏。使电子胆道内窥镜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保证,更加规范了手术器械的管理,减少了器械损耗、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讨论

1、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电子胆道内窥镜于2000年进入我国,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手术中。完善电子胆道内窥镜处理流程,保证彻底的清洗是灭菌成功的关键,集中管理确保了灭菌质量,杜绝因电子胆道内窥镜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引发的手术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2、减少器械损耗。电子胆道内窥镜价格昂贵,结构精细复杂,对清洗消毒灭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保护器械的概念贯穿于操作过程的始终,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每一步操作都经过严格设定,并制作专用操作图谱,规范操作,将内镜损伤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黄靖雄.软式内镜的再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53-655

篇3:硬式内窥镜的清洗、保养及维护

下面就对医用内窥镜的成像原理、分类、结构、常规维护进行探讨。

1 硬式内镜的成像原理

一般人可能从外观判断, 认为“硬式内镜不过是一根金属管子, 两端各安装1个透镜组成”, 这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硬式内镜结构复杂的多, 其成像原理跟普通光学成像原理理论上是一致的, 其主要部件就是根据光学原理设计的光学成像系统, 一般由10多个透镜组成, 有的甚至多达20多个透镜。

物镜直接观察腔体内目标物, 采集物体发光的光线传播形成倒像, 再通过转像系统将倒像转为正像, 并传输至目镜, 由目镜进行放大, 继而为人眼所观察。根据不同的视向角, 透镜系统需加入不一样的棱镜。内窥镜根据不同用途的使用要求制作成不同的外形、外径、长度。为了达到正确辨认病变的目的, 内镜必须有较高的成像质量, 要求视野大, 失真小, 颜色逼真和照明良好。

2 硬式内镜的种类

2.1 按传像元件分:

(1) 棒透镜硬管内窥镜; (2) 电子硬管内窥镜; (3) 传像光纤硬管内窥镜。

2.2按结构形式分:

(1) 直杆不可分离硬管内窥镜; (2) 直杆可分离硬管内窥镜; (3) 弯管不可分离硬管内窥镜; (4) 弯管可分离硬管内窥镜。

2.3 按视向角分 (视轴与镜体主轴的夹角) :

(1) 0°视向角硬管内窥镜; (2) 30°视向角硬管内窥镜; (3) 45°视向角硬管内窥镜; (4) 60°视向角硬管内窥镜; (5) 70°视向角硬管内窥镜; (6) 90°视向角硬管内窥镜。

2.4 按功能、作用分:

(1) 普外科:腹腔镜、胸腔镜; (2) 泌尿外科:尿道膀胱镜、尿道切开镜; (3) 妇科:宫腔镜; (4) 骨科:关节镜; (4) 耳鼻喉科:鼻窦镜、食道镜、耳内窥镜; (5) 其他:脑髓镜等。

3 硬管内窥镜的结构及组成

3.1 硬管内窥镜主要由光学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

光学部分外观看是一个细长的金属管子, 而里面装着一个由许多透明组成的完整的光学系统。以膀胱镜为例, 结果一般包括:目镜、手术器械插口、转向器调节旋钮、冲水口调节旋钮、冲水口开关、固定环小柄、镜鞘、物镜窗口、导光窗口等组成。

以膀胱镜为例, 一副完善良好的膀胱镜, 在结构上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 具有良好的透镜光学系统, 能够清晰观察膀胱内部情况; (2) 有良好的照明装置, 保证有足够亮度的视野; (3) 配备冲水装置, 检查时确保膀胱保持一定的充盈状态。在尿液因血液、乳糜或脓液发生浑浊而影响视野清晰度时, 可用以进行冲洗, 以保持膀胱镜内液体澄清, 便于观察。 (4) 有输尿管插管装置, 可进行输尿管插管, 以采集肾盂尿和做逆行性肾盂造影。 (5) 通过膀胱镜能进行膀胱内手术。

3.2 具体部件的介绍

3.2.1 镜鞘:

通常镜鞘就是一根附有导光系统及冲水装置的空心金属管, 一般全长约25到30cm不等, 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需求不同, 可分为前段、镜身及后端 (也就是接目端) 三部分组成。前端的形状因镜子种类的不同而各异, 弯、直、粗、细都有, 前端与镜干的接近部分, 设置一个椭圆形玻璃小窗, 是冷光射出处。镜身一般就是我们看到的外壳, 是一根金属管, 长度不一, 镜鞘前端与镜身形成一定角度, 按照观察窗的位置确实在这个弯角的凹侧还是凸侧。后端有光源连接部、冲水装置及固定环等结构。

3.2.2 附件:

(1) 闭孔器:为一金属棒, 前端有一小金属块。当闭孔器插入镜鞘后, 其金属块可准确地填充镜鞘的观察窗, 借以消除任何棱角锐缘, 在内镜插入时, 不至于损伤人体组织。 (2) 橡皮小帽:有大小两种, 每种又各有带孔及不带孔之别。大的用以套在镜子后端的经手术器械的插口上, 小的可套在导管插口上。 (3) 通水器及冲水三路开关:有些内镜, 如nitze型膀胱镜, 因有弹簧自动闭塞装置, 拔出内镜后, 腔体内液不能自动流出, 必须插入通水器, 打开弹簧装置的金属小门后, 才能防水盒冲水。冲水三通开关同样起着代开弹簧装置的金属小门的作用, 同时通过扳动其本身的开关, 还可以控制防水或者冲水, 以便冲洗腔体。

4 硬式内镜的维护

4.1 硬式内镜清洗与保养的现状:

(1) 有些医院没有安排专人清洗保养; (2) 清洗保养人员相关培训不到位, 对器械结构不了解, 操作欠熟练; (3) 没有配备专用的清洗保养场地与设备、工具等, 比如镜子存储柜等; (4) 清洗保养产品使用不规范; (5) 器械配备不够充足, 满足不了周转要求; (6) 因为不了解或者疏忽, 购进了一些无法清洗彻底的附件, 如不能彻底拆卸的器械。

4.2 术中使用注意事项

硬式内镜在术中损坏现象并不多见, 虽说会与人体组织如肌肉、黏膜、骨骼等有接触、磕碰, 但都是轻微的, 不至于损坏窥镜。 (1) 但在使用其他器械时, 特别是咬合力较大的钳、剪类器械应注意镜管的前端不要伸进器械的咬合区内, 以免误伤镜管。 (2) 在鞘管内使用手术窥镜时, 更换其他角度窥镜或插拔器械的话, 务必做到动作轻, 用力不要过猛, 切忌蛮力。 (3) 如使用激光汽化、高频电切、微波等设备进行手术时, 特别要注意内镜前端与治疗点的距离, 避免前端电击或烧灼。

4.3 常规故障分析

4.3.1 镜片生雾或者发霉

镜片生雾、生霉的原因: (1) 主要是水、碱和盐类的溶液, 其次是油脂蒸发后的凝聚物, 或者是这些东西的混合物。镜片表面上的雾滴形成的过程, 与自然界中雾的形成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如果雾滴长期附着透镜表面上, 还会与光学玻璃发生化学反应, 造成光学配件的腐蚀, 使得光学配件表面变得粗糙不平, 失去光泽, 甚至完全不能用于观察, 由此可见, 生雾对内镜成像放大危害是很大的。 (2) 生霉的原因, 一般是霉菌繁殖形成的。

维护保养的方法: (1) 轻微的生雾、生霉, 可以用擦镜水擦拭或者软木棒蘸蒸馏水和红粉或白粉 (白粉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铈) 轻轻研磨, 使之恢复明亮。 (2) 轻微生雾生霉, 还可以用10%氨溶液擦拭镜片。 (3) 镜片上的霉和雾都比较严重时, 必须送行家维修, 以免霉变范围扩大。 (4) 其实, 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措施, 小故障要及时处理。

4.3.2 内镜进水

产生原因主要是封口剂损坏所致, 一般医院没有能力维修进水故障, 送厂家维修, 厂家一般取出三菱镜和接物镜便可, 用脱脂棉将水擦干后再封口安装、试验成功可使用。

4.2.3冲水器开关不灵活

如因久置不用而开关生锈时, 可以拆开清洗。如因开关磨损出现漏水是, 可以放入少量机油进行研磨便可修复, 清洗消毒后不漏水。

4.4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 (灭菌) 的标准操作规程

为了确保内镜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对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加强监测、监督, 对从事内镜诊疗、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解, 以预防与控制硬式内镜相关感染、损坏的发生。

