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专题计划专题

2024-05-04

小班专题计划专题(精选6篇)

篇1:小班专题计划专题

小班常规教育专题计划

(2013.9---2014.7)

班级:小六班教师:雷萍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的目标是调查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探索家园配合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的最佳途径,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2、情况分析:目前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着做何必让孩子劳神费力;有的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种能力是很自然的,待孩子长大以后就可无师自通了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机会处于被剥夺的状态,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3、研究背景: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如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以致于进入幼儿园后,许多小班的孩子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孩子将来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培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让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研究的内容: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活动中自我服务能力的专题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

1、根据本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自我服务能力自理现状,三位老师共同讨论实施方案。

2、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幼儿园要帮助家庭实施素质教育。

四、研究的方法:

1、运用调查表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2、每一次活动的开展均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每一位孩子在实施阶段的情况;

3、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进行对比,让孩子更有自信的去完成每一项活动。

五、研究的步骤以及措施:

一、准备阶段:

措施:

1、幼儿在家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表。

2、在一日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情况。

3、制定班级专题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措施: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3、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5、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六、研究的成果:

1、幼儿在组室内交流,经验分享;

2、完善材料,以视频的形式对幼儿的一日常规进行分析总结;

3、撰写专题小结。

篇2:小班专题计划专题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孩子的心灵还是“软蜡”的时期,只要教育者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培养,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小班新入园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孩子们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也这样强调过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教师和家长很有必要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1名幼儿,其中女生22名,男生29名,由于人数比较多,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也加大了难度。开学一个多月来发现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幼儿虽然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但在离园的时候还出现哭闹的现象,有的没有很好的入厕习惯,有的孩子不爱喝水,不会排队。部分幼儿还有咬衣服、吮吸手指,不认真倾听,喜欢插嘴的现象。

三、具体目标:

1、初步萌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形成“上课”意识。上课时,能

在教师提醒下端正坐姿,不随意离开座位,并能将有意注意集中到教育活动中。能大胆回答问题,知道插话、抢话是不礼貌的行为。

2、爱护学具,尝试按教师要求使用学具,不随意损坏学具。

3.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环境,能和同伴共同游戏,友好相处,有玩具大家一起玩(不独占、不争抢、不拿回家),不乱动和拿别人的东西。

4、学会有礼貌地与周围人交往,会用礼貌用语表达问候、告别和道歉,平时能大胆回答成人的问话。

5、培养幼儿爱家庭、爱幼儿园、爱父母、老师、同伴及家庭其他。

6、有初步的“好、坏、对、错”的观念,有做好孩子的愿望,能遵守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规则,听大人的话,不任性。

7、有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在成人的指导下,能完成洗手、穿衣、穿鞋、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性劳动。

8、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改正不良的睡眠习惯(吮指、咬指、玩弄生殖器等)能安静、独立地进餐,不挑食,不剩饭,逐步学会饭后擦嘴、漱口。

9、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10、有讲卫生保护自己健康的观念和习惯。

11、有自我保护意识,初步了解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简单常识。

四、具体措施:

1、通过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帮助幼儿树立榜样。

2、以“考考谁的耳朵灵”、摸摸小脑袋,称赞等亲切的语言鼓励幼儿注意倾听,积极应答。

3、教师间、家长间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做幼儿的榜样。

4、通过教育活动,进行排队和不排队后果的对比,引导幼儿讨论,师生共同制定规则。

5、教给幼儿正确的排队方法,提出要求:排队时要耐心等待前一个小朋友做完了再做,不能中途跑开,也不能推挤前面的小朋友

6、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检查、提醒、鼓励

7、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榜样,班内物品摆放有序,随手捡起地上的玩具及废料。

8、玩具材料摆放合理,便于幼儿取放。

9、与幼儿共同整理玩具,学习整理玩具材料、叠衣服的正确方法。

10、在日常生活中以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帮助幼儿树立节俭意识,知道“好孩子要节俭”。

11、掌握幼儿进餐量,少盛多添。鼓励幼儿不挑食,逐步克服挑食的毛病。避免剩饭。

12、通过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让幼儿懂得要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

13、每周一上午固定时间师生互查个人卫生:指甲、头发、衣服等。

14、请保健医讲述卫生常识,学习饭后擦嘴、漱口。

五、具体内容安排

九月份:

1、愿意上幼儿园,在活动中情绪愉快。

2、学习能自己入厕,自己脱裤子、提裤子。

3、学会洗手的正确方法。

4、认识自己杯子、毛巾的标记,使用自己的东西。

十月份:

1、学习拿杯子、洗手时,懂得排队,不推挤。

2、学习自己使用勺子吃饭,在老师帮助提醒下能吃得干净。

3、在教师提醒下不吮手指,不咬指甲。

4、懂得脏物,玩具不能放进耳、鼻、口中。

5、在成人提醒下不随地扔果皮、纸屑

十一月份:

1、上下台阶不推挤同伴,不往下跳。

2、离园时,不跟陌生的人走。

3、来园及离园时学会用礼貌用语,学习在老师提醒下招呼人。

4、在教师提醒下,能轻轻的搬椅子,积木。

5、懂得爱护玩具,玩完后放到指定的地方。

十二月份:

1、集体教学活动时,不乱动学具。

2、自己要玩别人的玩具会征求别人的同意,不争抢、独占玩具。

3、在老师提醒下,知道不能到危险的地方去玩。

一月份:

1、和小朋友友好的玩,不在活动室内大声喊叫。

2、能分清自己和幼儿园的东西,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

篇3:小班专题计划专题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缺少关心他人、常常抱怨父母等缺点, 我决定利用心理健康专题活动的形式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心存感恩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知恩、感恩、学会报恩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更是教师责无旁贷的分内之事。在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亲友的同时, 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国家、民族、政府和社会并推而广之, 感恩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一个人, 只有心怀感恩情, 才能有善待和回报施恩者的行为, 才能远离违法犯罪和邪恶, 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也可以使他们真正深刻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以激发他们自身更大的学习热情, 从而促使家庭更加温馨和睦, 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下面, 谈一谈我是如何组织这次专题活动的。

统一思想认识、群策群力谋划

我认为, 此次专题活动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学生、家长还有我, 我们之间是否能真正达到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

1.激发内心情感, 是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老师提前拟好“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自测题, 在活动前一周心理辅导课堂上进行自测, 使学生心灵得到触动, 从而知恩感恩, 再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以生动的语言写一封信, 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在专题活动中真正实现心灵上的互动与沟通。

2.召开学生干部、团干部会议, 讲清楚专题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讲明白此次专题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征得他们的一致认可后, 积极与校方取得联系并得到同意, 之后, 在全级宣布召开全校公开专题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题内容, 并听取学生对召开此次专题活动的意见和良好建议。

3.专题活动不能是心理健康老师唱独角戏, 应该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互动。针对此次活动选题——感恩父母, 我组织学生干部从整体、全局谋划此次活动的总体构架, 对活动的主要内容、形式、方法等关键环节列出脚本, 动员广大学生积极想办法、出主意, 并按照内容划分课目, 比如分为诗词朗诵类、歌曲演唱类、小品表演类、海报展出类等, 指定学生干部和特长生牵头负责。同时, 还对活动保障明确了责任人。

4.由于场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家长都来参加专题活动。对此, 我只能选定部分学生的家长来参加专题活动, 这些学生, 都是有特殊情况的, 这些家长, 都是我今年来家访过的, 他们都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专题活动之前, 我直接与家长提前沟通交流, 把举办此次专题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向这些家长逐一阐明, 争取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活动即将进行的前一天我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家长发出了参加活动的邀请信。至此, 专题活动虽然还尚未召开, 但我认为仔细认真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使专题活动成功了一半。

广泛搜集素材、充分做好各项准备

如果把开专题活动比作拍电影, 那么, 作为演员的学生, 要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刻画的细致入微, 就必须利用各种手段, 通过书刊杂志、利用网络电讯, 来广泛搜集相关素材, 深刻领会剧本的内容和导演的意图。此时的老师, 不是无事可做, 而是要更加细致、全面的搜集资料, 因为此时的你是影片的编剧和导演, 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 谁来当主持人机制应变整个活动, 选择哪些内容, 通过哪种形式, 甚至如何编排节目顺序, 以更好的达到专题活动的初衷, 这些问题对我对学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搞好这次专题活动, 我主要把握了这么一个原则:把内容选裁当作基础点, 把编排、导演当作关节点, 把学生自编自演当作闪光点, 把家长发言讲话当作激励点, 把家长与学生互动 (向父母献花、给父母献歌、双方讲述自己的故事、给父母的一封信等) 和校长总结讲话当作升华点。

1.对大家搜集到的素材, 要认真分析研究。进行第一道筛选, 选择的准则为紧扣专题活动主题, 坚决把华而不实、文不对题的内容果断剪掉。进行第二道筛选, 要兼顾内容的丰富多彩, 做到所选的录像、照片、诗词、歌曲、书信都是同类中最好、最精品、最能触发学生感情的。比如, 宗丹的秘密 (以感恩为主题自拍的DV, 获全国大赛一等奖) , 同学们与父母亲人的温馨的家庭生活照片, 表现母亲辛苦的“送水工”小品王松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等等, 都是在众多内容中精选出的优秀节目。

2.对选定的内容进行有机地串联编排。即编撰好主持词是办好此次专题活动的关键一环, 为此, 我组织骨干力量, 针对节目内容, 反复利用彩排的机会把主持词串接好, 力争做到承上启下、连贯自如。专题活动设计中, 为了突出表现学生才艺, 对学生自编自演的诗朗诵、小品给予了鼓励和保留, 我认为这正是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最现实、最朴素、最本质的表现, 但仍然组织大家在排练时, 对每项内容、每个神态动作, 每句台词都争取做到抠细、落实。