4.4.1 预处理:

(1) 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 置于封闭、防渗漏的容器中由清洗消毒员集中回收或送内镜清洗消毒室处理。 (2) 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由清洗消毒员单独回收或单独送内镜清洗消毒室特殊处理。

4.4.2 酶洗:

(1) 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并擦干; (2)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 (3) 内镜管腔应用高压水枪冲洗, 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 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min。 (4) 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轻柔刷洗。

4.4.3 消毒或灭菌:

(1) 内镜的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方法, 水沸腾后计时20min; (2) 内镜的灭菌可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和消毒剂浸泡等方法。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 否则一套内镜一天限做一台手术。 (3) 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 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 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4.4.4 冲洗:

(1) 浸泡消毒的内镜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2) 浸泡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4.4.5 干燥:

消毒的内镜可用气枪等设备干澡, 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巾擦干。

4.5.6 储存:

(1) 带包装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 裸露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应储存于密闭无菌容器中, 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3) 裸露消毒的内镜应储存于密闭消毒容器中, 有效期不超过1周。

5 小结

硬式内窥镜结构复杂且容易损坏, 为了更好地对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及日常保养, 务必先熟悉硬式内镜成像原理、基本结构及常规清洗、消毒、灭菌的正确方法, 才能更深入了解硬式内镜, 有助于对硬式内镜的维护保养。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对硬式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及日常保养。方法:通过分析硬式内镜成像原理、基本结构及常规清洗、消毒、灭菌的正确方法。结果:更深入了解硬式内镜。结论:有助于对硬式内镜的维护保养。

关键词:内窥镜,清洗,消毒,灭菌,保养

参考文献

[1]赵楚春等.硬式内镜器械损坏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8) :835

篇4:手术室内窥镜清洗消毒和保养

1 内窥镜的种类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 变化。按内窥镜的发展及成像构造分类,内窥镜可大体上分为:电子内镜、硬管式内镜以及 光学纤维内镜(也即软管式内镜)。按其功能及应用来分,可分为:纤维胆道镜、胸腔镜、 宫腔镜、腹腔镜、脑室镜、输尿管、关节镜、鼻内镜、肾镜、膀胱镜等。

2 内窥镜的消毒、清洗、保养

2.1 腔镜器械的消毒 各种腔镜手术包主要由敷料包、基本器械包及腔镜 专用器械组成,其中耐高温的器械,如穿刺针、分离钳、持针钳、抓钳等腔镜器械可用器械 盒装好打包送高压消毒灭菌;不能耐受高压消毒的器械,如电凝针、超声刀、PK刀、钳等用 环氧乙烷气体或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还有摄像头、光缆线、单双极电刀导线等也可用 环氧乙烷气体或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2.2 硬管内窥镜的消毒 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输 尿管、肾镜、鼻内镜等是目前医务人员观察人体内部病变组织最方便、最直接、最有效的医 疗器械。随着硬管内窥镜使用范围的扩大,各科医生使用硬管内窥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 硬管内窥镜是比较贵的医疗器械,而且极容易造成损坏。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 破损皮肤、黏膜的内窥镜必须灭菌。

目前我院主要采用两种灭菌方式:1)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2)高压蒸汽灭菌法。灭 菌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灭菌方式也不断多样化,但各有其优缺点,人们开始追求灭菌时间 短、高效、环保安全、实用的灭菌方法。但因各地各医院自身经济、设备条件限制,灭菌方 法难以统一。蒸汽高压灭菌方法高效,灭菌时间快,但对手术器械损耗大,其次,灭菌器的 内部结构、蒸汽、压力、温度、时间的因素会影响到灭菌器的性能,可能导致灭菌失败。低 温等离子可以有效解决连台手术的问题,加快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周转,而且对医护人员无毒 害,但对带电极的器械易发生短路,影响电极工作。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可搭配选择最佳 的灭菌方式,或分步灭菌方式进行灭菌,使腹腔镜手术器械灭菌问题得到可靠保证[1 ]。

光纤内窥镜的消毒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时间为30~50分钟;或者使用环氧乙烷 消毒、灭菌。也可以应用低温的甲醛蒸汽灭菌器消毒,但要按照不同的内窥镜及其部件采用 适当的时间和温度;如果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附件,如内镜的各种管道、镜头等 ,则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或2%的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浸泡消毒灭菌时, 应该把有轴节的器械打开轴节,以充分注入消毒液;同时要使消毒液充分注入带管腔的器械 腔内。

污染手术的器械在常规处理后,耐高温蒸气灭菌的器械要高压蒸气消毒2遍;不耐受高压蒸 气灭菌的器械,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或2%碱性戊二醛浸泡24小时以达到灭菌[2]。

2.3 内窥镜的清洗 以往错误的观点只注重手术器械的消毒,不重视其清 洗,但没有正确的清洗,就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消毒和灭菌,即使达到了最终要求的消毒结果 ——无微生物和芽胞,也会损伤内镜系统;特别是内镜接台手术,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往往 忽视清洗工作。

及时清洗,重视细节是内窥镜清洗的基本要求,清洗时应该细致、认真。手术完毕后首先要 清洗镜体的表面及镜面,确保将残留于附件、内镜表面和管道内的血液、黏液在凝结前就用 清水冲洗干净,同时要注意活检管阀及头端部套圈的清洗,冲洗的过程中应将各部件拆卸, 各阀门打开。但要注意一点,严禁将镜子放入超声机清洗。若是传染患者,首先用氯消剂浸 泡器械30分钟,张开钳夹部位,并用小毛刷刷洗,管腔用高压水枪冲净,避免残留组织物及 血块。

手术完毕后还要将电刀脚踏板整理干净,各导线用湿纱布擦拭干净,然后再用75%酒精再擦 1遍,传染患者使用后的导线,擦干净后要送去气体消毒,过后方可再用。

整个清洗消毒工作的重点是早期的台边清洗,愈早清洗,效果愈好。据统计,第1时间的清 洗可以去除87%以上的污物[3]。在重视清洗、刷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镜器械 的酶洗。酶清洗剂可有效地分解及去除干燥或湿润的污物;多酶可分解所有有机污物,如脂 肪、碳水化合物、生物及组织碎片。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处理后,内镜可得到彻底清洁,再 进行消毒,可保证消毒效果。

2.4 内窥镜的保养 术后保养乃是延长内窥镜使用寿命的关键,每次使用 后都需进行水洗—酶洗—冲洗—去锈—润滑维护的程序。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后,用气 泵将所有管道、腔道内的水分吹干,使所有管道、腔道完全干燥,否则残留水分会造成细菌 生长或管道不畅。干燥后的器械应按原位装好,并检查性能,垂直放于专用柜,专用柜应具 有良好的通风、防霉、除湿,挂置要稳妥。医院应配有专人管理内窥镜器械,管理者要熟知 各类器械的性能配备。不能丢失器械上的橡皮帽磁片、螺帽等小部件,器械要做到定点存放 ,轻拿轻放,切忌反复搬运,并定期打理清洁内镜器械柜。

禁用酸或碱性物质冲洗镜头,不能在镜子上摆放任何物品,以防压弯、变型。必须定期 清洗所有光缆线上的纤维端面和接目镜,确保光导传导清晰,导光光缆使用时间较长的要定 期检查导光纤维,如发现有黑斑点,表示导光纤维损坏,可影响视物,应进行更换。各系统 仪器手术完毕,先关仪器开关,再关总电源,以保护仪器,延长使用寿命[4]。

3 总论

内窥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的安危,我们 必须提高警觉。其清洗消毒保养方法可归结为几点:及时清洗,重视细节,注重附件的处理 ,注意消毒液的选择以及其有效浓度的控制,重视消毒或灭菌后的冲洗、干燥和存放工作, 注意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

4 参考文献

[1]石丹岳.内镜手术器械清洗的有效性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 :145.