3.专题活动中家长发言是激励每个学生最好的原动力。平时父母与学生沟通交流都是在家庭氛围中进行, 但在这样一个专题活动的气氛影响下, 家长与学生的交流肯定要比以往更加深入、动情。虽然来的家长只是部分代表, 但他们的讲话将无一不深深触动每个学生的心灵, 激发全体学生感恩之情。特别是安排学生向父母亲献歌、献花、读信 (其它信分别交给家长阅读) , 领导讲话总结后, 必将使此次专题活动气氛得到升华。

第四, 在重点安排部分学生代表上台表演、讲述、读信的同时, 要鼓励其他没有节目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 大胆发言谈心得体会。另外给他们分工精心布置场地、准备道具、做手工、各班级集体智慧再出一期新颖的海报以阐述自己对感恩的深深思考, 最后协助班干部做好各种活动保障, 为专题活动的成功召开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如果把握好上述几项基本原则, 精心准备好各项工作, 那么, 此次专题活动肯定会获得圆满成功。

加强交流互动、做好临场应变

专题活动进行过程中, 老师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程序不乱。专题活动主要由担任主持的学生根据既定程序组织实施, 在出现异常时, 坚持让学生唱主角, 一般情况下不干涉主持人, 只对其进行及时暗示和提醒;二是互动广泛。由于正式专题活动有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参加, 他们不清楚专题活动的整体安排, 主持人也不知道他们发言的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必然存在互动、配合、整体把握时间等问题。此时, 老师要适时将家长、学校领导与所有学生串联互动, 使所有参加专题活动的学生、家长、老师都感觉到自己是主角;三是临场应变。专题活动的时间虽然很短, 但是容易出现的突发事件却很多, 比如, 表演节目的学生忘记了台词、投影仪没有了图像、音响没了声音等情况都会出现, 这时候, 老师就要果断处理, 使得活动顺利进行。

及时总结经验、跟踪专题活动效果

无论专题活动成功与否, 都要在活动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是经验的要及时整理归纳, 积极推广, 使之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其实效性;是教训的要及时反省, 以便使以后的专题活动能避免类似错误, 留史为鉴。另一方面, 要注意跟踪专题活动的实效性, 看感恩父母是否在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是否堃真正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 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 (的精神境界!学生是否从根本上转变了对人生、对学习的态度, 是否真正意义上懂得了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摘要:搞专题活动是学校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成功地举办专题活动, 能在教师, 学生, 家长中搭建一座互为沟通理解的桥梁。本文以心存感恩专题活动为例, 分析了组织搞好这次专题活动的方法步骤, 给出了应该把握的原则。

篇4:小班专题计划专题

笔者以为,身处新课程一线的教师,要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离不开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课时教案。继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后,就连接“模块学程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单元设计)作论述,以期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专题计划:设计的必要性

1,从“单元”的性质看

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在《Curriculum inquiry》(课程探究)的五种课程理论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程运作系统(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师一生运作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各地开发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单元(专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匠心”,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有必要尊重“正式的课程”的组元方式。不同的单元组织方式,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学科思想和编辑理念。即使是变革所采用的教材架构,重建新的组元方式,可以超越“正式的课程”却无法回避“单元”自成为系统的性质。教学设计就不能无视“单元”(系统)的存在,不能从“模块学程纲要”直奔“课时教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政治等)比较,内在缺乏逻辑性。语文教材的最小单位是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但其编写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排列在一起,而是有结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依循,语文教材和教学都必将流于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有多种,或按文体/流派组织单元,或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组织单元,或按能力(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组织单元,或按主题组织单元,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无法回避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单元”存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逃离“单元设计”,否则语文教学永远走不出“脚踩西瓜皮式”的孤立地教单篇课文的教学困境,也无助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价值的实现。

3,从“苏教版”教材结构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5套高中语文实验必修教材(苏教版、人教版、广人版、鲁人版、语文版),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人教版”偏重于范文的语体和体裁形式,白话文和文言文分开单元编排,相同的文体编在一个单元,可称之为“文体单元”。“苏教版”以范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什么体裁,都可以编在一个单元中,可称之为“主题单元”,但编写者和使用者习惯称之为“专题”。

“苏教版”采用“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一学习板块一专题一模块”的结构方式,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实施这种“整合”的关键便是选文及学习资料的人文内涵。编者注重对文本及学习资料的人文性挖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归纳,最终以“专题”和“学习板块”的形式有机地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

4,从基本的教学现象看

无需借助宏观教学理论的分析,乔治J.波斯纳《学程设计》说得好:“教学不是独立的、日复一日的活动或任务的集合。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的前一个晚上制订目标和设计活动。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如果我们的意图包括认知在内的话,这点就尤其重要。日常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但是这些日常方案必须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这个“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指“专题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指出,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既然“目标”要经多重转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需要多重体现,我们不仅需要“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也需要连接两者的桥梁,即单元(专题)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专题计划:基本框架

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专题计划的问题,自然要追问“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然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应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美国非营利性教育组织CLASS主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提出的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可以参考,引录如下:

1,确定所期望的结果(标准)。

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规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评价)。

我们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我们应把什么作为表明学生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证据?

3,详细规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知识”(事实、概念、原理)?

为了有效果表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技能”(步骤、策略、方法)?

4,设计有效的工作(活动和经验)的适当顺序。

什么样的“有效活动”可能发展学生实现目的的有效理解力和技能?

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将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反映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设计怎样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更深地探究、修正思想,使表现臻于完美?

5,详细规定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

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我需要传授或辅导什么?

为了确保最好的表现,需要收集或提供什么资料?

上述五个方面,相应于教学领域的五大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需要什么条件”,为简明起见,我们归纳为“专题目标”“专题评价”“专题内容”“专题实施”“专题资源”,在“专题目标”前加上“引言”和“相关标准陈述”,就构成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专题简单的描述

也可以称之为导言、导论、导语,对专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苏教版”中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名称,一眼便知这个专题

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展开。专题的命名很有讲究,纵观20个专题名称,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如“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在专题的前面,还有百字导语,用简练概括而又精彩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各专题的名称和导语可以作为“引言”的参考,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以为,引言可以介绍专题的内涵、板块的构成、重要性何在、怎样依托于模块、与上下专题的关系(如果需要的话),字数在三五百字,让教师同行和学生能快速抓住专题的概貌。

(二)相关标准陈述——专题内容像现标准的表述

这里的标准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标准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专题信息之间寻找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必须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一方面,专题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要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必须在专题目标之前明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陈述相关标准,为教师同行观摩和学生执行提供“最高指示”,也为检验专题计划品质好坏提供依据。

标准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然而在语文学科很难。《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理念标准、目标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其内容标准是通过语文目标领域直接表达,必修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表达,选修则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领域表达。

当然“难”不意味着放弃,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

(三)专题目标——专题的任务,结果/表现

专题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问题,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何谓“预期的学习结果”?波斯纳解释为“就是对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所进行的一种陈述。它可以是一种关于事实、观点、原则、能力、技能、技巧、价值观或情感的陈述”。如何确定专题目标?确定目标,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好的专题目标必须具体到陈述可以观察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因为强调行为,我们把满足这一要求的具体目标称为行为目标(或表现目标)。行为目标应是可以被观察的,但鉴于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内隐的目标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能被直接观察。即使如此,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因此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难点。

(四)专题评价——任务,结果/表现的证据和评分

专题评价解决“教/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后,就应该思考评价问题。传统的考试是一种评价,然而“学会掌握某种东西需要接受和利用反馈,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举行一次单元测试或期终考试,是不可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表现的。因此,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借助评估设计指导教学,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如何评价?格兰特·威金斯主张教育性评价,即提供给学生真实性任务(有价值的成人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有用的、及时连续的反馈推进学习,即“表现—反馈—修改—表现”,智力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和展示等表现。波斯纳则提出真实性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纸笔形式、演示、档案袋。其演示可以围绕多种媒体来表现,包括口头呈示(如演说和辩论)、表演艺术、多媒体呈示、示范等。这些理论,对语文的专题评价设计颇有价值,我们可以设计专题的任务/作业(如朗诵比赛、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等),制订评分标准,很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

在成文的专题计划中,“评价反馈”应列具哪些内容?参照多家说法,我们以为作为专题评价的设计,包括:(1)评价什么(证明学生达到标准的途径);(2)收集哪些证据(表现/任务/作品/作业);(3)怎么评价(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解分规则);(4)预设的修正措施(即预想对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若干补充措施)。

(五)专题内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专题内容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与评价,就要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助学生成功),因此,理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对于语文学科,我们要从教材角度思考。作为语文必修模块的专题教学,是有教材资源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是“教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用教材教”。怎样才能正确定位于“用教材教”呢?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达成上述目标与评价,如何处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前一问解决“用教材”问题,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即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等五种组织策略。后一问解决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本模板在“专题资源”项目中体现)。这样的操作,是很合适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设计的。

语文专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最大的方法是“整合”。苏教版本身已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但还需要教师运用难易,主次整合、求同/求异整合、活动/问题/学法整合等多种整合手段,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如此,通过标准、教材、评价、资源等的勾连,“专题内容”就不再是教材目录的简单呈现。

(六)专题实施——教学活动/策略,时序

学习犹如旅行,学生在进行旅行,教师则充当旅行的向导,教育目的和预期学习结果就是目的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就相当于确定出具体的交通方式和日程,准备解决旅途问题的“锦囊妙计”。“专题实施”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学”和“按什么顺序教/学”等问题。