[2]李六亿,巩玉秀,武迎宏,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03,13(10):901

[3]瑞娥,吴文化,王曼平,等.内镜的使用与消毒现状[J].中国内镜杂志,2 002,8(2):103

[4]阮蒙蒙,路琴.手术室内镜的清洗、消毒及职业防护[J].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8:

篇5: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1.盆、盘、碗、药杯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刷洗—→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 控水—→ 干燥(90℃ 20分钟)2.手术器械(除管腔器械外)

回收—→ 常水冲洗—→ 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刷洗—→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 水—→干燥(90℃ 2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 3.管腔器械

回收—→ 常水冲洗—→ 管腔注酶—→ 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常水冲洗—→ 毛刷刷洗管腔—→ 加压水枪冲洗管腔—→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纯水冲洗管腔)—→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干燥(90℃ 20分钟)4.穿刺针

回收—→ 常水冲洗—→ 棉签清洁针座腔内—→ 针腔注酶—→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常水冲洗—→ 加压水枪冲洗针腔内部 —→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针腔内部—→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干燥(擦干)—→ 高压蒸汽灭菌 5.橡胶管

回收—→ 常水冲洗—→ 松节油擦洗外面污垢(胶布印)—→常

水冲洗—→ 管腔注酶—→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 压力水枪冲洗管道内面—→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管腔—→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 干燥(擦干)6.筒、缸、瓶

回收—→ 常水冲洗—→ 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干燥(90℃ 20分钟)7.呼吸机管道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70℃ 20分钟)8.湿化罐、集水杯、Y形管、接头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70℃ 20分钟)9.氧气管、氧气湿化瓶

回收—→ 常水冲洗—→ 加压水枪冲洗管腔—→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擦干 附:特殊药液污染器具处理流程

1.碘污染器具:回收—→ 常水冲洗—→ 75﹪酒精浸泡20分钟 —→ 常水冲洗—→ 按常规器具处理

2.石蜡油污染器具:回收—→ 常水冲洗—→ 洗洁精刷洗—→ 常水冲洗—→ 按常规器具处理

3.生锈器械:回收—→ 除锈剂(1:7配比浓度)水温50℃浸

泡10分钟—→ 纯水冲洗二遍—→ 润滑剂浸泡10分钟—→ 晾干

4.有水垢的器具:回收—→ 水垢去除剂(15ml原液+1000ml水)水温50℃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根据材质选择干燥方法及温度时间)

5.不耐湿热器具(电动工具等):回收—→ 75﹪酒精擦拭消毒 —→ 擦干

6.新器械:常水冲洗—→ 毛刷沾洗洁精刷洗表面、关节、齿牙、夹缝—→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干燥(擦干)

7.胶污染器械:松节油擦去胶印—→ 常水冲洗二遍—→ 如果是新器械,按新器械处理方法;如果是正在使用的器械,按常规器械处理

8.手刷清洗流程:回收—→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棉签沿毛缝擦洗—→ 常水冲洗—→ 纯水冲洗两遍—→ 干燥(70℃ 20分钟)

篇6: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及质控标准

内镜清洗前先进行漏水测试,确认无漏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清洗。流动水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拭,用清洁毛刷刷洗活检孔道,用高压水枪水反复冲洗擦洗镜身及清洁操作部 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导管 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纱布一次性使用)(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洗后吸干水份

(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内镜置于酶洗池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注各管腔,操作部等表面用多酶洗液擦拭,全镜多酶液 浸泡2分钟。然后内镜从酶池中取出,用清水冲管腔和镜身,之后吸干水份。多酶洗液每清洗 一条镜后更换。

内镜置于酸化水池中,用注射器抽吸酸化水注各管腔,全镜酸化水中浸泡3分钟。

更换手套,将内镜置入冲洗池中,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各孔道,然后向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装上各类按钮、阀门。

2014年11月28日

注:每日术前需将每条内镜按流程清洗消毒备用。

感染病人需在阳性酸化水池中浸泡5分钟后,在常规清洗消毒。

内镜附件清洗灭菌流程

各类附件用后放入清水中,用纱布反复擦洗,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擦干。(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附件放入盛有多酶洗液的超声清洗器内清洗10分钟。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附件(如活检钳)晾干后送供应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附件放入2%戊二醛中浸泡10小时,然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巾擦干。

篇7: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2、内镜注水瓶: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彻底清洗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连接好旋紧备用。