如同“专题内容”的设计,“专题实施”也需要勾连目标与评价来思考;围绕目标与评价,思考怎样组织适当的教学和活动、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的时序等,使“专题实施”成为课时教案的总规划(总目),发挥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之间的桥梁作用。要注意苏教版各专题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特点,特别不要把“问题探讨”“活动体验”都设计成为文本研习,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

从文本操作角度看,可以包括:(1)有哪些有效活动/训练(书面/口头/展示、课内,课外、个人/小组);(2)有哪些方法和策略(怎样的设计使活动更

有效更有趣);(3)提供怎样的机会,情境/氛围;(4)每课时安排的任务(课时教案的总目)。

(七)专题资源——教师,学生可用资源

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材、语文读本都是学生手头现有的资源。在有限的师一生互动课堂时间内,语文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最终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资源?如何做好语文读本?如何做好名著导读?如何实现“精读于课内,略读于课外”?如何将课内外的读写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基于专题,拟列与专题相关的教师可用的资源、学生可用的资源、网上资源,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以上框架内七个元素,也可以整合体现,如“专题目标”与“专题评价”整合为“专题目标与评价”,“专题内容”与“专题实施”整合为“专题内容与实施”,甚至可以将专题计划用表格式呈现。下面的案例未采用整合,以便读者理解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一个案例:“和平的祈祷”专题计划

引言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借助两篇小说、一组日记、两组图片等学习材料,告诉我们要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综合三种学习方式,这在苏教版必修20个专题中是唯一的。第一板块“遭遇战争”,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做文本研习;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读《安妮日记》9则,用问题探讨;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两组6张图片,开展活动体验。

本专题学习材料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人文内涵突出,表达的“珍爱和平环境”主题,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珍视历史)、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欣赏文学作品)共铸“大爱”的主题。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

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专题目标

1,阅读作品,认识作品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将作品阅读的成果外化,根据要求写作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墓志铭,总字数不超过1000字。

3,选择朗读精彩段落,摘出重要字词并注音,搜集作者、现代小说常用手法做交流。

4,选择一幅图片写20字以内的说明和800字左右的故事,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专题评价

1,评价项目:独立阅读/小组讨论的表现,作品完成的质量。

2,证据内容:(1)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小组长的反应;(2)作品包括故事概要从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3)用以体现基础知识积累的“语文园地”(语文基础专用本)。

3,评价准则:表现欠缺点名的,扣减1分/次;每件书面作品按时参与小组交流2分,推荐全班交流的加1分;“语文园地”按其日常标准执行。

4,修正措施:在学习期内及时修订,有困难的小组帮助、教师辅导。

专题内容

贯穿专题的学习内容

1,认识“索科洛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我”、安妮和图片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摘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好注音,搜集有关作者、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反讽等)的资料,写在“语文园地”上,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板块:文本研习

1,单篇研习,独立、快速阅读后,写150字左右的故事概要从物描述。

2,整体研习,个人评点/小组交流,写200字的颁奖词,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

第二板块:问题探讨

1,课前阅读9则安妮日记,为每则日记写一句话(20字内)的内容提要,课堂抽查。

2,围绕“让我敬佩的安妮”“战争的罪过”等问题,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在班级交流。

3,参考“名人墓志铭”撰写安妮或自己的墓志铭,班级交流欣赏或课外评选。

第三板块:活动体验

1,就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等小组讨论;

2,选择一幅图片,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加一个小标题。

积累与应用:朗读品味,图片展览

1,选择朗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安妮日记(节选)》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段落;

2,每人搜集1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并做20字以内的说明,小组选择推荐2张图片由活动策划组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3,选择教科书或图片展中一幅图片,展开合理想像,自选叙述角度,写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作品1件,交由活动策划组纳入图片展;

4,教科书其他活动:(1)搜集数据并报告、战乱灾荒大事记、仿诗加节等3题删除;(2)读图感受与第三板块整合。

专题实施

教师要提供的有关帮助

1,文体知识:小说、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文体写作范本。

2,初读问题导引:如《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其平静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中,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精读评点指导:如整体研习两篇小说时,个人开放式评点有困难的,教师提示叙述角度、叙述语言、悬念运用、环境描写、精彩细节、主题深刻性、巧妙构思等。

4,平台搭建:个人阅读和撰写、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教学时序: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初读

第二课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初读

第三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比研读

第四课时:《安妮日记(节选)》的问题探讨

第五课时: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

第六课时:积累与应用

专题资源

1,辅助学习资料:(1)有关作者、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等;(2)“二战”人口损失情况;(3)李德藻《纳粹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4)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写作范本。

篇5:小班语言专题活动

学期初我们把 幼儿语言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现在来谈谈一学期来实施的一些过程和体会。具体操作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利用谈话发展幼儿语言。