3、台车电缆:每日检查结束后用乙醇纱布擦拭。

4、引流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5、清洗槽、酶洗槽、终洗槽刷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八、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1、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九、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一、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清洗:使用后将内芯从镜鞘中抽出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2、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镜鞘、内芯、导光束等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5—10分钟,浸泡时注意将官腔内注入酶洗液并拆卸操作部的螺丝等可拆卸的部件。(2)、用软毛刷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如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并且必须两头见刷头,然后刷洗头上的污物;用清洁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清洗管腔、镜头等外表面。注意清洗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定期消毒。

3、清洗消毒(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管道内腔,以去除残留在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2)将镜鞘、内芯及附件清洗去除多酶洗液。

将清洗干净的内镜及附件用高压气枪吹干、上油保养,待灭菌。

二、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

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

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

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

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硬式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用后处理:硬式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冲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污染物;镜子导光束接头内光钎受污后及时清洗或擦干净。处理后的内镜分别放置在专用篮筐或容器中。避免与其它器械混装,防止因碰撞造成镜身内部柱状晶体碎裂,影响成像。内镜运送到清洗消毒的部门时,还应将盛装内镜的篮筐或容器再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转运。

(二)回收、核查:器械处理前应检查和评估器械的完好状态,注意观察镜身有无变形,如是受力弯折或摔落造成变形,将影响正常成像;观察钳类张开闭合是否灵活;外套管或电凝器械绝缘体有无表皮破裂;镜子前端物镜是否被电刀、激光、动力等辅助治疗设备损伤等。当面交接查对器械完整性和功能状况。

(三)清洗 1.分类预清洗

(1)硬室内镜的镜体宜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应根据器械厂商建议选择使用机械清洗方法。不能使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避免造成镜面的损坏。硬式內镜器械可选用器械清洗方法。(2)将能够拆卸的器械分解后清洗并摆放整齐,例如分解穿刺器芯、多功能阀;穿刺器套管等器械附件;分解后的器械应按顺序摆放在台面上,不要堆放,避免清洗损坏,利于器械的组合;密封圈等小的零部件应放在带盖的清洗网盒中,防止丢失。

(3)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进行预清洗、冲洗。在流动水下进行器械表面的冲洗、刷洗或软布擦洗硬式內镜的镜身;打开所有的开口,彻底冲洗空腔;使用毛刷刷洗管腔器械,可用压力水枪进行管腔以及表面器械铰链、缝隙处冲洗。2.清洗

(1)机械清洗方法:经过手工预处理后开始常规清洗步骤,采用喷淋清洗器进行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和消毒干燥处理。清洗前,应将硬式內镜装载于专业清洗架上,确保器械表面和管腔内部得到彻底清洗,其它附件应放置于清洗篮筐中清洗。建议清洗硬式內镜的清洗篮筐使用塑料制品,防止不锈钢篮筐损伤內镜和器械表面。

(2)手工清洗方法:预处理之后,如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应将镜体、镜鞘、操作钳等配件浸没于酶清洁剂内。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参照厂家使用说明,一般浸泡时间5—10min.器械应完全浸没在清洗剂中,浸泡内镜镜体的操作以移动或倾斜的方式放入清洗剂中,排除管腔中的空气。第2步:在清洗液中用软毛刷刷洗镜鞘、操作钳的轴节、齿牙处及器械表面,不应使用金属刷;弯曲部以及管腔内,使用管腔清洗刷,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第3步:不能使用刷子和超声波清洗。避免造成镜面损伤或透镜撕裂,密封受损,或图像中出现尘粒或起雾,成像模糊,甚至视野全黑不成像等问题。第4步:清洗导光接头处,应拆开清洗。如果清洗不彻底会引起镜子导光性能差,图像显示偏暗。清洗內镜镜头可使用75﹪乙醇棉签擦拭第5步:器械附件的关节内必须每次清洗干净。可用软毛刷清洗拆分的手柄、、外套管和内芯三部分,外套上有冲洗孔易清洗。残留污迹会影响器械的功能,造成器械张开或闭合偏紧。第6步: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用高压水枪、气枪反复多次交替冲洗内腔,直至内腔清洁;注意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使用相匹配的软毛刷进行彻底刷洗。第7步:消毒:首选清洗消毒器进行湿热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或清洗后即可在清洁的环境条件下干燥处理,操作中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包装后及时灭菌处理。

3.干燥:用清洁软布擦干或用气枪吹干光学视管的各个部位;可耐受机械处理的部件采用机械干燥方法;管腔器械烘干处理后,需要再使用气枪进行吹干处理例如穿刺器等。4.检查、保养和包装

(1)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2)组装器械时检查部件的完好性。密封件和密封环是否出现磨损或损伤;进行目镜检查,是否存在划痕、凸起、末端头灼伤等问题;检查目镜清晰度,透过镜头观察写有文字且不反光的白纸,开始目镜前端先距纸8—10cm然后由远慢慢移近距纸2—3cm处,图像应清晰、变形度最低,如图像模糊,可用75%乙醇擦拭镜头,再次复检。如果仍然模糊或变形,则不应使用;进行器械绝缘层出现裂缝、裂纹和整体松动的问题,可用手检查绝缘体于金属环结合紧密,如果出现移动应由专业维修人员修理后使用。也可使用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绝缘性能的检验,检查中出现绝缘体损坏设备自动发出声响;所有器械关节轴、可活动的连接、螺纹、阀门等清洗完毕后必须加入润滑油,部件移动顺畅,不能僵硬;组装尖锐的器械应使用选用适当的防护用具,包括器械保护套,保护袋、器械盒、垫等产品或自制的保护用具。

(四)包装:根据硬式內镜选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方法。

(五)灭菌、存储: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或者內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內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对于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镜头,应该在134℃的温度下进行灭菌,因为134℃下所需要的灭菌时间比121℃短,对材料的损伤相比要小;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內镜及附件的灭菌;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处理效率较快,与大部分器械兼容,如果不兼容器械会发生外观的变化和退色;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及附件且没有低温灭菌设备,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h灭菌,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规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参照《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方法;灭菌操作时应根据生产厂商的说明将镜头安全放置,避免造成损伤;灭菌后的物品应按照无菌物品进行储存和管理。须消毒的硬式內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min的方法。

(六)注意事项:

1.內镜及附件进行浸泡和清洗时,水的温度不要超过40℃.2.刷洗镜面时避免划伤。勿将镜头、照相系统和光缆使用使用超声波清洗。

3.目镜、物镜或光缆玻璃表面的残留污渍可以用生产厂商推荐的清洁剂或操作方法去除。若用以上方法无法去除镜面上的污浊,应将器械送往生产厂商处检测。4.导光束等线圈类的接头部不可水洗,可用蘸清水软布擦拭清洁。

5.含3%H2O2溶液能够帮助分解高频手术器械上的硬结。管腔刷洗时刷头上的污物,即清除后在继续使用,保证清洗效果。

6.清洗后的器械应干燥彻底,不能残留有水分,防止器械锈蚀。

7.清洗、检查和包装等操作中,不要把内镜及器械等交叉或重叠放置,各个器械应单独平稳放置,电缆线应顺势盘绕。

8.应根据生产厂商的建议选择灭菌方法,建议不要随意变换灭菌方法,利于延长降低器械使用寿命。可以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一般在内镜上标注有“Autoclave”.附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

1.应选择液体多酶清洗剂,不宜选择固体多酶清洗剂,液体多酶清洗剂应符合以下几点:(1)应有足够的酶含量,酶含量宜在40%。

(2)至少应含4种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酶),这样才能有效分解内镜和附件上所有生物污染物。

(3)不应含有毒添加物如乙二醇等。(4)应透明、易冲洗、无残留。(5)PH值应为中性或弱碱性。

2.机洗和手洗均应选用低泡多酶清洗剂,但机洗宜优先选择内镜清洗机厂家推荐使用的酶清洗剂。

3.诊疗量多的医疗机构宜选择分解速度快、标准浸泡时间短的多酶清洗剂。

4.选用多酶清洗剂前应先了解当地的水质状况,水质较硬的区域宜选择受水质影响较小的酶清洗剂。一般南方水质较软,北方水质较硬。

5.应选择有良好性价比的酶清洗剂,清洗效果和价格相同时,应考虑酶清洗剂分解时间和附加功能、软硬水适应性、水温等。

(1)应根据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宜水温的水配制多酶洗液,温度较低时应注意保持水温,增加酶活性。

(2)应根据内镜的污染程度和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配置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若内镜污染较重,可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延长浸泡时间。