(二)充分利用家长的配合来发展幼儿语言。

下面分这两点来说说,在第一点中我们又把它分成两点来实施。(1)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

(2)在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让幼儿深深体会到老师就是他们的大朋友,是他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起先一些孩子有话不敢或不愿告诉老师,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如晨间接待是亲切的问候,摸摸小朋友的头等,和他们一起游戏扮演角色等,慢慢的幼儿就发现老师是很喜欢自己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心里有什么小秘密也愿意偷偷和老师分享了,慢慢孩子组织语句和叙述一见事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带领幼儿去参观、散步等,让幼儿有事物可看,有东西可说。由于是自己亲身看到和体验过的人、事、物,幼儿更容易回忆和记忆。本来小班幼儿说话有点主次不分,现在大多幼儿可以说一句完整的有条理的话了,如:秋天的树叶真美呀。下雪了,下雪了,我们一起来堆雪人吧!

(4)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对幼儿语言发展帮助也很大,平时我们根据没个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同水平来让其回答相应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保护了幼儿的自信心,如一些语言发展不是很好的幼儿,我们在其他幼儿回答后让他再回答一次,这样他就觉得自己也很棒,下次就还敢举手发言,这样就使没个幼儿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其次,我们不忘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中也有一个语言发展的好的环境,每天要求家长给孩子讲简短的故事等,过几天让孩子来复述,讲的好的还可以给小朋友表演讲故事,每次都给孩子于一些小小的奖励如一朵小红花,一根棒棒糖等,这样下次孩子就有了更大的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我们会结合相应的教学主题让家长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带孩子去做客多与人用语言来交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下学期我们还会继续有意识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教学尝试,对实施中好的地方加以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争取取得更好的成效

小班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原则

1、模仿性原则

幼儿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在开展小班幼儿语言

>活动时,老师可先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语言游戏,通过老师自身的示范和引导使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从而激发其成功感和再次活动的愿望。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幼儿的思路,从词句的变换等来加深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2、创造性原则

孩子们是在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语言的,并且是在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设计语言游戏时,还应遵循创造性的原则。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展开思维。在词的重新组合、语意的重新调整、以及不同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语言游戏必须能激励幼儿主动参与语言活动。因此,要注意将游戏的愉悦性与语言教育的针对性相结合,让生动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通过文学作品去获取语言经验,发展语言能力。

4、过程的逐层递进原则

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还应遵循逐层深入的原则。如,我在设计小班语言“小猫在那里”的教学活动时其游戏流程是这样的:①玩捉迷藏游戏——丰富幼儿自身的方位经验;②到小猫家去作客——引出游戏主题;③找小猫——运用直观操作材料,学习方位词;④藏小猫——练习使用方位词;⑤拿小猫——进一步理解词意,培养初步的选择和判断能力;⑥扮小猫——迁移经验,获得方位词的巩固和情感的愉悦。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能确保幼儿在每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确保语言教育目标的落实与完成。

三、游戏在各类语言活动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1、听说游戏促进了幼儿对词汇、句型等的领会和掌握。

如:听说游戏《卖柿子》。孩子们在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时,掌握了正确的发音“sh”、“s”学会了发准“mai”、“mai”等不同声调的音。同时,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了“买”和“卖”两个词的语义,并学会了使用“你的柿子涩你涩”的疑问句式来进行交流。

2、传统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影响

传统游戏在民间能长期流传,深得儿童的喜爱,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经典性,同时也富有娱乐性。我将一些好的、适宜的传统语言游戏设计到语言教学

活动中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语言游戏《拉大锯》,游戏儿歌诙谐幽默,同时还伴随着有节律的动作。小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与同伴做游戏,提高了活动的兴趣。在这样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不知不觉间就较正确地掌握了发出“n、l、j、x”等音。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积极性,体会到语言活动的愉悦感,培养了专注倾听的习惯,激发了合作游戏的愿望。

3、在谈话、讲述活动中,操作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力的提高和对词义的深入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觉与知觉。让幼儿多看、多感受,才能获得各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其思维活动,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了表达内容就会产生使用语言表达的愿望。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如:故事《门铃响了》。我为幼儿提供了一套操作材料,让他们一边听故事一边通过自身的操作来帮助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分甜饼。并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去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文学活动中表演游戏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

解及对作品情感的感受和把握。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而表演游戏正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那么如何在表演游戏中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呢?

首先,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采取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幼儿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及非语言表现手段。接着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如:在表演前,我先为幼儿丰富有关的词汇,让他们学习运用与表演相关的词句,为他们创设游戏的情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表演的基本技能,最后鼓励幼儿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通过迁移,在移情训练中发展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良好情感、品德及个性的发展。表演游戏这一形式,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是语言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经验的丰富有着促进作用。

5、识字游戏满足了幼儿阅读的愿望,激发了对汉字的兴趣。

不识字的幼儿不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但他们都有阅读的愿望。假如成人对此不加以重视,那么孩子的阅读愿望就会随着能力的局限而逐渐降低。因此,在小班早期阅读的目标中就包含了对幼儿文字兴趣的培养和认读这两点。我利用汉字的象形性,将之游戏化、拟人化,使幼儿喜欢看字、培养他们对汉字的敏感性。例如:汉字“兔”。我用了形象的游戏儿歌来帮助幼儿识记“长耳朵(ク)三瓣嘴()前腿短(丿)后腿长(乚)还有一个短尾巴(丶)”。类似这样的识字游戏,使孩子们感到汉字有趣、易记,培养了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了他们阅读的能力,激发了他们阅读的愿望。

三、游戏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1、帮助有情感性语言交往障碍的幼儿摆脱障碍,提高幼儿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与愿望,建立新的情感交往模式。

如:我班的姚铖小朋友刚入园时,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较严重的退缩行为。通过游戏化的语言活动,他开始乐意参加游戏了,也逐步摆脱了语言交往障碍。如今,姚铖小朋友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语言

活动,行为积极。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也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从独自活动转变为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动寻找游戏伙伴。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为奠定活泼开朗的个性打下基础。

2、游戏的具体形象性和操作性,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获得了增强。,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幼小的孩子说话离不开具体事物。在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具和操作材料。孩子们结合身边的人、事、物。边玩边说,自由、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他们从敢于表达、到乐于表达、最终到善于表达。从而逐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交往是语言的本质功能。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所处的环境是宽松和自由的,他们的心理几乎没有压力,这有助于发挥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促进了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对话的愿望。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地建构着语言。而作为教育活动,老师的参与、支持、点拨、引导,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丰富语言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不但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从中体会到了交往的乐趣,增强了与人交往的意识。最终促进了交往能力的提高。

最后要说的是,游戏要为语言活动服务,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必须紧紧围绕语言教育目标。同时,教师还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孩子们在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下进行活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语言经验,发展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倾听能力的提高

游戏是群体活动,幼儿要参与游戏就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而语言游戏是以语言为主来传递游戏情节的。幼儿必须努力倾听游戏伙伴所传达的语言信息,这样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所以语

言游戏的基本规则就是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为了能参加游戏,都努力地去执行游戏的规则。从而使对他们提出的倾听要求内化为其自身自发自愿的行为。同时,当他们专注于

篇6:小班化教学专题材料

彰显小班特色

——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小农村小班化教学交流材料

2008年,县教育局在试点校的基础上全县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我们学校不是试点学校,但是经过充分的调研、讨论,全校老师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东坑镇小在景宁县抓小班教学的条件是具备的,而且是得天独厚的。当时我们班额全部25人左右,真正自然小班;有平行班,可以相互参照对比学习;教师30多个,可以达到相互交流所需的人数,而且年青老师占多数,所以我们推进小班的硬件条件、学生条件、教师条件都是具备的,我们一定要抓住好这个机遇,一定要推进好,这个肯定是今后农村学校努力的方向,肯定是提升教育质量一个基本的东西。基于这样的认识,2008学年,在《景宁县教育局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的指引下,我校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村特色小班之路上,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努力探索:

一是做好小班化教研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这方面我校的主要做法有: 通过“小班社团”,联通不同学科。

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了“小班化教学研究社团”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打破学科界限,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实施研究,开展定主题的定期交流和不定期分散交流,拓宽了小班化教学研究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小社团的成员锁定小班化教学中常见的对教学有深度影响的问题,通过研读教育理论、借鉴网络资源、自我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小结阶段研究成果,并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组织学习交流。这一活动的主要成果就是东小小班教学固化二十条

通过课题研究,理论指导实践。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方面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针对小班化教学,围绕“怎样做好小班化班主任、怎样当好一名小班化教师、上好每一节小班化课”等系列问题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小班化专业师能。此外,在教科处组织下学校还定期开展“小班教学阶段反思”活动,除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还定期由三个组长在全体教师会议上交流,互相学习提高。

抓课堂主阵地,提升专业素质。为了让我校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更好地与教师磨合,在校本研修中,学校要求所有教研活动必须围绕“小班化教学”主题开展。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同课异构、一课两上”是我们主要的磨课方式。

同课异构,闪耀个性课堂风采。校本研修借助“同课异构”的形式,促进了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具体做法是:请两位上课的教师,针对同一教材与教研组其他成员共同进行文本解读,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提供参考意见,上课教师研究、修改教学设计后进行课堂实践。在第二次教研会议上集体点评教学设计、课堂展示、交流反思,再次共同作课。通过两次反思式研讨,对未尽之处进行修缮式补正,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出较为完善的教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成功案例。教师们在这种PK式教研活动中,暗自较劲,希望能上出有自己个性的好课。特别是在最后共同作课的过程中,上课的教师和全体成员一道研究,寻求课堂上问题处理的最佳解决方法,加深了教师们对小班化教学的理解。“不一样的课堂,同样精彩”,同课异构取得了多重功效,让教师们在形成“自我风格”的过程中,教学相长,优势互补,和谐共赢。