篇8:胃镜室内窥镜清洗消毒的管理细节

【摘要】近年来内镜相关性感染的报道持续出现,随着人们对各种疾病的重视,各种内窥镜检查、治疗的逐步普及,尤其对消化道、呼吸道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增强,内窥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合理、规范地进行内窥镜的清洗、消毒,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棘手的难题,如何做到合理、规范?这要求我们根据目前常见的传染病,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控制措施,尤其是强化对清洗、消毒全过程进行细节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途径发生的传染风险。现将内窥镜清洗、消毒细节控制的情况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内窥镜 清洗消毒 管理

一、通过内窥镜检查途径传染的常见疾病

目前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包括HBV,HCV,HIV、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等多种。有关资料报道,我国HBV感染人数在1.3亿,HCV感染人数在3000万,HIV感染人数在100万以上。艾滋病自1981年首次发现以来,引起了严重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后果,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恐慌。近年我国因各种原因造成艾滋病传播呈上升趋势,同样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HP(幽门螺旋杆菌)目前已经被认为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有关,人是HP的唯一宿主,消化内窥镜的检查、治疗是HP医源性感染的一条主要途径。

HBV、HCV、HIV、HP等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的传播方式大致有2种方式:

1、活检与刺伤,主要是带病毒的活检钳重复使用,或使用后的带病毒活检钳刺伤医务人员;

2、皮肤、粘膜破损,医务人员暴露部分皮肤有破损,内窥镜或活检钳黏附的粘液及患者呕吐物,污染医务人员破损皮肤造成感染,或未充分清洗的内窥镜、活检钳携带病毒、病菌造成感染。

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但严格监控清洗消毒的每一个环节,是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落实的保证。

二、内窥镜清洗、消毒的细节管理

目前使用的内窥镜,消毒采用人工全浸泡式消毒方式或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全程的细节监控应贯穿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专业清洗、消毒人员应每年参加1次省内内窥镜清洗消毒与设备保养学习班,以保证专业人员随时了解内窥镜清洗、消毒工作的进展情况。制定和完善内窥镜室的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设定考核管理细则,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随机抽查监测內窥镜清洗消毒效果,抽查结果每月以简讯方式向全院通报,并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从而调动人员对《规范》与制度的执行力,使《规范》的遵从性深入人心。

2、加强内窥镜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清洗消毒专业人员在做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戴口罩、帽子、护目镜、乳胶手套,穿防护塑料或皮围裙、防渗漏的鞋。对事先筛查的HBV阳性患者,应放在每日所检查病人的最后进行,HBV阳性患者或结核患者使用后的内窥镜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每日晨对当日拟使用的内窥镜应重新进行清洗消毒,每天结束检查后进行终末消毒。如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前应在四槽内进行手工清洗。我院配备有3条软式内窥镜,为了保证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内镜室每天预约病人数不超过极限。

3、内镜及配件每次清洗消毒细节。(1)检查完成后,立即使用湿纱布清除内镜外表面的污物,流动水冲洗并持续吸引,避免内镜孔道堵塞。(2)用多酶洗液清洗后,进行测漏,此过程时间不少于5分钟。(2)消毒应将内镜全浸泡在2%戊二醛液中10-20分钟。(3)浸泡消毒结束后,用高压气枪吹内镜全管路,排出管路内的消毒液,捞出内镜置于流动清水槽中,以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内镜全管路,此过程不少于5分钟,以无菌水再次冲洗。(4)冲洗结束后,内镜吹干备用。此过程中控制细节的关键点在于:(1)送气送水帽、活检孔帽及清洗刷要有2套,交替使用,保证这些存在细小空隙的部件有更长的消毒时间;(2)活检钳每人使用1把,避免交叉感染机会,活检钳清洗消毒程序与内镜相同,但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达到灭菌要求。(3)多酶清洗液应当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不能重复使用。(4)注意监测戊二醛浓度,低于2%及时更换。

4、检查室与清洗消毒室应独立分开,清洗消毒室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避免戊二醛对工作人员的伤害。内镜室护士专人负责清洗消毒工作,同步做好登记记录工作,记录每例清洗消毒过程的时间,以被检查与核对。

上一篇:热动的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要幽默的生日祝福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