一课两上,磨砺课堂凸显深度。近两年来,我校青年教师越来越多,校本教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提升平台。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同时,通过一课两上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一课两上,甚至一课多上的磨课过程使青年教师深刻理解教材,上课教师将设计好的教案提供给组内其他教师,组内的教师在反复的研讨中,融入自己新的想法,使教学设计新颖,闪现出众人教学智慧。在集体的反复观摩、反复修改中找出优点和其中的不足,而在这个同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促进反思,也可以帮助执教者找出毛病,引导教师更加改进他的教学行为。在这样的相互切磋中促进教师各自的发展,进步的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其他参与的老师同样收益非浅。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从小处入手,在课堂上推行“321小班教学”开放性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3个允许: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标新立异;2个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1个宽容:宽容学生的过错。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在课堂上做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二是依托小班化教学理念,务实创新。

“构建小班化‘绿色课堂’的教学模式,完善小班化‘绿色评价’体系,让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学校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奋斗目标。我们把这一目标渗透到我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我县小班化教学常规固化二十条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小班教学二十条,六个方面二十条140个字,简单易记:

1、小班环境(1、小班社团常引领;

2、环境优化三步走;

3、灵活组织按需变)

2、小班备课(4、立足学生二度备;

5、深挖教材拓发展;

6、集体备课显智慧;

7、注重基础逐层提)

3、小班上课(8、合作学习唱主导;

9、先学后教自主学;

10、分层教学顾优差;

11、同课异构闪风采;

12、一课两上挖深度;

13、培养习惯益终生)

4、小班改作(14、关注全体百分百;

15、巡回批改找重点;

16、互批互改共提高)

5、小班辅导(17、二度批改勤辅导;

18、培优补差个别行)

6、小班评价(19、争花导行超自我;20、课堂十会及时评

三是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小班环境,培育花样少年

东坑镇地处景宁东南部,为浙、闽两省三市四县交界处,是畲乡景宁的生态经济重镇。生态环境一流,生态风光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设施完善。2009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东坑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乡镇,东坑镇小结合实际提出了“人文东小,花香校园”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用花的品格培育花样少年”的特色项目。

为什么选“花”这个主题?我们不难发现,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虽然很纯,但相对邋遢一些,粗俗一些,也多一些陋习,多一些“野”的东西而少一些“雅”的熏陶。而养花、品花、爱花、护花无疑是比较雅的事情,通过养花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关心他人,通过用花的形象比拟人、用花的精神激励人、用花的文化教育人,即通过班班有班花、人人爱班花、个个争班花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告别邋遢、告别陋习、告别粗俗,做仪表花一样端庄、言行花一样优雅、心灵花一样美丽的花样少年。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从美化环境入手,各班选定班花、打扮花意教室、布置特色队角、定期更换文化走廊、墙上图片内容,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浓郁育人氛围;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围绕养花、爱花、知花、争花四个环节,提出爱花从知花开始,争花从点滴做起。以“争花手册”为载体,通过养花怡情、品花明理、悟花激情、争花导行系列活动,在全校倡导以争做“花样少年”为荣的良好校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分为三步走,布置花意教室——打造花香校园——培育花样少年。从定下这个特色目标到现在已近一年多的时间,是刚刚起步,但由于连续两年的校舍维修和加固工程,原有的绿化美化被破坏,现在还到处是一片狼藉,离花意教室、花香校园的目标还很远,现阶段主要精力放在争花手册的使用上,六种花涵盖学生在校德智体美劳全部生活,有较强的操作性、激励性、持续性,争花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高,尤其是低段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骨干教师的流失:第一批小班社团成员全部调离、年轻骨干教师四年几乎全部进城,小班教学缺少领头人,每年几乎都在原地踏步;二是班额持续扩大:07、08学年每班25人左右,09学年两个年级并班超过40人,10学年三个年级并班,11学年40人上下的班级有4个,小班教学中的合作、分组、分层、面批较难操作,小班教学的应有效果难以发挥。

下阶段努力方向: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践行“用花的品格培育花样少年”的理念,争取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家长的支持下,把我校的争花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帮助每个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弘扬自己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以至走向成功、成人、成才。

从2011学年开始,在小班社团成员的推动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在前阶段探索的基础上,尝试推出了各自的小班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课堂实践,三种模式已初具雏形,特别是综合组的农村小班三段四环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良好,易于操作,刚被列为丽水市小班化教学专项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在一年后作为成功经验能在全县推广。

上一篇:组稿浅谈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论文下一篇:村委主任述责述廉报告